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80014707.0
2008.05.15
CN101674952A
2010.03.17
终止
无权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B60N 2/46放弃生效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46申请日:20080515|||公开
B60N2/46; A47C7/54; F16C11/04; F16H21/04; F16H21/16
B60N2/46
麦格纳座椅公司
大卫·M·伦德
加拿大安大略
2007.5.18 US 60/938,814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魏金霞;田军锋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组件包括支架和扶手。支架包括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扶手包括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槽孔中的第一销钉和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中的第二销钉。扶手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回转运动沿着第一槽孔推压第一销钉且沿着第二槽孔推压第二销钉,从而提升扶手以防止扶手和座椅之间的冲突。
1. 一种扶手组件,包括:支架,其包括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以及扶手,其包括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所述第一销钉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中,所述第二销钉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中,由此,所述扶手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回转运动沿着所述第一槽孔推压所述第一销钉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槽孔推压所述第二销钉。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均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是线性的,并且所述第二槽孔设置为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孔。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槽孔比所述第一槽孔短,并且大体定位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中间时,所述第一销钉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处。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槽孔与竖直方向成大致四十五度定向。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回转所述扶手使所述扶手同时发生线性移动和竖直移动。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的线性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二端的弧形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线性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线性部分,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性部分成角度设置。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线性部分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线性部分设置。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线性部分与竖直方向大致成四十五度定向,并且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线性部分大体水平定向。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中,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13.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靠背,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凹槽;支架,其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包括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以及扶手,其包括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所述第一销钉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中,所述第二销钉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中,由此,所述扶手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大体竖直的收纳位置与从所述凹槽延伸的大体水平的展开位置之间的回转运动沿着所述第一槽孔推压所述第一销钉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槽孔推压所述第二销钉,从而提升所述扶手以便防止所述扶手和所述座椅靠背之间的冲突。14. 一种回转提升机构,包括:构件,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支架,其具有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大体设置为越过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槽孔大体设置为越过所述支架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孔定位;其中,所述构件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连结到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以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回转所述构件时,所述构件同时发生线性移动和垂直移动。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大体设置为与竖直方向大致成四十五度角。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均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所述回转提升机构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构件以可回转并且可滑动的方式连结到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构件是扶手。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大体竖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大体水平的位置。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竖直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均是线性的。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槽孔比所述第一槽孔短,并且大体定位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当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竖直位置和所述水平位置中间时,所述第一销钉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并且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24.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的线性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弧形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线性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线性部分,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性部分成角度设置。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线性部分设置为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线性部分。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线性部分与竖直方向成大约四十五度定向,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线性部分大体水平定向。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回转提升机构,其中,所述构件是扶手,所述第一位置是大体竖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大体水平的位置,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竖直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销钉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孔的所述第二端。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长椅型座椅组件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回转提升机构的可展开中央扶手,该回转提升机构用于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扶手。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座椅靠背和座垫的长椅型座椅组件为了座椅乘坐者的舒适通常包括中央扶手。通常,通过绕座椅靠背中的固定转轴在扶手的基部或近端旋转扶手,该扶手可从收纳位置或不使用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或使用位置。收纳位置通常是竖直位置,并且扶手装配到座椅靠背中以形成平齐的座椅靠背表面,展开位置通常是用于座椅乘坐者的处于大致肘部高度处的水平位置。在操作中,将由乘坐者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扶手。 固定转轴设计的一个缺点是在扶手的基部端需要较大的半径以允许扶手在基部端不妨碍座椅靠背的情况下旋转。然而,这个较大的半径导致当扶手处于收纳位置时扶手的基部端和座椅靠背之间存在间隙。在现代汽车中,这个间隙是不合乎需要的。 为了使所述间隙最小化,通常设置四杆机构用于将扶手连接到座椅靠背。该四杆机构使得扶手能够沿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移动路径而行,从而使得基部端不妨碍座椅靠背。 使用四杆机构设计的几个缺点包括它是比较复杂的、成本高的、需要多个零件、并且容易受到嗡嗡声、吱吱声和卡嗒声的影响。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连结到座椅靠背的扶手的简化机构,使得扶手的基部端不妨碍座椅靠背。也希望提供一种在基部端具有足够小半径的扶手,使得当扶手处于收纳位置时仅在基部端和座椅靠背之间产生很小的间隙。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其中形成有凹槽的座椅靠背。支架固定地紧固到座椅靠背,并包括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扶手包括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槽孔中的第一销钉以及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中的第二销钉。扶手在设置于凹槽中的大体竖直的收纳位置与从凹槽延伸的大体水平的展开位置之间的枢轴转动沿着第一槽孔推压第一销钉并且沿着第二槽孔推压第二销钉,从而提升扶手以便防止扶手和座椅靠背之间的冲突。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优点将很容易得到理解,如同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得到更好的理解一样,其中: 图1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1A是沿着图1的线1A-1A截取的截面图; 图2是座椅组件的立体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展开位置的图1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3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的立体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3A是沿着图3的线3A-3A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座椅组件的立体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展开位置的图3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5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的图3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6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位置的图3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7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展开位置的图3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8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图9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位置的图8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和 图10是座椅组件的侧视截面图,该座椅组件包括处于展开位置的图8的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3和图4,传统的长椅型座椅组件主要以10示出,包括座垫12和座椅靠背14。座椅组件10还包括在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靠背14的近端18与相对的远端20之间延伸的扶手16。该座椅靠背14包括用于在其中收纳扶手16的凹穴或凹槽22。 在图3中,将扶手16示出为处于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凹槽22内的竖直的非使用位置或者收纳位置。在该收纳位置中,扶手16的下侧24与座椅靠背14的座椅表面26平齐。在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处的座椅装饰轮廓与座椅靠背14的正面上拐角32处的座椅装饰轮廓之间存在小间隙或停闭(closeout)28,最佳在图3A中所见。该小间隙28由具有小半径r1的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和具有相对应的小半径r2的座椅靠背14的正面上拐角32产生。 在图4中,将扶手16示出为处于大体水平的使用或展开位置,并且远端20从座椅靠背14延伸且近端18连结到座椅靠背14。在展开位置中,扶手16的顶侧或者使用表面34面向上以便为乘坐者的手臂提供支撑。 参照图1到图2,在现有技术中,扶手116利用固定枢轴136连结到座椅靠背114。在扶手116的正面下拐角130处的座椅装饰轮廓和座椅靠背114的正面上拐角132处的座椅装饰轮廓之间的大间隙或停闭138是必要的,最佳在图1A中可以看出,以便提供空隙使扶手116能够围绕固定枢轴136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回转。该大间隙138由扶手116的具有大半径R1的正面下拐角130和座椅靠背114具有相对应的大半径R2的正面上拐角132产生。然而,当扶手116处于收纳位置时该大间隙138产生不合乎要求的外观。 虽然当扶手16处于收纳位置时,小间隙28改善了外观,但是如果扶手16通过现有技术的固定枢轴136连结到座椅靠背14,则当扶手16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回转时,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将束缚或妨碍座椅靠背14的正面上拐角32。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扶手16的移动以便在无需大间隙138的前提下,避免该扶手16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回转时的这种冲突。 参照图5到图7,主要以40示出的回转提升机构可操作地连结扶手16和座椅靠背14。该回转提升机构40包括具有大体呈U形的轮廓并且在扶手16周围延伸的支架42。该支架42固定地紧固到座椅靠背14。一对支撑杆44(示出了一个)可回转并且可滑动地连结到该支架42。该回转提升机构40的每侧是相同的并且包括可回转并且可滑动地连结到支架42的一侧的这对支撑杆44中的一个。每个支撑杆44在第一端46和相对的第二端50之间延伸,该第一端46在扶手16的近端18处固定地紧固到扶手16的一侧48。 支架42的每一侧包括大约以四十五度的(45°)角度设置的第一细长槽孔52和与该第一槽孔52间隔开并且垂直于该第一槽孔52设置的较短的第二细长槽孔54。该第二槽孔54利用第一槽孔52的中点55定位。支撑杆44的第二端50通过从第一槽孔52横向凸出的第一销钉56可回转并且可滑动地连结到第一槽孔52。沿着位于第一端46和第二端50之间的支撑杆44的中间点57通过横向从第二槽孔54凸出的第二销钉58可回转并且可滑动地连结到第二槽孔54。 在操作中,当扶手16处于大体竖直的收纳位置时,这对支撑杆44也处于大体竖直的位置。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52的第一端60处,第二销钉58设置在第二槽孔54的第一端62处。当扶手16从收纳位置回转到展开位置时,第一销钉56沿着第一槽孔52朝向第二端64移动,并且这沿着第二槽孔54朝向第二端66推压第二销钉58,从而提升扶手16的近端18,以防止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与座椅靠背14的正面上拐角32之间的接触。同时,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沿着线性路径移动到凹槽22中。当第二销钉58到达第二槽孔54的第二端66时,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52的中点55处,并且扶手16处于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如图6中所示。第一销钉56沿着第一槽孔52朝向第二端64继续移动,这将第二销钉58沿着第二槽孔54朝向第一端62推回。同时,正面下拐角30继续沿着线性路径移动到凹槽22中。当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52的第二端64处,并且第二销钉58设置在第二槽孔54的第一端62时,扶手16处于大体水平的展开位置。当扶手16位于展开位置时,这对支撑杆44处于大体水平的位置,如图7中所示。 可以设想到,当扶手16分别处于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时,第一槽孔52可以在第一端60和第二端64的每一个处包括锁销(未示出),用于确实地接合第一销钉56。还可以设想到,第一槽孔52可以包括多个沿着该槽孔设置的锁销(未示出),用于确实地接合第一销钉56以便限定扶手16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多个中间位置。 根据扶手16的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的预期定位以及当扶手16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时的预期移动,还可以设想对支架42做出多种改变。例如,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改变第一槽孔52和第二槽孔54的形状、长度、位置以及定向。还可以设想的是,可以在其它应用场合应用回转提升机构40,在这些应用场合中,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回转移动的构件代替扶手16。例如,回转提升机构40可以在该构件是甲板盖或卡车盖、车门、头枕或者家具部件的应用场合中使用。 参照图8到图10,其中相同的主要附图标记代表与上述元件相同的元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架42’的每一侧包括大约以四十五度的(45°)角度设置的第一细长槽孔70和与该第一槽孔70间隔开的较短的第二细长槽孔72。该第一槽孔70在第一端74和第二端76之间延伸。第一槽孔70包括从第一端74到中间点79延伸的直线部分78。弯曲或弧形部分80从中间点79延伸到第二端76。第二槽孔72在第一端82和第二端84之间延伸。第二槽孔72包括从第一端82到中间点87延伸的第一线性部分86。第一线性部分86设置为垂直于第一槽孔70的线性部分78并且利用第一槽孔70的中间点79定位。第二线性部分88从第二槽孔72的中间点87延伸到第二槽孔72的第二端84,并且设置为大体水平。 在操作中,当扶手16’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70的第一端74处,并且第二销钉58’设置在第二槽孔72的第一端82处。当扶手16’从收纳位置回转到展开位置时,第一销钉56’沿着第一槽孔70的线性部分78移动,并且沿着第二销钉72的第一线性部分86推压第二销钉58’,从而提升扶手16’的近端18’以防止扶手16’的正面下拐角30’与座椅靠背14’的正面上拐角32’之间的接触。当第二销钉58’到达第二槽孔72的中间点87时,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70的中间点79处。第一销钉56’沿着第一槽孔70的弧形部分80继续移动,从而继续提升扶手16’的近端18’,这沿着第二槽孔72的第二线性部分88推压第二销钉58’,从而向前移动扶手16’。当第一销钉56’设置在第一槽孔70的第二端76处,并且第二销钉58’设置在第二槽孔72的第二端84处时,扶手16’处于展开位置中。 尽管已经以说明性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明白,已使用的术语应该解释为本质上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词语。根据以上的教导,本发明的很多改变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当明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不同于如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施。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展开的中央扶手.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组件包括支架和扶手。支架包括第一细长槽孔和第二细长槽孔。扶手包括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槽孔中的第一销钉和可回转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槽孔中的第二销钉。扶手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回转运动沿着第一槽孔推压第一销钉且沿着第二槽孔推压第二销钉,从而提升扶手以防止扶手和座椅之间的冲突。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