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表面生成黑色耸状氧化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尤其一种在铜表面生成黑色致密氧化层的生产工艺。
金属表面的防腐防锈问题十分重要。传统的防腐防锈方法是在金属表面刷予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层,近年发明了直接在金属表面生成黑色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即通常所称的金属表面发黑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则还要求金属经发黑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吸光吸热功能。
东芝株式会社曾提出一种“在金属薄板表面生成黑色氧化膜的方法”(CN1022370),将待处理的金属薄板先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加热至500~650℃,然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混合气体中加热到100~300℃。该方法需要高温下进行,且气氛不易掌握。
广东机械厅公开了一种常温下的金属表面发黑工艺(CN1003696),该工艺在钢、铜等表面镀上一层锌后,再在钼酸盐中电解发黑。虽然可在常温下进行,条件也易控制,但步骤繁多、吸光吸热性能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条件易控制的铜表面发黑技术,经处理后在铜表面形成一层毛耸状黑色氧化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所提供的铜表面发黑技术成本低、得到的氧化层保护效果好、吸光、吸热效果优良。
本发明提出的铜表面发黑技术,是使铜经氧化处理后,在其表面上生成一层薄而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的毛耸状氧化膜,该氧化膜具有很强的防腐保护作用,吸光吸热性能优良。本技术包括铜表面清洁、酸洗、氧化、清洗和干燥步骤,其中氧化步骤在过硫酸盐碱性溶液中进行。
过硫酸盐碱性溶液中,过硫酸盐含量为10~20克/升,强碱含量为50~70克/升。
上述的过硫酸盐可以是过硫酸地钾、钠和铵盐,或其他可溶性盐。强碱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氧化步骤的反应温度以40~65℃为宜,53℃最佳。氧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
酸洗步骤使用硝酸溶液,浓度为15~25%(w/w),时间4~6秒。
干燥步骤为自然晾干或烘干。
本发明将金属铜进行发黑处理后,得到的氧化铜层厚度约0.5~2μm,结构紧密,防腐效果良好。对太阳光的吸收率为0.956±0.014,法向热发射率为0.15±0.05,表明所得铜黑吸光性能和热发射性能优良。
下面给出实施例:
1.铜板清洁:将铜板用去污粉擦拭,用清水冲洗,除去油污。
2.酸洗:将铜件置于20%(w/w)HNO3溶液中,5秒钟后取出用水冲洗。
3.氧化:氧化液含K2S2O8 14g/L,NaOH 60g/L,控制温度53±2℃,反应时间12min。
4.清洗:将氧化后的铜件取出,用水冲洗,除去表面的氧化液。
5.干燥:自然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