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31935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26091.0

申请日:

20140526

公开号:

CN103961312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08,A61K31/167,A61K47/40,A61K47/42,A61K47/36,A61K47/34,A61K47/26,A61P29/00

主分类号:

A61K9/08,A61K31/167,A61K47/40,A61K47/42,A61K47/36,A61K47/34,A61K47/26,A61P29/00

申请人:

王学重

发明人:

王学重,曹建国,刘晶晶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园快速天工大厦1404室

优先权:

CN201410226091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茂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成分包含扑热息痛、助悬剂、助溶剂、防腐剂及润湿剂。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性,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成分还包含有甜味剂、芳香剂、色素、遮味剂及pH调节剂。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分散均匀,再与其它组分混合的水溶液混合均匀,调节pH值,最后加入遮味剂、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解决了普通口服液长期放置后的高粘度和结块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黄原胶、瓜尔豆胶、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卡波姆为卡波姆934p或卡波姆940p;所述助溶剂为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N,N-二甲基乙酰胺、苯甲酸苄酯、油酸乙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200~2000;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丁酯、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还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蔗糖、山梨糖醇、木糖醇、葡萄糖、果糖或糖精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4~7的酸或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剂为人造香橙香料、人造草莓香料、人造奶油香料、人造香草香料、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色素为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或苋菜红中的一种以上;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6的酸或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三乙醇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或: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或: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然后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2)将助悬剂、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色素与水混合均匀,得到辅助组分溶液;(3)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4~7,再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6;步骤(1)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a、在35~45℃水浴环境中搅拌,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或b、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或c、用均质机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将pH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pH调节剂水溶液,待用;(2)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3)将助悬剂放入1号溶液中,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1号溶液,得到2号溶液;(4)将润湿剂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3号溶液;(5)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4号溶液;(6)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5号溶液;(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液pH值调节为4~7,得到7号溶液;(8)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APAP)或4’-羟基乙酰苯胺,是一种乙酰苯 胺类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 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 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 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实际上,与阿司匹林类似,扑热息痛通过抑制由 COX-2产生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表现出其活性。然而,不同于大多数非类固醇 抗炎药物(NSAID),它的抑制作用几乎只对脑起作用且对外周组织(胃、肾和 血小板)的作用处于极低的水平,由于这一原因,其应用不会产生典型NSAID 的副作用,例如胃灼热和胃损害。扑热息痛的副作用很小,正常剂量下是安全 的。因为扑热息痛在体内是经肝脏代谢,代谢的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具 有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脏内的解毒物质谷胱甘肽可以对付这种有毒的代谢 产物。而如果剂量过大,产生的有毒物质太多,体内的解毒物质就不够用了, 这时肝脏就会受到损伤。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虽然 有解毒药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但损伤严重时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扑热息痛由于其优秀的镇痛解热功效及少副作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 备治疗感冒的药剂中。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都含有扑热息 痛成分,如日夜百服咛、必理通、泰诺、白加黑等。

扑热息痛能很容易地被配制成片剂或其它固体形式,但在制备液体口服制 剂时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扑热息痛难溶于水,且在存在水和/或暴露于光线下时, 扑热息痛容易水解产生对-氨基苯酚,而对-氨基苯酚趋向形成氧化产物(例如奎 宁亚胺),它会使溶液具有或多或少的粉红色。温度升高,扑热息痛降解的速度 增加;温度降低,溶解性随之降低,又会有部分产品沉淀。

液体口服制剂相比其它形式的剂型,具有易吞服、易分剂量、口感较好及 药物吸收效果好的特点。其主要是针对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 者而开发,同时儿童和婴幼儿体重差异大,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服药量不同,因 而特别适用于口服液。

由于扑热息痛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性和溶解性的条件范围很窄,如果不能 保持其稳定性,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环境温度或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扑热息痛药物粒子易分解或聚集,从而出现难以预料的浓度变化,影响给药剂 量的准确性。若出现聚集现象,如果服用前忘记摇匀或者未充分摇匀,会导致 实际服药量比预期过量或不足,从而出现药物中毒或无效的状况。对婴幼儿而 言,由于对药物量的变化更加敏感,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扑热息痛作为目前优秀的镇痛解热成分,以其制备的口服液应该具有很大 的市场,但由于扑热息痛稳定性差、不易保存的特点,目前以扑热息痛为主要 活性组分的口服液体制剂较少,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 疗感冒和止痛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该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稳定、不易出现沉降 现象的特点,方便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成人患者使用,保证给 药剂量的准确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黄原胶、瓜尔豆胶、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为卡波姆934p或卡波姆940p;

卡波姆(Carbomer),为丙烯酸键合烯丙基蔗糖或季戊四醇烯丙醚的高分子 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流变调节剂,根据粘度区分类型,包括卡波姆934、卡波 姆940、卡波姆934p、卡波姆940p、卡波姆941、卡波姆980等。

所述助溶剂为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N,N-二甲基乙酰胺、苯甲 酸苄酯、油酸乙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200~2000;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丁酯、尼泊 金甲酯、尼泊金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性,优选的,每100g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还 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蔗糖、山梨糖醇、木糖醇、葡萄糖、果糖或糖精 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具体为人造香橙香料、人造草莓香料、 人造奶油香料、人造香草香料、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具体为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或苋菜红 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4~7的酸或碱,优 选pH值为6;根据添加pH调节剂前的口服液溶液的pH值确定选择酸或碱的种 类;所述pH调节剂优选为氢氧化钠或三乙醇胺。

优选方案之一: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优选方案之二: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优选方案之三: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然后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

(2)将助悬剂、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色素与水混合均匀,得到辅助组分溶 液;

(3)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4~7, 再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优选的,步骤(1)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a、在35~45℃水浴环境中搅拌,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b、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c、用均质机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优选的,步骤(3)中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6。

优选的,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pH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pH调节剂水 溶液,待用;

(2)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助悬剂放入1号溶液中,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1号溶液,得到2号 溶液;

(4)将润湿剂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3号溶液;

(5)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4号溶液;

(6)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5号溶液;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 液pH值调节为4~7,得到7号溶液;

(8)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搅拌均匀,冷 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发明原理:

在本发明中,选用可与水溶液任意比例混溶的助溶剂,将扑热息痛溶解于 该助溶剂中,分散处理后得到稳定的活性组分混合液。

本发明所选用的助悬剂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的水溶液胶体,有四个作用:

1、可与活性组分混合液任意比例混溶,得到均一稳定的溶液,保证了制剂 整体的稳定性;

2、可抑制扑热息痛的水解反应;

3、对扑热息痛的释放起到了缓释的作用;

4、与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或色素混合后,可使制剂粘度适宜、口感更 佳。

而后对制剂的pH进行调整,创造适宜的酸碱环境,有利于扑热息痛活性的 稳定保存;最后添加的遮味剂及防腐剂,可助于改善口服液成品的口感并利于 保存。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普通混悬剂口服液长期放置后产生的高粘度 和结块问题,提高扑热息痛口服液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保证给药 剂量的准确性。

(2)通过添加甜味剂、芳香剂和遮味剂,遮盖扑热息痛原有的苦味,使本 发明产品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特别适合儿童患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 此。

实施例1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三乙醇胺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三乙醇胺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71.64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2.5g扑热息痛添加到20.12g聚乙二醇中, 搅拌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2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氢氧化钠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71.64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2.5g扑热息痛添加到10.06g丙二醇与 10.56g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 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3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三乙醇胺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三乙醇胺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64.26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溶 液,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5g扑热息痛添加到25g聚乙二醇中,搅拌, 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4

取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置于调温箱中进行加热-冷却检 测分析实验,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活性成分扑热息痛的稳定性。

加热-冷却检测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将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于X温度 下恒温静置a天,再于Y温度下恒温静置b天,然后观察口服液的晶体生长情 况。

通过调整不同的环境温度(X/Y)及静置天数(a/b),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 息痛口服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取三份实施例1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 行加热-冷却检测分析实验,观察扑热息痛的晶体生长情况,测定其稳定性,实 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扑热息痛口服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注:表中,实验温度(X/Y)及静置天数(a/b),表示先控制实验温度为X℃静置a天, 然后调整实验温度为Y℃静置b天,再观察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晶体生长情况。

从表1结果分析可知,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在各种环境温度变化情 况下,都没有晶体生长析出,表明具体良好的稳定性。

取实施例2、实施例3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进行如上述的加热-冷却检测 分析实验,具有与表1相同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5

取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

取实施例1~3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样品,在50℃、相对湿度75%的条件 下放置,分别于刚放置时、1个月末、2个月末及3个月末取样,观察放置1~3 个月时扑热息痛口服液样品的形状、沉降体积比变化情况,并分析样品中扑热 息痛含量与刚放置时含量的比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

从表2结果分析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活性组分扑热息 痛不会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 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 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13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1312 A (21)申请号 201410226091.0 (22)申请日 2014.05.26 A61K 9/08(2006.01) A61K 31/167(2006.01) A61K 47/40(2006.01) A61K 47/42(2006.01) A61K 47/36(2006.01) A61K 47/34(2006.01) A61K 47/26(2006.01) A61P 29/00(2006.01) (71)申请人 王学重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园快速 天。

2、工大厦 1404 室 (72)发明人 王学重 曹建国 刘晶晶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蔡茂略 (54) 发明名称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 公开 了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扑热 息痛口服液的成分包含扑热息痛、 助悬剂、 助溶 剂、 防腐剂及润湿剂。 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 性,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成分还包含有甜味剂、 芳香剂、 色素、 遮味剂及pH调节剂。 所述扑热息痛 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分 散均匀, 再与其它组分混合的水溶液混合均匀, 调 节 p。

3、H 值, 最后加入遮味剂、 防腐剂混合均匀, 即得 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 服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解决了普通口服液长期 放置后的高粘度和结块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1312 A CN 103961312 A 1/4 页 2 1.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 。

4、黄原 胶、 瓜尔豆胶、 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卡波姆为卡波姆 934p 或卡波姆 940p ; 所述助溶剂为乙醇、 甘油、 丙二醇、 聚乙二醇、 N,N- 二甲基乙酰胺、 苯甲酸苄酯、 油酸乙 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 200 2000 ;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苯甲酸、 苯甲酸钠、 尼泊金丁酯、 尼泊金甲酯、 尼泊金 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 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每 100g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中还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 4.。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 蔗糖、 山梨糖醇、 木糖醇、 葡萄糖、 果糖或糖精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 ; 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 ; 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 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 pH 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 pH 值调节至 4 7 的酸或碱。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芳香剂为人造香橙香料、 人造草莓香料、 人造奶油香料、 人造香草香料、 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 上 ; 所述色素为日落黄、 柠檬黄、 胭脂红或苋菜红中的一。

6、种以上 ; 所述 pH 调节剂为将所述扑 热息痛口服液的 pH 值调节至 6 的酸或碱。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H 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 三乙醇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1312 A 2 2/4 页 3 7. 根据权利要求 1 6 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或 :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或 :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1312 A 3 3/4 页 4 8. 根据权利要求 4。

7、 6 任一项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骤 : (1) 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 然后进行分散处理, 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 ; (2) 将助悬剂、 润湿剂、 甜味剂、 芳香剂、 色素与水混合均匀, 得到辅助组分溶液 ; (3) 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 用 pH 调节剂调节 pH 为 4 7, 再 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 混合均匀, 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3) 中用 pH 调节剂调节 pH 为 6 ; 步骤 (1) 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 a、 在 35 45水。

8、浴环境中搅拌,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 或 b、 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 或 c、 用均质机进行处理,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备方 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 (1) 将 pH 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 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0的 pH 调节剂水溶液, 待用 ; (2) 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 得到 1 号溶液 ; (3) 将助悬剂放入 1 号溶液中, 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 1 号溶液, 得到 2 号溶液 ; (4) 将润湿剂放入 2 号溶液中, 搅。

9、拌均匀, 得到 3 号溶液 ; (5) 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 3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4 号溶液 ; (6) 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 进行分散处理, 得到 5 号溶液 ;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液pH值调节为 4 7, 得到 7 号溶液 ; (8) 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 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 7 号溶液, 搅拌均匀, 冷却, 得到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1312 A 4 4/4 页 5 扑热息痛口服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1312 A 5 1/10 页 6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

10、001 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扑热息痛, 又称对乙酰氨基酚 (APAP) 或 4 - 羟基乙酰苯胺, 是一种乙酰苯胺类解 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 减少前列腺素 PGE1 的合成和释放, 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 似 ;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 PGE1、 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 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 属 于外周性镇痛药, 作用较阿司匹林弱, 仅对轻、 中度疼痛有效。实际上, 与阿司匹林类似, 扑 热息痛通过抑制由 COX-2 产生。

11、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表现出其活性。然而, 不同于大多数非 类固醇抗炎药物 (NSAID), 它的抑制作用几乎只对脑起作用且对外周组织 ( 胃、 肾和血小 板 ) 的作用处于极低的水平, 由于这一原因, 其应用不会产生典型 NSAID 的副作用, 例如胃 灼热和胃损害。扑热息痛的副作用很小, 正常剂量下是安全的。因为扑热息痛在体内是经 肝脏代谢, 代谢的中间产物 N- 乙酰对苯醌亚胺具有毒性。在正常剂量下, 肝脏内的解毒物 质谷胱甘肽可以对付这种有毒的代谢产物。 而如果剂量过大, 产生的有毒物质太多, 体内的 解毒物质就不够用了, 这时肝脏就会受到损伤。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 损伤。。

12、虽然有解毒药乙酰半胱氨酸可用, 但损伤严重时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0003 扑热息痛由于其优秀的镇痛解热功效及少副作用的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治疗 感冒的药剂中。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 都含有扑热息痛成分, 如日夜百服 咛、 必理通、 泰诺、 白加黑等。 0004 扑热息痛能很容易地被配制成片剂或其它固体形式, 但在制备液体口服制剂时存 在一些困难。因为扑热息痛难溶于水, 且在存在水和 / 或暴露于光线下时, 扑热息痛容易水 解产生对 - 氨基苯酚, 而对 - 氨基苯酚趋向形成氧化产物 ( 例如奎宁亚胺 ), 它会使溶液具 有或多或少的粉红色。 温度升高, 扑热息痛降解的。

13、速度增加 ; 温度降低, 溶解性随之降低, 又 会有部分产品沉淀。 0005 液体口服制剂相比其它形式的剂型, 具有易吞服、 易分剂量、 口感较好及药物吸收 效果好的特点。其主要是针对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而开发, 同时儿童 和婴幼儿体重差异大, 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服药量不同, 因而特别适用于口服液。 0006 由于扑热息痛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性和溶解性的条件范围很窄, 如果不能保持其 稳定性, 在放置一段时间后, 由于环境温度或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扑热息痛药物粒子易 分解或聚集, 从而出现难以预料的浓度变化, 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若出现聚集现象, 如 果服用前忘记摇匀或者未充。

14、分摇匀, 会导致实际服药量比预期过量或不足, 从而出现药物 中毒或无效的状况。 对婴幼儿而言, 由于对药物量的变化更加敏感, 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能会 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0007 扑热息痛作为目前优秀的镇痛解热成分, 以其制备的口服液应该具有很大的市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6 2/10 页 7 场, 但由于扑热息痛稳定性差、 不易保存的特点, 目前以扑热息痛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口服液 体制剂较少, 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 和止痛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该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稳定、 不易出现沉降。

15、现象的特点, 方便儿 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成人患者使用, 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提高药物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 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0010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0011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 0012 0013 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 黄原胶、 瓜尔豆胶、 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 ; 优选为 卡波姆 934p 或卡波姆 940p ; 0014 卡波姆 (Carbomer), 为丙烯酸键合烯丙基蔗糖或季戊四醇烯丙醚的高分子聚合 物, 是一类重要的流变调节剂, 根据。

16、粘度区分类型, 包括卡波姆 934、 卡波姆 940、 卡波姆 934p、 卡波姆 940p、 卡波姆 941、 卡波姆 980 等。 0015 所述助溶剂为乙醇、 甘油、 丙二醇、 聚乙二醇、 N,N- 二甲基乙酰胺、 苯甲酸苄酯、 油 酸乙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 ; 0016 优选的, 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 200 2000 ; 0017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苯甲酸、 苯甲酸钠、 尼泊金丁酯、 尼泊金甲酯、 尼 泊金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 ; 0018 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 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 0019 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性, 优选的, 每。

17、 100g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还包含如 下成分及含量 : 0020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7 3/10 页 8 0021 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 蔗糖、 山梨糖醇、 木糖醇、 葡萄糖、 果糖或糖精中的一种以 上 ; 0022 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 具体为人造香橙香料、 人造草莓香料、 人造奶油 香料、 人造香草香料、 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上 ; 0023 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 具体为日落黄、 柠檬黄、 胭脂红或苋菜红中的一种 以上 ; 0024 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 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 0025 所述 pH 调节剂。

18、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 pH 值调节至 4 7 的酸或碱, 优选 pH 值为 6 ; 根据添加 pH 调节剂前的口服液溶液的 pH 值确定选择酸或碱的种类 ; 所述 pH 调节 剂优选为氢氧化钠或三乙醇胺。 0026 优选方案之一 :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 下 : 0027 0028 优选方案之二 :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8 4/10 页 9 下 : 0029 0030 0031 优选方案之三 :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量如。

19、 下 : 0032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9 5/10 页 10 0033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34 (1) 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 然后进行分散处理, 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 ; 0035 (2) 将助悬剂、 润湿剂、 甜味剂、 芳香剂、 色素与水混合均匀, 得到辅助组分溶液 ; 0036 (3) 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 用 pH 调节剂调节 pH 为 4 7, 再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 混合均匀, 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0037 优选的, 步骤 (1) 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 0038 a、 在 35 45水浴。

20、环境中搅拌,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 0039 或 b、 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 0040 或 c、 用均质机进行处理, 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0041 优选的, 步骤 (3) 中用 pH 调节剂调节 pH 为 6。 0042 优选的,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 0043 (1) 将 pH 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 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0的 pH 调节剂水溶液, 待 用 ; 0044 (2) 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 得到 1 号溶液 ; 0045 (3) 将助悬剂放入 1 号溶液中, 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 1。

21、 号溶液, 得到 2 号溶液 ; 0046 (4) 将润湿剂放入 2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3 号溶液 ; 0047 (5) 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 3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4 号溶液 ; 0048 (6) 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 进行分散处理, 得到 5 号溶液 ; 0049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液pH值调 节为 4 7, 得到 7 号溶液 ; 0050 (8) 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 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 7 号溶液, 搅拌均匀, 冷却, 得到 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0051 发明原理 :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22、 A 10 6/10 页 11 0052 在本发明中, 选用可与水溶液任意比例混溶的助溶剂, 将扑热息痛溶解于该助溶 剂中, 分散处理后得到稳定的活性组分混合液。 0053 本发明所选用的助悬剂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的水溶液胶体, 有四个作用 : 0054 1、 可与活性组分混合液任意比例混溶, 得到均一稳定的溶液, 保证了制剂整体的 稳定性 ; 0055 2、 可抑制扑热息痛的水解反应 ; 0056 3、 对扑热息痛的释放起到了缓释的作用 ; 0057 4、 与润湿剂、 甜味剂、 芳香剂或色素混合后, 可使制剂粘度适宜、 口感更佳。 0058 而后对制剂的 pH 进行调整, 创造适宜的酸碱环境, 。

23、有利于扑热息痛活性的稳定保 存 ; 最后添加的遮味剂及防腐剂, 可助于改善口服液成品的口感并利于保存。 0059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 0060 (1)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普通混悬剂口服液长期放置后产生的高粘度和结块 问题, 提高扑热息痛口服液产品的稳定性、 安全性及有效性, 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0061 (2) 通过添加甜味剂、 芳香剂和遮味剂, 遮盖扑热息痛原有的苦味, 使本发明产品 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特别适合儿童患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63 实施例 1。

24、 0064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0065 0066 0067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11 7/10 页 12 0068 (1) 将 0.04g 三乙醇胺与 0.36g 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0的三乙醇胺水溶液, 待 用 ; 0069 (2) 将 0.01g 日落黄与 71.64g 水混合得到 1 号溶液 ; 0070 (3) 将 0.2g 卡波姆 940p 缓慢添加到 1 号溶液中, 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 稳定、 无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2 号溶液 ; 0071 (4)将3。

25、.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控制搅拌速度, 得到均匀稳定、 无 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3 号溶液 ; 0072 (5) 将 0.4g 三氯蔗糖与 0.73g 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 3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4 号溶液 ; 0073 (6) 在 35 45水浴环境中, 将 2.5g 扑热息痛添加到 20.12g 聚乙二醇中, 搅拌 得到 5 号溶液 ; 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 400 ; 0074 (7) 将 4 号溶液与 5 号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 值调 节为 6, 得到 7 号溶液 ; 0075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

26、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 搅拌均匀, 冷却, 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0076 实施例 2 0077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0078 0079 0080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 0081 (1) 将 0.04g 氢氧化钠与 0.36g 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待 用 ;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12 8/10 页 13 0082 (2) 将 0.01g 日落黄与 71.64g 水混合得到 1 号溶液 ; 0083 (3) 将 0.2g 卡波姆 940p 缓慢添加到 1 号。

27、溶液中, 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 稳定、 无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2 号溶液 ; 0084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控制搅拌速度, 得到均匀稳定、 无 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3 号溶液 ; 0085 (5) 将 0.4g 三氯蔗糖与 0.73g 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 3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4 号溶液 ; 0086 (6) 在 35 45水浴环境中, 将 2.5g 扑热息痛添加到 10.06g 丙二醇与 10.56g 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 搅拌, 得到 5 号溶液 ; 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 400 ; 0087 (7) 将 4 号溶液与。

28、 5 号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 值调 节为 6, 得到 7 号溶液 ; 0088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 搅拌均匀, 冷却, 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0089 实施例 3 0090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 每 100g 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 0091 0092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 0093 (1) 将 0.04g 三乙醇胺与 0.36g 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0的三乙醇胺水溶液, 待 用 ; 0094 (2) 将 0.01g 日落黄与 64.26g 水混合得到 1 号溶液 ;。

29、 0095 (3) 将 0.2g 卡波姆 940p 缓慢添加到 1 号溶液中, 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溶液, 得到 均匀稳定、 无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2 号溶液 ; 0096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控制搅拌速度, 得到均匀稳定、 无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13 9/10 页 14 块状悬浮物、 无泡沫的 3 号溶液 ; 0097 (5) 将 0.4g 三氯蔗糖与 0.73g 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 3 号溶液中, 搅拌均匀, 得到 4 号溶液 ; 0098 (6) 在 35 45水浴环境中, 将 5g 扑热息痛添加到 25g 聚乙二醇中, 搅拌,。

30、 得到 5 号溶液 ; 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 400 ; 0099 (7) 将 4 号溶液与 5 号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 值调 节为 6, 得到 7 号溶液 ; 0100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 搅拌均匀, 冷却, 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0101 实施例 4 0102 取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置于调温箱中进行加热 - 冷却检测分 析实验, 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活性成分扑热息痛的稳定性。 0103 加热 - 冷却检测分析的具体操作为 : 将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于 X 。

31、温度下恒 温静置 a 天, 再于 Y 温度下恒温静置 b 天, 然后观察口服液的晶体生长情况。 0104 通过调整不同的环境温度 (X/Y) 及静置天数 (a/b), 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 服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0105 取三份实施例 1 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 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加 热 - 冷却检测分析实验, 观察扑热息痛的晶体生长情况, 测定其稳定性, 实验结果如表 1 所 示。 0106 表 1. 扑热息痛口服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0107 0108 注 : 表中, 实验温度 (X/Y) 及静置天数 (a/b), 表示先控制实验温度为 X静置 a 天, 然后调整实验。

32、温度为 Y静置 b 天, 再观察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晶体生长情况。 0109 从表 1 结果分析可知, 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在各种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 都没有晶体生长析出, 表明具体良好的稳定性。 0110 取实施例2、 实施例3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进行如上述的加热-冷却检测分析实 验, 具有与表 1 相同的实验结果。 0111 实施例 5 0112 取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 0113 取实施例 1 3 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样品, 在 50、 相对湿度 75的条件下放 置, 分别于刚放置时、 1 个月末、 2 个月末及 3 个月末取样, 观察放置 1 3 个月时扑热息。

33、痛 口服液样品的形状、 沉降体积比变化情况, 并分析样品中扑热息痛含量与刚放置时含量的 比值, 结果如表 2 所示 : 0114 表 2. 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 0115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14 10/10 页 15 0116 从表 2 结果分析可知, 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活性组分扑热息痛不会 分解,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011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961312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