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10003012.6
2004.01.09
CN1640445A
2005.07.20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K35/78; A61K9/48; A61K9/16; A61P9/12; A61P15/06; A61P1/14
苏少宁;
邓昌沪
361006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10号之一(A 12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鲜杜仲叶为原料,绞切、乙醇浸泡、湿法粉碎、固液分离、减压蒸馏浓缩、水沉、减压蒸馏干燥,将鲜杜仲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提取制备冲剂型或胶囊型制剂。
1、 鲜杜仲叶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为鲜杜仲叶。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其特征在于胶囊剂型。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其特征在于颗粒冲剂型。4、 鲜杜仲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鲜杜仲叶剪切、乙醇浸泡、绞切、湿法粉碎、固液分离、减压蒸馏浓缩、水沉、减压蒸馏干燥、干法制粒。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浸泡的混合溶液乙醇含量为95%。6、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压蒸馏减压至≤4Pa、控温≤36℃,回收乙醇。7、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液中加入按浓缩液2倍水、作水沉。8、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醇沉工艺环境控温5℃。9、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压蒸馏干燥减压至≤4Pa、控温≤46℃。10、 权利要求4所述的鲜杜仲叶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干法制粒。
鲜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杜仲制剂,特别是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中药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明·《本草纲目》注<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复轻身耐老。还注有初生嫩叶可食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注:<杜仲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注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杜仲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珍稀树种,杜仲皮一般需要生长15~20年,因此以杜仲树皮作为广泛使用的药材其资源受到限制,而杜仲叶的资源相对丰富,近年来杜仲叶的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杜仲叶的药理作用与杜仲有相似性(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59),采用杜仲皮、杜仲叶、杜仲再生皮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作用都优于中药黄芪(徐诗伦等,中药通报,1985,18(9):15),以此相关的研究为杜仲叶应用提供了依据。临床研究证明用杜仲叶和皮的制剂治疗102例高血压的患者总有效率78%杜仲叶组的药效优于杜仲皮(刘钧等,陕西中医,1980,1(4)27)。药理学研究证明杜仲叶中所含的松柏苷(Syringin)为血管紧张素和cAMP的抑制剂,并且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此外杜仲叶中水溶性硅和钙量都很高,可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胡世林,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5):13)。 成分分析研究表明:杜仲叶主要含木脂素类如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等环烯醚萜类如杜仲醇苷(encommioside),杜仲醇苷(encommioside),京尼平(genipin)京尼平苷酸(geniposidic),京尼平苷(geniposidic acid)等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β-谷甾醇(β-srstosterol),黄酮类如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等,还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杜仲叶的安全性研究表明其作为药品食品都是十分安全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得杜仲叶一次口服最大耐受相当于临床每日剂量的400倍。因此采用杜仲叶制备药品功能性食品有了可靠的依据。 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专利申请号为86105719的发明—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取杜仲叶茶的方法,采用制做鲜杜仲叶的工艺方法与鲜杜仲叶混合制备,这种方法制备的杜仲叶制剂,由于杜仲叶的细胞组织大部分保持完好,大部分细胞内成分仍然在细胞内,杜仲叶所含的不溶于水的成分在泡茶过程溶出率低,西北林学院申请地专利发明93109762.2是以杜仲叶配方山楂、沙棘、蜂蜜、鲜杜仲叶制备的复方制剂,其中杜仲叶的提取采用水为溶媒,杜仲叶所含的脂溶性成分未能提取,杜仲叶的主要功能未能体现出来。遵义古特杜仲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99114969.6专利发明—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杜仲叶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该发明受二氧化碳溶媒只能溶解脂溶性成分不能溶解也无法提取水溶性成分的限制,不能把杜仲叶中的水溶性部分成分提取出来。杜仲叶生物活性物质不能充分的利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提取杜仲叶中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将其制备方便的剂型,可作为功能性食品或辅助医疗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1、将鲜杜仲叶切碎(采用鲜杜仲叶可以避免鲜杜仲叶在干燥过程中某些成分发生变化,最大限度的保留杜仲叶中所含有的成分,切碎至小于5MM)。 2、将切碎的鲜杜仲叶碎片浸泡于含乙醇95%混合水溶液中(常温下浸泡4小时,使鲜杜仲叶中的水溶性、脂溶性物质充分溶出,有实验表明:使用甲醇提取的实验证明杜仲叶中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丁香脂醇二葡萄糖苷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杜仲中的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采用水提取获得1.431mg.g-1和10.505mg.g-1[戚向阳,陈维军,张声华,杜仲活性成分的分布及其累积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中草药2003,34(12)1129])。 3、将浸泡在混合水溶液中的鲜杜仲叶碎片使用湿法粉碎机粉碎至固性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5号筛。在湿法粉碎的过程使鲜杜仲叶组织受剪、受压,在剪力和压强的作用下细胞组织内的成分充分置换到细胞外。 4、将湿法粉碎的固液混合液使用离心机分离固性物,收集含有鲜杜仲叶成分的离心液。 5、将离心液减压蒸馏,蒸除混合溶液中的乙醇和水分,蒸馏至等于鲜杜仲叶重量的2倍蒸馏浓缩液,(减压至≤4Pa、控温≤36℃,控温在≤36℃的温度范围可以防止鲜杜仲叶所含的成分受热破坏,减压至≤4Pa可以满足水和乙醇在负压条件下蒸发)。 6、将蒸馏浓缩液加入2倍量的水加入水之后搅拌60分钟,搅拌后将其置放在5℃环境醇沉(在5℃环境下鲜杜仲叶中的树胶等大分子、产生沉降)24小时。 7、将在5℃环境水沉24小时之后取上清液。 8、将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回收乙醇之后继续减压蒸馏至干燥即可收取鲜杜仲叶结晶品,将结晶填充空心胶囊即鲜杜仲叶胶囊、分装于定量1克密封袋中即鲜杜仲叶冲剂。 实施例1: 第一步:取鲜杜仲叶10公斤。 第二步:绞切式切碎(切碎至小于5MM长度)。 第三步:浸泡于100升含乙醇95%混合水溶液中。 第四步:湿法粉碎机粉碎至固性物通过《药典》规定的5号筛。 第五步:离心机分离固性物、取离心液。 第六步:将离心液减压蒸馏(减压至≤4Pa、控温≤36℃),回收乙醇;蒸除混合溶液中的部分水分,蒸馏至混合液等于20升。 第七步:将蒸馏浓缩液加入40升水,混合后搅拌60分钟。 第八步:搅拌后的混合液将其置放在5℃环境醇沉(除去鲜杜仲叶中的树胶等大分子水难溶物质)24小时。 第九步:将搅拌后混合液在5℃环境醇沉24小时之后取上清液。 第十步:将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减压至≤4Pa、控温≤36℃)。 第十一步:将回收乙醇后的混合液继续减压蒸馏(减压至≤4Pa、控温≤46℃)蒸馏至干燥即可收取鲜杜仲叶结晶品。 第十二步:收集鲜杜仲叶结晶。 第十三步:填充空心于胶囊。 第十四步:装瓶封装(即鲜杜仲叶胶囊)。 实施例2: 第一步:取鲜杜仲叶10公斤。 第二步:绞切式切碎(切碎至小于5MM长度)。 第三步:浸泡于100升含乙醇95%混合水溶液中。 第四步:湿法粉碎机粉碎至固性物通过《药典》规定的5号筛。 第五步:离心机分离固性物、取离心液。 第六步:将离心液减压蒸馏(减压至≤4Pa、控温≤36℃),回收乙醇;蒸除混合溶液中的部分水分,蒸馏至混合液等于20升。 第七步:将蒸馏浓缩汁加入40升水,混合后搅拌60分钟。 第八步:搅拌后的混合液将其置放在5℃环境醇沉(除去鲜杜仲叶中的树胶等大分子水难溶物质)24小时。 第九步:将搅拌后混合液在5℃环境醇沉24小时之后取上清液。 第十步:将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减压至≤4Pa、控温≤36℃)。 第十一步:将回收乙醇后的混合液继续减压蒸馏(减压至≤4Pa、控温≤46℃)蒸馏至干燥即可收取鲜杜仲叶结晶品。 第十二步:收集鲜杜仲叶结晶。 第十三步:将鲜杜仲叶结晶干法制粒。 第十四步:将干法制粒的鲜杜仲叶结晶填充于1克袋装密封。 第十五步:装盒封装(即鲜杜仲叶冲剂)。
《鲜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鲜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杜仲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鲜杜仲叶为原料,绞切、乙醇浸泡、湿法粉碎、固液分离、减压蒸馏浓缩、水沉、减压蒸馏干燥,将鲜杜仲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提取制备冲剂型或胶囊型制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