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和胸痹的 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风和胸痹即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 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尚无很好的根治性药物。本申请人于2001年8月20日以赵 步长的名义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名称为“一种可用于治疗中风和胸弊的中药 胶囊剂及其制法”的专利申请,并于2003年4月2日公开,公开号为1406609。 它是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16味中草药以药材细粉入药制成的胶 囊剂。但胶囊剂并不能完全满足医患双方的需求,特别是胶囊剂不易吞服,易受 胃酸的影响、服用剂量大。另外,本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原专利申请文件 中提供的工艺比较粗造,制得的产品疗效尚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在原来的基础 上,经反复研究,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治疗中风和胸痹的疗效好、服用方便、服 用剂量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按照重量组分计算,本发明的制剂主要是由如下重量 配比的原料加工制成的微丸剂,其中:黄芪66份、丹参27份、当归27份、川 芎27份、赤芍27份、桃仁27份、牛膝27份、桑枝27份、全蝎13份、地龙 27份、水蛭27份、桂枝20份、鸡血藤20份、红花13份、乳香(制)13份、 没药(制)13份.其包衣辅料可以是:Rudragil(丙烯酸树脂)RS100、Rudragil L100、虫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优选Rudragil RS100。增塑剂可以用柠 檬酸三乙酯(TEC),吸收助流可以用滑石粉,其余辅料可以用乳糖、微晶纤维素 (MCC)。
这种治疗中风和胸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或CO2超临 界萃取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中的挥发油,地龙、全蝎、水蛭采取渗漉 法提取活性物质,然后将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 几味药材及水蒸气蒸馏或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有效成 分,再用醇沉法除去淀粉、粘液质、树胶类等水溶性杂质,最后加入适量的 Rudragil RS100、Rudragil L100、虫胶,制成微丸。
用于治疗中风和胸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取川芎、当归、桂枝、乳香、 没药粗粉CO2超临界萃取挥发油,全蝎、水蛭、地龙加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备 用;取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临界萃取 后的药材合并,用水煎煮,滤液减压浓缩后醇沉,将上清液与渗漉液合并,减压 浓缩,喷雾干燥,得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适量的乳 糖、微晶纤维素(MCC)过筛混匀,加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圆制 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然后取Rudragil RS100、乙醇、增塑剂、滑石粉制成包 衣液,在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干燥,即得微丸。
用于治疗中风和胸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取川芎、当归、桂枝、乳 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萃取挥发油,萃取压力25-35Mpa,40-60℃动态提取4-6h, CO2流量为2L/kg药材/h,全蝎、水蛭、地龙加60%-80%乙醇浸渍24小时后,以 5ml/min/kg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取丹参、赤芍、黄芪、红花、 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加8-12倍量的水, 浸泡3小时后,煎煮两次,分别为2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60 ℃相对密度为1.05,加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吸取上层 清液,下层液离心,将离心后上清液与上层清液及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 ℃相对密度为1.15,喷雾干燥,即得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 然后与适量的乳糖、微晶纤维素(MCC)过筛混匀,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 料,经挤出滚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挤出转速200-400r/min,滚圆转速 900-1100r/min,滚圆时间3-5min,然后取适量的Rudragil RS100溶于乙醇后, 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TEC)及滑石粉制成包衣液,在流化床包衣 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工艺条件为:喷气压力0.2-0.3Mpa,恒流泵速为1ml/min, 出口温度为30±1℃包衣完毕,将微丸于40-50℃烘箱中干燥。即得微丸。
用于治疗中风和胸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取川芎、当归、桂枝、乳 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萃取挥发油,萃取压力30Mpa,50℃动态提取5h,CO2流量为2L/kg药材/h,全蝎、水蛭、地龙加70%乙醇浸渍24小时后,以5ml/min/kg 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取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 牛膝、鸡血藤与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加10倍量的水,浸泡3小时后, 煎煮两次,分别为2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 1.05,加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液离 心,将离心后上清液与上层清液及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 1.15,喷雾干燥,即得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适量的 乳糖、微晶纤维素(MCC)过筛混匀,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 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挤出转速300r/min,滚圆转速1000r/min,滚圆时间 4min,然后取适量的Rudragil RS100溶于95%乙醇后,加入一定量的柠檬酸三乙 酯(TEC)及滑石粉制成包衣液,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工艺条件 为:喷气压力0.2Mpa,恒流泵速为1ml/min,出口温度为30±1℃包衣完毕,将微 丸于50℃烘箱中干燥。即得微丸。
超临界法提取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桂枝中挥发油,这类成分具有镇 痛、调节心血管功能、抗凝血等作用。再用水提如川芎中的吡嗪类生物碱川芎嗪, 具有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如当归及川芎中的阿魏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丹参用水提取丹参水溶性成 分丹参素、原儿茶醛等酚性成分及水提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可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另外用水煎煮 提取一些苷类活性成分,如赤芍中的芍药苷、黄芪中的黄芪甲苷、牛膝中的牛膝 皂苷,桃仁的氰苷;这些成分已证实有较好的生理活性。地龙、全蝎、水蛭选用 渗漉法,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溶栓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本发明将现有 技术通过提取有效成分,除去其中大量非活性成分,所以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基础 上达到减少临床服用剂量的目的。
采用Rudragil RS100溶于95%乙醇后,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 (TEC)及滑石粉制成包衣液,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本发明通过 制备成微丸并包衣使药物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易吞服、延长释药时滞,使药物 在肠内吸收,不受胃酸的影响,从而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所从在的问题。
主要药效学实验:
一、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EG400),模型对照组(PEG400),原发明胶 囊组(1.6g生药/kg),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1.0g生药/kg)、本发明微丸中剂 量组(1.6g生药/kg)、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3g生药/kg),每组10只。连续灌 胃给药3天,第2天给药后禁食16小时,末次给药90分钟后,水合氯醛(360mg/kg, ip)麻醉,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夹闭颈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 结扎,中间剪断。将颈外动脉游离端拉至与颈内动脉成一条直线,将栓线(选用 直径0.24mm尼龙线,长度5.0cm)由颈外动脉插入至颅内,遇轻微阻力时停止, 插入深度约为2cm。结扎颈外动脉开口,并打开颈总动脉动脉夹,消毒缝合伤口, 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 动脉的分离(以上实验均在23℃~25℃进行)。24小时后按如下方法及标准观察 并记录大鼠的行为障碍:(1)提鼠尾观察前肢屈曲情况,如双前肢对称伸向地面, 计为0分,如手术对侧前肢出现腕屈曲计为1分,肘屈曲计为2分,肩内旋计为 3分,既有腕屈曲和/或肘屈曲,又有肩内旋者,计为4分。(2)将动物置于平 地面上,分别推双肩向对侧移动,检查阻力。如双侧阻力对等且有力,计为0分, 如向手术对侧推动时阻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 计为1,2和3分。(3)将动物双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双前肢的肌张力。双 前肢肌张力对等且有力者计为0分。同样根据手术对侧肌张力下降程度不同计为 1,2和3分。(4)动物有不停地向一侧转圈者,计为1分。根据标准评分,满 分为11分,分数越高,表示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数据用 x±SD表示,以参比 差值法进行统计学检验。行为评分后处死大鼠,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 干,冠状切成5片,脑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正常组织经染色后呈红色, 梗塞组织呈白色,染色后照相,用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求梗塞面 积比。数据以 x±SD表示,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test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缺血24小时后,模型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行为障碍,大鼠 脑组织也出现明显的灶状缺血区,坏死面积达到全脑的23%左右;给予不同剂型 的本发明,动物行为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大鼠脑缺血区坏死面积也有明显降 低;该结果表明: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的药理与原发明胶囊组相当;而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的药理作用大大强于胶囊剂。
表1本发明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x±SD,n=10) 组别 行为障碍 缺血面积(%) 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原发明胶囊组 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中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 0 9.5±1.1 6.9±2.2* 6.0±2.6* 5.0±3.0** 5.1±2.3** 0 22.8±4.3 17.9±4.2* 17.0±4.0* 15.3±4.6** 15.0±4.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二、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取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EG400),原发明胶囊组(1.6g生药 /kg),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1.0g生药/kg)、本发明微丸中剂量组(1.6g生药 /kg)、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3g生药/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天,第 2天给药后禁食16小时,末次给药90分钟后,水合氯醛麻醉(360mg/kg,ip),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左颈外静脉,在聚乙烯管中放入一根长5cm已称重的七号丝 线。以含肝素钠(50U/ml)的生理盐水溶液充满聚乙烯管,聚乙烯管的一端插入 左颈外静脉,另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打开夹闭血管的动脉夹,使血流从右总颈 动脉流经聚乙烯管后,返回左颈外静脉。开放血流15min后立即取出棉线称重, 减去丝线重量即得血栓湿重。
数据以 x±SD表示,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test检验。
表2本发明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x±SD,n=10) 组别 血栓湿重(mg)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原发明胶囊组 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中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 32.8±9.4 24.3±12.2* 25.3±12.2*# 21.3±12.2** 21.3±11.2** 26 23 32 3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本发明胶囊比较#P>0.05
结果如表2所示,开放血流15min后丝线上有明显的血栓黏附,原发明胶囊 组、本发明微丸组均可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与原发明胶囊组作用强度相当 (P>0.05);而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药理作用大大强于胶囊剂。
三、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1、试验方法
取小鼠50只,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原发明胶囊组(1.6g生药/kg), 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1.0g生药/kg)、本发明微丸中剂量组(1.6g生药/kg)、 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3g生药/kg),每组10只,禁食16小时,各组动物分别 灌胃相应药物,给药后90分钟,眼眶取血,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数据用 X ±S表示,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微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凝血时间(s) 延长率(%) 空白对照组 原发明胶囊组 本发明微丸小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中剂量组 本发明微丸大剂量组 78.3±16.7 98.3±17.9* 100.4±21.5*# 115.0±19.5** 102.4±20.5*# 26 28 47 3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原发明胶囊比较#P>0.05
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原发明胶囊组、不同剂量的本发明微丸组均使正 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延长(P<0.05或P<0.01)。本发明微丸组与原发明胶囊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微丸制备需要选用的辅料及工艺,我们也做了实验选择。
本发明中,我们发现采用普通的技术难于将本发明提供的配方制成所要求的 剂型,所以,对其工艺和辅料,我们做大量实验研究:
一、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本发明微丸中挥发油的比较
挥发油收率的比较 挥发油水蒸气蒸馏的提取:按处方量称取一定比例的 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粉碎,过3号筛,取200g,按《中国药典》2000 版一部附录XD,按挥发油测定法进行,连续蒸馏8h,收集挥发油。挥发油超临界 CO2萃取:将一定比例上述药材粉碎过20目,称取200g投入萃取釜中。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为30MPa、50℃动态萃取时间5h、CO2流量为2L/kg药材·h-1;超临界 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收率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所得挥发油的收率比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 油的收率提高近2倍。
表4挥发油的收率 提取方法 挥发油收率/%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2萃取 1.96 3.90
将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薄层鉴别,结果显示,用超临界CO2流体萃 取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是基本一致的。
二、不同包衣材料对本发明微丸释药速度的影响
1、虫胶作为微丸的包衣材料:取含药的丸心于包衣锅内,在固定转速下间 断喷入由PVP-虫胶醇溶液和滑石粉组成的混悬包衣液,每次6-8ml,自然阴干, 重复以上操作。实验中取不同包衣量的样品,分别考察其溶出度,所得微丸于 50℃烘箱烘干,待用。包衣过程中为防止药丸间相互粘连,可撒入滑石粉,并轻 轻搅拌。
虫胶包衣液组成:PVP醇液∶虫胶醇液∶滑石粉为1∶9∶5(V/V/W)。包衣 液用量:60、100、150ml。
2、Eudragit作为微丸的包衣材料:取含药的丸心于包衣锅内,操作条件同 前。
包衣液组成:2.5%Eudragit RS100∶2.5% Eudragit L100∶滑石粉为8 ∶2∶5(V/V/W)。[Eudragit采用丙酮-异丙醇(2∶8)混合液溶解]
包衣液用量:50、85、120ml。
3.微丸的药物含量测定和体外溶出实验:采用转蓝法,释放介质为pH6.8磷 酸盐缓冲液(PBS)900ml,体外温度控制在37±0.5℃,转速100r/ml。于30min、 60min、90min、120min定时取样5ml,经微孔滤膜滤过,并补加同温度同体积介 质。分别精密吸取续滤液1.0ml,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pH6.8磷酸盐缓冲液 (PBS)稀释至刻度,并用pH6.8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空白对照,于258nm波长 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方程求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
4.微丸的稳定性考察:取一定量的微丸置棕色瓶中,密封后作为原始样品。 另取一定量的微丸置棕色瓶中,在40℃、RH75%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考察,3个月 后取样测微丸药物含量,并进行溶出度实验。
5.结果和讨论
5.1包衣层的厚度对微丸体外释药的影响根据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在同一 介质中,包衣层厚度不同的微丸,其药物经同一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不同(如 图1)。合适的衣层厚度可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均匀释放,达到缓释目的。
5.2不同包衣材料对微丸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虫胶和Eudragit包制的微 丸在40℃、RH75%条件下考察3个月后,测微丸药物含量,发现均无明显改变, 但以虫胶包衣的缓释微丸溶出百分率有显著变化(图2)。而Eudragit包制的微 丸随时间延长,其释药速率无明显变化(图3),所以它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包衣 材料。
三、增塑剂用量对微丸释药速率的影响
Eudragit包衣液中需添加增塑剂,以提高其成膜能力。由图4可见,随TEC 浓度增加,时滞后的释药速率下降。若增塑剂用量过低,不能有效的降低最低成 膜温度(MFT),形成不完整、不连续的衣膜;用量过大,则会引起微丸粘连;用 量10%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不同包衣层厚度对释药量的影响(Eudragit包衣液包衣)A:5层B10 层C15层
图2:虫胶包制微丸稳定性考察前后溶出度变化(n=6)A:稳定性考察前 B: 稳定性考察后
图3:Eudragit包制微丸稳定性考察前后溶出度变化(n=6)A:稳定性考 察前 B:稳定性考察后
图4:增塑剂用量对微丸释药速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处方量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或co2超临界萃取川芎、当归、 桂枝、乳香、没药中的挥发油,地龙、全蝎、水蛭采取渗漉法提取活性物质,然 后将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几味药材及水蒸气蒸 馏或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有效成分,再用醇沉法除去淀 粉、粘液质、树胶类等水溶性杂质,最后加入适量的Rudragil RS100或Rudragil L100或虫胶,制成微丸。
实施例2:取处方量药材,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 萃取挥发油,全蝎、水蛭、地龙加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取丹参、赤芍、 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用水 煎煮,滤液减压浓缩后醇沉,将上清液与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 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适量乳糖、微晶纤维素(MCC) 过筛混匀,加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然 后取Rudragil RS100、乙醇、增塑剂、滑石粉制成包衣液,在包衣机中对丸心 进行包衣,干燥,即得微丸。
实施例3:取处方量药材,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 萃取挥发油,萃取压力25Mpa,40℃动态提取4h,CO2流量为2L/kg药材/h,全 蝎、水蛭、地龙加60%乙醇浸渍24小时后,以5ml/min/kg的速度进行渗漉,收 集渗漉液备用。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 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加8倍量的水,浸泡3小时后,煎煮两次,分别为2小 时、1.5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加95%乙醇至药液 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液离心,将离心后上清液与 上层清液及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喷雾干燥,即得干 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适量的乳糖、微晶纤维素(MCC) 过筛混匀,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 挤出转速200r/min,滚圆转速900r/min,滚圆时间3min,然后取适量的Rudragil RS100溶于乙醇后,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TEC)及滑石粉制成包 衣液,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工艺条件为:喷气压力0.2Mpa,恒流 泵速为1ml/min,出口温度为30±1℃包衣完毕,将微丸于40℃烘箱中干燥。即 得微丸。
实施例4:取处方量药材,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 萃取挥发油,萃取压力35Mpa,60℃动态提取6h,CO2流量为2L/kg药材/h,全 蝎、水蛭、地龙加80%乙醇浸渍24小时后,以5ml/min/kg的速度进行渗漉,收 集渗漉液备用。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 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加12倍量的水,浸泡3小时后,煎煮两次,分别为2 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加95%乙醇至药 液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液离心,将离心后上清液 与上层清液及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喷雾干燥,即得 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适量的乳糖、微晶纤维素(MCC) 过筛混匀,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丸心, 挤出转速400r/min,滚圆转速1100r/min,滚圆时间5min,然后取适量的Rudragil RS100溶于乙醇后,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TEC)及滑石粉制成包 衣液,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工艺条件为:喷气压力0.3Mpa,恒流 泵速为1ml/min,出口温度为30±1℃包衣完毕,将微丸于50℃烘箱中干燥。即 得微丸。
实施例5:取处方量药材,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粗粉CO2超临界 萃取挥发油,萃取压力30Mpa,50℃动态提取5h,CO2流量为2L/kg药材/h,全 蝎、水蛭、地龙加70%乙醇浸渍24小时后,以5ml/min/kg的速度进行渗漉,收 集渗漉液备用。丹参、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与CO2超 临界萃取后的药材合并,加10倍量的水,浸泡3小时后,煎煮两次,分别为2 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05,加95%乙醇至药 液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吸取上层清液,下层液离心,将离心后上清液 与上层清液及渗漉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喷雾干燥,即得 干粉备用。取上述挥发油均匀喷于干粉上,然后与60份乳糖、40份微晶纤维素 (MCC)过筛混匀,加入3%PVP乙醇液制成湿料,经挤出滚圆制粒机制成微丸的 丸心,挤出转速300r/min,滚圆转速1000r/min,滚圆时间4min,然后取15%的 Rudragil RS100溶于95%乙醇后,加入10%的柠檬酸三乙酯(TEC)及滑石粉制 成包衣液,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对丸心进行包衣,工艺条件为:喷气压力0.25Mpa, 恒流泵速为1ml/min,出口温度为30±1℃包衣完毕,将微丸于45℃烘箱中干燥。 即得微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