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68604.X (22)申请日 2014.02.2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8454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73)专利权人 河南大学 地址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72)发明人 刘红亮 王靖凯 石贞玉 胡磊 刘彬 邓锦波 徐括喜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04 代理人 杨海霞 刘建芳 (51)Int.Cl. A61K 36/537(2006.01) A。
2、61K 9/16(2006.01) A61P 31/18(2006.01) A61P 25/28(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312722 A,2001.09.12, CN 1628686 A,2005.06.22, 杨小英等.丹参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比 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第31卷(第04 期), 审查员 张娜 (54)发明名称 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 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丹参配 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及HIV- 1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 用HIV-1Tat蛋白损伤类。
3、神经细胞系PC12和小鼠 脑片上的神经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配方颗粒 进行保护, 分别用MTT实验、 LDH检测和Tunel实验 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减少Tat蛋白所致神经细胞死 亡的效果; 用Dil金颗粒散射标记树突棘, 检测丹 参配方颗粒减少Tat蛋白损伤神经细胞突触连接 功能的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发现 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 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 病脑病及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的药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3845403 B 2016.10.05 CN 103845403 B 1.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
4、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HIV-1 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845403 B 2 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传统中药丹参配方颗粒的一个新用途, 即该中药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HIV-1Tat蛋 白所致神经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艾滋病脑病, 现在又称为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紊乱 (HAND, HIV-a。
5、ssot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 以运动、 行为和认知障碍为特征, 近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被 分为三种形式: 无症状神经认知功能损伤 (Asymptomatic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ANI) , 轻度神经认知功能紊乱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ND)和HIV相关痴呆( HIV associated dementia, HAD)。 0003 HIV-1造成神经损伤的详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HIV-1具有神经毒 性的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损伤神经元是HAND发病的根本原因。
6、。 HIV在感染15天后就 可进入CN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 穿越血脑屏障的单核细胞释放病毒颗粒, 然后 感染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与CNS病毒载量相比, HAD症状与神经元丢失、 损伤 关系更紧密 (Kaul M, HIV-1 infection and AIDS: consequences for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Cell Death Differ 2005; 12 (Suppl 1) ) , 其损伤可分为直接损 伤和间接损伤。 直接损伤指HIV蛋白可以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 减少神经树突和树。
7、突棘数 量、 损伤突触连接; 间接损伤指由HIV感染的小胶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神经元功能和 神经再生 (Kathryn A. 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J neurimmune pharamac, 2010, 5:294-309; Hazleton JE. Novel mechanism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in HIV infection.HIV AIDS (Auckl). 2010, 2:39-49。
8、.) 。 神经再生与HAND发生也有关系; 宿主因素对HAND发生也有影 响。 0004 Tat是HIV-1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具有神经毒性, 是诱导HAND发生的重要因素。 Tat 可以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诱导神经元凋亡 (Eugenin EA. HIV-tat induces formation of an LRP-PSD-95-NMDAR-nNOS complex that promotes apoptosis in neurons and astrocytes. Proc Natl Acad Sci. 2007, 104(9):34383443) ; Tat还可。
9、以 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 营养和保护作用, 其丢失和无能 对神经损伤有重要作用; 另外, Tat和HIV编码的Gp120蛋白能够刺激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 细胞释放TNF- 、 IL-1 破坏血脑屏障使更多的病毒或感染细胞进入脑内。 Gp120且能通过神 经元表面的CXCR4和CCR5直接诱导其凋亡; HIV的LTR, Nef, Vpr都有神经毒性, 但现有研究 结果表明其神经毒性可能远小于Tat和Gp120 (Jayadev S. Host and vi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IV-associ。
10、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J Neuroimmune Pharmacol. 2009, 4(2):175-89) 。 0005 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推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3845403 B 3 广前, 15%HIV晚期感染者发生HAD, 50%以上感染者发生某种形式HAND。 HARRT治疗被广泛应 用后, 仍有50%感染者发生HAND。 2010年针对1555名HIV感染者的调查表明, 排除严重复合病 例, ANI发病率为33%, MND 12。
11、%, HAD 2% (Heaton RK. 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ersist in the era of potent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HARTER Study.Neurology. 2010, 75(23):2087-2096) 。 HAART治疗降低了HAD发生率, 但确诊后其 死亡率很高 (Lescure FX . Incidence and impact on mortality of severene urocognitive disorders in persons with and w。
12、ithout HIV infection:a Danis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Clin Infect Dis. 2011 , 52(2):235-43) , 是艾滋病死亡一个 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澳大利亚的调查表明, 1993-1995年, HAD确诊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 为11.9个月,中国患者HAD确诊后, 平均生存期仅为4.7个月。 0006 HARRT治疗延长了HIV感染者的生命, 但感染者生命的延长以及HIV感染者的增加 也使HAND患者数量逐步增加。 目前, HAND仍没有特异、 有效的治疗药物。 为了延长HIV感染者 生命、 改善HIV感染者生活质。
13、量, 必须针对感染所致神经损伤研发特异性药物。 许多学者认 为虽然有效HARRT治疗是必需的, 但应辅以针对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 (Kathryn A. HIV-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J neurimmune pharamac, 2010, 5:294-309) 。 虽然已有新药用于HAND临床 试验 , 有的效果令人失望 , 有的仍在实验进行 (Kathryn A . 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ath。
14、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J neurimmune pharamac, 2010, 5:294-309) 。 0007 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株, 是一种类神经元细胞系, 具有与神经元类 似的生长特性, 常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 效果评价及机制研究。 0008 中药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干燥的根及根茎, 性微 苦微寒, 主要具有组织再生、 活气化瘀、 保肝消痛、 安神宁心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丹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发挥抗氧化作用。 丹参的活。
15、性成分包括脂溶 性的丹参酮 、 丹参酮A、 丹参酮B、 红根草邻醌及丹参二醇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 丹酚 酸B、 原儿茶醛等。 其中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能够显著地清除氧自由基。 0009 丹参配方颗粒属于中药配方颗粒的一种, 中药配方颗粒是依据原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印发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 , 由具备资质的企业依照 中国药典 现行版一部及 部颁标准中药材项下炮制方法制备的中药提取颗粒剂, 属于中药饮片管理范畴。 目前, 广州 一方等多家单位获得批号生产丹参配方颗粒。 0010 目前, 虽有丹参和丹酚酸C抗HIV效果的报道, 但抗HIV是指控制HIV在细胞内的复 制以及在细胞间传播, 这。
16、和本发明申请防治HIV所编码蛋白的神经毒性有根本不同。 HIV是 一种反转录病毒,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即使在病毒不复制时, 甚至不存在具有 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时, 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基因依然可以表达具有神经毒性的 病毒蛋白, 导致不同形式的HAND, 而至今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清除整合有HIV基因组细胞的 药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HIV感染和HAND虽然有联系, 但HAND有其独立的发病机制, 是一 个相对独立的神经识别与记忆障碍的疾病, 减少HIV Tat蛋白的神经毒性将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治疗HAND。 有关丹参配方颗粒对HIV-1 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的保护或在。
17、HAND治疗中 的应用至今国内外并无相关报道。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3845403 B 4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 的应用, 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HIV-1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3 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0014 具体的, 所述丹参配方颗粒在制备预防和治疗HIV-1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药物方 面的应用。 0015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传统中药丹参配方颗粒的一种新用途, 其对HIV-1 编 码Tat。
18、蛋白所致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HAND的药物和保健品。 0016 本发明将HIV-1Tat蛋白损伤类神经细胞系PC12和小鼠脑片上的神经细胞, 用不同 浓度的丹参配方颗粒进行保护, 分别用MTT实验、 LDH检测和Tunel标记实验检测丹参配方颗 粒减少Tat蛋白所致神经元死亡的效果; 用Dil金颗粒散射标记树突棘, 检测丹参配方颗粒 减少Tat蛋白损伤神经突触连接功能的效果。 通过对对照组、 Tat蛋白模型组和丹参配方颗 粒药物保护组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发现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具 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0017 中国专利 “丹酚酸A冻干粉针用于制备。
19、抑制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或死亡药物的用 途”(申请号201210488012.4) 中提到: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能够对脑血栓或脑血栓再 灌注所致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功能, 然而该专利主要以人为制造脑血栓及脑血栓再灌注 为模型, 其所致神经损伤的机制在于脑血栓所致缺血、 缺氧和出血。 本专利申请与其不同在 于: 1) 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机制及HAND发病机制与脑血栓所致神经损伤机制不同。 脑血 栓的诱因很多, 形成栓塞的机制复杂, 但其损伤神经的机制却较为明确, 如同其申请书所述 在于缺血、 缺氧与出血; 而Tat蛋白神经损伤及HAN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至今未明, 但显然和 缺血缺氧所致。
20、神经损伤不同, 如HAND发病与HIV蛋白影响神经元再生有关, 与诱导胶质细胞 凋亡也有关系。 2)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488012.4针对的是多因素导致的一种共同病理现 象; 本专利申请所述丹参配方颗粒的新用途具有明确的作用靶点和疾病种类。 3) 至今没有 证据证明: HIV Tat蛋白或其它HIV蛋白能够导致脑血栓并进而损伤脑神经。 4) 本专利申请 发现丹酚酸A可以增加被Tat蛋白减少的树突棘数量, 保护突触连接功能; 而中国专利申请 201210488012.4仅仅以脑血栓缺血和再灌注所致神经损伤为模型, 检测对其所致神经元凋 亡的保护, 没有对增加树突棘数量和保护突触连接功能进。
21、行分析。 5) 本专利申请发现了丹 参配方颗粒具有控制Tat蛋白神经毒性的功能, 丹参的药用成分非常复杂, 发挥控制Tat蛋 白神经毒性的有效成分可能是丹酚酸A, 也可能是其它成分, 如丹参酮A、 红根草邻醌及原 儿茶醛等。 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本发明专利申请的是丹参配方颗粒一个完全不同的新 药用功能。 0018 艾滋病脑病 (HAND) 是世界公认的一个重大医学课题, 其发病机制、 诊断和治疗的 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发现我国传统中药丹参配方颗粒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 果, 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具有国际意义。 如能公开并授权, 将再次显 示我国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独。
22、特之处。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3845403 B 5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不同浓度丹参配方颗粒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n=3) ; 0020图2为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 n=3) ; 图中: #P 0.01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P0.01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0021图3为LDH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 n=3) ; 图中: #P0.01与对照 组相比; * *P0.01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0022 图4为Tunel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损伤脑片神经细胞的保护; 图中A为对照 组; B。
23、为Tat蛋白模型组; C为药物保护组; 标尺=100 m; 0023图5为Tunel检测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损伤脑片神经细胞的保护 (, n=3) ; 图中: #P0.01与对照组相比; * *P0.01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0024 图6为DiI金颗粒散射标记树突棘的数量; 图中A为对照组; B为Tat蛋白模型组; C为 药物保护组; 标尺=4 m; 0025图7为DiI金颗粒散射标记树突棘密度的数量 (, n=3) ; 图中: #P0.01与对照 组相比; * *P0.05) , 结果见图1。 0048 1.2 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 0049 四个不同浓度。
24、丹参配方颗粒药物保护组 (56.805.94%、 66.920.79%、 65.94 4.50%、 70.513.67%) 与Tat蛋白模型组 (47.804.75%) 相比, 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明显提 升 (P0.05) , 说明丹参配方颗粒对Tat蛋白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且丹参配方颗 粒浓度为125 gml-1时保护效果最好, 详见图2。 0050 2、 LDH结果 0051 当细胞受到损伤后LDH将释放到培养液中, 培养上清中LDH活性检测结果显示Tat 蛋白模型组培养液中的LDH活性 (265.927.29) 与对照组 (89.269.29) 相比, 差异显著 (P。
25、 0.01) ; 四个不同浓度的丹参配方颗粒药物保护组 (251.308.10、 185.4214.77、 115.07 6.74、 81.1912.58) 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图3。 0052 3、 Tunel检测结果 0053 海马脑片经Tat蛋白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 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P0.05) ; 经浓度为 125 gmL-1丹参配方颗粒保护后, 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凋亡细胞有明显减少 (P0.05) , 具体见图4和图5。 0054 4、 DiI金颗粒散射标记检测树突棘的数量 0055 海马脑片经Tat蛋白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 树突。
26、单位长度上树突棘的数量明显减 少 (P0.05) ; 经浓度为125 gml-1丹参配方颗粒保护后药物保护组树突单位长度的树突棘 数量与Tat蛋白模型组相比, 树突棘密度增加, 数量明显增多 (P0.05) , 具体见图 6和图7。 0056 综上说明, 传统中药丹参配方颗粒对于HIV-1Tat蛋白所致神经损伤具有很好的保 护作用, 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脑病 (HAND) 的药物和保健品。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3845403 B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3845403 B 9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3845403 B 10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3845403 B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