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式折叠车.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2020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8077.0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号:

CN102372060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B62K 15/00放弃生效日:201203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K 15/00申请日:20100820|||公开

IPC分类号:

B62K15/00

主分类号:

B62K15/00

申请人:

马侠安; 胡静宇

发明人:

胡静宇; 马侠安

地址: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4号院2-105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主要由前轮架、车架、折叠车把、车座、脚踏、后轮架、车轮及附件组成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由板、管连接成H形车架,侧板上开有前、后轮架滑槽组成如之字形,前轮架、后轮架末端滑块置于滑槽中,折叠后与车架组成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车架前、后端分别与前、后轮架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如之字形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折叠车把与前轮架转向管铰接,通过这些零部件间滑动和转动展开为车,收缩、折叠这些部件后则变成箱子形状,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折叠方便、快捷,合上如手提箱可提或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满足人们乘坐城铁、公交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是由车轮 (1)、 后轮架 (2)、 车架 (3)、 车座 (4)、 脚踏 (5)、 折叠车把 (6)、 前轮 架 (7) 及附件组成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架 (3) 呈 H 形状, 车架 (3) 侧板上开有 二组弧形滑槽,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支撑杆滑块分别位于车架 (3) 侧板呈之字形滑槽中, 折叠后与车架 (3) 形状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前、 后端与分别前轮架 (7)、 后轮架 (2) 铰 接, 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和前轮架 (7)、 后轮架 (2) 折叠后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 滑 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 收缩合上这些零部件则变成箱子形状, 而前 轮架 (7) 是由 U 字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 开口端有轴孔, 前叉则装入转向立管中 所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架 (3) 由两个纵向平行三角 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向的板、 管连接所构成, 板上开有弧形滑槽, 滑槽分前轮架 (7) 滑槽和后轮架 (2) 滑槽两组如之字形, 滑槽的弧度满足前轮架 (7)、 后轮架 (2) 由车到 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 与滑槽平行有两组辅助弧形滑槽, 末端均连接有一段径向滑槽, 前轮 架 (7) 是将板弯成 U 形的梁, 开口端接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 并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 上 面装有横销, 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 后轮架 (2) 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 开有径向滑 槽, 上面也装有横销,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滑块装在车架 (3) 滑槽, 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 助槽中, 滑动前轮架 (7)、 后轮架 (2) 到车架前后端,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辅助槽中的横 销受弹簧弹力作用滑入到车架 (3) 前端的径向槽中, 阻止前轮架 (7)、 后轮架 (2) 的移动和 转动, 车座 (7) 鞍管下端插入车架 (3) 车座立管中可滑动, 鞍管上有凹槽, 车架 (3) 车座立 管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槽上, 阻止车座 (7) 滑动, 反之就可滑动车座 (7), 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 (5) 铰轴为纵方向铰接在 T 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 脚踏 (5) 竖 起时位于车架 (3) 侧面, 支撑杆与车架 (3) 侧板铰接, 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 弧度 为脚踏 (5) 支撑杆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 脚踏 (5) 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 同理限制脚踏 (5) 支撑杆过度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架 (3) 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 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 H 形状, 侧板上开有电池盒挂孔、 减重孔, 前轮架 (7) 是由 U 字形状 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 开口端开有铰接孔, 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 车架 (3) 前端与前轮架 (7) 后端铰接, 车架 (3) 后端与后轮架 (2) 支撑杆铰接, 前轮架 (7)、 车架 (3)、 后轮架 (2) 相互间折叠后形状如之字形, 车座 (4) 鞍管插入竖向车座 (4) 立管中, 车座 (4) 立管铰接在车架 (3) 下端横梁上,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车座 (4) 立管上均有横 销位于车架 (3) 相应铰接轴开有同心弧形槽中, 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 (7)、 后轮架 (2)、 座 椅 (4) 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所需角度, 折叠车把 (6) 下端与前轮架 (7) 转向管铰接并 锁定, 脚踏 (5) 位于车架 (3) 侧面上, 转动后轮架 (2) 支撑杆带动车架 (3) 绕前轮架 (7) 梁 上轴转动伸出后轮, 同理转动座椅 (4) 依次转动座椅 (4) 支撑杆转动打开座椅 (4) 和折叠 车把 (6) 变成车, 转动后轮架 (2), 使得车轮位于车架 (3) 内, 折叠车座 (4) 和折叠车把 (6)。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座 (7) 鞍管上端滑座中的横 向圆形滑块位于滑槽中, 两端用螺母紧固, 沿滑槽滑动并转动车座 (7) 坐垫一定角度至合 适位置, 旋紧螺母, 压紧板面与螺母面, 防止车座 (7) 的坐垫滑动和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前轮架 (7) 的前叉是由前叉 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 右前叉腿上端铰接构成, 在前叉立管下端装入左、 右前叉腿上端凹槽 2 中, 限制左、 右前叉绕轴摆动, 在摆动幅度区间内安装有弹性片阻尼左、 右前叉摆动, 起到前 叉缓冲作用, 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 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 在车座 (4) 立管、 后轮架 (2) 上 设有铰接孔, 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 起到后轮减震作用。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 (6) 是由车把横把、 车把上支撑杆、 下支撑杆、 车把基座四部分组成, 折叠车把 (6) 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 T 字 形状的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轴座两端, 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下端与折叠车把 (6) 下支 撑杆铰接, 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折叠车把 (6) 基座上, 折叠车把 (6) 基座固 定在前轮架 (12) 转向立管上组成, T 字形状的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 槽, 折叠车把 (6) 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接在槽中, 折叠车把 (6) 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 槽滑动, 两个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 折叠车把 (6) 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 把 (6) 上支撑杆两端即可, 反之拉出折叠车把 (6) 手把就可转 90 度, 折叠车把 (6) 上、 下支 撑杆铰接在一起, 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上有横销, 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 同心弧形槽, 弧度满足折叠车把 (6) 上、 下支撑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 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 段滑槽, 在转动折叠车把 (6) 上、 下支撑杆时槽中横销, 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 中, 同理用于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 基座间锁定。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6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 (6) 车把上、 下支 撑杆、 车把基座铰接处设有连杆, 转动车把上支撑杆时车把下支撑杆随之也在转动, 且二者 同时到位, 同理用于后轮架 (2)、 车架 (3)、 车座 (4) 的联动折叠。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架 (3) 脚踏板位置安装中轴, 中轴上安装链轮, 其轴上有支撑臂, 装有折叠脚蹬组成脚踏 (5), 中间链轮装在车架 (3) 与 后轮架 (2) 铰接轴上, 链轮与后轮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的人力方式。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其特征在于车体外部件用软织物蒙皮, 也 可在车体外部整体蒙皮, 上设有提手和背带, 前后开口并装有拉链, 折叠方式用于三轮、 四 轮车, 将单个后轮换成两个平行的后轮就组成可折叠成旅行箱的三轮车, 将前轮架的单个 车轮同样换成两个平行的车轮, 采用连杆机构就可构成两个前轮同时转向的四轮车。

说明书


手提箱式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巧、 方便、 适合携带的手提箱式折叠车。背景技术 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加快, 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 如城 铁、 公交车时携带, 在换乘或其它短距离之间骑行的车辆。依据箱式三轮车 ( 专利号 : ZL98248138.1) 特点, 在箱形两轮折叠车 ( 专利申请号 : 20072031109.6)、 可收缩折叠成箱 形的车 ( 专利号 : 200810127016.3)、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专利申请号 : 200820207336.5) 及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专利申请号 : 200920174175.9)、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专利申请 号: 2009200047731)、 箱式折叠车 (2001020115499.8) 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使得折叠后体积 尽可能的小, 形状尽可能规范易于携带和码放, 而展开成为车时尺寸又尽可能大, 且骑行舒 适安全的车且更易折叠, 产生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展开成车时尺寸尽可能大, 骑行时舒适, 而折叠后的外形规 范、 体积小, 更加易于折叠且结构简单、 可靠的手提箱式折叠车, 它是这样实现的, 其主要是 由前轮架、 车架、 车把、 车座、 脚踏、 后轮架、 车轮及附件组成, 车架呈 H 形状, 车架侧板上开 有二组弧形滑槽, 前轮架、 后轮架支撑杆滑块分别位于车架侧板呈之字形滑槽中, 折叠后与 车架形状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前、 后端与分别前轮架、 后轮架铰接, 折叠后相互间形状 如之字形和前轮架、 后轮架折叠后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 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 供人骑行的车, 收缩合上这些零部件则变成箱子形状, 而前轮架是由 U 字水平梁底端与前 叉转向立管连接, 开口端有轴孔, 前叉则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
     车架由两个纵向平行三角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向的板、 管连接所构 成, 板上开有弧形滑槽, 滑槽分前轮架滑槽和后轮架滑槽两组如之字形, 滑槽的弧度满足前 轮架、 后轮架由车到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 与滑槽平行有两组辅助弧形滑槽, 末端均连接有 一段径向滑槽, 前轮架是将板弯成 U 形的梁, 开口端接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 并沿径向开 有一段滑槽, 上面装有横销, 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 后轮架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 开有径向滑槽, 上面也装有横销, 前轮架、 后轮架滑块装在车架滑槽, 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 助槽中, 滑动前轮架、 后轮架到车架前后端, 前轮架、 后轮架辅助槽中的横销受弹簧弹力作 用滑入到车架前端的径向槽中, 阻止前轮架、 后轮架的移动和转动, 车座鞍管下端插入车架 车座立管中可滑动, 鞍管上有凹槽, 车架车座立管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槽 上, 阻止车座滑动, 反之就可滑动车座, 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铰轴为纵方向铰接在固定在 T 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 脚踏竖起时位于车架侧面, 支撑杆与车架侧板铰接, 板上开有 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 弧度为脚踏支撑杆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 脚踏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 同理限制脚踏支撑杆过度转动。
     车架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 H 形状, 侧板上开有电池盒挂
     孔、 减重孔, 前轮架是由 U 字形状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 开口端开有铰接 孔, 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 车架前端与前轮架后端铰接, 车架后端与后轮架支撑杆铰 接, 前轮架、 车架、 后轮架相互间折叠后形状如之字形, 车座鞍管插入竖向车座立管中, 车座 立管铰接在车架下端横梁上, 前轮架、 后轮架、 车座立管上均有横销位于车架相应铰接轴开 有同心弧形槽中, 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 后轮架、 座椅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所需角 度, 折叠车把下端与前轮架转向管铰接并锁定, 脚踏位于车架侧面上, 转动后轮架支撑杆带 动车架绕前轮架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 同理转动座椅依次转动座椅支撑杆转动打开座椅和 折叠车把变成车, 转动后轮架, 使得车轮位于车架内, 折叠车座和折叠车把。
     折叠车把是由车把横把、 车把上支撑杆、 下支撑杆、 车把基座四部分组成, 折叠车 把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 T 字形状的折叠车把上支撑杆轴座两端, 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下端 与折叠车把下支撑杆铰接, 折叠车把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折叠车把基座上, 折叠车把基 座固定在前轮架转向立管上组成, T 字形状的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槽, 折 叠车把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接在槽中, 折叠车把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槽滑动, 两个 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 折叠车把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两端即 可, 反之拉出折叠车把手把就可转 90 度, 折叠车把上、 下支撑杆铰接在一起, 折叠车把上支 撑杆上有横销, 折叠车把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 弧度满足折叠车把上、 下支撑 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 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 在转动折叠车把上、 下支撑杆时槽中横 销, 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中, 同理用于折叠车把下支撑杆、 基座间锁定。
     前轮架、 座椅立管上均开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 车架上有横向固定销轴卡在槽 中, 槽为分别为前轮架、 座椅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的弧度, 电池安装在电池盒及后轮架 臂空间及其它空间中。
     前轮架的前叉是由前叉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 右前叉腿上端铰接构成, 在前叉立 管下端装入左、 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 限制左、 右前叉绕轴摆动, 在摆动幅度区间内安装有 弹性片阻尼左、 右前叉摆动, 起到前叉缓冲作用, 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 右前叉腿上端凹 槽中, 在车座立管、 后轮架设有铰接孔, 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 起到后轮减震作用。
     脚踏铰接在车架安置脚踏位置处, 通过拉伸弹簧实现脚踏板保持处于水平或竖直 的位置, 也可在脚踏板下铰接脚踏控制板, 采用脚踏控制车的启动和刹车。 车座鞍管上端滑 座中的横向圆形滑块位于滑槽中, 两端用螺母紧固, 沿滑槽滑动并转动车座坐垫一定角度 至合适位置, 旋紧螺母, 压紧板面与螺母面, 防止车座的坐垫滑动和转动。
     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 即电动机安装在轮毂位置上, 也可在车架上脚踏位置轴 孔安装中轴, 中轴上安装链轮, 其轴上有支撑臂, 装有折叠脚蹬, 中间链轮装在车架后端与 后轮架铰接轴上, 链轮与后轮的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驱动, 就变成折叠自行车。
     可将折叠车把上、 下支撑杆、 基座铰接处设有连杆, 转动车把上支撑杆时车把下支 撑杆随之也在转动, 且二者同时到位, 同理用于后轮架、 车架、 车座的联动折叠。
     可将车体外部或车体外部件用软织物蒙皮, 如可将后轮架支撑杆、 车架等包裹起 来。 该车折叠方式可用于三轮、 四轮车, 比如将单个后轮换成两个平行的后轮就组成可折叠 成旅行箱的三轮车, 若将前轮架的单个车轮同样换成两个平行的车轮, 采用连杆机构就可 构成两个前轮同时转向的四轮车。
     对于滑动方式使用时提起车座, 受重力作用前轮架、 后轮架分别沿滑槽滑动伸出前、 后轮, 这时前轮架梁上横销、 后轮架支撑杆上横销分别滑入车架上径向滑槽中, 限制前 轮架、 后轮架移动和转动, 起到锁定作用, 打开折叠车把, 形车后供人骑行, 通过折叠车把的 手柄经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 用小手柄转动车架辅助槽中销轴, 就可滑动前轮架、 后轮架, 收缩前、 后车轮, 同样折叠车座和折叠车把则将车折叠成为箱子。 对于转动滑动方式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支撑杆与车架铰接孔上的导轮, 则转动后轮架支 撑杆带动车架绕前轮架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 提起车座, 受重力作用后轮架支撑杆绕与车 架铰接轴转动, 这时后轮架支撑杆上横销滑入车架上径向滑槽中, 限制后轮架转动, 翻转脚 踏到水平, 打开折叠车把, 形成的车后供人骑行, 用小手柄收缩车架横销, 就可转动后轮架, 收缩车轮, 同样收缩车座鞍管和折叠车把则将车折叠成为箱子形状可提, 也可利用露出箱 体的手柄和车轮推、 拉行走。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主视图。
     附图 2, 为本发明俯视图。
     附图 3, 为本发明为折叠为箱主视图。
     附图 4, 为本发明为折叠为箱俯视图。 附图 5, 为本发明人力方式主视图。 附图 6, 为本发明人力方式俯视图。 附图 7, 为本发明转动式主视图。 附图 8, 为本发明转动式俯视图。 附图 9, 为本发明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附图 10, 为本发明转动式折叠为箱俯视图。 附图 11, 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主视图。 附图 12, 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俯视图。 附图 13, 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附图 14, 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折叠为箱车俯视图。 附图 15, 为本发明交叉转动式主视图。 附图 16, 为本发明交叉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 附图 17, 为本发明折叠车把主视图。 附图 18, 为本发明折叠车把俯视图。 附图 19, 为本发明前叉主视图。 附图 20, 为本发明前叉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 中, 1. 车轮、 2. 后轮架、 3. 车架、 4. 车座、 5. 脚踏、 6. 折叠车把、 7. 前轮架及 附件组成, 车架 (3) 由两个纵向平行放置的三角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向的板、 管连接所构成, 板上开有弧形滑槽, 滑槽分前轮架 (7) 滑槽和后轮架 (2) 滑槽两组如之字 形, 滑槽的弧度满足前轮架 (7)、 后轮架 (2) 由车到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 与滑槽平行有两组辅助弧形滑槽, 末端均连接有一段径向滑槽, 前轮架 (7) 是将板弯成 U 形的梁, 开口端接 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 并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 上面装有横销, 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 后轮架 (2) 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 开有径向滑槽, 上面也装有横销, 前轮架 (7)、 后轮 架 (2) 滑块装在车架 (3) 滑槽, 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助槽中, 滑动前轮架 (7)、 后轮架 (2) 到 车架前后端,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辅助槽中的横销受弹簧弹力作用滑入到车架 (3) 前端 的径向槽中, 阻止前轮架 (7)、 后轮架 (2) 的移动和转动, 车座 (4) 鞍管下端插入车架 (3) 车 座立管中可滑动, 鞍管上有凹槽, 车架 (3) 车座立管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 槽上, 阻止车座 (4) 滑动, 反之就可滑动车座 (4), 车座 (4) 鞍管上端滑座中的横向圆形滑 块位于滑槽中, 两端用螺母紧固, 沿滑槽滑动并转动车座 (4) 坐垫一定角度至合适位置, 旋 紧螺母, 压紧板面与螺母面, 防止车座 (4) 的坐垫滑动和转动, 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 (5) 铰 轴为纵方向铰接在固定在 T 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 脚踏 (5) 竖起时位于车架 (3) 侧 面, 支撑杆与车架 (3) 侧板铰接, 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 弧度为脚踏 (5) 支撑杆放 下和收起所需角度, 脚踏 (5) 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 同理限制脚踏 (5) 支撑杆过度转动, 参 看图 1、 2 展开为车形状, 图 3、 4 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也可在车架 (3) 滑槽末端接有 一段直线性滑槽, 滑槽前端位置上配有与前轮架 (7)、 后轮架 (2) 梁前端楔形板相应的楔形 座,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上的固定块滑到车架最前后端并沿着一段直道滑动插入楔形座 中, 车架 (3) 板上开有减重孔, 可在车架 (3) 辅助弧形滑槽末端均设有一段与圆形滑块同心 的弧形槽, 以此微调整前轮架 (7)、 后轮架 (2) 落地后与车架 (3) 的角度, 脚踏 (5) 分别铰接 在车架 (3) 前下端两侧面的两个轴座上, 脚踏 (5) 也可铰接在车架 (3) 侧面上, 脚踏 (5) 下 铰接控制板。
     图 17、 18 中, 折叠车把 (6) 是由车把横把、 车把上支撑杆、 下支撑杆、 车把基座四部 分组成, 折叠车把 (6) 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 T 字形状的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轴座两端, 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下端与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铰接, 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另一端 铰接在折叠车把 (6) 基座上, 折叠车把 (6) 基座固定在前轮架 (12) 转向立管上组成, T 字形 状的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槽, 折叠车把 (6) 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 接在槽中, 折叠车把 (6) 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槽滑动, 两个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 折叠车把 (6) 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两端即可, 反之拉出折叠 车把 (6) 手把就可转 90 度, 折叠车把 (6) 上、 下支撑杆铰接在一起, 折叠车把 (6) 上支撑杆 上有横销, 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 弧度满足折叠车把 (6) 上、 下 支撑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 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 在转动折叠车把 (6) 上、 下支撑杆 时槽中横销, 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中, 同理用于折叠车把 (6) 下支撑杆、 基座 间锁定。
     折叠车把 (6) 横向圆管上开有槽孔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 销轴外端开有斜口, 内 端用弹簧连接上并有小手柄伸出槽孔所构成, 在横向圆管上套有环形手柄, 手柄上有楔形 片, 转动手柄则楔形片并推动销轴往外伸出, 并卡住小手柄, 防治小手柄往回缩, 起到二次 锁定, 转动十字手柄使其两端卡在折叠车把 (6) 支撑杆壁上孔中, 防治滑动滑出。
     图 5、 6 中, 车架 (3) 上脚踏位置轴孔安装中轴, 中轴上安装链轮, 其轴上有支撑臂, 装有折叠脚蹬组成脚踏 (5), 中间链轮装在铰接在车架 (3)、 后轮架 (2) 支撑臂的铰接轴上, 链轮与后轮的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驱动, 这里车座 (4) 鞍管为弧形, 圆弧的角度满足车座 (4) 升起和收起时的位置, 减少车座 (4) 的角度调整, 该方式也可用于图 1、 2 所示 车, 就变成如图 5、 6 示的折叠自行车, 收缩时可在中轴链轮的链条增加弹性张紧, 这样防止 后轮架 (2) 收回时链条松动。
     图 7、 8 中, H 形状车架 (3) 可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 侧板上 开有电池盒挂孔、 减重孔, 前轮架 (7) 是由 U 字形状水平放置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 一体, 开口端开有铰接孔, 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 车架 (3) 前端与前轮架 (7) 后端铰 接, 车架 (3) 后端与后轮架 (2) 支撑杆铰接, 前轮架 (7)、 车架 (3)、 后轮架 (2) 相互间折叠 后形状如之字形, 车座 (4) 鞍管插入竖向车座 (4) 立管中, 车座 (4) 立管铰接在车架 (3) 下 端横梁上,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车座 (4) 立管上均有横销位于车架 (3) 相应铰接轴开有 同心弧形槽中, 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 (7)、 后轮架 (2)、 座椅 (4) 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 所需角度, 折叠车把 (6) 下端与前轮架 (7) 转向管铰接并锁定, 脚踏 (5) 位于车架 (3) 侧面 上形成该车, 脚踏 (5) 铰接在车架 (3) 侧, 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 即电机安装在车轮 (1) 后轮轮毂的位置上, 如图 7、 8 所示展开为车, 图 9、 10 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
     图 11、 12 中, 在转动式车架 (3) 上脚踏位置轴孔安装中轴, 中间链轮装在车架 (3) 与后轮架 (2) 铰接轴上, 同理如图 5、 6 中所示, 就变成如图 11、 12 示的折叠自行车, 如图 13、 14 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 图 15 中,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分别铰接在车架 (3) 的前后端, 当收缩后交叉位 于车架 (3) 中间, 如图 16 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
     对于图 1、 2 和图 5、 6 所述实例, 使用时提起车座 (4), 受重力作用前轮架 (7)、 后轮 架 (2) 分别沿滑槽滑动伸出前、 后轮, 这时前轮架 (7) 梁上横销、 后轮架 (2) 支撑杆上横销 分别滑入车架 (2) 上径向滑槽中, 限制前轮架 (7)、 后轮架 (2) 移动和转动, 起到锁定作用, 打开折叠车把 (6), 形成如图 3、 4 所示的车后供人骑行, 通过折叠车把 (6) 的手柄经控制线 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 用小手柄转动车架 (2) 辅助槽中销轴, 就可滑动 前轮架 (7)、 后轮架 (2), 收缩前、 后车轮, 同样折叠车座 (4) 和折叠车把 (6) 则将车折叠成 为如图 1、 2 所示的箱子形状可提, 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 拉行走。
     对于图 7、 8 和图 11、 12 所述转动方式实例, 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 (2) 支撑杆与 车架 (2) 铰接孔上的导轮, 则转动后轮架 (2) 支撑杆带动车架 (2) 绕前轮架 (7) 梁上轴转 动伸出后轮, 提起车座 (4), 受重力作用后轮架 (2) 支撑杆绕与车架 (2) 铰接轴转动, 这时 后轮架 (2) 支撑杆上横销滑入车架 (2) 上径向滑槽中, 限制后轮架 (2) 转动, 翻转脚踏 (5) 到水平, 打开折叠车把 (6), 形成如图 9、 10 所示的车后供人骑行, 用小手柄收缩车架 (2) 横 销, 就可转动后轮架 (2), 收缩车轮 (1), 同样收缩车座 (4) 鞍管和折叠车把 (6) 则将车折叠 成为如图 13、 14 所示的箱子形状。
     图 19、 20 中, 前轮架 (7) 的前叉是由前叉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 右前叉腿上端铰接 构成, 在前叉立管下端装入左、 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 限制左、 右前叉绕轴摆动, 在摆动幅度 区间内安装有弹性片阻尼左、 右前叉摆动, 起到前叉缓冲作用, 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 右 前叉腿上端凹槽中。
     在车座 (4) 立管、 后轮架 (2) 上设有铰接孔, 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 起到后轮减 震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 结构简单、 重量轻、 操作方便, 其展开成车时尺
     寸尽可能的大, 使骑行起来更加舒适, 收缩后成为箱子又尽可能的规范和小巧, 易于携带、 搬运和码放, 是一种适合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乘坐各类如城铁、 公交车、 火车、 轮船、 飞机等公 共交通工具时携带, 换乘或其它短距离区间骑行时使用的车辆, 设计的车体受力合理, 具有 种类多、 变换灵活及易于扩展的特点, 易于携带和码放, 可肩挎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 推、 拉行走。 形成的各类部件互换性强, 通过组合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品种, , 满足人们不同的 使用用途, 若展开和收缩采用自动方式则更加方便, 其外形美观、 紧凑、 规则及重量轻, 且速 度适宜, 满足都市中人们快捷、 时尚生活的需要, 特别适合于适合不同年龄的人们上班、 出 差、 购物、 参观、 远足郊游、 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代步, 是人们日常工作和节假日休闲 生活的好伙伴, 该车零部件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工艺, 易于大量生产, 它对于改变都市 拥堵的交通, 方便人们出行有着重要意义, 采用了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力和电动驱动, 符合当 今世界倡导的低碳出行, 因此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手提箱式折叠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手提箱式折叠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手提箱式折叠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提箱式折叠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提箱式折叠车.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2060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2060ACN102372060A21申请号201010258077022申请日20100820B62K15/0020060171申请人马侠安地址100024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4号院21051申请人胡静宇72发明人胡静宇马侠安54发明名称手提箱式折叠车57摘要主要由前轮架、车架、折叠车把、车座、脚踏、后轮架、车轮及附件组成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由板、管连接成H形车架,侧板上开有前、后轮架滑槽组成如之字形,前轮架、后轮架末端滑块置于滑槽中,折叠后与车架组成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车架前、后端分别与前、后轮架。

2、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如之字形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折叠车把与前轮架转向管铰接,通过这些零部件间滑动和转动展开为车,收缩、折叠这些部件后则变成箱子形状,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折叠方便、快捷,合上如手提箱可提或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满足人们乘坐城铁、公交车、轮船及飞机等时携带,换乘或其它短距离间骑行的车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10页CN102372062A1/2页21本发明是由车轮1、后轮架2、车架3、车座4、脚踏5、折叠车把6、前轮架7及附件组成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3呈H形状,车架3侧板上开。

3、有二组弧形滑槽,前轮架7、后轮架2支撑杆滑块分别位于车架3侧板呈之字形滑槽中,折叠后与车架3形状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前、后端与分别前轮架7、后轮架2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和前轮架7、后轮架2折叠后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收缩合上这些零部件则变成箱子形状,而前轮架7是由U字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开口端有轴孔,前叉则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3由两个纵向平行三角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向的板、管连接所构成,板上开有弧形滑槽,滑槽分前轮架7滑槽和后轮架2滑槽两组如之字形,滑槽的弧度满足前轮架7。

4、、后轮架2由车到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与滑槽平行有两组辅助弧形滑槽,末端均连接有一段径向滑槽,前轮架7是将板弯成U形的梁,开口端接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并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上面装有横销,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后轮架2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开有径向滑槽,上面也装有横销,前轮架7、后轮架2滑块装在车架3滑槽,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助槽中,滑动前轮架7、后轮架2到车架前后端,前轮架7、后轮架2辅助槽中的横销受弹簧弹力作用滑入到车架3前端的径向槽中,阻止前轮架7、后轮架2的移动和转动,车座7鞍管下端插入车架3车座立管中可滑动,鞍管上有凹槽,车架3车座立管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槽上,阻止车座7。

5、滑动,反之就可滑动车座7,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5铰轴为纵方向铰接在T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脚踏5竖起时位于车架3侧面,支撑杆与车架3侧板铰接,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弧度为脚踏5支撑杆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脚踏5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同理限制脚踏5支撑杆过度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3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H形状,侧板上开有电池盒挂孔、减重孔,前轮架7是由U字形状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开口端开有铰接孔,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车架3前端与前轮架7后端铰接,车架3后端与后轮架2支撑杆铰接,前轮架7、车架3、后轮架2相互间折叠后形状。

6、如之字形,车座4鞍管插入竖向车座4立管中,车座4立管铰接在车架3下端横梁上,前轮架7、后轮架2、车座4立管上均有横销位于车架3相应铰接轴开有同心弧形槽中,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7、后轮架2、座椅4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所需角度,折叠车把6下端与前轮架7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5位于车架3侧面上,转动后轮架2支撑杆带动车架3绕前轮架7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同理转动座椅4依次转动座椅4支撑杆转动打开座椅4和折叠车把6变成车,转动后轮架2,使得车轮位于车架3内,折叠车座4和折叠车把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座7鞍管上端滑座中的横向圆形滑块位于滑槽中,两端用螺母紧固,沿滑槽滑动并。

7、转动车座7坐垫一定角度至合适位置,旋紧螺母,压紧板面与螺母面,防止车座7的坐垫滑动和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7的前叉是由前叉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右前叉腿上端铰接构成,在前叉立管下端装入左、右前叉腿上端凹槽权利要求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2/2页3中,限制左、右前叉绕轴摆动,在摆动幅度区间内安装有弹性片阻尼左、右前叉摆动,起到前叉缓冲作用,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在车座4立管、后轮架2上设有铰接孔,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起到后轮减震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6是由车把横把、车把上支。

8、撑杆、下支撑杆、车把基座四部分组成,折叠车把6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T字形状的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轴座两端,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下端与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铰接,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折叠车把6基座上,折叠车把6基座固定在前轮架12转向立管上组成,T字形状的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槽,折叠车把6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接在槽中,折叠车把6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槽滑动,两个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折叠车把6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两端即可,反之拉出折叠车把6手把就可转90度,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铰接在一起,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上有横销,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同心弧。

9、形槽,弧度满足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在转动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时槽中横销,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中,同理用于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基座间锁定。6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6车把上、下支撑杆、车把基座铰接处设有连杆,转动车把上支撑杆时车把下支撑杆随之也在转动,且二者同时到位,同理用于后轮架2、车架3、车座4的联动折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3脚踏板位置安装中轴,中轴上安装链轮,其轴上有支撑臂,装有折叠脚蹬组成脚踏5,中间链轮装在车架3与后轮架2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

10、条连接的人力方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体外部件用软织物蒙皮,也可在车体外部整体蒙皮,上设有提手和背带,前后开口并装有拉链,折叠方式用于三轮、四轮车,将单个后轮换成两个平行的后轮就组成可折叠成旅行箱的三轮车,将前轮架的单个车轮同样换成两个平行的车轮,采用连杆机构就可构成两个前轮同时转向的四轮车。权利要求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1/6页4手提箱式折叠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巧、方便、适合携带的手提箱式折叠车。背景技术0002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如城铁、公交车时携带,在换乘或其它短距离之间骑。

11、行的车辆。依据箱式三轮车专利号ZL982481381特点,在箱形两轮折叠车专利申请号200720311096、可收缩折叠成箱形的车专利号2008101270163、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申请号2008202073365及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申请号2009201741759、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专利申请号2009200047731、箱式折叠车20010201154998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使得折叠后体积尽可能的小,形状尽可能规范易于携带和码放,而展开成为车时尺寸又尽可能大,且骑行舒适安全的车且更易折叠,产生本发明。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展开成车时尺寸尽可能大,骑行时舒适,而折叠后的外形。

12、规范、体积小,更加易于折叠且结构简单、可靠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它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是由前轮架、车架、车把、车座、脚踏、后轮架、车轮及附件组成,车架呈H形状,车架侧板上开有二组弧形滑槽,前轮架、后轮架支撑杆滑块分别位于车架侧板呈之字形滑槽中,折叠后与车架形状如之字形的滑动方式以及前、后端与分别前轮架、后轮架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和前轮架、后轮架折叠后相互交叉的转动方式,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收缩合上这些零部件则变成箱子形状,而前轮架是由U字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开口端有轴孔,前叉则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0004车架由两个纵向平行三角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

13、向的板、管连接所构成,板上开有弧形滑槽,滑槽分前轮架滑槽和后轮架滑槽两组如之字形,滑槽的弧度满足前轮架、后轮架由车到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与滑槽平行有两组辅助弧形滑槽,末端均连接有一段径向滑槽,前轮架是将板弯成U形的梁,开口端接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并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上面装有横销,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后轮架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开有径向滑槽,上面也装有横销,前轮架、后轮架滑块装在车架滑槽,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助槽中,滑动前轮架、后轮架到车架前后端,前轮架、后轮架辅助槽中的横销受弹簧弹力作用滑入到车架前端的径向槽中,阻止前轮架、后轮架的移动和转动,车座鞍管下端插入车架车座立管中可滑动,鞍管。

14、上有凹槽,车架车座立管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槽上,阻止车座滑动,反之就可滑动车座,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铰轴为纵方向铰接在固定在T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脚踏竖起时位于车架侧面,支撑杆与车架侧板铰接,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弧度为脚踏支撑杆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脚踏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同理限制脚踏支撑杆过度转动。0005车架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H形状,侧板上开有电池盒挂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2/6页5孔、减重孔,前轮架是由U字形状水平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开口端开有铰接孔,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车架前端与前轮架后端铰接,。

15、车架后端与后轮架支撑杆铰接,前轮架、车架、后轮架相互间折叠后形状如之字形,车座鞍管插入竖向车座立管中,车座立管铰接在车架下端横梁上,前轮架、后轮架、车座立管上均有横销位于车架相应铰接轴开有同心弧形槽中,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后轮架、座椅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所需角度,折叠车把下端与前轮架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位于车架侧面上,转动后轮架支撑杆带动车架绕前轮架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同理转动座椅依次转动座椅支撑杆转动打开座椅和折叠车把变成车,转动后轮架,使得车轮位于车架内,折叠车座和折叠车把。0006折叠车把是由车把横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车把基座四部分组成,折叠车把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T字形状。

16、的折叠车把上支撑杆轴座两端,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下端与折叠车把下支撑杆铰接,折叠车把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折叠车把基座上,折叠车把基座固定在前轮架转向立管上组成,T字形状的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槽,折叠车把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接在槽中,折叠车把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槽滑动,两个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折叠车把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两端即可,反之拉出折叠车把手把就可转90度,折叠车把上、下支撑杆铰接在一起,折叠车把上支撑杆上有横销,折叠车把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弧度满足折叠车把上、下支撑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在转动折叠车把上、下支撑杆时槽。

17、中横销,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中,同理用于折叠车把下支撑杆、基座间锁定。0007前轮架、座椅立管上均开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车架上有横向固定销轴卡在槽中,槽为分别为前轮架、座椅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的弧度,电池安装在电池盒及后轮架臂空间及其它空间中。0008前轮架的前叉是由前叉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右前叉腿上端铰接构成,在前叉立管下端装入左、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限制左、右前叉绕轴摆动,在摆动幅度区间内安装有弹性片阻尼左、右前叉摆动,起到前叉缓冲作用,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在车座立管、后轮架设有铰接孔,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起到后轮减震作用。0009脚踏铰接在车架安置脚。

18、踏位置处,通过拉伸弹簧实现脚踏板保持处于水平或竖直的位置,也可在脚踏板下铰接脚踏控制板,采用脚踏控制车的启动和刹车。车座鞍管上端滑座中的横向圆形滑块位于滑槽中,两端用螺母紧固,沿滑槽滑动并转动车座坐垫一定角度至合适位置,旋紧螺母,压紧板面与螺母面,防止车座的坐垫滑动和转动。0010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即电动机安装在轮毂位置上,也可在车架上脚踏位置轴孔安装中轴,中轴上安装链轮,其轴上有支撑臂,装有折叠脚蹬,中间链轮装在车架后端与后轮架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的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驱动,就变成折叠自行车。0011可将折叠车把上、下支撑杆、基座铰接处设有连杆,转动车把上支撑杆时车把下支撑杆随之也。

19、在转动,且二者同时到位,同理用于后轮架、车架、车座的联动折叠。0012可将车体外部或车体外部件用软织物蒙皮,如可将后轮架支撑杆、车架等包裹起来。该车折叠方式可用于三轮、四轮车,比如将单个后轮换成两个平行的后轮就组成可折叠成旅行箱的三轮车,若将前轮架的单个车轮同样换成两个平行的车轮,采用连杆机构就可构成两个前轮同时转向的四轮车。0013对于滑动方式使用时提起车座,受重力作用前轮架、后轮架分别沿滑槽滑动伸出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3/6页6前、后轮,这时前轮架梁上横销、后轮架支撑杆上横销分别滑入车架上径向滑槽中,限制前轮架、后轮架移动和转动,起到锁定作用,打开折叠车把。

20、,形车后供人骑行,通过折叠车把的手柄经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用小手柄转动车架辅助槽中销轴,就可滑动前轮架、后轮架,收缩前、后车轮,同样折叠车座和折叠车把则将车折叠成为箱子。对于转动滑动方式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支撑杆与车架铰接孔上的导轮,则转动后轮架支撑杆带动车架绕前轮架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提起车座,受重力作用后轮架支撑杆绕与车架铰接轴转动,这时后轮架支撑杆上横销滑入车架上径向滑槽中,限制后轮架转动,翻转脚踏到水平,打开折叠车把,形成的车后供人骑行,用小手柄收缩车架横销,就可转动后轮架,收缩车轮,同样收缩车座鞍管和折叠车把则将车折叠成为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

21、轮推、拉行走。附图说明0014附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0015附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0016附图3,为本发明为折叠为箱主视图。0017附图4,为本发明为折叠为箱俯视图。0018附图5,为本发明人力方式主视图。0019附图6,为本发明人力方式俯视图。0020附图7,为本发明转动式主视图。0021附图8,为本发明转动式俯视图。0022附图9,为本发明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0023附图10,为本发明转动式折叠为箱俯视图。0024附图11,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主视图。0025附图12,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俯视图。0026附图13,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0027附图14,为本发明人力转动式折叠。

22、为箱车俯视图。0028附图15,为本发明交叉转动式主视图。0029附图16,为本发明交叉转动式折叠为箱主视图。0030附图17,为本发明折叠车把主视图。0031附图18,为本发明折叠车把俯视图。0032附图19,为本发明前叉主视图。0033附图20,为本发明前叉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35图1中,1车轮、2后轮架、3车架、4车座、5脚踏、6折叠车把、7前轮架及附件组成,车架3由两个纵向平行放置的三角形板与中间的竖向车座立管用横向的板、管连接所构成,板上开有弧形滑槽,滑槽分前轮架7滑槽和后轮架2滑槽两组如之字形,滑槽的弧度满足前轮架7、后轮架2由车到。

23、箱滑动时转动的角度,与滑槽平行有两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4/6页7组辅助弧形滑槽,末端均连接有一段径向滑槽,前轮架7是将板弯成U形的梁,开口端接有横向的圆管作为滑块,并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上面装有横销,前叉装入前管中所构成,后轮架2支撑杆前端也接有圆形滑块,开有径向滑槽,上面也装有横销,前轮架7、后轮架2滑块装在车架3滑槽,相应的横销也装在辅助槽中,滑动前轮架7、后轮架2到车架前后端,前轮架7、后轮架2辅助槽中的横销受弹簧弹力作用滑入到车架3前端的径向槽中,阻止前轮架7、后轮架2的移动和转动,车座4鞍管下端插入车架3车座立管中可滑动,鞍管上有凹槽,车架3车座立管。

24、中固定的卡销受弹簧弹力作用卡在凹槽上,阻止车座4滑动,反之就可滑动车座4,车座4鞍管上端滑座中的横向圆形滑块位于滑槽中,两端用螺母紧固,沿滑槽滑动并转动车座4坐垫一定角度至合适位置,旋紧螺母,压紧板面与螺母面,防止车座4的坐垫滑动和转动,两个圆管形状的脚踏5铰轴为纵方向铰接在固定在T字形状的支撑杆两端轴座上,脚踏5竖起时位于车架3侧面,支撑杆与车架3侧板铰接,板上开有与铰轴同心的弧形槽,弧度为脚踏5支撑杆放下和收起所需角度,脚踏5支撑杆横销装在槽中,同理限制脚踏5支撑杆过度转动,参看图1、2展开为车形状,图3、4收缩折叠成为手提箱形状。也可在车架3滑槽末端接有一段直线性滑槽,滑槽前端位置上配有。

25、与前轮架7、后轮架2梁前端楔形板相应的楔形座,前轮架7、后轮架2上的固定块滑到车架最前后端并沿着一段直道滑动插入楔形座中,车架3板上开有减重孔,可在车架3辅助弧形滑槽末端均设有一段与圆形滑块同心的弧形槽,以此微调整前轮架7、后轮架2落地后与车架3的角度,脚踏5分别铰接在车架3前下端两侧面的两个轴座上,脚踏5也可铰接在车架3侧面上,脚踏5下铰接控制板。0036图17、18中,折叠车把6是由车把横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车把基座四部分组成,折叠车把6的两个手把分别铰接在T字形状的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轴座两端,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下端与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铰接,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折叠车把6。

26、基座上,折叠车把6基座固定在前轮架12转向立管上组成,T字形状的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两端开有销轴滑动的槽,折叠车把6的两个手把上的销轴铰接在槽中,折叠车把6手把既可转动还可沿着滑槽滑动,两个销轴中部用拉伸弹簧连接,折叠车把6手把转直受弹力沿滑槽插入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两端即可,反之拉出折叠车把6手把就可转90度,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铰接在一起,折叠车把6上支撑杆上有横销,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设有与铰接轴同心弧形槽,弧度满足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相互转动所需角度,槽末端沿径向开有一段滑槽,在转动折叠车把6上、下支撑杆时槽中横销,在弹簧推动作用下横销滑入径向槽中,同理用于折叠车把6下支撑杆、基座间锁定。

27、。0037折叠车把6横向圆管上开有槽孔管中间穿有两个销轴,销轴外端开有斜口,内端用弹簧连接上并有小手柄伸出槽孔所构成,在横向圆管上套有环形手柄,手柄上有楔形片,转动手柄则楔形片并推动销轴往外伸出,并卡住小手柄,防治小手柄往回缩,起到二次锁定,转动十字手柄使其两端卡在折叠车把6支撑杆壁上孔中,防治滑动滑出。0038图5、6中,车架3上脚踏位置轴孔安装中轴,中轴上安装链轮,其轴上有支撑臂,装有折叠脚蹬组成脚踏5,中间链轮装在铰接在车架3、后轮架2支撑臂的铰接轴上,链轮与后轮的飞轮通过中间链轮用链条连接驱动,这里车座4鞍管为弧形,圆弧的角度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5/6。

28、页8满足车座4升起和收起时的位置,减少车座4的角度调整,该方式也可用于图1、2所示车,就变成如图5、6示的折叠自行车,收缩时可在中轴链轮的链条增加弹性张紧,这样防止后轮架2收回时链条松动。0039图7、8中,H形状车架3可由左右两个纵向平行的板用横向管连接而成,侧板上开有电池盒挂孔、减重孔,前轮架7是由U字形状水平放置梁底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为一体,开口端开有铰接孔,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车架3前端与前轮架7后端铰接,车架3后端与后轮架2支撑杆铰接,前轮架7、车架3、后轮架2相互间折叠后形状如之字形,车座4鞍管插入竖向车座4立管中,车座4立管铰接在车架3下端横梁上,前轮架7、后轮架2、车座。

29、4立管上均有横销位于车架3相应铰接轴开有同心弧形槽中,槽的弧度分别为前轮架7、后轮架2、座椅4支撑杆从车到箱转动范围所需角度,折叠车把6下端与前轮架7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5位于车架3侧面上形成该车,脚踏5铰接在车架3侧,采用现有的轮毂式电机,即电机安装在车轮1后轮轮毂的位置上,如图7、8所示展开为车,图9、10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0040图11、12中,在转动式车架3上脚踏位置轴孔安装中轴,中间链轮装在车架3与后轮架2铰接轴上,同理如图5、6中所示,就变成如图11、12示的折叠自行车,如图13、14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0041图15中,前轮架7、后轮架2分别铰接在车架3的前后端,。

30、当收缩后交叉位于车架3中间,如图16所示为折叠后变成箱子形状。0042对于图1、2和图5、6所述实例,使用时提起车座4,受重力作用前轮架7、后轮架2分别沿滑槽滑动伸出前、后轮,这时前轮架7梁上横销、后轮架2支撑杆上横销分别滑入车架2上径向滑槽中,限制前轮架7、后轮架2移动和转动,起到锁定作用,打开折叠车把6,形成如图3、4所示的车后供人骑行,通过折叠车把6的手柄经控制线控制动力部件和刹车盘使车前行或停止,用小手柄转动车架2辅助槽中销轴,就可滑动前轮架7、后轮架2,收缩前、后车轮,同样折叠车座4和折叠车把6则将车折叠成为如图1、2所示的箱子形状可提,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手柄和车轮推、拉行走。004。

31、3对于图7、8和图11、12所述转动方式实例,使用时向后推动后轮架2支撑杆与车架2铰接孔上的导轮,则转动后轮架2支撑杆带动车架2绕前轮架7梁上轴转动伸出后轮,提起车座4,受重力作用后轮架2支撑杆绕与车架2铰接轴转动,这时后轮架2支撑杆上横销滑入车架2上径向滑槽中,限制后轮架2转动,翻转脚踏5到水平,打开折叠车把6,形成如图9、10所示的车后供人骑行,用小手柄收缩车架2横销,就可转动后轮架2,收缩车轮1,同样收缩车座4鞍管和折叠车把6则将车折叠成为如图13、14所示的箱子形状。0044图19、20中,前轮架7的前叉是由前叉立管下端与一体的左、右前叉腿上端铰接构成,在前叉立管下端装入左、右前叉腿上。

32、端凹槽中,限制左、右前叉绕轴摆动,在摆动幅度区间内安装有弹性片阻尼左、右前叉摆动,起到前叉缓冲作用,该弹性片为弧形卡在左、右前叉腿上端凹槽中。0045在车座4立管、后轮架2上设有铰接孔,将减震杆两端铰接其上,起到后轮减震作用。0046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宜的代步工具,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其展开成车时尺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6/6页9寸尽可能的大,使骑行起来更加舒适,收缩后成为箱子又尽可能的规范和小巧,易于携带、搬运和码放,是一种适合都市生活中的人们乘坐各类如城铁、公交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换乘或其它短距离区间骑行时使用的车辆,设计的车体受。

33、力合理,具有种类多、变换灵活及易于扩展的特点,易于携带和码放,可肩挎也可利用露出箱体的车轮推、拉行走。形成的各类部件互换性强,通过组合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品种,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用途,若展开和收缩采用自动方式则更加方便,其外形美观、紧凑、规则及重量轻,且速度适宜,满足都市中人们快捷、时尚生活的需要,特别适合于适合不同年龄的人们上班、出差、购物、参观、远足郊游、垂钓及城市观光等户外活动代步,是人们日常工作和节假日休闲生活的好伙伴,该车零部件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工艺,易于大量生产,它对于改变都市拥堵的交通,方便人们出行有着重要意义,采用了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力和电动驱动,符合当今世界倡导的低碳出行,因此。

34、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说明书CN102372060ACN102372062A1/10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2/10页11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3/10页12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4/10页13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5/10页14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6/10页15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7/10页16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8/10页17图15图16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9/10页18图17图18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CN102372062A10/10页19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37206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