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2713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8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23104.7

申请日:

2008.06.25

公开号:

CN101688527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4B 39/12申请日:20080625授权公告日:20120523终止日期:201306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B 39/12申请日:20080625|||公开

IPC分类号:

F04B39/12

主分类号:

F04B39/12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足立诚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7.3 JP 175352/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龙 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该密闭型压缩机具有连接管的连接构造,该密闭型压缩机的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在向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的插入孔(2h)的插入中以被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t2)的方式而被插入,由此,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始终被定位在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相比进一步后退的位置,在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焊料的蓄积部(2p)。即便在利用焊接固定将连接管连接在密闭容器的主体部上时,也不会在密闭容器的内面侧形成因焊料而导致的隆起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密闭型压缩机,该密闭型压缩机在连接有供工作流体流通的工作流体管(5、6)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密闭容器(2)的内部收容有压缩机构(7)和驱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闭容器(2)的主体部设置有贯通外部和内部的插入孔(2h),并且为了在所述密闭容器(2)的内壁中密封接合所述工作流体管(5、6)而设置有一端插入在所述插入孔(2h)内且被焊接固定在所述密闭容器(2)上的连接管(30、31),所述连接管(30、31)插入在所述插入孔(2h)内的一端的管端面(30s),被定位固定于在所述插入孔(2h)中露出的所述密闭容器(2)的截面内的区域中,后退到与所述密闭容器(2)的纵截面的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管(30)的横截面观察到的所述管端面(30s)的形状是沿着所述密闭容器(2)的内壁面的曲面的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管端面(30s)定位固定于在所述密闭容器(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所述插入孔(2h)包括:在所述密闭容器(2)的内壁面一侧,包括比所述连接管(30)的直径(d1)小的直径(d2)的小直径区域(L1);和在所述密闭容器(2)的外壁面一侧,包括使所述连接管(30)通过的直径(d3)的大直径区域(L2)。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区域(L1)包括由比该小直径区域的直径(d2)大的直径(d4)构成的管状槽区域(L3)。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直径区域(L1)包括由比该小直径区域的直径(d2)大的直径(d4)构成的管状槽区域(L3)。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为了将所述管端面(30s)定位固定在后退到与所述密闭容器(2)的(纵截面中)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在所述连接管(30)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区域(30a)。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30)的热传导率被设定为比所述密闭容器(2)的热传导率高。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该密闭型压缩机的工作流体为二氧化碳。

说明书

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型压缩机,进一步特别涉及回转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的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回转式压缩机的整体结构>
以下,作为密闭型压缩机的一个例子,参照图9对回转式压缩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9表示的是回转式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图。该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该壳体1通过利用上盖(省略图示)将圆筒形的中间筒体2的上端开口部封闭,利用下盖4将下端开口部封闭而构成为内部被密闭的密闭容器。
在壳体1的下端侧配置有用于吸入并压缩工作制冷剂的压缩机构7,在其上方以占据内部空间的大致全部区域的方式配置有使压缩机构7工作的驱动机构8。在由壳体1的下盖4所规定限制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储存润滑油O的储油部9,在其它空间形成有储存压缩气体的储存空间10。
压缩机构7包括缸体12,该缸体12具有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缸体室11,通过在该缸体12的上下两面利用多个螺栓15连接中央具有凸起(boss)状的轴承部13a的前端罩(front head)13和同样地中央具有凸起状的轴承部14a的后端罩(rear head)14而使缸体室11成为密闭状态。
缸体12的周缘部被固定在壳体1的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上,以水平状态被支承在壳体1内。在前端罩13的轴承部13a的周围,消音器(muffler)16被固定在前端罩13上。
在缸体12上设置有吸入管路120,该吸入管路120包括一端向着缸体室11开口的吸入口120a和另一端插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管的吸入管5的吸入管连接口120b。通过从该吸入管路120的吸入管连接口120b插入吸入管5,使吸入管5与缸体室11连通。
吸入管5被设置成在壳体1的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下方、插通在与为了贯通外部和内部而设置的插入孔2h相连接的连接管30之中。在连接管30中,吸入管5使连接管30的内壁与吸入管5的外壁密封结合。
驱动机构8包括由定子(stator)24和转子(rotor)25构成的电动马达,定子24被固定支承在壳体1的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转子25在定子24的内侧沿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呈同心圆状地配置。在转子25的内侧一体地安装有以轴心P为轴绕其旋转的曲轴(crank shaft)26的上半部分,曲轴26的下半部分可旋转地嵌插支承在前端罩13和后端罩14的两轴承部13a、14a上。
在曲轴26中形成有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油通路26a,在曲轴26的下端安装有离心式的油泵27。油泵27始终浸渍在储油部9的润滑油O中,对应曲轴26的旋转将润滑油O吸入到油通路26a从而将其供给至压缩机构7的各滑动部位。
在壳体1的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上方连接有将在壳体1内被压缩成高压的压缩气体排出至外部的排出管6。该排出管6被设置成在壳体1的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上方、插通在与为了贯通外部和内部而设置的插入孔2h相连接的连接管31之中。在连接管31中,排出管6使连接管31的内壁与排出管6的外壁密封接合。
这种结构的回转式压缩机例如用于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对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此时,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器经由吸入管5被吸入到缸体室11的吸入室。被吸入的制冷剂气体在缸体室11内被压缩。成为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管6而被排放至凝缩器(condenser)。作为由这种结构构成的回转式压缩机,在下述日本特开平05-033771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01-15304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有所揭示。
<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
此处,参照图10和图11,对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0为纵截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XI-XI线的箭头方向视图的截面图(横截面图)。此外,在图10和图11中省略了吸入管5的图示。
在连接管30向中间筒体2的连接中,在设置于中间筒体2的插入孔2h的内面侧,在使连接管30的端面以与中间筒体2的内面大致为相同平面的方式而插入的状态下,从插入孔2h的外面侧,利用焊料b1对连接管30的整个周面进行焊接固定。其中,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上方的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1的连接构造也相同。
但是,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使用焊料b1进行中间筒体2和连接管30之间的焊接时,在外周面侧所使用的焊料b1浸透至中间筒体2的内面一侧,从而在内侧形成隆起部b12。在保持原样地放置隆起部b12的情况下,当向中间筒体2的内部安装压缩机构7时,压缩机构7与隆起部b12发生干涉,不能进行压缩机构7向中间筒体2的内部的安装。因此,在如图9所示的回转式压缩机中,通过在缸体12设置退避区域12h来避免向中间筒体2的内部安装压缩机构7时所发生的压缩机构7与隆起部b12的干涉。
然而,为了在缸体12上设置退避区域12h,有利用铸造预先形成的情况和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的情况,在前者的情况下,在进行缸体12的外周的切削加工时为断续切削(interrupted cutting),因此增加刀具的交换频率,在后者的情况下,增加了形成退避区域12h的切削加工工序,任何一种情况均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对规定插入孔的容器实施钻孔(boring、镗孔、锪孔)加工,但是在维持尺寸精度的同时实施钻孔(镗孔、锪孔)加工非常困难,此外,还会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0337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30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为:在回转式压缩机等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当利用焊接固定将连接管连接在密闭容器的主体部上时,在密闭容器的内面侧形成有由焊料所引起的隆起部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具有下述连接管的连接构造,即,即便在利用焊接固定将连接管连接在密闭容器的主体部上时,在密闭容器的内面侧也不会形成因焊料而引起的隆起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中,该密闭型压缩机在连接有供工作流体流通的工作流体管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密闭容器的内部收容有压缩机构和驱动机构,包括下述结构:
在上述密闭容器的主体部设置有贯通外部和内部的插入孔,并且为了在其内壁中密封接合工作流体管而设置有一端插入在上述插入孔内且被焊接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上的连接管,上述连接管插入在上述插入孔内的一端的管端面,被定位固定于在上述插入孔中露出的上述密闭容器的截面内的区域中,后退到与上述密闭容器的纵截面的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连接管的一端的管端面在向密闭容器的主体部的插入孔的插入中,以被定位固定于在密闭容器的纵截面中、与内壁面相比后退到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方式而被插入。由此,连接管的一端的管端面因为始终被定位在与密闭容器的内壁面相比进一步后退的位置(从密闭容器的内壁面后退的位置),因此,在连接管的一端的管端面与中间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焊料的蓄积部。
其结果,即便在密闭容器的外周面侧所实施的焊接固定的焊料浸透至密闭容器的内面侧,浸透的焊料也能够蓄积停留于在管端面与密闭容器的内壁面之间所形成的焊料的蓄积部中。由此,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密闭容器的内面侧的由焊料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回转式压缩机所采用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中间筒体上所形成的插入孔的形状的纵截面图,(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5(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中间筒体上所形成的插入孔的形状的纵截面图,(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6(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中间筒体上所形成的插入孔的形状的纵截面图,(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7(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中的中间筒体上所形成的插入孔的形状的纵截面图,(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背景技术中所示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整体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背景技术中所示的回转式压缩机中的中间筒体和连接管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XI-XI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壳体;2:中间筒体;2h:插入孔;2p:蓄积部;4:下盖;5:吸入管;6:排出管;7:压缩机构;8:驱动机构;9:储油部;10:驻留空间;11:缸体室;12:缸体;13:前端罩;13a:轴承部;14:后端罩;14a:轴承部;15:螺栓;16:消音部件;24:定子;25:转子;26:曲轴;26a:油通路;27:油泵;30:连接管;30a:突出区域;30s:管端面;31:连接管;120:吸入管路;120a:吸入口;120b:吸入管连接口;b1、b2:焊料;b3:台阶部;b12:隆起部;L1:小直径区域;L2:大直径区域;L3管状槽区域;L4:管状倾斜区域;O:润滑油;P: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基于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对以本发明适用于回转式压缩机的情况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与利用图9所说明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仅仅对作为本发明特征的结构部分的、密闭容器与连接管的连接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密闭容器相当于中间筒体2,连接管相当于连接管30和连接管31。此外,省略工作流体管5、6的图示。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参照图1~图3,在构成密闭容器1的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设置有贯通外部和内部的插入孔2h,并且设置有一端插入在插入孔2h中,相对于中间筒体2焊接固定的连接管30,用于使工作流体管5在其内壁中密封接合。其中,插入孔2h为中间筒体2的截面在插入孔2h中露出的孔。此外,连接管30的插入到插入孔2h的一端侧的管端面30s,在插入孔2h中露出的中间筒体2的截面内的区域中,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t2),通过使用焊料b1的焊接固定而被定位。
具体而言,管端面30s后退到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距离t2优选为连接管30的板厚t1以上。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30的一端侧的管端面30s在向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的插入孔2h的插入中,以被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t2的方式而被插入。由此,连接管30的一端侧的管端面30s因为被定位于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相比进一步后退的位置(即,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后退的位置),因此,在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焊料的蓄积部(堆积部)2p。
其结果,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即便浸透至密闭容器的内面侧时,浸透的焊料b2也会停留在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所形成的焊料的蓄积部2p。由此,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此外,没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缸体中形成为了避免与隆起部的干涉而设置的退避区域。
其中,对于连接管30的管端面30s,虽然其为直线的横切面即可,但是,因为中间筒体2形成为圆筒形状,所以如图3所示,通过使在连接管30的横截面观察到的管端面30s的形状形成为沿着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的曲面的形状,使得在管端面30s的整个圆周,能够使焊料的蓄积部2p的后退距离(t2)保持一定。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4(A)、图4(B),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其中,图4(A)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上形成的插入孔2h的形状的纵截面图,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4(A),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孔2h包括:在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侧,由比连接管30的外径的直径d1小的直径d2构成的小直径区域L1;和在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由使连接管30通过的直径d3构成的大直径区域L2。由此,在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的插入孔2h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b3。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插入孔2h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b3,所以,当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插入连接管30时,通过使连接管30的管端面30s与台阶部b3抵接,而能够将连接管30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
此外,在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焊料的蓄积部2p,因此,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即便浸透至密闭容器的内面侧,浸透的焊料b2也会蓄积在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所形成的焊料的蓄积部2p中。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5(A)、图5(B),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其中,图5(A)表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上所形成的插入孔2h的形状的纵截面图,图5(B)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5(A),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孔2h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插入孔相同,包括:由比连接管30的外径的直径d1小的直径d2构成的小直径区域L1;和由使连接管30通过的直径d3构成的大直径区域L2,而且,在小直径区域L1形成有由直径比该小直径区域L1的直径(d2)大的直径(d4)构成的,宽度为W1的管状槽区域L3。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因为在插入孔2h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b3,所以,当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插入有连接管30时,通过使连接管30的管端面30s与台阶部b3抵接,而能够将连接管30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而且,因为在作为焊料的蓄积部2p的小直径区域L1形成有管状槽区域L3,所以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即便浸透至密封容器的内面侧,浸透的焊料b2也会滞留在蓄积部2p和管状槽区域L3的槽内部。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相同,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6(A)、图6(B),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其中,图6(A)表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上所形成的插入孔2h的形状的纵截面图,图6(B)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6(A),本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孔2h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插入孔相同,包括:由比连接管30的外径的直径d1小的直径d2构成的小直径区域L1;和由使连接管30通过的直径d3构成的大直径区域L2,而且,在小直径区域L1形成有沿着从大直径区域L2向着小直径区域L1并且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向着内壁面侧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的管状倾斜区域L4。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和3的情况相同,因为在插入孔2h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b3,所以,当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插入有连接管30时,通过使连接管30的管端面30s与台阶部b3抵接,而能够将连接管30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而且,因为在作为焊料的蓄积部2p的小直径区域L1形成有管状倾斜区域L4,所以,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即便浸透到密封容器的内面侧,浸透的焊料b2也会滞留在沿着管状倾斜区域L4的蓄积部2p。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
其中,在图6中,作为管状倾斜区域L4的样式,采取的是沿着从大直径区域L2向着小直径区域L1并且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侧向着内壁面侧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的样式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如图7(A)、图7(B)所示那样,采取沿着从大直径区域L2向着小直径区域L1并且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侧向着外壁面侧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的样式。由此,即便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浸透至密封容器的内面侧,也会因为在焊料的蓄积部2p形成有环状的堤坝(dam、屏障)而阻止焊料的流动。
(实施方式5)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其中,图8表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回转式压缩机的、中间筒体2与连接管30的连接构造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参照图8,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管30,在其一端侧的外周面设置有向着外方突出(凸出)的突出区域30a。突出区域30a的外径d4被设置为比插入孔2h的直径d3大。
其中,在图8中,突出区域30a具有使构成连接管30的部件向着外方隆起的环状形状,但是对该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在圆周上安装由其它部件构成的环状部件,也可以不是环状而是以规定的间距分离配置的形状。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管30的外周面设置向着外侧突出的突出区域30a,使得当进行连接管30向插入孔2h的插入时,突出区域30a与中间筒体2的外壁面抵接。因此,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在向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的插入孔2h的插入中,被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t2)。因此,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始终被定位在比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更加后退的位置(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后退的位置),因此,在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和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焊料的蓄积部2p。
其结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中间筒体2的外周面侧进行的焊接固定的焊料b1即便浸透至密闭容器的内面侧,浸透的焊料b2也会蓄积在管端面30s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所形成的焊料的蓄积部2p中。因此,能够防止因焊料的浸透而引起的、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导致的隆起部的形成。
(变形例)
其中,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接管30的热传导率设定为比中间筒体2的热传导率高,而易于与中间筒体2相比使连接管30一方成为高温状态,将焊料b2的流动引导向连接管30一侧,能够使向着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变得难以流动。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因在中间筒体2的内面侧的焊料b2所引起的隆起部的形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压缩机中,当工作流体使用二氧化碳时,有可能使中间筒体2内的压力升高。此时,可以预想中间筒体2的厚度变厚。这时,能够很容易设计上述各实施方式,特别是实施方式2~4所示的小直径区域L1和大直径区域L2。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适用于回转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涡旋式压缩机(scroll compressor)、其它的密闭型压缩机所采用的密闭容器与连接管的连接构造中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连接构造。
因此,对于此次揭示的上述实施方式其所有的方面均是示例,并没有对其进行限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由权利要求所限定,此外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记载均等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密闭型压缩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密闭型压缩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密闭型压缩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闭型压缩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闭型压缩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该密闭型压缩机具有连接管的连接构造,该密闭型压缩机的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在向中间筒体(2)的主体部的插入孔(2h)的插入中以被定位固定于在中间筒体(2)的纵截面中、后退到与内壁面相比更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t2)的方式而被插入,由此,连接管(30)的一端的管端面(30s)始终被定位在与中间筒体(2)的内壁面相比进一步后退的位置,在连接管(30)的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