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车.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912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8516.1

申请日:

2009.10.20

公开号:

CN101670869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K 13/06申请日:20091020|||公开

IPC分类号:

B62K13/06

主分类号:

B62K13/06

申请人: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书福; 杨 健; 赵福全; 武新世; 丁 勇; 马芳武; 邹凌华; 吴雪珍

地址:

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东方大道2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智平;陆永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车,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整体车不能通过狭窄道路、行驶不方便的问题。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单体车包括主车体、前后设置在主车体上的主前轮和主后轮以及主电控系统,从单体车包括从车体、前后设置在从车体上的从前轮和从后轮以及从电控系统,主车体与从车体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固连在一起的,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主电控系统与从电控系统能通过一个电子联接机构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相联,并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1)和从单体车(2),上述的主单体车(1)和从单体车(2)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上述的主单体车(1)包括主车体(1)、前后设置在主车体(11)上的主前轮(12)和主后轮(13)以及主电控系统(14),上述的从单体车(2)包括从车体(21)、前后设置在从车体(21)上的从前轮(22)和从后轮(23)以及从电控系统(24),所述的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3)固连在一起的,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上述的主电控系统(14)与从电控系统(24)能通过一个电子联接机构(4)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相联,并且在联接后由上述的主电控系统(14)控制从电控系统(24)实现整车的运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控系统(14)包括主转向电控模块(141),在主车体(11)上设有主转向操作组件(151)和主转向执行组件(152),且主转向操作组件(151)通过主转向电控模块(141)与主转向执行组件(152)相联,所述的从电控系统(24)包括从转向电控模块(241),在从车体(21)上设有从转向操作组件(251)和从转向执行组件(252),且从转向操作组件(251)通过从转向电控模块(241)与从转向执行组件(252)相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主转向电控模块(141)控制从转向电控模块(241)实现整车的转向控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控系统(14)包括主制动电路(142),在主车体(11)上设有主制动操作组件(161)和主制动器(162),且主制动操作组件(161)通过主制动电路(142)与主制动器(162)相联,所述的从电控系统(24)包括从制动电路(242),在从车体(21)上设有从制动操作组件(261)和从制动器(262),且从制动操作组件(261)通过从制动电路(242)与从制动器(262)相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12)固连后,主制动电路(142)控制从制动电路(242)实现整车的制动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1)上设有主轮速传感器(17),所述的从车体(21)上设有从轮速传感器(27),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主轮速传感器(17)和从轮速传感器(27)均与主电控系统(14)相联,且主电控系统(14)能根据主轮速传感器(17)和从轮速传感器(27)采集到的速度信号实现整车的差速控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联接机构(3)包括固定在主车体(11)侧部的第一连接件(31)和固定在从车体(21)侧部的第二连接件(32),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合并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卡接,且在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设有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31)处于合并状态时能使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实现定位的锁定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1)前端铰接的锁钩(33)和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2)前端的锁环(34),在锁钩(33)和第一连接件(3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5),且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相联时所述的锁钩(33)能勾住锁环(34),所述的锁钩(33)上还连接有能使锁钩(33)绕其与第一连接件(31)的铰接点转动并使锁钩(33)脱离锁环(34)的拉线(36)。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联接机构(3)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1)侧部的连接轴(37)和设置在从车体(21)侧部的连接孔(38),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移动至合并位置时,连接轴(37)能插于连接孔(38)内,在连接孔(37)内设有能将插于其中的连接轴(38)锁定的定位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相对置的电磁铁(391)和磁性定位销(392),所述的连接轴(37)外端能移动至电磁铁(391)和磁性定位销(392)之间,在连接轴(37)外端开有径向延伸的锁定孔(37a),且当磁性定位销(392)与锁定孔(37a)相对时,电磁铁(391)能吸引磁性定位销(392)并使磁性定位销(392)部分插于锁定孔(37a)中。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1)上设有与连接轴(37)相联且能驱动连接轴(37)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01)、齿轮(302)和设置在连接轴(37)内端的齿条(303),所述的齿轮(302)固定在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上,且齿轮(302)与齿条(303)相啮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1)上设有主光电收发装置(304),所述的从车体(21)上设有从光电收发装置(305),且当主车体(11)和从车体(21)移动至合并位置时,所述的主光电收发装置(304)与从光电收发装置(305)相对置且主光电收发装置(304)能产生使上述驱动机构带动连接轴(37)外端插入连接孔(38)内的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的连接部设有密封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结构为充气式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1)或从车体(21)连接部的凹槽(51)和设置在凹槽(51)内设有具有空腔的密封条(52),在密封条(52)上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气门组件(53),当空腔内充满气体时,密封条(52)能够分别抵靠在凹槽(51)和从车体(11)或主车体(21)连接部上并形成密封,当空腔内气体被排出后,密封条(52)能够收缩至凹槽(51)内。

说明书

双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体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很多人们都拥有了汽车,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目前的汽车都是整体车,这种汽车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了优良的代步工具,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当两人需要分开独立行动时,需要其中一人将另一人送到目的地,或者配置两辆整体车。又或者一人开走整体车,另一人采用其他方式行动。显然,这种方式会增加投入成本或者运行成本,使用起来也不够灵活方便。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在出行或上班时,在从家到单位过程中有一段路程是同路的,而另一段路程需要分别抵达单位。此时,若使用整体车,就遇到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遇到狭窄的道路时,汽车就不能通过,需要另寻道路,行驶不方便。此外,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频繁出现的交通堵塞和停车位不足的社会问题正显得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交通堵塞时,但由于普通汽车自身的体积和结构,这种普通汽车是无法驶离机动车堵塞地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分体与合体,使用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泛,能有效地解决交通堵塞和减小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的双体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体车,其特征在于,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上述的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上述的主单体车包括主车体、前后设置在主车体上的主前轮和主后轮以及主电控系统,上述的从单体车包括从车体、前后设置在从车体上的从前轮和从后轮以及从电控系统,所述的主车体与从车体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固连在一起的,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上述的主电控系统与从电控系统能通过一个电子联接机构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相联,并且在联接后由上述的主电控系统控制从电控系统实现整车的运行。
机械联接机构操作方便、可靠,能使双体车很方便地分体,形成能够分别独立运行的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这样,当合体时,多人可以同时乘坐在车内。而当两人需要分别独立行动时,就可以分开,分别驾驶一辆单体车。因此,双体车的使用方式灵活,特别适用于多人或者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此外,当遇到狭窄的通道时,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分开后具有了通过狭窄通道的能力,运行灵活方便。当然遇到交通堵塞时,双体车也可以分体,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发挥通过狭窄通道的能力,从而不会因交通堵塞而影响行程。在通过堵塞路段后,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移动到合并位置时,通过机械联接机构使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左右合并在一起重新形成双体车,从而实现合体运行。
本发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单体车分别称为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显然,这里的两个单体车结构基本相同,完全可以将两者的名称互换。主单体车并不必然设置在右侧,次单体车也并不必然设置在左侧。
当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处于合体状态时,两者之间是通过主电控系统与从电控系统之间的电子联接机构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相联,实现数据交换,从而由主电控系统以及受主电控系统控制的从电控系统协调控制两个单体车合并运行。这里的电子联接机构可以是连接在主电控系统上的插接头和连接在从电控系统上的插接头,也可以使连接在主电控系统上的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和连接在从电控系统上的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电控系统包括主转向电控模块,在主车体上设有主转向操作组件和主转向执行组件,且主转向操作组件通过主转向电控模块与主转向执行组件相联,所述的从电控系统包括从转向电控模块,在从车体上设有从转向操作组件和从转向执行组件,且从转向操作组件通过从转向电控模块与从转向执行组件相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主转向电控模块控制从转向电控模块实现整车的转向控制。
在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处于分离状态时,主单体车的主转向操作组件、主转向电控模块和主转向执行组件能够独立地控制主单体车转向;从单体车的从转向操作组件、从转向电控模块和从转向执行组件能够独立地控制从单体车转向。而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能够由主转向电控模块同时对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进行转向控制。此时,从转向操作组件失效,主转向操作组件能分别通过主转向电控模块和受主转向电控模块控制的从转向电控模块对主转向执行组件和从转向执行组件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够实现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在合并状态时的协调转向。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电控系统包括主制动电路,在主车体上设有主制动操作组件和主制动器,且主制动操作组件通过主制动电路与主制动器相联,所述的从电控系统包括从制动电路,在从车体上设有从制动操作组件和从制动器,且从制动操作组件通过从制动电路与从制动器相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主制动电路控制从制动电路实现整车的制动控制。
在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处于分离状态时,通过主制动操作组件、主制动电路和主制动器能够实现主单体车的制动控制;通过从制动操作组件、从制动电路和从制动器能够实现从单体车的制动控制。而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能够由主制动电路同时对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进行制动控制。此时,从制动操作组件失效,主制动操作组件能分别通过主制动电路和受主制动电路控制的从制动电路分别对主制动器和从制动器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够实现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在合并状态时的协调制动。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上设有主轮速传感器,所述的从车体上设有从轮速传感器,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固连后,主轮速传感器和从轮速传感器均与主电控系统相联,且主电控系统能根据主轮速传感器和从轮速传感器采集到的速度信号实现整车的差速控制。
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在合并状态时,主轮速传感器和从轮速传感器能够分别检测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驱动轮的转速,因此,在转弯等操作时,能够实时对两个单体车的驱动轮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差速合理。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机械联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主车体侧部的第一连接件和固定在从车体侧部的第二连接件,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合并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卡接,且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当主车体与从车体处于合并状态时能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定位的锁定结构。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锁定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前端铰接的锁钩和固定在第二连接件前端的锁环,在锁钩和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且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联时所述的锁钩能勾住锁环,所述的锁钩上还连接有能使锁钩绕其与第一连接件的铰接点转动并使锁钩脱离锁环的拉线。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机械联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主车体侧部的连接轴和设置在从车体侧部的连接孔,当主车体与从车体移动至合并位置时,连接轴能插于连接孔内,在连接孔内设有能将插于其中的连接轴锁定的定位结构。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相对置的电磁铁和磁性定位销,所述的连接轴外端能移动至电磁铁和磁性定位销之间,在连接轴外端开有径向延伸的锁定孔,且当磁性定位销与锁定孔相对时,电磁铁能吸引磁性定位销并使磁性定位销部分插于锁定孔中。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上设有与连接轴相联且能驱动连接轴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和设置在连接轴内端的齿条,所述的齿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上设有主光电收发装置,所述的从车体上设有从光电收发装置,且当主车体和从车体移动至合并位置时,所述的主光电收发装置与从光电收发装置相对置且主光电收发装置能产生使上述驱动机构带动连接轴外端插入连接孔内的信号。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与从车体的连接部设有密封结构。在密封结构的作用下使主车体与从车体结合部形成密封,避免结合部漏水、漏风,保证双体车内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双体车中,所述的密封结构为充气式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主车体或从车体连接部的凹槽和设置在凹槽内设有具有空腔的密封条,在密封条上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气门组件,当空腔内充满气体时,密封条能够分别抵靠在凹槽和从车体或主车体连接部上并形成密封,当空腔内气体被排出后,密封条能够收缩至凹槽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双体车的优点在于:1、通过机械联接机构能使双体车很方便地左右合并或分离,使得行驶方式灵活多样,每个单体车既能通过狭小的通道,也便于分别独立行动,同时合并后的双体车又能如驾驶汽车一般操作。2、通过电子联接机构能够将两个单体车的控制系统实现统一操作控制,使两个单体车在合并状态时,不管是在驱动、制动、转向等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双体车处于合并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双体车合并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双体车处于合并状态时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机械联接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机械联接机构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的机械联接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充气式密封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主单体车1、主车体11、主前轮12、主后轮13、主电控系统14、主转向电控模块141、主制动电路142、主转向操作组件151、主转向执行组件152、主制动操作组件161、主制动器162、主轮速传感器17、从单体车2、从车体21、从前轮22、从后轮23、从电控系统24、从转向电控模块241、从制动电路242、从转向操作组件251、从转向执行组件252、从制动操作组件261、从制动器262、从轮速传感器27、机械联接机构3、第一连接件31、凹槽31a、第二连接件32、凸块32a、锁钩33、锁环34、复位弹簧35、拉线36、连接轴37、锁定孔37a、连接孔38、电磁铁391、磁性定位销392、驱动电机301、齿轮302、齿条303、主光电收发装置304、从光电收发装置305、电子联接机构4、凹槽51、密封条52、气门组件5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1和从单体车2,上述的主单体车1和从单体车2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单体车1包括主车体1、前后设置在主车体11上的主前轮12和主后轮13以及主电控系统14;从单体车2包括从车体21、前后设置在从车体21上的从前轮22和从后轮23以及从电控系统24。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3固连在一起的,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上述的主电控系统14与从电控系统24能通过一个电子联接机构4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相联,并且在联接后由上述的主电控系统14控制从电控系统24实现整车的运行。
如图3所示,主电控系统14包括主转向电控模块141,在主车体11上设有主转向操作组件151和主转向执行组件152,且主转向操作组件151通过主转向电控模块141与主转向执行组件152相联。从电控系统24包括从转向电控模块241,在从车体21上设有从转向操作组件251和从转向执行组件252,且从转向操作组件251通过从转向电控模块241与从转向执行组件252相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主转向电控模块141控制从转向电控模块241实现整车的转向控制。
如图3所示,主电控系统14包括主制动电路142,在主车体11上设有主制动操作组件161和主制动器162,且主制动操作组件161通过主制动电路142与主制动器162相联。从电控系统24包括从制动电路242,在从车体21上设有从制动操作组件261和从制动器262,且从制动操作组件261通过从制动电路242与从制动器262相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12固连后,主制动电路142控制从制动电路242实现整车的制动控制。
如图3所示,主车体11上设有主轮速传感器17,从车体21上设有从轮速传感器27,且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固连后,主轮速传感器17和从轮速传感器27均与主电控系统14相联,且主电控系统14能根据主轮速传感器17和从轮速传感器27采集到的速度信号实现整车的差速控制。
如图4和图5所示,机械联接机构3包括固定在主车体11侧部的第一连接件31和固定在从车体21侧部的第二连接件32。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合并时,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卡接,且在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设有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31处于合并状态时能使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实现定位的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1前端铰接的锁钩33和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2前端的锁环34,在锁钩33和第一连接件3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5,且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相联时所述的锁钩33能勾住锁环34。锁钩33上还连接有能使锁钩33绕其与第一连接件31的铰接点转动并使锁钩33脱离锁环34的拉线36。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凹凸结构为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1上的燕尾形凹槽31a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2与燕尾形凹槽31a形状相适应的凸块32a。凸块32a能从凹槽31a的后端插入凹槽31a内。凹槽31a和凸块32a均具有前端小后端大的结构,以便于导向。
如图7所示,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的连接部设有充气式密封结构。充气式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1或从车体21连接部的凹槽51和设置在凹槽51内设有具有空腔的密封条52,在密封条52上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气门组件53,当空腔内充满气体时,密封条52能够分别抵靠在凹槽51和从车体11或主车体21连接部上并形成密封,当空腔内气体被排出后,密封条52能够收缩至凹槽51内。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械联接机构3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1侧部的连接轴37和设置在从车体21侧部的连接孔38,当主车体11与从车体21移动至合并位置时,连接轴37能插于连接孔38内,在连接孔37内设有能将插于其中的连接轴38锁定的定位结构。主车体11上设有与连接轴37相联且能驱动连接轴37伸缩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01、齿轮302和设置在连接轴37内端的齿条303,齿轮302固定在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上,且齿轮302与齿条303相啮合。
主车体11上设有主光电收发装置304,从车体21上设有从光电收发装置305,且当主车体11和从车体21移动至合并位置时,主光电收发装置304与从光电收发装置305相对置且主光电收发装置304能产生使上述驱动机构带动连接轴37外端插入连接孔38内的信号。
定位结构包括相对置的电磁铁391和磁性定位销392,所述的连接轴37外端能移动至电磁铁391和磁性定位销392之间,在连接轴37外端开有径向延伸的锁定孔37a,且当磁性定位销392与锁定孔37a相对时,电磁铁391能吸引磁性定位销392并使磁性定位销392部分插于锁定孔37a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单体车1、主车体11、主前轮12、主后轮13、主电控系统14、主转向电控模块141、主制动电路142、主转向操作组件151、主转向执行组件152、主制动操作组件161、主制动器162、主轮速传感器17、从单体车2、从车体21、从前轮22、从后轮23、从电控系统24、从转向电控模块241、从制动电路242、从转向操作组件251、从转向执行组件252、从制动操作组件261、从制动器262、从轮速传感器27、机械联接机构3、第一连接件31、凹槽31a、第二连接件32、凸块32a、锁钩33、锁环34、复位弹簧35、拉线36、连接轴37、锁定孔37a、连接孔38、电磁铁391、磁性定位销392、驱动电机301、齿轮302、齿条303、主光电收发装置304、从光电收发装置305、电子联接机构4、凹槽51、密封条52、气门组件5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双体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体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体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体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体车.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体车,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整体车不能通过狭窄道路、行驶不方便的问题。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单体车包括主车体、前后设置在主车体上的主前轮和主后轮以及主电控系统,从单体车包括从车体、前后设置在从车体上的从前轮和从后轮以及从电控系统,主车体与从车体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固连在一起的,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