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杆机构, 尤其涉及用于婴儿车等的连杆机构。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连杆机构, 例如, 已知的有专利文献 1 所述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 构用于婴儿车, 在手推杆的背面推压状态或对面推压状态时, 在设置于婴儿车主体的前侧 部及后侧部上的卡定突起上, 选择性地配合设置于作为连杆的一种的婴儿车的手推杆上的 卡定钩。 另外, 在卡定钩的至少摆动方向前端部安装软性材料, 在将手推杆向对面推压状态 或背面推压状态转换时, 即使卡定钩碰到卡定突起的情况下, 冲撞也能被缓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5-88803 号公报
但是, 在专利文献 1 的连杆机构中, 在将手推杆向对面推压状态或背面推压状态 转换时, 在直到卡定钩碰到卡定突起的移动中, 手推杆以按照转换时的操作力的速度向操 作方向移动。由此, 需要注意以免在手推杆上夹入衣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 其课题是得到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入的连杆机构。
方案 1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 具有 : 利用旋转轴彼此可旋转地连接的两个连接 部件 ; 以及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上, 且在上述连接部件被旋转操作时对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 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
在方案 1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中, 在利用旋转轴彼此可旋转地连接的两个连接 部件被旋转操作时, 设置于旋转轴上的制动机构对连接部件的旋转进行制动。 由此, 当旋转 操作连接部件时, 能够防止在连接部件之间夹入衣物等。
方案 2 所述的发明在方案 1 所述的连杆机构的基础上, 当向上述连接部件的一方 和另一方的打开角度比预定角度变小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 上述制动机构对上述连接部 件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方案 2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中, 当向两个连接部件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打开角 度比预定角度变小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 制动机构对连接部件的旋转进行制动。 由此, 只 在两个连接部件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打开角度比预定角度变小而夹入衣物等的可能性变高 的情况下, 利用制动机构能够制动连接部件的旋转。
方案 3 所述的发明在方案 2 所述的连杆机构的基础上, 上述制动机构具有设置于 上述连接部件的一方的凸部以及旋转阻尼器, 该旋转阻尼器具有设有在上述凸部的旋转轨 迹上与上述凸部抵接的抵接部的壳体、 和可旋转地容纳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上述连 接部件的另一方的转子, 在向设有上述凸部的连接部件与设有上述转子的连接部件的打开 角度比预定角度变小的方向进行旋转, 并且上述凸部与上述抵接部抵接时, 上述制动机构 对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方案 3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中, 在向设有凸部的连接部件与设有旋转阻尼器 的转子的连接部件的打开角度比预定角度变小的方向进行旋转, 并且凸部与抵接部抵接 时, 通过设有与凸部抵接的抵接部的旋转阻尼器的壳体与可旋转地容纳于壳体的内部的转 子的相对旋转, 连接部件的旋转被制动。 由此, 以简单的结构只在夹入衣物等的可能性变高 的情况下, 能够制动连接部件的旋转。并且, 通过调整凸部与抵接部的抵接位置, 能够将制 动范围设定在任意的范围内。
方案 4 所述的发明在方案 1 所述的连杆机构的基础上, 上述制动机构是旋转阻尼 器, 该旋转阻尼器具有 : 固定于上述连接部件的一方的壳体 ; 以及可旋转地容纳于上述壳 体的内部, 且固定于上述连接部件的另一方的转子。
在方案 4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中, 通过固定于连接部件的一方的旋转阻尼器的 壳体、 与可旋转地容纳于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连接部件的另一方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相 对旋转, 连接部件的旋转被制动。由此, 制动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
方案 5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 具有 : 利用旋转轴彼此可旋转地连接的两个连接 部件 ; 设置于上述连接部件的一方, 且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齿轮 ; 以及固定于 上述连接部件的另一方, 且具有与上述齿轮啮合的齿轮的旋转阻尼器。 在方案 5 所述的发明的连杆机构中, 固定于连接部件的另一方的旋转阻尼器的齿 轮, 与设置于连接部件的一方且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齿轮啮合, 通过利用圆弧状的 齿轮使旋转阻尼器的齿轮旋转, 连接部件的旋转被制动。由此, 当旋转操作连接部件时, 能 够防止在连接部件之间夹入衣物等。
方案 6 所述的发明的婴儿车, 具有方案 1 ~ 5 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机构, 并且具 有旋转而折叠的上述连接部件。
在方案 6 所述的发明的婴儿车中, 由于旋转而折叠的连接部件具有方案 1 ~ 5 中 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机构, 因此在进行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时, 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入, 安全 性提高。
方案 7 所述的发明的婴儿车, 具有方案 1 ~ 5 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机构, 上述连 接部件的一方是能够向背面推压位置和对面推压位置旋转的手推杆。
在方案 7 所述的发明的婴儿车中, 具有方案 1 ~ 5 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杆机构, 并 且连接部件一方是能够向背面推压位置和对面推压位置旋转的手推杆。由此, 向背面推压 位置和对面推压位置旋转操作手推杆时, 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入, 安全性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方案 1 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 入。
方案 2 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只在夹入衣物等的可 能性变高的情况下, 能够制动连接部件的旋转。
方案 3 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只在夹 入衣物等的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 能够制动连接部件的旋转。 另外, 能够将制动范围设定在 任意的范围内。
方案 4 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能够使制动机构的结 构变得简单。
方案 5 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 方案 6 所述的本发明的婴儿车,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能够提高折叠操作时的入。
安全性。 方案 7 所述的本发明的婴儿车, 由于做成上述结构, 因此能够提高向背面推压位 置和对面推压位置旋转操作手推杆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使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手推杆位于背 面推压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 2 是表示使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手推杆位于对 面推压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 3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手推杆的旋转轴 部的立体图。
图 4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手推杆的旋转轴 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 5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使用状态的左视 图。
图 6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折叠状态的左视 图。
图 7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折叠旋转轴部的 立体图。
图 8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折叠旋转轴部的 分解立体图。
图 9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折叠旋转轴部的 作用说明图。
图 10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从右倾斜前方观 察的立体图。
图 11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使用状态的左视 图。
图 12 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婴儿车的主要部分的放大 立体图。
图中 :
10- 婴儿车, 12- 扶手, 14- 后腿, 18- 前腿, 20- 连接杆 ( 连接部件 ), 28- 手推杆 ( 连 接部件 ), 30- 左侧的托架 ( 连接部件 ), 32- 轴 ( 旋转轴 ), 72- 护罩, 76- 旋转阻尼器 ( 制动 机构 ), 80- 轴 ( 旋转轴 ), 88- 护罩, 92- 旋转阻尼器 ( 制动机构 ), 98- 长孔, 98A- 长孔的下 端 ( 抵接部 ), 98B- 长孔的上端 ( 抵接部 ), 100- 仿形触销 ( 制动机构、 凸部 ), 120- 扇形的 齿轮 ( 制动机构 ), 122- 旋转阻尼器 ( 制动机构 )。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对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折叠式的婴儿车, 根据图 1 ~图 10 进 行说明。此外, 附图中箭头 FR 表示手推杆配置于背面推压位置而处于使用状态 ( 展开状 态 ) 的婴儿车的前方方向, 箭头 UP 表示上方方向, 箭头 IN 表示宽度方向的内侧方向。
婴儿车的整体结构
如图 10 所示, 婴儿车 10 具有左右一对的扶手 12。在各扶手 12 的前端部 12A 上, 旋转自如地连接左右一对的后腿 14 的上端部 14A, 在一对后腿 14 的下端部 14B 上旋转自如 地分别安装车轮 16。另外, 在各扶手 12 的前端部 12A 上, 旋转自如地连接左右一对的前腿 18 的上端部 18A, 在一对前腿 18 的下端部 18B 上旋转自如地分别安装车轮 16。
婴儿车 10 具有左右一对的连接杆 20。各连接杆 20 的上端部 20A 旋转自如地与扶 手 12 的后端部 12B 连接, 各前腿 18 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18C 和各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分 别用左右一对的侧部框架 24 连接。
另外, 婴儿车 10 具有延伸成大致 U 字状的手推杆 28。该手推杆 28 的两端部 ( 下 端部 )28A 与各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连接。此外, 手推杆 28 能够移动到图 1 所示的背面 推压位置和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 如图 10 所示, 婴儿车 10 具有左右一对的托架 30。在各托架 30 的上部 30A, 旋转 自如地连接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和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另外, 各托架 30 的下端部 30B, 利用销 31 旋转自如地与后腿 14 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14C 连接。此外, 托架 30 与连接杆 20 的旋转轴 ( 旋转中心 ), 托架 30 与手推杆 28 的旋转轴一致。
婴儿车 10 具有 : 连接左右一对的前腿 18 的下端部 18B 的搁脚架 38 ; 以及连接左 右一对前腿 18 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18C 的前侧上部连接撑条 40。另外, 婴儿车 10 具有形成 大致 U 字状的靠背支撑框 44。靠背支撑框 44 摆动自如地设置于侧部框架 24 的后端部, 在 由侧部框架 24、 前侧上部连接撑条 40 以及靠背支撑框 44 包围的区域, 铺设底座 46。另外, 在靠背支撑框 44 的后方侧, 设有固定于左右一对的连接杆 20 之间的斜倚调节部件 48, 通过 调节该斜倚调节部件 48 的长度, 能够调节靠背支撑框 44 的斜倚角度。
如图 2 所示, 在各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沿连接杆 20 的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地设 置锁定部件 50, 该锁定部件 50 在使用状态下与托架 30 的上端部 30A 配合而维持其展开状 态。另外, 锁定部件 50 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工作板 52。另一方面, 在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 设置锁定解除部件 56, 该锁定解除部件 56 具有与锁定部件 50 的工作板 52 配合的锁定解除 杆 54。锁定解除部件 56 通过操作设置于手推杆 28 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28B 上的远距离操作 装置 58, 沿手推杆 28 向上方滑动。
从而, 若提升锁定解除部件 56, 则锁定解除杆 54 与工作板 52 配合而锁定部件 50 被向上方提升, 省略图示的锁定部件 50 与托架 30 的配合被解除。
另外, 在手推杆 28 上设有卡定部件 60。另外, 在各连接杆 20 的上端部 20A 设有卡 定突起 62, 该卡定突起 62 与卡定部件 26 配合而限制手推杆 28 的旋转, 在各扶手 12 的前端 部 12A 设有卡定突起 64, 该卡定突起 64 与卡定部件 26 配合而限制手推杆 28 的旋转。
如图 1 所示, 通过卡定部件 60 和卡定突起 62 配合并彼此卡定, 手推杆 28 固定在 背面推压状态。在该情况下, 手推杆 28 与连接杆 20 大致平行。另外, 若通过手动来解除卡
定部件 60 与卡定突起 62 的配合, 并向前方 ( 图 1 的箭头 A 方向 ) 旋转手推杆 28, 则如图 2 所示, 卡定部件 60 和卡定突起 64 配合并彼此卡定。由此, 手推杆 28 固定在对面推压状态, 手推杆 28 与后腿 14 大致平行。
对手推杆的旋转进行制动的连杆机构
如图 3 所示, 在婴儿车 10 的右侧面, 作为两个连接部件的一方的手推杆 28 和作为 两个连接部件的另一方的连接杆 20 的连接部, 成为以轴 32 作为旋转轴的连杆机构。
如图 4 所示, 轴 32 的一方的端部 32A 成为防脱用的大直径部, 在另一方的端部 32B 形成有外螺纹。另外, 沿轴 32 的轴向的端部 32A 侧的根部 32C 形成为截面圆形, 沿轴 32 的 轴向的端部 32B 侧的前端部 32D 进行了 D 形切割。在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形成有插入 轴 32 的前端部 32D 的进行了 D 形切割的贯通孔 66。另外, 在配置于婴儿车 10 的右侧的托 架 30 的上端部 30A, 形成有截面圆形的贯通孔 69。在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 形成有截面 圆形的贯通孔 70, 在贯通孔 70 内插入轴 32 的根部 32C。
轴 32 的前端部 32B 从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B 突出。另外, 在轴 32 的前端部 32B 上螺纹配合螺母 77, 以防轴 32 脱落。
在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 的外周部上, 嵌入筒状的护罩 72, 在护罩 72 上, 与贯通 孔 70 同轴的位置上形成有插入轴 32 的根部 32C 的截面圆形的贯通孔 74。另外, 在护罩 72 上, 向托架 30 侧形成有板状的凸部 72A。在连接杆 20 与护罩 72 之间, 设有作为制动机构 的旋转阻尼器 76。旋转阻尼器 76 具有壳体 78 以及可旋转地容纳于壳体 78 的内部的转子 79。此外, 旋转阻尼器 76 的结构是利用填充于内部的阻尼器油的粘性阻力等, 对壳体 78 与 转子 79 的相对旋转进行制动的公知的结构, 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旋转阻尼器 76 插入到托架 30 的贯通孔 69。另外, 在壳体 78 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 部 78A 的一部分上, 突出形成上下一对的脚部 78B, 这些脚部 78B 与护罩 72 的凸部 72A 抵 接。另一方面, 在旋转阻尼器 76 的转子 79 的轴心部, 形成有进行了 D 形切割的贯通孔 81, 在贯通孔 81 中贯通轴 32 的前端部 32D。由此, 旋转阻尼器 76 的壳体 78 与护罩 72 一体地 以轴 32 为旋转中心而旋转, 转子 79 通过轴 32 与连接杆 20 一起停止。
从而, 在将手推杆 28 从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向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进行 旋转操作的情况下, 或者, 从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向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移动的情 况下, 通过旋转阻尼器 76 的壳体 78 和转子 79 相对旋转, 手推杆 28 的旋转被制动。
对折叠时的旋转进行制动的连杆机构
如图 7 所示, 配置于婴儿车 10 的左侧的托架 30, 构成两个连接部件的一方, 与作为 两个连接部件的另一方的连接杆 20 的连接部成为以轴 80 作为旋转轴的连杆机构。
如图 8 所示, 在轴 80 的一方的端部 80A 形成有外螺纹。轴 80 的端部 80A 侧成为 正方形截面的第一中间部 80B, 与第一中间部 80B 邻接的第二中间部 80C 成为圆形截面。 另 外, 与第二中间部 80C 邻接的第三中间部 80D 成为正方形截面, 与第三中间部 80D 邻接的第 四中间部 80E 成为圆形截面。另外, 在轴 80 的另一方的端部 80F 上形成有外螺纹。
在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A, 形成有轴 80 的第一中间部 80B 贯通的正方形截面的贯 通孔 82, 在托架 30 的上端部 30A, 形成有轴 80 的第二中间部 80C 贯通的圆形截面的贯通孔 84。另外, 在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 形成有轴 80 的第四中间部 80E 贯通的圆形截面的贯 通孔 86。
在手推杆 28 的下端部 28A 的外周部, 嵌入筒状的护罩 88。在护罩 88 上, 在与贯 通孔 86 同轴的位置上形成有轴 80 的第四中间部 80E 贯通的圆形截面的贯通孔 90。另外, 在托架 30 的上端部 30A 与护罩 88 之间, 设有作为制动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92。旋转阻尼器 92 具有壳体 93 以及可旋转地容纳于壳体 93 的内部的转子 94。此外, 旋转阻尼器 92 的结 构是利用填充于内部的阻尼器油的粘性阻力等, 对壳体 93 与转子 94 的相对旋转进行制动 的公知的结构, 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的外周部 93A 的一部分上, 形成有沿壳体 93 的周方向 突出形成的圆弧状的凸缘部 93B。另外, 在旋转阻尼器 92 的凸缘部 96, 形成有沿凸缘部 96 的长度方向的圆弧状的长孔 98。此外, 壳体 93 的凸缘部 93B 还可以是在壳体 93 上附加另 一部件的结构。
在旋转阻尼器 92 的转子 94 的轴心部, 形成有插入轴 80 的第三中间部 80D 的正方 形截面的贯通孔 99。另一方面, 在壳体 93 的长孔 98 中, 插入竖立设置于托架 30 的上下方 向中间部 30C 上的构成制动机构的作为凸部的仿形触销 100。此外, 长孔 98 的下端 98A 和 上端 98B 成为仿形触销 100 抵接的抵接部。
轴 80 的端部 80A 从连接杆 20 的下端部 20A 突出, 在轴 80 的端部 80A 上螺纹配合 螺母 83。另一方面, 轴 80 的端部 80F 从护罩 88 突出。另外, 在轴 80 的端部 80F 上螺纹配 合螺母 102, 以防轴 80 脱落。 由此, 如图 9 所示, 若托架 30 旋转而仿形触销 100 与长孔 98 的上端 98B 抵接, 则 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以轴 80 为旋转中心与仿形触销 100 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 旋转 阻尼器 92 的转子 94 通过轴 80 与连接杆 20 一起停止。
此外, 如图 5 所示, 当折叠婴儿车 10 时, 若手推杆 28 向上方 ( 图 5 的箭头 E 方向 ) 移动, 则托架 30 以轴 80 为中心向上方向 ( 图 6 的箭头 B 方向 ) 旋转。
从而, 在将婴儿车 10 从图 5 所示的使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设为图 6 所示的折叠状 态的情况下, 托架 30 相对于连接杆 20 向图 6 的箭头 B 方向旋转, 如图 9 所示, 仿形触销 100 从图 9 中以点划线所示的长孔 98 的下端 98A 的位置向上端 98B 方向 ( 图 9 的箭头 C 方向 ) 旋转。另外, 若托架 30 与连接杆 20 的打开角度 ( 图 6 的 θ1) 变得比预定角度小, 则如图 9 中以实线所示, 仿形触销 100 从仿形触销 100 与长孔 98 的上端 98B 抵接的位置, 如图 9 中 以双点划线所示, 进一步向上方 ( 图 9 的箭头 D 方向 ) 旋转, 壳体 93 与仿形触销 100 一体 地以轴 80 为旋转中心旋转。由此, 通过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与转子 94 的相对旋转, 托 架 30 的旋转被制动。此外, 即使在将婴儿车 10 从图 6 所示的折叠状态设为图 5 所示的使 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的情况下, 通过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与转子 94 的相对旋转, 托架 30 的旋转被制动。
作用、 效果
下面,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 对从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向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旋转操作婴儿车 10 的手推杆 28 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手推杆 28 处于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的情况下, 通过操作手推杆 28 的远距 离操作装置 58, 锁定解除部件 56 沿手推杆 28 向上方滑动。由此, 锁定解除部件 56 被提升, 图 6 所示的锁定解除杆 54 与工作板 52 配合而向上方提升锁定部件 50, 锁定部件 50 与托架
30 的配合被解除。
然后, 通过手动来解除卡定部件 60 与卡定突起 62 的配合, 向前方移动手推杆 28, 则手推杆 28 以轴 32、 80 为旋转中心向前方 ( 图 1 的箭头 A 方向 ) 旋转。此时, 图 4 所示的 设置于手推杆 28 上的护罩 72 和脚部 76B 与护罩 72 的凸部 72A 抵接的旋转阻尼器 76 的 壳体 78 向前方 ( 图 1 的箭头 A 方向 ) 旋转。对此, 连接杆 20 不旋转。由此, 利用进行了 D 形切割的前端部 32D 固定于连接杆 20 的进行了 D 形切割的贯通孔 66 上的轴 32 也不旋转。 另外, 利用轴 32 的进行了 D 形切割的前端部 32D 来固定的旋转阻尼器 76 的转子 79 也不旋 转。
从而, 从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向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旋转操作手推杆 28 时, 通过旋转阻尼器 76 的壳体 78 与转子 79 的相对旋转, 手推杆 28 的旋转被制动。
此外, 若手推杆 28 到达对面推压位置时, 则如图 2 所示, 通过卡定部件 60 和卡定 突起 64 配合并彼此卡定, 手推杆 28 固定于对面推压状态。另外, 锁定部件 50 和托架 30 配 合。
同样地, 即使在从图 2 所示的对面推压位置向图 1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旋转操作 手推杆 28 时, 也利用旋转阻尼器 76, 手推杆 28 的旋转被制动。
由此, 在婴儿车 10 中, 在背面推压位置与对面推压位置之间旋转操作手推杆 28 时, 相对于操作力, 手推杆 28 的旋转被制动。其结果, 由于能够防止手推杆 28 的突然动作, 并能够防止在手推杆 28 与扶手 12 之间等夹入衣物等, 因此婴儿车 10 的安全性提高。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经由护罩 72 固定于手推杆 28 上的旋转阻尼器 76 的 壳体 78、 与经由轴 32 固定于连接杆 20 上的旋转阻尼器 76 的转子 79 的相对旋转, 手推杆 28 的旋转被制动。由此, 制动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在成为手推杆 28 及连接杆 20 的旋转轴的轴 32 上设 置旋转阻尼器 76, 因此不将婴儿车 10 整体的大小、 以及连接杆 20 和手推杆 28 的大小做得 比一般大, 而能够防止衣物等的夹入。
下面, 对折叠婴儿车 10 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 2 所示, 若手推杆 28 处于对面推压位置, 则在进行折叠操作之前, 使手推杆 28 从对面推压位置向图 5 所示的背面推压位置移动。
然后, 在手推杆 28 配置于背面推压位置上的状态下, 首先, 通过操作远距离操作 装置 58 并通过锁定解除部件 56 使图 2 所示的锁定部件 50 滑动, 从而解除托架 30 与锁定 部件 50 的配合。然后, 通过将手推杆 28 暂且向后上方 ( 图 5 的箭头 E 方向 ) 提升, 之后, 向下方按压, 从而使托架 30 相对于后腿 14 向下方 ( 图 5 的箭头 F 方向 ) 旋转。
随着该操作, 如图 6 所示, 扶手 12 及侧部框架 24 分别以上方侧的旋转轴为中心向 下方 ( 图 6 的箭头 G 方向 ) 旋转。另外, 通过该操作, 在侧视中手推杆 28 和前腿 18 被配置 成大致平行, 并且手推杆 28 的配置位置下降。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将婴儿车 10 从图 5 所示的使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设为 图 6 所示的折叠状态的情况下, 托架 30 相对于连接杆 20 向图 6 的箭头 B 方向旋转。此时, 如图 9 所示, 仿形触销 100 从图 9 中以点划线所示的长孔 98 的下端 98A 的位置向上端 98B 方向 ( 图 9 的箭头 C 方向 ) 旋转。另外, 若托架 30 与连接杆 20 的打开角度 ( 图 6 的 θ1) 变得比预定角度小, 则如图 9 中以实线所示, 仿形触销 100 从仿形触销 100 与长孔 98 的上端 98B 抵接的位置, 如图 9 中以双点划线所示, 进一步向上方 ( 图 9 的箭头 D 方向 ) 旋转, 壳体 93 与仿形触销 100 一体地以轴 80 为旋转中心旋转。另一方面, 旋转阻尼器 92 的转子 94 通过轴 80 与连接杆 20 成为一体。
由此, 在折叠时婴儿车 10 的托架 30 被旋转操作时, 就在成为婴儿车被完全折叠的 状态之前, 通过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和转子 94 相对旋转, 相对于操作力, 托架 30 的旋 转被制动。
从而, 在折叠操作中, 只在托架 30 与连接杆 20 之间和托架 30 与后腿 14 之间等, 夹入衣物等的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 即就在婴儿车 10 完全成为图 6 所示的折叠状态之前, 托架 30 的旋转被制动。其结果, 在婴儿车 10 中, 不大幅度地加长折叠操作时间, 而能够提 高折叠操作时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 要将婴儿车 10 从图 6 所示的折叠状态设为图 5 所示的展开状态, 以与 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另外, 即使在将婴儿车 10 从图 6 所示的折叠状态设为 图 5 所示的展开状态的情况下, 就在婴儿车 10 完全成为使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之前, 利用 旋转阻尼器 92, 能够制动托架 30 的旋转。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利用仿形触销 100 和长孔 98 的简单的结构, 只在夹入衣 物等的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 利用旋转阻尼器 92, 能够制动托架 30 的旋转。 并且, 通过调整 仿形触销 100 和长孔 98 的抵接位置, 能够将利用旋转阻尼器 92 的制动范围设定在任意的 范围内。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在作为旋转轴的轴 80 上设置旋转阻尼器 92, 因此不 将婴儿车整体的大小、 以及连接杆 20 和托架 30 的大小做得比一般大, 而能够防止夹入衣物 等。
第二实施方式
对适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折叠式的婴儿车, 根据图 11 及图 12 进行说明。此外, 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 附上相同附图标记, 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 11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制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扇形的齿轮 120, 通过安 装用的托架 121 固定于托架 30 的上端部 30A 上。形成于该齿轮 120 的外周上的齿部 120A, 成为以轴 80 为中心的圆弧。此外, 齿轮 120 还可以与托架 30 成为一体。另外, 齿轮 120 还 可以安装于作为连接部件的一种的侧部框架 24 上。
如图 12 所示, 在连接杆 20 的内侧面上, 设有作为制动机构的旋转阻尼器 122。旋 转阻尼器 122 具有 : 固定于连接杆 20 上的壳体 124 ; 以及可旋转地容纳于壳体 124 的内部 的转子 126。 此外, 旋转阻尼器 122 的结构是利用填充于内部的阻尼器油的粘性阻力等来对 壳体 124 与转子 126 的相对旋转进行制动的公知的结构, 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另外, 在旋转阻尼器 122 的转子 126 上固定齿轮 128, 该齿轮 128 与齿轮 120 的齿 部 120A 啮合。此外, 齿轮 120 和齿轮 128 用罩 130 覆盖。
作用、 效果
下面, 对折叠婴儿车 10 时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 通过将手推杆 28 暂且向后上方 ( 图 11 的箭头 E 方向 ) 提升, 之后, 向下方按压, 从而使托架 30 相对于后腿 14 向下方 ( 图 11 的箭 头 F 方向 ) 旋转。
随着该操作, 与图 6 相同地, 扶手 12 及侧部框架 24, 分别以上方侧的旋转轴为中心 向下方 ( 图 11 的箭头 G 方向 ) 旋转。另外, 通过该操作, 在侧视中, 手推杆 28 和前腿 18 被 配置成大致平行, 并且手推杆 28 的配置位置下降。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将婴儿车 10 从图 11 所示的使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与图 6 相同地设为折叠状态的情况下, 托架 30 相对于连接杆 20 向图 12 的箭头 H 方向旋转。此 时, 与齿轮 120 的齿部 120A 啮合的齿轮 128 向图 12 的箭头 J 方向旋转, 固定有齿轮 128 的 旋转阻尼器 122 的转子 126 旋转, 产生制动力。
由此, 在折叠婴儿车 10 时, 通过旋转阻尼器 122 的壳体 124 和转子 126 相对旋转, 托架 30 的旋转被制动。
从而, 在折叠操作中, 能够防止在托架 30 与连接杆 20 之间和托架 30 与后腿 14 之 间等夹入衣物等。其结果, 在婴儿车 10 中, 能够提高折叠操作时的安全性。
此外, 也可以只在齿轮 120 的圆弧形状的两端部形成齿轮 120 的齿部 120A, 就在婴 儿车 10 完全成为折叠状态之前, 或者, 婴儿车 10 完全成为使用状态 ( 展开状态 ) 之前, 利 用旋转阻尼器 122, 能够制动托架 30 的旋转。 并且, 通过调整齿部 120A 的形成范围, 能够将 利用旋转阻尼器 122 的制动范围设定在任意的范围内。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中, 对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不限于 上述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其他的各种实施方式,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是显然的。例如,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 如图 7 所示, 在旋转阻尼器 92 的壳体 93 上形 成端部成为抵接部的长孔 98, 而抵接部不限于长孔的端部, 还可以是凸部或切割立起部等 的其他的结构。另外, 凸部也不限于仿形触销 100, 还可以是切割立起部等的其他的结构。
此外,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宜组合而进行。 例如, 也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 齿轮 120 和旋转阻尼器 122 的结构适用于制动手推杆 28 的旋转的连杆机构上, 在作为两个 连接部件的手推杆 28 和连接杆 20 的一方设置齿轮 120, 在另一方设置旋转阻尼器 122。
另外, 本发明的连杆机构, 除了婴儿车 10 以外, 还能够适用于折叠式的椅子、 桌子 以及床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