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821320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79522.4

申请日:

20160204

公开号:

CN105748253A

公开日:

2016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1/02,A61H15/00

主分类号:

A61H1/02,A61H15/00

申请人:

洪弘

发明人:

洪弘,刘惜佳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光大村2栋802

优先权:

CN201610079522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全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疾病康复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所述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述反弓式曲面。本发明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本体上端面由多个支撑板拼接而成反弓式曲面可供人俯卧,俯卧后使用者可以长期保持形成小燕飞的动作,对体能消耗较低,而且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学习、办公等活动,不额外占据时间。

权利要求书

1.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所述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述反弓式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各所述支撑板对应可升降式设置于所述单元体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至所述单元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末端通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所述支撑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支撑板为矩形,各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体头部的头托,所述头托安装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单元体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托上端设为用于支撑人的下巴的圆弧形凹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柱伸缩的驱动结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 10.如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所述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箱式单元体上端面的两开合式支撑板,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一侧边通过两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箱式单元体,另一侧边与另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的侧边紧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康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从爬到直立行走,人类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化。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表示,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代价”, 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为此埋单——饱尝足痛膝伤之苦,忍受背痛的折磨,还 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

人类的骨骼分布,关节、肌肉、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相当合理,但 是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江苏省中医院骨科的沈计荣博士说,直立行走虽然 解放了双手,但为此达成的进化妥协,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沈计荣博士 说,人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候,是脊椎大,腰椎小。直立行走之后就 恰恰相反,脊椎小,腰椎大。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用,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 的立柱了。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和双足 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 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灵长类 动物领教过这种背部不适。沈博士说,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脊 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游泳的状态,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 的状态。

直立行走所主要带来的问题包括:

1、心脏负担加重脊椎变形

2大脑供血不足

3原来横陈排列的脏器改为垂直叠加式分布引起胃和子宫下垂痔疮

在医学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发展了药物和物理的疗法,其中传统医学所创 造的模仿燕子飞行动作小燕飞,对脊椎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十分神奇的效果。小 燕飞的动作为平趴在床上或者平地上,然后头和腿想上方弯折,使腰椎反向弯 折,锻炼腰部肌肉。由于小燕飞进行运动时不能进行办公、学习及娱乐等活动, 而且做小燕飞对体能消耗较大,一般人群很难坚持持久,以达到其疗效,导致 腰椎、劲椎问题成为困扰现代人常见的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旨在改善现代人的脊椎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 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所述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所述主体包括多个 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述反弓式曲 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各所述支撑板对应可升 降式设置于所述单元体上端。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至 所述单元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末端通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所述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支撑板为矩形,各所述支 撑板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体头部的头托,所述头托安装于位 于最外侧的所述单元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头托上端设为用于支撑人的下巴的圆弧形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柱伸缩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所述支撑板包括 设置于所述箱式单元体上端面的两开合式支撑板,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一侧边 通过两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箱式单元体,另一侧边与另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 的侧边紧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其本体上端面的反弓 式曲面可供人俯卧,俯卧后使用者被动形成小燕飞的动作,可以长期保持,对 体能消耗较低,而且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学习、办公等活动,不额外占据时间。 反弓式曲面由多个支撑板拼接而成,可以根据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变形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另一种变形方式的主视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包括主体,主 体的上端具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中部下沉, 人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时,腰部下沉,头、腿向上反曲,自然摆成小燕飞的动 作。

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12,多个支撑板12 拼接成反弓式曲面。由于反弓式曲面由多个支撑板12拼接成,当不同体型的人 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每个支撑板12的纵向高度和 倾斜角度,以满足合适腰部位置,提供足够的头、腿向上反曲角度,或者调节 局部支撑板12的支撑舒适度等,以满足各种体型的人的使用需要,例如身形较 矮小的小孩,身体超重的成人,头、腿向上反曲角度较小的老人等,使其能通 过调节各个支撑板12达到支撑舒适,并且能被动保持小燕飞动作。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可适应各种人群使用,使用时只 需要调节各支撑板12至合适的角度、高度,然后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即可保持 小燕飞动作,还可控制锻炼的强度,使更多的支撑板12或更少的支撑板12支 撑人体,在保持该动作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学习、娱乐、游戏等活动,不需要占 据额外的时间,而且在使用时人在反弓式曲面的支撑下被动保持小燕飞动作, 肌肉耗能低,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便于各类人群进行脊椎 康复,预防脊椎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两侧还设有拉绳16,拉绳16末端设有便 于抓持的手柄,用户可用双手拉住手柄将拉绳16拉直后借力,使身体反弓弯曲 的角度更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11,各 支撑板12对应可升降式设置于单元体11上端。多个单元体11并排放置在地面 等处,为多个支撑板12提供支撑。

各支撑板12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13连接至单元体 11,调节支撑柱13的位置并且固定该位置,即可实现支撑板12高度的升降。 由于每个支撑板12通过多个支撑柱13进行支撑,所以如果其对应的各支撑柱 13高度不一,即可实现支撑板12的倾斜。

由于支撑板12倾斜后,会与支撑柱13末端发生角度变化,所以在支撑柱 13末端通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支撑板12,使支撑板12能较为容易的发 生倾斜且不会从支撑柱13末端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单元体1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邻的单元体11之间可以紧 密贴合,相应地支撑板12为矩形,各支撑板12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支撑柱 1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2和单元体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 如正六边形等。

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体头部的头托14,头托14安装于位于最外侧的单 元体11外侧。使用者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后,可以借助头托14支撑头部,避 免长时间小燕飞动作导致脖子酸疼。

在头托14的上端设为用于支撑人的下巴的圆弧形凹腔,使用者可将下巴放 置在圆弧形凹腔内被头托14支撑,由于此时头部的状态为平时前方,可以在前 方相应位置摆放电脑、电视、书本等,同步进行娱乐、学习等活动。

单元体11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柱13伸缩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可自动控制 对应支撑柱13的升降,以调节支撑板12的高度和角度。驱动结构可以采用手 动式,例如利用手摇手柄驱动齿盘转动,在支撑柱13侧壁开设可与齿盘啮合的 凸齿;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自动式,例如电机驱动蜗轮蜗杆等结构自动驱动支 撑柱13伸缩。如果采用电动式驱动结构,可以将本实施例进一步智能化优化, 例如设置自动控制单元控制各支撑柱13的升降,用户可以直观的通过显示器等 结构操作,也可通过蓝牙等方式连接至手机,通过手机操作;还可以添加记忆 功能,存储多个使用者的身体数据,使用时通过操作切换至该使用者的使用状 态,自动调节各个支撑板12至合适的角度和高度,这样可供多个使用者使用, 而且无需每次调节。

单元体11与支撑柱13之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可 以借助上述的驱动结构实现,例如自动或手动锁紧上述的齿盘、涡轮转动角度 等,也可以额外设置相应结构,例如在单元体11上设置套管,支撑柱13插设 在套管内,套管上设有多个高度依次增加的孔,支撑柱13上设置可弹性伸出卡 入孔的限位块的等。

如图1至图3所示,单元体11还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11a,支 撑板12包括设置于箱式单元体11a上端面的两个开合式支撑板12a,一开合式 支撑板12a一侧边通过两支撑柱13连接于箱式单元体11a,另一侧边与另一开 合式支撑板12a侧边紧贴。两个开合式支撑板12a形成对开门结构,可转动开 合,二者关闭状态与其他的支撑板12作用相同,二者对开后形成空腔,将二者 翻折调节高度,即可变形为图3所示,可供使用者将腿向下置入,使腰椎向前 弯曲,呈爬行状态,以模拟爬行的动作进行腰椎康复。在该状态下,主体还包 括臀托15和小桌板17,臀托15可用于支撑使用者臀部,使其能坐在臀托15 上,避免长期爬行导致腰酸背痛;小桌板17可供放置书本、笔记本电脑等,使 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同步的进行阅读或娱乐。

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还可以变形为图4所示的状态,向上弓 起,使用者俯卧后腰部向后弯曲,使其能进行另外一种角度的脊椎康复训练。

可以容易的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也可以将所有的支撑 板12调节至近似相同的高度,当做普通的床进行使用。

在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还可加入捶击,红外按摩等功能模块,在康复训练 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多种按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79522.4 (22)申请日 2016.02.04 (71)申请人 洪弘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光大村2 栋802 (72)发明人 洪弘 刘惜佳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代理人 张全文 (51)Int.Cl. A61H 1/02(2006.01) A61H 1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疾病康复的技术领域, 公开了反 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包括主体, 所述。

2、主体上端具 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 所述反弓式曲面两 端向上扬, 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 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 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 述反弓式曲面。 本发明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 置, 其本体上端面由多个支撑板拼接而成反弓式 曲面可供人俯卧, 俯卧后使用者可以长期保持形 成小燕飞的动作, 对体能消耗较低, 而且在使用 时可以进行学习、 办公等活动, 不额外占据时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5748253 A 2016.07.13 CN 105748253 A 1.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上端具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 式曲面, 所。

3、述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 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 支撑板, 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述反弓式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 的单元体, 各所述支撑板对应可升降式设置于所述单元体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支撑板通过多根可伸 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至所述单元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末端通过可转动 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所述支撑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体为长方体或正方 体, 所述。

4、支撑板为矩形, 各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 体头部的头托, 所述头托安装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单元体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托上端设为用于支撑 人的下巴的圆弧形凹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体包括用于驱动所 述支撑柱伸缩的驱动结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体与所述支撑柱之 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 10.如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

5、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体包括 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 所述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箱式单元体上端面的两开合式支 撑板, 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一侧边通过两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箱式单元体, 另一侧边与 另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的侧边紧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748253 A 2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疾病康复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从爬到直立行走, 人类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化。 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究所的陈均远表示, 为了 “站起来” , 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 “不惜代价” , 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 不为。

6、此埋单饱尝足痛膝伤之苦, 忍受背痛的折磨, 还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 0003 人类的骨骼分布, 关节、 肌肉、 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 相当合理, 但是离完美还 有一定的距离。 江苏省中医院骨科的沈计荣博士说, 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 但为此达成 的进化妥协, 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 沈计荣博士说, 人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 候, 是脊椎大, 腰椎小。 直立行走之后就恰恰相反, 脊椎小, 腰椎大。 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 用, 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的立柱了。 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 既经济又有效, 维系着人体 平衡和双足移动, 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 。 椎骨。

7、在受到长期挤压时, 椎 间盘就可能会突出, 压迫脊椎神经, 引起疼痛。 除了人类, 没有一种灵长类动物领教过这种 背部不适。 沈博士说, 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 脊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 游泳 的状态, 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的状态。 0004 直立行走所主要带来的问题包括: 0005 1、 心脏负担加重脊椎变形 0006 2大脑供血不足 0007 3原来横陈排列的脏器改为垂直叠加式分布引起胃和子宫下垂痔疮 0008 在医学中, 针对上述的问题发展了药物和物理的疗法, 其中传统医学所创造的模 仿燕子飞行动作小燕飞, 对脊椎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十分神奇的效果。 小燕飞的动作为平。

8、趴 在床上或者平地上, 然后头和腿想上方弯折, 使腰椎反向弯折, 锻炼腰部肌肉。 由于小燕飞 进行运动时不能进行办公、 学习及娱乐等活动, 而且做小燕飞对体能消耗较大, 一般人群很 难坚持持久, 以达到其疗效, 导致腰椎、 劲椎问题成为困扰现代人常见的病症。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旨在改善现代人的脊椎问题。 0010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上端具有可供人 俯卧的反弓式曲面, 所述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 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 降或倾斜的支撑板, 多个所述支撑板拼接成所述反弓式曲面。 0011 进一步地。

9、, 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 各所述支撑板对应可升降式设 置于所述单元体上端。 0012 进一步地, 各所述支撑板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至所述单 元体。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柱末端通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所述支撑板。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748253 A 3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单元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所述支撑板为矩形, 各所述支撑板的四 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体头部的头托, 所述头托安装于位于最外 侧的所述单元体外侧。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头托上端设为用于支撑人的下。

10、巴的圆弧形凹腔,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单元体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柱伸缩的驱动结构。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单元体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单元体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 所述支撑板包括设置于 所述箱式单元体上端面的两开合式支撑板, 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一侧边通过两所述支撑柱 连接于所述箱式单元体, 另一侧边与另一所述开合式支撑板的侧边紧贴。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其本体上端面的反弓式曲面 可供人俯卧, 俯卧后使用者被动形成小燕飞的动作, 可以长期保持, 对体能消耗较低, 而且 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学。

11、习、 办公等活动, 不额外占据时间。 反弓式曲面由多个支撑板拼接而 成, 可以根据不同体型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主视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俯视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变形后的主视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另一种变形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

12、于限定本发明。 0026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提供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 包括主体, 主体的上端具 有可供人俯卧的反弓式曲面。 反弓式曲面两端向上扬, 中部下沉, 人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 时, 腰部下沉, 头、 腿向上反曲, 自然摆成小燕飞的动作。 0028 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12, 多个支撑板12拼接成反 弓式曲面。 由于反弓式曲面由多个支撑板12拼接成, 当不同体型的人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 时, 可以根据自身需要, 调节每个支撑板12的纵向高度和倾斜角度, 以满足合适腰部位置, 提供足够的头、 腿向。

13、上反曲角度, 或者调节局部支撑板12的支撑舒适度等, 以满足各种体型 的人的使用需要, 例如身形较矮小的小孩, 身体超重的成人, 头、 腿向上反曲角度较小的老 人等, 使其能通过调节各个支撑板12达到支撑舒适, 并且能被动保持小燕飞动作。 0029 所以, 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可适应各种人群使用, 使用时只需要调 节各支撑板12至合适的角度、 高度, 然后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即可保持小燕飞动作, 还可控 制锻炼的强度, 使更多的支撑板12或更少的支撑板12支撑人体, 在保持该动作的同时还可 以进行学习、 娱乐、 游戏等活动, 不需要占据额外的时间, 而且在使用时人在反弓式曲面的 说 明。

14、 书 2/4 页 4 CN 105748253 A 4 支撑下被动保持小燕飞动作, 肌肉耗能低, 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 便于各 类人群进行脊椎康复, 预防脊椎病。 0030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两侧还设有拉绳16, 拉绳16末端设有便于抓持的手 柄, 用户可用双手拉住手柄将拉绳16拉直后借力, 使身体反弓弯曲的角度更大。 0031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11, 各支撑板12 对应可升降式设置于单元体11上端。 多个单元体11并排放置在地面等处, 为多个支撑板12 提供支撑。 0032 各支撑板12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

15、柱13连接至单元体11, 调节支 撑柱13的位置并且固定该位置, 即可实现支撑板12高度的升降。 由于每个支撑板12通过多 个支撑柱13进行支撑, 所以如果其对应的各支撑柱13高度不一, 即可实现支撑板12的倾斜。 0033 由于支撑板12倾斜后, 会与支撑柱13末端发生角度变化, 所以在支撑柱13末端通 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支撑板12, 使支撑板12能较为容易的发生倾斜且不会从支撑柱 13末端脱离。 0034 本实施例中的单元体1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相邻的单元体11之间可以紧密贴合, 相应地支撑板12为矩形, 各支撑板12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支撑柱13。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支撑板12。

16、和单元体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例如正六边形等。 0035 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人体头部的头托14, 头托14安装于位于最外侧的单元体11外 侧。 使用者俯卧在反弓式曲面上后, 可以借助头托14支撑头部, 避免长时间小燕飞动作导致 脖子酸疼。 0036 在头托14的上端设为用于支撑人的下巴的圆弧形凹腔, 使用者可将下巴放置在圆 弧形凹腔内被头托14支撑, 由于此时头部的状态为平时前方, 可以在前方相应位置摆放电 脑、 电视、 书本等, 同步进行娱乐、 学习等活动。 0037 单元体11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柱13伸缩的驱动结构, 驱动结构可自动控制对应支撑 柱13的升降, 以调节支撑板12的高度。

17、和角度。 驱动结构可以采用手动式, 例如利用手摇手柄 驱动齿盘转动, 在支撑柱13侧壁开设可与齿盘啮合的凸齿; 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自动式, 例 如电机驱动蜗轮蜗杆等结构自动驱动支撑柱13伸缩。 如果采用电动式驱动结构, 可以将本 实施例进一步智能化优化, 例如设置自动控制单元控制各支撑柱13的升降, 用户可以直观 的通过显示器等结构操作, 也可通过蓝牙等方式连接至手机, 通过手机操作; 还可以添加记 忆功能, 存储多个使用者的身体数据, 使用时通过操作切换至该使用者的使用状态, 自动调 节各个支撑板12至合适的角度和高度, 这样可供多个使用者使用, 而且无需每次调节。 0038 单元体11与支。

18、撑柱13之间设有用于锁紧其位置的锁紧结构。 锁紧结构可以借助上 述的驱动结构实现, 例如自动或手动锁紧上述的齿盘、 涡轮转动角度等, 也可以额外设置相 应结构, 例如在单元体11上设置套管, 支撑柱13插设在套管内, 套管上设有多个高度依次增 加的孔, 支撑柱13上设置可弹性伸出卡入孔的限位块的等。 0039 如图1至图3所示, 单元体11还包括设置于最外侧的箱式单元体11a, 支撑板12包括 设置于箱式单元体11a上端面的两个开合式支撑板12a, 一开合式支撑板12a一侧边通过两 支撑柱13连接于箱式单元体11a, 另一侧边与另一开合式支撑板12a侧边紧贴。 两个开合式 支撑板12a形成对开。

19、门结构, 可转动开合, 二者关闭状态与其他的支撑板12作用相同, 二者 对开后形成空腔, 将二者翻折调节高度, 即可变形为图3所示, 可供使用者将腿向下置入, 使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748253 A 5 腰椎向前弯曲, 呈爬行状态, 以模拟爬行的动作进行腰椎康复。 在该状态下, 主体还包括臀 托15和小桌板17, 臀托15可用于支撑使用者臀部, 使其能坐在臀托15上, 避免长期爬行导致 腰酸背痛; 小桌板17可供放置书本、 笔记本电脑等, 使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同步的进行阅读或 娱乐。 0040 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还可以变形为图4所示的状态, 向上弓起, 使用 者。

20、俯卧后腰部向后弯曲, 使其能进行另外一种角度的脊椎康复训练。 0041 可以容易的理解, 本实施例中的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也可以将所有的支撑板12调 节至近似相同的高度, 当做普通的床进行使用。 0042 在反弓式脊椎康复装置还可加入捶击, 红外按摩等功能模块,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 中同步进行多种按摩。 004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748253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105748253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105748253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