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36607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7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10573.1

申请日:

20160108

公开号:

CN105497911A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47/48,A61K31/704,A61K31/352,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47/48,A61K31/704,A61K31/352,A61P35/00

申请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发明人:

许佩佩,左华芹,周敏,汪帆,陈兵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321号

优先权:

CN201610010573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共载抗肿瘤药物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药物的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工艺。首先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功能化修饰CdTe,然后在溶解柔红霉素的DMF溶液中逐滴加入BMPH,室温搅拌反应得到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经修饰过的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过滤、纯化后得PH敏感的新型载药体系CdTe-DNR,再将CdTe-DNR溶液和藤黄酸(GA)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避光反应后离心水洗沉淀,即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权利要求书

1.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碲化镉(CdTe):将Cd(ClO)·HO溶解在水中,搅拌下加入盐酸半胱胺(Cys),调pH值至5.9,再通入Ar气,搅拌下加入HTe,混合物回流反应10min至9h,最后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反应24h;(2)将柔红霉素(DNR)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2,5-二氢-2,5-二氧-酰肼(BMPH),在温度10~30℃搅拌反应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步骤(1)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300min,之后过滤、纯化,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3)将步骤(2)制备的CdTe-DNR用水溶解,在10-30℃将CdTe-DNR溶液和藤黄酸(GA)溶液混合,搅拌反应,离心,用水洗涤沉淀,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G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Cd(ClO)·HO、盐酸半胱胺(Cys)、HTe、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的摩尔比为1:2.4:0.2: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HTe为AlTe和的HSO反应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制备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的反应时间为1~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过滤采用0.2μm的滤膜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步骤(3)中DNR浓度为10-50mg/mL,CdTe-DNR溶液浓度为10-15nmol/L,藤黄酸(GA)溶液浓度为5-10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CdTe-DNR溶液与藤黄酸(GA)溶液按体积比为1~2:2~3的比例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搅拌的速率为100~150rpm,反应时间4~8小时;离心以10000~15000rpm速率离心10~3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操作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多辅以化疗,且部分晚期患者不可行手术治疗,因此,目前化疗在肿瘤治疗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资料显示,90%以上的癌症患者的死因与肿瘤多药耐药有关,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逆转临床肿瘤多药耐药,对提高化疗疗效十分重要。

柔红霉素,作为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有研究表明,其能诱导肿瘤细胞过度表达mdr-1mRNA,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外排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有研究发现,并且我们的前期工作也已验证,中药藤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藤黄酸能协同柔红霉素抑制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可下调耐药株mdr-1mRNA表达,从而逆转细胞株的多药耐药。因此,协同使用柔红霉素和藤黄酸可以有效提高化疗疗效。

然而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也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化疗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柔红霉素在抗肿瘤的同时可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心脏毒性、消化道反应、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开发能将抗肿瘤药物运载到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药物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药物载体主要包括纳米载体、脂质体载体、微粒载体、生物载体等,但将柔红霉素、藤黄酸和药物载体结合的药物却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药物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纳米载药可控缓释、PH敏感靶向肿瘤等多种优势于一体,从而减少化疗药物使用量,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增强化疗疗效,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的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碲化镉(CdTe):将Cd(ClO4)2·H2O溶解在水中,搅拌下加入盐酸半胱胺(Cys),调pH值至5.9,再通入Ar气,搅拌下加入H2Te,混合物回流反应10min至9h,最后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反应24h;

(2)将柔红霉素(DNR)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2,5-二氢-2,5-二氧-酰肼(BMPH),在温度10~30℃搅拌反应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步骤(1)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300min,之后过滤、纯化,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将步骤(2)制备的CdTe-DNR用水溶解,在10-30℃将CdTe-DNR溶液和藤黄酸(GA)溶液混合,搅拌反应,离心,用水洗涤沉淀,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GA)。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Cd(ClO4)2·H2O、盐酸半胱胺(Cys)、H2Te、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的摩尔比为1:2.4:0.2:1.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H2Te为Al2Te3和的H2SO4反应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制备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的反应时间为1~3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过滤采用0.2μm的滤膜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步骤(3)中DNR浓度为10-50mg/mL,CdTe-DNR溶液浓度10-15nmol/L,藤黄酸(GA)溶液浓度为5-10mg/m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CdTe-DNR溶液与藤黄酸(GA)溶液按体积比为1~2:2~3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搅拌的速率为100~150rpm,反应时间4~8小时;离心以10000~15000rpm速率离心10~3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操作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纳米载体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高的药物包载能力,能够包载的药物范围较广,可以是疏水性药物也可以是亲水性药物,并且无论单方药还是复方药均可包载;(2)通过修饰可形成亲水端,从而防止蛋白质的吸附,躲避网状内皮系统的捕捉;(3)粒径小且分布窄,易通过生理屏障,在体内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纳米粒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和表面形态,与核内包裹的药物性质关系不大;(4)有缓释作用,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5)通过连接靶体,可主动达到靶向部位,如肿瘤组织等;(6)可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从而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功能化修饰的CdTe纳米粒子大小约为3nm左右,作为一种纳米载体在药物的控释以及疾病的示踪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聚乙二醇因具有两亲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低免疫原性、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蛋白和细胞非特异性吸附、分子量分布范围宽、选择余地大等多种优点成为目前修饰载体,使其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吞噬的最常用高分子聚合物之一。实验表明,聚乙二醇修饰的CdTe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结构。柔红霉素与经修饰的CdTe量子点可以通过腙键(C=N—N)连接,腙键是一种pH值敏感的化学键,将其引入载药体系,可以利用其对酸敏感的特性,即酸性环境,如淋巴瘤细胞内,pH=6.0,其释药速度加快;中性环境,如正常组织、血液,pH=7.4,其减缓或屏蔽非特异性释药,从而赋予药物载体释药的可控性,这对于减少药物损失和降低全身毒性十分重要。实验表明功能化修饰的CdTe纳米粒子与藤黄酸能够形成新型的纳米药物复合物,该类型的纳米药物复合物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药物包封率,能够显著增强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特别是耐药株细胞内的浓度,对于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利用率、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功能化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载药颗粒,可防止蛋白质的吸附,躲避内皮网状系统的吞噬,并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较高的包封率和包载率。

2)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载药体系粒径较小,易通过各种生理屏障,可在体内形成独特的分布特征。

3)该纳米载药体系共载化疗药物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药物,使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比单载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更好。

4)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缓释特征,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维持化疗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延长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增强抗肿瘤作用。

5)本发明的纳米载药体系有pH敏感特性,对肿瘤的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减少给药剂量,可降低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从而减轻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若联接肿瘤特异性靶体,可实现更为精准的靶向治疗,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聚乙二醇修饰的CdTe量子点进行直观的表征。其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晶格间距约为0.23nm,表明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结构。

图2是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图中QD代表经PEG修饰的CdTe量子点,DNR代表柔红霉素,GA代表藤黄酸,QD-DNR-GA代表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图中可见各自的特征峰。

图3是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图中QD代表经PEG修饰的CdTe量子点,DNR代表柔红霉素,GA代表藤黄酸,QD+DNR代表单载柔红霉素的CdTe量子点,QD+DNR+GA代表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图中可见各自的特征峰。

图4是CdTe量子点对GA在不同pH下的释放曲线,说明CdTe包载GA纳米载药体系的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且呈现pH敏感性,在酸性环境下(pH6.0)比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pH7.4)的释放速率快且累积释放率多。

图5是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测定单载DNRCdTe量子点的水合动力学半径。其平均水合半径为94nm,多分散系数为0.132。

图6是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测定共载DNR和GACdTe量子点的水合动力学半径。其平均水合半径为135nm,多分散系数为0.185。

图7是共载DNR和GACdTe量子点的体外释放曲线,说明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药物缓释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碲化镉(CdTe):用0.23mmol的Al2Te3和15mL0.5M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将2.3mmol的Cd(ClO4)2·H2O溶解在125mL超纯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5.5mmol的盐酸半胱胺(Cys),随后将pH值调至5.9,再通入Ar气30min,然后滴加制得的H2Te,混合物回流反应10min至9h,以控制CdTe量子点的生长,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

(2)将浓度为10mg/mL柔红霉素(DNR)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2,5-二氢-2,5-二氧-酰肼(BMPH),于20℃、避光搅拌反应1小时,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步骤(1)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240min,之后用0.2μm的滤膜过滤、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将步骤(2)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超声分散均匀,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12.5nmol/L的溶液,在20℃将该CdTe-DNR溶液和浓度为含GA5mg/mL的藤黄酸(GA)溶液按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避光、匀速搅拌反应6小时,搅拌速率为100rpm,以10000rpm速率离心20分钟,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GA)。

实施例2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碲化镉(CdTe):用0.23mmol的Al2Te3和15mL0.5M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将2.3mmol的Cd(ClO4)2·H2O溶解在125mL超纯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5.5mmol的盐酸半胱胺(Cys),随后将pH值调至5.9,再通入Ar气30min,然后滴加制得的H2Te,混合物回流反应10min至9h,以控制CdTe量子点的生长,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

(2)将浓度为50mg/mL柔红霉素(DNR)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2,5-二氢-2,5-二氧-酰肼(BMPH),于10℃、避光搅拌反应3小时,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步骤(1)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300min,之后用0.2μm的滤膜过滤、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将步骤(2)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超声分散均匀,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15nmol/L的溶液,在10℃将该CdTe-DNR溶液和浓度为含GA5mg/mL的藤黄酸(GA)溶液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避光、匀速搅拌反应4小时,搅拌速率为150rpm,以15000rpm速率离心10分钟,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GA)。

实施例3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碲化镉(CdTe):用0.23mmol的Al2Te3和15mL0.5M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将2.3mmol的Cd(ClO4)2·H2O溶解在125mL超纯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滴加5.5mmol的盐酸半胱胺(Cys),随后将pH值调至5.9,再通入Ar气30min,然后滴加制得的H2Te,混合物回流反应10min至9h,以控制CdTe量子点的生长,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

(2)将浓度为30mg/mL柔红霉素(DNR)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2,5-二氢-2,5-二氧-酰肼(BMPH),于30℃、避光搅拌反应2小时,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再加入步骤(1)修饰过的碲化镉(CdTe)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min,之后用0.2μm的滤膜过滤、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将步骤(2)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超声分散均匀,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10nmol/L的溶液,在30℃将该CdTe-DNR溶液和浓度为含GA5mg/mL的藤黄酸(GA)溶液按体积比为2:3的比例混合,避光、匀速搅拌反应8小时,搅拌速率为120rpm,以12000rpm速率离心30分钟,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GA)。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聚乙二醇修饰的CdTe量子点进行直观的表征,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晶格间距约为0.23nm,表明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结构,见图1。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对CdTe量子点、DNR、GA及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分析对比,CdTe量子点在525nm处具有明显的吸收峰,DNR在484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共载DOX和GA的CdTe量子点在484nm及525nm处均可见明显的吸收峰,表明了CdTe量子点成功包载了DNR,见图2。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CdTe量子点、DNR、GA、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及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吸收峰进行分析对比,CdTe量子点在1577cm-1、1404cm-1处有特征吸收峰,DNR在1284cm-1、1207cm-1处有特征吸收峰,GA在1670cm-1、1256cm-1、804cm-1处有特征吸收峰,而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红外吸收光谱可见CdTe量子点及DNR的特征吸收峰,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红外吸收光谱中,CdTe量子点、DNR、GA的特征吸收峰均可见,表明了CdTe量子点可成功包载DNR和GA,见图3。

通过在不同pH下的释放曲线,说明CdTe包载GA纳米载药体系的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且呈现pH敏感性,在酸性环境下(pH6.0)比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pH7.4)的释放速率快且累积释放率多,见图4。

采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分别测定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及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水合半径和多分散系数,两种纳米颗粒均可见水合半径分布宽度较窄,表明该两种纳米颗粒大小均一。见图5、图6。

通过测量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体外释放曲线,说明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药物缓释功能,见图7。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10573.1 (22)申请日 2016.01.08 A61K 47/48(2006.01) A61K 31/704(2006.01) A61K 31/352(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 321 号 (72)发明人 许佩佩 左华芹 周敏 汪帆 陈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2274 代理人 王云 (54) 发明名称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 CdTe 量子点纳米载。

2、 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 CdTe 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共载抗 肿瘤药物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药物的纳米载药体 系的制备工艺。首先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功 能化修饰 CdTe, 然后在溶解柔红霉素的 DMF 溶液 中逐滴加入 BMPH, 室温搅拌反应得到 DNR- 氨基 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加入经修饰过的 CdTe 溶液共 同振荡孵育, 过滤、 纯化后得 PH 敏感的新型载药 体系CdTe-DNR, 再将CdTe-DNR溶液和藤黄酸 (GA) 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避光反应后离心水洗沉淀, 即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 CdTe 量子点纳米。

3、 载药体系。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05497911 A 2016.04.20 CN 105497911 A 1.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1) 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修饰碲化镉 (CdTe) : 将Cd(ClO4)2H2O溶解在 水中, 搅拌下加入盐酸半胱胺 (Cys) , 调pH值至5.9, 再通入Ar气, 搅拌下加入H2Te, 混合物回 流反应10 min至9 h, 最后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4、 (PEG) 反应24h; (2) 将柔红霉素 (DNR) 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 2, 5-二氢-2, 5-二氧-酰肼 (BMPH) , 在温度1030搅拌反应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 加入步骤 (1) 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300min, 之后过滤、 纯化, 得纳 米载药体系CdTe-DNR; (3) 将步骤 (2) 制备的CdTe-DNR用水溶解, 在10-30将CdTe-DNR溶液和藤黄酸 (GA) 溶 液混合, 搅拌反应, 离心, 用水洗涤沉淀, 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 。

5、体系 (CdTe-DNR/GA)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Cd(ClO4)2H2O、 盐酸半胱胺 (Cys) 、 H2Te、 高分子聚合物聚乙 二醇 (PEG) 的摩尔比为1:2.4:0.2: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H2Te为Al2Te3和的H2SO4反应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制备DNR。

6、-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的反应时间为1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过滤采用0.2 m的滤膜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 步骤 (3) 中DNR浓度为10-50 mg/mL, CdTe-DNR溶液浓度为10- 15nmol/L, 藤。

7、黄酸 (GA) 溶液浓度为5-10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CdTe-DNR溶液与藤黄酸 (GA) 溶液按体积比为12:23的比 例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搅拌的速率为100150rpm, 反应时间48小时; 离心以10000 15000rpm速率离心103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

8、和步骤 (3) 中的操作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97911 A 2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 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化疗、 放疗和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多辅以化疗, 且部分晚期患者不可行手术治疗, 因 此, 目前化疗在肿瘤治疗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资料显示, 90% 以上的癌症患者的死因与肿瘤多药耐药。

9、有关, 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此 预防和逆转临床肿瘤多药耐药, 对提高化疗疗效十分重要。 0003 柔红霉素, 作为一种蒽环类抗生素,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但有研究表明, 其能 诱导肿瘤细胞过度表达mdr-1 mRNA, 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外排作用, 从而导致肿瘤细胞 耐药。 有研究发现, 并且我们的前期工作也已验证, 中药藤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藤黄酸能协同 柔红霉素抑制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并可下调耐药株mdr-1 mRNA 表达, 从而逆转细胞株的多药耐药。 因此, 协同使用柔红霉素和藤黄酸可以有效提高化疗疗 效。 0004 然而在化疗过程。

10、中, 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往往也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 成不可逆的损害, 使化疗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柔红霉素在抗肿瘤的同时可产生明显的毒副 作用, 包括骨髓抑制、 心脏毒性、 消化道反应、 免疫力低下等, 严重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因此, 开发能将抗肿瘤药物运载到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药物载体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5 目前的药物载体主要包括纳米载体、 脂质体载体、 微粒载体、 生物载体等, 但将柔 红霉素、 藤黄酸和药物载体结合的药物却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药物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

11、 纳米载药可控缓释、 PH敏感靶向肿瘤等多种优势于一体, 从而减 少化疗药物使用量, 降低化疗毒副作用, 增强化疗疗效, 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的一种共载 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 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1) 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修饰碲化镉 (CdTe) : 将Cd(ClO4)2H2O溶解在 水中, 搅拌下加入盐酸半胱胺 (Cys) , 调pH值至5.9, 再通入Ar气, 搅拌下加入H2Te, 混合。

12、物回 流反应10 min至9 h, 最后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反应24h; (2) 将柔红霉素 (DNR) 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咯-1-丙酸, 2,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497911 A 3 5-二氢-2, 5-二氧-酰肼 (BMPH) , 在温度1030搅拌反应获得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 加入步骤 (1) 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300min, 之后过滤、 纯化, 得纳 米载药体系CdTe-DNR; (3) 将步骤 (2) 制备的CdTe-DNR用水溶解, 在10-30将CdTe-D。

13、NR溶液和藤黄酸 (GA) 溶 液混合, 搅拌反应, 离心, 用水洗涤沉淀, 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 体系 (CdTe-DNR/GA) 。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1) 中Cd(ClO4)2H2O、 盐酸半胱胺 (Cys) 、 H2Te、 高分子聚合物聚 乙二醇 (PEG) 的摩尔比为1:2.4:0.2:1.6。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1) 中H2Te为Al2Te3和的H2SO4反应产生。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中制备DNR-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的反应时间为13小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中过滤采用0.2 m的滤膜过滤。 001。

14、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中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 步骤 (3) 中DNR浓度为10-50mg/mL, CdTe-DNR溶液浓度10- 15nmol/L, 藤黄酸 (GA) 溶液浓度为5-10mg/mL。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3) 中CdTe-DNR溶液与藤黄酸 (GA) 溶液按体积比为12:23的 比例混合。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3) 中搅拌的速率为100150rpm, 反应时间48小时; 离心以 1000015000rpm速率离心1030分钟。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2) 和步骤 (3) 中。

15、的操作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0018 纳米载体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 具有较高的药物包载能力, 能够包载的药物范围 较广, 可以是疏水性药物也可以是亲水性药物, 并且无论单方药还是复方药均可包载;(2) 通过修饰可形成亲水端, 从而防止蛋白质的吸附, 躲避网状内皮系统的捕捉;(3) 粒径小且 分布窄, 易通过生理屏障, 在体内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 纳米粒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粒 径的大小和表面形态, 与核内包裹的药物性质关系不大;(4) 有缓释作用, 能够延长药物的 作用时间;(5) 通过连接靶体, 可主动达到靶向部位, 如肿瘤组织等;(6) 可在保证药效的前 提下, 减少给药剂量, 从而减。

16、轻或避免毒副作用。 功能化修饰的CdTe纳米粒子大小约为3nm 左右, 作为一种纳米载体在药物的控释以及疾病的示踪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聚乙 二醇因具有两亲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安全、 无毒、 低免疫原性、 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蛋白和 细胞非特异性吸附、 分子量分布范围宽、 选择余地大等多种优点成为目前修饰载体, 使其避 免被内皮网状系统吞噬的最常用高分子聚合物之一。 实验表明, 聚乙二醇修饰的CdTe具有 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结构。 柔红霉素与经修饰的CdTe量子点可以通过腙键 (C=NN) 连接, 腙键是一种pH值敏感的化学键, 将其引入载药体系, 可以利用其对酸敏感的特性, 即。

17、 酸性环境, 如淋巴瘤细胞内, pH=6.0, 其释药速度加快; 中性环境, 如正常组织、 血液, pH= 7.4, 其减缓或屏蔽非特异性释药, 从而赋予药物载体释药的可控性, 这对于减少药物损失 和降低全身毒性十分重要。 实验表明功能化修饰的CdTe纳米粒子与藤黄酸能够形成新型的 纳米药物复合物, 该类型的纳米药物复合物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药物包封率, 能够显著增 强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 特别是耐药株细胞内的浓度, 对于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利用率、 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0019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497911。

18、 A 4 1) 本发明采用功能化修饰的CdTe量子点作为载药颗粒, 可防止蛋白质的吸附, 躲避内 皮网状系统的吞噬, 并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较高的包封率和包载率。 0020 2) 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载药体系粒径较小, 易通过各种生理屏障, 可在体内形成独 特的分布特征。 0021 3) 该纳米载药体系共载化疗药物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药物, 使两种药物发挥协同 作用, 比单载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更好。 0022 4) 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缓释特征, 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维持化疗药物在病灶部位 的浓度, 延长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 增强抗肿瘤作用。 0023 5) 本发明的纳米载药体系有pH敏感特性。

19、, 对肿瘤的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可减少给药剂量, 可降低对正常组织、 细胞的损害, 从而减轻毒副作用, 提高化疗效果。 若联 接肿瘤特异性靶体, 可实现更为精准的靶向治疗, 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聚乙二醇修饰的CdTe量子点进行直观的表征。 其平均 粒径为10nm左右, 晶格间距约为0.23nm, 表明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结 构。 0025 图2是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图中QD代表经PEG修饰的CdTe量子点, DNR代表柔红霉 素, GA代表藤黄酸, QD-DNR-GA代表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

20、图中 可见各自的特征峰。 0026 图3是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图中QD代表经PEG修饰的CdTe量子点, DNR代表柔红霉 素, GA代表藤黄酸, QD+DNR代表单载柔红霉素的CdTe量子点, QD+DNR+GA代表共载柔红霉素 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图中可见各自的特征峰。 0027 图4是CdTe量子点对GA在不同pH下的释放曲线, 说明CdTe包载GA纳米载药体系的 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且呈现pH敏感性, 在酸性环境下 (pH 6.0) 比人体正常的生 理环境 (pH 7.4) 的释放速率快且累积释放率多。 0028 图5是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测定单载DNR。

21、 CdTe量子点的水合动力学半径。 其平均水合半径为94 nm, 多分散系数为0.132。 0029 图6是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测定共载DNR和GA CdTe量子点的水合动力学半 径。 其平均水合半径为135 nm, 多分散系数为0.185。 0030 图7是共载DNR和GA CdTe量子点的体外释放曲线, 说明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药物 缓释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 实施例1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修饰碲化镉 。

22、(CdTe) : 用0.23 mmol的Al2Te3 和15 mL 0.5 M 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 将2.3mmol的Cd(ClO4)2H2O溶解在125 mL超纯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497911 A 5 水中, 在搅拌的条件下, 滴加5.5 mmol的盐酸半胱胺 (Cys) , 随后将pH值调至5.9, 再通入Ar 气30 min, 然后滴加制得的H2Te, 混合物回流反应10 min至9 h, 以控制CdTe 量子点的生 长, 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 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 (2) 将。

23、浓度为10mg/mL柔红霉素 (DNR) 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 咯-1-丙酸, 2, 5-二氢-2, 5-二氧-酰肼 (BMPH) , 于20、 避光搅拌反应1小时, 获得DNR-氨基 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加入步骤 (1) 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共同振荡孵育240min, 之后用 0.2 m的滤膜过滤、 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 将步骤 (2) 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 超声分散均匀, 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 12.5nmol/L的溶液, 在20将该CdTe-DNR溶液。

24、和浓度为含GA 5mg/mL的藤黄酸 (GA) 溶液按 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 避光、 匀速搅拌反应6小时, 搅拌速率为100rpm, 以10000rpm速率 离心20分钟, 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 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CdTe-DNR/GA) 。 0033 实施例2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修饰碲化镉 (CdTe) : 用0.23 mmol的Al2Te3 和15 mL 0.5 M 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 将2.3mmol的。

25、Cd(ClO4)2H2O溶解在125 mL超纯 水中, 在搅拌的条件下, 滴加5.5 mmol的盐酸半胱胺 (Cys) , 随后将pH值调至5.9, 再通入Ar 气30 min, 然后滴加制得的H2Te, 混合物回流反应10 min至9 h, 以控制CdTe 量子点的生 长, 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 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 (2) 将浓度为50mg/mL柔红霉素 (DNR) 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 咯-1-丙酸, 2, 5-二氢-2, 5-二氧-酰肼 (BMPH) , 于10、 避光搅拌反应3小。

26、时, 获得DNR-氨基 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加入步骤 (1) 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共同振荡孵育300min, 之后用 0.2 m的滤膜过滤、 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 将步骤 (2) 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 超声分散均匀, 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 15nmol/L 的溶液, 在10将该CdTe-DNR溶液和浓度为含GA 5mg/mL的藤黄酸 (GA) 溶液按体 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 避光、 匀速搅拌反应4小时, 搅拌速率为150rpm, 以15000rpm速率离 心10分钟, 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

27、, 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CdTe-DNR/GA) 。 0034 实施例3 一种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修饰碲化镉 (CdTe) : 用0.23 mmol的Al2Te3 和15 mL 0.5 M 的H2SO4反应产生H2Te备用; 将2.3mmol的Cd(ClO4)2H2O溶解在125 mL超纯 水中, 在搅拌的条件下, 滴加5.5 mmol的盐酸半胱胺 (Cys) , 随后将pH值调至5.9, 再通入Ar 气30 min, 然后滴加制得的H2。

28、Te, 混合物回流反应10 min至9 h, 以控制CdTe 量子点的生 长, 最后加入后1.84mmol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 , 反应24h得修饰过的碲化镉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497911 A 6 (CdTe) 溶液; (2) 将浓度为30mg/mL柔红霉素 (DNR) 用二甲基甲酰胺 (DMF) 溶液溶解后逐滴加入1H-吡 咯-1-丙酸, 2, 5-二氢-2, 5-二氧-酰肼 (BMPH) , 于30、 避光搅拌反应2小时, 获得DNR-氨基 甲酰马来酰亚胺, 再加入步骤 (1) 修饰过的碲化镉 (CdTe) 溶液共同振荡孵育180min, 之后用 0.。

29、2 m的滤膜过滤、 用葡聚糖凝胶色谱分析柱(PDG-25)纯化, 得纳米载药体系CdTe-DNR; (3) 将步骤 (2) 制备的CdTe-DNR用超纯水溶解, 超声分散均匀, 制成浓度为含CdTe-DNR 10nmol/L的溶液, 在30将该CdTe-DNR溶液和浓度为含GA 5mg/mL的藤黄酸 (GA) 溶液按体 积比为2:3的比例混合, 避光、 匀速搅拌反应8小时, 搅拌速率为120rpm, 以12000rpm速率离 心30分钟, 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 制得共载柔红霉素和藤黄酸CdTe量子点纳米载药体系 (CdTe-DNR/GA) 。 003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聚乙二醇修饰的Cd。

30、Te量子点进行直观的表征, 测得其平 均粒径为10nm左右, 晶格间距约为0.23nm, 表明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晶体 结构, 见图1。 0036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对CdTe量子点、 DNR、 GA 及共载DNR和GA的CdTe量子点的特征吸 收峰进行分析对比, CdTe量子点在525nm处具有明显的吸收峰, DNR在484nm处有明显的吸收 峰, 而共载DOX和GA的CdTe量子点在484nm及525nm处均可见明显的吸收峰, 表明了CdTe量子 点成功包载了DNR, 见图2。 0037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CdTe量子点、 DNR、 GA、 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及共载DNR。

31、和GA 的CdTe量子点的吸收峰进行分析对比, CdTe量子点在1577cm-1、 1404cm-1处有特征吸收峰, DNR在1284cm-1、 1207cm-1处有特征吸收峰, GA在1670cm-1、 1256cm-1、 804cm-1处有特征吸 收峰, 而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红外吸收光谱可见CdTe量子点及DNR的特征吸收峰, 共载DNR 和GA的CdTe量子点的红外吸收光谱中, CdTe量子点、 DNR、 GA的特征吸收峰均可见, 表明了 CdTe量子点可成功包载DNR和GA, 见图3。 0038 通过在不同pH下的释放曲线, 说明CdTe包载GA纳米载药体系的药物释放具有良好 。

32、的缓释特征, 且呈现pH敏感性, 在酸性环境下 (pH 6.0) 比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 (pH 7.4) 的 释放速率快且累积释放率多, 见图4。 0039 采用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分别测定包载DNR的CdTe量子点及共载DNR和GA的 CdTe量子点的水合半径和多分散系数, 两种纳米颗粒均可见水合半径分布宽度较窄, 表明 该两种纳米颗粒大小均一。 见图5、 图6。 0040 通过测量共载DNR和GA 的CdTe量子点的体外释放曲线, 说明该纳米载药体系具有 药物缓释功能, 见图7。 0041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应当理解,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 发明,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497911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5497911 A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5497911 A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5497911 A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5497911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