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身灸仪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随身灸仪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96290.2 (22)申请日 2016.07.05 (73)专利权人 许志程 地址 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 (72)发明人 许志程 (51)Int.Cl. A61H 39/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随身灸仪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艾灸装置技术领域, 尤 其涉及一种随身灸仪器, 所述调温盖经设置于其 顶面上的固定孔与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的 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 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 周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和灸盒底座。
2、侧壁圆周外表 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所述灸 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 铁丝网夹层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袋, 本实用 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现有的艾灸盒, 它的位 置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对于不同体型的人难以找 准穴位, 同时现有的卡口设计结合连接不牢固的 问题, 具有提高了随身灸仪器的实用性、 方便艾 灸盒根据不同体型的人找准穴位、 提高了连接的 可靠性、 提高了使用的方便和灵活性的有益技术 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026669 U 2017.03.22 CN 206026669 U 1.一种随身灸仪器, 包括艾灸盒、 联灸布袋,。
3、 所述艾灸盒包括调温盖、 艾灸盒盖、 灸盒底 座, 所述艾灸盒盖顶面环形分布纵向条形通风孔, 所述艾灸盒盖侧壁圆周外表面分布热气 传导孔, 所述艾灸盒盖顶面中心设置圆形突起, 所述调温盖顶面环形分布与艾灸盒盖顶面 的纵向条形通风孔相应的横向椭圆形通风孔且其顶面中心设置与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 起相应的固定孔, 所述灸盒底座的镂空隔热网底面上垂直设置艾柱夹和姜片夹以及艾灸插 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设置外螺纹以及艾灸盒盖侧壁圆周内表面 设置与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相应的内螺纹, 所述灸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中心 设置一磁石, 所述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层; 所述艾灸盒底面。
4、磁吸于联灸布袋表面, 所述调温盖经设置于其顶面上的固定孔与艾灸 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的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 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周内表面设置内螺 纹和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所述灸盒底座的隔热 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层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身灸仪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艾灸盒为铜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身灸仪器, 其特征在于, 经调温盖的旋转, 所述调温盖 顶面环形分布的横向椭圆形通风孔与艾灸盒盖顶面环形分布纵向条形通风孔形成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身灸仪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灸布。
5、袋的顶层和底层为 纯棉布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随身灸仪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灸布袋上设置魔术贴 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随身灸仪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魔术贴条分别固定在联灸 布袋两端正反两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26669 U 2 一种随身灸仪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艾灸装置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随身灸仪器。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 艾条为主, 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 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 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 之处, 并且与针疗有相辅。
6、相成的治疗作用, 通常针、 灸并用, 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 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现代人说针灸, 多数时候仅指针疗, 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 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 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现有技术存在现有的艾 灸盒, 它的位置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对于不同体型的人难以找准穴位, 同时现有的卡口设计 结合不是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身灸仪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现有 的艾灸盒, 它的位置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对于不同体型的人难以。
7、找准穴位, 同时现有的卡口 设计结合不是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随身灸仪器, 包括 艾灸盒、 联灸布袋, 所述艾灸盒包括调温盖、 艾灸盒盖、 灸盒底座, 所述艾灸盒盖顶面环形分 布纵向条形通风孔, 所述艾灸盒盖侧壁圆周外表面分布热气传导孔, 所述艾灸盒盖顶面中 心设置圆形突起, 所述调温盖顶面环形分布与艾灸盒盖顶面的纵向条形通风孔相应的横向 椭圆形通风孔且其顶面中心设置与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相应的固定孔, 所述灸盒底座 的镂空隔热网底面上垂直设置艾柱夹和姜片夹以及艾灸插针, 所述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 面设置外螺纹以及艾灸盒盖侧壁圆。
8、周内表面设置与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相 应的内螺纹, 所述灸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中心设置一磁石, 所述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 层; 0005 所述艾灸盒底面磁吸于联灸布袋表面, 所述调温盖经设置于其顶面上的固定孔与 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的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 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周内表面设置 内螺纹和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所述灸盒底座的 隔热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层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袋。 0006 进一步, 所述艾灸盒为铜质。 0007 进一步, 经调温盖的旋转, 所述调温盖顶面环形分布的横向椭圆形通风孔与艾灸 盒盖顶面环形分布纵。
9、向条形通风孔形成通孔。 0008 进一步, 所述联灸布袋的顶层和底层为纯棉布料。 0009 进一步, 所述联灸布袋上设置魔术贴条。 0010 进一步, 所述魔术贴条分别固定在联灸布袋两端正反两面。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026669 U 3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 1、 本专利采用所述艾灸盒底面磁吸于联灸布袋表面, 所述调温盖经设置于其顶面 上的固定孔与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的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 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 周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和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所 述灸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
10、层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 袋, 在使用时, 由于调温盖套接于艾灸盒盖, 艾灸盒盖旋接于灸盒底座, 灸盒底座的经磁石 与细铁丝网夹层的吸引连接于联灸布袋, 从而实现了艾灸盒在联灸布袋的自由移动, 提高 了随身灸仪器的实用性。 0013 2、 本专利采用所述灸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层 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袋, 由于现有的艾灸盒, 它的位置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对于不同体 型的人难以找准穴位, 借助艾灸盒底部的磁石与联灸布袋中间的铁丝网的相互吸引从而可 以实现随意移动艾灸盒, 以便于针对不同体型的不同人群的穴位固定, 其有益技术效果是 方便艾灸盒根据不同体型的人找准穴位。 。
11、0014 3、 本专利采用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周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和灸盒底座侧壁圆 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由于现有的卡口设计结合不是很牢固, 利 用螺纹设计正好解决了固定问题, 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0015 4、 本专利采用经调温盖的旋转, 所述调温盖顶面环形分布的横向椭圆形通风孔与 艾灸盒盖顶面环形分布纵向条形通风孔形成通孔, 由于形成的通孔数量可以调节释放量, 因此提高了使用的方便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的艾灸盒的艾灸盒盖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
12、的艾灸盒的灸盒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的艾灸盒的调温盖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的艾灸盒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身灸仪器的艾灸盒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 图中: 1-艾灸盒, 2-联灸布袋, 3-调温盖, 4-艾灸盒盖, 5-灸盒底座, 6-纵向条形通 风孔, 7-热气传导孔, 8-圆形突起, 9-椭圆形通风孔, 10-固定孔, 11-镂空隔热网底面, 12-艾 柱夹, 13-姜片夹, 14-艾灸插针, 15-外螺纹, 16-内螺纹 。
13、(未示出) , 17-磁石, 18-细铁丝网夹 层, 19-联灸布袋的顶层, 20-联灸布袋的底层。 0024 实施例: 0025 实施例1: 如图1、 2、 3、 4所示, 一种随身灸仪器, 包括艾灸盒1、 联灸布袋2, 所述艾灸 盒1包括调温盖3、 艾灸盒盖4、 灸盒底座5, 所述艾灸盒盖4顶面环形分布纵向条形通风孔6, 所述艾灸盒盖4侧壁圆周外表面分布热气传导孔7, 所述艾灸盒盖4顶面中心设置圆形突起 8, 所述调温盖3顶面环形分布与艾灸盒盖4顶面的纵向条形通风孔6相应的横向椭圆形通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026669 U 4 孔9且其顶面中心设置与艾灸盒盖4顶面的圆。
14、形突起8相应的固定孔10, 所述灸盒底座5的镂 空隔热网底面11上垂直设置艾柱夹12和姜片夹13以及艾灸插针14, 所述灸盒底座5侧壁圆 周外表面设置外螺纹15以及艾灸盒盖4侧壁圆周内表面设置与灸盒底座5侧壁圆周外表面 的外螺纹15相应的内螺纹16, 所述灸盒底座5的隔热网底面11中心设置一磁石17, 所述联灸 布袋2设置细铁丝网夹层18; 0026 所述艾灸盒1底面磁吸于联灸布袋2表面, 所述调温盖3经设置于其顶面上的固定 孔10与艾灸盒盖4顶面的圆形突起8的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4, 所述艾灸盒盖4经其侧壁圆周 内表面设置内螺纹16和灸盒底座5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15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15、 5, 所述灸盒底座5的隔热网底面11的磁石17与联灸布袋2设置细铁丝网夹层18的磁吸配合 连接于联灸布袋2。 0027 所述艾灸盒1为铜质。 0028 经调温盖3的旋转, 所述调温盖3顶面环形分布的横向椭圆形通风孔9与艾灸盒盖4 顶面环形分布纵向条形通风孔6形成通孔。 0029 所述联灸布袋2的顶层19和底层20为纯棉布料。 0030 所述联灸布袋2上设置魔术贴条。 0031 所述魔术贴条分别固定在联灸布袋2两端正反两面。 0032 如图5所示, 所述联灸布袋2分布有6个艾灸盒1。 0033 工作原理: 0034 本专利通过所述艾灸盒底面磁吸于联灸布袋表面, 所述调温盖经设置于其顶面上 的固。
16、定孔与艾灸盒盖顶面的圆形突起的配合套接于艾灸盒盖, 所述艾灸盒盖经其侧壁圆周 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和灸盒底座侧壁圆周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纹配合旋接于灸盒底座, 所述 灸盒底座的隔热网底面的磁石与联灸布袋设置细铁丝网夹层的磁吸配合连接于联灸布袋, 在使用时, 由于调温盖套接于艾灸盒盖, 艾灸盒盖旋接于灸盒底座, 灸盒底座的经磁石与细 铁丝网夹层的吸引连接于联灸布袋, 从而实现了艾灸盒在联灸布袋的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 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现有的艾灸盒, 它的位置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对于不同体型的人难 以找准穴位, 同时现有的卡口设计结合不是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具有提高了随身灸仪器的 实用性、 方便艾灸盒根据不同体型的人找准穴位、 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提高了使用的方便 和灵活性的有益技术效果。 0035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 下, 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 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026669 U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026669 U 6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026669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