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击弹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击弹丸.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330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3309ACN102353309A21申请号201110292803522申请日20110930F42B12/3620060171申请人沈阳理工大学地址110159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72发明人乔相信刘志贺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代理人李枢54发明名称一种电击弹丸57摘要一种电击弹丸,包括弹壳、电雷管、电源E、压电元件、LC振荡电路、电解液、上中下三个电极、及前、后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两电极连接的导线穿过后铜板,并与电雷管和电源E串联,电解液置于弹壳内的前端,位于。
2、电极的正前方,所述的中、下电极与前铜板和后铜板串联,所述的LC振荡电路并联在中、下电极之间,所述的压电元件装设在前、后铜板之间,且与LC振荡电路并联,在弹壳内的后部位于后铜板处设置有火炸药,所述的电雷管置于火炸药中。本发明的电击弹丸没有尾随导线,可以适用于各种枪炮口径,结构巧妙简单,易于实现。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53316A1/1页21一种电击弹丸,包括弹壳、电雷管、电源E、压电元件、LC振荡电路、电解液、上中下三个电极、及前、后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两电极连接的导线穿过后铜板,并与电雷管和电源E串联,。
3、电解液置于弹壳内的前端,位于电极的正前方,所述的中、下电极与前铜板和后铜板串联,所述的LC振荡电路并联在中、下电极之间,所述的压电元件装设在前、后铜板之间,且与LC振荡电路并联,在弹壳内的后部位于后铜板处设置有火炸药,所述的电雷管置于火炸药中。权利要求书CN102353309ACN102353316A1/2页3一种电击弹丸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压电式电击弹丸。尤其是指内部含有压电元件和电子振荡电路,能利用正压电效应释放电脉冲来电击目标的弹丸。背景技术0002目前,公知的著名电击武器泰瑟枪是靠发射带电“飞镖”来制服目标的。泰瑟枪发射的两个电极前面有倒钩,后面连着细绝缘铜线,命中目标。
4、后,倒钩可以钩住犯罪嫌疑人的衣服,通过绝缘铜线将高压传递到罪犯身上,实现电击目的。但是,泰瑟枪的缺点非常明显,它的作用距离短,只有30米;并且电极带有尾随导线,非常不方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便利、不需要尾随导线、能自带电源又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较高电脉冲的射程远的电击弹丸。本发明具有以上功能,且结构新颖,原理可行。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击武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置压电元件的电击弹丸。它具有无尾随导线、射程远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口径枪炮发射,非常的便捷实用。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击弹丸,包括弹壳、电雷管、电源E、压电元件、LC振荡电路、电解液、上中下三个电极。
5、、及前、后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两电极连接的导线穿过后铜板,并与电雷管和电源E串联,电解液置于弹壳内的前端,位于电极的正前方,所述的中、下电极与前铜板和后铜板串联,所述的LC振荡电路并联在中、下电极之间,所述的压电元件装设在前、后铜板之间,且与LC振荡电路并联,在弹壳内的后部位于后铜板处设置有火炸药,所述的电雷管置于火炸药中。0005在本发明中,术语“压电”指的是某种材料当受到外作用力时,这个作用力在材料内部产生拉力或者压力,材料便释放电荷。本电击弹丸目的是产生强大的电脉冲,以使目标瘫痪。作用原理正是基于正压电效应现象。电能源于压电元件,当外来压力作用在压电元件上时就会产生一个短暂的电脉。
6、冲。压电元件的电流作用在一个阻尼振动电路,该电路大约051秒产生一个衰减周期信号,在此时间间隔,电压最大幅可达数万伏。0006在本发明中,当弹丸撞击目标时,弹丸前端破裂,电解液散在目标上。上、中、下电极共同穿入电解液,电雷管、电源E、上下两电极和电解液形成通路,火炸药被引爆。爆炸作用力作用在压电元件上,压电元件产生电脉冲。因此,产生的电脉冲通过LC振荡电路和电极发射到目标上,实现打击目的。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击弹丸没有尾随导线,可以适用于各种枪炮口径,有助于增大电击武器的射程。对目标形成致命或者非致命性打击。结构巧妙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
7、明。说明书CN102353309ACN102353316A2/2页4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一种电击弹丸,包括弹壳1、电雷管3、电源E10、压电元件5、LC振荡电路12、电解液11、上电极7、中电极8、下电极9、前铜板6及后铜板4,其中,上、下两电极7、9连接的导线穿过后铜板4,并与电雷管3和电源E10串联,电解液11置于弹壳1内的前端,中、下电极8、9与前铜板6和后铜板4串联,LC振荡电路12并联在中、下电极8、9之间,所述的压电元件5装设在前、后铜板6、4之间,且与LC振荡电路12并联,在弹壳1内的后部位于后铜板4处设置有火炸药2,电雷管3置于火炸药2中。00。
8、11在图1中,上电极7、电雷管3、电源E10和下电极9串联,当弹丸撞击到目标时,弹壳1前端破裂,上电极7与下电极9穿入电解液11中。电雷管3通路,火炸药2爆炸。同时火炸药2将连接电雷管3的导线炸断。爆炸作用力作用于后铜板4上,压电元件5受到压缩,产生大量电荷。同时,中电极8、下电极9、电解液11、前铜板6与后铜板4串联电路通路,LC振荡电路12并联其中。电荷传导到LC振荡电路12,LC振荡电路12通过中电极8和下电极9将电脉冲释放到目标上。该电路大约051秒产生一个衰减周期信号,在此时间隔,电压的最大幅值可达数万伏。以对目标产生电击目的。与此同时,电解液11散在目标身上,增大了电极面积。说明书CN102353309ACN102353316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533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