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其制造方法、 以及位置对 准标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该方法中使用的位置对准标识器及 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详细而言, 涉及为了制造偏振光方式的 3D( 三维 ) 静止画面印 刷品、 立体照相等的立体图像印刷品, 而能够准确地对图像底片 ( フイルム ) 和偏振光底片 进行位置对准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该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位置对准标识 器及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其中该图像底片交替形成有右眼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该 偏振光底片交替形成有右眼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 已知有各种得到立体视的方法, 但其中, 作为 3D 静止画面印刷品, 为了 能够在不使用眼镜或器具的情况下容易立体视, 而使用了柱面透镜 ( 柱面片材 ) 的立体照 相被广为周知。
近年来, 在 3D 活动画面中, 使用投影仪投影方式、 液晶光路变更方式等的偏振光 滤光眼镜的偏振光显示方式的 3D 活动画面在电影、 液晶 TV( 电视 ) 中被实际应用。
然而, 在液晶 TV 等的 3D 活动画面的显示中, 需要对显示有右眼用及左眼用线状图 像要素的液晶面板和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右眼用及左眼用线状偏振光栅的偏振光板进行 位置对准, 但即使是 3D 图像, 在活动画面中图像也存在变化, 因此不要求像静止画面那样 的位置对准精度。而且, 在液晶 TV 等中对液晶面板和偏振光板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时, 由 于液晶面板和玻璃基板都是刚性比较高且变形少的板状体, 因此容易进行某种程度的准确 的位置对准。
相对于此, 在使用了柱面片材的立体照相中, 由于需要对一个柱面透镜和 1 组右 眼及左眼用图像要素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而提出有各种定位 方法 ( 参照专利文献 1 及 2)。
专利文献 1 公开有如下情况 : 当利用在相机内内置有柱面片材及专用的标记 ( 指 标 ) 摄入装置的立体照相用相机来拍摄由右眼用及左眼用线状图像要素构成的图像时, 将 图像区域内的线状图像要素和图像区域外的定位用标记一起摄入到照相底片, 在对照相底 片进行显影后, 使用显影后的照相底片, 对印相纸进行印刷处理, 而作成具有线状图像要素 及定位用标记的印刷照片, 并将该标记使用于将观察用的柱面片材与印刷照片接合时的位 置对准基准。并且, 在专利文献 1 中, 由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将柱面片材与印刷照片接合的 工序的定位作业, 其结果是, 能够以简单的印刷作业来作成立体视印刷照片。
另外, 专利文献 2 公开有如下情况 : 利用内置了设有定位标记的摄影用柱面板的 立体照相相机拍摄右眼用及左眼用分割图像的合成像时, 在合成像中形成定位用标记的标 记像, 使用显影后的底片在立体照相用基体片材上形成合成像时, 在合成像中形成标记像, 在观察用柱面板上的与定位用标记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对应的粘贴用定位标记, 对形成有合 成像的立体照相用基体片材的合成像中的标记像和观察用柱面板的粘贴用定位标记进行
位置对准, 而将立体照相用基体片材和观察用柱面板粘贴在一起。并且, 在专利文献 2 中, 由此实现观察用柱面板的粘贴作业的自动化, 能够提高粘贴作业的效率。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平 5-1938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平 5-188498 号公报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及 2 所公开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需要利用内置有柱面片材或柱 面板等的特殊的立体照相相机进行拍摄, 此时需要预先拍摄位置对准标记, 不仅麻烦, 而且 存在无法使用在由无标记拍摄到的线状画要素构成的图像与柱面片材的位置对准中这样 的问题。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所公开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还存在有观察用柱面板和粘贴用 定位标记都需要在对应于向立体照相用基体片材的合成像形成中的放大倍率的条件下设 置这样的问题。
另外, 专利文献 1 及 2 所公开的形成有线状图像要素的印刷照片的基体或形成有 合成像的立体照相用基体片材是印相纸, 具有一定的刚性, 且 粘贴在其上的柱面片材也具 有刚性, 因此即使利用简单的标记也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位置对准。
相对于此, 在制造偏振光方式的 3D 静止画面印刷品或立体照相等的立体图像印 刷品时, 在用于交替形成右眼及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基体及用于交替形成右眼及左眼用偏振 光栅的基体都使用底片, 即, 使用图像底片和偏振光底片时, 刚性都低, 容易变形, 因此在专 利文献 1 及 2 所公开的位置对准标记中, 难以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无法得到必要的位置对 准精度, 即使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对准, 也花费时间和劳力, 存在效率不高这样的问题。 当然, 上述的偏振光方式的利用显示 3D 活动画面的液晶 TV 等进行的刚性比较高 的液晶面板与偏振光板的位置对准方法都不适用于刚性低且容易变形的图像底片与偏振 光底片的位置对准, 即使适用也难以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存在精度不足这样的问题。
另外, 虽然可以将图像底片的右眼及左眼用图像要素的一方形成为黑线, 将另一 方形成为白线, 利用手工作业花费长时间, 检测误差、 位置偏差, 对图像底片的黑白线和使 用偏振光眼镜产生的偏振光底片的黑白线进行位置对准, 但存在花费时间和劳力, 效率不 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提供一种如下的立体图像印 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 在制造偏振光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时, 使交替形成有右眼及左眼 用图像要素的图像底片与交替形成有右眼及左眼用偏振光栅的偏振光底片重合, 能够简便 且准确地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位置对准, 而且对微观的位置对准中无法检测的图像要 素周期或偏振光栅周期的位置偏差进行检测, 而能够进行图像要素周期或偏振光栅周期的 没有位置偏差的位置对准。
另外,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偏振光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 中, 能够适合使用于使上述图像底片与上述偏振光底片重合, 简便且准确地, 在短时间内高 效率地进行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此外,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上述立体图像印刷品 的位置对 准方法, 简便且准确地, 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制造立体图像印刷品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的 特征在于, 立体图像印刷品是通过偏振光滤光片进行立体视用的立体图像印刷品, 粘贴有 图像底片和透明的偏振光底片, 该图像底片具有至少在一方向上以规定的第一间隔交替形 成有右眼用图像要素及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图像区域及未形成图像的非图像区域, 该偏振光 底片对应于该图像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 以所述第一间隔交 替形成有右眼用偏振光栅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在所述图像底片的非 图像区域上至少形成一个, 且至少具有第一刻度部, 该第一刻度部是对应于所述右眼用图 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其中一方, 将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定长度 的线图像沿规定的方向, 隔开比所述第一间隔宽的第二间隔配置在规定的长度上而成的, 偏振光底片用第二标识器形成在所述偏振光底片上的与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 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且至少具有第一检查部, 该第一检查部是将具有与所述线图像相同的 宽度及长度的、 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左眼用偏振光栅的其中一方的偏振光栅沿所述规定 的方向, 以所述第一间隔配置在所述规定的长度上而成的, 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 准方法在制造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时, 将所述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和所述偏振光底片用 第二标识器重合成使所述第一刻度部与所述第一检查部一致, 在所述第一刻度部与所述第 一检查部重合的部分上产生经由所述偏振光滤光片检测的莫尔条纹, 利用产生的莫尔条纹 的图案, 对所述第一刻度部的一个所述线图像和所述第一检查部的一个所述偏振光栅进行 位置对准, 并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 素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栅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在此, 优选,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在所述非图像区域上还具有 : 与所述 第一刻度部相邻, 并沿所述规定的方向以所述第一间隔形成具有与所述线图像相同的宽度 的线图像而成的第二刻度部 ; 与所述第一刻度部及所述第二刻度部相邻, 并沿与所述规定 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隔开所述 第二间隔形成具有与所述线图像相同的宽度的线图像而成的 第三刻度部, 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第二标识器在与所述第一标识器的所述第二刻度部对 应的位置上还具有第二检查部, 且在与所述第一标识器的所述第三刻度部对应的位置上还 具有第三检查部, 该第二检查部与所述第一检查部相邻, 且沿所述规定的方向以所述第一 间隔形成有所述偏振光栅, 该第三检查部与所述第一检查部及所述第二检查部相邻, 且沿 所述正交的方向以所述第一间隔形成有所述偏振光栅, 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 法使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第二标识器重合, 除了所述 第一刻度部与所述第一检查部重合的部分之外, 通过使所述第三刻度部与所述第三检查部 重合的部分上产生经由所述偏振光滤光片检测的、 具有与所述莫尔条纹相同的周期的莫尔 条纹, 从而使所述第二刻度部与所述第二检查部重合的部分上不产生经由所述偏振光滤光 片检测的莫尔条纹, 而产生所述第一间隔的黑白图案, 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 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 所述左眼用偏振光栅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另外, 优选为,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相对于所述图像区域, 形成在相互 分离的所述非图像区域的两个位置, 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第二标识器形成在与所述图像 底片的形成有所述第一标识器的两个位置对应的两个位置上。
另外,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 方法的特征在于, 立体图像印刷品是通过偏振光滤光片进行立体视用的立体图像印刷品, 粘贴有图像底片和透明的偏振光底片, 该图像底片具有至少在一方向上以规定的第一间隔 交替形成有右眼用图像要素及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图像区域及未形成图像的非图像区域, 该 偏振光底片对应于该图像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而以所述第 一间隔交替形成有右眼用偏振光栅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在所述图像 底片的非图像区域上至少形成一个, 且至少具有第一刻度部, 该第一刻度部对应于所述右 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其中一方, 将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 定长度的线图像沿规定的方向隔开比所述第一间隔宽的第二间隔, 配置在规定的长度上而 成, 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在制造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时, 将所述图像底片 用第一标识器和所述偏振光底片重合, 使所述偏振光底片所重合的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 一刻度部的部分上产生经由所述偏振光滤光片检测的莫尔条纹, 利用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 案, 对所述第一刻度部的一个所述线图像和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所述 左眼用偏振光栅中的一个偏振光栅进行位置对准, 并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所 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所 述左眼用偏振光栅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在此, 优选,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在所述非图像区域上还具有与所述 第一刻度部相邻, 并沿所述规定的方向隔开所述第二间隔形成具有与所述线图像相同的宽 度且相对于所述线图像以微小角倾斜的线图像而成的第二刻度部, 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 位置对准方法通过使所述偏振光底片所重合的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二刻度部的部分上 产生与所述莫尔条纹不同的、 沿与所述线图像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具有周期且经由所述 偏振光滤光片检测的莫尔条纹, 而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 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栅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栅 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另外, 优选,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形成在所述非图像区域的相邻的两 个位置上。
另外,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方式中, 优选,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的所述第 一刻度部具有将产生的所述莫尔条纹的图案的空间频率特性控制成人眼容易观察的图像 分辨率及尺寸。
另外, 优选为,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具有生成使积分值取最大值那样 的莫尔条纹图案时的图像分辨率及尺寸, 其中该积分值是对该所述第一刻度部产生的所述 莫尔条纹的图案进行傅立叶变换而生成第一光谱, 将得到的空间频率特性乘以人的视觉函 数而生成第二光谱, 对生成的所述第二光谱在全空间频带进行积分而得到的积分值。
另外, 优选为, 所述图像底片具有图像底片用第三标识器, 该图像底片用第三标识 器在该非图像区域的与所述第一标识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至少一个, 对应于所述右眼用图 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其中一 方, 并将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定 长度的线图像沿规定的方向隔开所述第一间隔的整数倍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图像区域的长 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上, 所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在使所述图像底片与所述偏 振光底片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时, 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一标识器的所述一个线图像和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一个偏振光栅进行位置对准, 并且还检测重合的所述图像底片的所 述第三标识器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重合部分的光量, 根据检测到的光量, 对所述图像底片 的所述图像区域的所述右眼用图像要素及所述左眼用图像要素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所述 右眼用偏振光栅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栅分别进行位置对准。
优选为,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为矩形形状, 所述第一标识器在夹着所述 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两侧的所述非图像区域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标识器 在夹着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图像区域的另一方的两侧的所述非图像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
优选为, 在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三标识器与所述偏振光底片的重合部分的光量 中, 对所述重合部分采样多点, 检测采样的多点的光量, 并以使检测到的多点的光量的差成 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方式进行位置对准。
优选为, 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三标识器为矩形形状, 与所述第三标识器的长度 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第三标识器的高度大于对所述图像底片的所述第三标识器与所述 偏振光底片的重合部分的光量进行检测的检测器的孔径尺寸。
另外,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位置对准标识器使用在上述 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对准标识器 包含形成在所述图像底片上的所述第一标识器。 在此, 优选为, 所述位置对准标识器还包含上述第一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 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形成在所述偏振光底片上的所述第二标识器。
另外, 优选为, 所述位置对准标识器还包括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 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形成在所述图像底片上的所述第三标识器。
另外,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的,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的特征在于, 制作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所述图 像底片, 并准备所述偏振光底片, 利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 方法对所述图像底片和所述偏振光底片进行位置对准, 利用粘接剂将位置对准后的所述图 像底片和所述偏振光底片粘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方式, 至少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 在制造偏振光 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时, 使交替形成有右眼及左眼用图像要素的图像底片与交替形成有 右眼及左眼用偏振光栅的偏振光底片重合, 能够简便且准确地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位 置对准。
另外, 在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三标识器的方法中, 至少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 能够检测即使将图像底片的右眼用、 左眼用图像要素与偏振光底片的右眼用、 左眼用栅在 微观上高精度地对准, 但仍然无法检测的宏观上产生的栅格周期的位置偏差, 从而能够简 单、 高精度地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 在偏振光方式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中, 使上述 图像底片与上述偏振光底片重合, 从而适合于在简便且准确地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位 置对准时使用。
此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 能够简便且准确地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制造立体 图像印刷品。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所使用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及其立体 视的方法的剖视示意图。
图 2(A) 及 (B) 分别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印 刷原纸及偏振光底片原纸的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 3(A) 及 (B) 分别是表示图 2(A) 及 (B) 所示的图像印刷品及偏振光底片的位置 对准标识器 ( マ一カ ) 的一例的正视图。
图 4 是表示使图 3(A) 及 (B) 所示的两个位置对准标识器重合时产 生的莫尔条纹 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印刷品的位 置对准标识器的另一例的正视图。
图 6 是表示使图 5 所示的位置对准标识器与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 方法中使用的偏振光底片重合时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案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 7(A) 及 (B) 分别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使最优 化前及后的位置对准标识器重合时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 8 是表示图 7(A) 及 (B) 所示的莫尔条纹的图案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 9 是表示人的视觉函数 (Dooley-Shaw 函数 (VTF)) 的曲线图。
图 10 是表示大尺寸的画面的图像印刷品与偏振光底片产生周期偏差而局部性地 进行位置对准的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 11 是表示大尺寸的画面的图像印刷品与偏振光底片产生周期偏差而局部性地 进行位置对准的状态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 12(A) 及 (B) 分别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大尺寸 的画面的图像印刷原纸及偏振光底片原纸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 13 是表示图 12(A) 及 (B) 所示的大尺寸的画面的图像印刷原纸及偏振光底片 原纸的位置对准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 立体图像印刷品
12 偏振光眼镜
12R、 12L 偏振光滤光片
16 图像层
16R、 16L 图像要素
18 底片 ( フイルム ) 基体
20 图像底片
22 偏振光底片
22R、 22L 偏振光栅
24、 90 图像底片原纸
24a、 92a 图像区域
24b、 92b 非图像区域
26、 30、 60、 82 位置对准标识器
28、 96 偏振光底片原纸 28a 栅格区域 28b 非栅格区域 94 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 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 置对准方法、 该方法所使用的位置对准标识器及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立体图像印刷品 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及其立体视的方法的剖视示意图。图 2(A) 及 (B) 分别是本发明 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印刷品及偏振光底片的一实施方式的正 视图。
图 1 所示的立体图像印刷品 10 是用于通过偏振光眼镜 12 的右眼 (R) 用偏振光滤 光片 12R 及左眼 (L) 用偏振光滤光片 12L, 而利用人眼 14( 右眼 14R 及左眼 14L) 进行立体 视的 3D 静止画面印刷品, 具有 : 图像底片 20, 其形成有图像层 16, 该图像层 16 以规定的间 隔交替配置有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 透明的偏振光底片 22, 其进行位 置对准而粘贴在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层 16 上, 并形成为对应于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 用图像要素 16L 而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偏振光眼镜 12 的右眼用偏振光滤光片 12R 使透过了偏振光膜 22 的右眼用偏振光 栅 22R、 且载持有图像底片 20 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的图像的图像光透过, 并使其向人的右 眼 14R 入射, 但将透过了偏振光底片 22 的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且载持有图像底片 20 的左 眼用图像要素 16L 的 图像的图像光截止 ( 遮断 ), 而不使其向人的右眼 14R 入射。
另一方面, 偏振光眼镜 12 的左眼用偏振光滤光片 12L 使透过了偏振光底片 22 的 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且载持有图像底片 20 的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的图像的图像光透过, 并 使其向人的左眼 14L 入射, 但将透过了偏振光底片 22 的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且载持有图像 底片 20 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的图像的图像光截止 ( 遮断 ), 而不使其向人的左眼 14L 入 射。
如此, 人的右眼 14R 能够看见仅将全部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合成后的右眼用全 图像 ( 图像底片 20 整体的右眼用图像 ), 人的左眼 14L 能够看见仅将全部的左眼用图像要 素 16L 合成后的左眼用全图像 ( 图像底片 20 整体的左眼用图像 ), 其结果是, 人眼 14 能够 立体视立体图像印刷品 10 的立体图像。
在本发明中, 图像底片 20 具有图像层 16 和支撑图像层 16 的底片基体 18, 是在底 片基体 18 上以规定的间隔交替配置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作为图像 层 16 而形成的。
在本发明中, 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层 16 的交替配置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 用图像要素 16L 的配置方向的宽度及配置间隔例如可以为 200μm。另外, 该图像要素 16R、 16L 的宽度及配置间隔只要是能够立体视的间隔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制, 例如可以为 50 ~ 1000μm, 优选为 50 ~ 200μm。 在此, 图像要素 16R、 16L 的配置间隔是指相邻的两个图像要 素 16R 间的距离, 即, 在图示例中, 是指夹在其间的图像要素 16L 的宽度, 或者是指相邻的两
个图像要素 16L 间的距离, 即, 在图示例中, 是指夹在两个图像要素 16L 间的图像要素 16R 的宽度。另外, 关于图像要素 16R、 16L 的宽度和配置间隔, 从立体视的观点出发, 优选为图 像要素 16R、 16L 的宽度较宽, 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 优选使两者相同,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 于此, 两者也可以不同, 还可以使宽度比配置间隔窄。
在此, 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层 16 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即可 以作为线状图像要素而交替配置, 也可以作为矩形图像要素而配置成黑白方格花纹, 如图 1 所示, 线状图像要素或矩形图像要素的配置方向是图中左右方向, 也可以是图中上下方向。
另外, 在底片基体 18 上形成图像层 16 的图像形成并未特别限定, 可 以通过银盐 照相方式、 喷墨记录方式、 电子照相方式、 升华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等公知的图像形成方法 的任一种来形成。而且, 底片基体 18 也只要能够支撑图像层 16 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制, 也 可以是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 (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一ト ))、 PP( 聚丙烯 ( ポリプロ ピレン ))、 PS( 聚苯乙烯 ( ポリスチレン ))、 聚亚胺 ( ポリイミド )、 氯化乙烯 ( ビニル ) 等公知的底片材料制的底片。
另外, 图像底片 20、 图像层 16 及底片基体 18 的厚度也只要能够立体视即可, 并未 特别受限制。
偏振光底片 22 是分别对应于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层 16 的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 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将右眼用线状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线状偏振光栅 22L 以相同配置间 隔交替配置而形成的。另外, 偏振光底片 22 为透明, 在裸眼下, 无法视觉辨认交替形成的右 眼用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然而, 例如, 在偏振光底片 22 的背侧 ( 裏側 ) 放置白纸等, 戴上偏振光眼镜 12, 通 过偏振光滤光片 12R、 12L 观察时, 如上所述, 在右眼用偏振光滤光片 12R 中, 来自右眼用偏 振光栅 22R 的光透过, 而来自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光被截止, 因此通过偏振光滤光片 12R 观察时, 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的区域 ( 部分 ) 显示为白色, 而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区域 ( 部分 ) 显示为黑色, 从而看见黑白线以规定间隔交替排列。另一方面, 在左眼用偏振光滤 光片 12L 中, 来自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光透过, 而来自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的光被截止, 因此通过偏振光滤光片 12L 观察时, 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区域 ( 部分 ) 显示为白色, 右眼 用偏振光栅 22R 的区域 ( 部分 ) 显示为黑色, 从而看见黑白线以规定间隔交替排列。
在本发明中, 偏振光栅 22R、 22L 的宽度及配置间隔, 也与图像要素 16R、 16L 的宽 度及配置间隔完全相同, 可以为例如 200μm, 只要是能够立体视的间隔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 制, 例如可以为 50 ~ 1000μm, 优选为 50 ~ 200μm。在此, 偏振光栅 22R、 22L 的配置间隔, 与图像要素 16R、 16L 的配置间隔完全相同, 是指相邻的两个偏振光栅 22R 间的距离, 即在图 示例中是指夹在两个偏振光栅 22R 间的偏振光栅 22L 的宽度, 或者是指相邻的两个偏振光 栅 22L 间的距离, 即在图示例中是指夹在两个偏振光栅 22L 间的偏振光栅 22R 的宽度。而 且, 偏振光栅 22R、 22L 的宽度和配置间隔与图像要素 16R、 16L 的宽度和配置间隔的关系同 样, 优选为两者相同,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也可以不同, 还可以使宽度比配置间隔窄。
在此, 偏振光底片 22 的右眼用栅 22R 及左眼用栅 22L 只要与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 要素 16R 及 16L 对应即可, 既可以完全相同地作为线状图像要素而交替配置, 也可以作为矩 形图像要素而配置成黑白方格花纹, 而且, 如图 1 所示, 线状图像要素、 矩形图像要素的配 置方向既可以是图中左右方向, 也可以是图中上下方向。另外, 偏振光底片 22 并未特别受限制, 可以使用为了对碘化合物吸附配向在 PVA( 聚乙烯醇 (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一ル )) 上而成的偏振光层进行加强, 而利用 TAC( 三乙 酰纤维素 ( トリアセチルセルロ一ス )) 层进行保护的偏振光底片, 或者取代 TAC 或在 TAC 层的基础上, 利用 PET 层进行保护的偏振光底片等以往公知的偏振光底片。另外, 偏振光底 片 22 除了偏振光层之外, 还可以具有相位差层等光学补偿层, TAC、 PET 等保护层既可以是 1 层, 也可以是多层。
另外, 偏振光底片 22 的厚度只要能够立体视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制。
在制造此种立体图像印刷品 10 时, 如图 2(A) 所示, 准备具有图像区域 24a 及非图 像区域 24b 的矩形形状的图像底片原纸 24, 该图像区域 24a 是图像底片 20 中包含的交替形 成有多个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而得到的图像层 16( 参照图 1) 所存 在的矩形形状的区域, 该非图像区域 24b 是未形成上述图像要素 16R、 16L 因此不存在图像 层 16 的区域, 即, 是包围图像区域 24a 的四边的外侧的区域。
在此, 如图 2(A) 所示, 在图像底片原纸 24 的非图像区域 24b 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四 个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在图示例中, 在非图像区域 24b 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但本 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只要在非图像区域 24b 的某处形成至少一个标识器 26 即可, 设置标识 器 26 的位置也只要在非图像区域 24b 上即可, 可以在非图像区域 24b 上的任何位置, 而且, 标识器 26 的数目可以为任意个。
另外, 在图示例中, 图像底片 20、 图像区域 24a、 图像底片原纸 24 及标识器 26 的形 状为矩形形状, 但并未限定于此, 也可以为任何形状。
另一方面, 伴随于此, 如图 2(B) 所示, 准备具有栅区域 28a 和非栅区域 28b 的透明 的矩形形状的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该栅区域 28a 是对应于图像底片 20 的右眼用及左眼用 图像要素 16R、 16L 而以相同间隔交替形成有多个偏振光底片 22 中包含的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参照图 1), 且与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区域 24a 对应的矩形形状 的区域, 该非栅格区域 28b 是未形成偏振光栅 22R、 22L 的区域, 即包围栅格区域 28a 的四边 的外侧的区域。
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栅格区域 28a 的尺寸优选与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区域 24a 相 同或大致相同, 两者也可以不同, 但两者的尺寸不同时, 优选为栅格区域 28a 的尺寸大于图 像区域 24a 的尺寸。而且, 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尺寸优选与图像底片原纸 24 的尺寸相同 或大致相同, 但也可以不同。当两者的尺寸不同时, 优选为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尺寸大于 图像底片原纸 24 的尺寸。
在此, 如图 2(B) 所示, 在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非栅格区域 28b 的四角, 对应于图 2(B) 所示的图像底片原纸 24 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而在相同位置上分别形成有 相同尺寸的四个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在图示例中, 在非栅格区域 28b 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但本 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只要是准确地与图像底片原纸 24 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对 应的位置即可, 只要在非栅格区域 28b 的某处形成至少一个标识器 30 即可, 设置标识器 30 的位置只要在非栅格区域 28b 上即可, 可以在非栅格区域 28b 上的任意位置, 而且, 只要准 确地与标识器 26 对应即可, 标识器 30 的数目可以为任意个。另外, 在图示例中, 偏振光底片 22、 栅格区域 28a、 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及标识器 30 的形状是矩形形状, 但在本发明中并未限定于此, 可以为任何形状, 但优选与图像底片 20、 图像区域 24a、 图像底片原纸 24 及标识器 26 的形状相对应。
接下来,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图像底片 用位置对准标识器及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使用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及偏振 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这两个部件进行位置对准。
图 3(A) 及 (B) 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及偏振 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的一实施例。
首先,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的一实施 例。
如图 3(A) 所示, 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具有在该图中配置在左下的刻度部 32、 配置在中央的刻度部 34、 配置在右下的刻度部 36、 配置在刻度部 32、 34 及 36 的上侧的 刻度部 38。而且, 在刻度部 32 的图中左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40a 及 40b, 在刻度部 36 的图中 左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40c 及 40d, 在刻度部 38 的图中上侧配置有刻度 40e, 在刻度 40e 的上 侧的两侧配置有钩形记号 40f 及 40g。 刻度部 32 及 36 对应于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的其中一方, 将具有与其配置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定长度的线段 ( 线图像 )41 沿着规定方向即图中的上 下方向, 例如与图像要素 16R 及 16L 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 隔开比配置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在规定的长度上而成。即, 具体而言, 在刻度部 32 及 36 中, 当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 用图像要素 16L 的其中一方为规定长度的黑线 41 时, 与将该黑线 41 在白底上隔开比图像 要素的配置间隔扩大的间隔 ( 扩大间隔 ) 排列多个而成的图案相同, 成为黑线 41 和比黑线 41 的宽度宽的白线交替排列多个的图案。
另一方面, 刻度部 34 以与图像区域 24a 中的图像要素 16R 及 16L 的配置间隔相同 的配置间隔, 将规定长度的黑线 41 配置在与刻度部 32 及 36 同样的规定长度上而成, 成为 黑线 41 和与黑线 41 相同宽度的白线交替排列多个的图案。
另外, 刻度部 38 将黑线 41 的排列方向配置在与刻度部 32 及 36 的排列方向正交 的方向上, 将黑线 41 在白底上隔开上述的扩大间隔而沿图中左右方向排列多个而成, 成为 黑线 41 和比黑线 41 的宽度宽的白线交替沿图中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的图案。
在此,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只要包含刻度部 32、 36 及 38 的一个即可, 优选包含刻度部 32 及 36 中的一个以及刻度部 38 这两个, 更优选包含刻度部 32 及 36 中的一个、 刻度部 34、 刻度部 38, 最优选包含刻度部 32、 34、 36 及 38 的全部。
刻度 40a、 40b、 40c 及 40d 具有沿着刻度部 32、 34 及 36 中的黑线 41 的排列方向即 图中上下方向延伸的比黑线 41 粗的刻度线, 并在该刻度线上, 以比上述的扩大间隔大的间 隔, 朝向刻度部 32 及 36 的内侧添加了与刻度线正交的比黑线 41 细的线。另外, 刻度 40a、 40b、 40c 及 40d 的各刻度线能够用作作为标识器 26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线。
相对于此, 刻度 40e 具有沿刻度部 38 中的黑线 41 的排列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延 伸的比黑线 41 粗的刻度线, 并在该刻度线上, 以比上述的扩大间隔更大的间隔, 朝向上侧 添加了与刻度线正交的比黑线 41 细的线。刻度 40e 的粗的刻度线能够用作标识器 26 的图
中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线。
另外, 钩形记号 ( 鉤印 )40f 及 40g 是沿刻度部 38 中的黑线 41 的排列方向及其正 交方向 ( 图中上下左右 ) 延伸的钩形记号, 能够使用作为标识器 26 的图中上下左右方向的 位置对准的基准。
另外, 标识器 26 最优选全部包含刻度 40a、 40b、 40c、 40d 和 40e 以及钩形记号 40f 及 40g, 虽然包含越多越优选, 但也可以不包含全部。
接下来, 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的一实施例。
如图 3(B) 所示, 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具有在该图中配置在左下的检查部 42、 配置在中央的检查部 44、 配置在右下的检查部 46, 以及配置在检查部 42、 44 及 46 的上 侧的检查部 48。而且, 在检查部 42 的图中左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50a 及 50b, 在检查部 46 的 图中左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50c 及 50d, 在检查部 48 的图中上侧配置有刻度 50e, 在刻度 50e 的上侧的两侧配置有钩形记号 50f 及 50g。
检查部 42、 44 及 46 对应于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其中一 方, 通过偏振光滤光片时, 具有与其配置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定长度的黑线段 ( 线图像 )51 能够被视觉辨认为沿着该规定方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 例如与偏振光栅 22R 及 22L 的排列 方向相同的方向, 以相同配置间隔配置在规定的长度上。即, 具体而言, 在检查部 42、 44 及 46 中,当通过偏振光滤光片时, 来自右眼用偏振光栅 22R 及左眼用偏振光栅 22L 的其中一 方的光被截止而显示出规定长度的黑线 41, 来自另一方的光透过而显示出白线, 此时, 成为 该黑线 51 和白线交替地以偏振光栅的配置间隔排列多个的图案。 另外, 检查部 48 将通过相同的偏振光滤光片时所能看见的 ( 見える ) 黑线 51 的 排列方向配置在与检查部 42、 44 及 46 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与检查部 42、 44 及 46 同 样地, 在通过偏振光滤光片时, 黑线 51 和白线交替地以偏振光栅的配置间隔, 沿图中左右 方向排列多个。
在此, 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的检查部 42、 44、 46 及 48 在通过偏振光滤 光片时能看见, 但若除去检查部 42、 46 及 48 中的黑线 51 的配置间隔, 则与图像底片用位置 对准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2、 34、 36 及 38, 完全以整体形状同样地配置在完全相同的位置。
在此, 作为本发明的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需要准确地与图像底片用 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相对应, 因此同样地, 包含检查部 42、 46 及 48 中的其中一个即可, 优选 包含检查部 42 及 46 中的一个以及检查部 48 这两个, 更优选包含检查部 42 及 46 中的一个、 检查部 44、 48 这三个, 最优选包含检查部 42、 44、 46 及 48 的全部。
另外, 刻度 50a、 50b、 50c、 50d 和 50e, 以及钩形记号 50f 及 50g 若除了通过偏振光 滤光片时能看见黑线 51 的点之外, 则分别与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的刻度 40a、 40b、 40c、 40d 和 40e 以及钩形记号 40f 及 40g 为完全相同的结构, 同样地, 刻度 50a、 50b、 50c 及 50d 的各粗的刻度线能够使用作为标识器 30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线, 刻度 50e 的粗的刻度线能够使用作为标识器 30 的图中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线, 而且, 钩 形记号 50f 及 50g 能够使用作为标识器 30 的图中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
另外, 标识器 30 最优选包含刻度 50a、 50b、 50c、 50d 和 50e、 以及钩形记号 50f 及 50g 的全部, 虽然包含越多越优选, 但也可以不包含全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可以将图像底片原纸 24 和偏振光 底片原纸 28 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 以便于使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和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在通过偏 振光滤光片观察时准确地重合。
在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位置对准时, 通过偏振光滤光片, 分 别将标识器 26 的刻度 40a、 40b、 40c 及 40d 的各粗的刻度线以及钩形记号 40f 和 40g, 与标 识器 30 的刻度 50a、 50b、 50c 及 50d 的各粗的刻度线以及钩形记号 50f 及 50g, 分别作为位 置对准基准而重合, 来进行图中左右方向的概略的位置对准, 并且分别将标识器 26 的刻度 40e 的粗的刻度线以及钩形记号 40f 及 40g, 与标识器 30 的刻度 50e 的粗的刻度线以及钩 形记号 50f 及 50g, 作为位置对准基准而重合, 来进行图中上下方向的概略的位置对准。
接下来, 使用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2、 34、 36 和 38 以及标识器 30 的检查部 42、 44、 46 及 48 分别重合, 使用在重合的各部分产生的莫尔条纹 ( モアレ ) 的图案来进行正确的位 置对准。
图 4 表示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和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30 通过 偏振光滤光片时, 准确地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时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案的一例。 另外, 在以 下的说明中, 作为通过了偏振光滤光片的状态且能够视觉辨认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 在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2 与标识器 30 的检查部 42 重合的部分 52、 及该刻度 部 36 与该检查部 46 重合的部分 56 中, 当刻度部 32 及 36 的 1 条黑线 41 与检查部 42 及 46 的 1 条黑线 51 重合时, 例如图 4 的重合部分 52 的一部分 52a 所示, 产生 1 周期的莫尔条纹 图案, 通过使该莫尔条纹图案同样地反复形成, 而产生图示那样的具有规定的周期的莫尔 条纹图案。由于此种莫尔条纹图案的产生, 而在重合部分 52 中, 刻度部 32 和检查部 42 被 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在重合部分 56 中, 刻度部 36 和检查部 46 被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从 而能够确认到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准确的图中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准, 进而能够确认到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图中上下方向的准确的位置对准。
另一方面, 在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8 与标识器 30 的检查部 48 重合的部分 58 中, 当刻度部 38 的 1 条黑线 41 与检查部 48 的 1 条黑线 51 重合时, 产生图示那样的具有规定 的周期的莫尔条纹图案。虽然该莫尔条纹图案产生的方向不同, 但与上述的重合部分 52 及 56 为完全相同的莫尔条纹 图案。 由于此种莫尔条纹图案的产生, 而在重合部分 58 上, 刻度 部 38 和检查部 48 被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从而能够确认到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 原纸 28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准确的位置对准, 进而能够确认到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准确的位置对准。
另外, 在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4 与标识器 30 的刻度部 44 的重合部分 54 中, 刻度 部 34 的全部的黑线 41 与刻度部 44 的全部的黑线 51 被准确地进行了位置对准而没有过与 不足 ( 過不足 ) 地重合, 仅视觉辨认出黑白的图案, 而莫尔条纹未产生。如此, 根据重合部 分 54 未产生莫尔条纹这一情况, 也能够确认准确的位置对准。
如上所述,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 基本上, 进行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2 与标 识器 30 的检查部 42 的重合部分 52、 该刻度部 36 与该检查部 46 的重合部分 56、 及该刻度 部 38 与该检查部 48 的重合部分 58 的至少一个重合的微调, 调整重合部分 52、 56 及 58 的 至少一个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 使其产生规定的莫尔条纹图案, 从而能够简便且准确地在 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图像底片原纸 24( 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偏振光底片22) 的位置对准。 当然, 对重合部分 52、 56 及 58 中的两个以上进行微调, 使它们产生规定的 莫尔条纹图案, 从而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更准确的位置对准。而且, 与此同时, 通过以使该 刻度部 34 与该检查部 44 的重合部分 54 不产生莫尔条纹的方式进行微调, 也能够更高效率 地进行更准确的位置对准。
即, 与从最初开始如重合部分 54 那样使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要素的微细的黑白图 案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偏振光栅的微细的黑白图案直接重合, 仅使重合部分成为黑白图案 而不产生莫尔条纹的方式进行调整相比,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能够利用 重合部分 52、 56 及 58 的放大后的莫尔条纹图案进行调整, 因此能够进行极简单且准确、 高 效率的位置对准。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如此利用重合部分 52、 56 及 58 的放大后的莫尔条纹图案进行了调整后, 通过以使重合部分 54 仅成为黑白图案而不产 生莫尔条纹的方式进行微调, 在利用预先放大的莫尔条纹图案准确地调整了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要素的微细的黑白图 案和偏振光底片 22 的偏振光栅的微细的黑白图案的状态下, 以不产生莫尔条纹的仅成为黑白图案的方式进行微调即可, 因此能够极准确且简单、 高效 率地进行位置对准。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 标识器及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基本上如上所述构成。
接下来, 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 准标识器及偏振光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仅使用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将其 与偏振光底片 ( 偏振光底片原纸 ) 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
图 5 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的一实施例。
该图所示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60 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图像底片用位 置对准标识器, 取代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而使用, 具有在该图中配 置在中央的刻度部 62、 配置在右侧的刻度部 64、 配置在左侧的刻度部 66。
另外, 在刻度部 62 的图中左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68a 及 68b, 在刻度部 64 的图中左 右两侧配置有刻度 68c 及 68d。
刻度部 62 及 64 具有 : 分别对应于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的 其中一方, 将具有与其配置间隔相同的宽度的规定长度的黑线 69 沿着规定方向即图中的 上下方向、 例如与图像要素 16R 及 16L 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 隔开比配置间隔更宽的间隔 而配置在规定的长度上的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 将具有与配置间隔相同的宽度的黑线 69a 相对于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的黑线 69 倾斜成规定角度 ( 例如, 微小角 θ) 而排列的第二区 域 62b 及 64b。
在此, 具体而言, 在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中, 与标识器 26 的刻度部 32 及 36 同样地, 使右眼用图像要素 16R 及左眼用图像要素 16L 的其中一方为规定长度的黑线 69 时, 与将该 黑线 69 在白底上隔开比图像要素的配置间隔扩大的间隔 ( 扩大间隔 ) 排列多个的图案相 同, 成为黑线 69 和比黑线 69 的宽度宽的白线交替排列多个的图案。
相对于此, 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成为将相对于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的 黑线 69 倾 斜成规定角度 ( 例如, 微小角 θ) 的黑线 69a 和比倾斜黑线 69a 的宽度宽的倾斜白线平行交替地排列多个的图案。通过设置这些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并将相对于平行的黑线 69 以 微小角 θ 倾斜的倾斜黑线 69a 排列, 而能够放大并检测位置偏差, 根据需要, 也能够检测位 置偏差量。
在此, 倾斜角度 θ 优选为 1 ~ 15°。其理由是只要倾斜角度 θ 在该范围内, 就能 够可靠地放大并检测位置偏差。
另一方面, 刻度部 66 以与图像区域 24a 中的图像要素 16R 及 16L 的配置间隔相同 的配置间隔, 将规定长度的黑线 69 配置在与刻度部 62 及 64 同样的规定长度上, 并成为黑 线 69 和与黑线 69 相同宽度的白线交替排列多个的图案。
在此,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60, 只要包含刻度部 62 及 64 的第 一区域 62a 及 64a 中的一个即可, 优选包含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的至少一个以及刻度部 62 及 64 的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的至少一个这两个, 更优选在此基础上还包含刻度部 66, 最优 选包含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以及刻度部 66 的全部。
刻度 68a、 68b、 68c 及 68d 具有沿刻度部 62 及 64 中的黑线 69 的排列方向即图中上 下方向延伸的比黑线 69 粗的刻度线, 并在该刻度线上, 以比上述的扩大间隔更大的间隔, 朝向刻度部 62 及 64 的内侧添加与刻度线正交的、 比黑线 69 粗的横线。 另外, 刻度 68a、 68b、 68c 及 68d 的各刻度线能够使用作为标识器 60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的基准线, 添加 在刻度 68a、 68b、 68c 及 68d 的各刻度线上的粗横线能够用作标识器 60 的图中上下方向的 位置对准的基准线。在此, 刻度 68b 及 68c 具有共通的刻度线。
另外, 配置在刻度部 64 左右两侧的刻度 68c 及 68d 在与刻度 68a 及 68b 不同的位 置上添加有粗横线, 两上端成为钩形记号, 其是沿刻度部 64 中的黑线 69 的排列方向及其正 交方向 ( 图中上下左右 ) 延伸的钩形记号, 能够作为标识器 60 的图中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 对准的基准而使用。
另外, 标识器 60 最优选包含刻度 68a、 68b、 68c 及 68d 的全部, 虽然包含越多越优 选, 但也可以不包含全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底 片用位置 对准标识器 60 能够使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 以便于 在通过偏振光滤光片观察时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准确地重合。
在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位置对准时, 通过偏振光滤光片, 将添 加在标识器 60 的刻度 68a、 68b、 68c 及 68d 的各粗的刻度线上的各粗的横线分别作为位置 对准基准而重合。来进行图中上下方向的大致的位置对准。
接下来, 使用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重合的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2 及 64 的各区域 部分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案来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图 6 表示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6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在通过了偏振光滤 光片时准确地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时刻度部 62 及 64 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图案的一例。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作为通过了偏振光滤光片的状态且能够视觉辨认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 在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2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重合的部分 70、 及该刻度部 6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重合的部分 72 中, 当刻度部 62 及 64 的第一区域 62a 及 64a 的 1 条 黑线 69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 1 条黑线重合时, 例如图 6 的重合部分 70 的第一区域 70a 所示, 产生 1 周期的莫尔条纹图案, 通过使该莫尔条纹图案同样地反复进行, 而产生图示那样的具有规定的周期的莫尔条纹图案。由于此种莫尔条纹图案的产生, 而在重合部分 70 的 第一区域 70a 中, 刻度部 62 的第一区域 62a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被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在重合部分 70 的第一区域 72a 中, 刻度部 64 的第一区域 64a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被准确 地进行位置对准, 从而能够确认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图中上下方向的 准确的位置对准, 进而能够确认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图中上下方向的准确的位 置对准。
另一方面, 在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2 及 64 的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与偏振光底片原 纸 28 重合的部分 70 及 72 的第二区域 70b 及 72b 中, 当第二区域 62b 或 64b 的 1 条倾斜黑 线 69a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 1 条黑线重合时, 如图所示, 产生与倾斜黑线 69a 的倾斜方 向反方向倾斜的具有规定的周期的莫尔条纹图案。由于此种莫尔条纹图案的产生, 而在重 合部分 70 及 72 的第二区域 70b 及 72b 中, 刻度部 62 及 64 的第二区域 62b 及 64b 与偏振 光底片原纸 28 被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从而能够确认图像底片原纸 24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是准确的, 进而能够确认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图 中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是准确的。
另外, 在基于重合部分 70 及 72 的第二区域 70b 及 72b 的位置对准中, 与基于第一 区域 70a 及 72a 的位置对准相比, 能够放大并检测位置偏差, 因此能够进行更准确的位置对 准。 而且, 根据倾斜角度 θ 的不同, 也能够进行图中上下方向或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
另外, 虽然未图示, 但在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6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 中, 刻度部 66 的全部的黑线 69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全部的黑线被准确地进行位置对准 而不产生过与不足地重合, 仅视觉辨认出黑白的图案, 而未产生莫尔条纹。 根据这种在重合 部分也未产生莫尔条纹这一情况, 能够确认准确的位置对准。
如上所述,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基本上, 进行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2 的第 一区域 62a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 70 的第一区域 70a、 及该刻度部 64 的第一区 域 64a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 72 的第一区域 72a 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合的微调, 调整在第一区域 70a 及 72a 的至少一方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 通过使其产生规定的莫尔条 纹图案, 从而能够简便且准确地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进行图像底片原纸 24( 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偏振光底片 22) 的位置对准。当然, 在此基础上, 再对重合部分 70 的第二区域 70b 及重合部分 72 的第二区域 72b 的至少一方进行微调, 使其产生规定的莫尔 条纹图案, 从而能够更高效率地进行更准确的位置对准。而且, 与此同时, 通过以使该刻度 部 66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不产生莫尔条纹的方式进行微调, 也能够更高效率 地进行更准确的位置对准。
即, 与从最初开始如该刻度部 66 和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那样使图像底 片 20 的图像要素的微细的黑白图案和偏振光底片 22 的偏振光栅的微细的黑白图案直接重 合, 重合部分仅成为黑白图案而未产生莫尔条纹的方式的调整相比,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 式的位置对准方法能够利用重 合部分 70 及 72 的放大后的莫尔条纹图案进行调整, 因此能 够极简单且准确、 高效率地进行位置对准。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如此利用重合部分 70 及 72 的 放大后的莫尔条纹图案进行了调整后, 通过以使位置对准标识器 60 的刻度部 66 与偏振光 底片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仅成为黑白图案而不产生莫尔条纹的方式进行微调, 在利用预先放大的莫尔条纹图案准确地调整了图像底片 20 的图像要素的微细的黑白图案和偏振光底 片 22 的偏振光栅的微细的黑白图案的状态下, 只要以不产生莫尔条纹的仅成为黑白图案 的方式略微地进行微调即可, 因此能够极准确且简单、 高效率地进行位置对准。
另外,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由于无需在偏振光底片 22 侧即在 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预先形成位置对准标识器等, 因此能够简化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工 序, 能够实现立体图像印刷品的成本降低。
另外, 在上述的例子的本第二实施方式中, 使用了图 5 所示的图像底片 20 的位置 对准标识器 60,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也可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底片用位 置对准标识器, 例如图 3(A) 所示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及该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 标识器基本上如上所述构成。
接下来, 在戴上偏振光眼镜利用人眼通过偏振光滤光片对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 品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和 30) 彼此、 或位置对准标识器 (60) 与偏 振光底片 22( 原纸 28) 的重合部分所产生的莫尔条纹进行视觉辨认的情况下, 即在通过目 视进行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时, 优选为是人眼容易视觉辨认的莫尔条纹。
因此, 在本发明中, 通过控制所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的空间频率特性, 而控制标识 器的图像分辨率、 尺寸, 从而能够产生人眼容易视觉辨认的莫尔条纹。
对该莫尔条纹图案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 由当前的位置对准标识器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为图 7(A) 所示的莫尔条纹 图案 74。
首先, 对图 7(A) 所示的莫尔条纹图案 74 进行傅立叶变换而生成第一光谱。得到 的第一光谱如图 8 中的实线所示。
接下来, 将图 8 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一光谱表示的空间频率特性乘以图 9 的实线所 示的人的视觉函数 ( 观察距离 30cm) 而生成第二光谱。得到的第二光谱如图 8 中的虚线所 示。
接下来, 由于对图 8 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二光谱在全空间频带中进行积分而得到的 积分值与人的视觉响应特性大体一致, 因此在位置对准标识器的图像分辨率、 尺寸等的限 制下, 生成取最大值的莫尔条纹图案。如此得到的莫尔条纹图案 76 如图 7(B) 所示。
如此, 能够生成图 7(B) 所示那样的考虑到基于目视的位置对准的容易观察的莫 尔条纹图案。
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 能够使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26 及 30 或 60, 并利用 由这些微细黑白图案放大后的莫尔条纹图案简单、 高精度地进行图像底片 20( 原纸 24) 的 图像要素的微细黑白图案与偏振光底片 22( 原纸 28) 的偏振光栅的微细黑白图案的准确的 位置对准。
然而, 在图像底片的画面的尺寸大的情况下或宽幅的情况下, 当将偏振光底片与 图像底片的大尺寸的画面或宽幅的画面进行位置对准时, 存在如下情况 : 即, 使如第一实施 方式那样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及偏振光底片用第二标识器, 或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 仅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 将图像底片的左眼用图像要素、 右眼用图像要素与偏振光 ( 相位差 ) 底片的左眼用偏振光栅、 右眼用偏振光栅分别相互在微观上高精度地对合, 仅凭借于此的话, 无法检测宏观上产生的栅周期的位置偏差, 结果是无法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尤其是仅使用图像底片用第一标识器进行微观上的位置对准时, 无法检测宏观上产生的栅 格周期的位置偏差, 结果是无法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例如, 如图 10 所示的重合部分 80 那样, 在图像底片的图像要素的黑白图案的周期 与偏振光底片的偏振光栅格的黑白图案的周期相同的情况下, 当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那样仅使用图像底片的第一标识器 82 对大尺寸画面的图像底片和偏振光底片进行位置对 准而使它们重合时, 在重合部分 80 的两端产生微妙的角度偏差例如产生 1 周期的角度偏差 的状态 下进行位置对准的情况下, 在两个标识器 82 隔开间隔而存在的重合部分 80 的两侧 的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中, 即使微观上准确地进行了位置对准, 而在标识器 80 未存在的重 合部分 80 的中央的第二区域 84c 中, 也会产生半周期的位置偏差。
因此, 在微观上准确地进行了位置对准的重合部分 80 的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中, 图像底片的图像要素与偏振光底片的偏振光栅的微细黑白图案一致, 因此能够确认相同周 期的黑白图案。
另一方面, 在产生半周期的位置偏差的第二区域 84c 中, 由于图像底片的图像要 素的黑白图案与偏振光底片的偏振光栅的黑白图案正好重合, 因此整面成为全黑, 而完全 无法确认黑白图案, 其反射浓度和透过浓度都比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的浓度高, 其反射光量 或透过光量以及检测光量比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低。 另外, 在重合部分 80 的两侧的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与中央的第二区域 84c 之间所 夹着的第三区域 84b 及 84d 中, 由于图像底片的图像要素的黑白图案与偏振光底片的偏振 光栅的黑白图案局部重合, 因此能够确认黑白图案, 但重合部分 80 的白图案的宽度变窄且 黑图案的宽度变宽, 因此其反射浓度和透过浓度、 其反射光量、 透过光量、 检测光量都成为 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与第二区域 84c 的中间值。
另外, 在图 10 所示的例子中, 为了便于理解, 而将图像底片的图像要素表示为黑 白栅格图案, 并将通过偏振光滤光片观察时的偏振光底片的偏振光栅的透过及遮断 ( 不透 过 ) 表示为黑白图案。
另外, 在图 10 所示的例子中, 为了便于理解, 而在第一区域 84a 与第三区域 84b 之 间、 第三区域 84b 与第二区域 84c 之间、 第二区域 84c 与第三区域 84d 之间以及第三区域 84d 与第一区域 84e 之间都描绘了明确的边界线, 但在图 10 所示的例子中, 由于位置偏差从重 合部分 80 两端朝向第二区域 84c 中心逐渐增大, 因此实际上当然不存在明确的边界线。
在本说明书中, 以下为同样的情况。
另外, 若图像底片的画面尺寸越大, 则微妙的角度偏差越容易在图像底片与偏振 光底片的重合部分的两端引起周期偏差, 例如, 如图 11 所示的重合部分 86 那样产生多周期 的偏差, 在图示例中产生四周期的偏差。 由此可知, 利用小的标识器 82 无法检测的微妙的 角度偏差会引起周期偏差。
因此, 为了检测并防止周期偏差, 而需要检测比能够利用小的标识器 82 检测的角 度偏差更小的角度偏差。
然而, 当产生多周期的偏差时, 在重合部分 86 的两端, 虽然图像底片和偏振光底 片的两黑白图案无位置偏差地一致, 但在中途必然存在有位置偏差的部分, 因此重合的反 复图案 88 在重合部分 86 上反复多次 ( 在图示例中为四次 )。并且, 重合的反复图案 88 包
括图 10 所示的两侧的第一区域 84a 及 84e、 中央的第二区域 84c、 以及它们之间的第三区域 84b 及 84d。
即, 本发明者们, 如从图 10 及图 11 所明了的那样, 想到了在产生了周期偏差的图 像底片与偏振光底片的重合部分 80 及 86 上存在黑白图案的长度方向上的浓度不均、 以及 反射光量或透过光量的不均, 其结果是, 想到了在图像印刷原纸的非图像区域设置由具有 与偏振光底片的黑白图案大致相同或整数倍的间隔、 并沿图像要素的黑白图案的长度方向 延伸的多个线图像构成的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将偏振光底片与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重 合, 通过检测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的部分的光量, 而能够检测周期偏差, 从而得到了本发明 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为了进行微观上的位置对准, 而实施上述 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 尤其是实施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 之后, 使 用预先形成在图像底片上的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进行周期偏差的检测, 以防止或消除周期 偏差的方式进行位置对准, 由此进行图像底片与偏振光底片的没有微观上的周期偏差的位 置对准。
以下, 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使用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 标识器和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以及图像底片原纸及偏振光底片原纸。
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为了进行图像底片与偏振光 底片的微观上的位置对准, 而以实施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的情况为代表 例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此。
图 12(A) 表示本发明的包括用于进行微观上的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 标识器及用 于进行周期偏差的检测及防止的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在内的图像底片原纸的一实施例, 图 12(B) 表示与图 12(A) 所示的图像底片原纸进行位置对准而粘贴的偏振光底片原纸的一实 施例。
图 12(A) 所示的图像底片原纸 90 具有构成图像底片 20 的矩形形状的图像区域 92a 和包围其四边的外侧的非图像区域 92b, 在非图像区域 92b 中具有 : 在沿图像区域 92a 的长度方向相面对的两边、 即图中左边及右边的外侧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两个总计 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 在图像区域 92a 的另一方的两边、 即图中上边及下边的外侧分别 沿着该上边及下边配置的两个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94。 另外, 图像底片原纸 90 除了具有周 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94 的点之外, 与图 2(A) 所示的图像底片原纸 24 相同。
图 12(B) 所示的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中, 在整面上对应于图像底片 20 的右眼用及 左眼用图像要素以相同的栅间隔交替形成有多个包含在偏振光底片 22 中的右眼用偏振光 栅及左眼用偏振光栅。另外, 图像底片原纸 90 虽然在没有图 2(B) 所示的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和非栅格区域 28b 这方面不同, 但能够将偏振光底片原纸 28 中的栅格区域 28a 扩展到原 纸整面上。
在此, 图 12(A) 所示的图像底片原纸 90 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是用于实施本发明 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的位置对准标识器, 只要是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 准方法中使用的标识器即可, 例如图 5 所示的标识器 60 当然也可以使用图 3(A) 所示的标 识器 26 等。
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94 用于检测在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中无法检测的小的角度偏差。如图 12(A) 所示, 该标识器 94 在图像区域 92a 的、 图中上边及下边的外侧的非图像区 域 92b 上沿着该上边及下边配置, 并且以成为图 12(B) 所示的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偏振光 底片 22 的栅格配置图案的方式配置多个, 所述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偏振光底片 22 的栅格 配置图案, 也即, 利用与图像底片 20 的线状图像要素对应的线状偏振光栅能够观察的微细 黑白图案的相同图案而成为黑图案, 具有与偏振光栅的间隔相同的宽度的黑线 95 以隔开 与其宽度相同的间隔成为白图案。
在此, 作为标识器 94 的黑线 95 的配置图案即黑白图案, 优选与偏振 光底片 22 的 栅格配置图案即黑白图案相同, 即优选相同的宽度及间隔, 但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 标识器 94 的黑白图案也可以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黑白图案和间隔不同, 只要大致相同即可。即, 成 为黑图案的黑线 95 的宽度和成为白图案的相邻的黑线 95 的间隔也可以不相同。而且, 标 识器 94 的黑白图案只要是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黑白图案对应的图案即可, 例如也可以将具 有与栅格的间隔相同的宽度的黑线隔开栅格的间隔的整数倍的间隔进行配置。
另外, 标识器 94 的黑白图案的形状如图示例那样需要与偏振光底片 22 的黑白图 案的形状对准, 但形状本身可以为任何形状。例如, 如图示例所示, 当然也可以是条纹状 (stripe), 还可以是黑白方格花纹 (checkerboard)。
另外, 标识器 94 的黑白图案使图像底片原纸 90 的图像底片 2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偏振光底片 22 重合时, 也可以在经由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右眼用或左眼用偏振光栅 所检测的标识器 94 的各测定点的光量最小的位置上配置构成标识器 94 的黑白图案的黑线 95。
另外, 在图示例中, 标识器 94 配置在图中图像区域 92a 的上边及下边这双方的非 图像区域 92b,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也可以配置在其中一方。 而且, 在图像区域 92a 的右 眼用或左眼用图像要素的配置图案为条纹状时, 标识器 94 需要与图像要素的延伸方向平 行配置, 因此在图像要素的延伸方向为图中左右方向的图示例的情况下, 配置在上边及下 边的至少一方, 但在图像要素的延伸方向为图中上下方向的情况下, 配置在左边及右边的 至少一方。然而, 当图像区域 92a 的图像要素的配置图案为黑白方格花纹时, 可以配置在其 中一方向, 但优选与长度方向平行配置。
另外, 标识器 94 的配置长度 ( 图像要素的配置方向的宽度 ) 在图示例中与图像区 域 92a( 图像底片 22) 的长度方向即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 ( 图像要素的配置长度 ) 相等, 但 本发明并未特别受限制, 只要至少为图像区域 92a 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即可, 而且, 也可以是 图像底片原纸 90 的图中左右方向的端部间的全长。
另外, 标识器 94 的配置高度 ( 与图像要素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 ) 优选为 将图像底片原纸 90 和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重合而进行位置对 准时的检测标识器 94 的光量 的光量检测器的孔径尺寸以上。另外, 为了了解目视下的光量的不均, 标识器 94 的配置高 度更优选为 15mm 以上。
另外, 作为检测标识器 94 的光量的光量检测器, 在对将图像底片原纸 90 与偏振光 底片原纸 96 重合而位置对准时的标识器 94 的区域的多点进行采样时, 只要能够检测采样 出的多点的光量即可, 可以列举出 CCD 或 CMOS 摄像元件、 使用该元件的相机、 光检测器、 光 量计、 亮度计等。另外, 检测的光量既可以是透过光量, 也可以是反射光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能够将图像底片原纸 90 和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重合而进行位置对准, 以便于使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底片用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及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94 在通过偏振光滤光片观察时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没有周期偏 差地准确重合。
在图像底片原纸 9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位置对准时, 首先, 通过偏振光滤光 片, 使用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进行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 如图 13 所示, 在至少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的部分中, 能够得到以标识器 82 的黑白图案与偏振光底片 原纸 96 的黑白图案一致的方式进行了位置对准后的图像底片原纸 9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重合 98。
接下来, 利用光量检测器 ( 未图示 ) 检测如此得到的图像底片原纸 90 与偏振光底 片原纸 96 的重合 98 的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94 的重合部分 98a 的光量, 根据重合部分 98a 的光量不均的程度而检测有无周期偏差。 另外, 也可以取代基于光量检测器的光量的检测, 而检测基于目视的光量不均的有无, 并将其改变成光量检测。
若存在周期偏差, 则如图 10 及图 11 所示, 沿标识器 94 的重合部分 98a 的长度方 向产生光量不均, 因此若重合部分 98a 没有光量不均, 则判断为没有周期偏差, 可知图像底 片原纸 90 与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重合 98 中的图像底片 20 和偏振光底片 22 没有周期偏 差且准确地进行了位置对准。
在此, 在利用光量检测器检测重合部分 98a 的光量时, 具体而言, 采样多点而检测 其光量且当检测到的多点的光量的差为规定阈值以下时, 判断为没有周期偏差地进行了位 置对准, 当超过规定阈值时, 判断为产生了 周期偏差。
作为规定的阈值, 并未特别限制, 但可以预先求出通过目视判断为没有光量不均 或在目视下能够容许的光量不均时的光量差, 并将求出的光量差作为阈值。 而且, 关于采样 的多点, 只要能够对重合部分 98a 进行充分均匀的采样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制, 只要根据图 像底片 20 即图像底片原纸 90 的图像区域 92a 的尺寸进行设定即可。
当判断为产生周期偏差时, 由于沿标识器 94 的重合部分 98a 的长度方向产生光量 不均, 因此在消除光量不均的方向上, 将重合 98 的图像底片原纸 90 及偏振光底片原纸 96 的一方错开, 并使用上述的四个位置对准标识器 82, 进行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 方法。
然后, 同样地, 进行上述的标识器 94 的重合部分 98a 的光量检测, 检测周期偏差的 有无, 当不存在周期偏差时能够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 当存在周期偏差时, 反复进行上述位 置对准直至消除周期偏差。
如此,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中, 至少使用图像底片用位置对 准标识器, 能够检测即使将图像底片的图像要素和偏振光底片的偏振光栅在微观上高精度 地对准也无法检测的宏观上产生的栅格周期的位置偏差, 从而能够简单、 高精度地进行准 确的位置对准。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对准方法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周期偏差防止标识器 基本上如上所述构成。
在此, 说明了人眼的目视的位置对准的例子,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在相机的透 镜上安装偏振光滤光片, 通过检测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 而能够进行准确的位置对准。另 外, 莫尔条纹图案的检测利用图案匹配等来检测预先取得的准确的位置对准所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和位置对准所产生的莫尔条纹图案, 通过求出一致度, 而能够实现位置对准的自 动化。
当然, 也可以自动地进行用于位置对准的图像底片 ( 原纸 ) 与偏振光底片 ( 原纸 ) 的相对移动、 微调等。
如此进行了位置对准后的图像底片原纸和偏振光底片原纸可以使用透明的粘接 剂准确地粘贴在一起。
在此, 粘贴所使用的粘接剂只要透明即可, 并未特别受限制, 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 光学部品用粘接剂, 当然优选为没有光学的各向异性的粘接 剂。
如此, 使用透明的粘接剂准确地粘贴后的图像底片原纸和偏振光底片原纸, 在形 成有标识器等的非图像区域被截止, 而作为包含图像区域的立体图像印刷品进行制造。
如此, 在本发明中, 能够制造立体图像印刷品。
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该方法所使用的位置对准标识器及立 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如上所述构成。
在上述的例子中, 说明了图像底片与偏振光底片的位置对准,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 于此, 使用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标识器的位置对准方法, 尤其是通过控制产生的莫尔条纹图 案的空间频率特性而控制标识器的图像分辨率、 尺寸, 生成考虑了目视的位置对准的容易 观察的莫尔条纹图案而进行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方法能够适用于以偏振光显示方式为首 的其他立体图像媒介。 例如, 适用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方法、 本发明的位置对准标识器的形成 有图像要素的图像媒介并未限定为图像底片, 也可以是印相纸等反射介质或液晶显示介质 等透过介质, 适用此种本发明的进行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方法或适用该方法所使用的位置 对准标识器的、 形成有偏振光栅的偏振光介质并未限定为偏振光底片, 也能够适用于刚性 低的偏振光板。
以上, 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印刷品的位置对准方法、 该方法所使用的 位置对准标识器及立体图像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 当然 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 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