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577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6171.2

申请日:

1995.05.29

公开号:

CN1119657A

公开日:

1996.04.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7.26|||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8L51/06

主分类号:

C08L51/06

申请人:

黑蒙特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J·A·史密斯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

优先权:

1994.07.29 US 283,23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林蕴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揭示的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B)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任选地(C)未接枝的丙烯聚合物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重量计,(A)35— 95%的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其中接枝单体是选自(i)某种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ii)某种丙烯酸化合物,(iii)(i)和(ii)的混合 物,和(iv)其它的,与至少一种(i)或至少一种(ii)或至少一种(i)和至 少一种(ii)的混合物可共聚合的单体,它是选自C 1—10 线性或带支链 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 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酐,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其中所述的其它可共 聚合的单体的存在量达50%; (B)5—6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包含: (a)约10—50%的等规度大于80的丙烯均聚物,或选自下述组 成的共聚物:(i)丙烯和乙烯,(ii)丙烯,乙烯和CH 2 =CHRα-烯烃, 其中R为C 2—8 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和(iii)丙烯和如(a)(ii)中所定 义的α-烯烃,所述的共聚物含有多于80%的丙烯,且其等规度大于 80; (b)约5—20%结晶度约为20—60%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 性的共聚物组份,其中该共聚物是选自(i)乙烯含量超过55%的乙烯 和丙烯,(ii)含1—10%α-烯烃和多于55%乙烯和α-烯烃的乙烯,丙 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和(iii)含多于55%所述α-烯烃 的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该共聚物在室温或环境温度 下不溶于二甲苯;和 (c)约40—80%的共聚物组份,该共聚物组份是选自下述组成 的共聚物:(i)乙烯和丙烯,其中共聚物含20%—小于40%的乙烯 和,(ii)乙烯,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其中α-烯烃的存 在量为1—10%,乙烯和α-烯烃的存在量为20%—小于40%,和(iii) 含20%—小于40%α-烯烃的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 及任选地0.5—10%的二烯,所述共聚物组份在环境温度下是溶于 二甲苯的,且其特性粘度为1.0—4.0dl/g;以烯烃聚合物组合物总 量为基准计,(b)和(c)组份的总量约为50%—90%,(b)/(c)的重量 比小于0.4;和 (C)0—55%的未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它选自丙烯均聚物,丙 烯与选自乙烯和C 4 —C 10 α-烯烃中的一种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份(A)接 枝共聚物的丙烯聚合物材料是选自丙烯均聚物,丙烯与选自乙烯和 C 4—10 α-烯烃中一种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和丙烯与选自乙烯和 C 4 — C 8 α-烯烃中两种α-烯烃的无规三元共聚物。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份(A)接枝共聚 物的接枝单体是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 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 酐,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腈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接 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接 枝于聚丙烯主链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甲基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甲基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 接枝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马 来酐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马 来酐接枝于聚丙烯主链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 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丙烯腈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丙烯聚合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 物。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45—15% 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 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马来酐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 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 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 烯。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 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 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 枝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 丙烯。
4: 0dl/g;以烯烃聚合物组合物总 量为基准计,(b)和(c)组份的总量约为50%—90%,(b)/(c)的重量 比小于0.4;和 (C)0—55%的未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它选自丙烯均聚物,丙 烯与选自乙烯和C 4 —C 10 α-烯烃中的一种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份(A)接 枝共聚物的丙烯聚合物材料是选自丙烯均聚物,丙烯与选自乙烯和 C 4—10 α-烯烃中一种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和丙烯与选自乙烯和 C 4 — C 8 α-烯烃中两种α-烯烃的无规三元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份(A)接枝共聚 物的接枝单体是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 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 酐,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腈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接 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接 枝于聚丙烯主链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甲基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甲基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 接枝共聚物。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马 来酐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马 来酐接枝于聚丙烯主链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 物。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丙烯腈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丙烯聚合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将苯乙烯/ 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或乙烯/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 物。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45—15% 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 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马来酐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B) 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烯。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 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 烯。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枝 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丙 烯。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A)55— 85%的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接枝于聚丙烯主链上的接 枝共聚物,(B)45—1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C)0—20%的聚 丙烯。

说明书


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 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以及,任选地,未接枝的丙烯聚合物材料。

    典型地,烯烃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已用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乙烯/丙烯/二烯单体橡胶和ASA聚合物进行冲击改性。例如,美国专利3,314,904描述了一种“塑性胶”,它是将苯乙烯接枝于聚乙烯或聚丙烯上而形成的接枝共聚物,尤其是苯乙烯,丙烯腈和聚乙烯或聚丙烯的接枝共聚物,然后将此接枝共聚物与某些经过挑选的相容性橡胶材料进行共混而形成的。接枝共聚物中接枝苯乙烯或苯乙烯/丙烯腈的含量为75—95%,较好地为85—95%,更好地为90—95%,因此接枝共聚物主要地为键合的苯乙烯或键合的苯乙烯/丙烯腈,而且在由聚丙烯制成的接枝共聚物中,聚丙烯只是次要的组份且是作为分散相存在。这样,键合的苯乙烯或苯乙烯/丙烯腈的性能是占支配地位的。接枝共聚物是通过将聚烯烃经受高能离子辐射,然后将辐射过的聚烯烃与苯乙烯或与苯乙烯和丙烯腈进行接触反应而制得的。

    美国专利4,537,933披露了一种聚烯烃接枝聚合物的共混物,较好地是聚卤乙烯聚烯烃接枝聚合物和ASA聚合物的共混物。ASA聚合物为苯乙烯和丙烯腈(SAN)地共聚物,然后用丙烯酸酯聚合物,氯化聚乙烯或烯烃-二烯改性聚合物进行改性,如用乙烯/丙烯多烯改性聚合物进行改性。用烯烃—二烯改性聚合物改性的ASA聚合物其苯乙烯/丙烯腈含量为60—95%。由于橡胶只是次要组份且以分散相存在,所以SAN的性能是占支配地位的。同样地,聚合物组份的基料相必须是相混溶的。

    假如找到了使接枝共聚物具有更佳的性能平衡的方法,那么就可更好地利用可聚合单体接枝于丙烯聚合物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优于聚合物的物理共混物作为独立(stand—alone)结构塑料的优点。

    已获得了用于达到更好的性能平衡的各种组合物。例如,美国专利4,990,558揭示了一种基于刚性热塑性组合物的接枝共聚物,所述组合物包含(a)60—95重量%苯乙烯聚合物接枝在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接枝共聚物和(b)5—40重量%橡胶组份,该橡胶组份含(1)20—100重量%的(i)至少一种单链烯基芳香烃—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ii)至少一种为(i)的氢化共聚物的嵌段共聚物,或(iii)至少一种(i)和至少一种(ii)的混合物;和(2)0—80重量%烯烃共聚物橡胶,即,EPM(乙烯-丙烯共聚物)或EPD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美国专利5,286,791揭示了一种经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组合物,它包含(A)10—90%的含一个或多个乙烯基单体的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B)90—10%的至少一种宽分子量分布的丙烯聚合物材料,其Mw/Mn为8—60,熔体流动速率为0.5—50,以及在25℃时二甲苯不溶物大于或等于94%;和(C)2—25%的至少一种是选自下述组成的橡胶组份,(i)含两种或多种选自乙烯,丙烯或丁烯和任选地非共轭二烯单体的烯烃橡胶,(ii)一种或多种单链烯基芳香烃一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或其氢化物,(iii)用可聚合的单体接枝于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聚合成其Tg低于20℃的橡胶状聚合物,以及(iv)它们的混合物。

    在于1992,3,6申请的美国专利No.07/847,387中,揭示了热塑性共混物,它含(A)40—90%的聚合单体含量为5—70%的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和(B)5—40%的聚合单体含量为5—50%的烯烃橡胶材料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单体是选自(i)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ii)丙烯酸化合物,(iii)(i)和(ii)的混合物,和(iv)其它选自C1—10线性或带支链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的可共聚合的单体,与至少一种(i)或至少一种(ii)或至少一种(i)和至少一种(ii)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其它的可共聚合单体的存在量达50%,和(C)5—20%的未接枝烯烃橡胶,它选自(i)含两种或多种选自乙烯,丙烯或丁烯,和任选的非共轭二烯单体的烯烃橡胶,(ii)丙烯均聚物或丙烯和选自乙烯和用上述(1)冲击改性的C4—C10α-烯烃的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然而,在获得了较好的性能平衡的同时,却损失了一定的焊缝强度及其残留值。

    这样,就要求有一种在不显著损失焊缝强度和焊缝强度残留值下具有综合平衡性能的冲击改性接枝共聚物组合物。

    业已表明,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代替典型地用于接枝共聚物冲击改性的烯烃橡胶,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来冲击改性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能使丙烯聚合物材料的焊缝强度及其残留值得到显著地改进。含丙烯聚合物材料接枝共聚物和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的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在保持其它性能平衡的同时,亦显示出对焊缝强度及其保留值的改善。

    本发明组合物作为独立结构塑料可用于注射模塑制品和挤压件。

    按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它包含:(A)95—35%,较好地55—85%含接枝于其上的单体的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所述单体是选自(i)芳香族乙烯基类化合物,(ii)丙烯酸类化合物,(iii)(i)和(ii)的混合物,以及(iv)其它的与至少一种(i)或至少一种(ii)或至少一种(i)和至少一种(ii)的混合物可共聚合的单体,其中接枝的单体含量为5—70%;(B)5—65%,较好地为15—45%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由下述组份组成:

    (a)约10—50%的等规度大于80的丙烯均聚物,或选自下述组成的共聚物,(i)丙烯和乙烯,(ii)丙烯,乙烯和CH2=CHR α-烯烃,其中R为C2—8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和(iii)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所述的共聚物含超过80%的丙烯,且其等规度大于80%;

    (b)约5—20%的其结晶度约为20—60%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共聚物组份,其中共聚物是选自(i)含乙烯超过55%的乙烯和丙烯,(ii)乙烯,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α-烯烃含量为1—10%且乙烯和α-烯烃的总量超过55%,和(iii)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α-烯烃含量超过55%,该共聚物在室温或环境温度下不溶于二甲苯。

    (c)约40—80%的共聚物组份,该共聚物组份是选自下述组成的共聚物(i)乙烯和丙烯,其中共聚物含20%—不到40%的乙烯和,(ii)乙烯,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其中α-烯烃的存在量为1—10%,乙烯和α-烯烃的存在量为20%—不到40%,和(iii)乙烯和如(a)(ii)中所定义的α-烯烃,含20%—不到40%的α-烯烃及任选地含0.5—10%的二烯,所述的共聚物组份在环境温度下溶于二甲苯,且其特性粘度为1.5—4.0dl/g;

    以总烯烃聚合物组合物为基准,(b)和(c)组份的总量约为50%—90%,且(b)/(c)的重量比小于0.4;和(C)0—55%,较好地为0—20%的未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它选自(i)丙烯均聚物和(ii)丙烯与选自乙烯和C4—C8α-烯烃中一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

    除非特别说明外,说明书中所有的百分数和份数都是以重量表示。

    组份(A)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可以是(i)其等规度大于90,较好地为90—98的丙烯均聚物,(ii)丙烯与选自乙烯和C4—C8α-烯烃中一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只要,当烯烃为乙烯时,最大聚合乙烯含量约为10%,较好地为约4%,而当烯烃为C4—C8α-烯烃时,其最大聚合量约为20%,较好地约为16%或(iii)丙烯与选自乙烯和C4—C8α-烯烃中两种α-烯烃的无规三元共聚物,其条件是,当C4—C8α-烯烃为所述α-烯烃之一时,聚合的C4—C8α-烯烃最大量约为20%,较好地约为16%,而当乙烯为所述α-烯烃之一时,最大聚合乙烯量约为5%,较好地为约4%。

    C4—C8α-烯烃包括线型或带支链的C4—C8α-烯烃,如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3,4-二甲基-1-丁烯,1-庚烯,3-甲基-1-己烯等。

    较好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为聚丙烯和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接枝到组份(a)丙烯聚合物材料主链上的单体可以是(i)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它选自苯乙烯,烷基或烷氧基环取代的苯乙烯,其中烷基或烷氧基为C1—4线性或带支链的烷基或烷氧基,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烷基或烷氧基环取代的苯乙烯的存在量为5—95%,或苯乙烯或烷基或烷氧基环取代的苯乙烯与5—40%α-甲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衍生物的混合物;(ii)丙烯酸化合物,它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或甲基丙烯酸C1—4烷氧基取代苯酯;(iii)(i)和(ii)的混合物;或(iv)其它的与至少一种(i)或至少一种(ii)或至少一种(i)和至少一种(ii)的混合物的可共聚合的单体,它选自含1—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带支链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酐,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其中所述其它的可共聚合单体的存在量达50%,较好地为1—40%。

    较好的接枝单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酐,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

    合适的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颗粒形状包括粉末,薄片,颗粒,球形,立方体等。由丙烯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其孔体积部分不小于约0.07的球形颗粒状是较好的。

    最好的制备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为具有如下性能的丙烯聚合物材料(1)重均直径为约0.4—7mm,(2)表面积不小于0.1m2/g,和(3)孔体积部分不小于约0.07,其制品中超过40%的孔的直径是大于1微米,这种丙烯聚合物材料可从HIMONT Italia S.r.l.和HIMONT U.S.A以商品购得。

    在组份(B)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中,(a)较好的存在量为20—50%,最好为20—35%。当(a)为丙烯均聚物时,等规度较好地为85—98%。当(a)为共聚物时,共聚物中丙烯的存在量较好地为90—99%。

    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中(b)组份较好的存在量为5—12%。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的典型结晶度约为20—60%。通常,乙烯或所述α-烯烃的含量或当两者都存在时乙烯和所述α-烯烃的组合物含量是高于50%至98%,较好地为80—95%。

    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中组份(c)的较好的存在量为40—70%。组份(c)的乙烯或所述α-烯烃的含量或乙烯和所述α-烯烃含量较好地为20—38%。当组份(c)为三元共聚物时,所述α-烯烃典型的存在量为1—10%,较好地为1—5%。较佳的特性粘度为1.7—3dl/g。

    以全部烯烃聚合物组合物为基准,(b)和(c)的总量较好地为65—80%,(b)/(c)的重量比较好地为0.1—约0.3。

    烯烃聚合物组合物中,乙烯单元或所述α-烯烃单元,或当两者都存在时乙烯和所述α-烯烃单元的总量为约15%—约35%。

    合适的分子式为CH2=CHR的α-烯烃包括丁烯-1,戊烯-1,4-甲基戊烯-1,己烯-1和辛烯-1。当用于制备组份(a)时,它们存在的量要使所制得聚合物的等规度不小于80%。

    当在制备组份(b)和(c)过程中存在二烯时,典型地是丁二烯,1,4-己二烯,1,5-己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烯单体,且其典型的存在量为0.5—10%,较好地为1—5%。

    由DSC测定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至少存在一个高于120℃温度的熔融峰,并至少存在一个相应于玻璃态转化,-10℃—-35℃温度的峰。

    另外,这些组合物的挠曲模量小于150MPa,通常为20—100MPa;屈服拉伸强度为10—20MPa,断裂伸长率大于400%;在75%应变下的拉伸变形为20%—50%;Shore D硬度为20—35;且在-50℃时进行IZOD冲击试验时不断裂(不会发生脆性冲击破坏)。

    雾度值(hazevalue)较好地为小于40%,最好是小于35%。

    较佳地是将丙烯和乙烯或α-烯烃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和α-烯烃的三元共聚物作为组份(a),最好是将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多相烯烃聚合物组合物的组份(a)。

    本发明的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是由至少一种前述单体在丙烯聚合物材料和烯烃橡胶材料的自由基位上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聚合反应而制得的。自由基位可通过辐照或产生自由基的化学物质例如与合适的有机过氧化物反应而获得。

    按由辐照产生自由基位的方法,在约10℃—85℃的温度范围内,利用高能离子去辐射最好是颗粒状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以在丙烯聚合物材料中产生自由基位。然后将经过辐照后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保持于基本上是非氧化性气氛中,即在惰性气体中,在达约100℃的温度下,用以丙烯聚合物材料和接枝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约5—80%特定的一种或几种接枝单体处理至少约3分钟的时间。在将丙烯聚合物材料暴露于单体中经选定的一段时间之后,同时或随后以任意次序,仍保持于基本上是非氧化性环境下,处理所得的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使基本上其中所有的残余自由基失活,并从所述的材料中除去所有未反应的接枝单体。

    所得接枝共聚物的自由基失活较好地以加热进行,尽管它会伴随着使用添加剂,例如甲基硫醇,其作用是作为自由基阱。典型的失活温度至少为110℃,较好地至少为120℃。通常在失活温度下加热不少于20分钟就足够了。

    在自由基失活之前或之后,或失活的同时,从接枝共聚物中除去所有未反应的接枝单体。若在失活之前或失活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单体的去除,则须保持基本上非氧化性的环境。

    在由有机化合物产生自由基位的方法中,此有机化合物,较好地是有机过氧化物,为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其在处理温度下的分解半衰期约为1—240分钟。合适的有机过氧化物包括酰基过氧化物类,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烷基和芳烷基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枯丁基,1,1-二-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环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和双(α-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酯类,如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苯甲酸叔-丁酯,2,5-二甲己基-2,5-二(过苯甲酸酯),叔-丁基-二-(过苯二甲酸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和1,1-二甲基-3-羟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和过氧化碳酸酯类,如二-(2-乙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正-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和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物可以纯净状态或溶于稀释剂介质中使用,其活度为0.1—6.0pph,较好为0.2—3.0pph,其中pph为以100重量份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为基准。

    按本发明方法,在约60℃—125℃的温度下,较好地为颗粒状的丙烯聚合物材料用0.1—6.0pph的上述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处理。聚合物材料用约5—240pph的接枝单体进行处理,所述接枝单体以每分钟不超过4.5pph的添加速率加入5—240pph的全部单体,添加的时间可与引发剂处理的时间同时或在之后。换句话说,在加热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中可同时加入单体和引发剂,或者单体可在1)引发剂完全加入之后,2)引发剂开始加入后但还未完全加入,或3)在引发剂完全加入以后延迟一段时间或紧接着其后加入。

    在丙烯聚合物材料完成接枝之后,在仍保持于基本上是非氧化性环境下,将所得的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最好在不低于120℃的温度下加热处理至少20分钟,以分解其中所有未反应的引发剂并使残余的自由基失活。在自由基失活反应之前或之后,或在失活的同时,从所述材料中除去所有未反应的接枝单体。

    用于本发明作为组份(B)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是借助于高立体有择Ziegler—Natta催化剂,由两步或多步连续聚合反应而制得,其中第一步是将丙烯或丙烯和乙烯或所述α-烯烃或丙烯,乙烯或所述α-烯烃进行聚合生成组份(a),在随后的步骤中将乙烯和丙烯或所述α-烯烃或乙烯,丙烯和所述α-烯烃,和任选的某种二烯的混合物聚合生成组份(b)和(c)。

    聚合反应可在液相,气相或液—气相中使用分开的反应器进行,所有这些反应既可分批亦可连续地完成。例如,除了部分排出丙烯气体外,在无需中间步骤下,利用液体丙烯作为稀释剂就可实现组份(a)的聚合反应,并在气相中完成组份(b)和(c)的聚合反应。这是较好的方法。

    聚合反应是在惰性气氛中,在惰性烃溶剂或液体或气体单体存在下进行的。

    合适的惰性烃溶剂包括饱和烃类,如丙烷,丁烷,己烷和庚烷。

    也需要加入氢作为控制分子量的链转移剂。

    组份(a)的聚合反应温度和组份(b)和(c)的聚合反应温度可相同或不同,通常为40℃—90℃,较好地对于组份(a)的聚合反应为50—80℃,对组份(b)和(c)的聚合反应为40—65℃。

    假若是在液体单体中进行聚合反应,组份(a)聚合反应的压力在所采用的操作温度下与液体丙烯的蒸气压竞争,并最终由少量加入催化剂混合物中的惰性稀释剂的蒸气压,任选单体的以及用作分子量调节剂的氢的超压而得以调整。

    若聚合反应是在气相中进行,组份(b)和(c)聚合反应的压力可为5—30atm。视所需的组份(a)和(b)+(c)之比例,相应于这二个阶段的滞留时间通常为15分钟—8小时。

    用于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由1)包含负载于活性氯化镁上的含卤素的钛化合物和电子供体化合物(内供体)的固体组份,2)不含卤素的三烷基铝化合物和3)电子供体化合物(外供体)的反应产物所组成。

    合适的钛化合物包括那些带有至少一个Ti-卤键,如钛的卤化物和钛的烷氧基卤化物。

    为了获得这些具有高堆积密度,可流动球形颗粒状的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固体催化剂组份必须具有a)表面积小于100m2/g,较好地为50—80m2/g,b)孔隙度为0.25—0.4cc/g,及c)当出现氯化镁反射时,X射线光谱表明2ν角在33.5°—35°有卤素存在,2ν角为14.95°时无反射。符号ν代表Bragg角。

    固体催化剂组份借助于二氯化镁和某种醇,如乙醇,丙醇,丁醇和2-乙基己醇形成的加合物来制备,通常每mol MgCl2含3mol醇,将加合物进行乳化,快速冷却乳浊液使加合物固化成球形颗粒,逐渐将温度从50℃升至130℃使颗粒状加合物进行脱醇化以足够的时间,以使每mol MgCl2的醇含量从3mol降至1—1.5mol。然后在0℃时将经过部分脱醇化的加合物悬浮于TiCl4中,以使TiCl4中加合物的浓度为40—50g TiCi4/l。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0℃—135℃的温度约1—2小时,当温度到达40℃时,加入足够量的电子供体,以获得所需的Mg与电子供体的摩尔比。

    较好地是从邻苯二甲酸的烷基酯,环烷基酯和芳基酯,例如邻苯二甲酸的二异丁酯,二-正-丁酯,和二-正-辛酯中选择电子供体化合物加入TiCl4中。

    热处理过程结束时,通过过滤或沉淀分离过量的热TiCl4,并重复一次或多次地用TiCl4处理。然后用合适的惰性烃化合物,如己烷或庚烷洗涤固体,然后干燥。

    固体催化剂组份典型地具有下述特性表面积:         小于100m2/g,较好地为50—80m2/g孔隙度:         0.25—0.4cc/g孔体积分布:     50%的孔的半径大于100_X-射线光谱:     当出现氯化镁反射时,2ν角

                 在33.5°—35°时表明卤素有最大强度,

                 2ν为14.95°时无反射。

    将固体催化剂组份与三烷基铝化合物,较好地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和电子供体化合物混合而获得催化剂。

    各种电子供体化合物在文献中是已知的。较好的电子供体化合物为那些分子式为R′R″Si(OR)2的硅烷化合物,其中R′和R″可相同或不同,为C1—18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C5—18环烷基,或C6—18芳基,及R为C1—4烷基。

    可使用的典型硅烷化合物包括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Al/Ti之比典型地为10—200,Al/硅烷的摩尔比为1/1—1/100。

    催化剂可先与少量的烯烃单体预接触(预聚合反应),保持催化剂悬浮于烃熔剂中,在室温至60℃的某一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一段时间,使所获得聚合物的量为催化剂重量的0.5—3倍。

    该预聚合反应也可在液体或气体单体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达催化剂重量1000倍量的聚合物。

    在本发明热塑性烯烃聚合物中催化剂残余物的含量和数量是很小的,以至无需进行通常被称为脱灰作用的除去催化剂残余物的过程。

    用前述催化剂制得的热塑性烯烃聚合物为球形颗粒状,其颗粒直径为0.5—7mm。

    组份(C)的未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可以是(i)等规度大于90,较好地为90—98的丙烯均聚物,(ii)丙烯与选自乙烯和C4—C8α-烯烃中一种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假若,当烯烃为乙烯时,最大聚合乙烯量为约10%,较好地为约4%,而当烯烃为C4—C8α-烯烃时,其最大聚合量为约20%,较好地为约16%,如前面用于制备组份(A)接枝共聚物主链的丙烯聚合物材料中所述的。未接枝丙烯聚合物材料较好地为丙烯均聚物。

    在组合物中,每100份接枝共聚物和橡胶组份可包含达约80份(总共)的添加剂,如填料,补强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在常规的混合设备,即单或双螺杆挤压机,Banbury混合机或任何其它常规熔混设备中对各组分进行机械共混而制得,组合物中各组份混合的次序并非严格的。

    现将结合下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

    按下述方法制备和测量下述工作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试验样品和物理性能:拉伸强度        ASTM D-638(在无伸长计下使用

                2英寸/分钟+字头)断裂伸长        ASTM D-638焊缝的断裂      ASTM D-638(在双栅门T形杆上测量)挠曲模量        ASTM D-790和D-618,步骤A

                (0.5英寸/分钟+字头速率和模

                塑T形杆的中央段)挠曲强度        ASTM D-638,步骤A(模塑T形

                杆的中央段)缺口依佐德      ASTM D-256-87非缺口依佐德    ASTM D-4812焊缝强度        ASTM D-638(在双栅门T形杆上测量)保持的焊缝强度  由焊缝强度除以拉伸强度确定熔体流动速率    ASTM D-1238,条件L(MFR)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通过通常的桶混下述各组份的方法而获得:

    (A)将77%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g/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不溶于二甲苯)与在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进行接枝,以总接枝共聚物为基准计,接枝聚合单体含量为48.7%(S/MMA/AN的单体之比为45/25/30重量%);

    (B)主要含(a),(b)和(c)的23%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20dg/min的35%的丙烯均聚物,(b)含63.4%乙烯的7%的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

    由0.1%Irganox 1010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肉桂酸酯)]甲烷稳定剂,0.08% Sandostab PEP—Q组合物(其主要组份为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膦酸酯),和0.07%硬脂酸钙所组成的稳定包装,桶混直至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在445°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50°F模塑温度为135°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获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7.5%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A)使用了78%的接枝共聚物;

    (B)使用了22%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含3.5%乙烯,MFR为10g/10min的33%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73.4%乙烯的7.4%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9.6%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获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8%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2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B)使用了22%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含有3.3%乙烯,MFR为20g/10min的30%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有71.6%乙烯的7.7%的半结晶性,基本上是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有22.5%乙烯的62.3%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8%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聚烯烃组合物:

    (A)使用了77%的由上文所述的由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含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4.5%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上述获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2% 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2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78%的由上文所述的由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4.5%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2%的S/MMA/AN和15%的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3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78%的由上文所述的由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4.5%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2%的S/MMA/AN和15%的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对照例1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85%的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2%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g/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不溶于二甲苯);和

    (B)含60%乙烯的15%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的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对照例2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1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组合物:

    使用了(A)85%的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8.7%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4%的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对照例3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1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组合物:

    使用了(A)64%的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8.7%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36%以商品购自HIMONT Italia S.r.l.的Hifax 7095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1.2%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对照例4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3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76%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经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8.7%的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含60%乙烯的15% 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和9% Pro—fax 6523丙烯均聚物,其中两种改性剂的总量为24%。

    上述制得的所述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7%的S/MMA/AN和15%的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表1中。                        表1    组份    C1    C2    C3    C4    E1    E2    E3    E4    E5    E6PP-g-S/MMA/AN,%    85    85    64    76    77    78    78    77    78    78多相组合物   %    --    --    --    --    23    22    22    23    22    22改性剂,%    15    15    36    24    --    --    --    --    --    --有效组合物% 橡胶%    35    15    41.4    15    31.2    15    37    15    37.5    15    38    15    38    15    42    15    42.5    15    42.5    15性能缺口Izod(ft-lb/in)    2.0    1.9    0.6    2.1    2.2    2.0    2.4    1.9    1.9    1.9未缺口Izod(ft-lb/in)    18    18    --    24    22    34    31    26    29    30拉伸强度psi    3816    3826    4171    3719    3928    3808    3732    3818    3710    3596焊缝强度psi    2661    2738    3746    2817    3586    3470    3358    3544    3377    3313残留强度%    70    72    90    76    91    91    90    93    91    92伸长率断裂时%在焊缝处断裂时%    41    4    36    5    17    7    45    6    69    9    105    9    36    9    59    8    58    8    79    8 挠曲模量kspi 255 254 296 252 231 224 210 226 223 210 挠曲强度psi 678 4 6632 7868 6654 6741 6635 6362 6671 6530 624 1 MFR,dg/min 2.9 2.4 7.3 2.0 2.7 2.3 2.2 2.0 1.6 1.8

    实施例1—6的聚烯烃组合物和对照例1,2和4的对比组合物具有相似的劲度和冲击性能,然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物的焊缝强度和强度残留值比对照例1,2和4的对比组合物高,注意到对照例3具有良好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而冲击性能则是欠佳的。

                         实施例7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是由将下述各组份进行桶混这种通用的方法而获得:

    (A)将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8.7%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70%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g/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不溶于二甲苯);

    (B)30%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有(a)MFR为>200g/10min,含3.6%乙烯的50%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72.5%乙烯的5.5%的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44.5%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含0.1%Irganox 1010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肉桂酸酯)]甲烷稳定剂,0.08% Sandostab PEP—Q组合物(其主要组份为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膦酸酯),和0.07%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直至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在445°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50°F模塑温度为135°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1%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实施例8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7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与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1%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77%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B)23%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20g/10min的35%的丙烯均聚物;(b)含63.4%乙烯的7%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

    含以50∶50共混的0.2%Irganox B-225 2,2-双[[3-[3,5-双(1,1-二甲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醇基-3,5-双(1,1-二甲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稳定剂和三(2,4-二-叔-丁苯基)亚磷酸酯稳定剂,和0.1%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模塑温度为160°F。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7%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实施例9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7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B)23%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含3.5%乙烯,MFR为10g/10min的33%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73.4%乙烯的7.4%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以及(c)含22.5%乙烯的59.6%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7%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对照例5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7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1%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83%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9/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不溶于二甲苯);

    (B)含60%乙烯的17%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1%S/AN和17%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对照例6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5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在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1%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含60%乙烯的15%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9%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对照例7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5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在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8.7%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70%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30%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90的40%的丙烯均聚物;(b)含96.6%乙烯的10.2%的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42.5%乙烯的49.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1%S/AN和17%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对照例8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5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在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1%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之比为67/33)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以及

    含以50∶50共混的0.2%Irganox B-225 2,2-双[[3-[3,5-双(1,1-二甲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醇基-3,5-双(1,1-二甲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稳定剂和三(2,4-二-叔-丁苯基)亚磷酸酯稳定剂,和0.1%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模塑温度为160°F。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4.9%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2中:                            表2    组份C5 C6 C7 C8 E7 E8 E9    PP-g-S/AN,%83 85 70 85 70 77 77    多相组合物%-- -- -- -- 30 23 23    改性剂,%17 15 30 15 -- -- --    S/AN有效组合物%    橡胶%34.117 34.9 15 34.1 17 34.9 15 34.1 15 34.7 15 34.7 15    性能 在23℃时的缺口Izod    (ft-lb/in)2.7 2.2 1.5 2.5 2.0 2.1 2.5    未缺口Izod    (ft-lb/in)24 23 21 26.0 31 32.1 30.0    拉伸强度psi3727 4124 3607 3946 3798 4053 3849    焊缝强度psi 2785 3157 2983 3031 3318 3650 3447    残留强度% 75 77 83 77 87 90 90    伸长率    断裂时%    在焊缝处断裂时% 39 5 43 6 35 5 46 6 76 8 77 8 91 8    挠曲摸量kspi 244 262 250 254 212 230 214    挠曲强度psi 6647 7225 6511 6859 6151 6927 6536    MFR,dg/min 1.6 -- 1.9 5.7 -- -- --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7—9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比对照例5,6和8的组合物高。同时注意到对照例7具有良好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而冲击性能欠佳。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由将下述各组份进行桶混的通用方法而制得:

    (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9%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比为67/33)的81%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29/10min,孔隙度为0.61cc/g,Mw/Mn为4.8,在室温下97%不溶于二甲苯);

    (B)16%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20g/10min的35%的丙烯均聚物,(b)含63.4%乙烯的7%的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C)以商品购自HIMONT U.S.A.和HIMONT Italia,Sr.l的3% Pro—fax 6523丙烯均聚物;和

    含0.1%Irganox 1010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肉桂酸酯)]甲烷稳定剂,0.08% Sandostab PEP—Q组合物(其主要组份为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膦酸酯),和0.07%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直至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在445°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50°F模塑温度为135°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7.2%S/AN和1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3中:

                        实施例11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0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9%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比为67/33)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8%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

    (C)7%的丙烯均聚物

    上述制得的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9.0%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3中:

                               实施例12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0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MA/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4.5%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MA/AN的单体重量%比为45/25/30)的64.4%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9/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不溶于二甲苯);

    (B)22.8%的多相聚烯烃聚合物;

    (C)12.8%的Pro—fax 6523丙烯均聚物;以及

    含以50∶50共混的0.2%Irganox B-225 2,2-双[[3-[3,5-双(1,1-二甲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醇基-3,5-双(1,1-二甲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稳定剂和三(2,4-二-叔-丁苯基)亚磷酸酯稳定剂,和0.1%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模塑温度为160°F。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1%S/MMA/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3中:

                              对照例9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0的通用步骤和组份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2%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比为67/33)的9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2g/10min,孔隙度为0.61cc/g,Mw/Mn为4.8,在室温下97%是不溶于二甲苯);和(B)含60%乙烯的5%的Polysar 306 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9.1%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3中:

                                  对照例10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9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在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丙烯腈(S/AN)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2%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AN的单体重量%比为67/33)的90%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含60%乙烯的10%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7.1%S/AN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3中:

    表3    组份    C9    C10    C1*    E10    E11   E12    PP-g-S/AN,%    95    90    --    81    85    --    PP-g-S/MMA/AN,%    --    --    85    --    --  64.4    多相组合物%    --    --    --    16    8  22.8    改性剂,%    5    10    15    --   --    --    聚丙烯%   --    --    --     3    7  12.8    有效组合物%    橡胶% 39.1    5  37.1    10    35    15  37.1    10   39    5  35.1    15    性能在23℃时的缺口Izod    (ft—lb/in)1.35 1.76 2.0 1.90 1.15 1.99    未缺口Izod    (ft—lb/in)24.9 32.0 18 34.3 23.5 29.9    拉伸强度psi 4939 4274 3816 4498 5057 3871    焊缝强度psi 4527 3263 2661 4215 4929 3489    残留强度% 92 76 70 93.7 97.5 90    伸长率    断裂时%    在焊缝处断裂时% 46 7 79 5.3 41 4 61 9.2 36 8.7 82 9    挠曲模量kspi 310 272 255 256 300 223    挠曲强度psi 8595 7415 6784 7686 8796 6789*C1为表1中所述的对照例1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0—12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比对照例9和10的组合物高。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由将下述各组份进行桶混的通用方法而制得:

    (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马来酐(S/MA)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9%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A的单体重量%比为61.4/38.6)的61.6%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g/10min,孔隙度为0.46cc/g,Mw/Mn为4.1,在室温下98.9%是不溶于二甲苯);

    (B)23.1%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含3.5%乙烯的33%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的,(b)含73.4%乙烯的7.4%的半结晶,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9.6%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C)15.3%的Pro—fax 6801丙烯均聚物;和

    含0.1%Irganox 1010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肉桂酸酯)]甲烷稳定剂,0.08% Sandostab PEP—Q组合物(其主要组份为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膦酸酯),和0.07%硬脂酸钙的稳定配方,直至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在482°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90°F模塑温度为150°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8.3%S/MA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4中:

                          实施例14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3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S/MA/α-MS)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9%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A/α—MS的单体重量%比为19.4/36.6/44)的61.6%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8.3%S/MA/α—MS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4中:

                           对照例11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3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马来酐(S/MA)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3.3%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A的单体重量%比为61.4/38.6)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含60%乙烯的15%的Polysar 306 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8.3%S/MA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4中:

                          对照例12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4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马来酐/α-甲基苯乙烯(S/MA/α-MS)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3.3%接枝聚合单体含量(S/MA/α-MS的单体重量%比为19.4/36.6/44)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B)含60%乙烯的15%的Polysar 306 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8.3%S/MA/α-MS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4中:                          表4    组份    E13    C12    E14    C12    PP-g-S/MA,%    61.6    85    --    -- PP-g-S/MA/α-甲基苯乙烯    %    --    --    61.6    85    多相组合物%    23.1    --    23.1    --    改性剂,%    --    15    --    15    聚丙烯%    15.3    --    15.3    --    有效组合物%    橡胶%    28.3    15    28.3    15    28.3    15    28.3    15    性能在23℃时的缺口Izod    (ft—lb/in)    1.40    1.76    2.38    1.79    未缺口Izod    (ft—lb/in)    14.7    14.9    33.4    24.0    拉伸强度psi    3643    3997    3886    3959    焊缝强度psi    3472    3431    3752    2950    残留强度%    95    86    97    75    伸长率    断裂时%    在焊缝处断裂时%    99.5    13.2    48.4    7.7    315.9    15.9    79.9    5.8    挠曲模量kspi    196.3    238.3    201.3    238.3    挠曲强度psi    5933    6892    6185    6736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和14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比对照例11和12的组合物高。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由将下述各组份进行桶混的通用方法来制得:

    (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MMA/MeAc)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4.5%接枝聚合单体含量(MMA/MeAc的单体重量%比为95/5)的64.1%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2g/10min,孔隙度为0.61cc/g,Mw/Mn为4.8,在室温下97%是不溶于二甲苯);

    (B)23.1%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10g/10min的33%的丙烯均聚物,(b)含73.4%乙烯的7.4%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9.6%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C)可以商品购自HIMONT U.S.A.和HIMONT Italia,S.r.l的12.8%的Pro—fax 6801丙烯均聚物;和

    含以50∶50共混的0.2%Irganox B-225 2,2-双[[3-[3,5-双(1,1-二甲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醇基-3,5-双(1,1-二甲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稳定剂和三(2,4-二-叔-丁苯基)亚磷酸酯稳定剂,和0.1%硬脂酸钙组成的稳定配方;直至获得均匀混合物。

    在445°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50°F模塑温度为160°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MMA/MeAc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5中:

                          实施例16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5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MMA/MeAc)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0.0%接枝聚合单体含量(MMA/MeAc的单体重量%之比为95/5)的70%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和

    (C)6.9%的丙烯均聚物。

    上述获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MMA/MeAc和15%的橡胶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5中。

                             实施例17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6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B)23.1%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35%的丙烯均聚物,(b)含63.4%乙烯的7%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MMA/MeAc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5中:

                               对照例13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5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MMA/MeAc)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1.2%接枝聚合单体含量(MMA/MeAc的单体重量%比为95/5)的85%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2g/10min,孔隙度为0.61cc/g,Mw/Mn为4.8,在室温下97%是不溶于二甲苯);和

    (B)含60%乙烯的15%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MMA/MeAc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5中:

                              对照例14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对照例13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MMA/MeAc)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50%接枝聚合单体含量(MMA/MeAc的单体重量%比为95/5)的70%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

    (B)23.1%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10g/10min的37%丙烯均聚物,(b)含92.3%乙烯的15.7%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47.5%乙烯的47.3%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和

    (C)6.9%的Pro—fax 6801丙烯均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5%MMA/MeAc和15%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5中:                            表5    组份C13 C14 E15 E16 E17    PP-g-/MMA/MeAc,%85 70 64.1 70 70    多相组合物%-- -- 23.1 23.1 23.1    改性剂,%15 23.1 -- -- --    聚丙烯%-- 6.9 12.8 6.9 6.9    有效组合物%    橡胶%3515 35 15 35 15 35 15 35 15    性能在23℃时的缺口Izod    (ft—lb/in)1.41 1.20 3.41 1.74 1.5    未缺口Izod    (ft—lb/in)28.2 14.1 28.8 29.6 23.4    拉伸强度psi3684 3727 3589 3484 3662    焊缝强度psi2892 3117 3138 3116 3277    残留强度%79 84 89 89 89    伸长率    断裂时%    在焊缝处断裂时%445.8 21 5.9 249 12.6 104 9.9 79 9.6    挠曲模量kspi224 239 175 181 193    挠曲强度psi6409 6625 5495 5757 6176

    从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5—17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比对照例13和14的组合物高。

                              实施例18

    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由将下述各组份进行桶混的通用方法来制得:

    (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PS)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45.9%接枝聚合单体含量的54%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g/10min,堆积密度(倾注)为0.333g/cc,Mw/Mn为4.95,在室温下96.4%是不溶于二甲苯);

    (B)30.8%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20g/10min的35%的丙烯均聚物,(b)含63.4%乙烯的7%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8%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C)可以商品购自HIMONT U.S.A.和HIMONT Italia,S.r.l的15.2%的Pro—fax 6801丙烯均聚物;和

    含以50∶50共混的0.2%Irganox B-225 2,2-双[[3-[3,5-双(1,1-二甲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醇基-3,5-双(1,1-二甲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稳定剂和三(2,4-二-叔-丁苯基)亚磷酸酯稳定剂,和0.1%硬脂酸钙组成的稳定配方;直至获得均匀混合物。

    在445°F和375rpm下,以351b/hr,在由Leistritz制造的真空排气,锥形,逆转式,啮合间隙为34mm的双螺杆挤塑机中挤塑混合物。将挤塑过的混合物在筒温为450°F模塑温度为160°F的5盎司,25吨Battenfeld注射模塑机中进行注射模塑。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4.8%PS和2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6中:

                          实施例19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8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B)30.8%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MFR为10g/10min,含3.5%乙烯的33%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73.4%乙烯的7.4%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59.6%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4.8%PS和2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6中:

                         实施例20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8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B)40%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含3.6%乙烯的50%的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b)含72.5%乙烯的5.5%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22.5%乙烯的44.5%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和

    (C)6%的Pro—fax 6801丙烯均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4.8%PS和2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6中。

                              对照例15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8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A)由上文所述的过氧化物法制得的,用苯乙烯(PS)接枝的,以接枝共聚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31%接枝聚合单体含量的80%的丙烯均聚物的接枝共聚物(球形,MFR为9.2g/10min堆积密度(倾注)为0.333g/cc,Mw/Mn为4.95,在室温下96.4%是不溶于二甲苯);和

    (B)含60%乙烯的20%的polysar 306P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4.8%PS和2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6中。

                               对照例16

    除了下述不同外,按实施例18的通用步骤和组份来制备对比聚烯烃组合物。

    使用了(B)30.8%的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它主要含(a)37%的丙烯均聚物,(b)含92.3%乙烯的15.7%的半结晶性,基本上为线性的丙烯—乙烯共聚物组份,和(c)含47.5%乙烯的47.3%的非晶性乙烯—丙烯共聚物。

    上述制得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计含有24.8%PS和20%橡胶的有效组合物。

    该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列于下表6中。                            表6    组份C15 C16 E18 E19 E20    PP-g-PS,%80 54 54 54 54    多相组合物%-- -- 30.8 30.8 40    改性剂,%20 30.8 -- -- --    聚丙烯%-- 15.2 15.2 15.2 6.0    PS有效组合物%    橡胶%24.820 24.8 20 24.8 20 24.8 20 24.8 20    性能在23℃时的缺口Izod    (ft—lb/in)2.81 2.39 4.34 5.64 2.99    未缺口Izod    (ft—lb/in)24.1 29.0 32.5 27.2 23.9    拉伸强度psi3633 3883 3593 3359 3092    焊缝强度psi1879 2672 2967 2757 2670    残留强度%52 69 83 82 86    伸长率    断裂时%    在焊缝处断裂时%603.1 69 5.2 390 8.1 523 8.3 462 9.1    挠曲模量kspi217 211 177 164 142    挠曲强度psi6158 6420 5773 5375 4779

    从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8—20的焊缝强度和残留强度比对照例15和16的组合物高。

    在此所揭示的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优点和实施例对于那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完前述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当已经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之后,这些实例的改变和改进在不偏离如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精髓和范围内均是有效的。

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对丙烯聚合物材料进行冲击改性的接枝共聚物.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所揭示的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接枝共聚物,(B)多相烯烃聚合物材料和,任选地(C)未接枝的丙烯聚合物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