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对于吸收性物品例如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等而言,通过长年积累的技术开发而基本的性能提高,与以前相比,在吸收了经血等排泄物之后,产生泄漏等的情况减少,现在要求进一步高功能化例如具有与贴身衣服接近的穿着感。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表层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含有20℃下为半固体或固体、能够部分地移动到穿着者的肌肤的有效量的乳液(lotion)涂层的吸收性物品。另外,上述乳液涂层含有:(i)10~95%为在20℃下具有可塑性或流动性稠度(consistency)并且含有选自石油基质(base)的润肤剂、脂肪酸酯润肤剂、烷基乙氧基化物润肤剂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一种的、实质上不含有水分的润肤剂;和(ii)5~90%为能够将润肤剂固定于表层外表面上的固定化物质,前述固定化物质具有至少35℃、优选至少40℃的熔点并且选自多羟基脂肪酸酯、多羟基脂肪酸酰胺、C14-C22脂肪醇、C12-C22脂肪酸、C12-C22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成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0-509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具有35℃以上的熔点的固定化物质在乳液涂层中室温(25℃)下结晶化,提高乳液涂层的粘度,由此具有使得乳液涂层固定化的作用。
但是,若使用固定化物质将乳液涂层固定化(高粘度化)则存在本来作为有效成分的“润肤剂”难以由乳液涂层释放的问题。另外,即使将乳液涂层固定化(高粘度化),在身体压力等高的压力下,乳液涂层也会移动到吸收性物品的内部(表层的纤维的空隙等),存在“润肤剂”难以持续作用于穿着者的肌肤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将保护穿着者的肌肤的乳液持续释放且回渗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人等发现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厚度方向并且具备:具有肌肤接触区域和肌肤非接触区域的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上述透液性层与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层、和凝胶乳液,上述凝胶乳液含有作为胶凝剂的苯乙烯系弹性体和作为乳液的烃,上述透液性层在上述肌肤接触区域包含:具有上述凝胶乳液的多个凝胶区域、和不具有凝胶乳液的非凝胶区域,并且在上述肌肤非接触区域包含:在上述厚度方向分别与上述多个凝胶区域和上述非凝胶区域重叠的多个凝胶区域重叠区域和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上述多个凝胶区域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作为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彼此最近的点的两个邻近点;处于该两个邻近点的中间且存在于上述非凝胶区域的中间点;上述两个邻近点的、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上述凝胶区域重叠区域的、两个邻近点相当点;以及、上述中间点的、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上述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的中间点相当点,具有以下的i)~iii)的关系:i)两个邻近点的水接触角两者都为85°以上;ii)上述中间点的水接触角大于上述两个邻近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以及、iii)上述中间点的水接触角与上述中间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之差大于-3(°)。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持续地释放保护穿着者的肌肤的乳液并且回渗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区域A的II-II截面中的截面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厚度方向并且具备:具有肌肤接触区域和肌肤非接触区域的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上述透液性层与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层、和凝胶乳液。
[凝胶乳液]
上述凝胶乳液含有作为胶凝剂的苯乙烯系弹性体、和作为乳液的烃。
胶凝剂为用于保持上述乳液的成分,含有苯乙烯系弹性体。
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优选为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物质,并且作为上述硬链段,优选为聚苯乙烯嵌段;并且,作为上述软链段,优选为聚烯烃嵌段。
上述聚苯乙烯嵌段不仅含有由苯乙烯的均聚物形成的嵌段(即、聚苯乙烯嵌段)而且含有由α-甲基苯乙烯的均聚物形成的嵌段(即、聚α-甲基苯乙烯嵌段)、以及由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共聚物形成的嵌段。
作为上述聚烯烃嵌段,可列举出例如:由聚烯烃的均聚物形成的嵌段例如聚乙烯嵌段、聚丙烯嵌段、聚丁烯嵌段和聚丁二烯嵌段,以及由聚烯烃的共聚物形成的嵌段例如由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等的共聚物形成的嵌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丁二烯也作为烯烃系单体处理。
另外,上述软链段也含有聚丁二烯嵌段的氢化物,以及丁二烯、和由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等的共聚物形成的嵌段的氢化物。
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优选在两末端具有硬链段并且在这些硬链段之间具有一种或多种软链段。
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以下。
(i)聚苯乙烯-嵌段(block)-聚(乙烯-共聚(co)-丙烯)
(以下有时省略为“SEP”)
(ii)聚苯乙烯-嵌段-聚(乙烯-共聚-丙烯)-嵌段-聚苯乙烯
(以下有时省略为“SEPS”)
(iii)聚苯乙烯-嵌段-聚(乙烯-共聚-丁烯)-嵌段-聚苯乙烯
(以下有时省略为“SEBS”)
(iv)聚苯乙烯-嵌段-聚乙烯-嵌段-聚(乙烯-共聚-丙烯)-嵌段-聚苯乙烯
(以下有时省略为“SEEPS”)
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优选具有5000~500000、更优选10000~400000、并且进一步优选50000~300000的重均分子量。若上述重均分子量低于5000则存在苯乙烯系弹性体难以保持凝胶结构的倾向,并且若上述重均分子量超过500000则存在穿着感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后文所述。
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优选含有10~50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和50~90质量%的聚烯烃嵌段,更优选含有15~40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和60~85质量%的聚烯烃嵌段,并且进一步优选含有18~35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和65~82质量%的聚烯烃嵌段。
若聚苯乙烯嵌段的量低于10质量%则存在聚苯乙烯嵌段难以形成后述的微层分离结构的倾向。若聚苯乙烯嵌段的量超过50质量%则能够保持乳液的聚烯烃嵌段的量减少,进而存在可以保持的乳液的量减少的倾向。另外,聚苯乙烯嵌段的微层分离结构的量增多,所形成的凝胶乳液变硬,存在穿着感变差的倾向。
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生成凝胶乳液的理由如以下所述。苯乙烯系弹性体的硬链段互相聚集而形成微区(domain),作为交联点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软链段实现将这些交联点连接的网眼的作用。其结果,苯乙烯系弹性体作为弹性体发挥功能。
若将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与上述乳液特别是烃混合则苯乙烯系弹性体的软链段保持上述乳液,另一方面,硬链段仍然形成微区。其结果,苯乙烯系弹性体和上述乳液的混合物(凝胶乳液)作为与单纯的苯乙烯系弹性体相比具有低的压缩应力的弹性体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乳液仅保持于苯乙烯系弹性体的软链段的松的网眼,能够移动到凝胶乳液的表面。
上述乳液含有烃。本说明书中,“烃”指的是由碳和氢形成的化合物。作为上述烃,可列举出链状烃例如:石蜡系烃(不包含双键和三键,也称为链烷烃(alkane))、烯烃系烃(包含一个双键,也称为链烯烃)、乙炔系烃(包含一个三键,也称为炔烃(alkyne))、及包含两个以上选自由双键和三键组成的组中的键的烃,以及环状烃,例如芳香族烃、脂环式烃。
作为上述烃,优选为链状烃和脂环式烃,更优选为链状烃,进一步优选为石蜡系烃、烯烃系烃和包含两个以上双键的烃(不包含三键),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石蜡系烃。
上述链状烃包括直链状烃和支链状烃。
上述烃优选40℃时具有0.01~80mm2/s的运动粘度,优选具有0.01~4.0质量%的保水率、并且优选具有不足1000的重均分子量。这是由于烃可以作为后述的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凝胶乳液中,一定量的乳液(例如烃)在凝胶乳液的表面渗出。若在表面渗出的乳液移动到穿着者的肌肤或者与经血、尿等体液一起滑落到吸收体内部等而消失,则由凝胶乳液新渗出乳液。因此,凝胶乳液可以持续地释放乳液。
上述乳液优选含有50~100质量%、更优选60~100质量%、并且进一步优选70~100质量%的上述烃。这是从凝胶形成的观点考虑的。
上述凝胶乳液,作为上述乳液,除了上述烃以外,还可以含有该技术领域中作为乳液已知的成分。
上述凝胶乳液,作为上述乳液,除了上述烃以外,优选还含有体液润滑性赋予剂,所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具有超过0.00且0.60以下的IOB、40℃时的0.01~80mm2/s的运动粘度、0.01~4.0质量%的保水率、和不足1000的重均分子量。
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为与作为本发明申请人申请的国际公开第2012/133724号小册子中记载的“血液改性剂”相同的成分,并且同样地为与国际公开第2013/129236号小册子中记载的“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相同的成分。
由于上述凝胶乳液含有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由凝胶乳液持续地释放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可以长时间使得到达透液性层的体液等迅速地滑落到吸收体的内部。
IOB(无机有机平衡值、Inorganic Organic Balance)为表示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平衡的指标,本说明书中,指的是通过小田等人提出的下式算出的值。
IOB=无机性值/有机性值
上述无机性值和有机性值基于藤田穆“有機化合物の予測と有機概念図”(有机化合物的预测和有机概念图)化学の領域(日本化学杂志)Vol.11,No.10(1957)p.719-725)中记载的有机概念图。
藤田氏提出的主要基团的有机性值和无机性值总结于下述表1。
表1
基团 无机性值 有机性值 -COOH 150 0 -OH 100 0 -O-CO-O- 80 0 -CO- 65 0 -COOR 60 0 -O- 20 0 三键 3 0 双键 2 0 CH2 0 20 异支化 0 -10 叔支化 0 -20 轻金属(盐) ≥500 0 重金属(盐)、胺、NH3盐 ≥400 0
上述运动粘度根据JIS K 2283:2000的“5.运动粘度试验方法”,使用佳能芬斯克逆流型粘度计,在40℃的试验温度下测定。
本说明书中,上述“保水率”指的是物质所保持的水的比率,如下所述测定。
(1)在40℃的恒温室将试管、橡胶塞、应该测定的物质和去离子水静置24小时。
(2)在上述恒温室,向20mL试管中投入应该测定的物质5.0g和去离子水5.0g。
(3)在上述恒温室,用橡胶塞将试管的口塞住,将试管旋转1次,静置5分钟。
(4)在上述恒温室,将应该测定的物质的层(通常为上层)3.0g采集到直径90mm的质量W0(g)的玻璃制培养皿中。
(5)将上述培养皿在烘箱内于105℃下加热3小时,使得水分蒸发,测定连同培养皿的质量:W1(g)。
(6)保水率根据下式算出。
保水率(质量%)=100×[W0(g)-W1(g)]/3.0(g)
测定实施3次,采用平均值。
本说明书中,上述“重均分子量”为包含多分散系的化合物(例如通过逐次聚合制造的化合物、由多种脂肪酸与多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和单一化合物(例如由一种脂肪酸与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生成的酯)的概念,包含Ni个分子量Mi的分子(i=1、或i=1,2…)的系统中,指的是通过下式求出的Mw。
Mw=ΣNiMi2/ΣNiMi
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指的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求出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作为GPC的测定条件,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条件。
机型: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制高效液相色谱Lachrom Elite
色谱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的SHODEX KF-801、KF-803和KF-804
洗脱液:THF
流量:1.0mL/分钟
进样量:100μL
检测:RI(差示折射仪)
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优选选自由以下的(i)和(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i)具有(i-1)烃部分和(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和
(ii)具有(ii-1)烃部分,(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CO-)和氧基(-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和(ii-3)取代上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烃部分与上述烃同义。
上述(i)和(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个以上氧基(-O-)的情况下,各氧基(-O-)不邻接。因此,上述(i)和(ii)的化合物不包括氧基连续的化合物(所谓过氧化物)。
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更优选选自由以下的(i’)和(ii’)、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
(i’)具有(i’-1)烃部分和(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的化合物;和
(ii’)具有(ii’-1)烃部分,(ii’-2)插入到上述烃部分的C-C单键之间的、选自由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键,和(ii’-3)取代上述烃部分的氢原子的、选自由羧基(-COOH)和羟基(-OH)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同或不同的基团的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烃部分与上述烃同义。
上述(i’)和(ii’)的化合物中,插入两种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即插入选自羰基键(-CO-)、酯键(-COO-)、碳酸酯键(-OCOO-)和醚键(-O-)中的两种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键的情况下,各键不邻接,在各键之间至少夹着一个碳原子。
作为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可列举出:(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a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b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b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c1)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c2)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c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d1)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d4)碳酸二烷基酯,(e1)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e2)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和(e3)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以下对于这些化合物进行说明。
[(a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链状烃四醇指的是上述链状烃的氢原子(总计四个)被羟基(-OH)(总计四个)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作为上述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式(1)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四酯、以下的式(2)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三酯、以下的式(3)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二酯、以下的式(4)的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单酯。
(式中,R1~R4分别为链状烃)
作为构成上述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的脂肪酸(R1COOH、R2COOH、R3COOH和R4COOH),可列举出例如饱和脂肪酸,例如C2~C30的饱和脂肪酸,例如乙酸(C2)(C2表示碳原子数,相当于R1C、R2C、R3C或R4C的碳原子数,以下相同)、丙酸(C3)、丁酸(C4)及其异构体如2-甲基丙酸(C4)、戊酸(C5)及其异构体如2-甲基丁酸(C5)和2,2-二甲基丙酸(C5)、己酸(C6)、庚酸(C7)、辛酸(C8)及其异构体如2-乙基己酸(C8)、壬酸(C9)、癸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十七烷酸(C17)、十八烷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四烷酸(C24)、二十六烷酸(C26)、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以及没有列举出的它们的异构体。
另外,上述脂肪酸也可以为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酸,可列举出例如C3~C20的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单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巴豆酸(C4)、肉豆蔻脑酸(C14)、棕榈油酸(C16)、油酸(C18)、反油酸(C18)、11-十八碳烯酸(C18)、顺式9-二十碳烯酸(C20)、二十碳烯酸(C20)等,二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油酸(C18)、二十碳二烯酸(C20)等,三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麻酸如α-亚麻酸(C18)和γ-亚麻酸(C18)、松油酸(pinolenic acid)(C18)、桐酸如α-桐酸(C18)和β-桐酸(C18)、米德酸(Mead acid)(C20)、二高-γ-亚麻酸(C20)、二十碳三烯酸(C20)等,四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十八碳四烯酸(stearidonic acid)(C20)、花生四烯酸(C20)、二十碳四烯酸(C20)等,五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十八碳五烯酸(bosseopentaenoic acid)(C18)、二十碳五烯酸(C20)等,以及它们的部分氢化物。
[(a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链状烃三醇指的是上述链状烃的氢原子(总计三个)被羟基(-OH)(总计三个)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作为上述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式(5)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三酯、以下的式(6)的甘油与脂肪酸的二酯、以及以下的式(7)的甘油与脂肪酸的单酯。
(式中,R5~R7分别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脂肪酸而言,如上所述。
[(a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上述链状烃二醇指的是上述链状烃的氢原子(总计两个)被羟基(-OH)(总计两个)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作为上述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例如下式(8)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二酯、和下式(9)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酸的单酯:
R8COOCkH2kOCOR9 (8)
(式中,k为2~6的整数,并且R8和R9分别为链状烃),
R8COOCkH2kOH (9)
(式中,k为2~6的整数,并且R8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脂肪酸而言,如上所述。
[(b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b1)链状烃四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例如下式(10)~(13)的季戊四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四醚、三醚、二醚和单醚。
(式中R10~R13分别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链状烃四醇而言,如上所述。
作为上述脂肪族一元醇,可列举出例如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和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
作为上述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可列举出例如C1~C20饱和脂肪族一元醇,例如,甲醇(C1)(C1表示碳原子数,以下相同)、乙醇(C2)、丙醇(C3)及其异构体包括异丙醇(C3)、丁醇(C4)及其异构体包括仲丁醇(C4)和叔丁醇(C4)、戊醇(C5)、己醇(C6)、庚醇(C7)、辛醇(C8)及其异构体包括2-乙基己醇(C8)、壬醇(C9)、癸醇(C10)、十二烷醇(C12)、十四烷醇(C14)、十六烷醇(C16)、十七烷醇(C17)、十八烷醇(C18)和二十烷醇(C20),以及没有列举出的它们的异构体。
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可列举出上述饱和脂肪族一元醇的1个C-C单键用C=C双键置换而成的不饱和脂肪族一元醇,例如油醇。
[(b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b2)链状烃三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例如下式(14)~(16)的甘油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三醚、二醚和单醚。
(式中R14~R16分别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链状烃三醇和脂肪族一元醇而言,如上所述。
[(b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b3)链状烃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下式(17)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二醚、以及下式(18)的C2~C6二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单醚:
R17OCnH2nOR18 (17)
(式中,n为2~6的整数,并且R17和R18分别为链状烃),
R17OCnH2nOH (18)
(式中,n为2~6的整数,并且R17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链状烃二醇和脂肪族一元醇而言,如上所述。
[(c1)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c1)具有4个羧基的链状烃四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可列举出例如其单酯、二酯、三酯和四酯。
[(c2)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c2)具有3个羧基的链状烃三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可列举出例如其单酯、二酯、三酯。
[(c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作为(c3)具有2个羧基的链状烃二羧酸、羟基酸、烷氧基酸或氧代酸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可列举出例如其单酯和二酯。
[(d1)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脂肪族一元醇如上所述,作为上述脂肪族一元醇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具有下式(19)的化合物:
R19OR20 (19)
(式中,R19和R20分别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链状烃如上所述。
[(d2)二烷基酮]
作为上述二烷基酮,可列举出具有下式(20)的化合物:
R21COR22 (20)
(式中,R21和R22分别为烷基)。
[(d3)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
脂肪酸和脂肪族一元醇如上所述,作为上述脂肪酸与脂肪族一元醇的酯,可列举出例如具有下式(21)的化合物:
R23COOR24 (21)
(式中,R23和R24分别为链状烃)。
需要说明的是,链状烃如上所述。
[(d4)碳酸二烷基酯]
作为上述碳酸二烷基酯,可列举出具有下式(22)的化合物:
R25OC(=O)OR26 (22)
(式中,R25和R26分别为烷基)。
[(e1)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
上述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指的是:i)具有选自由氧基C3~C6亚烷基骨架,即氧基亚丙基骨架、氧基亚丁基骨架、氧基亚戊基骨架、和氧基亚己基骨架组成的组中的任意一种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均聚物,ii)具有选自上述组中的两种以上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嵌段共聚物,或iii)具有选自上述组中的两种以上骨架并且两末端具有羟基的无规共聚物。
上述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通过下式(23)表示:
HO-(CmH2mO)n-H (23)
(式中,m为3~6的整数)。
[(e2)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
作为上述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酸的酯,可列举出“(e1)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的OH末端的一者或两者被脂肪酸酯化而成的酯,即单酯和二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脂肪酸,如上所述。
[(e3)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
作为上述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与至少一种脂肪族一元醇的醚,可列举出“(e1)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项中说明的聚氧C3~C6亚烷基二醇的OH末端的一者或两者被脂肪族一元醇醚化而成的醚,即单醚和二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脂肪族一元醇,如上所述。
体液润滑性赋予剂的作用如国际公开第2012/133724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3/129236号小册子等中所说明,上述凝胶乳液含有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作为乳液的情况下,还得到以下的作用。
上述凝胶乳液由于对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区域持续地释放例如缓释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因此即使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与体液一起滑落到吸收性物品的内部、也会由凝胶乳液向透液性层的表面供给新的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使得体液持续地滑落到吸收性物品的内部。其结果,即使长时间持续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透液性层也不易产生发粘感,透液性层持续保持干爽的状态。
上述乳液含有上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优选0~50质量%、更优选0~40质量%、并且进一步优选0~30质量%。这是从凝胶形成的观点考虑的。
上述凝胶乳液,基于胶凝剂和乳液的总计100质量份分别以优选1~30质量份和70~99质量份、更优选2~20质量份和80~98质量份、并且进一步优选3~15质量份和85~97质量份的比率含有胶凝剂和乳液。若上述胶凝剂的比率低于1质量份则所形成的凝胶乳液难以作为弹性体发挥作用、或者施加身体压力时有可能超过凝胶乳液的弹性极限而变形。若上述胶凝剂的比率超过30质量份则所形成的凝胶乳液的弹性高、穿着感有可能变差。
上述凝胶乳液优选具有1~100kPa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更优选1~80kPa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并且进一步优选1.5~60kPa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
若50%应变时压缩应力低于1kPa则施加身体压力时,有可能凝胶乳液超过弹性极限而变形,从而被破坏,并且若50%应变时压缩应力超过100kPa则凝胶乳液的弹性高、施加身体压力时凝胶乳液难以变形,穿着者有可能感到不舒适感。
以往的乳液涂层、护肤剂等中,为了将有效成分固定于规定部分,采用将它们高粘度化(粘性体化)的手法。但是若将它们高粘度化则有效成分(润肤剂等)被封入到乳液涂层、护肤剂等的内部,难以发挥其功能。另外,以往的乳液涂层、护肤剂等,只不过是粘性体,若施加穿戴压力等身体压力则不会固定于规定部分,而移动到吸收性物品的内部,存在难以持续作用于穿着者的肌肤的问题。
另一方面,上述凝胶乳液在施加身体压力等的范围内表现出作为弹性体的行为。因此,即使对于上述凝胶乳液施加高的身体压力、也止于弹性变形,不会被挤入到表层的纤维等之间,若身体压力降低则弹性回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肤接触区域)。因此,凝胶乳液中含有的乳液可以在所希望的位置发挥其作用。
本说明书中,凝胶乳液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如以下所述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特别规定的事项按照JIS K 7181:2011“プラスチック-圧縮特性の求め方(塑料-压缩特性的求算方法)”的“3.7x%ひずみ時圧縮応力(3.7x%应变时压缩应力)”进行。
(1)在20℃、65%RH的恒温恒湿室准备压缩试验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作为压缩试验机,使用小型台式试验机EzTest(岛津制作所制)。
(2)在压缩试验机安装压缩用夹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直径120mm的不锈钢制的压缩用夹具。
(3)在压缩用夹具安装凝胶乳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准备具有直径40mm、高度8mm的圆筒形的凝胶乳液。
(4)以5mm/分钟的压缩速度压缩凝胶乳液直至压缩量为4mm、即应变为50%为止,读取压缩力(N)。
(5)将压缩力(N)换算为压缩应力(Pa)。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应力采用对于不同的样品实施而得到的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减摩剂]
上述凝胶乳液,除了胶凝剂和乳液之外,还可以含有减摩剂。作为上述减摩剂,可列举出例如硅油、有机硅系树脂、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长链脂肪族酯等。通过上述凝胶乳液含有减摩剂,穿着时凝胶乳液与穿着者的肌肤之间的摩擦减少,从而可以期待穿着者的肌肤不易发炎的效果。
上述凝胶乳液优选具有0.01~1.00、更优选0.02~0.50、并且进一步优选0.03~0.03的静摩擦系数。这是从穿着者的肌肤不易发炎的观点考虑的。
为了达成上述静摩擦系数,凝胶乳液相对于凝胶乳液100质量份(胶凝剂和乳液的总计100质量份),以优选0.01~20质量份、更优选0.05~10质量份、并且进一步优选0.1~7质量份的量含有上述减摩剂。
上述静摩擦系数如下所述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在20℃×65%RH的恒温恒湿室中进行。
(1)准备具有直径40mm、高度8mm的圆筒形的凝胶乳液。
(2)作为静摩擦试验机,准备HEIDON Tribogearμs TYPE:94i(以下有时简称为“μs”)。
(3)在μs的主体安装滑动器(slider)。
(4)接通μs的电源,确认显示为“0.00”。
(5)在凝胶乳液之上放置μs的滑动器。
(6)按下μs的测定按钮,读取所显示的值。
(7)测定对于不同的凝胶乳液实施总计5次,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上述凝胶乳液在不会阻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抗氧化剂例如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A(丁基化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等。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维生素如天然维生素或合成维生素。作为上述维生素,可列举出例如水溶性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7、维生素B9、维生素B12等,维生素C。
作为上述维生素,可列举出例如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族、维生素D族、维生素E族、和维生素K族等。
另外,上述维生素还包括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氨基酸如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等,以及肽。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沸石如天然沸石包括方沸石、菱沸石(chabazite)、片沸石(Heulandite)、钠沸石、束沸石(Stilbite)、和杆沸石(thomosonite),以及合成沸石。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胆甾醇、透明质酸、卵磷脂、神经酰胺等。
另外,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药剂包括皮肤收敛剂、祛痘剂、抗皱纹剂、瘦身剂、美白剂、抗菌剂、防霉剂等。
作为上述皮肤收敛剂,可列举出例如氧化锌、硫酸铝、鞣酸等,油溶性皮肤收敛剂如油溶性多酚。作为上述油溶性多酚,可列举出天然的油溶性多酚如黄柏提取物、小连翘提取物、野芝麻提取物、母菊提取物、牛蒡提取物、串红(Salvia splendens)提取物、椴树提取物、西洋菩提树(Tilia platyphyllos)提取物、白桦提取物、问荆提取物、鼠尾草(Common Sage)提取物、串红提取物、胡桃提取物、扶桑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欧椴树提取物、蛇麻草提取物、欧洲七叶树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等。
作为上述祛痘剂,可列举出例如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间苯二酚、硫磺、红霉素、锌等。
作为上述抗皱纹剂,可列举出例如乳酸、水杨酸、水杨酸衍生物、乙醇酸、植酸、硫辛酸、溶血磷脂酸等。
作为上述瘦身剂,可列举出例如黄嘌呤化合物如氨茶碱、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
作为上述美白剂,可列举出例如烟酰胺、曲酸、熊果苷、葡糖胺及衍生物、植物甾醇衍生物、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桑提取物及胎盘提取物。
另外,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消炎成分、pH调节剂、抗菌剂、保湿剂、香料例如芳香油、色素、染料、颜料、植物提取物等。作为上述消炎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源自天然的消炎剂如牡丹、黄芩、小连翘、春黄菊、甘草、桃叶、艾蒿、紫苏提取物等,合成抗炎剂如尿囊素、甘草酸二钾等。
作为上述pH调节剂,可列举出用于将皮肤保持于弱酸性的物质例如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等。
作为上述颜料,可列举出例如氧化钛。
另外,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具有护肤作用的物质例如霍霍巴油、山茶油、和角鲨烷油。
另外,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矿物油。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上述透液性层在上述肌肤接触区域包含具有上述凝胶乳液的多个凝胶区域、和不具有凝胶乳液的非凝胶区域,并且在上述肌肤非接触区域包含:与上述多个凝胶区域和上述非凝胶区域在上述厚度方向分别重叠的多个凝胶区域重叠区域和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更具体而言是生理用卫生巾,具有:作为透液性层的表层2、作为非透液性层的底层(未图示)、和表层2与底层(未图示)之间的作为吸收性层的吸收体3。另外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侧部片材4和压花部5。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作为透液性的表层2在肌肤接触区域7包含:具有凝胶乳液6的多个凝胶区域8;和不具有凝胶乳液的非凝胶区域9。
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涂布有多条线状的凝胶乳液6。也就是说,表层2具有互相平行且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线状的凝胶区域8。
图2为图1的区域A的II-II截面的截面图,并且为了进行说明,为仅示出表层2的图。图2中,表层2在肌肤接触区域7包含:具有凝胶乳液6的多个凝胶区域8、和不具有凝胶乳液的非凝胶区域9,并且在肌肤非接触区域10包含与多个凝胶区域8和非凝胶区域9在厚度方向T分别重叠的多个凝胶区域重叠区域11和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12。
图2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8’及8”中,作为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8’及8”的、彼此最近的点的两个邻近点13’及13”;处于该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中间且存在于非凝胶区域9’的中间点14’;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在厚度方向T重叠且分别存在于凝胶区域重叠区域11’及11”的、两个邻近点相当点15’及15”;以及、中间点14’的、在厚度方向T重叠且存在于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12’的中间点相当点16’,具有以下的i)~iii)的关系:
i)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水接触角两者都为85°以上;
ii)中间点14’的水接触角大于两个邻近点相当点15’及15”的水接触角;以及
iii)中间点14’的水接触角与中间点相当点16’的水接触角之差大于-3(°)。
通过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水接触角两者都为85°以上,在表层2不易残留体液。
另外,通过中间点14的水接触角大于两个邻近点相当点15’及15”的水接触角、以及中间点14的水接触角与中间点相当点16的水接触角之差大于-3(°),水接触角由肌肤非接触区域10到肌肤接触区域7缓慢地增大即疏水性缓慢升高,因此被吸收体一下子吸收的体液不易穿过表层2而到达该肌肤接触区域7。即,回渗性优异。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i)两个邻近点的水接触角两者都为85°以上、优选两者都为90°以上、并且进一步优选两者都为100°以上。两个邻近点的水接触角优选为15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40°以下。这是从保持体液的透液性层的透过性并且提高回渗性的观点考虑的。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ii)中间点的水接触角大于两个邻近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优选大5°以上、并且更优选大10°以上。中间点的水接触角与两个邻近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相比,优选大50°以下的范围、并且更优选大30°以下的范围。这是从保持体液的透液性层的透过性并且、增大透液性层的疏水性的梯度、提高回渗性的观点考虑的。
进而,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iii)中间点的水接触角与中间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之差大于-3°、优选大-1°以上、并且更优选大3°以上。中间点的水接触角与中间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之差优选为3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0°以下。这是从体液的吸收速度和体液不易残留于透液性层的观点考虑的。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多个凝胶区域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上述的i)~iii)的关系,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组合的优选20%以上、更优选40%以上、并且进一步优选60%以上具有上述的i)~iii)的关系。这是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的。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排泄口接触区域优选具有上述的i)~iii)的关系。这是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的。
图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效果的示意图。图3相当于图1的区域A的II-II截面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随着时间推移,由凝胶乳液6渗出的乳液17由凝胶乳液6在平面方向P和厚度方向T扩散,通过凝胶乳液6的基重、配置等,两个邻近点13、中间点14、邻近点相当点15和中间点相当点16的水接触角满足上述条件,具有本发明的效果。
本说明书中,水接触角如以下所述测定。
(1)在20℃的恒温室准备协和界面科学制的接触角计。
(2)将应该测定的试样在上述恒温室静置24小时。
(3)在应该测定的试样的应该测定的部位滴加5刻度份的水滴(蒸馏水)。
(4)滴加5秒后测定水接触角。
(5)在不同的试样的相同部分进行测定总计10次,采用其平均值。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凝胶区域8(凝胶乳液6)互相平行且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将两个邻近点与其中间点连接的直线形成凝胶区域8的垂线。需要说明的是,另外,将两个邻近点相当点与中间点相当点连接的直线形成凝胶区域8的垂线。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4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更具体而言生理用卫生巾中,表层2在其肌肤接触区域7含有凝胶乳液6,并且以锯齿状涂布有多个点状的凝胶乳液6。换而言之,表层2含有以锯齿状配置的多个点状的凝胶乳液6。
图5为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5示出了作为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8’及8”中彼此最近的点的两个邻近点13’及13”、它们的中间点14’、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在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凝胶区域重叠区域(未图示)的两个邻近点相当点15’及15”、和中间点14’的在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未图示)的中间点相当点16’。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为相当于图4的区域A的俯视图。图6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表层2的肌肤接触区域7含有凝胶乳液6,并且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间歇地涂布多条线状的凝胶乳液6。也就是说,表层2含有互相平行且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间歇地延伸的多条线状的凝胶乳液6。
另外,图6示出了作为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8’及8”中彼此最近的点的两个邻近点13’及13”、它们的中间点14’、两个邻近点13’及13”的在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凝胶区域重叠区域(未图示)的两个邻近点相当点15’及15”、和中间点14’的在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未图示)的中间点相当点16’。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具有凝胶乳液的凝胶区域的配置,只要满足上述的i)~iii)的关系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凝胶区域以线状或点状配置于透液性层的肌肤接触区域。
上述凝胶区域,在透液性层与吸收性层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占透液性层的面积的优选1~50%、更优选3~40%、并且进一步优选5~30%的区域。
若上述凝胶区域占透液性层的面积不足1%则存在难以发挥本发明效果的倾向。若上述凝胶区域占透液性层的面积超过50%则由于凝胶区域不吸收体液,作为结果,吸收体液的区域变窄,存在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降低的倾向。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涂布区域,在透液性层与吸收性层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重叠的范围内,以优选1~30g/m2、更优选2~20g/m2、并且进一步优选3~10g/m2的基重含有上述凝胶乳液。
本说明书中,凝胶乳液的基重如以下所述测定。
(1)使用锐利的刃具例如切刀的备用刀片,切出表层的应该测定范围,得到样品。
(2)测定样品的面积:S(m2)及质量:M0(g)。
(3)将样品在可以溶解凝胶乳液的溶剂例如芳香族系溶剂包括二甲苯等中至少搅拌3分钟,从而使凝胶乳液溶解于溶剂中。
(4)将样品在测定了质量的滤纸上过滤,在滤纸上用溶剂充分洗涤样品。将滤纸上的样品在100℃的烘箱内干燥。
(5)测定滤纸和样品的质量,由其减去滤纸的质量,由此算出干燥后的样品的质量:M1(g)。
(6)凝胶乳液的基重GBW(g/m2)通过下式算出。
GBW(g/m2)=[M0(g)-M1(g)]/S(m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误差,使得样品的总面积超过100cm2来由多个吸收性物品采集多个样品,重复多次实验,采用它们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透液性层为无纺布或织布的情况下,该无纺布或织布优选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上述亲水化处理,可列举出在无纺布或织布的纤维的表面涂覆亲水剂、在作为无纺布或织布的原料的合成树脂混合亲水剂等。这是由于,在透液性层上稀疏共存源自烃、体液润滑性赋予剂等的亲油性区域和源自亲水剂的亲水性区域,进一步发挥滑落性能,使得体液容易快速地转移到吸收体。
上述凝胶乳液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制造。
例如通过向加热了的乳液之中添加、混合胶凝剂,制造涂布液,接着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应该涂布凝胶乳液的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层,由此能够制造吸收性物品。
上述凝胶乳液根据需要可以以含有挥发性溶剂例如醇系溶剂、酯系溶剂、芳香族系溶剂等涂布液的形式涂装。通过上述涂布液含有挥发性溶剂,上述涂布液的粘度降低,因此容易涂布,涂装时无需加温等涂布工序的简易化得以实现。
对于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将涂布液加热,例如通过非接触式涂布机或接触式涂布机等涂布。
作为上述非接触式涂布机,可列举出例如螺旋涂布机、幕涂机、喷涂机、浸涂机等,而作为接触式涂布机,可列举出例如狭缝涂布机、图案涂布机等。
上述涂布液可以在制造透液性层的原材料例如无纺布时涂布,或者也可以在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中将凝胶乳液涂布于应该涂布的吸收性物品。从抑制设备投资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中涂布上述涂布液,进而为了抑制凝胶乳液脱落、污染生产线,优选在生产线的下游工序、具体而言即将产品封入单个包装之前涂布上述涂布液。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例如一次性尿布、吸尿垫、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这些例子所限定。
[例1]
将SEPS(苯乙烯含量:20质量%、重均分子量:约26万)(以下有时称为“SEPS-1”)2份、和SEBS(苯乙烯含量:31质量%、重均分子量:约16万)(以下有时称为“SEBS-2”)5份,添加到加热到约140℃的PARLEAM 6(日油株式会社制,通过将液体异链烷烃、异丁烯和正丁烯共聚,接着加成氢而生成的支链烃,聚合度:约5~约10,重均分子量:约330)90份、与硅油(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SH200-100cs、二甲基聚硅氧烷、25℃时的运动粘度为100mm2/s)3份的混合物中,将它们边搅拌边混合5小时,由此生成混合物,如图1所示,涂布于吸收性物品的表层的肌肤接触区域,得到吸收性物品No.1-1。吸收性物品No.1-1中,凝胶区域的宽度为2mm、间距为4mm,并且凝胶乳液的基重为30g/m2。另外,吸收性物品No.1-1的表层为基重:25g/m2的透气无纺布(以下有时记载为“无纺布A”)。
凝胶乳液的基重和吸收性物品的表层如表2所示变更,除此之外,与吸收性物品No.1-1同样地得到吸收性物品No.1-2和1-3。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性物品No.1-2和1-3的表层为基重:27g/m2的透气无纺布(以下有时记载为“无纺布B”)。
凝胶乳液的配混和基重如表2所示变更,除此之外与吸收性物品No.1-1同样地得到吸收性物品No.1-4。
凝胶乳液的基重和涂布图案如表2所示变更,除此之外与吸收性物品No.1-1同样地,得到吸收性物品No.1-5(比较用试样)和1-6(比较用试样)。
将没有涂布凝胶乳液的试样用作吸收性物品No.1-7(比较用试样)和1-8(比较用试样)。
[水接触角]
对于吸收性物品No.1-1~1-8,评价水接触角。结果汇总示于表2。
[吸收体转移速度和回渗性]
对于吸收性物品No.1-1~1-8,吸收体转移速度和回渗性如以下所述测定。
在吸收性物品的表层之上放置丙烯酸类制的圆筒(外径60mmφ、内径55mmφ、55g),向上述圆筒内,使用滴液漏斗,以8mL/秒的速度滴加(第一次滴加)人工尿(通过在离子交换水10L中溶解尿素200g、氯化钠80g、硫酸镁8g、氯化钙3g和色素:蓝色1号约1g而制造的)80mL。
向圆筒内滴加人工尿后,测定直至积存于圆筒内的人工尿消失为止的时间,作为“吸收体转移速度”。接着,圆筒内的人工尿消失后,立即取下丙烯酸类制的圆筒,从第一次滴加开始5分钟后,在滴加了人工尿的部分重叠放置滤纸(Advantec Toyo Kaisha,Ltd.定性滤纸No.2100mm×100mm)50g左右,由其上以35g/cm2压力放置重物。3分钟后,取出上述滤纸,根据以下的式子算出“回渗量”。
回渗量(g)=试验后的滤纸质量(g)-最初的滤纸质量(g)
从第一次滴加开始至10分钟后,重复与第一次相同的操作,实施第二次滴加。
第二次滴加时的回渗量和第二次滴加时的吸收体转移速度汇总示于表2。
吸收性物品No.1-1~1-4,与吸收性物品No.1-5~1-8相比可知,回渗率低、回渗性优异。
[例2]
将SEEPS(KURARAY CO.,LTD制、Septon 4055、苯乙烯含量:30质量%、重均分子量:约25万)(以下有时省略为“SEEPS-2”)2份,添加到加热到约140℃的PARLEAM EX(日油株式会社制,通过将液体异链烷烃、异丁烯和正丁烯共聚、接着加成氢而生成的支链烃,37.8℃时的运动粘度为10mm2/s)98份中,将它们边搅拌边混合5小时,由此生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注入到直径40mm的圆筒形容器直至高度8mm,接着将混合物冷却,由此得到直径40mm且高度8mm的圆筒形的凝胶乳液No.2-1。
将SEPS-1 3份添加到加热到约140℃的PARLEAM EX 92份、和硅油5份的混合物,将它们边搅拌边混合5小时,由此生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注入到直径40mm的圆筒形容器直至高度8mm,接着将混合物冷却,由此得到直径40mm且高度8mm的圆筒形的凝胶乳液No.2-6。
配混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之外与凝胶乳液No.2-1或凝胶乳液No.2-6同样地得到凝胶乳液No.2-2~2-5、及No.2-7~2-20。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的概要如以下所述,但是对于其它地方说明的物质,省略说明。
另外,评价凝胶乳液No.2-1~2-20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和静摩擦系数。汇总示于表3。
·SEEPS-1:
苯乙烯含量:30质量%、重均分子量:约11万
·SEBS-1:
苯乙烯含量:30质量%、重均分子量:约11万
·SEBS-2:
苯乙烯含量:31质量%、重均分子量:约16万
·SEBS-3:
苯乙烯含量:33质量%、重均分子量:约29万
[例3]
按照下述表4中记载的配混,除此之外按照例1的制造凝胶乳液No.2-6的步骤,得到直径40mm且高度8mm的圆筒形的凝胶乳液No.3-1~3-4。
需要说明的是,表4中记载的化合物的概要如下所述。
·NONION OP-80R:
日油株式会社制、单油酸脱水山梨糖醇酯
·KP-561P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丙烯酸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测定凝胶乳液No.3-1~3-4的静摩擦系数。结果汇总示于表4。
表4
[例4]
根据下述表5中记载的配混、并且将3g的量注入到内径47mm的玻璃制培养皿内,除此之外按照例2的制造凝胶乳液No.2-1或No.2-6的步骤,得到凝胶乳液No.4-1~4-4。
根据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4A,准备含有矿物油65质量%、和棕榈醇35质量%的乳液组合物,将3g的量注入到内径47mm的玻璃制培养皿内,准备凝胶乳液No.4-5(比较例)。
将凝胶乳液No.4-1~4-5静置于35℃或20℃的恒温室30分钟,接着在各凝胶乳液之上放置测定了质量的3cm×3cm的滤纸,在其上载置200g的重物,1分钟后去除重物,测定滤纸的质量变化。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1)还含有PE粉末3份和米糠蜡2份。
由表5可知,凝胶乳液No.4-1~4-4,无论温度如何,都确认了释放一定量的乳液,暗示了在寒冷~温暖的地区,可以同样地持续释放乳液。
另一方面可知,凝胶乳液No.4-5(比较例)在温度低的情况下,难以释放乳液。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J1~J11。
[J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厚度方向并且具备:具有肌肤接触区域和肌肤非接触区域的透液性层、非透液性层、上述透液性层与非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层、和凝胶乳液,
上述凝胶乳液含有作为胶凝剂的苯乙烯系弹性体、和作为乳液的烃,
上述透液性层在上述肌肤接触区域包含:具有上述凝胶乳液的多个凝胶区域、和不具有凝胶乳液的非凝胶区域,并且在上述肌肤非接触区域包含:在上述厚度方向分别与上述多个凝胶区域和上述非凝胶区域重叠的多个凝胶区域重叠区域和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
上述多个凝胶区域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作为彼此相邻的两个凝胶区域的、彼此最近的点的两个邻近点;处于该两个邻近点的中间且存在于上述非凝胶区域的中间点;上述两个邻近点的、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上述凝胶区域重叠区域的两个邻近点相当点;以及、上述中间点的、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且存在于上述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的中间点相当点,具有以下的i)~iii)的关系:
i)两个邻近点的水接触角两者都为85°以上;
ii)上述中间点的水接触角大于上述两个邻近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以及
iii)上述中间点的水接触角与上述中间点相当点的水接触角之差大于-3(°)。
[J2]
根据J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凝胶乳液具有1~100kPa的50%应变时压缩应力。
[J3]
根据J1或J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基于上述胶凝剂和乳液的总计100质量份,上述凝胶乳液分别以1~30质量份和70~99质量份的比率含有上述胶凝剂和乳液。
[J4]
根据J1~J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含有两末端的聚苯乙烯嵌段、和该聚苯乙烯嵌段之间的聚烯烃嵌段。
[J5]
根据J1~J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含有10~50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和50~90质量%的聚烯烃嵌段。
[J6]
根据J1~J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具有5000~500000的重均分子量。
[J7]
根据J1~J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凝胶乳液还含有减摩剂。
[J8]
根据J1~J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凝胶乳液具有0.01~1.00的静摩擦系数。
[J9]
根据J1~J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作为上述乳液还含有体液润滑性赋予剂,所述体液润滑性赋予剂具有超过0.00且0.60以下的IOB、40℃时的0.01~80mm2/s的运动粘度、0.01~4.0质量%的保水率、和不足1000的重均分子量。
[J10]
根据J1~J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凝胶乳液以线状或点状配置于上述透液性层的肌肤接触区域。
[J11]
根据J1~J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或卫生护垫。
附图标记说明
1 吸收性物品
2 表层
3 吸收体
4 侧部片材
5 压花部
6 凝胶乳液
7 肌肤接触区域
8 凝胶区域
9 非凝胶区域
10 肌肤非接触区域
11 凝胶区域重叠区域
12 非凝胶区域重叠区域
13 邻近点
14 中间点
15 邻近点相当点
16 中间点相当点
17 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