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2360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83451.7

申请日:

2011.09.22

公开号:

CN102357881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5J 9/08申请公布日:201202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J 9/08申请日:20110922|||公开

IPC分类号:

B25J9/08

主分类号:

B25J9/08

申请人:

广西大学

发明人:

蔡敢为; 潘宇晨; 王红州

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以及执行机构子链。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在同一平面内,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可控制第一转台在所在平面内运动,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可控制第二转台在所在平面内运动,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运动可实现动平台的空间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本发明通过两个对称结构的闭环子链控制动平台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的空间四自由度运动输出,机构运动学正、逆问题求解容易,控制方便,且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机架上,杆件都可以做成轻杆,有效降低机构重量,机构刚性好、惯量小,动力学性能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 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 第 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 其结构和连接方式为 : 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 第二主动杆、 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及机架连 接而成, 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 第一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 副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二连杆连接, 第二连杆另一端通 过第四转动副与第二主动杆连接, 第二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机架连接, 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 第四主动杆、 第三连杆、 第四连杆及机架连 接而成, 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 第三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 副与第三连杆连接, 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四连杆连接, 第四连杆另一端通 过第九转动副与第四主动杆连接, 第四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与机架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子链由第一转台、 第二转台、 第五连杆、 第六连杆、 第七连杆、 第八连杆 及动平台连接而成, 第一转台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一转动 副与第五连杆连接, 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二转动副与第六连杆连接, 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第 十三转动副与动平台和第七连杆连接, 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接, 动平台通过第十五转动副与第八连杆连接, 第七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与第二转台 连接, 第八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 第二转台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 三连杆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副、 第二转动副、 第三转动副、 第四转动副、 第五转动副, 第六转动副、 第 七转动副、 第八转动副、 第九转动副和第十转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副、 第 十二转动副、 第十三转动副、 第十四转动副、 第十五转动副、 第十六转动副和第十七转动副 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二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副的 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轴线的距离 与第十二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五 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转动 副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 离相等。

说明书


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 特别是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 背景技术 并联机构是一种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 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自由度, 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机构, 具有精度较高、 结构紧凑、 刚度高、 承载能力大强 等优点, 在运动模拟器、 并联机床、 微操作机器人、 抓取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但 现有的并联机构基本都是分支不含闭环的, 对于自由度数大于支链数的并联机构, 有些支 链必须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动件, 这就不得不将电机安装在支链的关节处, 从而导致 机构刚性差、 惯量大、 关节误差累积等问题, 机构动力学性能较差, 控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 解决 传统自由度数大于支链数的并联机构刚性差、 惯量大、 关节误差累积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 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 动并联机构, 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 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
     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 第二主动杆、 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及机 架连接而成。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 第一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 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二连杆连接, 第二连杆另一 端通过第四转动副与第二主动杆连接, 第二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机架连接, 第 一主动杆和第二主动杆运动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可控制第一转台在第一五杆机 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
     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 第四主动杆、 第三连杆、 第四连杆及机 架连接而成。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 第三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七 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 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四连杆连接, 第四连杆另一 端通过第九转动副与第四主动杆连接, 第四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与机架连接, 第 三主动杆和第四主动杆运动带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运动可控制第二转台在第二五杆机 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
     所述执行机构子链由第一转台、 第二转台、 第五连杆、 第六连杆、 第七连杆、 第八连 杆及动平台连接而成。第一转台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 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一转 动副与第五连杆连接, 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二转动副与第六连杆连接, 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 第十三转动副与动平台和第七连杆连接, 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与动平台连 接, 动平台通过第十五转动副与第八连杆连接, 第七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与第二 转台连接, 第八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 第二转台通过第八转动副 与第三连杆连接, 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在各自的运动空间的运动可实现动平台在空间运动空间的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副、 第二转动副、 第三转动副、 第四转动副、 第五转动副, 第六转动 副、 第七转动副、 第八转动副、 第九转动副和第十转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 副、 第十二转动副、 第十三转动副、 第十四转动副、 第十五转动副、 第十六转动副和第十七转 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二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 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轴线的 距离与第十二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 十五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 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 的距离相等。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 :
     1、 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机架上, 杆件都可以做成轻杆, 有效降低机构重量, 机构刚性 好、 惯量小, 动力学性能好 ;
     2、 通过两个对称结构的闭环子链控制动平台运动输出, 机构运动学正、 逆问题求 解容易, 控制方便 ;
     3、 通过在动平台上安装各种不同用途的末端执行器, 本机构可应用到抓取、 搬运、 码垛、 装配等领域。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一结构 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二结构 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一工作 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二工作 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三工作 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四工作 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五工作 示意图。
     图 8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六工作 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七工作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 1 和图 2, 一种含 5R 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 包括第一五杆 机构闭环子链、 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
     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 7、 第二主动杆 2、 第一连杆 9、 第二连杆 4 及机架 1 连接而成。第一主动杆 7 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 6 连接到机架 1 上, 第一主动杆 7 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 8 与第一连杆 9 连接, 第一连杆 9 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 33 与第二 连杆 4 连接, 第二连杆 4 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 3 与第二主动杆 2 连接, 第二主动杆 2 另一 端通过第五转动副 5 与机架 1 连接, 第一主动杆 7 和第二主动杆 2 运动带动第一连杆 9 和 第二连杆 4 运动可控制第一转台 10 在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
     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 30、 第四主动杆 26、 第三连杆 28、 第四 连杆 24 及机架 1 连接而成。第三主动杆 30 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 31 连接到机架 1 上, 第三 主动杆 30 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 29 与第三连杆 28 连接, 第三连杆 28 另一端通过第八转 动副 32 与第四连杆 24 连接, 第四连杆 24 另一端通过第九转动副 25 与第四主动杆 26 连 接, 第四主动杆 26 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 27 与机架 1 连接, 第三主动杆 30 和第四主动杆 26 运动带动第三连杆 28 和第四连杆 24 运动可控制第二转台 21 在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 所在平面内的运动。
     所述执行机构子链由第一转台 10、 第二转台 21、 第五连杆 19、 第六连杆 20、 第七连 杆 14、 第八连杆 13 及动平台 17 连接而成。第一转台 10 通过第三转动副 33 与第一连杆 9 连接, 第一转台 10 通过第十一转动副 23 与第五连杆 19 连接, 第一转台 10 通过第十二转动 副 22 与第六连杆 20 连接, 第五连杆 19 另一端通过第十三转动副 15 与动平台 17 和第七连 杆 14 连接, 第六连杆 20 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 18 与动平台 17 连接, 动平台 17 通过第 十五转动副 16 与第八连杆 13 连接, 第七连杆 14 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 12 与第二转台 21 连接, 第八连杆 13 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 11 与第二转台 21 连接, 第二转台 21 通过第 八转动副 32 与第三连杆 28 连接, 第一转台 10 和第二转台 21 在各自的运动空间的运动可 实现动平台 17 在空间运动空间的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副 6、 第二转动副 8、 第三转动副 33、 第四转动副 3、 第五转动副 5, 第 六转动副 31、 第七转动副 29、 第八转动副 32、 第九转动副 25 和第十转动副 27 的旋转轴线相 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副 23、 第十二转动副 22、 第十三转动副 15、 第十四转动副 18、 第十五转 动副 16、 第十六转动副 12 和第十七转动副 11 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第十一转动副 23 的轴 线到第十二转动副 22 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 18 的轴线的 距离相等, 第十一转动副 23 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 15 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二转动副 22 的轴 线到第十四转动副 18 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到第十五转动副 16 轴线 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 12 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 11 的轴线的距离相等, 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 12 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 16 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 11 的轴 线的距离相等。
     对照图 3 和图 4, 第一转台 10 和第二转台 21 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 17 在第十三转动副 15 轴线方向上的平移。
     对照图 5, 第一转台 10 和第二转台 21 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 17 绕垂直 于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和第十五转动副 16 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且相交于第十三转动副 15的轴线的轴线的一维转动。
     对照图 6 和图 7, 第一转台 10 和第二转台 21 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 17 在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和第十五转动副 16 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上沿垂直于第十三转动副 15 的轴线方向的平移。
     对照图 3 和图 4, 第一转台 10 和第二转台 21 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 17 在第一转动副 15 轴线方向上的平移。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7881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7881ACN102357881A21申请号201110283451722申请日20110922B25J9/0820060171申请人广西大学地址53000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72发明人蔡敢为潘宇晨王红州54发明名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57摘要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以及执行机构子链。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在同一平面内,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可控制第一转台在所在平面内运动,第二。

2、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可控制第二转台在所在平面内运动,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运动可实现动平台的空间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本发明通过两个对称结构的闭环子链控制动平台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的空间四自由度运动输出,机构运动学正、逆问题求解容易,控制方便,且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机架上,杆件都可以做成轻杆,有效降低机构重量,机构刚性好、惯量小,动力学性能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2357891A1/1页21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其结构和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五杆。

3、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机架连接而成,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第一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与第二主动杆连接,第二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机架连接,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第四主动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机架连接而成,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第三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四连杆连接,第四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九转动副与第四主动杆连接,第四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与机架连接,所述。

4、执行机构子链由第一转台、第二转台、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及动平台连接而成,第一转台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一转动副与第五连杆连接,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二转动副与第六连杆连接,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三转动副与动平台和第七连杆连接,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接,动平台通过第十五转动副与第八连杆连接,第七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第八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第二转台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第七转动副、第八转动副、第九转动副和第十转动副的旋。

5、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第十二转动副、第十三转动副、第十四转动副、第十五转动副、第十六转动副和第十七转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二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二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五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权利要求书CN102357881ACN102357891A1/4页3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

6、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背景技术0002并联机构是一种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机构,具有精度较高、结构紧凑、刚度高、承载能力大强等优点,在运动模拟器、并联机床、微操作机器人、抓取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但现有的并联机构基本都是分支不含闭环的,对于自由度数大于支链数的并联机构,有些支链必须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动件,这就不得不将电机安装在支链的关节处,从而导致机构刚性差、惯量大、关节误差累积等问题,机构动力学性能较差,控制困难。发明内容000。

7、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解决传统自由度数大于支链数的并联机构刚性差、惯量大、关节误差累积等问题。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0005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第二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机架连接而成。第一主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第一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与第二主动杆连接,第二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机架连接。

8、,第一主动杆和第二主动杆运动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可控制第一转台在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0006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第四主动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机架连接而成。第三主动杆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连接到机架上,第三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四连杆连接,第四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九转动副与第四主动杆连接,第四主动杆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与机架连接,第三主动杆和第四主动杆运动带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运动可控制第二转台在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0007所述执行机构子链由第一转台、第二转台、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

9、、第八连杆及动平台连接而成。第一转台通过第三转动副与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一转动副与第五连杆连接,第一转台通过第十二转动副与第六连杆连接,第五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三转动副与动平台和第七连杆连接,第六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接,动平台通过第十五转动副与第八连杆连接,第七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第八连杆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与第二转台连接,第二转台通过第八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在各自的运动空间的运动可实现动平台在空间运动说明书CN102357881ACN102357891A2/4页4空间的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0008所述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

10、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第七转动副、第八转动副、第九转动副和第十转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第十二转动副、第十三转动副、第十四转动副、第十五转动副、第十六转动副和第十七转动副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二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一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二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五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的轴线的距离。

11、相等。0009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00101、驱动电机均安装在机架上,杆件都可以做成轻杆,有效降低机构重量,机构刚性好、惯量小,动力学性能好;00112、通过两个对称结构的闭环子链控制动平台运动输出,机构运动学正、逆问题求解容易,控制方便;00123、通过在动平台上安装各种不同用途的末端执行器,本机构可应用到抓取、搬运、码垛、装配等领域。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一工作示。

12、意图。0016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二工作示意图。0017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三工作示意图。0018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四工作示意图。0019图7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五工作示意图。0020图8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六工作示意图。0021图9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的第七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2357881ACN102357891A3/4页50。

13、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0023对照图1和图2,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三维平动一维转动并联机构,包括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和执行机构子链。0024所述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一主动杆7、第二主动杆2、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4及机架1连接而成。第一主动杆7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6连接到机架1上,第一主动杆7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8与第一连杆9连接,第一连杆9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33与第二连杆4连接,第二连杆4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3与第二主动杆2连接,第二主动杆2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5与机架1连接,第一主动杆7和第二主动杆2运动带动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4。

14、运动可控制第一转台10在第一五杆机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0025所述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由第三主动杆30、第四主动杆26、第三连杆28、第四连杆24及机架1连接而成。第三主动杆30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31连接到机架1上,第三主动杆30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29与第三连杆28连接,第三连杆28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32与第四连杆24连接,第四连杆24另一端通过第九转动副25与第四主动杆26连接,第四主动杆26另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27与机架1连接,第三主动杆30和第四主动杆26运动带动第三连杆28和第四连杆24运动可控制第二转台21在第二五杆机构闭环子链所在平面内的运动。0026所述执行机构子链由。

15、第一转台10、第二转台21、第五连杆19、第六连杆20、第七连杆14、第八连杆13及动平台17连接而成。第一转台10通过第三转动副33与第一连杆9连接,第一转台10通过第十一转动副23与第五连杆19连接,第一转台10通过第十二转动副22与第六连杆20连接,第五连杆19另一端通过第十三转动副15与动平台17和第七连杆14连接,第六连杆20另一端通过第十四转动副18与动平台17连接,动平台17通过第十五转动副16与第八连杆13连接,第七连杆14另一端通过第十六转动副12与第二转台21连接,第八连杆13另一端通过第十七转动副11与第二转台21连接,第二转台21通过第八转动副32与第三连杆28连接,第。

16、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21在各自的运动空间的运动可实现动平台17在空间运动空间的三维平动和一维转动。0027所述第一转动副6、第二转动副8、第三转动副33、第四转动副3、第五转动副5,第六转动副31、第七转动副29、第八转动副32、第九转动副25和第十转动副27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23、第十二转动副22、第十三转动副15、第十四转动副18、第十五转动副16、第十六转动副12和第十七转动副11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第十一转动副23的轴线到第十二转动副22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18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一转动副23的轴线到第十三转动副15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二转动副2。

17、2的轴线到第十四转动副18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到第十五转动副16轴线的距离与第十六转动副12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11的轴线的距离相等,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到第十六转动副12轴线的距离与第十五转动副16的轴线到第十七转动副11的轴线的距离相等。0028对照图3和图4,第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21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17在第十三转动副15轴线方向上的平移。0029对照图5,第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21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17绕垂直于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和第十五转动副16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且相交于第十三转动副15说明书CN102357881ACN102357891A。

18、4/4页6的轴线的轴线的一维转动。0030对照图6和图7,第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21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17在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和第十五转动副16的轴线构成的平面上沿垂直于第十三转动副15的轴线方向的平移。0031对照图3和图4,第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21在运动空间内运动可实现动平台17在第一转动副15轴线方向上的平移。说明书CN102357881ACN102357891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7881ACN102357891A2/3页8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57881ACN102357891A3/3页9图6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35788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