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治疗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通常人体都会自我选择一条它认为最佳的管道,来排除人体内某部份的毒素 ,当食物中毒或肠胃有毒素时人体将会选择治疗上吐下泻的方式来排毒,有时上吐、下泻一并发生;体型稍胖的人或肥胖的人于改善过程较会有腹泻现象,有时一天八、九次,甚至持续一个礼拜,有的人一天几次,一、两天就结束了;一般的腹泻只要一天两、三次的人就会觉得浑身无劲;但好转反应的腹泻却愈拉愈有劲,一直到人体认为毒素已排除得差不多时才会停止。
治疗上吐下泻的原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1.吃了不好的东西,肠胃的一种自然的排毒。2.肠胃感冒。3.脑有损伤,比如脑膜炎、脑震荡等,对肠胃发出了不正常的讯号。
在现有治疗上吐下泻的方法中,申请公布号 CN 103372120 A(申请号 201210143880.9)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组合物中药,其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为:陈皮20% 厚朴20% 苍术10% 甘草10% 山楂10%神曲10% 半夏10% 茯苓10% 。申请公布号 CN 102309715 A(申请号201110286348.8)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滑石5-30 份、茯苓5-25 份、车前子5-20 份、山枝仁5-25 份、淡豆豉5-25 份、黄芩5- 25份、佩兰5-20 份、厚朴5-25 份、半夏5-20 份、豆蔻5-20 份。目前治疗上吐下泻的药物效果虽好,但是其制备方法复杂,且适用范围窄,并不适用于幼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治疗上吐下泻药物不足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具有制作简单,作用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并且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的中药材作为原料,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赤石脂2-6份,白术8-16份,胡椒1-3份,瓦楞子1-3份,葛根9-15份,茯苓9-15份,山药10-25份,芡实8-15份,没食子6-12份,苹果醋14-26份,麻油5-12份。
前面所述的中药制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赤石脂3-5份,白术10-14份,胡椒1.5-2.5份,瓦楞子1.5-2.5份,葛根11-13份,茯苓11-13份,山药17-19份,芡实10-13份,没食子8-10份,苹果醋19-21份,麻油8-10份。
前面所述的中药制剂,更佳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赤石脂4份,白术12份,胡椒2份,瓦楞子2份,葛根12份,茯苓12份,山药18份,芡实11份,没食子9份,苹果醋20份,麻油9份。
根据前面任一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如下: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8-15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80-12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80-10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45℃-65℃,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3-0.7倍。
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①文火炒10-13分钟(优选12分钟)。
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①过95-115目筛(优选110目筛)。
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②过85-95目筛(优选80目筛)。
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③晾至温度50℃-60℃(优选55℃)。
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④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4-0.6倍(优选0.5倍)。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急性腹泻、小儿腹泻和慢性腹泻的药物时的应用。
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中药制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内服药一日2次,于早晚饭前一小时服用,外用药一日1次,每次取5-8g,置于胶布上贴在神阙穴6小时。
该中药制剂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内用与外用药均可以起到快速治疗上吐下泻的效果,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外同时使用或者选择其一进行使用,并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对药量适当增减,用药方式上更加灵活。
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赤石脂:又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为硅酸盐类多水高岭石族矿石多水高岭石与氧化物类赤铁矿或含氢氧化物类褐铁矿共同组成的细分散多矿物集合体。药性: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浅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红白相间呈花纹状,体较轻,质软,吸水能力强,微有黏土气,味甘、涩,性平。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还含有钛、镍、锶、钡等微量元素。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涩肠固脱、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便血,疮伤久溃不敛,湿疹等。
白术:味苦、甘,性温。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自汗,胎动不安。
胡椒:味辛,性热。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主治: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瓦楞子:又名蚶壳、瓦屋子、血蛤皮、瓦垄蛤皮,为蚶科蚶属动物毛蚶、魁蚶及泥蚶属动物泥蚶的贝壳。药性:质坚,味甘、咸,性平。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少量磷酸钙及镁、铁、硅酸盐。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顽痰久咳,胃痛吐酸,外伤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葛根:味甘、辛,性凉。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治疗上吐下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
茯苓:味甘、淡,性平。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山药:味甘,性平。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芡实:味甘、涩,性平。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治疗上吐下泻,祛湿止带。主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没食子:又名墨石子、无食子,为没食子蜂科瘿蜂属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药性:本品呈球形,有短柄,外表面灰色有疣状突起,质坚厚,味苦,性温。成分:没食子虫瘿含土耳其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酸及树脂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涩肠、固精、敛肺、止血止痛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盗汗,咳嗽,咯血,便血。
苹果醋:以苹果汁经发酵而成的苹果原醋,其中含有的果胶有利于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味酸、甘。
麻油:英文名OLEUM SESAMI。基原: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用途: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本发明所使用的麻油是由芝麻提取而来)。
本发明中药制剂基于中医中药治疗上吐下泻的原理,选用的中药药材均有治疗上吐下泻、健脾、和胃的功效,且内服药口味酸甜,避免了良药苦口的尴尬,本中药制剂配伍得当,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效果体现在:
(1)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能耗及损耗小,成本低;
(2)增加了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但没有改变各原料药相互配合的疗效;
(3)长期服用本品对治疗上吐下泻、慢性腹泻、功能性腹泻等都有特殊疗效,更能提高免疫力。
附图说明
图1 是服用本发明方剂后呕吐腹泻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情况效果图;
图2 是服用本发明方剂后食欲恢复情况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赤石脂2份,白术8份,胡椒1份,瓦楞子1份,葛根9份,茯苓9份,山药10份,芡实8份,没食子6份,苹果醋14份,麻油5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8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8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8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45℃,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3倍。
典型病例一吴XX,男,8岁,山东济南人。症状:2013年6月患儿来诊,来诊时当天腹泻蛋花汤样便已达5次,并伴有呕吐的现象,医生经过对患者的观察,给予服用和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中药制剂,取外用药5g均与置于胶布上贴于患儿神阙穴,3个小时后,患儿腹泻症状明显减轻,4小时候再无腹泻现象。晚饭前一小时取内服药20g冲调饮用,晚饭患儿胃口正常,饭后也无腹泻和呕吐的现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5g):赤石脂6份,白术16份,胡椒3份,瓦楞子3份,葛根15份,茯苓15份,山药25份,芡实15份,没食子12份,苹果醋26份,麻油12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15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12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10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65℃,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7倍。
典型病例二 朱XX,女,20岁,山东济南人。症状:2012年12月来诊时,当天腹泻蛋花汤样便已达10次,有便血呕吐现象,而且有轻微的肚子疼。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中药制剂,取外用药8g均与置于胶布上贴于患儿神阙穴,2小时后,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减轻,3小时候再无腹泻现象。晚饭前一小时取内服药30g冲调饮用,第二天晚饭患者胃口正常,饭后也无腹泻呕吐现象,肚子也不疼了。
实施例3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5g):赤石脂3份,白术10份,胡椒1.5份,瓦楞子1.5份,葛根11份,茯苓11份,山药17份,芡实10份,没食子8份,苹果醋19份,麻油8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10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9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85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50℃,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4倍。
实施例4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0g):赤石脂5份,白术14份,胡椒2.5份,瓦楞子2.5份,葛根13份,茯苓13份,山药19份,芡实13份,没食子10份,苹果醋21份,麻油10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13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11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95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60℃,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6倍。
典型病例三 田XX,女,15岁,山东济南人,某中学的学生,早上在学校的食堂吃了饭后,感觉肚子疼,全身无力,当天腹泻蛋花汤样便已达8次,有呕吐现象,而且有轻微的肚子疼,肚子有咕咕的响声。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中药制剂,取外用药6g均与置于胶布上贴于患儿神阙穴,半小时后,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减轻,肚子疼痛感减轻,5小时后腹泻现象基本消失。晚饭前一小时取内服药18g冲调饮用,第二天早饭患者胃口正常,饭后也无腹泻现象,肚子也不疼了。
实施例5一种治疗上吐下泻的中药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30g):赤石脂4份,白术12份,胡椒2份,瓦楞子2份,葛根12份,茯苓12份,山药18份,芡实11份,没食子9份,苹果醋20份,麻油9份。
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
①将白术、葛根、茯苓、山药和芡实用文火炒12分钟,炒至表面焦黄后晾凉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②将赤石脂、胡椒、瓦楞子和没食子研成细末,过90目筛,得药末备用;
③将步骤①中所得药末用沸水冲融,待晾至温度55℃,加入苹果醋搅拌均匀,所得即为内服药,三者的重量配比为沸水:药末:苹果醋=20:5:2;
④将步骤②所得药末与麻油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即为外用药,麻油的用量是药末用量的0.5倍。
实验例 为了验证本中药制剂治疗上吐下泻的确切疗效,随机抽取来诊腹泻患者75人(食物不洁、食物中毒引起的上吐下泻,以及消化不良引起的上吐下泻),平均年龄为30岁,最小3岁,最大57岁。根据病情和病理划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40人,对照组35人,确保给药组和对照组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各组内有20名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
给药组每天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中药制剂,为使本发明中药制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内服药一日2次,于早晚饭前一小时。外用药一日1次,每次取5-8g,置于胶布上贴在神阙穴6小时。实验组使用其他治疗上吐下泻的药物(如氟哌酸、泻痢停,脐贴等常规治疗上吐下泻的药物)。判定标准:治愈,不适症状消失;有效,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不适症状无变化。
观察期限3天,观察内容如下:
1、服药1-6小时内,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下病症明显缓解的人数,结果如附图1:
分析: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制剂虽为中药制剂,但治疗上吐下泻速度和其他治疗上吐下泻药类基本相同,在1-4小时内基本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达到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
2、对各组内呕吐并伴有腹泻的患者在服药3天内,取3个用餐点(分别是第一天晚餐,第二天晚餐,和第三天的晚餐)对他们服药后的食欲恢复情况统计并记录,结果如附图2:
分析: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制剂能使腹泻并伴有呕吐现象的患者,在服药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其食欲,为患者的继续康复和营养的摄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照组服用其他治疗上吐下泻药物和实验组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疗效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服用和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率高达95%,治愈率高达90%,效果明显比服用其他治疗上吐下泻的药物好。
疗效分析:给药组(本发明中药制剂)和对照组在观察期的3天内均能达到快速治疗上吐下泻的目的,但是对照组中腹泻并伴有呕吐现象的患者,在服药后食欲的恢复状况明显低于给药组。经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制剂能够迅速治疗上吐下泻,有效率为95%,且服药后能改善患者食欲不佳的状况,不仅能为患者治疗上吐下泻,还能起到健脾健胃的功效。本发明中药制剂采用简单易得的中药药材作为原材料,见效快,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达到迅速缓解病人痛苦的目的,对食物不洁、食物中毒引起的上吐下泻,以及消化不良引起的上吐下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