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用进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抛丸机用进料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137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1379A21申请号201410413513522申请日20140821B24C9/00200601B65G65/4220060171申请人湖州南浔中盛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和孚工业集中区(漾东矿区)72发明人盛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抛丸机用进料装置57摘要本发明属于工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包括两侧机帮,在机帮下部安装有储料仓,在机帮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头辊和尾辊,环绕头辊和尾辊安装有。
2、带挡板的输送带,头辊一侧轴端安装有驱动机构,机帮上端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侧下方对应抛丸机的进料口;所述机帮上同时设有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实现自动化进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而且,倾角可调节,能够满足抛丸机进料口高度不同的需要,应用范围广,以及便于来回移动,非常适于推广实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1379ACN104191379A1/1页21一种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侧机帮,在机帮下部安装有。
3、储料仓,在机帮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头辊和尾辊,环绕头辊和尾辊安装有带挡板的输送带,头辊一侧轴端安装有驱动机构,机帮上端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侧下方对应抛丸机的进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帮上同时设有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括在两侧机帮的前后端分别安装有可升降调节的支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升降调节的支腿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外杆和定位螺钉,沿内、外杆分别竖直设有一列调节孔,定位螺钉安装在内、外杆相应的调节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
4、腿的底部装有车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机帮尾部通过转轴铰接,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顶起机构,该顶起机构顶部同时与机帮中部活动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起机构为顶起气缸或顶起油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设有车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其中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头辊的转轴通过联轴器直连。权利要求书CN104191379A1/3页3抛丸机用进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工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
5、是涉及一种抛丸机用进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根据现代金属强度理论,增加金属内部的错位密度,是提高金属强度的主要方向。实践证明抛丸是增加金属位错结构的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这对一些金属不能通过相变硬化如马氏体淬火等或实现相变硬化的基础上而要求再进一步强化的工件而言,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空、宇航工业、汽车、拖拉机等零部件要求轻质化,但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其重要工艺措施就是采用抛喷丸工艺提高构件的强度和疲劳强度。0003现有的抛丸机在进料时多采用人工方式,过程中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抛丸机的进料口的高度较高,需要有一个装置将装有原料的容器抬升,并且将原料投入到抛丸机中。目前,我企业。
6、采取的措施是在抛丸机进料口前设立个架子,使用行车将盛装有工件的容器吊到架子上,之后再由人工进料。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依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化进料,操作使用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抛丸机用进料装置。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包括两侧机帮,在机帮下部安装有储料仓,在机帮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头辊和尾辊,环绕头辊和尾辊安装有带挡板的输送带,头辊一侧轴端安装有驱动机构,机帮上端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侧下方对应抛丸机的进料口。0。
7、006所述机帮上同时设有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0007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括在两侧机帮的前后端分别安装有可升降调节的支腿。0008所述可升降调节的支腿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外杆和定位螺钉,沿内、外杆分别竖直设有一列调节孔,定位螺钉安装在内、外杆相应的调节孔内。0009所述支腿的底部装有车轮。0010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机帮尾部通过转轴铰接,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顶起机构,该顶起机构顶部同时与机帮中部活动铰接。0011所述顶起机构为顶起气缸或顶起油缸。0012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设有车轮。00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其中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头辊的转轴通过联轴器直连。0014。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在结构上,本发明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包括机帮、储料仓、头辊、尾辊、带挡板的输送带说明书CN104191379A2/3页4和驱动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省去了盛放工件的容器,而直接将工件放置在下部的储料仓内,启动电源,便可实现自动化进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00152、在结构上,本发明在机帮上同时设有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根据抛丸机进料口的高度不同的需要,进料装置倾角可调节,从而调整进料装置出料口与抛丸机进料口的相对位置,扩大了应用范围,便于推广实施;此外,倾角可调节机构上还装有车轮,可以前后移动,小幅度内的移动,完全。
9、可以配合调整进料装置出料口与抛丸机进料口的相对位置的需要,大范围移动则适于作为配套设备来回挪动,使用方便。00163、综上,本发明抛丸机用进料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现自动化进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而且,倾角可调节,能够满足抛丸机进料口高度不同的需要,应用范围广,以及便于来回移动,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抛丸机用进料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抛丸机用进料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1或2所示抛丸机用进料装置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机帮。
10、,2、储料仓,3、头辊,4、尾辊,5、输送带,6、挡板,7、出料口,8、进料口,9、内杆,10、外杆,11、定位螺钉,12、车轮,13、电机及减速机,14、联轴器,15、支架,16、顶起气缸或顶起油缸,17、车轮。001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图中,本发明抛丸机用进料装置,包括两侧机帮1,在机帮下部安装有储料仓2,在机帮的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头辊3和尾辊4,环绕头辊和尾辊安装有带挡板6的输送带5,头辊一侧轴端安装有驱动机构,机帮上端设有出料口7,该出料口侧下方对应抛丸机的进料口8,所述机帮上同时设有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括在两侧机帮的前后端分别安装有可升降调节。
11、的支腿。所述可升降调节的支腿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内、外杆9、10和定位螺钉11,沿内、外杆分别竖直设有一列调节孔,定位螺钉安装在内、外杆相应的调节孔内。所述支腿的底部装有车轮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13,其中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头辊的转轴通过联轴器14直连。0019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前,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储料仓内;之后,启动电源,电机及减速机带动头辊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环绕头辊和尾辊转动,输送带上的挡板将储料仓内的工件拨起并沿输送带一起运动至上部的出料口,从出料口落入侧下方的抛丸机的进料口内,最终实现进料功能。该装置省去了盛放工件的容器,使用时直接将工件放置在进料装置的下部的储料仓内即可。
12、,启动电源,便可实现自动化进料,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根据抛丸机进料口的高度不同的需要,通过调节支腿升降,进料装置倾角可调节,从而调整进料装置出料口与抛丸机进料口的相对位置,扩大了应用范围,便于推广实施;此外,在支腿底部装有车轮,可以前后移动,小幅度内的移动,是为了配合调整进料装置说明书CN104191379A3/3页5出料口与抛丸机进料口的相对位置的需要,并且可以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工具来回移动,使用方便。0020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上相近似,图中相同编号部分代表意义相同,在此不再重述,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底部倾角可调节机构包。
13、括支架15,支架的一端与机帮尾部通过转轴铰接,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顶起机构,该顶起机构顶部同时与机帮中部活动铰接。所述顶起机构为顶起气缸或顶起油缸15。所述支架底部四周设有车轮17。002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基本同实施例一。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顶起气缸或顶起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来调节进料装置的倾角,从而来调整进料装置出料口与抛丸机进料口的相对位置。其实现的功能相同,只是具体的实施手段不同而已。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4191379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91379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9137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