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32437.8 (22)申请日 2017.07.28 (73)专利权人 刘行舟 地址 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 金清大道西85号 (72)发明人 刘行舟 (51)Int.Cl. A61G 5/00(2006.01) A61G 5/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包括车体、 靠背与头枕, 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在车 体的顶部, 所述扶手的底部与车体的正面固定连 接, 所述。
2、扶手的一端与靠背的正面固定连接, 所 述靠背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 靠背通过安装槽固 定连接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 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手 轮, 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 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锥形轮、 第二 锥形轮与第三锥形轮, 所述第一锥形轮的侧面与 转轴的一端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锥形轮的顶部 开设有滑槽。 该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通过上述相 关结构的配合, 达到了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效 果, 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使用的效果 更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003004 U 2018.10.2。
3、6 CN 208003004 U 1.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包括车体 (1) 、 靠背 (2) 、 扶手 (3) 与头枕 (4) , 所述靠背 (2) 固 定连接在车体 (1) 的顶部, 所述扶手 (3) 的底部与车体 (1) 的正面固定连接, 所述扶手 (3) 的 一端与靠背 (2) 的正面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 (2) 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 靠背 (2) 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有轴承 (5) , 所述轴承 (5)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 (6) , 所述转轴 (6) 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手轮 (7) , 所述转轴 (6) 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 升降机构 (8) 。
4、; 所述升降机构 (8) 包括第一锥形轮 (9) 、 第二锥形轮 (10) 与第三锥形轮 (11) , 所述第一 锥形轮 (9) 的侧面与转轴 (6) 的一端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锥形轮 (10) 的顶部开设有滑槽, 第二锥形轮 (10) 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滑柱 (12) , 所述滑柱 (12) 的顶部与靠背 (2) 腔内的顶 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锥形轮 (11) 的侧面与靠背 (2) 腔内的侧面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锥形轮 (9) 的表面与第二锥形轮 (10) 的表面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锥形轮 (10) 的表面与第三锥形轮 (11) 的表面啮合连接, 所述靠背 (2) 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所。
5、述第二锥形轮 (10) 的顶部开设有 第一螺纹孔, 第二锥形轮 (10) 通过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 (13) , 所述螺纹柱 (13) 的 顶部通过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座 (14) , 所述螺母座 (14) 的底部与靠背 (2) 的顶部固定连 接, 所述螺纹柱 (13) 的顶部与头枕 (4) 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 (2) 的顶部开设有抽动槽, 靠背 (2) 通过抽动槽滑动连接有固定杆 (15) , 所述固定杆 (15) 的顶部与头枕 (4) 的底部固定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柱 (12) 的数量为 两个, 两个滑柱 (12) 以。
6、第一锥形轮 (9) 的竖直中心线为轴对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柱 (12) 的大 小与滑槽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 纹螺距与螺纹柱 (13) 的外螺纹的螺纹直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 纹旋进方向与螺母座 (14) 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03004 U 2 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自助车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背景。
7、技术 0002 自助车, 顾名思义是一种提供简单服务的移动工具, 常见的自助车通常由车体支 架与滚轮组成, 其功能较为的单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 自助车的样式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 后来为出于提供服务多样化方面的考虑, 就出现了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同时达到便于移动 的效果, 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乘坐体验, 后来为了使用的舒适性考虑, 就在自助车的头枕上加 装有高度可调的控制装置, 例如中国专利CN202106880U公开的一种座椅头枕控制装置, 通 过电动机、 丝杠与动力转动机构的配合, 达到电力升降的效果, 但是该控制装置的结构较为 的复杂, 电力发生故障时维修起来不是很方便, 使用的效果不好。 。
8、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包括车 体、 靠背与头枕, 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在车体的顶部, 所述扶手的底部与车体的正面固定连 接, 所述扶手的一端与靠背的正面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 靠背通过安装 槽固定连接有轴承, 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 定连接有手轮, 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 0005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锥形轮、 第二锥形轮与第三锥形轮, 所述第一锥形。
9、轮的侧 面与转轴的一端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锥形轮的顶部开设有滑槽, 第二锥形轮通过滑槽滑 动连接有滑柱, 所述滑柱的顶部与靠背腔内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锥形轮的侧面与靠 背腔内的侧面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锥形轮的表面与第二锥形轮的表面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 锥形轮的表面与第三锥形轮的表面啮合连接, 所述靠背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所述第二锥形 轮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第二锥形轮通过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纹柱, 所述螺纹柱 的顶部通过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座, 所述螺母座的底部与靠背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螺 纹柱的顶部与头枕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的顶部开设有抽动槽, 靠背通过抽动槽滑动 连接。
10、有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头枕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滑柱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滑柱以第一锥形轮的竖直中心线为轴对称 排列。 0007 优选的, 所述滑柱的大小与滑槽相适配。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螺距与螺纹柱的外螺纹的螺纹直径相适配。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旋进方向与螺母座相同。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轮、 轴承、 转 轴与升降机构, 使通过转动手轮的方式完成升降机构的升降动作, 解决了以往电力升降带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03004 U 3 来结构复杂且维修困。
11、难的问题,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锥形轮、 第二 锥形轮、 第三锥形轮、 滑柱、 滑槽、 螺纹柱与螺母座, 使转轴转动的同时第一锥形轮转动, 并 由于第一锥形轮与第二锥形轮的啮合作用, 第二锥形轮会随着第一锥形轮的转动而转动, 同时由于第三锥形轮的存在会使得这种啮合力作用更加均匀, 降低了第一锥形与第二锥形 轮之间的转动阻力, 由于螺纹柱、 第一螺纹孔与螺母座的配合, 使第二锥形轮转动的同时由 于第一螺纹孔与螺纹柱螺纹连接、 螺母座与螺纹柱螺纹连接的作用, 螺纹柱完成上升与下 降动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杆、 抽动槽、 螺纹柱与头枕, 可防止在调节头枕高度的时 候, 头。
12、枕绕着螺纹柱上升的同时并保持自转, 通过上述相关结构的配合, 达到了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效果, 解决了传统产品结构复杂、 维修困难的问题, 使用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正视图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柱与滑槽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车体、 2-靠背、 3-扶手、 4-头枕、 5-轴承、 6-转轴、 7-手轮、 8-升降机构、 9-第 一锥形轮、 10-第二锥形轮、 11-第三锥形轮、 12-滑柱、 13-。
13、螺纹柱、 14-螺母座、 15-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生活自助车, 包括车体1、 靠背2、 扶手3与头枕4, 靠背2固定连接在车体1的顶部, 靠立时支撑使用人员的背部, 扶手3 的底部与车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 扶手3的一。
14、端与靠背2的正面固定连接, 靠背2的侧面开设 有安装槽, 靠背2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有轴承5, 轴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6, 转轴6的 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手轮7, 转轴6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8, 通过设置手轮7、 轴承5、 转轴6与升降机构8, 使通过转动手轮7的方式完成升降机构8的升降 动作, 解决了以往电力升降带来结构复杂且维修困难的问题,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18 请参阅图2至图4, 升降机构8包括第一锥形轮9、 第二锥形轮10与第三锥形轮11, 第 一锥形轮9的侧面与转轴6的一端的固定连接, 第二锥形轮1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 第二锥形 轮10通过滑槽滑动。
15、连接有滑柱12, 滑柱12的大小与滑槽相适配, 使二者连接地更加紧密, 以 防滑脱, 滑柱12的顶部与靠背2腔内的顶部固定连接, 滑柱12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滑柱12以 第一锥形轮9的竖直中心线为轴对称排列, 使第二锥形轮10由于滑柱12的作用, 约束其转动 范围, 避免第二锥形轮10受到啮合力作用倾斜, 导致转动的阻力较大, 第三锥形轮11的侧面 与靠背2腔内的侧面转动连接, 第一锥形轮9的表面与第二锥形轮10的表面啮合连接, 第二 锥形轮10的表面与第三锥形轮11的表面啮合连接, 靠背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第二锥形轮10 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第二锥形轮10通过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纹。
16、柱13, 第一螺纹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03004 U 4 孔的内螺纹螺距与螺纹柱13的外螺纹的螺纹直径相适配, 使二者连接地更加紧密, 同时具 有传递转动力矩的作用, 使螺纹柱13完成上升与下降过程, 螺纹柱13的顶部通过通孔并螺 纹连接有螺母座14, 螺母座14的底部与靠背2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一螺纹孔的内螺纹旋进方 向与螺母座14相同, 保证螺纹柱13的转向一致性, 螺纹柱13的顶部与头枕4的底部固定连 接, 靠背2的顶部开设有抽动槽, 靠背2通过抽动槽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5, 固定杆15的顶部与 头枕4的底部固定连接, 固定杆15可防止调节头枕4高度的时候头枕4绕着。
17、螺纹杆13自转, 通 过设置第一锥形轮9、 第二锥形轮10、 第三锥形轮11、 滑柱12、 滑槽、 螺纹柱13与螺母座14的 配合, 使转轴6转动的同时第一锥形轮9转动, 并由于第一锥形轮9与第二锥形轮10的啮合作 用, 第二锥形轮10会随着第一锥形轮9的转动而转动, 同时由于第三锥形轮11的存在会使得 这种啮合力作用更加均匀, 降低了第一锥形轮9与第二锥形轮10之间的转动阻力, 由于螺纹 柱13、 第一螺纹孔与螺母座14的配合, 使第二锥形轮10转动的同时由于第一螺纹孔与螺纹 柱13螺纹连接、 螺母座14与螺纹柱13螺纹连接的作用, 螺纹柱13完成上升与下降动作。 0019 工作原理: 该多。
18、功能生活自助车使用时, 先顺时针转动手轮7同时转轴6转动并带 动第一锥形轮9转动, 并由于第一锥形轮9与第二锥形轮10的啮合作用, 第二锥形轮10会随 着第一锥形轮9的转动而转动, 由于螺纹柱13、 第一螺纹孔与螺母座14的配合, 使第二锥形 轮10转动的同时由于第一螺纹孔与螺纹柱13螺纹连接、 螺母座14与螺纹柱13螺纹连接的作 用, 螺纹柱13完成上升与下降动作, 同时达到头枕4高度可调的效果, 头枕4需要下调时逆时 针转动手轮7即可, 通过上述相关结构的配合, 达到了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效果, 解决了传 统产品结构复杂、 维修困难的问题, 使用的效果更好。 00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0300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00300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003004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00300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