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77816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573730.4

申请日:

20170714

公开号:

CN107184649A

公开日:

201709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37,F26B9/10

主分类号:

A61K36/537,F26B9/10

申请人:

济南大学

发明人:

周洁,许子欣,张华,冉志芳,方磊

地址: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优先权:

CN201710573730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桂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包括:预处理、分级、紫外照射、晾晒、喷洒茉莉酸甲酯、二次晾晒、烘干。本发明方法加工的丹参药材,在干燥的同时,提高了丹参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干燥效果均匀、充分,避免了高温加热导致的各种有效成分的损失,干燥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植株置于紫外光下照射2.5~4h;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茉莉酸甲酯;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192h,至含水量低于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照射时间为一级3.5~4h,二级3h,三级2.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紫外光强度为5kJ•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晾晒时间为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喷洒茉莉酸甲酯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茉莉酸甲酯用乙醇助溶,浓度为10molL,且要现用现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晾晒时间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烘干时间为175~190h,含水量2~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材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是临床常用大宗药材,被誉为“第一大医药工业原料”,也是国际上开发的热门药材。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通常是中药材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脂溶性的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以及水溶性的丹酚酸B被作为衡量丹参药材品质的重要指标。 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丹参中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总量不得少于0.25%,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3%。

丹参采后干燥过程,尤其是干燥的早期阶段,丹参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活性成分的合成与积累收到很大影响,换言之,采后加工方法直接影响丹参药材的品质,这一过程对药材的质量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传统的丹参干燥方法多为整参干燥,整参干燥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晾晒和烘干方式。自然晾晒时间长,极易收天气影响,而且效果不均匀,易发霉、生虫、变质,皂苷含量低,药材质量稳定性差。烘干方式,一般为蒸汽管道加热,不仅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一般在2~3周,且温、湿度难控制,效率低,丹参质量难以均一。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多属于热敏性物质,因此在干燥过程要尽量避免高温操作,提高其热敏性成分的保留率,保证物质活性。

目前的研究与生产过程中,参类干燥还有先切片后干燥来避免整参干燥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切片后微波或冻干等,可在低温下操作,且干燥过程均匀易控制。但切片后,表皮破坏,内部组织与外部空间接触表面积增大,反而增加了丹参中有效成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流失、破坏和变质程度。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真空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方式处理的,整参干燥时,干品内外部含水量不均、有效成分的损失的缺点仍然存在,干燥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总体效果不佳。而且处理过程复杂,设备配置要求和成本较高,不适于推广应用。

因此,建立一种高效且适用的丹参整参的干燥技术,是丹参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干燥后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远远高于常规干燥方法,且色泽均匀,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活性强,品质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包括:

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植株置于紫外光下照射2.5~4h;

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茉莉酸甲酯 ;

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192h,至含水量低于12%。

优选地,步骤3)中,照射时间为一级3.5~4h,二级3h,三级2.5h;

优选地,步骤3)中,紫外光强度为5 kJ•m-2;

优选地,步骤4)中,晾晒时间为24h。

优选地,步骤5)中,喷洒茉莉酸甲酯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优选地,步骤5)中,茉莉酸甲酯用乙醇助溶,浓度为10-5mol L-1,且要现用现配。

优选地,步骤6)中,晾晒时间为24h。

优选地,步骤7)中,烘干时间为175~190h,含水量2~5%。

本发明干燥方法,鲜丹参预处理,大小分级后,经紫外照射,可稳定药材质量,防止丹参中高活性成分流失,有效预防丹参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发霉、生虫或变质,提高产品品质。后续喷洒茉莉酸甲酯,提供了适宜的温湿环境,在茉莉酸甲酯作用下促使植株内部的生物合成及转化,如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以及水溶性的丹酚酸B含量的增加,提高活性物质的积累,提高药材品质。。晾晒、烘干程序,也是在低温下进行,进一步降低丹参含水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的活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的丹参药材,在干燥的同时,提高了丹参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干燥效果均匀、充分,避免了高温加热导致的各种有效成分,如丹参酮等的损失,干燥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丹参酮和丹酚酸等主要成分含量远高于常规干燥方法,且干品色泽均匀,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活性强,品质优。对干燥设备无特殊要求,投资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既适合于普通农户小规模生产,也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为:

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4h,二级3h,三级2.5h;

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于25~30℃晾晒24h;

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现配10-5mol/L 的茉莉酸甲酯-乙醇溶液,直至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h;

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90h,含水量2.0%。

实施例2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为:

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3.5h,二级3h,三级2.5h;

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48h;

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莉酸甲酯-乙醇溶液,直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48h;

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h,至含水量12%。

实施例3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为:

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2.5h,二级2.5h,三级2.5h;

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莉酸甲酯-乙醇溶液,直至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75h,至含水量低于4.9%。

实施例4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步骤为:

1)预处理:采收的鲜丹参,除去泥土,须根,冲洗干净;

2)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一级450克以上,二级250~450克,三级250克以下;

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4h,二级4h,三级4h;

4)晾晒:将步骤3)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5)喷洒茉莉酸甲酯:将步骤4)处理后的丹参植株,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莉酸甲酯-乙醇溶液,直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二次晾晒:将步骤5)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96h;

7)烘干:丹参植株于45℃烘干160h,至含水量低于6.8%。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步骤2)分级和步骤3)紫外照射。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2h,二级1h,三级1h。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紫外照射:将步骤2)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一级4.5h,二级4h,三级4h。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5)喷洒茉莉酸甲酯。

对比例5

自然晾晒干燥。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喷洒茉莉酸甲酯、6)二次晾晒和7)烘干,修改为;蒸15min,闷透,冷冻至-5℃以下至冻结,取出,晒干。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喷洒茉莉酸甲酯和6)二次晾晒,修改为:将丹参在功率600~1000W条件下,每隔20~40s取出翻动,干燥1~2分钟。

一、实施例1-4和对比例1-7干燥后丹参植株,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HPLC法测定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结果见表 1。

表1丹参主要有效成含量(%)

二、实施例1-4和对比例1-7干燥后丹参植株,质量稳定性比较

试验条件 :将干燥后各丹参植株在室温下、相对湿度 60%左右保存 12 个月,每3个月取样测定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酚酸B总含量,结果见表 2。

表 2丹参植株保存3、6、9、12月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酚酸B总含量(%)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73730.4 (22)申请日 2017.07.14 (71)申请人 济南大学 地址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 西路336号 (72)发明人 周洁 许子欣 张华 冉志芳 方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李桂存 (51)Int.Cl. A61K 36/537(2006.01) F26B 9/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 包括。

2、: 预处理、 分级、 紫外照射、 晾晒、 喷洒茉莉酸 甲酯、 二次晾晒、 烘干。 本发明方法加工的丹参药 材, 在干燥的同时, 提高了丹参品质, 可以大幅度 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干燥效果均匀、 充 分, 避免了高温加热导致的各种有效成分的损 失, 干燥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7184649 A 2017.09.22 CN 107184649 A 1.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包括: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洗干净; 2) 分级: 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

3、级250450克, 三级250克以下;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植株置于紫外光下照射2.54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5) 喷洒茉莉酸甲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茉莉酸甲酯; 6)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192h, 至含水量低于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中, 照射时间为一级3.5 4h, 二级3h, 三级2.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4、骤3) 中, 紫外光强度为5 kJm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 中, 晾晒时间为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 中, 喷洒茉莉酸甲酯至茉 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 中, 茉莉酸甲酯用乙醇助 溶, 浓度为10-5mol L-1, 且要现用现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6) 中, 晾晒时间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干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7) 中, 烘干时间为175 190h, 。

5、含水量2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184649 A 2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材加工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丹参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之功效, 是临床常用大宗药材, 被誉为 “第一大医药工业原料” , 也是国际上开发的 热门药材。 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通常是中药材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2015版 中国药典 中规定脂溶性的丹参酮I、 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 以及水溶性的丹酚酸B 被作为衡量丹参药材品质的重。

6、要指标。 2015版 中国药典 中规定丹参中丹参酮IIA、 隐丹 参酮和丹参酮I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3%。 0003 丹参采后干燥过程, 尤其是干燥的早期阶段, 丹参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反 应, 其活性成分的合成与积累收到很大影响, 换言之, 采后加工方法直接影响丹参药材的品 质, 这一过程对药材的质量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0004 传统的丹参干燥方法多为整参干燥, 整参干燥分为两种, 分别是自然晾晒和烘干 方式。 自然晾晒时间长, 极易收天气影响, 而且效果不均匀, 易发霉、 生虫、 变质, 皂苷含量 低, 药材质量稳定性差。 烘干方式, 一般为蒸汽管道加热。

7、, 不仅劳动强度大、 时间长, 一般在2 3周, 且温、 湿度难控制, 效率低, 丹参质量难以均一。 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多属于热敏性物 质, 因此在干燥过程要尽量避免高温操作, 提高其热敏性成分的保留率, 保证物质活性。 0005 目前的研究与生产过程中, 参类干燥还有先切片后干燥来避免整参干燥中存在的 上述缺点。 切片后微波或冻干等, 可在低温下操作, 且干燥过程均匀易控制。 但切片后, 表皮 破坏, 内部组织与外部空间接触表面积增大, 反而增加了丹参中有效成分在加工处理过程 中的流失、 破坏和变质程度。 0006 此外,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真空干燥、 红外干燥、 微波干燥等方式处理的, 整参。

8、干 燥时, 干品内外部含水量不均、 有效成分的损失的缺点仍然存在, 干燥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总体效果不佳。 而且处理过程复杂, 设备配置要求和成本较高, 不适于推广应用。 0007 因此, 建立一种高效且适用的丹参整参的干燥技术, 是丹参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 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干燥后 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远远高于常规干燥方法, 且色泽均匀, 质量稳定, 生物利用度高, 活性强, 品质优。 0009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包括: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

9、洗干净; 2) 分级: 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级250450克,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7184649 A 3 三级250克以下; 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植株置于紫外光下照射2.54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5) 喷洒茉莉酸甲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茉莉酸甲酯 ; 6)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72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192h, 至含水量低于12%。 0010 优选地, 步骤3。

10、) 中, 照射时间为一级3.54h, 二级3h, 三级2.5h; 优选地, 步骤3) 中, 紫外光强度为5 kJm-2; 优选地, 步骤4) 中, 晾晒时间为24h。 0011 优选地, 步骤5) 中, 喷洒茉莉酸甲酯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 止; 优选地, 步骤5) 中, 茉莉酸甲酯用乙醇助溶, 浓度为10-5mol L-1, 且要现用现配。 0012 优选地, 步骤6) 中, 晾晒时间为24h。 0013 优选地, 步骤7) 中, 烘干时间为175190h, 含水量25%。 0014 本发明干燥方法, 鲜丹参预处理, 大小分级后, 经紫外照射, 可稳定药材质量, 防止 丹参中。

11、高活性成分流失, 有效预防丹参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滋生、 繁殖, 发霉、 生虫或变质, 提高产品品质。 后续喷洒茉莉酸甲酯, 提供了适宜的温湿环境, 在茉莉酸甲酯作用下促使植 株内部的生物合成及转化, 如丹参酮I、 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 以及水溶性的丹酚酸B含量 的增加, 提高活性物质的积累, 提高药材品质。 。 晾晒、 烘干程序, 也是在低温下进行, 进一步 降低丹参含水量的同时, 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的活性。 0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 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的丹参药材, 在干燥的同时, 提高 了丹参品质, 可以大幅度提高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干燥效果均匀、 充分, 避免了高温加 。

12、热导致的各种有效成分, 如丹参酮等的损失, 干燥后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 丹参酮 和丹酚酸等主要成分含量远高于常规干燥方法, 且干品色泽均匀, 质量稳定, 生物利用度 高, 活性强, 品质优。 对干燥设备无特殊要求, 投资成本低, 便于推广应用, 既适合于普通农 户小规模生产, 也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0017 实施例1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为: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洗干净; 2) 分级: 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级250450克,。

13、 三级250克以下; 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射时间 为: 一级4h, 二级3h, 三级2.5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于2530晾晒24h; 5) 喷洒茉莉酸甲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现配10-5mol/L 的茉莉酸甲酯-乙醇溶液, 直至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7184649 A 4 6)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24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90h, 含水量2.0%。 0018 实施例。

14、2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为: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洗干净; 2) 分级: 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级250450克, 三级250克以下; 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射时间 为: 一级3.5h, 二级3h, 三级2.5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48h; 5) 喷洒茉莉酸甲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 莉酸甲酯-乙醇溶液, 直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

15、)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48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20h, 至含水量12%。 0019 实施例3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为: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洗干净; 2) 分级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级250450克, 三 级250克以下; 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射时间 为: 一级2.5h, 二级2.5h, 三级2.5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5) 喷洒茉莉酸甲。

16、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 莉酸甲酯-乙醇溶液, 直至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75h, 至含水量低于4.9%。 0020 实施例4 丹参的采后干燥方法, 步骤为: 1) 预处理: 采收的鲜丹参, 除去泥土, 须根, 冲洗干净; 2) 分级: 除去病害的植株, 按照丹参植株重量分级: 一级450克以上, 二级250450克, 三级250克以下; 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

17、射时间 为: 一级4h, 二级4h, 三级4h; 4) 晾晒: 将步骤3)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72h; 5) 喷洒茉莉酸甲酯: 将步骤4)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 在2530下喷洒10-5mol/L 的茉 莉酸甲酯-乙醇溶液, 直至茉莉酸甲酯润湿丹参植株且有液体滴下为止; 6) 二次晾晒: 将步骤5) 处理后的丹参植株置于2530晾晒96h; 7) 烘干: 丹参植株于45烘干160h, 至含水量低于6.8%。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7184649 A 5 0021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不包含步骤2) 分级和步骤3) 紫外照射。 0022 对比例2 与实。

18、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射 时间为: 一级2h, 二级1h, 三级1h。 0023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 紫外照射: 将步骤2) 分级后的丹参置于强度为5 kJ m-2的紫外光下照射, 照射 时间为: 一级4.5h, 二级4h, 三级4h。 0024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不包含5) 喷洒茉莉酸甲酯。 0025 对比例5 自然晾晒干燥。 0026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5) 喷洒茉莉酸甲酯、 6) 二次晾晒和7) 烘干, 修改为; 蒸 15min, 。

19、闷透, 冷冻至-5以下至冻结, 取出, 晒干。 0027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5) 喷洒茉莉酸甲酯和6) 二次晾晒, 修改为: 将丹参在功 率6001000W条件下, 每隔2040s取出翻动, 干燥12分钟。 0028 一、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7干燥后丹参植株, 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0029 HPLC法测定丹参酮I、 丹参酮IIA、 隐丹参酮、 丹酚酸B含量, 结果见表 1。 0030 表1丹参主要有效成含量 (%) 二、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7干燥后丹参植株, 质量稳定性比较 试验条件 : 将干燥后各丹参植株在室温下、 相对湿度 60%左右保存 12 个月, 每3个月 取样测定丹参酮I、 丹参酮IIA、 隐丹参酮、 丹酚酸B总含量, 结果见表 2。 0031 表 2丹参植株保存3、 6、 9、 12月丹参酮I、 丹参酮IIA、 隐丹参酮、 丹酚酸B总含量 (%)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7184649 A 6 。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7184649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