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学习与测验系统及其方法, 尤其是指一种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 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专人授课, 再辅以文字教材的方式达成。该方式需要求使 用者和授课者于时间上高度配合, 因而较不适合工作忙碌且业余活动丰富的现代人。
因此, 通过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学习系统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诸如藉由计算机所具 有的强大多媒体功能, 可让使用者于自己时间许可的情形下, 进行听说读的学习。
但是, 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内容是固定的, 当使用者无法了解电子 装置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内容时, 往往需要再自行上网查找数据、 寻求他人的协助等, 藉以对 电子装置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的了解, 这也造成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的学习系 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另外, 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学习系统多半不具有测验的功能, 即仅提供使用者自主 的学习, 当使用者需要了解学习的程度时, 往往需要配合其它的测验系统, 但是, 其它的测 验系统所提供的测验题目往往与使用者通过电子装置的学习系统的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 差异, 这也会使得使用者在学习效率上的打折。
综上所述, 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现有学习系统在学习上并无提供辅 助学习的功能以及测验功能整合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 来解决此一问 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现有学习系统在学习上并无提供辅助学习的功能以及测验 功能整合的问题, 本发明遂提供一种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及其 方法, 其中 :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 其包含 : 服务 端、 第一客户端以及第二客户端, 其中服务端更包含 : 学习数据库、 测验数据库、 服务端接收 模块、 查询模块以及服务端传送模块 ; 第一客户端更包含 : 第一接收模块、 第一传送模块以 及第一显示模块 ; 第二客户端更包含 : 第二接收模块、 第二传送模块以及第二显示模块。
服务端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学习请求、 接收测验请求、 接收问题信息, 或接收与问题 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 查询模块用以自学习数据库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或自测验数据库中查询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 服务端传送模块用以传送问题信 息、 传送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传送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或传送与测验请求 对应的测验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学习请求、 接收测验请求、 接收问题信息、 自服务端传送模 块接收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自服务端传送模块接收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或自服务端传送模块接收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 第一传送模块用以传送学习请求至 服务端接收模块、 传送测验请求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传送问题信息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 第一 显示模块用以显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显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显示问 题信息或是显示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以自服务端传送模块接收问题信息, 或接收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 复信息 ; 第二传送模块用以传送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 第二显示 模块是用以显示问题信息, 以及显示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 其包含下列步 骤:
首先, 服务端预先建立储存有多笔学习数据的学习数据库, 与储存有多笔测验数 据的测验数据库 ; 接着, 第一客户端接收学习请求 ; 接着, 服务端自第一客户端接收学习请 求; 接着, 服务端自学习数据库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 接着, 第一客户端自 服务端接收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 接着, 第一客户端显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 据; 接着, 第一客户端接收问题信息 ; 接着, 服务端自第一客户端接收问题信息 ; 接着, 第二 客户端自服务端接收问题信息, 且第二客户端显示问题信息 ; 接着, 第二客户端接收与问题 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 接着, 服务端自第二客户端接收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 接着, 服务端传送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至第一客户端 ; 接着, 第一客户端接收测验请求 ; 接着, 服务端自第一客户端接收测验请求 ; 接着, 服务端自测验数据库中查询出与测验请求 对应的测验数据 ; 接着, 第一客户端自服务端接收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 最后, 第一 客户端显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如上, 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在服务端中 预先建立储存有多笔学习数据的学习数据库, 与储存有多笔测验数据的测验数据库, 并当 第一客户端提出学习请求, 服务端返回与学习请求相对应的学习数据, 当使用者在学习过 程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向服务端提出问题信息, 其它的第二客户端可以由服务端中获得问 题信息, 并且其它的第二客户端可提供与问题信息对应的回复信息, 并通过服务端主动传 送给第一客户端, 藉以达到使用者彼此之间即时互动学习, 而当第一客户端学习完成后, 可 以提供第一客户端与学习数据相对应的测验数据, 藉此可以增进学习效率。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可以达成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学习与测验 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 1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的系统方块 图 2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客户端装置示 图 3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意图。
图。
图 4A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使 用者介面示意图。图 4B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显 示结果示意图。
图 5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 图。
图 6A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问 题信息显示示意图。
图 6B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二客户端使 用者介面示意图。
图 6C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回 复信息显示示意图。
图 7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 图。
图 8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测 验界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服务端 12 测验数据库 14 查询模块 16 评量模块 21 第一接收模块 23 第一显示模块 31 第二接收模块 33 第二显示模块 41 接收模块 43 显示模块 51 选单 53 输入区域 55 第三显示区域 70 使用者介面 72 输入区域11 学习数据库 13 服务端接收模块 15 服务端传送模块 20 第一客户端 22 第一传送模块 30 第二客户端 32 第二传送模块 40 装置 42 传送模块 50 使用者介面 52 第一显示区域 54 第二显示区域 61 列表 71 显示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 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以下首先要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 统, 并请参考 「图 1」 所示, 「图 1」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 验系统的系统方块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系统, 其包含 : 服务 端 10、 第一客户端 20 以及第二客户端 30, 其中服务端 10 更包含 : 学习数据库 11、 测验数据库 12、 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查询模块 14 以及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 第一客户端 20 更包含 : 第 一接收模块 21、 第一传送模块 22 以及第一显示模块 23 ; 第二客户端 30 更包含 : 第二接收模 块 31、 第二传送模块 32 以及第二显示模块 33。
在服务端 10 中会预先建立储存有多笔学习数据的学习数据库 11, 以及在服务端 10 中会预先建立储存有多笔测验数据的测验数据库 12, 并且学习数据库 11 中的多笔学习 数据会与测验数据库 12 的多笔测验数据会分别对应到学习数据库 11 中的多笔学习数据其 中之一, 藉以提供不同的使用者进行对应数据的学习以及进行学习后的测验, 藉以完成整 个学习过程。
接着, 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接收使用者所选择的学习请求, 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者 介面所提供的选择介面 ( 例如 : 下拉式选单、 选单 ... 等 ) 来选择学习内容, 而每一个学习 内容即会对应一个学习请求, 且当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学习请求时, 会再藉由第一传送 模块 22 将学习请求传送至服务端 10。
服务端 10 即会通过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接收第一传送模块 22 所传送的学习请求, 接着即会藉由查询模块 14 自学习数据库 11 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 学习数 据可以包含文字内容、 图像内容、 语音内容或是上述内容的组合 ... 等数据, 藉以提供使用 者多元化的学习过程。 而在查询模块 14 自学习数据库 11 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对应的学习数据之后, 服 务端 10 即会由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将查询模块 14 所查询出的学习数据传送至第一接收模 块 21, 而第一接收模块 21 在接收到学习数据之后, 即可再藉由第一客户端 10 的第一显示模 块 23 显示学习数据, 使用者即可以依据所显示的学习数据进行学习。
当使用者在依据学习数据进行学习过程中产生出疑问时, 此时, 使用者可以在使 用者介面中输入问题信息, 并且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接收到使用者所输入的问题信息, 而当 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问题信息之后, 会再通过第一传送模块 22 将问题信息传送至服务 端接收模块 13。
而当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接收到问题信息之后, 会将问题信息以列表方式提供给 第二客户端 30, 第二客户端 30 即可在列表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信息, 即可通过第二接收模 块 31 接收使用者所选择的问题信息, 并通过第二客户端 30 的第二显示模块 33 显示问题信 息。
并且第二客户端 30 会再通过第二接收模块 31 接收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 息, 即第二客户端 30 的使用者对问题信息进行回复, 而回复信息的内容亦可以包含文字内 容、 图像内容、 语音内容或是上述内容的组合 ... 等数据。
当第二接收模块 31 在接收到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之后, 即可再藉由第 二传送模块 32 将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返回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而当服务端接 收模块 13 在接收到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之后, 即会通过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主动 将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传送至第一接收模块 21。
在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所传送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 息之后, 即可以通过第一显示模块 23 进行与问题信息相对应的回复信息的显示, 藉此, 第 一客户端 20 的使用者即可以获得除了学习数据之外的回复信息, 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 果。
接着, 在第一客户端 20 的使用者学习完成后, 即可以进行学习后的测验过程, 即 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接收到测验请求, 并且测验请求与学习数据相对应, 而当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测验请求时, 会再藉由第一传送模块 22 将第一接收模块 21 所接收到的测验请求 传送至服务端 10。
服务端 10 即会通过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接收第一传送模块 22 所传送的测验请求, 接着即会藉由服务端 10 的查询模块 14 自测验数据库 12 中查询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 数据, 测验数据可以包含文字内容、 图像内容、 语音内容或是上述内容的组合 ... 等数据, 藉以提供使用者学习测验的过程。
而在查询模块 14 自测验数据库 12 中查询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之后, 服 务端 10 即会由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将查询模块 14 所查询出的测验数据传送至第一接收模 块 21, 而第一接收模块 21 在接收到测验数据之后, 即可再藉由第一客户端 10 的第一显示模 块 23 显示测验数据, 使用者即可以依据所显示的测验数据进行测验。
接着, 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再接收使用者所输入的回答信息, 并通过第一传送模块 22 将第一接收模块 21 所接收到的回答信息传送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在接收到回答信息之后, 即可通过服务端 10 所更包含的评量模块 16 对回答信息与标准解 答比对分析出评量结果, 并依据评量结果决定是否提供第一客户端 20 下一笔测验数据。 接着, 请同时参考 「图 1」 以及 「图 2」 所示, 「图 2」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 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客户端装置示意图。
而事实上, 第一客户端 20 以及第二客户端 30 可以整合为同一台装置 40, 该装置 40 包含有 : 接收模块 41、 传送模块 42 以及显示模块 43, 至于接收模块 41、 传送模块 42 以及 显示模块 43 的功能可参见前述第一客户端 20 与第二客户端 30 的各部份功能, 在此不予赘 述。
接着, 以下将以一个实施例来解说本发明的运作方式及流程, 并请同时参考 「图 1」 、 「图 3」 以及 「图 4A」 所示, 「图 3」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 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 「图 4A」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 验的第一客户端使用者介面示意图。
在服务端 10 中会预先建立储存有多笔学习数据的学习数据库 11 以及多笔测验 数据的测验数据库 12( 步骤 100), 使用者于使用者介面 50 中的下拉式选单 51 选择学习内 容为 “课程一” , 而第一接收模块 21 即会接收与学习内容 “课程一” 对应的学习请求 “课程 一” ( 步骤 210), 并且第一传送模块 22 会将学习请求 “课程一” 传送至服务端 10。
接着, 在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会接收学习请求 “课程一” ( 步骤 220) 后, 即会通过 查询模块 14 自学习数据库 11 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 “课程一” 对应的学习数据为 “apple 苹 果; book 书本 ; control 控制 ...” ( 步骤 230)。
而在查询模块 14 自学习数据库 11 中查询出与学习请求 “课程一” 对应的学习数 据之后, 服务端 10 即会由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将查询模块 14 所查询出的学习数据传送至第 一接收模块 21( 步骤 240), 而第一接收模块 21 在接收到学习数据之后, 即可再藉由第一客 户端 10 的第一显示模块 23 将学习数据显示于使用者介面 50 的第一显示区域 52 中 ( 步骤 250), 学习数据的显示结果示意请参考 「图 4B」 所示。
接着, 请同时参考 「图 1」 、 「图 5」 以及 「图 6A」 , 「图 5」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
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 「图 6A」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 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问题信息显示示意图。
当使用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疑问时, 此时, 使用者可以在输入区域 53 输入问题 信息 “control 的用法” , 并且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接收到使用者于输入区域 53 中所输入的 问题信息 ( 步骤 310), 而当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问题信息之后, 会再通过第一传送模块 22 将问题信息传送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步骤 320)。
而当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接收到问题信息之后, 会将问题信息以列表方式提供给 第二客户端 30, 第二客户端 30 即可在列表 61 中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信息, 假设第二客户端 30 的使用者所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信息为 “control 的用法” , 即可通过第二接收模块 31 接 收问题信息, 并通过第二显示模块 33 于第二客户端的使用者介面 70 的显示区域 71 显示问 题信息 “control 的用法” ( 步骤 330), 其问题信息显示示意请参考 「图 6B」 所示, 「图 6B」 绘 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二客户端使用者介面示意图。
当使用者于第二客户端的使用者介面 70 的输入区域 72 输入问题信息 “control 的用法” 的回复内容, 第二接收模块 31 即会接收与问题信息 “control 的用法” 相对应的回 复信息为 “control 可以分别为动词、 名词 ...” ( 步骤 340), 其回复信息显示示意请参考 「图 6B」 所示。
当第二接收模块 31 在接收到回复信息之后, 即可再藉由第二传送模块 32 将回复 信息返回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步骤 350), 而当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在接收到回复信息之 后, 即会通过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主动将回复信息传送至第一接收模块 21( 步骤 360)。
在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服务端传送模块 15 所传送回复信息之后, 即可以通过 第一显示模块 23 将问题信息以及回复信息分别显示于使用者介面 50 的第二显示区域 54 中, 其第一客户端的回复信息显示结果示意请参考 「图 6C」 所示。
接着, 请同时参考 「图 1」 、 「图 7」 以及 「图 8」 所示, 「图 7」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 者彼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 「图 8」 绘示为本发明提供使用者彼 此进行即时互动的学习与测验的第一客户端测验界面示意图。
在第一客户端 20 的使用者学习完成后, 会让第一客户端 20 的使用者进行测验, 即 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接收到与学习数据相对应的测验请求 ( 步骤 410), 而当第一接收模块 21 接收到测验请求时, 会再藉由第一传送模块测验请求传送至服务端 10( 步骤 420)。
服务端 10 即会通过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接收测验请求, 接着即会藉由查询模块 14 自测验数据库 12 中查询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 ( 步骤 430)。
而在查询模块 14 自查询出与测验请求对应的测验数据之后, 服务端 10 即会由服 务端传送模块 15 将测验数据传送至第一接收模块 21( 步骤 440), 并藉由第一客户端 10 的 第一显示模块 23 将测验数据显示于使用者介面 50 的第三显示区域 55 中 ( 步骤 450), 其测 验数据显示示意请参考 「图 8」 所示。
接着, 第一接收模块 21 会再接收使用者所输入的回答信息 ( 步骤 510), 并通过第 一传送模块 22 将回答信息传送至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步骤 520), 服务端接收模块 13 在接 收到回答信息之后, 即可通过服务端 10 所更包含的评量模块 16 对回答信息与标准解答比 对分析出评量结果, 并依据评量结果决定是否提供第一客户端 20 下一笔测验数据 ( 步骤 530)。虽然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如上, 惟所述的内容并非用以直接限定本发明的专 利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 围的前提下, 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些许的更动。 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仍须以 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