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二、背景技术
普通氧化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多功能精细无机材料,主要应用在印染、玻璃、陶瓷、医药及催化等领域。当普通氧化铜粒子的粒径达到纳米级时,将使它功能更加独特,应用更加广泛。目前普遍采用固相反应法、水热法、醇热法、沉淀法、喷雾热解法、控制双射流的液相沉淀技术、声化学法、压力-热液法、微乳液法、激光蒸凝法、微波沸腾回流法、电化学法、模板法等,但是都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第一,合成条件比较苛刻,温度要求比较高,需要煅烧等工艺。第二,很难合成出形状明确的氧化铜纳米粒子。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产物为立方体的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氧化铜纳米粒子,所述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形貌呈立方体。
上述氧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微波为加热介质将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混合均匀,搅拌下微波加热至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所述醋酸铜水溶液的浓度为0.01-0.08mol·dm-3,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的浓度为0.02-0.10mol·dm-3,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60mol·dm-3,所述微波加热功率为300-500瓦,加热时间为30-150s。
上述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中醋酸铜∶氢氧化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1~2∶2~4∶1~10。
本发明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可用于制备气敏元件。
本发明避免了使用高温加热的反应条件,将反应时间迅速提高到3分钟以内,没有引入任何杂质,对反应物和产物不需要任何处理,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无任何危险和环境污染。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
图2是本发明产品的透射电镜图;其中(a)若干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图(b)单个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OAc)2∶NaOH∶PVP为1~2∶2~4∶1~10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500~1000瓦的功率加热30~150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将得到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置于研钵中,加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糊状后,涂覆在带有金电极的陶瓷管上(外径d=1.35mm,长度l=4mm),在马弗炉中500℃高温下烧结2h,然后向陶瓷管中穿入Ni-Cr合金加热丝(d=0.5mm,R=35Ω),即制作成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
本发明以微波为加热为辅助手段,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混合并控制反应时间来制备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没有引入任何杂质,对反应物和产物不需要任何处理,合成工艺简单易行,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安全可靠,无任何危险和环境污染。本发明尤其采用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和PVP水溶液使得制备得氧化铜纳米粒子形貌可控。
参照图1、2,本申请人用本发明合成的产品CuO作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分析,证明本发明生产的产品为氧化铜纳米粒子且形状为立方体。
下面举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例一、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CH3COO)2∶NaOH∶PVP为1∶2∶10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800瓦功率加热20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1nm的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例二、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CH3COO)2∶NaOH∶PVP为1∶1∶5的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850瓦功率加热65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平均粒径为88nm的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例三、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CH3COO)2∶NaOH∶PVP为2∶1∶10的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950瓦功率加热120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粒径为140nm的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例四、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CH3COO)2∶NaOH∶PVP为1∶2∶10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1000瓦功率加热100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平均粒径为110nm立方体形貌的氧化铜纳米粒子。
例五、在5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摩尔比Cu(CH3COO)2∶NaOH∶PVP为1∶2∶8条件下依次加入醋酸铜水溶液、氢氧化钠三缩四乙二醇溶液、PVP水溶液,保持总体积在15ml,混合均匀后形成均相的淡蓝色溶液,然后置入微波炉中,搅拌下以900瓦功率加热120s。待溶液颜色变为透亮的深棕色后停止微波加热。即得到平均粒径为92nm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
例六、将例一所制备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置于研钵中,加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糊状后,涂覆在带有金电极的陶瓷管上(外径d=1.35mm,长度l=4mm),在马弗炉中500℃高温下烧结2h,然后向陶瓷管中穿入Ni-Cr合金加热丝(d=0.5mm,R=35Ω),即制作成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用气敏元件特性测试仪对该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当工作电流为180mA时,甲醛气体体积分数为300×10-6时,元件的灵敏度为8.5,响应时间为10s,恢复时间为12s。
例七、将例五所制备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置于研钵中,加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糊状后,涂覆在带有金电极的陶瓷管上(外径d=1.35mm,长度l=4mm),在马弗炉中500℃高温下烧结2h,然后向陶瓷管中穿入Ni-Cr合金加热丝(d=0.5mm,R=35Ω),即制作成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用气敏元件特性测试仪对该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当工作电流为180mA时,甲醛气体体积分数为300×10-6时,元件的灵敏度为7.4,响应时间为10s,恢复时间为10s。
例八、将例一所制备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置于研钵中,加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糊状后,涂覆在带有金电极的陶瓷管上(外径d=1.35mm,长度l=4mm),在马弗炉中500℃高温下烧结2h,然后向陶瓷管中穿入Ni-Cr合金加热丝(d=0.5mm,R=35Ω),即制作成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用气敏元件特性测试仪对该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当工作电流为180mA时,氨气气体体积分数为300×10-6时,元件的灵敏度为3.5,响应时间为11s,恢复时间为10s。
例九、将例一所制备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置于研钵中,加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糊状后,涂覆在带有金电极的陶瓷管上(外径d=1.35mm,长度l=4mm),在马弗炉中500℃高温下烧结2h,然后向陶瓷管中穿入Ni-Cr合金加热丝(d=0.5mm,R=35Ω),即制作成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用气敏元件特性测试仪对该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当工作电流为180mA时,一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为300×10-6时,元件的灵敏度为1.8,响应时间为13s,恢复时间为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