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美白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护肤品是由基质加上护肤功效物质,如抗氧化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美白剂等组成的。美白护肤品的研制一直是国内外护肤品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市场上美白护肤品的主体种类有以下几种:
1、对苯二酚:能以任何比例与醇相溶,具有抗氧化剂和络合剂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酪氨酸酶,阻断酪氨酸转化为多巴、多巴醌的过程,从而干扰黑色素的合成,并能阻断色斑内黑色素细胞产生新的黑色素。但对苯二酚有高度诱发突变和细胞毒的作用,过度应用会引起黄褐病等,长期积累下来会留下可怕的疤痕,还可能对肝肾有影响。另外,对苯二酚对眼结膜和角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氢醌蒸汽或粉尘可导致视力减退。
2、胎盘素:在市场上不少标有美白、祛斑作用的产品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胎盘素这一成分。实际上胎盘素是一种混合物,包含成分复杂,有氨基酸、酵素及激素等等.以往对胎盘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改善机体及抗皮肤老化方面,胎盘素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同时对黑色素的代谢也会有一些促进作用。当然,这只是推测.但临床试验证明其确有美白功效,为增加其效果,市场上许多含胎盘素的美白产品大都辅以其他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但是,胎盘素因其价格高、取材难,并不实用。
3、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也称为维生素C,抗坏血酸通过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来降低多吧醌,进而达到干扰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多吧醌是色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抗坏血酸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时将抗坏血酸与氢醌组合来防止氢醌氧化。如果光是抗坏血酸本身,低浓度时它其实是一种比较差的皮肤美白剂,而在高浓度时,由于低pH值,维生素C具有强烈的皮肤刺激作用。然而,它对那些皮肤较白的人群通过皮肤剥落的方式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相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使皮肤变黑.因此,在有色人群中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
4、植物萃取物:现有市场上也很多美白产品标榜其美白功效来自天然植物的提取物,这些植物提取物通过分散聚焦的黑色素来使黑素分布均匀,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但现有这些植物提取物的美白功效较微,而且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白组合物,采用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混合而成,美白功效好,而且稳定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且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15-25%、15-25%、55-65%。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18-22%、18-22%、57-62%。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20%、2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应用,所述美白组合物用于美白护肤品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美白护肤品包括美白面膜、美白乳液、美白膏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美白组合物的添加量为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美白组合物采用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复配后,起到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美白功效,而且,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且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15-25%、15-25%:、55-65%。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18-22%、18-22%、57-62%。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20%、2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应用,所述美白组合物用于美白护肤品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美白护肤品包括美白面膜、美白乳液、美白膏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美白组合物的添加量为1-4%。
实施例1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所述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分别计为15%、15%、65%。
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实施例2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所述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25%、20%、55%。
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实施例3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所述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20%、20%、60%。
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实施例4
一种美白组合物,其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所述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按质量百分数比计分别为18%、22%、60%。
所述美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共振混合机,将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三种原料依次从进料口投入;
S2: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0~20min;
S3:振动混合,振动频率为100~200Hz,振幅10~20mm。
性能及效果评价
1.实施例1-4所述美白组合物的理化性质检测,检测结果参见表1。
表1:理化性质
项目 指标 外观 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 溶于水 1%水溶液pH值 6.0-8.0 菌落总数 ≤100cfu/g 重金属含量 ≤10PPM 干燥失重 ≤2%
2.实施例1-4所述美白组合物的美白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将实施例1-4的美白组合物样品、N-乙酰-L-半胱氨酸、丙氨酸、N-乙酰-L-酪氨酸分别配制成质量百分数为1.0%的溶液备用。
受试者要求:有效志愿者为40人,10人一组,五组为测试组(对应实施例1-实施例4的美白组合物),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受试者脸部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无严重系统疾病、无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未曾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按规定使用受试物且资料齐全;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应填写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在试用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组合物28天之对其效果进行打分,记录平均分数,其中4.0-5.0分为治愈,2.0-3.9分为有效,0-1.9分为无效。结果参见表2。
表2:美白效果评价结果
项目 美白效果 淡斑效果 实施例1 4.1 2.8 实施例2 4.5 2.5 实施例3 4.7 3.1 实施例4 4.4 3.3 N-乙酰-L-半胱氨酸 2.0 1.1 丙氨酸 1.6 1.3 N-乙酰-L-酪氨酸 2.1 1.4
由表2可知:实施例1-4的美白组合物中各组分复配产生的协同作用,使得到的组合物相对于单一组分有更好的美白效果和淡斑效果。
3.实施例1-4所述美白组合物的稳定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取实施例1-4的美白组合物样品,在100℃的温度下配制好质量百分数为1.0%的溶液备用,水浴加热1小时后,备用。
受试者要求:有效志愿者为40人,10人一组,四组为测试组(对应实施例1-实施例4的美白组合物),年龄在18岁~45岁之间,受试者脸部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无严重系统疾病、无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1个月内未曾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按规定使用受试物且资料齐全;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应填写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在试用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组合物28天之对其效果进行打分,记录平均分数,其中4.0-5.0分为治愈,2.0-3.9分为有效,0-1.9分为无效。结果参见表3。
表3:美白效果评价结果
项目 美白效果 淡斑效果 实施例1 4.0 2.1 实施例2 3.7 2.8 实施例3 3.9 2.4 实施例4 4.1 2.9 N-乙酰-L-半胱氨酸 1.3 0.6 丙氨酸 1.1 0.8 N-乙酰-L-酪氨酸 1.3 0.9
对比表3和表2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美白组合物经过高温加热后,依然保持其美白效果,美白功效稳定;而单一组分的美白功效以及祛斑功效都下降。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如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