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222611.5
2008.09.18
CN101676562A
2010.03.24
授权
有权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F04B 53/16合同备案号:2015990000665让与人:蔡应麟、徐兆火受让人:佛山市三角洲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发明名称: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申请日:20080918申请公布日:20100324授权公告日:20120620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50723|||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04B 53/1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徐兆火 蔡应麟变更后:蔡应麟 徐兆火|||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B 53/16申请日:20080918|||公开
F04B53/16; F04B43/04; F04B53/00
F04B53/16
徐兆火; 蔡应麟
台湾省高雄市三民区黄兴路417巷16号9楼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王顺荣;唐爱华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是将泵头盖体底部开口阶梯槽中下阶槽的直立壁面设具成倾斜壁面,使得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会受到下阶槽中倾斜壁面的接触挤压,而立即在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并由活塞阀体中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阻挡作用下,而使该止水垫圈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进而达成具有阻挡高压水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1. 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包括:一隔膜片,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和外凸条,由该内凸条与外凸条之间直接形成有一圈槽口向上的密封槽,并自其顶面中央再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内凸条相接连的凸肋,而该三道凸肋与内凸条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且各活塞作动区上又各凸设有一中空圆柱;一活塞阀体,其下段部为圆三角形底座,于该底座的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而在上段部中央则凸设有一顶面具有凹弧面的圆形排水座,并于排水座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以该定位孔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且对应于三个区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圆形入水座,在每一入水座的中央各穿设有一定位孔,并于每一定位孔的周围面上,均再穿设有数个入水孔,另在每两个相邻圆形入水座之间的底缘处,各接设有一定位凸条,且每一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均位在该两相邻入水座的最外缘切线位置处;一泵头盖体,为一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于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相对置的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而底部的周缘面上则设有数个穿孔,其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凹设有一阶梯槽,且在内缘面中央朝底部开口方向则凸设有一圆环槽,其中,该阶梯槽中下阶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供止水垫圈的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而阶梯槽中上阶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则供隔膜片的外凸条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及一止水垫圈,为圆三角形的环状体并套置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其特征在于:该泵头盖体底部开口的阶梯槽中,其下阶槽的直立壁面是设具成倾斜壁面。2. 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包括:一隔膜片,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及外凸条,由该内凸条与外凸条之间直接形成有一圈槽口向上的密封槽,并自其顶面中央再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内凸条相接连的凸肋,而该三道凸肋与内凸条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且各活塞作动区上又各凸设有一中空圆柱;一活塞阀体,其下段部为圆三角形底座,于该底座的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而在上段部中央则凸设有一顶面具有凹弧面的圆形排水座,并于排水座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以该定位孔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且对应于三个区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圆形入水座,在每一入水座的中央各穿设有一定位孔,并于每一定位孔的周围面上,均再穿设有数个入水孔,另在每两个相邻圆形入水座之间的底缘处,各接设有一定位凸条,且每一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均位在该两相邻入水座的最外缘切线位置处;一泵头盖体,为一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于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相对置的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而底部的周缘面上则设有数个穿孔,其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凹设有一凹槽,且在内缘面中央朝底部开口方向则凸设有一圆环槽,其中,该凹槽的直立壁面高度高于该隔膜片中外凸条的外侧面高度,该凹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供隔膜片的外凸条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及一止水垫圈,为圆三角形的环状体并套置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其特征在于:该泵头盖体底部开口内缘面上的凹槽中,在该凹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的相交处设具有一倾斜壁面,且该倾斜壁面的其中一末端是与水平底面相接,而另一末端则是与直立壁面相接。
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与逆渗透滤水器(Reverse Osmosis Purification)专用的隔膜式增压泵(DiaphragmPump,简称隔膜泵)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能防止其泵头盖体内部的水压渗漏进入马达的止漏结构。本发明彻底解决现有隔膜泵其泵头盖体内自来水,因伴随有高度落差的重力位能,而带来瞬间水锤压力导致水渗漏现象。 (二)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使用于逆渗透滤水器专用的隔膜式增压泵,已被揭露如美国专利第4396357、4610605、5476367、5571000、5615597、5626464、5649812、5706715、5791882、5816133、6048183、6089838、6299414、6604909、6840745、6892624、7083392号及台湾发明专利案号第095122820号等均是,其中,该台湾发明专利案号第095122820号是本案申请人在2006年6月23日所申请并已经核准在案但尚未公告,其构造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一马达10;一位于该马达10出力轴(图上未示)端部的上盖座11,该上盖座11周缘置设有数个螺孔12;一枢设在该上盖座11中,且受到该马达10出力轴驱动并转换呈轴向往复运动的三个摆轮13;一罩设在该上盖座11上的圆三角形隔膜片20;三个固设在该隔膜片20上的活塞推块30;一嵌套于隔膜片20顶面上的圆三角形活塞阀体40,一泵头盖体50,以及置放介于活塞阀体40与泵头盖体50之间呈圆三角形环状的止水垫圈60等组件;由上盖座11上的数个螺孔12和泵头盖体50相对应位置所预设的穿孔51,而共同由螺栓2加以螺固组合成一体(如图3所示)。 其中,该隔膜片20的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21及外凸条22,由该内凸条21与外凸条22之间直接形成有一圈槽口向上的密封槽201(如图2所示),另于顶面中央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内凸条21相接连的凸肋23,使该三道凸肋23与内凸条21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24(如图1和图2所示),而各活塞作动区24相对应于各摆轮13顶面的螺纹孔14位置上,又各凸设有一中空圆柱25,可供各活塞推块30经由固定螺丝32先穿套入其内部的阶梯孔31,再穿过各活塞作动区24上的中空圆柱25后,而将该隔膜片20及各活塞推块30同时螺固于各摆轮13的螺纹孔14内(如图2和图5所示)。 又,该活塞阀体40的下段部为圆三角形底座401,于该底座401的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402,可直接塞置入隔膜片20的密封槽201内,而在上段部中央则凸设有一顶面具有凹弧面的圆形排水座41,并于排水座41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42,以该定位孔42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43,且对应于三个区域排水孔43的排水座41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圆形入水座44,在每一入水座44的中央各穿设有一定位孔45,并于每一定位孔45的周围面上,均再穿设有数个入水孔46,另在每两个相邻圆形入水座44之间的底缘处,各接设有一定位凸条47,且每一定位凸条47的外缘边面48均位在该两相邻入水座44的最外缘切线位置处,而使止水垫圈60套置承放于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上后,由该外缘边面48形成阻挡的作用,以达到对该止水垫圈60在组配时所需的定位依靠(如图2中活塞阀体40的局部放大视图所示)。 该止逆胶垫70为软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三叶片状伞形体,其底部中央凸伸有一定位柱71,可穿置嵌固于活塞阀体40中排水座41的定位孔42内,并恰好紧密贴合于三个区域位置上的所有排水孔43。该三个活塞片80也为软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倒立伞状体,其顶面中央凸伸有一定位柱81,为分别穿置嵌固于各入水座44的定位孔45内,并可阻遮住各入水座44上的所有入水孔46,而介于该每一活塞片80与其相对应的每一活塞推块30之间的空间,会在三个入水座44内分别形成有三个低压水室3,且该每一个低压水室3的另一端则又与排水座41中各区域位置上的排水孔43相互连通(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另,该泵头盖体50为一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于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相对置的一进水口52及一出水口53,而底部的周缘面上则设有数个穿孔51(如图1和图3所示),其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凹设有一阶梯槽54,且在内缘面中央朝底部开口方向则凸设有一圆环槽55,该圆环槽55的底部端面在压掣于该活塞阀体40的排水座41的外周缘面上后,可使得该圆环槽55的内壁面与活塞阀体40的排水座41顶面之间的空间直接被围绕形成一高压水室4(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该阶梯槽54中下阶槽541的水平底面542与直立壁面543所围绕形成的空间,可供止水垫圈60的顶面61与外侧面63抵贴容置,而上阶槽544的水平底面545与直立壁面546所围绕形成的空间,则恰可供隔膜片20的外凸条22顶面221与外侧面222抵贴容置(如图2中阶梯槽54的局部放大视图所示)。 续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上述习知隔膜泵的作动方式,当马达10启动后,自来水W会由泵头盖体50的进水口52进入,而将活塞阀体40上的活塞片80推开,并经由活塞阀体40入水座44中的入水孔46而进入至低压水室3内(如图4和图5中的箭头所示),此时,在马达10的出力轴依序带动各摆轮13作动下,各活塞推块30将同步使隔膜片20上的各活塞作动区24产生上下来回振动位移,因而挤压低压水室3中的自来水W,并使其水压增加至80psi~100psi之间,因此升压后的高压水Wp乃能将活塞阀体40排水座41上的止逆胶垫70推开,并经由排水座41的各排水孔43,依序不断地流至高压水室4内,最后再经由出水53排出隔膜泵外(如图6中箭头所示),以提供逆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逆渗透过滤所需的制水压力。 再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前述习知隔膜泵的作动过程中,该马达10转动使三个摆轮13依序作轴向运动时,必定会将螺固于各摆轮13上隔膜片20的三个活塞作动区24,同步地产生轴向的前后来回顶推作动(如图6所示),并促使活塞阀体40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产生垂直向作用力Fv,来不断地撞击挤压止水垫圈60的底面62(如图7所示),进而使该止水垫圈60的顶面61与底面62,会不断地承受介于该边缘顶面403与该下阶槽541中水平底面542两者间的挤压受力现象(如图8所示),只要马达10每转一圈就会使三个摆轮13朝轴向各顶推一次共计有3次,若马达10的转速为每分钟700转(700RPM)时,代表每分钟将有700×3=2100次的垂直向作用力Fv会撞击挤压该止水垫圈60,故止水垫圈60在被如此高频率的不断来回撞击受力挤压一段时间后,其顶面61与底面62之间的原有厚度H,将逐渐被压缩减少而成为较薄厚度h(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该原有厚度H与较薄厚度h两者间所相差的变形量厚度,即成为活塞阀体40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与止水垫圈60底面62之间的空隙G(如图9所示),或是成为泵头盖体50阶梯槽54中下阶槽541的水平底面542与止水垫圈60顶面61之间的空隙G(如图10所示)。 再者,因隔膜片20与泵头盖体50两者均非属橡胶类软性材质,而是具有一定刚性强度的塑料材质所制成,故两者间并非完全紧密黏贴的状态,且相互作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在该隔膜片20的外凸条22与该阶状槽54中上阶槽544的直立壁面546之间产生间隙δ(如图9和图10所示)。 此外,所有习知隔膜泵被安装于逆渗透滤水器为统中时,其泵头盖体50的进水口52是由管接头(pipe joint)J来与自来水管达成连接贯通(如图4中的假想线所示),而不论居住于大楼或独栋式楼房的使用者,其家中的储水塔均是架设在楼房的最顶层,故储水塔与隔膜泵之间存在有相当距离的高度差,当每次启动马达10开始进行增压的那一瞬间,由储水塔水管中流出的自来水W,必定会伴随有因位能及重力现象所带来的瞬间水锤压力Wg,若遇上前述因止水垫圈60厚度变薄所形成的空隙G,以及该外凸条22与该阶梯槽54中上阶槽544的直立壁面546之间所产生的间隙δ时,则该伴随有水锤压力Wg的自来水W,将会在进入泵头盖体50的进水口52后,立即渗漏进入活塞阀体40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与止水垫圈60底面62之间的空隙G内(如图9所示),或是渗漏进入阶梯槽54中下阶槽541的水平底面542与止水垫圈60顶面61之间的空隙G内(如图10所示),最后再经由外凸条22的外侧面222与上阶槽544的直立壁面546之间的间隙δ,而直接从泵头盖体50与上盖座11之间泄漏出隔膜泵外部(如图10所示),此即所谓泵头盖体50内”渗漏水缺失”的产生,其不但会使泵头盖体50内部发生局部失压,导致整体增压效率降低外,更会对逆渗透滤水器统中的其它组件间接造成滴水的污染与破坏,至于较严重时,该渗漏水也会经由摆轮13与上盖座11之间而渗漏流入马达10内部(如图9所示),进而导致整个马达10烧毁,无法运转。 为改进上述的”渗漏水缺失”,有某些隔膜泵制造厂商推出防渗漏的改良设计,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是将隔膜片20中外凸条22a的高度增加,并同时将泵头盖体50原有的阶梯槽变更设计成单一的凹槽56,其中,该外凸条22a的外侧面224高度约等于凹槽56的直立壁面562高度,使得隔膜片20与活塞阀体40及止水垫圈60相互套叠组合后,再置入抵贴于泵头盖体50的凹槽56上时,该隔膜片20外凸条22a的顶面223与止水垫圈60的顶面61刚好形成等高切齐,并同时紧贴在凹槽56的水平底面561上,而该外凸条22a的外侧面224则正好与该凹槽56的直立壁面562完全相互靠贴(如图12中的局部放大视图所示);原以为前述的改良设计方式,会对”渗漏水缺失”有所改进或消除,但经实际测试后仍无法避免该”渗漏水缺失”的发生,当止水垫圈60在被撞击一段时间会导致厚度变薄,在其顶面61与凹槽56的水平底面561之间仍会产生空隙G(如图13所示),故伴随有水锤压力Wg的自来水W,也会在进入泵头盖体50的进水口52后,立即渗漏进入该空隙G内(如图13所示),最后再经由外凸条22a的外侧面224与凹槽56的直立壁面562之间的间隙δ,直接从泵头盖体50与上盖座11之间泄漏出隔膜泵外部。 因此,上述”渗漏水缺失”在新品刚使用初期并不会立即发生,但使用者居住的区域若属于热带或寒带地区时,在气候热胀冷缩的作用较显著下,该止水垫圈60的材质老化现象变会加剧,以致常常未到达隔膜泵的保修期限前就会发生,使得所有生产隔膜泵的厂商均得被迫以更换新品来履行保修的责任,长久下来不仅造成自身商品信誉上的损失,又会增加整体的制造与维修成本,故如何既有效又简单地解决该”渗漏水缺失”,便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是将泵头盖体底部开口阶梯槽中下阶槽的直立壁面设具成倾斜壁面,使得止水垫圈在穿套定位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后,再行紧贴塞置入泵头盖体的阶梯槽内时,该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会受到其下阶槽中倾斜壁面的接触挤压,而立即在该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再经由活塞阀体中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阻挡作用下,便会使该止水垫圈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并在其内部会同步相应产生向外的垂直向内应力,因而在该垂直向内应力持续地作用下,使得止水垫圈能分别与泵头盖体的阶梯槽及活塞阀体的底座之间,达成更紧密的状态并具有阻挡高压水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是在泵头盖体底部开口上的凹槽中,将其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的相交处设具有一倾斜壁面;当隔膜片与活塞阀体叠置组合,并将止水垫圈穿套定位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再行紧贴塞置入泵头盖体的凹槽后,该隔膜片中外凸条的末端顶面会立即受到凹槽中倾斜壁面的限制作用,而产生倾斜并接触挤压到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上,并立即在该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再经由活塞阀体中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阻挡作用下,便会使该止水垫圈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并在其内部会同步相应产生向外的垂直向内应力,因而在该垂直向内应力持续地作用下,可使止水垫圈能分别与泵头盖体的阶梯槽及活塞阀体的底座之间,达成更紧密的状态并具有阻挡高压水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本发明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包括; 一隔膜片,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和外凸条,由该内凸条与外凸条之间直接形成有一圈槽口向上的密封槽,并自其顶面中央再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内凸条相接连的凸肋,而该三道凸肋与内凸条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且各活塞作动区上又各凸设有一中空圆柱; 一活塞阀体,其下段部为圆三角形底座,于该底座的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而在上段部中央则凸设有一顶面具有凹弧面的圆形排水座,并于排水座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以该定位孔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且对应于三个区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圆形入水座,在每一入水座的中央各穿设有一定位孔,并于每一定位孔的周围面上,均再穿设有数个入水孔,另在每两个相邻圆形入水座之间的底缘处,各接设有一定位凸条,且每一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均位在该两相邻入水座的最外缘切线位置处; 一泵头盖体,为一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于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相对置的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而底部的周缘面上则设有数个穿孔,其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凹设有一阶梯槽,且在内缘面中央朝底部开口方向则凸设有一圆环槽,其中,该阶梯槽中下阶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可供止水垫圈的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而阶梯槽中上阶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则可供隔膜片的外凸条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及 一止水垫圈,为圆三角形的环状体并套置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 其特征在于:该泵头盖体底部开口的阶梯槽中,其下阶槽的直立壁面是设具成倾斜壁面。 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包括: 一隔膜片,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及外凸条,由该内凸条与外凸条之间直接形成有一圈槽口向上的密封槽,并自其顶面中央再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内凸条相接连的凸肋,而该三道凸肋与内凸条之间,被间隔出有三个活塞作动区,且各活塞作动区上又各凸设有一中空圆柱; 一活塞阀体,其下段部为圆三角形底座,于该底座的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而在上段部中央则凸设有一顶面具有凹弧面的圆形排水座,并于排水座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以该定位孔为中心间隔120度夹角所形成的三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且对应于三个区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相互间隔120度夹角排列且开口均朝下的三个圆形入水座,在每一入水座的中央各穿设有一定位孔,并于每一定位孔的周围面上,均再穿设有数个入水孔,另在每两个相邻圆形入水座之间的底缘处,各接设有一定位凸条,且每一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均位在该两相邻入水座的最外缘切线位置处; 一泵头盖体,为一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于顶部外缘面上设有相对置的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而底部的周缘面上则设有数个穿孔,其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凹设有一凹槽,且在内缘面中央朝底部开口方向则凸设有一圆环槽,其中,该凹槽的直立壁面高度高于该隔膜片中外凸条的外侧面高度,该凹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所围绕形成的空间,供隔膜片的外凸条顶面与外侧面抵贴容置;及 一止水垫圈,为圆三角形的环状体并套置于活塞阀体底座的边缘顶面上; 其特征在于:该泵头盖体底部开口内缘面上的凹槽中,在该凹槽的水平底面与直立壁面的相交处设具有一倾斜壁面,且该倾斜壁面的其中一末端是与水平底面相接,而另一末端则是与直立壁面相接。 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在于:经本发明人实际测试后证明,确实能使隔膜泵中整个泵头盖体的″渗漏水现象缺失″完全消除,而非常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尤其采用解决该渗漏水现象缺失的方式又非常简单,使得更具有直接导入经济量产的竞争性与实用性。本发明彻底解决现有隔膜泵其泵头盖体内自来水,因伴随有高度落差的重力位能,而带来瞬间水锤压力导致水渗漏现象。 (四)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隔膜泵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习知隔膜泵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3:为习知隔膜泵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4-4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5-5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习知隔膜泵的作动剖面示意图。 图7:为习知隔膜泵中止水垫圈介于泵头盖体与活塞阀体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习知隔膜泵中泵头盖体与活塞阀体对止水垫圈产生垂直向作用力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放大视图A。 图10:为图6中的放大视图B。 图11:为另一习知隔膜泵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习知隔膜泵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放大视图C。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放大视图D。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放大视图E。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2-螺栓 3-低压水室 4-高压水室 10-马达 11-上盖座 12-螺孔 13-摆轮 14-螺纹孔 20-隔膜片 21-内凸条 22、22a-外凸条 23-凸肋 24-活塞作动区 25-中空圆柱 30-活塞推块 31-阶梯孔 32-螺丝 40-活塞阀体 41-排水座 42、45-定位孔 43-排水孔 44-入水座 46-入水孔 47-定位凸条 48-外缘边面 50-泵头盖体 51-穿孔 52-进水口 53-出水口 54-阶梯槽 55-圆环槽 56、57-凹槽 60-止水垫圈 61、221、223-顶面 62-底面 63、222、224-外侧面 70-止逆胶垫 71、81-定位柱 80-活塞片 201-密封槽 401-底座 402-环凸条 403-边缘顶面 541-下阶槽 542、545、561、571-水平底面 543、546、562、572-直立壁面 544-上阶槽 547、573-倾斜壁面 F-垂直向内应力 G-空隙 Fh-水平向作用力 Fv-垂直向作用力 H-原有厚度 h-较薄厚度 J-管接头 W-自来水 Wg-水锤压力 Wp-高压水 δ-间隙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它是将泵头盖体50底部开口的阶梯槽54中,其下阶槽541的直立壁面设具成倾斜壁面547(如图12中的局部放大视图所示),使得止水垫圈60在穿套定位于活塞阀体40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上后,再紧贴塞置入泵头盖体50的阶梯槽54内时(如图15所示),该止水垫圈60的外侧面63会受到阶梯槽54内,其下阶槽541中倾斜壁面547的接触挤压,而立即在该止水垫圈60的外侧面63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Fh(如图16中的实心箭头所示),此时,再经由活塞阀体40中定位凸条47的外缘边面48阻挡作用下,便会使该止水垫圈60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并在其内部会同步相应产生向外的垂直向内应力F(如图16中的半实心箭头所示),因而在该垂直向内应力F持续地作用下,使得止水垫圈60能分别与泵头盖体50的阶梯槽54及活塞阀体40的底座401之间,达成更紧密的状态并具有阻挡高压水Wp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又如图17至图19所示,为本发明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是在泵头盖体50底部开口上的凹槽57中,将其水平底面571与直立壁面572的相交处设具有一倾斜壁面573,并使该倾斜壁面573的其中一末端与水平底面571相接,且另一末端则与直立壁面572相接;当隔膜片20与活塞阀体40叠置组合,并将止水垫圈60穿套定位于活塞阀体40底座401的边缘顶面403上,再行紧贴塞置入泵头盖体50的凹槽57后(如图18所示),该隔膜片20中外凸条22a的末端顶面223会立即受到该凹槽57中倾斜壁面573的限制作用,而产生倾斜并接触挤压到止水垫圈60的外侧面63上,并立即在该止水垫圈60的外侧面63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Fh(如图19中的实心箭头所示),此时,再经由活塞阀体40中定位凸条47的外缘边面48阻挡作用下,便会使该止水垫圈60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并在其内部会同步相应产生向外的垂直向内应力F(如图19中的半实心箭头所示),因而在该垂直向内应力F持续地作用下,仍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可使止水垫圈60能分别与泵头盖体50的凹槽57及活塞阀体40的底座401之间,达成更紧密的状态并具有阻挡高压水Wp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止漏结构,它是将泵头盖体底部开口阶梯槽中下阶槽的直立壁面设具成倾斜壁面,使得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会受到下阶槽中倾斜壁面的接触挤压,而立即在止水垫圈的外侧面上产生一水平向作用力,并由活塞阀体中定位凸条的外缘边面阻挡作用下,而使该止水垫圈产生垂直向的挤压变形,进而达成具有阻挡高压水渗漏出隔膜泵外部的功效。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