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32301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7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20179.3

申请日:

20110109

公开号:

CN102178905A

公开日:

2011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K36/888,A61K9/14,A61K9/00,A61M37/00,A61P11/14,A61P11/10,A61P11/06,A61P11/00,A61P11/02,A61P11/04,A61P25/06,A61P25/00,A61P19/08,A61P25/02,A61P19/02,A61P19/04,A61P7/10,A61P7/02,A61P9/00,A61P1/04,A61P1/12,A61P13/10,A61P13/08,A61P21/00,A61P29/00,A61P9/10,A61K31/045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K36/888,A61K9/14,A61K9/00,A61M37/00,A61P11/14,A61P11/10,A61P11/06,A61P11/00,A61P11/02,A61P11/04,A61P25/06,A61P25/00,A61P19/08,A61P25/02,A61P19/02,A61P19/04,A61P7/10,A61P7/02,A61P9/00,A61P1/04,A61P1/12,A61P13/10,A61P13/08,A61P21/00,A61P29/00,A61P9/10,A61K31/045

申请人:

陈杰,陈再伟,江凌辉

发明人:

陈杰,陈再伟,江凌辉

地址:

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娄邑新村26楼203室

优先权:

CN20111002017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由健康报报道卫生部陈竺部长说:如果不对慢性病实施有效干预未来30年中国慢性病将发生“井喷”。再有报道防控慢性病“井喷”急需新思路。还用醒目的慢病防控应提升为国家战略等报道。讲透彻一点用目前“三大法宝”药片、疫苗、手术刀已难以承担防控慢病及其风险因素流行与蔓延的重任。因而急需符合新思路的技术。本发明技术与二组方中药配合体表外敷治疗可对20多种以上慢病(多数处于世界性医学难题疾病)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如心血管、哮喘、肺栓塞、骨关节、神经病理性痛等慢病尤其对儿童哮喘病可彻底根治。儿童为国家未来接班人,为使我国避免慢病“井喷”需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技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所述二个组方特征,一号散由洋金花、半夏、南星、干姜、五味子、附子六味配伍组合,二号散由肉桂、公丁香、防风、川芎、石菖蒲、刘寄奴、冰片七味配伍组合,上述二个组方均需进行二道炮制工艺,第一道用机械粉碎机粉碎80目左右的粉末为散剂,第二道炮制工艺由陶瓷缸,小型电热炉、竹木制或铁制格式坐垫并具有四只坐垫脚,纯棉白布袋,木缸盖、墙砖等配合进行50度左右的6天时间恒温炮制提高散剂含药理性物质浓度如挥发油等等物质,按病情需要可将上述二个散剂炮制成各自独立的酊剂,在一号散、二号散、可炮制形成一号酊剂、二号酊剂及二号增强型酊剂,该酊剂是增添一味阿魏形成增强型酊剂,可各自独立进行体表外敷酊剂外敷由液体敷块配合完成,在体表外敷时均运用医用胶布在四周将覆盖体如薄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与体表皮肤全面粘固封闭,酊剂炮制也是二道浸泡于95%医用酒精中按1比2进行浸泡,二道浸泡均通过机械压榨取含药成分的酒精汁,按乙醇稀释法稀释需要的浓度酊剂,如慢病处于顽固复发或已形成中晚期病情可将二号散制成二号散药袋佩戴在体表进行治疗,在二号散外敷体表中可运用二号酊剂配合治疗,或运用二号增强型酊剂配合治疗20多种以上慢病,一号散专治疗慢性呼吸道的咳、痰、喘疾病,必须将一号散剂集中于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由纸盒配合完成将纸盒平面中心对准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后用医用胶布进行全覆盖完成一号散外敷治疗,如将二号散与二号酊剂或二号增强型酊剂相互配合治疗,可运用不同面积的液体敷块,将二号散放置于液体敷块下面,再用医用胶布全覆盖封闭下先使散剂充分渗透五天到八天后再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配合的酊剂注射到液体敷块中达到酊剂与散剂的相互配合治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盒,其特征由厚度在1毫米内的硬纸板用剪或刀片或用机械冲压制成长5公分宽3公分,框体边宽度为3毫米(四周均为宽3毫米框体中心是空心的平面框架),为构件1,取A470克高级复印纸裁剪长5公分宽4.5公分为构件2,将构件2宽二侧与构件1宽3公分二侧用医用胶带粘固形成框架为平面,框架后为半圆形的直筒,直筒底口用医用胶带粘固封闭,再取厚度在1毫米内硬纸板剪成长7公分宽2.85公分形成纸质平面闸门,此为构件3,然后插进形成半圆形的平面框架内可容纳一号散5克左右,然后再在纸盒上部敞口用医用胶带封闭,进行真空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敷块,其特征由静脉输液塑料管为构件1,由塑料薄膜片或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塑布为构件2,再取医用脱脂纱布8片左右为构件3,面积根据构件2相同,首先在构件2上部用剪刀或打孔机打孔口径与静脉输液管外径相同,由于体表外敷面积不同,因此制作的液体敷块面积有多种规格,最小的长7公分,宽4.5公分,也有正方形6公分×6公分,8公分×8公分面积越大设置的静脉输液管支数也多有1支到2支直到10支等等的规格面积的液体敷块供酊剂体表外敷治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袋其特征由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塑布,取纯棉白细布,一则经缝纫机缝制成布扣带,二则将纯棉白细布裁剪与塑料化纤布相同面积,先将塑料化纤布放底部上边两侧与左边二侧放上布扣带为中间内侧,再将与塑料化纤布面积相一致面积的纯棉白细布放在上面重叠,通过缝纫机从上向左进行缝纫机缝制,在左侧边再向下缝合再从左下向右进行缝合,右侧为敞口布袋口(暂时不缝合)再从内向外反身将毛边卷进袋内,然后再进行相隔4公分至5公分内进行直条线缝合,形成直条线,将中药二号散投入到直条袋中,将每个直条线中均投满2号散,最后在右侧袋口毛边向内反放上布扣带,进行缝纫机缝合,形成各种不同规格面积的整体药袋,将布面贴体外敷于体表进行治疗。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充分运用中药含有各种药理成分进行科学配伍形成具有多源药理物质进行贴体外敷使具有多源药理成分物质贴体渗透进入到机体内部存在非感染性的病灶器官组织受到中药含有多源药理性物质渗透进入病变的病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纠正,可使该组织及时得到原有的健康得到恢复。促使该组织原有功能正常发挥使人类的健康得到有效的帮助,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先辈们为祖国创造传统医药是非常科学宝贵遗产,而以往服用中药治病主要采用煎剂内服给药为主体,而且人们普遍的认为中药煎剂内服见效慢,其实中药既科学而且体现疗效相当的快,其原因就在于制剂及给药途径上,本发明的任务之一,对某些慢性非感染性慢病,可在通过体表外敷途径给药,快则在短短十分钟左右见效,慢则可在24小时左右见效,本发明任务之二。为用药安全性提供具有100%用药绝对的安全性,人类因某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生,在采用药物治疗时。用药安全性是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原则,确保用药安全之下就必须具有疗效,在人类的机体内脏器官,血管组织等会由血管包括动静脉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形成淤凝的血液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引起肺栓塞其危害性造成死亡之外还存在血管硬化静脉曲张等 慢性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生存。由于存在着各种因素以及寒冷引发的各种生理组织增生增厚等疾病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等慢性病。而此类的慢性病治疗是中药中强项的功效治疗范围。而问题就在于科学的配伍和合理的用药安全性及针对病因需求进行用药途径。例如注射给药或口服给药,药物均会吸收到血液中,药物会随血液循环在全身各器官中循环,最后会随血液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药物在体内会出现高逢和低逢最后被排除体外。再则药物吸附于血液中,如果血管中受血栓阻塞部位药物很难进入病变的组织中,因此某种疾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愈。原因就在于血管存在血栓栓塞的因素。本发明技术就在于通过人为地将中药贴体外敷治疗从侧面渗透进入到病灶内部可形成长时间在24小时至120小时之中分分秒秒地使药物渗透到体内的疾病病变器官组织得到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再则本发明技术可形成中药布袋贴于机体体表可长达三个月左右促使药物在90天左右处于分分秒秒不停地渗透例如血管硬化或血管栓塞等病灶当中药可以从血管侧面进入到血管的血栓内部使患者处于轻松愉快安全处境,也是目前最安全科学地用药方式,不过万事开头难,为了实现我国避免慢病不出现“井喷”要为现有的患慢病群体提供疗效优越于其他用药治疗方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本发明的任务之三,实现中药体表给药现代化使患者治疗用药操作方式方法上可自行操作,对处于早期的又为当今处于世界性医学难题的慢病, 例如儿童与成人慢性咳嗽、哮喘病、慢性骨关节炎、慢性腹泻型结肠炎(乙状结肠粘膜呈现充血与水肿病灶)慢性咽炎咽喉粘膜呈现充血与水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神经病理性痛等可以达到彻底治愈例如对下列慢病进行中药体表外敷,如:血管神经性偏头痛,颈椎关节强直与疼痛,面三叉神经痛,手指关节肿痛可在体表单一用药(无任何其他措施配合)10分钟左右疼痛消失,对慢性咽炎、慢性腹泻型结肠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运用中药体表外敷只须1-2次(单一性中药体表外敷治疗)可达到彻底治愈关键必须是属早期病情早期及时运用本发明治疗。再则国家“十二五”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中其八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保持并加强中医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本发明既为实现“十二五”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胜利完成。同时本发明为响应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为此向国家申请专利,促使本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促使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早日开发形成医药商品化(按国家规定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商品化开发提供市场。为患慢性病群体患有20多种以上种类的患者治愈作贡献,因为我国健康报在2009年11月12日刊出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可能出现“井喷”的报道,从该报道中专家呼吁将慢性病防治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同年12月2日该报又发表防控慢病“井喷”急需新思路标题。在该标题前面称如果没有 有效地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而且由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用“井喷”敲响了我国慢性病防控警钟。专家认为被称为现代医学“三大法宝”的药品、疫苗、手术刀已难以承担防控慢性病及其风险因素流行与蔓延的重任。随着现代医学时代的到来,慢性病防控急需新的理念和思路。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技术完全符合新的理念和思路精神要求。在本发明技术中可将20多种慢性病得到治愈及使病情已处于晚期得到稳定免除患者受慢性病痛苦折磨。使生活质量稳定与提高。因为由健康报于2010年3月10日发表慢病防控应提升为国家战略。按此推理本发明人认为作为中国公民应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所以本发明人为实现宪法的提倡,争取早日促使科学技术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为数亿患慢性病的患者作出贡献。慢性疾病多数均为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此类慢性炎症可发生在机体内脏器官组织或发生在骨关节部位以及血管肢体等部位,一旦出现炎症同时有水肿或疼痛等症状,通过适当的治疗可达到缓解,但复发率很高被称为慢性疑难病症。尤其是存在血栓病灶,血液循环中一旦血管主干道由血栓阻塞时,血液循环会从侧副循环或称侧支循环绕道进行血液循环的流通,所以出现水肿与血栓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进行中药体表外敷贴近病灶部位中药渗透渗过肌肉再渗透到内部病灶中自古到今很多医学前辈们都曾为该类慢性病治疗研究付 出了辛勤的劳动与努力,为攻克研究付出大量心血。至今对处于疑难病症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其病因。随着现代医学发明抗生素而且在用药上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造成耐药性问题的发生,近年来又出现“超级细菌”的现象,这些副作用令人担忧。我国有13亿人口存在有约5亿左右慢病群体部分患者患多种慢性病或单种慢性病,例如健康报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有2、3亿患者慢性咳嗽及哮喘病患者超过七千万以上患骨关节炎慢性病有1亿患者,再加上伤痛疾病、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等慢性病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此已引起中央首长高度关注,而且在“十二五”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其中第一就是规定...提高我国重大的疾病...常见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在常见多发的20多种以上慢性病中,其主要病灶的病变多数为瘀血与风寒、风湿等等因素引起人类机体内脏器官或骨关节以及血管等等病灶病变导致慢性炎症出现,中华民族古老的先辈们为当今留下宝贵的传统医药,其中最为可贵的活血化瘀祛风寒等是中药中最强项的功效,此种药理性物质如果保管不当或由在进行煎剂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中药含有的药理成分被过火的煎煮过久而蒸发会造成部分的药理成分挥发掉,均会使中药含有的挥溢性物质损失,这是中药中炮制包括保管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中医诊疗的处方中对某一种中药的煎煮中注明该中药后下是解决此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挥溢性药理物质减少 被蒸发的一种措施。再则对某些慢性疾病的病因是由于微细的毛细小血管存在瘀血形成血栓病灶,尤其是人类机体内脏的粘膜组织中存在微循环也称末梢循环其微细的毛细小血管被称为毛细血管,内径极细,只容许一个红细胞通过因此一旦出现瘀血病灶其微循环会形成阻塞,而由侧副循环(或称侧支循环)进行血液循环。然而当今人类在进行治疗此病因疾病时无论采用注射给药(包括将药物直接注射进静脉血管)口服给药,药物有效成分均由胃肠吸收后进入到血液组织再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存在病变的病灶部位而得到有效治疗,然而由于血液组织中存在瘀血(血栓)形成阻塞,血流(血运)循环受阻时只能通过侧副循环(侧支循环),所以存在淤血(血栓)的部位失去由血运中的新陈代谢功能发挥因此该部位会出现水肿。再则被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有效药物成分也包括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血液中,药物会随血液循环最终排出体外,因此该种慢性病运用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治疗反复口服或注射给药久治不愈的原因有可能是瘀血(血栓)形成阻塞使病变的病灶得不到药物治愈的因素可能性。本发明的技术运用最有效的中药进行科学配伍,并且针对贴近体表部位的内脏器官组织或通过腧穴组织进行治疗从现代医学观点出发是由神经元等等组织进行吸收中药有效成分、在贴体的中药体表外敷中促使通过中药含有的多源药理性物质包括含挥发油等在进行贴体渗透进入到体表的神经元接收刺激发挥神经元 的功能神经元是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是机体组织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等等所起的作用。在本发明人进行技术攻克研究是由于个人自发的个人行为从经济与时间上均为由个人自筹资金及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尤其无法具备临床的实践及进行科学的观察,解剖与对照等等条件。所以也只能在自身上进行亲身感受与体会等方式。因为一则慢性病是非感染性疾病。二则人类进化史发展从数千万年是由高级热血动物进化形成现代人类作为热血动物的人类其天敌是寒冷,包括风寒,湿寒与气侯的寒冷。因此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当进入秋冬季节人为地利用少穿衣服用冷水浸泡腿部及膝关节包括进行人为有目的地在自身上尝试体现如进行损伤性的引起伤痛类似跌伤、打伤等伤情出现。促使局部出现瘀血和水肿特别是疼痛,然后运用中药在自身上尝试体现以及人为地引起咳嗽、疼痛、瘀血、水肿等症状试用多组配伍中药进行外敷治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对比最终总于获得重大收获在此基础上方敢用于患者临床治疗,此种进行临床治疗不是由患者主动要求治疗其医疗费及药费是由本发明人个人花钱购买并用金钱为代价支付与患者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后再进行治疗,出乎人们的意料、只进行体表中药外敷三次使达成口头协议患者彻底摆脱慢病的痛苦折磨。对其他类的慢病也均采用上述的口头协议与支付金钱方式中获取真实性的临床经验也为本发明打下坚实性基础。最后在1979年经县卫生局审核批准方正规进入本发明 人所在医院从事该项临床接受患者的临床治疗业务,该临床业务直到本发明人于1994年底到龄办理退休该临床门诊也随本发明人退休而停业。但是患有慢性呼吸疾病,慢性骨关节等等患者一直在寻求该项技术的治疗,因此有必要对获得上述全过程以及对慢性病病因进行论述说明。在该类的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包括哮喘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腹泻型结肠炎,慢性膀胱炎等慢病其鼻腔粘膜,咽喉粘膜、支气管粘膜、胃粘膜、结肠粘膜、以及膀胱粘膜等内脏器官组织内均存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医学上称其微循环也称末梢循环,该循环的主要作用向所在的内脏器官具有向组织提供营养,进行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恒定等作用。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内径极细,细到只允许一个红细胞通过。如果一旦由于某种因素引起的瘀血在血液中存在会阻塞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包括小血管或静脉血管等血管阻塞通常医学上称为血栓,因此有血栓阻塞的主干道血管其血运中的新陈代谢功能无法运行、使该部位的体液得不到正常补充与更新、血运中新陈代谢等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所以会出现水肿的病灶病变现象发生、虽然在血液循环中当主干道受阻时出现侧副循环、也称侧支循环、但对存在的淤血、血凝引发血栓必须针对性进行科学的治疗、使血管中的血栓全部消失、在由血栓引发的疾病也会随血栓消失后方能恢复原有的血运等等功能正常发挥只有人类正常生理运行促进健康的生存。本发明的中药组 方配伍中、既科学地运用中药中的活血化瘀功效同时运用药中含有的药理性祛风、祛寒止痛以及扩张血管等等功效进行中药科学的配伍。是从中华民族古老的先辈们创造的中药为当今世人留下了一份极宝贵的传统医药中得到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首长在“十二五”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中也明确地要求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保持并加强中医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为此本发明既是为达到实现中央“十二五”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人也在努力争取此项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由我国健康报刊刊登标题为防控慢病“井喷”急需新思路。本发明此种新思路的范围很广。为符合我国医药商品化市场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用药安全,符合针对性的具有疗效,并且具有符合技术操作简便的规定方能为市场、为防控慢病“井喷”在我国不出现为目标要求作出贡献。

本发明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当今人类存在的20多种慢性病治疗提供最具用药安全性作贡献,包括疗效优质,操作方便等在内。

第二:为当今婴幼儿及青少年包括成人存在的慢性咳嗽及哮喘病及时治愈作出贡献。

第三:为当今中老年群体中存在的便秘,慢性骨关节疾病及神经病理性痛等等慢病预防及治愈作出贡献。为什么要例举上述目的说明呢?本发明人作为中国公民享受到由中国共产党为民生作 出的贡献,也就应该回报党和社会尤其应按照由《宪法》所规定的其中有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及由国家出台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老有所为及国家出台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中规定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技术进步与人才与劳力的付出、然而由于人的机体一旦出现慢性病、既影响健康同时也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劳动力损失是无法统计的因此在重大最常见的多发慢性病如果又处于疑难顽固性的慢病,例如哮喘,咳痰。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骨关节炎等慢病心血管慢病均需求进步的技术并符合科学技术的创新其具有重要地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要依法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所以本发明的科学技术成果必须按《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早日争取商品化开发早目投产。为我国避免慢病“井喷”作贡献。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第一组中药配伍组方散剂:

名称:止咳化痰平喘散简称一号散。

用药量:体表外敷5克左右。

功能与功效:活血化瘀,祛风寒,止咳化痰解除平滑肌痉挛等第一组方由洋金花、半夏、南星、干姜、五味子、附子六味配 伍组合。在炮制组方散剂前首先经太阳将全部中药晒干、然后通过第一道炮制进行粉碎机粉碎80目左右,此时立刻进行严格封闭保管、为了促使外敷体表治疗达到理想疗效、必须进行二道炮制促使散剂中含药理性浓度提高第二道炮制过程由以下设备:1.取陶瓷直筒式缸或上部缸口内径在45公分至50公分左右缸底内径在40公分至45公分左右(最适宜陶瓷缸口内径与缸底内径基本相一致高度在60公分以上。2小型电热炉,直径在20公分内主要是利用电热炉可达到恒温3.备30块左右墙砖首先用墙砖在陶瓷缸底部四周将缸垫高到15公分上下,然后将电热炉放在陶瓷缸底部中央部位先进行电热炉通电测试陶瓷缸底内壁的温度要求陶瓷缸底部热量恒温在50度左右,如果热度过高将缸底再垫高,如果温度过低则将缸底高低下降,总之要达到缸底内部用百度表进行测试,达到恒温50度左右即可,缸口要用木质盖进行全封闭式测温,当达到恒温50度左右方可进行第二道炮制。因为此类中药多数为植物性中草药,多数均含有挥发油等重要药理性物质。在第二道炮制中须备竹制或木制格式坐垫有四只坐脚高度在45公分左右,另备纯棉布布袋,布袋口径要与陶瓷缸内径基本相同或略小于1公分,袋长约60公分至70公分。第二道炮制方法取粉碎80目左右的中药混合均匀散剂按1比1。如取粉碎形成80目左右中药散剂、4公斤直接将该4公斤中药散倒入在陶瓷缸内部平整均匀后再将竹制或木制成的格式坐11垫或铁制坐垫放入到存放陶瓷缸内部已平整的中药上面、在此缸中形成人为的空间段、大约使陶瓷缸体内部在平整的中药表面上放上坐垫后坐垫下部形成20公分左右的空间空心段,然后按1比1取同组方4公斤中药散剂放置于备用的纯棉白布袋中后将整袋中药散剂放在缸内的坐垫上、然后将陶瓷缸加盖先用塑料薄膜片或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料布将缸口进行严密封闭后加盖。因为事先已经通过电热炉发热测温当上述工艺完成后。按照本发明技术炮制中药各自独立的组方。小型电热炉是不可直接接触缸体的。炮制过程约6小时左右。当缸底中药散剂接触50度左右热量促使微细粉状中药中含有的药理性物质如挥发油等等成分受热后开始蒸发、由于蒸发物质是向上扩散、而缸体内由坐垫形成一段空间、所以放在布袋中的中药散剂、既本身不受热量影响而是接受由缸底中药受热散发成分被放置在坐垫布袋中药吸收促使布袋中的散剂含药理性物质浓度增高为当今有效于预防慢病治疗新思路之一。第一组方专用于止咳、化痰、平喘、外敷体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见说明书附图图1是指一号散外敷体表部位示意图。为使散剂集中于固定体表专设计一种纸质药袋也称纸质盒,共有三个构件见说明书附图图2是指由三个构件组成的纸质盒,构件1为硬纸板厚度在1毫米内为长方形框式构件体,框四周宽度为3毫米平面框架,长度为5公分宽3公分构件2为A470g高级复印纸宽度4.5公分长5公分,将构件2左右两侧纸边与构件1宽二侧平行用医用胶带下简称胶带进行粘固,由于框体宽3公分当构件2纸质宽4.5公分二者粘固后形成半圆与平面式直筒,在直筒底口用胶带粘固形成一个直筒 上部为敞口取硬纸板厚度为1毫米内裁剪长7公分宽2.85公分硬纸板平面闸门式构件3将构件3从上部插入到纸盒中形成一个整体药盒见说明书附图3是指由2个构件组成的纸质盒侧面图。此纸质药盒可容纳一号散5克左右粉未投入后在纸盒体上敞口用胶带封闭立即进行真空包装,进行中药体表外敷时从真空包装袋中取出装有中药纸盒由于构件3纸质闸门高于纸盒,将整个中心平面放置在患者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见说明书附图1是指一号散外敷体表部位示意图再用医用胶布宽11公分左右长13公分以上的医用胶布将中心对准纸盒由下处第六胸椎体表向上粘固当医用胶布覆盖于大半部分纸盒体时可将露出的闸门向上顺体表抽出整个构件3闸门促使一号散裸露体表便于药理性渗透,此时将医用胶布全面粘固封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左右,咳、痰、喘缓解与消失。体表外敷5天为一个疗程,为巩固疗效必须进行2-3个疗程可达到彻底痊愈。此为有效干预慢病治疗同时彻底破解哮喘病为世界性医学难题作出中国特色贡献。中药散剂含药理性浓度增高、是通过第二道炮制过程形成中药外敷于体表治疗达到疗效更为显著。进行真空小包装提供于市场的需求。由于进行真空小包装形成药物的有效期可长达5年。慢病的治疗中、为促使药物渗透力强、以及要达到使增生等病变病灶的需求需要将二个组方炮制成酊剂是利用医用酒精为药引子、医用酒精本身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因此将二个组方含药理性物质进行炮制酊剂将中药散剂投入到医用酒精液中,促使中药有效物质成分被溶解在酒精中,为了促使酒精含有效成分浓度提高,可以在整个炮制中进行二道中药散剂浸泡。

列举:第一道取95%医用酒精2000CC浸泡本发明任何一组方散剂为1000克,浸泡约六天左右、每天进行搅拌反动。然后将整个浸泡含药物酒精液投放到纯棉布袋中进行机械压取酒精汁再投放1000克同组方中药散剂浸泡6天左右最后再通过机械压汁取出含药浓度高的酒精汁按照需求酊剂的酒精浓度按乙醇稀释法进行稀释,如需要酊剂为45度的酒精含量取含有药物浓度95%的酒精汁1000CC再取清洁水1174CC将二者混合均匀即形成需求酊剂浓度。由于酊剂是液体则无法定量固定于体表外敷24小时以上。在本发明任务第二项由下列方式实现由静脉输液塑料管道为构件1与剪成定型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不同面积规格塑料化纤布或塑料簿膜片为构件2取医用脱脂纱布剪成与构件2相等的规格8片左右此为构件3进行重叠用缝纫机缝合。制作整体的供液体酊剂吸附在脱脂纱布上此整体构件为液体敷块。具体见说明书附图图4是指由三个机构示意图。首先在塑料化纤布或塑料簿膜片上部位用剪或用机械打孔,口径与输液管道外径基本相同,然后将静脉输液塑料管插进孔口内部,同时用剪刀将插进孔洞的一段管口剪成1公分左右裂口。并运用手工针线将裂口与塑料化纤布或塑料簿膜片进行缝合固定,最后将重叠8片左右脱脂纱布与构件2进行缝纫机缝合为液体敷块整体见说明附图图5是指由三个构件组成的液体敷块。此整体构件均为外购进货进行组合制成。在进行治疗时,按体表部位采用医用胶布先将该整体构件进行四周胶布严密的粘固形成全封闭后,再按使用体表外敷用药说明书进行操作。在制作液体敷块最小为长7公分宽4.5公分设置一支静脉输液管而根据液体敷 块面积大小设置静脉输液管支数增加有2支直到10支的静脉输液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入酊剂将注射器口对准静脉输液管口插入固定后将酊剂推进到被胶布固定体表由医用脱脂纱布将酊液吸附、形成酊剂单向向机体内渗透大约在外敷6小时再次按操作方法、重复进行,按每隔6小时用药一次,一天分为4次,形成在24小时中分分秒秒地向体内渗透有效药物。此种借助酒精为药引子其药理性物质溶解在酒精中随酒精渗透也随酒精同时渗透到病变的病灶所以慢病会得到及时的治愈。此种新思路符合当今人类的慢病治疗需求。但是由于个别人的机体存在着对酒精过敏凡过敏体质则停用可运用药袋方式进行体表外敷见说明书附图6是由二个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中药外敷药袋,其构件1为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塑布与纯棉白细布为构件2二者面积相一致,按体表外敷需求也有不同的规格如长度为25公分左右,宽度为5至10公分左右的也有面积规格高度为19公分左右,宽度为28公分左右。或长(高)度为28公分左右宽度为40公分左右。此类药袋主要贴体进行体表前胸或下腹部贴体佩戴因为此布袋药量投入至少为100克到500克以上,由于塑料化纤布具有严密的不透气性,于同面积规格的纯棉白布重叠组合形成布袋、促使药袋中的中药散剂单向地向贴体渗透虽然隔有一薄面纯棉白细布其透气性符合中药的渗透药性所以在对存在顽固性的慢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患慢性呼吸病症中哮喘病,心血管慢病,以及便秘等,处于中晚期顽固性慢病,然而采用此药袋一则用药量多,绝对安全,二则可使慢病得到病情缓解,提高与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此种给药途 径时间最长可以保持长达90天左右的药效渗透,为患者减轻药费的负担。具体的制作如下先用纯棉白细布剪成宽3公分左右,通过缝纫机缝制成布质扣带,然后将一片塑料化纤布放在底部,此时将布质扣带放置在上左的塑料化纤布内边侧,同时取与塑料化纤布面积相一致的纯棉白细布重叠在塑料化纤布上、合体进行从上部开始进行缝纫机缝合,注意只须从上向左、再向下、再从左下向右、进行缝合,右侧让其为布袋口,然后从内向外反身,将毛边翻在袋内,见说明书附图图6是指由二个构件组合的整体药袋示意图。然后将翻好的布袋在附图6的虚线在进行缝纫机直线缝合,形成直条线状,后将中药散剂投入到形成条线的内部,让每个条线装满中药,最后将右侧袋口毛边向内进行缝合同时将布扣带也缝合在袋口,使中药散剂被固定在布袋中,并进行真空包装。这就是整个布袋制作的操作过程,均为外购进货,再按规格进行机械的缝纫机进行加工形成药袋。在此必须说明本发明第二组方,经过二道炮制工艺后形成的散剂不能进行日晒、不能有汗水侵入、日晒或汗水侵入会促使散剂有效成分损失及失去治疗价值。第二组方外敷型散剂,也称二号散此二号散疗效最佳而且对20多种慢性疾病均具彻底根治目标要求。

名称:通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散,简称二号散。可治疗下列慢病:1、哮喘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2、小儿气管炎儿童慢性咳嗽3、小儿哮喘病4、早期慢性鼻炎5、慢性咽炎6、成人支气管炎成人慢性咳嗽7、慢性支气管炎8、血管神经性偏头痛9、脑震荡10、早期颈椎病11、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12、早期腰椎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13、肩周 炎14、腱鞘炎15、慢性膝关节炎伴有水肿16、半月板损伤伴有水肿17、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有水肿18、早期跟腱炎伴有水肿19、早期骨裂伴有水肿20、早期慢性浅表性胃炎(初发期)21、腹泻型慢性结肠炎22、早期慢性膀胱炎23、早期前列腺增生症(肥大)24、腰肌劳损以及扭伤、挫伤、跌伤、拉伤等伤痛疾病25、心血管慢病26、肺栓塞等等慢病包括遏止肺栓塞,遏止心肌梗死,为中药“治未病”的特长。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寒、消水肿、止痛解痉等。

组方:由肉桂、公丁香、川芎、防风、刘寄奴、石菖蒲、冰片七味配伍组合,粉碎80目左右,粉未严密保存并经二道炮制工艺提高含药理性物质浓度,形成产品必须用真空包装。因为本方二号散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又可遏止肺栓塞与心肌梗死。

在直接用二号散外敷于关节病灶部位的体表或直接外敷于内脏器官病灶贴近于体表部位,可视体表面积外敷二号散需集中放置在体表时采用薄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的四周进行医用胶布粘贴固定(即将医用胶布3-4公分,粘于体表皮肤,约2-3公分粘贴于薄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的四周,形成在体表外敷二号散四周被胶布严密的封闭中,一则使二号散不会溢漏,二则形成二号散含药理性物质被强制性地单向向体表内病灶部位渗透使内脏器官病灶存在淤血等接受含药理性物质治疗,按照上述散剂可炮制成酊剂(进行二次投药浸泡工艺),二号散可形成二号酊剂,同时按病情要求在二号酊剂中可再增添一味阿魏形成二号增强型酊剂既可各自单独进行体表外敷治疗,由于病的需 求,也可在三者相互配进行体表外敷治疗,例如二号酊剂配合二号散是通过在液体敷块中先放置二号散,外敷5-8天后,再将二号酊剂注射到液体敷块中,增强药物的渗透力,再则也可注射进二号增强型酊剂,总之,按病情既可各自独立的进行体表外敷治疗,也可将三者相互配合进行外敷体表治疗,使慢病得到痊愈为目标。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7890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9.14 CN 102178905 A *CN102178905A* (21)申请号 201110020179.3 (22)申请日 2011.01.09 A61K 36/9068(2006.01) A61K 36/888(2006.01) A61K 9/14(2006.01) A61K 9/00(2006.01) A61M 37/00(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10(2006.01) A61P 11/06(2006.01) A61P 11/00(2006.01) A。

2、61P 11/02(2006.01) A61P 11/04(2006.01) A61P 25/06(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P 25/02(2006.01) A61P 19/02(2006.01) A61P 19/04(2006.01) A61P 7/10(2006.01) A61P 7/02(2006.01) A61P 9/00(2006.01) A61P 1/04(2006.01) A61P 1/12(2006.01) A61P 13/10(2006.01) A61P 13/08(2006.01) A61P 2。

3、1/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K 31/045(2006.01) (71)申请人 陈杰 地址 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娄邑新村 26 楼 203 室 申请人 陈再伟 江凌辉 (72)发明人 陈杰 陈再伟 江凌辉 (54) 发明名称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 药组方。由健康报报道卫生部陈竺部长说 : 如果 不对慢性病实施有效干预未来 30 年中国慢性病 将发生 “井喷” 。再有报道防控慢性病 “井喷” 急 需新思路。还用醒目的慢病防控应提升为国家。

4、战 略等报道。讲透彻一点用目前 “三大法宝” 药片、 疫苗、 手术刀已难以承担防控慢病及其风险因素 流行与蔓延的重任。 因而急需符合新思路的技术。 本发明技术与二组方中药配合体表外敷治疗可对 20 多种以上慢病 ( 多数处于世界性医学难题疾 病 ) 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如心血管、 哮喘、 肺栓 塞、 骨关节、 神经病理性痛等慢病尤其对儿童哮喘 病可彻底根治。 儿童为国家未来接班人, 为使我国 避免慢病 “井喷” 需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技术。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3 页 CN 102178907。

5、 A1/2 页 2 1. 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所述二个组方特征, 一号散由洋金花、 半夏、 南星、 干姜、 五味子、 附子六味配伍组合, 二号散由肉桂、 公丁香、 防风、 川芎、 石菖蒲、 刘寄 奴、 冰片七味配伍组合, 上述二个组方均需进行二道炮制工艺, 第一道用机械粉碎机粉碎 80 目左右的粉末为散剂, 第二道炮制工艺由陶瓷缸, 小型电热炉、 竹木制或铁制格式坐垫并具 有四只坐垫脚, 纯棉白布袋, 木缸盖、 墙砖等配合进行50度左右的6天时间恒温炮制提高散 剂含药理性物质浓度如挥发油等等物质, 按病情需要可将上述二个散剂炮制成各自独立的 酊剂, 在一号散、 二号散、 可炮制形。

6、成一号酊剂、 二号酊剂及二号增强型酊剂, 该酊剂是增添 一味阿魏形成增强型酊剂, 可各自独立进行体表外敷酊剂外敷由液体敷块配合完成, 在体 表外敷时均运用医用胶布在四周将覆盖体如薄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与体表皮肤全面粘固 封闭, 酊剂炮制也是二道浸泡于 95医用酒精中按 1 比 2 进行浸泡, 二道浸泡均通过机械 压榨取含药成分的酒精汁, 按乙醇稀释法稀释需要的浓度酊剂, 如慢病处于顽固复发或已 形成中晚期病情可将二号散制成二号散药袋佩戴在体表进行治疗, 在二号散外敷体表中可 运用二号酊剂配合治疗, 或运用二号增强型酊剂配合治疗 20 多种以上慢病, 一号散专治疗 慢性呼吸道的咳、 痰、 喘疾病,。

7、 必须将一号散剂集中于第三、 四胸椎棘突之间, 由纸盒配合完 成将纸盒平面中心对准第三、 四胸椎棘突之间后用医用胶布进行全覆盖完成一号散外敷治 疗, 如将二号散与二号酊剂或二号增强型酊剂相互配合治疗, 可运用不同面积的液体敷块, 将二号散放置于液体敷块下面, 再用医用胶布全覆盖封闭下先使散剂充分渗透五天到八天 后再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配合的酊剂注射到液体敷块中达到酊剂与散剂的相互配合治疗。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纸盒, 其特征由厚度在 1 毫米内的硬纸板用剪或刀片或用机 械冲压制成长 5 公分宽 3 公分, 框体边宽度为 3 毫米 ( 四周均为宽 3 毫米框体中心是空心 的平面框架 ),。

8、 为构件 1, 取 A470 克高级复印纸裁剪长 5 公分宽 4.5 公分为构件 2, 将构件 2 宽二侧与构件1宽3公分二侧用医用胶带粘固形成框架为平面, 框架后为半圆形的直筒, 直 筒底口用医用胶带粘固封闭, 再取厚度在 1 毫米内硬纸板剪成长 7 公分宽 2.85 公分形成纸 质平面闸门, 此为构件 3, 然后插进形成半圆形的平面框架内可容纳一号散 5 克左右, 然后 再在纸盒上部敞口用医用胶带封闭, 进行真空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敷块, 其特征由静脉输液塑料管为构件1, 由塑料薄膜片 或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塑布为构件 2, 再取医用脱脂纱布 8 片左右为构件 3, 面积根。

9、据构 件2相同, 首先在构件2上部用剪刀或打孔机打孔口径与静脉输液管外径相同, 由于体表外 敷面积不同, 因此制作的液体敷块面积有多种规格, 最小的长7公分, 宽4.5公分, 也有正方 形 6 公分 6 公分, 8 公分 8 公分面积越大设置的静脉输液管支数也多有 1 支到 2 支直到 10 支等等的规格面积的 液体敷块供酊剂体表外敷治疗。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药袋其特征由塑料化纤布, 也称化纤涂塑布, 取纯棉白细布, 一则经缝纫机缝制成布扣带, 二则将纯棉白细布裁剪与塑料化纤布相同面积, 先将塑料化 纤布放底部上边两侧与左边二侧放上布扣带为中间内侧, 再将与塑料化纤布面积相一致面 。

10、积的纯棉白细布放在上面重叠, 通过缝纫机从上向左进行缝纫机缝制, 在左侧边再向下缝 合再从左下向右进行缝合, 右侧为敞口布袋口 ( 暂时不缝合 ) 再从内向外反身将毛边卷进 袋内, 然后再进行相隔 4 公分至 5 公分内进行直条线缝合, 形成直条线, 将中药二号散投入 到直条袋中, 将每个直条线中均投满 2 号散, 最后在右侧袋口毛边向内反放上布扣带, 进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2/2 页 3 缝纫机缝合, 形成各种不同规格面积的整体药袋, 将布面贴体外敷于体表进行治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

11、78907 A1/8 页 4 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体表外敷疗法技术与中药组方,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充分运用 中药含有各种药理成分进行科学配伍形成具有多源药理物质进行贴体外敷使具有多源药 理成分物质贴体渗透进入到机体内部存在非感染性的病灶器官组织受到中药含有多源药 理性物质渗透进入病变的病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纠正, 可使该组织及时得到原有的健康得 到恢复。促使该组织原有功能正常发挥使人类的健康得到有效的帮助,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 中华民族古老的先辈们为祖国创造传统医药是非常科学宝贵遗产, 而以往服用中药治病主 要采用煎剂内服给药为主体, 而且人们普遍的认为中药煎。

12、剂内服见效慢, 其实中药既科学 而且体现疗效相当的快, 其原因就在于制剂及给药途径上, 本发明的任务之一, 对某些慢性 非感染性慢病, 可在通过体表外敷途径给药, 快则在短短十分钟左右见效, 慢则可在 24 小 时左右见效, 本发明任务之二。为用药安全性提供具有 100用药绝对的安全性, 人类因某 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生, 在采用药物治疗时。用药安全性是首要的任务, 也是最重要原则, 确保用药安全之下就必须具有疗效, 在人类的机体内脏器官, 血管组织等会由血管包括动 静脉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形成淤凝的血液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 尤其是引起肺栓塞其危害性 造成死亡之外还存在血管硬化静脉曲张等 慢性疾病,。

13、 危害人类的健康生存。 由于存在着各 种因素以及寒冷引发的各种生理组织增生增厚等疾病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等慢性病。 而 此类的慢性病治疗是中药中强项的功效治疗范围。 而问题就在于科学的配伍和合理的用药 安全性及针对病因需求进行用药途径。 例如注射给药或口服给药, 药物均会吸收到血液中, 药物会随血液循环在全身各器官中循环, 最后会随血液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药物在体 内会出现高逢和低逢最后被排除体外。再则药物吸附于血液中, 如果血管中受血栓阻塞部 位药物很难进入病变的组织中, 因此某种疾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愈。原因就在于血管存 在血栓栓塞的因素。 本发明技术就在于通过人为地将中药贴体外敷治疗从。

14、侧面渗透进入到 病灶内部可形成长时间在 24 小时至 120 小时之中分分秒秒地使药物渗透到体内的疾病病 变器官组织得到有效地预防及治疗, 再则本发明技术可形成中药布袋贴于机体体表可长达 三个月左右促使药物在 90 天左右处于分分秒秒不停地渗透例如血管硬化或血管栓塞等病 灶当中药可以从血管侧面进入到血管的血栓内部使患者处于轻松愉快安全处境, 也是目前 最安全科学地用药方式, 不过万事开头难, 为了实现我国避免慢病不出现 “井喷” 要为现有 的患慢病群体提供疗效优越于其他用药治疗方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本发明的任务之三, 实 现中药体表给药现代化使患者治疗用药操作方式方法上可自行操作, 对处于早期的。

15、又为当 今处于世界性医学难题的慢病, 例如儿童与成人慢性咳嗽、 哮喘病、 慢性骨关节炎、 慢性腹 泻型结肠炎 ( 乙状结肠粘膜呈现充血与水肿病灶 ) 慢性咽炎咽喉粘膜呈现充血与水肿血 栓闭塞性脉管炎及神经病理性痛等可以达到彻底治愈例如对下列慢病进行中药体表外敷, 如 : 血管神经性偏头痛, 颈椎关节强直与疼痛, 面三叉神经痛, 手指关节肿痛可在体表单一 用药 ( 无任何其他措施配合 )10 分钟左右疼痛消失, 对慢性咽炎、 慢性腹泻型结肠炎、 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运用中药体表外敷只须 1-2 次 ( 单一性中药体表外敷治疗 ) 可达到彻底治愈 关键必须是属早期病情早期及时运用本发明治疗。 再则国。

16、家 “十二五” 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 关方向中其八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 国际化、 保持并加强中医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因此本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2/8 页 5 发明既为实现 “十二五” 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胜利完成。同时本发明为响应党的总 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 “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 。 为此 向国家申请专利, 促使本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 促使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早日开发形成医药商品化 ( 按国家规定申报经批准后 ) 方可商品化开发提供市场。为患慢 性病群体患有 20 多种以上种类的患者治愈作贡。

17、献, 因为我国健康报在 2009 年 11 月 12 日 刊出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可能出现 “井喷” 的报道, 从该报道中专家呼吁将慢性病防治列入 社会发展规划。同年 12 月 2 日该报又发表防控慢病 “井喷” 急需新思路标题。在该标题前 面称如果没有 有效地干预措施, 未来 30 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而且由国家卫生 部部长陈竺用 “井喷” 敲响了我国慢性病防控警钟。专家认为被称为现代医学 “三大法宝” 的药品、 疫苗、 手术刀已难以承担防控慢性病及其风险因素流行与蔓延的重任。 随着现代医 学时代的到来, 慢性病防控急需新的理念和思路。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技术完全符合新的 理念和思路精神。

18、要求。在本发明技术中可将 20 多种慢性病得到治愈及使病情已处于晚期 得到稳定免除患者受慢性病痛苦折磨。使生活质量稳定与提高。因为由健康报于 2010 年 3 月 10 日发表慢病防控应提升为国家战略。按此推理本发明人认为作为中国公民应按照 我国宪法的规定 : 国家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公德, 所以本发明 人为实现宪法的提倡, 争取早日促使科学技术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 为数亿患慢性病的 患者作出贡献。 慢性疾病多数均为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此类慢性炎症可发生在机体内脏器官 组织或发生在骨关节部位以及血管肢体等部位, 一旦出现炎症同时有水肿或疼痛等症状, 通过适当的治。

19、疗可达到缓解, 但复发率很高被称为慢性疑难病症。 尤其是存在血栓病灶, 血 液循环中一旦血管主干道由血栓阻塞时, 血液循环会从侧副循环或称侧支循环绕道进行血 液循环的流通, 所以出现水肿与血栓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进行中药体表外敷贴近病灶部位 中药渗透渗过肌肉再渗透到内部病灶中自古到今很多医学前辈们都曾为该类慢性病治疗 研究付 出了辛勤的劳动与努力, 为攻克研究付出大量心血。 至今对处于疑难病症仍没有统 一的认识其病因。随着现代医学发明抗生素而且在用药上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 既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会造成耐药性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又出现 “超级细菌” 的现象, 这些副作用令人担忧。我。

20、国有 13 亿人口存在有约 5 亿左右慢病群体部分患者患多种慢性 病或单种慢性病, 例如健康报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有 2、 3 亿患者慢性咳嗽及哮喘病患者超 过七千万以上患骨关节炎慢性病有 1 亿患者, 再加上伤痛疾病、 静脉血栓、 肺栓塞等等慢性 病是常见的多发病, 由此已引起中央首长高度关注, 而且在 “十二五” 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 关方向其中第一就是规定.提高我国重大的疾病.常见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 力 : 在常见多发的 20 多种以上慢性病中, 其主要病灶的病变多数为瘀血与风寒、 风湿等等 因素引起人类机体内脏器官或骨关节以及血管等等病灶病变导致慢性炎症出现, 中华民族 古老的先辈。

21、们为当今留下宝贵的传统医药, 其中最为可贵的活血化瘀祛风寒等是中药中最 强项的功效, 此种药理性物质如果保管不当或由在进行煎剂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中药含有的 药理成分被过火的煎煮过久而蒸发会造成部分的药理成分挥发掉, 均会使中药含有的挥溢 性物质损失, 这是中药中炮制包括保管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中医诊疗的处方中对 某一种中药的煎煮中注明该中药后下是解决此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挥溢性药理物质减少 被 蒸发的一种措施。 再则对某些慢性疾病的病因是由于微细的毛细小血管存在瘀血形成血栓 病灶, 尤其是人类机体内脏的粘膜组织中存在微循环也称末梢循环其微细的毛细小血管被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22、 A CN 102178907 A3/8 页 6 称为毛细血管, 内径极细, 只容许一个红细胞通过因此一旦出现瘀血病灶其微循环会形成 阻塞, 而由侧副循环(或称侧支循环)进行血液循环。 然而当今人类在进行治疗此病因疾病 时无论采用注射给药 ( 包括将药物直接注射进静脉血管 ) 口服给药, 药物有效成分均由胃 肠吸收后进入到血液组织再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存在病变的病灶部位而得到有效治疗, 然而由于血液组织中存在瘀血 ( 血栓 ) 形成阻塞, 血流 ( 血运 ) 循环受阻时只能通过侧副 循环 ( 侧支循环 ), 所以存在淤血 ( 血栓 ) 的部位失去由血运中的新陈代谢功能发挥因此 该部位会出现水肿。

23、。 再则被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有效药物成分也包括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 血管血液中, 药物会随血液循环最终排出体外, 因此该种慢性病运用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 治疗反复口服或注射给药久治不愈的原因有可能是瘀血(血栓)形成阻塞使病变的病灶得 不到药物治愈的因素可能性。本发明的技术运用最有效的中药进行科学配伍, 并且针对贴 近体表部位的内脏器官组织或通过腧穴组织进行治疗从现代医学观点出发是由神经元等 等组织进行吸收中药有效成分、 在贴体的中药体表外敷中促使通过中药含有的多源药理性 物质包括含挥发油等在进行贴体渗透进入到体表的神经元接收刺激发挥神经元 的功能神 经元是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是机体组织之间相互配。

24、合相互促进等等所起的作用。 在本 发明人进行技术攻克研究是由于个人自发的个人行为从经济与时间上均为由个人自筹资 金及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尤其无法具备临床的实践及进行科学的观察, 解剖与对照等等条 件。所以也只能在自身上进行亲身感受与体会等方式。因为一则慢性病是非感染性疾病。 二则人类进化史发展从数千万年是由高级热血动物进化形成现代人类作为热血动物的人 类其天敌是寒冷, 包括风寒, 湿寒与气侯的寒冷。 因此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当进入秋冬季节人 为地利用少穿衣服用冷水浸泡腿部及膝关节包括进行人为有目的地在自身上尝试体现如 进行损伤性的引起伤痛类似跌伤、 打伤等伤情出现。 促使局部出现瘀血和水肿特别是疼痛。

25、, 然后运用中药在自身上尝试体现以及人为地引起咳嗽、 疼痛、 瘀血、 水肿等症状试用多组配 伍中药进行外敷治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对比最终总于获得重大收获在此基础上方敢用于 患者临床治疗, 此种进行临床治疗不是由患者主动要求治疗其医疗费及药费是由本发明人 个人花钱购买并用金钱为代价支付与患者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后再进行治疗, 出乎人们的意 料、 只进行体表中药外敷三次使达成口头协议患者彻底摆脱慢病的痛苦折磨。对其他类的 慢病也均采用上述的口头协议与支付金钱方式中获取真实性的临床经验也为本发明打下 坚实性基础。最后在 1979 年经县卫生局审核批准方正规进入本发明 人所在医院从事该项 临床接受患者的临床。

26、治疗业务, 该临床业务直到本发明人于 1994 年底到龄办理退休该临 床门诊也随本发明人退休而停业。但是患有慢性呼吸疾病, 慢性骨关节等等患者一直在寻 求该项技术的治疗, 因此有必要对获得上述全过程以及对慢性病病因进行论述说明。在该 类的慢性疾病、 例如慢性鼻炎, 慢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包括哮喘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 腹泻型结肠炎, 慢性膀胱炎等慢病其鼻腔粘膜, 咽喉粘膜、 支气管粘膜、 胃粘膜、 结肠粘膜、 以及膀胱粘膜等内脏器官组织内均存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医学上称其微循环也称末 梢循环, 该循环的主要作用向所在的内脏器官具有向组织提供营养, 进行新陈代谢, 维持内 环境恒定等作。

27、用。 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内径极细, 细到只允许一个红细胞通过。 如果一旦 由于某种因素引起的瘀血在血液中存在会阻塞细小的毛细血管, 也包括小血管或静脉血管 等血管阻塞通常医学上称为血栓, 因此有血栓阻塞的主干道血管其血运中的新陈代谢功能 无法运行、 使该部位的体液得不到正常补充与更新、 血运中新陈代谢等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4/8 页 7 所以会出现水肿的病灶病变现象发生、 虽然在血液循环中当主干道受阻时出现侧副循环、 也称侧支循环、 但对存在的淤血、 血凝引发血栓必须针对性进行科学的治疗、 使血管中的血 栓全部消失、 在由。

28、血栓引发的疾病也会随血栓消失后方能恢复原有的血运等等功能正常发 挥只有人类正常生理运行促进健康的生存。 本发明的中药组 方配伍中、 既科学地运用中药 中的活血化瘀功效同时运用药中含有的药理性祛风、 祛寒止痛以及扩张血管等等功效进行 中药科学的配伍。 是从中华民族古老的先辈们创造的中药为当今世人留下了一份极宝贵的 传统医药中得到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首长在 “十二五” 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 中也明确地要求加速中医药现代化、 国际化保持并加强中医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为此本 发明既是为达到实现中央 “十二五” 健康科技确定十大攻关方向的要求, 同时本发明人也在 努力争取此项科学技术成果商品。

29、化由我国健康报刊刊登标题为防控慢病 “井喷” 急需新思 路。本发明此种新思路的范围很广。为符合我国医药商品化市场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符合 用药安全, 符合针对性的具有疗效, 并且具有符合技术操作简便的规定方能为市场、 为防控 慢病 “井喷” 在我国不出现为目标要求作出贡献。 0002 本发明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 0003 第一 : 为当今人类存在的 20 多种慢性病治疗提供最具用药安全性作贡献, 包括疗 效优质, 操作方便等在内。 0004 第二 : 为当今婴幼儿及青少年包括成人存在的慢性咳嗽及哮喘病及时治愈作出贡 献。 0005 第三 : 为当今中老年群体中存在的便秘, 慢性骨关节疾病及神经病。

30、理性痛等等慢 病预防及治愈作出贡献。 为什么要例举上述目的说明呢?本发明人作为中国公民享受到由 中国共产党为民生作 出的贡献, 也就应该回报党和社会尤其应按照由 宪法 所规定的其 中有国家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公德及由国家出台法律 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 中规定老有所为及国家出台的 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规定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 步, 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推动科学技术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等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科学技术进步与人才与劳 力的付出、 然而由于人的机体一旦出现慢性病、 既影响健康同时也会造成某种程度。

31、的劳动 力损失是无法统计的因此在重大最常见的多发慢性病如果又处于疑难顽固性的慢病, 例如 哮喘, 咳痰。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骨关节炎等慢病心血管慢病均需求进步的技术并符合科 学技术的创新其具有重要地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要依法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所以本发明的科学技术成果必须按 科学技术进步法 规定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早日争取商品化开发早目投产。为我国避免慢病 “井喷” 作贡献。 0006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 0007 第一组中药配伍组方散剂 : 0008 名称 : 止咳化痰平喘散简称一号散。 0009 用药量 : 体表外敷 5 克左右。 0010 。

32、功能与功效 : 活血化瘀, 祛风寒, 止咳化痰解除平滑肌痉挛等第一组方由洋金花、 半夏、 南星、 干姜、 五味子、 附子六味配 伍组合。在炮制组方散剂前首先经太阳将全部中药 晒干、 然后通过第一道炮制进行粉碎机粉碎 80 目左右, 此时立刻进行严格封闭保管、 为了 促使外敷体表治疗达到理想疗效、 必须进行二道炮制促使散剂中含药理性浓度提高第二道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5/8 页 8 炮制过程由以下设备 : 1. 取陶瓷直筒式缸或上部缸口内径在 45 公分至 50 公分左右缸底 内径在 40 公分至 45 公分左右 ( 最适宜陶瓷缸口内径与缸底内径。

33、基本相一致高度在 60 公 分以上。2 小型电热炉, 直径在 20 公分内主要是利用电热炉可达到恒温 3. 备 30 块左右墙 砖首先用墙砖在陶瓷缸底部四周将缸垫高到 15 公分上下, 然后将电热炉放在陶瓷缸底部 中央部位先进行电热炉通电测试陶瓷缸底内壁的温度要求陶瓷缸底部热量恒温在 50 度左 右, 如果热度过高将缸底再垫高, 如果温度过低则将缸底高低下降, 总之要达到缸底内部用 百度表进行测试, 达到恒温 50 度左右即可, 缸口要用木质盖进行全封闭式测温, 当达到恒 温 50 度左右方可进行第二道炮制。因为此类中药多数为植物性中草药, 多数均含有挥发油 等重要药理性物质。在第二道炮制中须。

34、备竹制或木制格式坐垫有四只坐脚高度在 45 公分 左右, 另备纯棉布布袋, 布袋口径要与陶瓷缸内径基本相同或略小于1公分, 袋长约60公分 至 70 公分。第二道炮制方法取粉碎 80 目左右的中药混合均匀散剂按 1 比 1。如取粉碎形 成 80 目左右中药散剂、 4 公斤直接将该 4 公斤中药散倒入在陶瓷缸内部平整均匀后再将竹 制或木制成的格式坐 11 垫或铁制坐垫放入到存放陶瓷缸内部已平整的中药上面、 在此缸 中形成人为的空间段、 大约使陶瓷缸体内部在平整的中药表面上放上坐垫后坐垫下部形成 20 公分左右的空间空心段, 然后按 1 比 1 取同组方 4 公斤中药散剂放置于备用的纯棉白布 袋中。

35、后将整袋中药散剂放在缸内的坐垫上、 然后将陶瓷缸加盖先用塑料薄膜片或塑料化纤 布也称化纤涂料布将缸口进行严密封闭后加盖。 因为事先已经通过电热炉发热测温当上述 工艺完成后。按照本发明技术炮制中药各自独立的组方。小型电热炉是不可直接接触缸体 的。炮制过程约 6 小时左右。当缸底中药散剂接触 50 度左右热量促使微细粉状中药中含 有的药理性物质如挥发油等等成分受热后开始蒸发、 由于蒸发物质是向上扩散、 而缸体内 由坐垫形成一段空间、 所以放在布袋中的中药散剂、 既本身不受热量影响而是接受由缸底 中药受热散发成分被放置在坐垫布袋中药吸收促使布袋中的散剂含药理性物质浓度增高 为当今有效于预防慢病治疗新。

36、思路之一。 第一组方专用于止咳、 化痰、 平喘、 外敷体表第三、 四胸椎棘突之间见说明书附图图 1 是指一号散外敷体表部位示意图。为使散剂集中于固定 体表专设计一种纸质药袋也称纸质盒, 共有三个构件见说明书附图图 2 是指由三个构件组 成的纸质盒, 构件 1 为硬纸板厚度在 1 毫米内为长方形框式构件体, 框四周宽度为 3 毫米平 面框架, 长度为 5 公分宽 3 公分构件 2 为 A470g 高级复印纸宽度 4.5 公分长 5 公分, 将构件 2左右两侧纸边与构件1宽二侧平行用医用胶带下简称胶带进行粘固, 由于框体宽3公分当 构件 2 纸质宽 4.5 公分二者粘固后形成半圆与平面式直筒, 在。

37、直筒底口用胶带粘固形成一 个直筒 上部为敞口取硬纸板厚度为 1 毫米内裁剪长 7 公分宽 2.85 公分硬纸板平面闸门式 构件 3 将构件 3 从上部插入到纸盒中形成一个整体药盒见说明书附图 3 是指由 2 个构件组 成的纸质盒侧面图。此纸质药盒可容纳一号散 5 克左右粉未投入后在纸盒体上敞口用胶带 封闭立即进行真空包装, 进行中药体表外敷时从真空包装袋中取出装有中药纸盒由于构件 3 纸质闸门高于纸盒, 将整个中心平面放置在患者第三、 四胸椎棘突之间见说明书附图 1 是 指一号散外敷体表部位示意图再用医用胶布宽11公分左右长13公分以上的医用胶布将中 心对准纸盒由下处第六胸椎体表向上粘固当医用。

38、胶布覆盖于大半部分纸盒体时可将露出 的闸门向上顺体表抽出整个构件 3 闸门促使一号散裸露体表便于药理性渗透, 此时将医用 胶布全面粘固封闭, 接受治疗的患者在 24 小时左右, 咳、 痰、 喘缓解与消失。体表外敷 5 天 为一个疗程, 为巩固疗效必须进行 2-3 个疗程可达到彻底痊愈。此为有效干预慢病治疗同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6/8 页 9 时彻底破解哮喘病为世界性医学难题作出中国特色贡献。中药散剂含药理性浓度增高、 是 通过第二道炮制过程形成中药外敷于体表治疗达到疗效更为显著。 进行真空小包装提供于 市场的需求。由于进行真空小包装形成药物的。

39、有效期可长达 5 年。慢病的治疗中、 为促使 药物渗透力强、 以及要达到使增生等病变病灶的需求需要将二个组方炮制成酊剂是利用医 用酒精为药引子、 医用酒精本身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 因此将二个组方含药理性物质进行 炮制酊剂将中药散剂投入到医用酒精液中, 促使中药有效物质成分被溶解在酒精中, 为了 促使酒精含有效成分浓度提高, 可以在整个炮制中进行二道中药散剂浸泡。 列举 : 第一道取 95医用酒精 2000CC 浸泡本发明任何一组方散剂为 1000 克, 浸泡约 六天左右、 每天进行搅拌反动。然后将整个浸泡含药物酒精液投放到纯棉布袋中进行机械 压取酒精汁再投放 1000 克同组方中药散剂浸泡 6。

40、 天左右最后再通过机械压汁取出含药浓 度高的酒精汁按照需求酊剂的酒精浓度按乙醇稀释法进行稀释, 如需要酊剂为 45 度的酒 精含量取含有药物浓度95的酒精汁1000CC再取清洁水1174CC将二者混合均匀即形成需 求酊剂浓度。由于酊剂是液体则无法定量固定于体表外敷 24 小时以上。在本发明任务第 二项由下列方式实现由静脉输液塑料管道为构件 1 与剪成定型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不同面 积规格塑料化纤布或塑料簿膜片为构件 2 取医用脱脂纱布剪成与构件 2 相等的规格 8 片左 右此为构件 3 进行重叠用缝纫机缝合。制作整体的供液体酊剂吸附在脱脂纱布上此整体构 件为液体敷块。具体见说明书附图图 4 是指由。

41、三个机构示意图。首先在塑料化纤布或塑料 簿膜片上部位用剪或用机械打孔, 口径与输液管道外径基本相同, 然后将静脉输液塑料管 插进孔口内部, 同时用剪刀将插进孔洞的一段管口剪成 1 公分左右裂口。并运用手工针线 将裂口与塑料化纤布或塑料簿膜片进行缝合固定, 最后将重叠 8 片左右脱脂纱布与构件 2 进行缝纫机缝合为液体敷块整体见说明附图图 5 是指由三个构件组成的液体敷块。此整体 构件均为外购进货进行组合制成。在进行治疗时, 按体表部位采用医用胶布先将该整体构 件进行四周胶布严密的粘固形成全封闭后, 再按使用体表外敷用药说明书进行操作。在制 作液体敷块最小为长 7 公分宽 4.5 公分设置一支静。

42、脉输液管而根据液体敷 块面积大小设 置静脉输液管支数增加有 2 支直到 10 支的静脉输液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入酊剂将注 射器口对准静脉输液管口插入固定后将酊剂推进到被胶布固定体表由医用脱脂纱布将酊 液吸附、 形成酊剂单向向机体内渗透大约在外敷 6 小时再次按操作方法、 重复进行, 按每隔 6小时用药一次, 一天分为4次, 形成在24小时中分分秒秒地向体内渗透有效药物。 此种借 助酒精为药引子其药理性物质溶解在酒精中随酒精渗透也随酒精同时渗透到病变的病灶 所以慢病会得到及时的治愈。此种新思路符合当今人类的慢病治疗需求。但是由于个别人 的机体存在着对酒精过敏凡过敏体质则停用可运用药袋方式进行体。

43、表外敷见说明书附图 6 是由二个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中药外敷药袋, 其构件 1 为塑料化纤布也称化纤涂塑布与 纯棉白细布为构件2二者面积相一致, 按体表外敷需求也有不同的规格如长度为25公分左 右, 宽度为 5 至 10 公分左右的也有面积规格高度为 19 公分左右, 宽度为 28 公分左右。或 长 ( 高 ) 度为 28 公分左右宽度为 40 公分左右。此类药袋主要贴体进行体表前胸或下腹 部贴体佩戴因为此布袋药量投入至少为 100 克到 500 克以上, 由于塑料化纤布具有严密的 不透气性, 于同面积规格的纯棉白布重叠组合形成布袋、 促使药袋中的中药散剂单向地向 贴体渗透虽然隔有一薄面纯棉白。

44、细布其透气性符合中药的渗透药性所以在对存在顽固性 的慢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患慢性呼吸病症中哮喘病, 心血管慢病, 以及便秘等, 处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7/8 页 10 于中晚期顽固性慢病, 然而采用此药袋一则用药量多, 绝对安全, 二则可使慢病得到病情缓 解, 提高与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此种给药途 径时间最长可以保持长达 90 天左 右的药效渗透, 为患者减轻药费的负担。具体的制作如下先用纯棉白细布剪成宽 3 公分左 右, 通过缝纫机缝制成布质扣带, 然后将一片塑料化纤布放在底部, 此时将布质扣带放置在 上左的塑料化纤布内边侧。

45、, 同时取与塑料化纤布面积相一致的纯棉白细布重叠在塑料化纤 布上、 合体进行从上部开始进行缝纫机缝合, 注意只须从上向左、 再向下、 再从左下向右、 进 行缝合, 右侧让其为布袋口, 然后从内向外反身, 将毛边翻在袋内, 见说明书附图图 6 是指 由二个构件组合的整体药袋示意图。然后将翻好的布袋在附图 6 的虚线在进行缝纫机直线 缝合, 形成直条线状, 后将中药散剂投入到形成条线的内部, 让每个条线装满中药, 最后将 右侧袋口毛边向内进行缝合同时将布扣带也缝合在袋口, 使中药散剂被固定在布袋中, 并 进行真空包装。 这就是整个布袋制作的操作过程, 均为外购进货, 再按规格进行机械的缝纫 机进行。

46、加工形成药袋。在此必须说明本发明第二组方, 经过二道炮制工艺后形成的散剂不 能进行日晒、 不能有汗水侵入、 日晒或汗水侵入会促使散剂有效成分损失及失去治疗价值。 第二组方外敷型散剂, 也称二号散此二号散疗效最佳而且对 20 多种慢性疾病均具彻底根 治目标要求。 0011 0012 0013 名称 : 通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散, 简称二号散。可治疗下列慢病 : 1、 哮喘型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2、 小儿气管炎儿童慢性咳嗽 3、 小儿哮喘病 4、 早期慢性鼻炎 5、 慢性咽炎 6、 成人支气管炎成人慢性咳嗽 7、 慢性支气管炎 8、 血管神经性偏头痛 9、 脑震荡 10、 早期颈椎 病11、 早期。

47、腰椎间盘突出症12、 早期腰椎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13、 肩周 炎14、 腱鞘炎15、 慢性膝关节炎伴有水肿 16、 半月板损伤伴有水肿 17、 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有水肿 18、 早期跟腱炎伴有水肿 19、 早期骨裂伴有水肿 20、 早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 初发期 )21、 腹泻型 慢性结肠炎 22、 早期慢性膀胱炎 23、 早期前列腺增生症 ( 肥大 )24、 腰肌劳损以及扭伤、 挫 伤、 跌伤、 拉伤等伤痛疾病 25、 心血管慢病 26、 肺栓塞等等慢病包括遏止肺栓塞, 遏止心肌 梗死, 为中药 “治未病” 的特长。 0014 功效 : 活血化瘀、 祛风寒、 消水肿、 止痛解痉等。 0。

48、015 组方 : 由肉桂、 公丁香、 川芎、 防风、 刘寄奴、 石菖蒲、 冰片七味配伍组合, 粉碎 80 目 左右, 粉未严密保存并经二道炮制工艺提高含药理性物质浓度, 形成产品必须用真空包装。 因为本方二号散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又可遏止肺栓塞与心肌梗死。 0016 在直接用二号散外敷于关节病灶部位的体表或直接外敷于内脏器官病灶贴近于 体表部位, 可视体表面积外敷二号散需集中放置在体表时采用薄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的四 周进行医用胶布粘贴固定 ( 即将医用胶布 3-4 公分, 粘于体表皮肤, 约 2-3 公分粘贴于薄 膜塑片或化纤涂塑布的四周, 形成在体表外敷二号散四周被胶布严密的封闭中, 一。

49、则使二 号散不会溢漏, 二则形成二号散含药理性物质被强制性地单向向体表内病灶部位渗透使内 脏器官病灶存在淤血等接受含药理性物质治疗, 按照上述散剂可炮制成酊剂 ( 进行二次投 药浸泡工艺 ), 二号散可形成二号酊剂, 同时按病情要求在二号酊剂中可再增添一味阿魏形 成二号增强型酊剂既可各自单独进行体表外敷治疗, 由于病的需 求, 也可在三者相互配进 行体表外敷治疗, 例如二号酊剂配合二号散是通过在液体敷块中先放置二号散, 外敷 5-8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8/8 页 11 天后, 再将二号酊剂注射到液体敷块中, 增强药物的渗透力, 再则也可注射进二号增强型酊 剂, 总之, 按病情既可各自独立的进行体表外敷治疗, 也可将三者相互配合进行外敷体表治 疗, 使慢病得到痊愈为目标。 说 明 书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1/3 页 12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2/3 页 13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78905 A CN 102178907 A3/3 页 1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78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