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133130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52663.1

申请日:

20160518

公开号:

CN206261829U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J1/20

主分类号:

A61J1/20

申请人:

张巍

发明人:

张劲东,张巍

地址: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开区哈平路集中区渤海三路27号哈尔滨础润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

CN20162045266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闫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菌配药系统,其用于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包括:一溶药单元;一无菌单元,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一致动部,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配药操作,可以将医务人员从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的配药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配药操作容易出错的情况,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自动化配药可大大减少因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菌配药系统,其用于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溶药单元;一无菌单元,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一致动部,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胶塞;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旋合部,其用于控制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胶塞旋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包括:一推杆电机、一推杆齿轮和一旋转支撑环;所述推杆齿轮与所述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具有齿形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的齿相啮合,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设有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还包括一外螺纹推杆,所述外螺纹推杆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所述旋转支撑环的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沿轴线方向平动。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合部包括一杆头旋转电机、一齿轮组、一支撑环和所述配药推杆;所述杆头旋转电机带动所述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配药推杆绕轴转动;所述支撑环用于支撑所述配药推杆并对所述配药推杆进行导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合部还包括一平行导轨,所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旋合部沿所述平行导轨同步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行程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致动部和所述旋合部的动作;所述行程控制部包括至少1个光电位置传感器,以及一个可以跟随所述旋合部运动的光电挡片。 8.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单元还包括针筒筒体,所述针筒筒体和所述胶塞均为能够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状态指示灯,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的工作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卸式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输液配药最常用的方式还是通过手动配药,护士需要手工用注射器将安瓿瓶内的药液、粉剂等与其它药液进行混合,再将混合液注入到输液瓶或病人体内。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连续操作配药装置吸液、注液,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人工操作容易出错。且传统的配药装置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配药装置的配药推杆在配药操作过程中,极易被污染,如果将细菌带入配药装置中,很容易造成药品的污染;另一方面,配药时要求护士手部不能接触配药装置的配药推杆,操作难度大,难免有失误,增加了药物被污染的风险。

因此设计一种不易被污染的、无菌状态使用的配药系统是尤为必要的。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无菌配药系统,其用以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包括:

一溶药单元;

一无菌单元,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一致动部,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胶塞;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旋合部,其用于控制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胶塞旋合。

较佳的,所述致动部包括:一推杆电机、一推杆齿轮和一旋转支撑环;

所述推杆齿轮与所述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具有齿形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的齿相啮合,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设有内螺纹。

较佳的,所述致动部还包括一外螺纹推杆,所述外螺纹推杆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所述旋转支撑环的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沿轴线方向平动。

较佳的,所述旋合部包括一杆头旋转电机、一齿轮组、一支撑环和所述配药推杆;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带动所述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配药推杆绕轴转动;所述支撑环用于支撑所述配药推杆并对所述配药推杆进行导向。

较佳的,所述旋合部还包括一平行导轨,所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旋合部沿所述平行导轨同步滑动。

较佳的,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行程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致动部和所述旋合部的动作;

所述行程控制部包括至少1个光电位置传感器,以及一个可以跟随所述旋合部运动的光电挡片。

较佳的,所述针筒筒体和所述胶塞均为能够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较佳的,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状态指示灯,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的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配药操作,可以将医务人员从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的配药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2、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配药操作容易出错的情况,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自动化配药可大大减少因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3、将配药装置的配药推杆置于无菌结构中,可降低药物被污染的风险,保证配药系统处于无菌状态,避免不同药剂的掺杂;4、将配药推杆与胶塞分体设计,可节约一次性部件的浪费程度,每次使用后仅需替换针筒筒体和胶塞,而无需每次都替换配药推杆,进而减少医疗垃圾,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其用于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包括:

一溶药单元;

一无菌单元,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一致动部,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所述无菌单元可以为一次性部件,为避免细菌进入所述溶药单元,将与所述溶药单元连接的所述配药推杆外设置一套杆,从而使所述配药推杆处于无菌环境;所述配药推杆在所述套杆内部由固定件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形式可以为两端固定或螺旋固定。

其中,配药推杆即为前段推杆41。

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针筒筒体1和一胶塞2,所述溶药单元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由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胶塞2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空腔大小可随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胶塞2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

所述致动部包括:一推杆电机31、一推杆齿轮32、一旋转支撑环33和一外螺纹推杆34;

所述推杆电机31用于为所述致动部提供动力,作为动力机构的推杆电机31可为步进式直线电机、永磁式直线电机和其他任意形式的直线电机;所述推杆齿轮32与所述推杆电机31相连接,所述推杆齿轮32用于将所述推杆电机31提供的动力传递给后续单元;所述旋转支撑环33外部具有齿形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环33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32的齿相啮合,所述旋转支撑环33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旋转支撑环33被外部结构固定,使得所述旋转支撑环33仅能够在所述推杆齿轮32的带动下绕轴转动,不能够进行各个方向的平动,所述外螺纹推杆34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33内部,且所述外螺纹推杆34的外螺纹与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内螺纹相配合;

所述推杆电机31旋转,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所述推杆齿轮32旋转,所述推杆齿轮32旋转带动进一步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所述旋转支撑环33旋转,由于所述旋转支撑环33仅能够在所述推杆齿轮32的带动下绕轴转动,不能够进行各个方向的平动,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34沿轴线方向平动。

所述结合部包括:一齿轮组、一杆头旋转电机44、一平行导轨45和一支撑环46;

所述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42、一第二齿轮43;

所述的结合部由所述外螺纹推杆34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34端部与所述第一齿轮42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2随所述外螺纹推杆34沿轴线方向做平动运动,且所述第一齿轮42与所述外螺纹推杆34为活动连接,即,所述第一齿轮42可相对所述外螺纹推杆34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2另一侧与所述前段推杆41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平动及同轴转动,所述前段推杆41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胶塞2尾端设置有与所述前段推杆41上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接头21;所述前段推杆41外部设置有所述支撑环46,所述支撑环46用于支撑所述前段推杆41并对所述前段推杆41进行导向;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用于对所述前段推杆41提供旋转扭力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上的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旋合,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与所述第二齿轮43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3与所述第一齿轮42相啮合;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可沿所述平行导轨45滑动,当所述前段推杆41沿轴线方向平动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沿所述平行导轨45同步滑动;

当所述外螺纹推杆34在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带动下沿轴线方向平动时,所述外螺纹推杆34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运动,同时,所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沿所述平行导轨45与所述前段推杆41同步滑动;初始状态时,所述前段推杆41处于所述针筒筒体1的远端位置,此时,所述前段推杆41未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所述胶塞2位于所述针筒筒体1的最前端,在所述外螺纹推杆34的带动下,所述前段推杆41逐渐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当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上的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接触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启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3转动,所述第二齿轮43转动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4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转动,所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转,从而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旋合,此时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结合;

继而,将所述推杆电机31反向转动,从而使所述推杆电机31带动所述推杆齿轮32反向转动,与所述推杆齿轮32相啮合的所述旋转支撑环33反向转动,进而使所述外螺纹推杆34在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内螺纹带动下,沿相反方向平动,所述外螺纹推杆34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2沿反向平动,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朝着远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方向运动,所述前段推杆41带动与之相结合的所述胶塞2朝着远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针筒筒体1前部设置的针头完成抽吸过程;所述针筒筒体1可连接一针头。

实施例一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段推杆41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胶塞2尾端设置有与所述前段推杆41上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接头;通过所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转,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外螺纹与所述胶塞2的内螺纹接头相旋合,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结合。

实施例二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无菌配药系统上还设置有多个光电位置传感器,以及一个可以随着所述结合部运动的光电挡片6,通过所述光电位置传感器与所述光电挡片6的配合,可实现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所述推杆电机31和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转动;如图1所示,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一光电位置传感器51感应时,所述前段推杆41处于距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最远端位置,所述前段推杆41未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此时,所述胶塞2位于所述针筒筒体1的最前端;结合图2所示,所述前段推杆41在所述致动部的带动下,逐渐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三光电位置传感器53感应时,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上设置的外螺纹接头21尾端相接触,此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启动,进而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转动;结合图3所示,所述推杆电机31继续推动所述前段推杆41前进,同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旋转,所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转,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外螺纹与所述胶塞2的内螺纹接头相旋合,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结合,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四光电位置传感器54感应时,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外螺纹接头21旋合固定,此时所述前段推杆41到达行程的最前端位置;结合图4所示,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四光电位置传感器54感应时,所述推杆电机31开始反向转动,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停止转动,所述推杆电机31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和所述胶塞2向后运动,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二光电位置传感器52感应时,所述胶塞2被带动到其运动行程的最远端位置,此时,配药药液被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

实施例三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段推杆41置于一无菌结构中,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结合部为密封连接,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推入所述针筒筒体1时处于无菌环境。

实施例四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有:便携手柄,其用于方便医疗人员握持和操作;

主控电路,其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挡片6与所述光电位置传感器感应时传输来的信号,并控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和所述推杆电机31的启停;

状态指示灯,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的工作状态,提示医疗人员进行合理的操作。

实施例五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配药系统处于无菌状态,避免不同药剂的掺杂,所述针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均可设计为可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所述配药推杆同样可设计为可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采用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旋合的形式,可以将所述无菌配药系统容易受污染的部分制作成一次性结构,如所述针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不易受污染的部分进行多次使用,如所述前段推杆41;其他不与药液接触的部件进行长期使用,定期消毒。且将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分体设计,可节约一次性部件的浪费程度,每次使用后仅需替换所述针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而无需每次都替换所述前段推杆41,进而减少医疗垃圾,保护环境。

实施例六

与上述实施例五不同,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配药推杆为不可拆卸部件;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固定连接,所述配药推杆外设置的所述套杆与所述致动部密封连接,保证所述无菌单元时刻处于无菌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菌配药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52663.1 (22)申请日 2016.05.18 (73)专利权人 张巍 地址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开区哈 平路集中区渤海三路27号哈尔滨础润 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72)发明人 张劲东 张巍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代理人 闫冬 (51)Int.Cl. A61J 1/2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57)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公开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其用于 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 包括: 一溶药单元; 一无菌单元, 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 所述无菌 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 所述配药推杆位 于所述套杆内; 一致动部, 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 推杆前进或后退;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 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 密封连接。 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配药操作, 可以将医务人员从劳动强度大、 耗费时间长的配 药劳动中解放出来, 增加工作效率, 减轻劳动强 度;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配药操作容易出错的情 况, 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自动化配药可大大 减少因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操作, 进而避免医疗 事。

3、故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6261829 U 2017.06.20 CN 206261829 U 1.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其用于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溶药单元; 一无菌单元, 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 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 所述配 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一致动部, 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拆 卸式连接;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胶塞; 所述无 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旋合部, 其用于控制所述配药推。

4、杆与所述胶塞旋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部包括: 一推杆电机、 一推 杆齿轮和一旋转支撑环; 所述推杆齿轮与所述推杆电机相连接, 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具有齿形结构, 所述旋转 支撑环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的齿相啮合, 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设有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部还包括一外螺纹推杆, 所述外螺纹推杆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 所述旋转支撑环的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 杆沿轴线方向平动。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合部包括一杆头旋转电 机、 一齿轮组、 一支撑环和所述配药。

5、推杆;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带动所述齿轮组转动; 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配药推杆绕轴转动; 所 述支撑环用于支撑所述配药推杆并对所述配药推杆进行导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合部还包括一平行导轨, 所 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旋合部沿所述平行导轨同步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行程控 制部, 其用于控制所述致动部和所述旋合部的动作; 所述行程控制部包括至少1个光电位置传感器, 以及一个可以跟随所述旋合部运动的 光电挡片。 8.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药单元还包括针筒筒 体, 所述针。

6、筒筒体和所述胶塞均为能够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 状态指示灯, 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的工作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可 拆卸式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61829 U 2 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药装置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临床输液配药最常用的方式还是通过手动配药, 护士需要手工用注射器将 安瓿瓶内的药液、 粉剂等与其它药液进行混合, 再将混。

7、合液注入到输液瓶或病人体内。 在这 一过程中, 护士连续操作配药装置吸液、 注液, 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人工操作容易出错。 且 传统的配药装置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致使配药装置的配药推杆在配药操作过程中, 极易被污染, 如果将细菌带入配药装置中, 很容易造成药品的污染; 另一方面, 配药时要求 护士手部不能接触配药装置的配药推杆, 操作难度大, 难免有失误, 增加了药物被污染的风 险。 0003 因此设计一种不易被污染的、 无菌状态使用的配药系统是尤为必要的。 0004 鉴于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 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

8、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提供一种无菌配药系统, 其用以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 包括: 0006 一溶药单元; 0007 一无菌单元, 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 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 所 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0008 一致动部, 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 可拆卸式连接; 0009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0010 较佳的, 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胶塞;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旋合部, 其用于控 制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胶塞旋合。 0011 较佳的, 所述致动部包括: 一推杆电机、 一推杆齿轮和一旋转支撑环。

9、; 0012 所述推杆齿轮与所述推杆电机相连接, 所述旋转支撑环外部具有齿形结构, 所述 旋转支撑环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的齿相啮合, 所述旋转支撑环内部设有内螺 纹。 0013 较佳的, 所述致动部还包括一外螺纹推杆, 所述外螺纹推杆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 内部, 所述旋转支撑环的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沿轴线方向平动。 0014 较佳的, 所述旋合部包括一杆头旋转电机、 一齿轮组、 一支撑环和所述配药推杆; 0015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带动所述齿轮组转动; 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配药推杆绕轴转 动; 所述支撑环用于支撑所述配药推杆并对所述配药推杆进行导向。 0016 较佳的, 所述旋合部还包。

10、括一平行导轨, 所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旋合部沿所述平行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261829 U 3 导轨同步滑动。 0017 较佳的,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行程控制部, 其用于控制所述致动部和所述 旋合部的动作; 0018 所述行程控制部包括至少1个光电位置传感器, 以及一个可以跟随所述旋合部运 动的光电挡片。 0019 较佳的, 所述针筒筒体和所述胶塞均为能够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0020 较佳的,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还包括一状态指示灯, 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 的工作状态。 0021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配药操 作, 。

11、可以将医务人员从劳动强度大、 耗费时间长的配药劳动中解放出来, 增加工作效率, 减 轻劳动强度; 2、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配药操作容易出错的情况, 采用该无菌配药系统进行自 动化配药可大大减少因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操作, 进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将配药装 置的配药推杆置于无菌结构中, 可降低药物被污染的风险, 保证配药系统处于无菌状态, 避 免不同药剂的掺杂; 4、 将配药推杆与胶塞分体设计, 可节约一次性部件的浪费程度, 每次使 用后仅需替换针筒筒体和胶塞, 而无需每次都替换配药推杆, 进而减少医疗垃圾, 保护环 境。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12、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一;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二;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三;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8 如图1所示, 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配药系统的示意图。 0029 所述无菌配药系统, 其用于实现无菌状态下的自动配药, 包括: 0030 一溶药单元; 0031 一无菌单元, 其用于构筑一无菌环境, 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

13、杆, 所 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0032 一致动部, 其用于带动所述配药推杆前进或后退;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为 可拆卸式连接; 0033 所述溶药单元与所述无菌单元为密封连接。 0034 所述无菌单元包括一配药推杆和一套杆, 所述配药推杆位于所述套杆内; 所述无 菌单元可以为一次性部件, 为避免细菌进入所述溶药单元, 将与所述溶药单元连接的所述 配药推杆外设置一套杆, 从而使所述配药推杆处于无菌环境; 所述配药推杆在所述套杆内 部由固定件固定, 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形式可以为两端固定或螺旋固定。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261829 U 4 0035 其中, 配药推杆即。

14、为前段推杆41。 0036 所述溶药单元包括一针筒筒体1和一胶塞2, 所述溶药单元具有空腔, 所述空腔由 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胶塞2之间的空隙形成, 所述空腔大小可随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胶 塞2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 0037 所述致动部包括: 一推杆电机31、 一推杆齿轮32、 一旋转支撑环33和一外螺纹推杆 34; 0038 所述推杆电机31用于为所述致动部提供动力, 作为动力机构的推杆电机31可为步 进式直线电机、 永磁式直线电机和其他任意形式的直线电机; 所述推杆齿轮32与所述推杆 电机31相连接, 所述推杆齿轮32用于将所述推杆电机31提供的动力传递给后续单元; 所述 旋转支撑环33。

15、外部具有齿形结构, 所述旋转支撑环33外部的齿形结构与所述推杆齿轮32的 齿相啮合, 所述旋转支撑环33内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旋转支撑环33被外部结构固定, 使得所 述旋转支撑环33仅能够在所述推杆齿轮32的带动下绕轴转动, 不能够进行各个方向的平 动, 所述外螺纹推杆34置于所述旋转支撑环33内部, 且所述外螺纹推杆34的外螺纹与所述 旋转支撑环33的内螺纹相配合; 0039 所述推杆电机31旋转, 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所述推杆齿轮32旋转, 所述推杆齿轮32 旋转带动进一步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所述旋转支撑环33旋转, 由于所述旋转支撑环33仅能够 在所述推杆齿轮32的带动下绕轴转动, 不能够进行各。

16、个方向的平动, 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 旋转将会带动所述外螺纹推杆34沿轴线方向平动。 0040 所述结合部包括: 一齿轮组、 一杆头旋转电机44、 一平行导轨45和一支撑环46; 0041 所述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42、 一第二齿轮43; 0042 所述的结合部由所述外螺纹推杆34带动, 所述外螺纹推杆34端部与所述第一齿轮 42一侧相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42随所述外螺纹推杆34沿轴线方向做平动运动, 且所述第一 齿轮42与所述外螺纹推杆34为活动连接, 即, 所述第一齿轮42可相对所述外螺纹推杆34转 动; 所述第一齿轮42另一侧与所述前段推杆41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 。

17、推杆41平动及同轴转动, 所述前段推杆41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胶塞2尾端设置有与所 述前段推杆41上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接头21; 所述前段推杆41外部设置有所述支撑环 46, 所述支撑环46用于支撑所述前段推杆41并对所述前段推杆41进行导向; 0043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用于对所述前段推杆41提供旋转扭力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 41与所述胶塞2上的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旋合,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与所述第二齿轮43相 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43与所述第一齿轮42相啮合;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可沿所述平行导轨 45滑动, 当所述前段推杆41沿轴线方向平动时,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沿所述平行。

18、导轨45同 步滑动; 0044 当所述外螺纹推杆34在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带动下沿轴线方向平动时, 所述外螺 纹推杆34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运动, 同时, 所述致动部带动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沿所述平 行导轨45与所述前段推杆41同步滑动; 初始状态时, 所述前段推杆41处于所述针筒筒体1的 远端位置, 此时, 所述前段推杆41未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 所述胶塞2位于所述针筒筒体 1的最前端, 在所述外螺纹推杆34的带动下, 所述前段推杆41逐渐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 当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上的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接触时,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启 动, 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3转动,。

19、 所述第二齿轮43转动带动与之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261829 U 5 42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转动, 所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 转, 从而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接头21相旋合, 此时所述前段推杆41与 所述胶塞2相结合; 0045 继而, 将所述推杆电机31反向转动, 从而使所述推杆电机31带动所述推杆齿轮32 反向转动, 与所述推杆齿轮32相啮合的所述旋转支撑环33反向转动, 进而使所述外螺纹推 杆34在所述旋转支撑环33的内螺纹带动下, 沿相反方向平动, 所述外螺纹推杆34带动所述 第一齿轮42沿。

20、反向平动, 所述第一齿轮42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朝着远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 方向运动, 所述前段推杆41带动与之相结合的所述胶塞2朝着远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方向运 动, 进而通过所述针筒筒体1前部设置的针头完成抽吸过程; 所述针筒筒体1可连接一针头。 0046 实施例一 0047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前段推杆41 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胶塞2尾端设置有与所述前段推杆41上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 接头; 通过所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转, 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外螺纹与所述胶 塞2的内螺纹接头相旋合, 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结合。 0。

21、048 实施例二 0049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无菌配药系 统上还设置有多个光电位置传感器, 以及一个可以随着所述结合部运动的光电挡片6, 通过 所述光电位置传感器与所述光电挡片6的配合, 可实现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所述推杆电机 31和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转动; 如图1所示, 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一光电位置传感器51感 应时, 所述前段推杆41处于距离所述针筒筒体1的最远端位置, 所述前段推杆41未伸入所述 针筒筒体1内部, 此时, 所述胶塞2位于所述针筒筒体1的最前端; 结合图2所示, 所述前段推 杆41在所述致动部的带动下, 逐渐伸入所述针筒筒体1。

22、内部, 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三光电 位置传感器53感应时, 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上设置的外螺纹接头21尾端相接触, 此 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启动, 进而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转动; 结合图3所示, 所述推杆电机 31继续推动所述前段推杆41前进, 同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带动所述前段推杆41旋转, 所 述前段推杆41一边前进一边绕轴旋转, 将所述前段推杆41的外螺纹与所述胶塞2的内螺纹 接头相旋合, 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结合, 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四光电位 置传感器54感应时, 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外螺纹接头21旋合固定, 此时所述前段推杆41 到达行程的最前端位置;。

23、 结合图4所示, 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四光电位置传感器54感应时, 所 述推杆电机31开始反向转动, 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停止转动, 所述推杆电机31带动所述前 段推杆41和所述胶塞2向后运动, 当所述光电挡片6与第二光电位置传感器52感应时, 所述 胶塞2被带动到其运动行程的最远端位置, 此时, 配药药液被吸入所述针筒筒体1内部。 0050 实施例三 0051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前段推杆41 置于一无菌结构中, 所述针筒筒体1与所述结合部为密封连接, 从而使所述前段推杆41推入 所述针筒筒体1时处于无菌环境。 0052 实施例四 0053 与上述所。

24、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无菌配药系 统还包括有: 便携手柄, 其用于方便医疗人员握持和操作;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261829 U 6 0054 主控电路, 其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挡片6与所述光电位置传感器感应时传输来的信 号, 并控制所述杆头旋转电机44和所述推杆电机31的启停; 0055 状态指示灯, 其用于显示所述无菌配药系统的工作状态, 提示医疗人员进行合理 的操作。 0056 实施例五 0057 与上述所述的无菌配药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 为了保证配药系统处于无菌状态, 避免不同药剂的掺杂, 所述针。

25、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均 可设计为可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件, 所述配药推杆同样可设计为可拆卸的一次性使用部 件; 0058 采用所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相旋合的形式, 可以将所述无菌配药系统容易 受污染的部分制作成一次性结构, 如所述针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 不易受污染的部分进行 多次使用, 如所述前段推杆41; 其他不与药液接触的部件进行长期使用, 定期消毒。 且将所 述前段推杆41与所述胶塞2分体设计, 可节约一次性部件的浪费程度, 每次使用后仅需替换 所述针筒筒体1和所述胶塞2, 而无需每次都替换所述前段推杆41, 进而减少医疗垃圾, 保护 环境。 0059 实施例六 0060 与上述实。

26、施例五不同, 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配药推杆为不可拆卸部 件; 所述配药推杆与所述致动部固定连接, 所述配药推杆外设置的所述套杆与所述致动部 密封连接, 保证所述无菌单元时刻处于无菌环境。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 而 非限制性的。 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 进行许多改变, 修改, 甚至等效, 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261829 U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206261829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206261829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