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制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67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6676A21申请号201280070740122申请日20120227D05B35/0620060171申请人YKK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沢田敏昭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87代理人李春秀54发明名称缝制机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维持以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的缝制机。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链条C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平台11上,引导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P,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
2、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11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更靠布料输送路径R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缝合在链条C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5476420120227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28545JA2013090651INTCL权利要。
3、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6676ACN104136676A1/1页21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布料P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C上的缝制机10,且包括平台11,所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所述平台上,引导朝向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所述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所述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所述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
4、且将所述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所述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所述布料输送路径按压所述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所述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所述布料输送路径按压所述左右一对布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0包括按压所述布料P的辊2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支撑部15,且在所述支撑部上安装有所述按压部20及所述辅助按压部3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分别形。
5、成有布料通路部12A,且所述左右的布料通路部是以随着靠近所述缝纫机14的所述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所述左右一对按压部20是以随着靠近所述缝纫机的所述左右一对缝纫机脚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1与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是以在沿着所述布料输送路径R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11与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之间设置间隙S,且自所述间隙朝向所述缝纫机14供给所述链条C。权利要求书CN104136676A1/5页3缝制机技术领域0001本。
6、发明涉及一种将多个布料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上的缝制机。背景技术0002作为以往的缝制机,已知有包括如下者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的最前部,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片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缝纫机,其配置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后方,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片缝合在链条上;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按压左右一对布料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3背景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06450号说明书发明内容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缝制机中,为输送布料而将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以朝向平台下降。
7、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此在缝制时布料向后方拉伸,由此导致布料成为直线状且布料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脚之间浮动,从而难以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0008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的缝制机。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构成而达成。00111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布料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上者,且包括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引导朝向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其自左右一对布料。
8、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00122如1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按压部包括按压布料的辊。00133如1或2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支撑部,且在支撑部上安装有按压部及辅助按压部。00144如1至3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分别形成有布料通路部,且左右的。
9、布料通路部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的左右一说明书CN104136676A2/5页4对缝纫机脚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左右一对按压部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00155如1至4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平台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是以在沿着布料输送路径互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00166如1至5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平台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之间设置间隙,且自间隙朝向缝纫机供给链条。0017发明的效果0018根据本发明的缝制机,由于包括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引导朝向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
10、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因此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布料不会浮动。由此,可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附图说明0019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0020图2是图1所示的缝制机的缝纫机脚的周边的放。
11、大俯视图。0021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按压部及辅助按压部的侧视图。0022图4是图1所示的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布料入口侧的剖视图。0023图5是图1所示的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布料出口侧的剖视图。0024图6是说明图3所示的辅助按压部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0025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缝制机的变化例的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以下,根据图式,对本发明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再者,在以后的说明中,所谓前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下侧,所谓后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上侧,所谓左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左侧,所谓右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右侧,所谓上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近前侧,。
12、所谓下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里侧。另外,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0027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打开状态的链条C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平台11上,引导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P,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11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更靠布料输送路径R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缝合在链条C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
13、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14的左右一说明书CN104136676A3/5页5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0028另外,如图3所示,平台11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是以在沿着布料输送路径R互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即,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下降倾斜。进而,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配置在较平台11更高的位置上,且在平台11的前端部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而且,自该间隙S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且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供给链条C。再者,图3中的符号14B是缝纫机14的缝纫机针。0029另外,如图1、。
14、图4、图5所示,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分别形成有通过布料P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的布料通路部12A。而且,如图2所示,左右的布料通路部12A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14的左右的缝纫机脚14A而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再者,进入布料通路部12A的布料P的侧缘部是在下侧里侧折回并自布料通路部12A出来。0030另外,布料折回部件12包括平坦的布料载置部12B,其与下述按压部20的辊24、24对向;布料导入端部12C,其位于布料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布料排出端部12D,其位于布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且,自布料排出端部12D排出的布料P受辅助按压部30抑制。0031另外,如图2图5所示,左右。
15、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是通过安装在平台11上的剖面呈凹状的支撑部15所支撑。另外,支撑部15包括前后一对支柱16,其竖立设置在支撑部底部15A上;及框架17,其分别安装在前后一对支柱16的上端部且沿着平台11的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的框架17的端部分别安装有按压部20,并且在后侧的框架17的中央部安装有辅助按压部30。另外,如图2所示,左右的按压部20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14的左右的缝纫机脚14A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0032另外,支撑部15构成为可自平台11分离。因此,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按压部20、及辅助按压部30可与支撑部15一起在离开缝纫机14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提高缝制。
16、机10的维护性。0033如图3图5所示,按压部20包括气压式或油压式的第1压缸21,其安装在前侧的框架17的端部上表面;气压式或油压式的第2压缸22,其安装在后侧的框架17的端部上表面;支撑板23,其安装在向第1及第2压缸21、22的下方延伸的杆21A、22A的下端部;及辊24、24,其分别安装在支撑板23的前后。0034而且,在如此构成的按压部20中,通过第1及第2压缸21、22的杆21A、22A伸出,而支撑板23下降,利用辊24、24将布料折回部件12上的布料P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布料折回部件12的布料载置部12B按压。另外,通过杆21A、22A收缩,而支撑板23上升,释放布料P。0035如。
17、图2、图3、图6所示,辅助按压部30包括侧视呈大致L字状的基底部件31,其安装在后侧的框架17的中央部后面;侧视呈大致L字状的连杆32,其经由销31A可摇动地安装在基底部件31的下方后端部;支撑杆33,其安装在连杆32的下方后端部,且沿着平台11的左右方向延伸;左右一对臂34,其以特定的角度安装在支撑杆33的两端部;圆筒状的左右一对按压杆35,其安装在臂34的前端部;及压缸36,其安装在后侧的框架17的中央部上表面,且其杆36A的前端部与连杆32的上端部连接。0036而且,在如此构成的辅助按压部30中,通过压缸36的杆36A伸出,而按压杆35以说明书CN104136676A4/5页6销31A为。
18、中心向下移动,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利用左右的按压杆35将平台11上的左右一对布料P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平台11按压参照图3。另外,通过压缸36的杆36A收缩,而按压杆35以销31A为中心向上移动,释放左右一对布料P参照图6。再者,在按压杆35向上移动而按压布料P的情形时,如图6的两点链线股,布料P成为在布料输送路径R中浮向上方的状态。0037另外,辅助按压部30是于在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脚14A之间将布料P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平台11按压时,经由布料P将链条C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平台11按压。0038另外,如图3所示,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将布料P。
19、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平台11按压,并且经由布料P将链条C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平台11按压。0039如以上说明股,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包括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因此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布料P不会浮动。由此,可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12折回的布料P的形状。004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按压部20包括按压布料P的辊24、24,因此可不产生皱褶地按压布料P,并且可将布。
20、料P顺利地输送至缝纫机脚14A侧。004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包括支撑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支撑部15,且在该支撑部15上安装有按压部20及辅助按压部3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支撑辅助按压部30的部件。因此,可削减零件件数,因此可降低缝制机10的制造成本。004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左右的布料通路部12A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14的左右的缝纫机脚14A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左右的按压部20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14的左右的缝纫机脚14A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此在将布料P自布料折回部件12输送至缝纫机14时,可朝向缝纫机脚14A逐渐使布料P成为所需的形态。
21、。由此,在将布料P设置在布料折回部件12时,无需准确定位布料P,因此可容易进行布料P的设置作业。004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自平台11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之间的间隙S朝向缝纫机14供给链条C,因此可获得使布料输送路径R与链条C的供给路径合流的构造。0044再者,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化例,如图7所示,也可在缝纫机14上安装辅助按压部40来代替辅助按压部30。该辅助按压部40包括压缸41,其固定在缝纫机14上;及按压头42,其固定在压缸41的杆41A的前端,且前端形成为圆形。0045在该情形时,通过压缸41的杆41A伸出,而按压头42向下移动,利用按压头42将布料P朝向布料输。
22、送路径R平台11按压。另外,通过压缸41的杆41A收缩,而按压头42向上移动,释放布料P。0046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0047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板上安装有2个辊,但并不限定于此,辊的个数为任意。说明书CN104136676A5/5页70048符号说明004910缝制机005011平台005112布料折回部件005212A布料通路部005314缝纫机005414A缝纫机脚005515支撑部005620按压部005721第1压缸005822第2压缸005923支撑板006024辊006130辅助按压部006231基底部件006332连杆006433支撑杆006534臂006635按压杆006736压缸0068C滑动链条0069P布料0070R布料输送路径0071S间隙说明书CN104136676A1/7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2/7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3/7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104/7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115/7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126/7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137/7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36676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