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应用的液体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扑热息痛,又称对乙酰氨基酚(APAP)或4’-羟基乙酰苯胺,是一种乙酰苯 胺类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 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 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 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 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实际上,与阿司匹林类似,扑热息痛通过抑制由 COX-2产生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表现出其活性。然而,不同于大多数非类固醇 抗炎药物(NSAID),它的抑制作用几乎只对脑起作用且对外周组织(胃、肾和 血小板)的作用处于极低的水平,由于这一原因,其应用不会产生典型NSAID 的副作用,例如胃灼热和胃损害。扑热息痛的副作用很小,正常剂量下是安全 的。因为扑热息痛在体内是经肝脏代谢,代谢的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具 有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脏内的解毒物质谷胱甘肽可以对付这种有毒的代谢 产物。而如果剂量过大,产生的有毒物质太多,体内的解毒物质就不够用了, 这时肝脏就会受到损伤。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虽然 有解毒药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但损伤严重时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扑热息痛由于其优秀的镇痛解热功效及少副作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 备治疗感冒的药剂中。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都含有扑热息 痛成分,如日夜百服咛、必理通、泰诺、白加黑等。
扑热息痛能很容易地被配制成片剂或其它固体形式,但在制备液体口服制 剂时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扑热息痛难溶于水,且在存在水和/或暴露于光线下时, 扑热息痛容易水解产生对-氨基苯酚,而对-氨基苯酚趋向形成氧化产物(例如奎 宁亚胺),它会使溶液具有或多或少的粉红色。温度升高,扑热息痛降解的速度 增加;温度降低,溶解性随之降低,又会有部分产品沉淀。
液体口服制剂相比其它形式的剂型,具有易吞服、易分剂量、口感较好及 药物吸收效果好的特点。其主要是针对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 者而开发,同时儿童和婴幼儿体重差异大,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服药量不同,因 而特别适用于口服液。
由于扑热息痛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性和溶解性的条件范围很窄,如果不能 保持其稳定性,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环境温度或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扑热息痛药物粒子易分解或聚集,从而出现难以预料的浓度变化,影响给药剂 量的准确性。若出现聚集现象,如果服用前忘记摇匀或者未充分摇匀,会导致 实际服药量比预期过量或不足,从而出现药物中毒或无效的状况。对婴幼儿而 言,由于对药物量的变化更加敏感,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扑热息痛作为目前优秀的镇痛解热成分,以其制备的口服液应该具有很大 的市场,但由于扑热息痛稳定性差、不易保存的特点,目前以扑热息痛为主要 活性组分的口服液体制剂较少,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 疗感冒和止痛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该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稳定、不易出现沉降 现象的特点,方便儿童和具有吞咽口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成人患者使用,保证给 药剂量的准确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所述助悬剂为卡波姆、黄原胶、瓜尔豆胶、明胶或阿拉伯胶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为卡波姆934p或卡波姆940p;
卡波姆(Carbomer),为丙烯酸键合烯丙基蔗糖或季戊四醇烯丙醚的高分子 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流变调节剂,根据粘度区分类型,包括卡波姆934、卡波 姆940、卡波姆934p、卡波姆940p、卡波姆941、卡波姆980等。
所述助溶剂为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N,N-二甲基乙酰胺、苯甲 酸苄酯、油酸乙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范围为200~2000;
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丁酯、尼泊 金甲酯、尼泊金乙酯或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润湿剂为泊洛沙姆、聚山梨醇酯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以上;
为获得更良好的口感及稳定性,优选的,每100g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还 包含如下成分及含量:
所述甜味剂为三氯蔗糖、蔗糖、山梨糖醇、木糖醇、葡萄糖、果糖或糖精 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芳香剂为可药用的人造香料,具体为人造香橙香料、人造草莓香料、 人造奶油香料、人造香草香料、人造樱桃香料或人造树莓香料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色素为可药用的人造色素,具体为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或苋菜红 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遮味剂为山嵛酸甘油酯、环糊精及环糊精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pH调节剂为将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pH值调节至4~7的酸或碱,优 选pH值为6;根据添加pH调节剂前的口服液溶液的pH值确定选择酸或碱的种 类;所述pH调节剂优选为氢氧化钠或三乙醇胺。
优选方案之一: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优选方案之二: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优选方案之三: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的组分及含 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然后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活性组分混合液;
(2)将助悬剂、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色素与水混合均匀,得到辅助组分溶 液;
(3)将活性组分混合液与辅助组分溶液混合均匀后,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4~7, 再加入防腐剂与遮味剂,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优选的,步骤(1)所述分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a、在35~45℃水浴环境中搅拌,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b、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或c、用均质机进行处理,使扑热息痛完全分散溶解于助溶剂中。
优选的,步骤(3)中用pH调节剂调节pH为6。
优选的,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pH调节剂用水充分溶解,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pH调节剂水 溶液,待用;
(2)将色素与剩余的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助悬剂放入1号溶液中,放入过程中持续搅拌1号溶液,得到2号 溶液;
(4)将润湿剂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3号溶液;
(5)将甜味剂及芳香剂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4号溶液;
(6)将扑热息痛与助溶剂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5号溶液;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pH调节剂水溶液将混合溶 液pH值调节为4~7,得到7号溶液;
(8)将防腐剂与遮味剂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号溶液,搅拌均匀,冷 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发明原理:
在本发明中,选用可与水溶液任意比例混溶的助溶剂,将扑热息痛溶解于 该助溶剂中,分散处理后得到稳定的活性组分混合液。
本发明所选用的助悬剂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的水溶液胶体,有四个作用:
1、可与活性组分混合液任意比例混溶,得到均一稳定的溶液,保证了制剂 整体的稳定性;
2、可抑制扑热息痛的水解反应;
3、对扑热息痛的释放起到了缓释的作用;
4、与润湿剂、甜味剂、芳香剂或色素混合后,可使制剂粘度适宜、口感更 佳。
而后对制剂的pH进行调整,创造适宜的酸碱环境,有利于扑热息痛活性的 稳定保存;最后添加的遮味剂及防腐剂,可助于改善口服液成品的口感并利于 保存。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普通混悬剂口服液长期放置后产生的高粘度 和结块问题,提高扑热息痛口服液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保证给药 剂量的准确性。
(2)通过添加甜味剂、芳香剂和遮味剂,遮盖扑热息痛原有的苦味,使本 发明产品扑热息痛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特别适合儿童患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 此。
实施例1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三乙醇胺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三乙醇胺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71.64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2.5g扑热息痛添加到20.12g聚乙二醇中, 搅拌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2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氢氧化钠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71.64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 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2.5g扑热息痛添加到10.06g丙二醇与 10.56g聚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 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3
一种扑热息痛口服液,每100g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组分及含量如下:
上述扑热息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将0.04g三乙醇胺与0.36g水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的三乙醇胺水溶 液,待用;
(2)将0.01g日落黄与64.26g水混合得到1号溶液;
(3)将0.2g卡波姆940p缓慢添加到1号溶液中,添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溶 液,得到均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2号溶液;
(4)将3.4g山梨糖醇放入2号溶液中,搅拌均匀,控制搅拌速度,得到均 匀稳定、无块状悬浮物、无泡沫的3号溶液;
(5)将0.4g三氯蔗糖与0.73g人造香橙香料添加到3号溶液中,搅拌均匀, 得到4号溶液;
(6)在35~45℃水浴环境中,将5g扑热息痛添加到25g聚乙二醇中,搅拌, 得到5号溶液;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400;
(7)将4号溶液与5号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将混合溶液 pH值调节为6,得到7号溶液;
(8)将0.4g尼泊金丁酯和0.2g山嵛酸甘油酯在70℃水浴环境中添加到7 号溶液,搅拌均匀,冷却,得到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
实施例4
取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置于调温箱中进行加热-冷却检 测分析实验,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中活性成分扑热息痛的稳定性。
加热-冷却检测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将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于X温度 下恒温静置a天,再于Y温度下恒温静置b天,然后观察口服液的晶体生长情 况。
通过调整不同的环境温度(X/Y)及静置天数(a/b),测定本发明所述扑热 息痛口服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取三份实施例1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分别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 行加热-冷却检测分析实验,观察扑热息痛的晶体生长情况,测定其稳定性,实 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扑热息痛口服液稳定性实验结果
注:表中,实验温度(X/Y)及静置天数(a/b),表示先控制实验温度为X℃静置a天, 然后调整实验温度为Y℃静置b天,再观察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晶体生长情况。
从表1结果分析可知,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液在各种环境温度变化情 况下,都没有晶体生长析出,表明具体良好的稳定性。
取实施例2、实施例3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进行如上述的加热-冷却检测 分析实验,具有与表1相同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5
取本发明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
取实施例1~3所得的扑热息痛口服液样品,在50℃、相对湿度75%的条件 下放置,分别于刚放置时、1个月末、2个月末及3个月末取样,观察放置1~3 个月时扑热息痛口服液样品的形状、沉降体积比变化情况,并分析样品中扑热 息痛含量与刚放置时含量的比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所述扑热息痛口服制剂稳定性加速试验结果
从表2结果分析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扑热息痛口服液中的活性组分扑热息 痛不会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 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 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