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830130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46060.0

申请日:

20141115

公开号:

CN104435822B

公开日:

2018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K36/90,A61P29/00,A61P11/00,A61P31/16,A61P11/04,A61P27/02,A61P27/16,A61K33/06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K36/90,A61P29/00,A61P11/00,A61P31/16,A61P11/04,A61P27/02,A61P27/16,A61K33/06

申请人:

马梅青

发明人:

马梅青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35号南区东村3号楼1单元202号

优先权:

CN201410646060A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浩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栀子20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黄芩20克,白花蛇草30克,石膏30克,知母20克,土伏苓20克,大青叶30克,白毛根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大黄4克,生地黄10克,元参10克,甘草10克。制取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水2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滤出药液,再次加水1000ml,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平均分成二份,分早晚二次服用。本发明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栀子20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黄芩20克,白花蛇草30克,石膏30克,知母20克,土伏苓20克,大青叶30克,白毛根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大黄4克,生地黄10克,元参10克,甘草10克;制取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水2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滤出药液,再次加水1000ml,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平均分成二份,分早晚二次服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清热解毒就是用具有清热、解热毒作用的方药治疗毒症及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目前,医院清热解毒的方法多采用西医静脉注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对人们自身免疫系统影响较大。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中药治疗清热解毒,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可分为多种类型,这些药具有药效不够明显,治疗时间较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清热解毒疗效好,疗程短的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栀子20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黄芩20克,白花蛇草30克,石膏30克,知母20克,土伏苓20克,大青叶30克,白毛根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大黄4克,生地黄10克,元参10克,甘草10克。

制取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水2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滤出药液。再次加水1000ml,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平均分成二份,分早晚二次服用。

本发明原料中药的药理药效:

金银花: 清热解毒。《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

栀子、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黄芩: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澼、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入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白花蛇草:清热解毒;利湿。《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石膏: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土伏苓: 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白毛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脂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着,而无流弊。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

大黄: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元参:清热凉血:本品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养阴清热: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常配麦冬、生地等同用。泻火解毒:本品味兼苦而性寒,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泻火所以解毒(热毒)。用于温热病发斑,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常配麦冬、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

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上述诸药配伍,不仅有疏散邪之效,更注重通宣肺气,清热凉血。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烧,热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肿等症。

本发明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栀子20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白芍15克,龙胆10克,黄芩20克,白花蛇草30克,石膏30克,知母20克,土伏苓20克,大青叶30克,白毛根3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大黄4克,生地黄10克,元参10克,甘草10克。制取方法:取上述原料药,加水2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滤出药液。再次加水1000ml,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平均分成二份,早晚各服一份。

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某,男,24岁,中学教师,2014年3月12日患流行性感冒,病情发展迅速,高烧39度,咽喉肿痛,头痛头晕,关节疼痛,不能正常工作,吃大青叶、银翘片、感冒胶囊一天症状没有减轻,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天体温降至38度,二天症状明显减轻,服用三天康复,能正常工作。

病例2:谢某某,女,46岁,因感冒慢性咽炎加重,喉发干、疼痛,早晨起来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并伴有低烧,干咳不止,西医治疗一周,效果不明显,2014年2月23日来我院治疗,主诉:咽干、疼痛、肿胀,说话发声困难,检查:咽喉部红肿,密布小细泡,体温38.5度。治疗:给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2天测体温正常,5天后咽喉疼痛消失,肿胀消退。

病例3:李某某,男,21岁,学生,因过食辛辣食品,致内火上挠,口腔生疮,口腔内侧及咽部起泡溃烂,咽干、疼痛、肿胀,进食、说话困难,曾在一些医院进行西医治疗,但效果不理想。2013年9月12日来我院治疗,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3天后咽喉疼痛消失,服用一周痊愈。

病例4:杨某某,女,45岁,咽疼并发烧,最高体温达39°C,检查发现患者咽粘膜红肿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诊断: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急性咽炎,应用本发明清热解毒制剂,每日一剂,服药一天后咽疼明显减轻,三日后,咽疼消失,红肿基本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服用七天痊愈。

病例5:解某某,女 ,36岁,患者自述:左耳剧痛,听力下降2天。耳部检查,外耳道急性充血,局限隆起,鼓膜红肿充血,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服用本发明清热解毒制剂,每日一剂,一天疼痛减轻,三天后,外耳道隆起变小,外耳道充血不明显,鼓膜充血消失,听力改善,一个疗程,红肿消失,外耳道鼓膜均无充血,听力恢复正常,治疗5天彻底康复。

病例6:范某某,男,12岁,症状发烧流鼻涕,检查外鼻肿胀,鼻粘膜充血,诊断为鼻前庭炎,服用本发明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日三次,每次20 ml,一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鼻前庭粘膜充血减轻,第三日,鼻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一周痊愈。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646060.0 (22)申请日 2014.11.1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4358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73)专利权人 马梅青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 35号南区东村3号楼1单元202号 (72)发明人 马梅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7236 代理人 李浩成 (51)Int.Cl. A61K 36/899(2006.01) A61K 3。

2、6/9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31/16(2006.01) A61P 11/04(2006.01) A61P 27/02(2006.01) A61P 27/16(2006.01) A61K 33/06(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705776 A,2014.04.09, CN 102772556 A,2012.11.14, CN 1215610 A,1999.05.05, CN 1579531 A,2005.02.16, 审查员 王忠鹏 (54)发明名称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57)。

3、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由以 下原料中药制成: 金银花30克, 连翘20克, 栀子20 克, 丹皮15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白芍15克, 龙 胆10克, 黄芩20克, 白花蛇草30克, 石膏30克, 知 母20克, 土伏苓20克, 大青叶30克, 白毛根30克, 茯苓20克, 白术20克, 大黄4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 10克, 甘草10克。 制取方法: 取上述原料药, 加水 2000ml ,浸泡一个小时后,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 300ml, 滤出药液, 再次加水1000ml, 文火煎煮至 药液剩200ml, 滤出药液, 将两次药液混合, 平均 分成二份, 分早。

4、晚二次服用。 本发明药源丰富, 价 格低廉, 副作用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4435822 B 2018.02.06 CN 104435822 B 1.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 金银花30克, 连翘20 克, 栀子20克, 丹皮15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黄芩20克, 白花蛇草30 克, 石膏30克, 知母20克, 土伏苓20克, 大青叶30克, 白毛根30克, 茯苓20克, 白术20克, 大黄4 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10克, 甘草10克; 制取方法: 取上述原料药, 加水2000ml,浸泡一个。

5、小时 后,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 滤出药液, 再次加水1000ml,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 滤出药 液, 将两次药液混合, 平均分成二份, 分早晚二次服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435822 B 2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清热解毒就是用具有清热、 解热毒作用的方药治疗毒症及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 法。 目前, 医院清热解毒的方法多采用西医静脉注射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 但 是副作用大, 对人们自身免疫系统影响较大。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 病情变化。

6、不同, 患者体质 有异, 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 血分之分, 有实热、 虚热之别, 中药治疗清热解毒, 根据清热药 的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 可分为多种类型, 这些药具有药效不够明显, 治疗时间较长等问 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清热解毒疗效好, 疗程短的清热解毒 的中药制剂。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 金银花30 克, 连翘20克, 栀子20克, 丹皮15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黄芩20克, 白 花蛇草30克, 石膏30克, 知母20克, 土伏苓20克, 大青叶3。

7、0克, 白毛根30克, 茯苓20克, 白术20 克, 大黄4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10克, 甘草10克。 0005 制取方法: 取上述原料药, 加水2000ml ,浸泡一个小时后,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 300ml, 滤出药液。 再次加水1000ml,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 滤出药液, 将两次药液混合, 平均分成二份, 分早晚二次服用。 0006 本发明原料中药的药理药效: 0007 金银花: 清热解毒。重庆堂随笔 : 清络中风火湿热, 解温疫秽恶浊邪, 息肝胆浮 越风阳, 治痉厥癫痫诸症。 0008 连翘: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 0009 栀子、 丹皮、 白芍、 龙胆, 。

8、皆泻肝家之火, 其中却自有别, 宜用栀子以清其气, 气清火 亦清, 肝得辛为补, 丹皮之辛, 从其性以醒之, 是即为补, 肝受补, 气展而火亦平, 肝气过散, 宜白芍制之, 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 使之不得自逞, 火盛肝气必实, 龙胆苦以泄其气, 寒以制 其火, 故非实, 胆草不用, 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 是伐其生生之气, 即使火气悉除, 而人已 惫矣。 “ 0010 黄芩: 泻实火, 除湿热, 止血, 安胎。本草经疏 : “黄芩, 其性清肃, 所以除邪; 味苦 所以燥湿; 阴寒所以胜热, 故主诸热。 诸热者, 邪热与湿热也, 黄疸、 肠澼、 泄痢, 皆温热胜之 病也, 折其本, 则诸病自瘳矣。

9、。 苦寒能除湿热, 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 源清则流洁也。 血闭者, 实热在血分, 即热入血室, 令人经闭不通, 湿热解, 则荣气清而自行也。 恶疮疽蚀者, 血热则 留结, 而为痈肿溃烂也; 火疡者, 火气伤血也, 凉血除热, 则自愈也。 0011 白花蛇草:清热解毒; 利湿。泉州本草 : 清热散瘀, 消痈解毒。 治痈疽疮疡, 瘰疬。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435822 B 3 又能清肺火, 泻肺热。 治肺热喘促、 嗽逆胸闷。 0012 石膏: 解肌清热; 除烦止渴。长沙药解 : 清心肺, 治烦躁, 泄郁热, 止燥渴, 治热 狂, 火嗽, 收热汗, 消热痰, 住鼻衄, 调口疮,。

10、 理咽痛, 通乳汁, 平乳痈, 解火灼, 疗金疮。 0013 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止渴除烦。 张元素: 凉心去热, 治阳明火热, 泻膀胱肾 经火, 热厥头痛, 下痢腰痛, 喉中腥臭。 0014 土伏苓: 清热除湿; 泄浊解毒; 通利关节。本草正义 : 土茯苓, 利湿去热, 能入络, 搜剔湿热之蕴毒。 其解水银、 轻粉毒者, 彼以升提收毒上行, 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 故专治杨 梅毒疮, 深入百络, 关节疼痛, 甚至腐烂, 又毒火上行, 咽喉痛溃, 一切恶症。 0015 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本经逢原 : 大青, 泻肝胆之实火, 正以祛心胃之邪 热, 所以小儿疳热、 丹毒为要药。

11、。 0016 白毛根:凉血止血; 清热生津; 利尿通淋。本草正义 : 白茅根, 寒凉而味甚甘, 能清 血分之热, 而不伤干燥, 又不粘腻, 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 以主吐衄呕血。 泄降火逆, 其效甚 捷, 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 肺热气逆喘满。 且甘寒而多脂液, 虽降逆而异于苦燥, 则又止渴生 津, 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 能疗消谷燥渴。 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 并主妇女血热妄行, 崩中淋带。 又通利小水, 泄热结之水肿, 导瘀热之黄疸, 皆甘寒通泄之实效。 然其甘寒之力, 清泄肺胃, 尤有专长, 凡齿痛龈肿, 牙疳口舌诸疮, 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 用以佐使, 功效最着, 而无流弊。 00。

12、17 茯苓: 渗湿利水, 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 0018 白术: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本经逢原 : 白术, 生用有除湿益燥, 消痰利水, 治风寒 湿痹, 死肌痉疸, 散腰脐间血, 及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之功; 制熟则有和中补气, 止渴生津, 止 汗除热, 进饮食, 安胎之效。 0019 大黄: 泻热毒, 破积滞, 行瘀血。 0020 生地黄: 清热凉血。 该品味甘苦、 性寒而入血分, 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 用于温热 病之高热、 口渴、 舌红绛, 处方如清营汤。 另外, 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 可用于血热 的各种出血症。 0021 元参: 清热凉血: 本品味咸性寒, 能入血分而清热凉。

13、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常配 生地、 丹皮等同用。 养阴清热: 本品质润多液, 能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伤津, 常配麦冬、 生地等 同用。 泻火解毒: 本品味兼苦而性寒, 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泻火所以解毒 (热毒) 。 用于温热 病发斑, 热毒盛之咽痛、 目赤、 耳肿等症。 常配麦冬、 生地、 黄芩、 连翘等同用。 0022 甘草: 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 调和诸药;药品化义 : 甘草, 生用凉而泻火, 主散表 邪, 消痈肿, 利咽痛, 解百药毒, 除胃积热, 去尿管痛, 此甘凉除热之力也。 炙用温而补中, 主 脾虚滑泻, 胃虚口渴, 寒热咳嗽, 气短困倦, 劳役虚损, 此甘温助脾之功也。。

14、 但味厚而太甜, 补 药中不宜多用, 恐恋膈不思食也。 0023 上述诸药配伍, 不仅有疏散邪之效, 更注重通宣肺气, 清热凉血。 用以治疗上呼吸 道感染, 流感发烧, 热毒盛之咽痛、 目赤、 耳肿等症。 0024 本发明药源丰富, 价格低廉, 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435822 B 4 0026 实施例: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原料中药制成: 金银花30克, 连翘20克, 栀子20克, 丹皮15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白芍15克, 龙胆10克, 黄芩20克, 白花蛇草30克, 石膏。

15、30克, 知母20克, 土伏苓20克, 大青叶30克, 白毛根30克, 茯苓20克, 白术20克, 大黄4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10克, 甘草10克。 制取方法: 取上述原料药, 加水2000ml,浸泡一个小时后,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300ml, 滤出药液。 再次加水1000ml, 文火煎煮至药液剩200ml, 滤出药液, 将两次药液混合, 平均分成二份, 早晚各服一份。 0027 典型病例 0028 病例1: 王某某, 男, 24岁, 中学教师, 2014年3月12日患流行性感冒, 病情发展迅速, 高烧39度, 咽喉肿痛, 头痛头晕, 关节疼痛, 不能正常工作, 吃大青叶、 银翘片、 感冒。

16、胶囊一天 症状没有减轻, 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天体温降至38度, 二天症状明显减轻, 服用三天康 复, 能正常工作。 0029 病例2: 谢某某, 女, 46岁, 因感冒慢性咽炎加重, 喉发干、 疼痛, 早晨起来感觉咽喉 部有异物, 并伴有低烧,干咳不止, 西医治疗一周, 效果不明显, 2014年2月23日来我院治疗, 主诉: 咽干、 疼痛、 肿胀, 说话发声困难, 检查: 咽喉部红肿, 密布小细泡,体温38.5度。 治疗: 给本发明中药制剂, 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 2天测体温正常,5天后咽喉疼痛消失, 肿胀消 退。 0030 病例3: 李某某, 男, 21岁, 学生, 因过食辛辣食品, 。

17、致内火上挠, 口腔生疮, 口腔内侧 及咽部起泡溃烂, 咽干、 疼痛、 肿胀, 进食、 说话困难, 曾在一些医院进行西医治疗, 但效果不 理想。 2013年9月12日来我院治疗, 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 3天后咽喉疼痛消失, 服用一周痊 愈。 0031 病例4: 杨某某, 女, 45岁, 咽疼并发烧, 最高体温达39 C, 检查发现患者咽粘膜红肿 充血, 双侧扁桃体度肿大。 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 急性咽炎, 应用本发明清热解毒 制剂, 每日一剂, 服药一天后咽疼明显减轻, 三日后, 咽疼消失, 红肿基本消退, 体温恢复正 常, 服用七天痊愈。 0032 病例5: 解某某, 女 , 36岁。

18、, 患者自述: 左耳剧痛, 听力下降2天。 耳部检查, 外耳道急 性充血, 局限隆起, 鼓膜红肿充血, 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服用本发明清热解毒制剂, 每日一 剂, 一天疼痛减轻, 三天后, 外耳道隆起变小, 外耳道充血不明显, 鼓膜充血消失, 听力改善, 一个疗程, 红肿消失, 外耳道鼓膜均无充血, 听力恢复正常, 治疗5天彻底康复。 0033 病例6: 范某某, 男, 12岁, 症状发烧流鼻涕, 检查外鼻肿胀, 鼻粘膜充血, 诊断为鼻 前庭炎, 服用本发明清热解毒口服液, 每日三次, 每次20 ml, 一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鼻前 庭粘膜充血减轻, 第三日, 鼻痛, 流涕, 等症状均消失, 一周痊愈。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435822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