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扣式压脉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旋扣式压脉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35715.2 (22)申请日 2016.02.03 (73)专利权人 韩京润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桂林街 道 (72)发明人 韩京润 宋琴芬 张洁 (51)Int.Cl. A61B 17/1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包括 松紧带、 阀扣、 阀卡和定位孔; 所述松紧带的两端 分别连接有阀扣和阀卡, 在松紧带的左端开设有 定位孔; 所述阀卡上开设有与定位孔相同的孔。
2、, 阀卡与松紧带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阀扣包括上扣 帽、 弹簧、 移动凸起、 止挡柱、 上垫板、 下垫板和下 扣帽; 所述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止挡柱转动连 接, 所述止挡柱上固定有移动凸起, 在止挡柱内 部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上扣帽 内, 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止挡柱内部底端; 所述上 垫板与下扣帽固定连接。 该压脉带不需要打结系 紧, 不像传统的橡皮筋有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方 能系紧; 该压脉带靠转动旋扣将压脉带连接和解 开, 操作起来极为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626011 U 2016.10.12 CN 205626011 U 1.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
3、包括松紧带(1)、 阀扣(2)、 阀卡(3)和定位孔(4); 其特征是: 所述 松紧带(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阀扣(2)和阀卡(3), 在松紧带(1)的左端开设有定位孔(4); 所 述阀卡(3)上开设有与定位孔(4)相同的孔, 阀卡(3)与松紧带(1)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阀扣(2)包括上扣帽(21)、 弹簧(22)、 移动凸起(23)、 止挡柱(24)、 上垫板(25)、 下 垫板(26)和下扣帽(27); 所述上扣帽(21)和下扣帽(27)通过止挡柱(24)转动连接, 所述止 挡柱(24)上固定有移动凸起(23), 在止挡柱(24)内部设置有弹簧(22), 所述弹簧(22)的顶 端固定在上扣帽。
4、(21)内, 弹簧(22)的底端固定在止挡柱(24)内部底端; 所述上垫板(25)与 下扣帽(2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其特征是: 所述上垫板(25)与下垫板(26) 之间设有供松紧带(1)穿过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其特征是: 所述上垫板(25)上开设有孔, 止挡柱(24)通过该孔与下垫板(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其特征是: 所述定位孔(4)的大小与上扣 帽(21)和下扣帽(27)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其特征是: 所述上扣帽(21)和下扣帽(27) 的侧面开设有连。
5、贯的凹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6011 U 2 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应用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背景技术 0002 压脉带主要用于静脉输液和血液标本采集, 通过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来进行穿刺。 其原理为: 利用弹性带的弹力分压, 并通过皮肤与组织传导压力压迫浅表静脉到一定力度 强制静脉暂时闭合, 阻止静脉血回流。 目前各大医院主要使用的压脉带是传统的橡胶管。 用 的静脉输液压脉带一般都是一根橡胶管, 在进行输液或抽血的操作时, 压脉带需要打结系 紧, 有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方能系紧, 造成患者的不适, 另一方面,。
6、 在操作完毕后操作者一 般需要一手持针, 一手将压脉带解开, 对操作者技能有一定要求。 为解决操作给患者带来的 不适和降低对操作者技能的要求, 设计一款操作简单实用的压脉带就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 种旋扣式压脉带。 0004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包括松紧 带、 阀扣、 阀卡和定位孔; 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阀扣和阀卡, 在松紧带的左端开设 有定位孔; 所述阀卡上开设有与定位孔相同的孔, 阀卡与松紧带对应固定连接; 所述阀扣包 括上扣帽、 弹簧、 移动凸起。
7、、 止挡柱、 上垫板、 下垫板和下扣帽; 所述上 扣帽和下扣帽通过止 挡柱转动连接, 所述止挡柱上固定有移动凸起, 在止挡柱内部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顶端 固定在上扣帽内, 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止挡柱内部底端; 所述上垫板与下扣帽固定连接。 0005 进一步, 所述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设有供松紧带穿过的缝隙。 0006 进一步, 所述上垫板上开设有孔, 止挡柱通过该孔与下垫板连接。 0007 进一步, 所述定位孔的大小与上扣帽和下扣帽吻合。 0008 进一步, 所述上扣帽和下扣帽的侧面开设有连贯的凹槽。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压脉带不需要打结系紧, 不像 传统。
8、的橡皮筋有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方能系紧; 另一方面, 在操作完毕后操作者先把针固 定好, 在将压脉带解开, 对操作者技能要求相比传统的方法要低很多。 该压脉带靠转动旋扣 将压脉带连接和解开, 操作起来极为方便, 并且实用性强, 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扣结构示意图; 0012 附图标记中: 1-松紧带、 2-阀扣、 3-阀卡、 4-定位孔、 21-上扣帽、 22-弹簧、 23-移动 凸起、 24-止挡柱、 25-上垫板、 26-下垫板、 27-下扣帽。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626011 U 3 具体。
9、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旋扣式压脉带, 包括松紧带 1、 阀扣2、 阀卡3和定位孔4; 所述松紧带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阀扣2和阀卡3, 在松紧带1的左 端开设有定位孔4; 所述阀卡3上开设有与定位孔4相同的孔, 阀卡3与松紧带1对应固定。
10、连 接; 所述阀扣2包括上扣帽21、 弹簧22、 移动凸起23、 止挡柱24、 上垫板25、 下垫板26和下扣帽 27; 所述上扣帽21和下扣帽27通过止挡柱24转动连接, 所述止挡柱24上固定有移动凸起23, 在止挡柱24内部设置有弹簧22, 所述弹簧22的顶端固定在上扣帽21内, 弹簧22的底端固定 在止挡柱24内部底端; 所述上垫板25与下扣帽27固定连接。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 所述上垫板25与下垫板26之间设有供松紧带1穿过 的缝隙。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 所述上垫板25上开设有孔, 止挡柱24通过该孔与下 垫板26连接。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
11、化方案: 所述定位孔4的大小与上扣帽21和下扣帽27吻合。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 所述上扣帽21和下扣帽27的侧面开设有连贯的凹 槽。 0019 工作原理: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将固定在松紧带1左端的阀卡3套在卡扣 2上, 旋转上扣帽 21, 使阀卡3不能够脱落下来, 通过调节松紧带1的长度达到压迫浅表静脉目的。 0021 松紧带1长度的调节原理: 通过移动凸起23将止挡柱24向上推, 直到止挡柱24的底 部不在上垫板25和下垫板26之间, 将松紧带1的右端插入上垫板25和下垫板26之间, 然后松 开移动凸起23, 在弹簧22的作用下止挡柱24复位, 并固定住松紧带1插入的位置。 002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是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 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626011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626011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