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16954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9422.4

申请日:

2011.07.07

公开号:

CN102335750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2F 9/24申请公布日:20120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F 9/24申请日:20110707|||公开

IPC分类号:

B22F9/24

主分类号:

B22F9/24

申请人:

南京大学

发明人:

王昭群; 李云兴; 薛奇

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巫士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将聚苯乙烯粒子,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通过两种途径:A.将银或铂或钯前躯体溶液控制在15ºC~沸腾温度下,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还原剂,反应10~24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B.在室温下,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溶胶,搅拌15~3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

权利要求书

1: 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用未进行任何表面改性与修 饰的聚苯乙烯粒子, 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 A.将银或铂或钯前躯体溶液控制在 15ºC~ 沸腾温度下, 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 分散液和还原剂, 反应 10~240 分钟, 经离心、 洗涤和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 粒子 ; B.在室温下, 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溶胶, 搅拌 15~30 分钟, 经离心、 洗涤和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 ; 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小于 100 纳米, 聚苯乙烯粒子与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的粒 径比不小于 10。
2: 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银或 铂或钯前躯体是硝酸银、 硫酸银、 醋酸银、 氯铂酸、 二氯化钯、 四氯钯酸钾、 四氯钯酸钠、 六氯 钯酸钾或六氯钯酸钠。
3: 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银或 铂或钯前躯体的用量为聚苯乙烯粒子重量的 0.1~80 倍。
4: 据权利要求 1 和 2 所述的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原剂为柠檬酸三钠、 硼氢化钠、 甲醛、 肼、 鞣酸、 甲醇、 乙醇和次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它们间 的组合 ; 其用量不小于银或铂或钯前躯体用量的 0.6 个当量。

说明书


聚苯乙烯 / 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将贵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高分子的微粒基体上制得高分子 / 贵金属复合粒子, 其 结构和形貌独特, 性能优良, 功能多样, 因而用途广泛。 譬如, 可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 底、 催化剂、 化学和生物学传感器。此外, 其在光热理疗癌症以及医学成像等方面也具有非 常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具有上述结构的高分子 / 贵金属复合粒子, 通常通过异相凝聚法和原位的无电沉 积法制备。异相凝聚法是指预先制备粒径较大的高分子基体粒子 (如聚苯乙烯粒子) 和粒 径较小的贵金属纳米粒子, 然后通过如静电或化学键等相互作用而诱导两种粒子进行可控 的自组装。 原位的无电沉积法是通过预吸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前躯体或者还原剂到基体粒 子表面, 然后还原前躯体使生成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原位附着在其表面上。M. Akashi 等通 过共聚, 首先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产生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以此吸附银离子或氯铂酸根离 子, 并对随后生成的银纳米粒子和铂纳米粒子起到保护作用, 制备了聚苯乙烯 / 银和聚苯 乙烯 / 铂复合粒子 (参考文献 1 : Advanced Materials , 1998, 10, 1122-1126 ; 参考文献 2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1999, 11, 1381-1389) 。M. Ballauff 等通过共聚在聚苯乙烯 粒子表面形成带正电的聚电解质长链, 静电吸引氯铂酸根离子或四氯钯酸根离子, 经原位 还原生成铂纳米粒子和钯纳米粒子, 得到了聚苯乙烯 / 铂和聚苯乙烯 / 钯复合粒子 (参考文 献3: Langmuir , 2005, 21, 12229-12234 ; 参考文献 4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2007, 19, 1062-1069) 。T. Tamai 等利用紫外光辐射, 诱导共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的聚甲基苯 基硅烷与银离子或钯离子发生原位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了聚苯乙烯 / 银和聚苯乙烯 / 钯复 合粒子 (参考文献 5 : Langmuir , 2008, 24, 14203-14208) 。 F. Q. Tang 等通过静电作用在 羧基化的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吸附上一层带正电的锡二价离子, 然后利用其和银离子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 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 (参考文献 6 : Thin Solid Films , 2008, 516, 6371-6376) 。
     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方法显然具有如下的共同特点 : 其一, 都需要对聚苯乙烯粒 子表面进行特定的预先设计和改性与修饰, 以增强和贵金属纳米粒子或其前躯体间的相互 作用, 从而使步骤增加, 制备过程繁复 ; 其二, 贵金属纳米粒子和基体表面之间依赖于基团 的相互作用, 可能导致包覆的分布不均匀和存在饱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洁、 高效的制备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的新方 本发明所提出方法中, 采用的聚苯乙烯粒子, 未进行任何表面改性与修饰, 聚苯乙3法。
     102335750 A CN 102335759说明书2/5 页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的获得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 其一, 搅拌下将聚苯乙烯粒子直接加入到 贵金属前躯体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随之产生贵金属纳米粒子并组装到聚苯乙烯粒子表 面, 形成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 ; 其二, 将聚苯乙烯粒子与预先制备的贵金属纳米粒子 在室温下共混, 获得贵金属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的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 子。具体步骤如下 : 1.粒子的准备 聚苯乙烯粒子的分散液的制备可采用分散聚合等常规的聚合方法, 如, 采用包含单体、 醇介质或醇 - 水混合介质、 非离子型两亲性大分子稳定剂和油溶性引发剂的聚合体系 ; 亦 可直接选用市售的聚苯乙烯粒子 (微球) , 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需预先制备的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可采用化学还原法, 由各自的前躯体和还原剂 组成氧化 - 还原体系, 选择不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不同的各种贵金属纳米 粒子溶胶 ; 亦可直接选用市售的贵金属纳米粒子, 用水配制成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
     2.复合粒子的制备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制备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 : A.将贵金属前躯体溶液控制在 15ºC~ 沸腾温度下, 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的分 散液和还原剂, 反应 10~240 分钟。 B.在室温下, 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 搅拌 15~30 分钟。
     上述所得混合液经离心、 洗涤和干燥, 获得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
     本发明中, 贵金属纳米粒子是银、 铂或钯纳米粒子。
     本发明中, 贵金属前躯体是指硝酸银、 硫酸银、 醋酸银、 氯铂酸、 二氯化钯、 四氯钯 酸钾、 四氯钯酸钠、 六氯钯酸钾、 六氯钯酸钠, 其水溶液的浓度为 0.01~10 wt%。
     本发明中, 贵金属前躯体的用量为聚苯乙烯粒子重量的 0.1~80 倍。
     本发明中, 还原剂为柠檬酸三钠、 硼氢化钠、 甲醛、 肼、 鞣酸、 甲醇、 乙醇和次磷酸钠 中的一种或它们间的组合。其用量不小于贵金属前躯体用量的 0.6 个当量。
     本发明中, 聚苯乙烯粒子的分散液的固含量为 3~30 wt% ; 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的 固含量不超过 5.0 wt%。
     本发明中, 选用的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小于 100 纳米, 聚苯乙烯粒子与贵 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比不小于 10。
     本发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的特点为 : ①无需对作为基体粒子的聚苯乙烯粒子进行 特定的表面设计和预先的修饰与改性 ; ②贵金属纳米粒子在聚苯乙烯粒子上的复合既可以 一步完成, 也可以分两步完成, 使制备过程既简洁又灵活 ; ③具有形态的可控性, 通过调节 控制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其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的覆盖率, 获得不同形态与性能的 聚苯乙烯 / 贵金属复合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在四颈瓶中, 将 2.8 克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溶于 160 mL 异丙醇, 升温至 70 ºC。再将 0.2 克偶氮二异丁腈溶于 20 克苯乙烯单体, 在氮气保护下, 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机械搅拌, 恒温 反应 24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所得分散液经离心分离, 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 3 次,用水配制成固含量为 10 wt %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为 2200 nm。
     室温下, 将 15 mL2.16 wt% 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 84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1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 3.6 mL10 wt% 的柠檬酸 三钠,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绿色, 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 聚苯乙烯 / 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 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 80 nm, 银纳米粒子的表 面覆盖率约为 35 %。
     实施例 2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室温下, 将 15 mL2.16 wt% 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 84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3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 3.6 mL10 wt% 的柠檬酸 三钠,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绿色, 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 聚苯乙烯 / 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 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 60 nm, 银纳米粒子的表 面覆盖率约为 15 %。
     实施例 3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在 15ºC 时, 将 15 mL 2.16 wt% 的硝酸银溶液和 4 mL 10 wt% 的柠檬酸三钠加入到 84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迅速加入 2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 2 mL0.75 wt% 的硼氢化钠,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体系呈褐黄色, 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 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 20 nm, 银纳米 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35 %。
     实施例 4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分散液。
     室温下, 将 15 mL2.16 wt% 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 84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3.6 mL10 wt% 的柠檬酸三钠,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得到灰绿色 的银纳米粒子溶胶,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银纳米粒子数均粒径均一, 约 为 80 nm。
     在室温下, 将 1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银溶胶中, 磁力搅拌 30 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银复合粒子。透射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 面, 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30 %。
     实施例 5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方法, 制备固含量为 10 wt%、 粒径为 1600 nm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 液。
     采用实施例 3 中的制备方法制得数均粒径约为 80 nm 的银溶胶。
     在室温下, 将 1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银溶胶中, 磁力搅拌 30 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 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20 %。
     实施例 6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室温下, 将 450 mL 甲醇加入到 45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3.6 mL9.75 wt% 的六氯铂酸溶液、 9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 7.2 mL9.75 wt% 的柠檬酸三钠,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黑色, 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 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铂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 物为大量均一的铂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其中铂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 4 nm, 铂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30 %。
     实施例 7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室温下, 将 4 mL9.75 wt% 的六氯铂酸溶液加入到 80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12 mL10 wt% 的柠檬酸三钠, 反应 4 小时。反应后得到呈黑色的 铂纳米粒子溶胶,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铂纳米粒子粒径均一, 数均粒径 约为 3 nm。 在室温下, 将 9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铂溶胶中, 磁力搅拌 30 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铂复合粒子。透射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铂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 面, 铂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35 %。
     实施例 8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在 15ºC 时, 将 6 mL2.68 wt% 的二氯化钯溶液和 25.8 mL10 wt% 的柠檬酸三钠溶 液加入到 85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拌下, 迅速加入 20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和 2.5 mL0.75 wt% 的硼氢化钠溶液, 反应 30 分钟。反应后体系呈茶褐色, 经离心分离并用 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钯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钯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其中钯纳米粒子的数均粒 径约为 3 nm, 钯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25 %。
     实施例 9 : 采用实施例 1 中的方法, 制备粒径为 1800 nm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 固含量为 10 wt%。
     室温下, 将 12 mL3.12 wt% 的六氯钯酸钾溶液加入到 800 mL 去离子水中, 磁力搅 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 迅速加入 14.4 mL10 wt% 的柠檬酸三钠, 反应 4 小时。反应后得到 呈茶褐色的钯纳米粒子溶胶,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钯纳米粒子的粒径均 一, 数均粒径约为 4 nm。
     在室温下, 将 20 克 10 wt% 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钯溶胶中, 磁力搅拌 30 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 干燥, 得到聚苯乙烯 / 钯复合粒子。透射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 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钯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
     面, 钯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 20 %。7

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575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5750ACN102335750A21申请号201110189422422申请日20110707B22F9/2420060171申请人南京大学地址210093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72发明人王昭群李云兴薛奇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巫士华54发明名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将聚苯乙烯粒子,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通过两种途径A将银或铂或钯前躯体溶液控制在15C沸腾温度下,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

2、还原剂,反应1024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B在室温下,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溶胶,搅拌153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2335759A1/1页21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用未进行任何表面改性与修饰的聚苯乙烯粒子,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通过以下两种途径A将银或铂或钯前躯体溶液控制在15C沸腾温度下,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还原剂,反应1024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

3、,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B在室温下,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溶胶,搅拌1530分钟,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小于100纳米,聚苯乙烯粒子与银或铂或钯纳米粒子的粒径比不小于10。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银或铂或钯前躯体是硝酸银、硫酸银、醋酸银、氯铂酸、二氯化钯、四氯钯酸钾、四氯钯酸钠、六氯钯酸钾或六氯钯酸钠。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银或铂或钯前躯体的用量为聚苯乙烯粒子重量的0180倍。4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聚苯乙烯/银或。

4、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剂为柠檬酸三钠、硼氢化钠、甲醛、肼、鞣酸、甲醇、乙醇和次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它们间的组合;其用量不小于银或铂或钯前躯体用量的06个当量。权利要求书CN102335750ACN102335759A1/5页3聚苯乙烯/银或铂或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0002将贵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高分子的微粒基体上制得高分子/贵金属复合粒子,其结构和形貌独特,性能优良,功能多样,因而用途广泛。譬如,可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催化剂、化学和生物学传感器。此外,其在光热理疗癌症以及医学。

5、成像等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0003具有上述结构的高分子/贵金属复合粒子,通常通过异相凝聚法和原位的无电沉积法制备。异相凝聚法是指预先制备粒径较大的高分子基体粒子(如聚苯乙烯粒子)和粒径较小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如静电或化学键等相互作用而诱导两种粒子进行可控的自组装。原位的无电沉积法是通过预吸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前躯体或者还原剂到基体粒子表面,然后还原前躯体使生成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原位附着在其表面上。MAKASHI等通过共聚,首先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产生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以此吸附银离子或氯铂酸根离子,并对随后生成的银纳米粒子和铂纳米粒子起到保护作用,制备了聚苯乙烯/。

6、银和聚苯乙烯/铂复合粒子(参考文献1ADVANCEDMATERIALS,1998,10,11221126;参考文献2CHEMISTRYOFMATERIALS,1999,11,13811389)。MBALLAUFF等通过共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形成带正电的聚电解质长链,静电吸引氯铂酸根离子或四氯钯酸根离子,经原位还原生成铂纳米粒子和钯纳米粒子,得到了聚苯乙烯/铂和聚苯乙烯/钯复合粒子(参考文献3LANGMUIR,2005,21,1222912234;参考文献4CHEMISTRYOFMATERIALS,2007,19,10621069)。TTAMAI等利用紫外光辐射,诱导共聚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的聚甲。

7、基苯基硅烷与银离子或钯离子发生原位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了聚苯乙烯/银和聚苯乙烯/钯复合粒子(参考文献5LANGMUIR,2008,24,1420314208)。FQTANG等通过静电作用在羧基化的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吸附上一层带正电的锡二价离子,然后利用其和银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参考文献6THINSOLIDFILMS,2008,516,63716376)。0004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方法显然具有如下的共同特点其一,都需要对聚苯乙烯粒子表面进行特定的预先设计和改性与修饰,以增强和贵金属纳米粒子或其前躯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步骤增加,制备过程繁复;其二,贵金属纳米。

8、粒子和基体表面之间依赖于基团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包覆的分布不均匀和存在饱和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洁、高效的制备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的新方法。0006本发明所提出方法中,采用的聚苯乙烯粒子,未进行任何表面改性与修饰,聚苯乙说明书CN102335750ACN102335759A2/5页4烯/贵金属复合粒子的获得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一,搅拌下将聚苯乙烯粒子直接加入到贵金属前躯体溶液中,再加入还原剂,随之产生贵金属纳米粒子并组装到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形成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其二,将聚苯乙烯粒子与预先制备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在室温下共混,获得贵金属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

9、的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具体步骤如下1粒子的准备聚苯乙烯粒子的分散液的制备可采用分散聚合等常规的聚合方法,如,采用包含单体、醇介质或醇水混合介质、非离子型两亲性大分子稳定剂和油溶性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亦可直接选用市售的聚苯乙烯粒子(微球),用水配制成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07需预先制备的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可采用化学还原法,由各自的前躯体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选择不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不同的各种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亦可直接选用市售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用水配制成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00082复合粒子的制备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制备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A将贵金属前躯体溶液控制在15C。

10、沸腾温度下,搅拌下依次加入聚苯乙烯粒子的分散液和还原剂,反应10240分钟。0009B在室温下,将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搅拌1530分钟。0010上述所得混合液经离心、洗涤和干燥,获得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子。0011本发明中,贵金属纳米粒子是银、铂或钯纳米粒子。0012本发明中,贵金属前躯体是指硝酸银、硫酸银、醋酸银、氯铂酸、二氯化钯、四氯钯酸钾、四氯钯酸钠、六氯钯酸钾、六氯钯酸钠,其水溶液的浓度为00110WT。0013本发明中,贵金属前躯体的用量为聚苯乙烯粒子重量的0180倍。0014本发明中,还原剂为柠檬酸三钠、硼氢化钠、甲醛、肼、鞣酸、甲醇、乙醇和次磷酸钠中的一种。

11、或它们间的组合。其用量不小于贵金属前躯体用量的06个当量。0015本发明中,聚苯乙烯粒子的分散液的固含量为330WT;贵金属纳米粒子溶胶的固含量不超过50WT。0016本发明中,选用的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小于100纳米,聚苯乙烯粒子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比不小于10。0017本发明所提出的制备方法的特点为无需对作为基体粒子的聚苯乙烯粒子进行特定的表面设计和预先的修饰与改性;贵金属纳米粒子在聚苯乙烯粒子上的复合既可以一步完成,也可以分两步完成,使制备过程既简洁又灵活;具有形态的可控性,通过调节控制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其在聚苯乙烯粒子表面上的覆盖率,获得不同形态与性能的聚苯乙烯/贵金属复合粒。

12、子。具体实施方式0018实施例1在四颈瓶中,将28克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溶于160ML异丙醇,升温至70C。再将02克偶氮二异丁腈溶于20克苯乙烯单体,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机械搅拌,恒温反应24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所得分散液经离心分离,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3次,说明书CN102335750ACN102335759A3/5页5用水配制成固含量为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聚苯乙烯粒子的数均粒径为2200NM。0019室温下,将15ML216WT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84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1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36ML10WT的柠檬酸三钠,。

13、反应30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绿色,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80NM,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35。0020实施例2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21室温下,将15ML216WT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84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3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36ML10WT的柠檬酸三钠,反应30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绿色,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

14、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60NM,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15。0022实施例3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23在15C时,将15ML216WT的硝酸银溶液和4ML10WT的柠檬酸三钠加入到84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迅速加入2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2ML075WT的硼氢化钠,反应30分钟。反应后体系呈褐黄色,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其中银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20NM,银。

15、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35。0024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分散液。0025室温下,将15ML216WT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84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36ML10WT的柠檬酸三钠,反应30分钟。反应后得到灰绿色的银纳米粒子溶胶,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银纳米粒子数均粒径均一,约为80NM。0026在室温下,将1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银溶胶中,磁力搅拌30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

16、盖率约为30。0027实施例5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制备固含量为10WT、粒径为1600NM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28采用实施例3中的制备方法制得数均粒径约为80NM的银溶胶。0029在室温下,将1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银溶胶中,磁力搅拌30分说明书CN102335750ACN102335759A4/5页6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银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银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20。0030实施例6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31室温下,将450ML甲醇。

17、加入到45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36ML975WT的六氯铂酸溶液、9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72ML975WT的柠檬酸三钠,反应30分钟。反应后体系呈灰黑色,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铂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铂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其中铂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4NM,铂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30。0032实施例7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33室温下,将4ML975WT的六氯铂酸溶液加入到80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12ML10WT的柠檬酸。

18、三钠,反应4小时。反应后得到呈黑色的铂纳米粒子溶胶,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铂纳米粒子粒径均一,数均粒径约为3NM。0034在室温下,将9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铂溶胶中,磁力搅拌30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铂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铂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铂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35。0035实施例8采用实施例1中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0036在15C时,将6ML268WT的二氯化钯溶液和258ML10WT的柠檬酸三钠溶液加入到85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迅速加入20克10。

19、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和25ML075WT的硼氢化钠溶液,反应30分钟。反应后体系呈茶褐色,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钯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钯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面,其中钯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约为3NM,钯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25。0037实施例9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制备粒径为1800NM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固含量为10WT。0038室温下,将12ML312WT的六氯钯酸钾溶液加入到80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溶液沸腾,迅速加入144ML10WT的柠檬酸三钠,反应4小时。反应后得到呈茶褐色的钯纳米粒子溶胶,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钯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一,数均粒径约为4NM。0039在室温下,将20克10WT的聚苯乙烯粒子分散液加入到上述钯溶胶中,磁力搅拌30分钟。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钯复合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产物为大量均一的钯纳米粒子覆盖于聚苯乙烯粒子表说明书CN102335750ACN102335759A5/5页7面,钯纳米粒子的表面覆盖率约为20。说明书CN10233575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