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2549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11342.2

申请日:

2008.09.19

公开号:

CN101677024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12B 15/06公开日:201003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2B 15/06申请日:20080919|||公开

IPC分类号:

G12B15/06; G12B15/04

主分类号:

G12B15/06

申请人: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银树; 宫原雅晴; 胡恒毓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120号12楼之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张俊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散热模组,其包含一风扇、一散热器及一导热件。该散热器具有一底座,该底座的相对应二侧形成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风扇置入,该第二表面具有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该中央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容置空间,该周边区域则对应该第一表面的散热鳍片,该导热件包含至少一导热管,该导热管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并与发热源接触,且该导热管由中央区域延伸至周边区域。借此,可迅速将该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该底座的周边区域,以达到辅助该底座迅速将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风扇;
一个散热器,具有一个底座,该底座的相对应二侧形成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中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该风扇置入该容置空间,该第二表面具有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该中央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容置空间,该周边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散热鳍片;及
一个导热件,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并与一个发热源接触,且该导热件由中央区域延伸至周边区域。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包含至少一个导热管。

3、
  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由导热管弯曲形成S型,该导热管对应分布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4、
  依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管由该第二表面的中央区域延伸至周边区域。

5、
  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由二个导热管结合而成,且该二个导热管弯曲形成C型。

6、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二个导热管的结合处位于该第二表面的中央区域,且该二个导热管的C型开口延伸至周边区域。

7、
  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与发热源之间设置有板体。

8、
  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之间设置有板体。

9、
  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之间设置有板体。

说明书

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设置于发热源以吸收、传导及迅速将热量扩散传导至散热鳍片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模组包含一散热器及一风扇。该散热器具有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两个相互呈平行状态的表面,该底座的其中一表面接触发热源,另一表面的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使散热鳍片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可供风扇设置于其中。因此,该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即可通过接触传递至底座,再由该底座朝向四周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然后再利用风扇引动气流循环以辅助该散热鳍片迅速散热。
然而,当发热源所产生的热由该散热器的底座中央朝向四周扩散传导时,因受限于该散热器本身材质的热传导系数限制,使热量无法很迅速的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因此常造成该底座积热过高的问题,特别是当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集中于该底座中央时,此积热过高的情形就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其用以使发热源所产生的热迅速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
根据本发明的散热模组,其包含一风扇、一散热器及一导热件。该散热器具有一底座,该底座的相对应二侧形成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该风扇置入该容置空间,该第二表面具有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该中央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容置空间,该周边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散热鳍片,该导热件包含至少一导热管,该导热管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并与发热源接触,且该导热管由中央区域延伸至周边区域。
借此,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导热件极佳的热传导特性,可以很迅速的将该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该底座对应散热鳍片的周边区域,以达到辅助该底座迅速将热量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视平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底视平面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风扇          2    散热器      21   底座
22   第一表面      23   第二表面    23A  中央区域
23B  周边区域      24   散热鳍片    25   容置空间
3    导热件        31   导热管      32   导热管
4     发热源       5    板体        5’  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组包含一风扇1、一散热器2及一导热件3。
再参照图1至3所示,该散热器2具有一底座21,该底座21的相对应二侧形成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3,且该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3较佳为相互平行,该第一表面22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24,使散热鳍片24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25,且该容置空间25可供风扇1置入,该第二表面23具有一中央区域23A及一周边区域23B,该中央区域23A对应该第一表面22的容置空间25,该周边区域23B对应该第一表面22的散热鳍片24。
该导热件3较佳选用导热管(Heat pipe),其由至少一导热管31弯曲形成,可对应于该散热器2的第二表面23的形状分布,且较佳为S型。再者,该导热件3可选择由一导热管31弯曲形成S型,也可选择由至少二个导热管31弯曲并结合形成S型。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组实施时,该风扇1设置于该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5中。该导热件3设置于该散热器2的第二表面23并与一发热源4接触(图中所示发热源为一LED),且该发热源4可利用螺设、嵌设或粘贴固定等任何物理结合方式设置于该散热器2的第二表面23,使该发热源4、导热件3及第二表面23紧密贴合。再者,该导热管31由该底座21的第二表面23中央区域23A延伸至周边区域23B,且较佳延伸至分布整个周边区域23B。
借此,该发热源4所产生的热可以很迅速的通过该导热件3传导至该第二表面23的周边区域23B,以辅助该底座21的热量迅速的朝向四周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24。
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组包含一风扇1、一散热器2、一导热件3及二板体5、5’。
该风扇1及散热器2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第二实施例的导热件3较佳也是选用导热管,该导热件3由二弯曲形成近似C型的导热管32结合而成,且该二导热管32的结合方式可为焊接或粘贴固定等任何物理结合方式。
该二板体5、5’的材质较佳为铜并且形状对应该散热器2的底座21的形状。
参照图4至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组实施时,该风扇1也设置于该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5中。该二板体5、5’分别夹设于该导热件3的两侧,且其中一板体5’设置于该散热器2的第二表面23,使该导热件3的各导热管32的结合处位于对应该第二表面23的中央区域23A,并使各导热管32的近似C型开口延伸至对应该第二表面23的周边区域23B。另一板体5与发热源4接触,且该发热源4较佳利用螺设元件穿过该二板体5、5’并固定于该散热器2的第二表面23,使该发热源4、二板体5、5’、导热件3及第二表面23紧密贴合。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虽同时揭示有二板体5、5’,惟实际上也可依需求选择其中之一板体5或5’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导热件具有更优于该散热器材质本身的热传导系数,故具有极佳的热传导特性,因此,可以很迅速的将该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该底座对应散热鳍片的周边区域,以达到辅助该底座迅速将热量扩散传导至各散热鳍片的功效。

散热模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散热模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散热模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热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热模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散热模组,其包含一风扇、一散热器及一导热件。该散热器具有一底座,该底座的相对应二侧形成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周边突伸有数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风扇置入,该第二表面具有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该中央区域对应该第一表面的容置空间,该周边区域则对应该第一表面的散热鳍片,该导热件包含至少一导热管,该导热管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并与发热源接触,且该导热管由中央区域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仪器的零部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