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庆大霉素生产工艺的改进,属西药原料药类。 庆大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已问世二十余年,该药品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老药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其工艺自身发展的局限,其生产得率及生产周期似已达到“极限”,目前该品的生产发酵周期在130hr,提炼收率85%,发酵单位为1500-1550u/ml。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进一步提高庆大霉素原料药的生产产量及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发酵单位的整个生产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现有生产工艺中增加了过渡罐,及与繁殖罐一起连续移种到发酵罐,其整个工艺是:先从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然后分别放置于两个种子罐内(一级罐),各经过24-36hr,并保持在35℃条件下,然后各进入繁殖罐(二级罐)内,其中一个繁殖罐经过24hr并保持35℃条件后进入过渡罐(三级罐),在过渡罐内经过12hr并保持33-35℃条件后进入发酵罐(四级罐),前面另一繁殖罐在经过36hr及保持35℃条件后也进入上述同一个发酵罐(四级罐)内,在该发酵罐内保持35℃条件下经过24hr,其中在第6hr后第一次补料,补料量占发酵液总量的1/5,然后在第24hr第二次补料,补料量给发酵液总量的1/5,在第二次补料后调整PH值到7.2-7.6,此后每隔24hr补充一次水,其补水量为放罐体积的1/25,在上述第24hr后,从第24hr到第56hr间,使发酵罐保持34℃条件,从第56hr到第78hr,保持35℃的条件,从第78hr到第90hr,保持36℃条件,经过第90hr后进行放罐。
在上述工艺中,过渡罐培养液原料配比按常规,其体积占放罐体积的1/5;其中一个繁殖罐培养液配比同上,但体积是过渡罐体积的1/2;过渡罐和繁殖罐必须同时连续移种给发酵罐;培养液原料来源允许随机,但蛋白胨总磷含量必须在0.11%以上,黄豆饼粉细度在80目滤过90%以上;上述菌种可采用各药厂自备的菌种。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工艺已先后进行过多例的工业化生产,全部都放在30顿的罐内进行,其具体数据如下:
1、周期在85-89hr:
5、延长周期到114hr,本工艺发酵水平最高可达1864u/ml,平均水平在1440u/ml左右。
从上述可知:在周期95-100hr发酵水平最高达到1454u/ml,在周期85-114hr发酵水平波动不大,在1371-1454u/ml,即达到了90hr发酵水平单位为1400u/ml,原工艺的发酵指数只有0.075;现发酵指数达0.1300以上,这个水平比原工艺在同期同条件下提高了1/2以上(原工艺在90hr时,为900u/ml左右)。
本发明与现有生产工艺相比的优点:
1、在相同的生产周期90hr条件下,发酵水平达1400u/ml比原先的900u/ml提高1/2;
2、发酵指数达0.1300以上,比原有0.075增加近一倍。
3、发酵培养36hr每单位即可达600u/ml,如采用原工艺,此时刚进入产抗期;
4、发酵水平稳定,不影响原料药的成品质量,并达到药品出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