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卷扬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在升降通道内或者机械室内的狭窄的场所使用的优选的电梯用卷扬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3725979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08-72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置在电梯用卷扬机上的电磁制动器,在该电磁制动器中,以被转动支承制动臂保持的制动片与作为被制动体的制动鼓外周面的制动面抵接,利用制动弹簧按压制动臂,通过电磁铁等驱动机构克服该制动弹簧的弹簧力来驱动制动臂,由此解除制动施加状态。
在专利文献1中,制动臂的长度方向为重力方向即纵向,从横向施加制动按压力。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制动臂的长度方向为横向,制动按压力从纵向的上下方向施加。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制动臂、制动片、制动弹簧以及电磁机构的可动部等的重量基本上不会成为作用在制动鼓上的按压力,而在专利文献2中,制动臂、制动片、制动弹簧以及驱动机构的可动部等的重量会成为作用在制动鼓上的按压力。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相对于由制动弹簧的弹簧力形成的对制动鼓的按压力,上侧的制动臂、制动片、制动弹簧以及驱动机构的可动部是使该按压力增大的因素,而下侧的制动臂、制动片、制动弹簧以及驱动机构的可动部是使该按压力减小的因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25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7247号公报。
近年来,无机械室的电梯已经成为主流电梯,其中,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升降通道壁面与电梯轿厢之间的间隙内,所以需要尽可能将卷扬机设计成宽度小的薄型形状。因此,实用的是该种卷扬机一般采用扁平状的电动机,并且在电动机上安装绳轮和制动装置。在绳轮方面,可以通过使用小直径的吊索来缩小绳轮的外径,但在使用制动臂来按压制动鼓的外周的制动装置方面,存在制动臂的长度变长,为了增加强度而导致宽度和厚度变大,使得卷扬机难以达到规定的宽度和厚度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制动臂的长度方向为重力方向的情况下,由于制动按压力从左右的宽度方向施加,所以制动片和制动臂的大小会导致卷扬机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增大。也就是说,难以将制动装置在俯视下设置在规定的宽度。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制动装置中,制动臂沿横向设置,制动按压力在上下方向上沿重力方向施加,由此能够缩小横向的尺寸,但其制动臂、制动片、制动弹簧以及驱动装置的可动部等的重量会成为增加或减小对制动鼓的按压力的因素。即,相对于由制动弹簧的弹簧力形成的对制动鼓的按压力,上侧的制动臂和制动片成为使该按压力增加的因素,而下侧的制动臂和制动片成为使该按压力减小的因素。即,上下地制动片的按压力之间出现不平衡。从而,上下的制动片的按压力出现差异。因此,制动片的磨损量变得不均匀,按压力大的一侧的制动片的磨损量大,需要频繁地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卷扬机,该电梯用卷扬机不仅能够使包括电动机以及制动装置在内的整个卷扬机实现薄型化或小型化,而且还具有稳定的制动性能。
在本发明的电梯用卷扬机中,电磁制动器设置在基座上,并且具有:主制动臂,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具有制动片,该制动片将转子的外周面作为制动面,并且与该制动面相对置地配置;制动弹簧,其向各个主制动臂施加压力,从而使得制动片按压制动面,由此对转子实施制动;副制动臂,其与主制动臂平行设置,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连结机构,其连结该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电磁机构,其克服制动弹簧的弹簧力来驱动各个副制动臂,解除制动片的按压,从而解除对转子的制动。进而,所述电磁制动器被设置成在各个制动臂的长度方向位于基座的宽度内,且配置在转子侧的吊索端与基座的与转子相反侧端之间。由此,能够得到适合在宽度窄且升降通道内或者机械室内的狭窄的场所中使用的电梯用卷扬机。
此外,优选设置修正机构来修正因电磁制动器的重量而产生的制动片对转子的按压力,或者通过制动弹簧的弹簧力来修正按压力。作为修正机构,可以使用设置在主制动臂或者副制动臂上的弹簧机构。由此,能够修正制动片相对于转子的制动面的按压力的不平衡,能够改善制动片磨损不均匀的现象。
另外,优选将副制动臂设置成相对于作为电磁机构的输出驱动点的施力点(force point),作为连结机构的连结点的作用点的动作方向为相反方向或者非相反方向,并且电磁机构的输出为推压方向或者拉回方向。由此,能够改善用于驱动制动臂的电磁机构的设置状况。
另外,优选将连结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的连结机构设置成双向连结机构或单向连结机构。由此,能够改善设置在主制动臂或副制动臂上的修正机构的设置状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仅能够使包括制动装置在内的整个卷扬机实现薄型化或小型化,而且还能确保制动装置具有稳定的制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其他俯视图。
图4是连结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连结机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下部的电梯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下部的电梯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
图8表示图1的卷扬机旋转90度设置时的情况。
图9是与图6相当,表示图8的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上部时的图。
图10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图10的B-B剖面图。
图12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3是图12的C-C剖面图。
图14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5是图14的D-D剖面图。
图16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7是图16的E-E剖面图。
图18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9是图18的E-E剖面图。
图20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21是图20的G-G剖面图。
图22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23是图22的H-H剖面图。
图24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25是图24的I-I剖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电动机
2基座
3定子
4转子
5制动面
6绳轮
7电梯轿厢
8平衡重
9吊索
10a、10b电磁制动器
11卷扬机
12a、12b主制动臂
13a、13b制动片
15a、15b制动弹簧
20a、20b副制动臂
22a、22b连结机构
23a、23b电磁机构
33a、33b、35a、35b按压力修正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2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图2和图3是关于在图1的俯视图中将电磁制动器以平面尺寸设置在规定范围内的说明图,图4和图5分别是连结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的连结机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1的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下部的电梯的大致结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8是表示图1的卷扬机旋转90度设置时的卷扬机的图,图9是相当于图6,表示图8的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上部的电梯的大致结构的图,图10至图25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的电动机1为外侧旋转型电动机。电动机1的基座2支承电动机1的定子3,并且通过悬臂轴等轴支承转子4,并使转子4能够旋转。转子4具有扁平的形状,其轴向的尺寸比直径小。从包括基座2在内的卷扬机的整体来看,转子4的轴向尺寸比转子的直径方向的尺寸小,所以该卷扬机是薄型的卷扬机。在电动机1中,定子3位于转子4的内部,并与转子4对置。转子4是该电动机1的被制动体,并且转子4的外周面被作为制动面5使用。绳轮6设置在转子4的侧面,并与转子4同轴设置,其两侧卷绕有卡合电梯轿厢7以及平衡重8的吊索9。电磁制动器10a、10b分别设置在转子4的上部和下部,各自分别具有独立的制动功能,对转子4进行制动。卷扬机11由基座2、电动机1、绳轮6以及电磁制动器10a、10b构成,基座2作为安装基座设置在升降通道内。
电磁制动器10a、10b具有如下的结构。一对主制动臂12a、12b分别具有与转子4的制动面5对置设置的制动片13a、13b,并且由轴14a、14b转动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设重力方向为纵向时,主制动臂12a、12b的长度方向为横向。
制动弹簧15a、15b分别对主制动臂12a、12b施加压力,使得制动片13a、13b按压制动面5,由此对转子4进行制动。具体来说是,制动弹簧15a、15b通过弹簧杆17安装在设置于基座2上的固定构件16上,并且通过弹簧固定件18以及螺母19进行固定。通过旋转螺母19来调整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
副制动臂20a、20b与主制动臂12a、12b平行配置,并且由轴21a、21b转动支承,通过连结机构22a、22b与各个主制动臂12a、12b连结。在副制动臂20a、20b中,作为后述的电磁机构的驱动点的施力点与作为连结机构22a、22b的连结点的作用点的动作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而不是相反的方向。
电磁机构23a、23b克服按压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将各副制动臂20a、20b分别向箭头Y1所示的推压方向驱动,通过连结机构22a、22b驱动主制动臂12a、12b来解除制动片13a、13b的按压,由此解除对转子4的制动。
电磁机构23a、23b由包括未图示的磁轭和电磁线圈的电磁铁24以及由该电磁铁24以电磁方式吸引的铁片25构成,电磁铁24和铁片25中的一方固定在设置于基座2的固定部件26,并且另一方处于可动状态。使与该铁片25结合的杆27与螺合在副制动臂20a、20b的按压螺栓28抵接,并且通过电磁铁24的作用力使杆27推压按压螺栓28,由此驱动副制动臂20a、20b。此外,通过使该按压螺栓28前进和后退来调整杆27的工作行程,同时调整制动片13a、13b与制动面5之间的间隙。另外,在该图中,铁片25被设置成可动,驱动副制动臂20a、20b,但也可以将电磁铁24设置成可动的,而将铁片25设置成固定。设置在电磁铁24与铁片25之间的弹簧29在电磁机构23a、23b的固定部分即电磁铁24和可动部分即铁片25之间施加张紧力,防止出现松动。
电磁制动器10a、10b包括:作为制动施加单元的制动弹簧15a、15b、作为制动解除单元的电磁机构23a、23b、作为共轭构件的制动臂以及制动片13a、13b。电磁制动器10a、10b被设置成二组,该二组电磁制动器各自独立工作,具有独立进行制动的功能,分别设置在作为被制动体的转子4的上部和下部,即使其中一组发生了故障,也能够通过另一组进行施加制动和解除制动的动作。
传感器30a、30b分别对具有制动片13a、13b的主制动臂12a、12b的动作进行检查。相同地,传感器31a、31b分别对副制动臂20a、20b的动作进行检查。作为上述传感器30a、30b、31a、31b,例如使用微型开关等,上述传感器被设定成在制动施加状态下关闭或者打开,相反在制动解除状态下为打开或者关闭,通过该打开、关闭信号判断电磁制动器10a、10b的动作是正常还是异常,或者对电磁铁23a、23b的电磁线圈(未图示)进行通电控制。
在上侧的电磁制动器10a中,在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12a、20a、制动片13a、制动弹簧15a、连结机构22a以及电磁机构23a的可动部分等的重量的作用下,增加对转子4的制动按压力。相同地,在下侧的电磁制动器10b中,在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12b、20b、制动片13b、制动弹簧15b、连结机构22b以及电磁机构23b的可动部分等的重量的作用下,制动按压力减小。为了缓和该按压力的增减现象,设置了对按压力进行修正的按压力修正机构。
具体来说是,通过包括弹簧机构32a、32b的按压力修正机构33a、33b来修正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按压力。由此,在主制动臂12a、12b、制动片13a、13b、制动弹簧15a、15b以及连结机构22a、22b等重量的影响下与轴14a、14b相关的力矩产生的制动片13a、13b的增加的按压力或减小的按压力得到抵消。如图1所示,相对于轴14a、14b在主制动臂12a、12b的重心Gma、Gmb的相同侧,通过弹簧机构32a、32b在使该主制动臂12a、12b朝向箭头Ym所示方向提起的方向上施加弹簧力。作为弹簧机构32a、32b的安装构造,例如采用与制动弹簧15a、15b相同的结构。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将弹簧机构32a、32b设置成相对于轴14a、14b在主制动臂12a、12b的重心Gma、Gmb的相反侧使主制动臂12a、12b进一步延长,通过弹簧机构32a、32b在向下按压的方向上将弹簧力施加在该延长部分上,或者仅仅施加质量以便通过重量来进行修正。
同样,通过包括弹簧机构34a、34b的按压力修正机构35a、35b来修正副制动臂20a、20b的制动按压力。由此,在副制动臂20a、20b、电磁机构23a、23b的可动部分等的重量的影响下与轴21a、21b相关的力矩产生的力经由连结机构22a、22b传递到制动片13a、13b的增加的按压力或者减小的按压力被抵消。在图1中,相对于轴21a、21b在制动臂的重心Gsa、Gsb的相同侧,通过弹簧机构34a、34b在使该副制动臂20a、20b向箭头Ys所示的方向提起的方向上施加弹簧力。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将弹簧机构34a、34b设置成相对于轴21a、21b在副制动臂20a、20b的重心Gsa、Gsb的相反侧使副制动臂20a、20b进一步延长,通过弹簧机构34a、34b在向下按压的方向上将弹簧力施加在该延长部分上,或者仅仅施加质量以便通过重量来进行修正。
由此,通过弹簧机构34a、34b进行修正,使得不会因图1的上侧以及下侧的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的附属构件的重量而产生制动按压力,也不会因上侧以及下侧的制动按压力出现不平衡,通过制动弹簧15a、15b,能够在上侧以及下侧按照所设定的大致相同的弹簧力来施加规定的制动按压力。
如上所述,在图1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假定重力方向为纵向时,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的长度方向为横向,由此,在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的附属构件的重量的影响下,上侧的制动片13a的制动按压力会增加,而下侧的制动片13b的制动按压力会减小,而在该电磁制动器10a、10b被构造成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的长度方向与重力方向构成任意的角度时,针对因附属构件的重量而引起的制动按压力,只需对因该任意的角度而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分力作出考虑。例如,当制动臂的长度方向沿着重力方向即纵向配置时,由于角度为0,所以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等附属构件的重量基本上不会产生作用在制动按压力上的分力。
此外,如图2的俯视图所示,在将卷扬机11设置在升降通道壁面与电梯轿厢7之间的狭窄的空间内时,由于吊索9的延伸方向为与附图的垂直方向,所以将电磁电磁制动器10a、10b设置在不会与该吊索9接触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将主制动臂12a、12b和副制动臂20a、20b设置成这些制动臂的长度方向线互相平行,并且与转子4的旋转面平行。此外,将电磁制动器10a、10b和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配置在沿制动臂的长度方向的基座2的宽度的范围(B)内,并且设置在从转子4侧的吊索9端到基座2的和转子4相对一侧的端面之间(W)的区域内。
另外,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例如因电磁机构23a、23b的尺寸大而超出了吊索9侧时,采用与图2不同的方式设置,具体来说是,从俯视方向观察,将副制动臂20a、20b设置成相对于主制动臂12a、12b在长度方向线形成角度,而不是与主制动臂12a、12b平行,由此在整体上将电磁制动器10a、10b设置在基座2的宽度范围(B)内,并且设置在从转子4侧的吊索9端到基座2的和转子4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之间(W)的区域内。
通过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地设置电磁制动器和主制动臂以及副制动臂,能够使包括制动器在内的卷扬机的整体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
图4以及图5表示图1中的上侧的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以及连结机构22a。由于下侧的连结机构22b与上侧仅是图示上上下相反,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图4是局部剖面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用一对支架36从两侧夹住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在该支架36的一端侧,将销38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到设置在主制动臂12a上的孔37,此时,在孔37中安装轴承39,使得销38能够平稳地转动。并且,在支架36的另一端侧,将销41插入到设置在副制动臂20a的表面的圆弧状的凹部40中。此时,为了使副制动臂20a的销能够在臂方向上移动,将副制动臂20a的圆弧状凹部的曲率半径R设定成比销41的半径r大。并且,为了使支架36的另一端部侧不会从凹部中脱落出来,在销上设置了销固定件42。
此外,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有弹簧43,通过该弹簧43在两者之间施加张紧力,来防止出现松动。此外,也可以设置成相反的连接状态,在主制动臂12a上设置曲率半径为R的凹部40,在副制动臂20a上设置孔37,并将销38、41插入上述孔。
即,该连结机构22a为单向连结机构,即,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的连结状态被设置成在两者扩展的方向上连结,在两者变窄的方向上不连结。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扬机设置在电梯升降通道内。图6是升降通道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具体来说是,卷扬机11在升降通道EVS的下部设置在电梯轿厢7与升降通道的壁面EVW之间,连接电梯轿厢7和平衡重8的主吊索9卷绕在绳轮6上。如上所述,由于卷扬机11设置在狭窄的场所内,所以在选用薄型卷扬机的同时,安装在卷扬机11上的电磁制动器10a、10b被设置在不与主吊索9和电梯轿厢7、平衡重8等升降体发生接触的位置。
此外,该卷扬机11能够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使用。即,将图1所示的卷扬机11向左或者向右旋转90度,在图8中是向左旋转了90度,使得在重力反向为纵向时、制动臂的长度方向沿着纵向设置。由此,如图9所示,将该卷扬机11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来构成电梯。采用这一结构时,由于卷扬机11的高度降低,所以能够节省升降通道EVS上部的空间。
具体来说是,在将重力方向作为纵向时,该卷扬机11可以横向设置,即制动臂的长度方向沿着横向延伸,也可以纵向设置,即制动臂的长度方向沿着纵向延伸,并且可以设置在升降通道EVS的下部或上部。此外,在主制动臂以及副制动臂沿着纵向设置时,可以分别省略各自的按压力修正机构33a、33b、35a、35b。
图10至图25表示连结机构22a的其他方式,其中,图10至图17表示与所述图4和图5相同的单向连结机构,图18至图25表示后述的双向连结机构。并且,与图4和图5相同,仅对上侧的连结机构22a进行说明,省略对下侧的连结机构22b的说明。
图10和图11与图4和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两侧夹住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的支架44,该支架44一体地形成为凹状,凹状的底部45设置在上侧,使其发挥图4和图5所示的销固定件42的作用。与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0和图11所示,支架44被设置成倒置的凹状,凹状的底部位于副制动臂20a侧。此外,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有弹簧43,该弹簧43用于在两者之间施加张紧力,以防止出现松动。根据该结构,能够省略图4和图5的销固定件42,并且可以将两个支架44形成为一体。
图12和图13与图10和图11的不同之处在于凹状的支架44与副制动臂20a的卡合构造。与图10和图1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通过主制动臂12a和销3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该凹状的支架44的一方的开放侧,并且副制动臂20a与螺合在凹状的支架44的底侧45并通过螺母47固定的按压螺栓48抵接。此外,与图10和图11相同,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有弹簧43。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按压螺栓48前进和后退来调整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的间隔。
图14和图15与所述图4和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36和主制动臂12a的连结构造,该连结构造与图4、图5的支架36和副制动臂20a的连结构造相同。与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与图4和图5相同,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有弹簧43。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在主制动臂12a上形成孔,并且不需要使用轴承39,同时还能够使销38、41以及销固定件42等构件通用化。
图16和图17与图4和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连结杆49连结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与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设置上下方向的孔50、51,使所述连结杆49穿过孔50、51而结合。此时,连结杆49的两端通过由凹面座52和凸面座53构成的球面座54与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连结,并通过螺母55固定。此外,与图4和图5相同,根据需要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弹簧43。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连结机构22a变得简单,同时通过安装球面座54能够缓和施加在连结杆49上的弯曲力。
图18和图19与图4和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36和副制动臂20a的连结构造。与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该连结构造为双向连接,其与图4和图5中的支架36和主制动臂12a的连结构造相同,在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相互扩展的方向以及相互回缩的方向上都处于连结状态。此外,与图4和图5相同,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有弹簧43。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孔加工以及销38、41和轴承39等构件通用化。
图20和图21与图18和图19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一个销56来连结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的构造。与图18和图19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的连结部分,在主制动臂12a、副制动臂20a上分别设置具有孔57、58的突出部分59、60,使销56穿过上述两个制动臂的孔57、58部并安装在该孔内。此时,在孔57、58的任一个安装轴承61,使得连结结构相对于销56能够平滑地转动。此外,与图18和图19一样,根据需要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弹簧43。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连结机构22a的构造更加简单。
图22和图23与图20和图2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图10和图11中说明过的凹状的支架62安装在副制动臂20a上并通过螺栓63进行固定,使销56穿过设置在该凹状的支架62上的孔64和设置在主制动臂12a的突出部59的孔65并将其安装在上述孔内。与图20和图2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时,将轴承66安装在孔64、65部的任一个中,从而使连结构造相对于销能够平滑地转动。此外,与图20和图21相同,根据需要在主制动臂12a与副制动臂20a之间设置弹簧43。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在图20和图21所示的副制动臂20a上设置带有孔57的突出部59,从而能够使副制动臂20a的构造变得简单。
图24和图25与所述图22和图23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两组具有孔67的凹状支架68,并且将凹状支架68的开放侧以相对的方式分别安装在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上,并且通过螺栓63固定,同时使销56穿过并安装在所述两个凹状支架68的孔内。与图22和图2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时,将轴承69安装在支架68的任一个孔67部,从而使连结构造相对于销56能够平滑地转动。此外,与图22和图23相同,在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20b之间设置有弹簧43。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主制动臂12a上设置带有孔65的突出部59,从而能够使主制动臂12a的构造变得简单。
在以上的示例中,说明了主制动臂12a、12b以及副制动臂20a、20b上分别设置了弹簧机构32a、32b、34a、34b,但在采用下述的结构时,能够省略弹簧机构32a、32b、34a、34b。
针对上侧的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
(1)省略主制动臂12a的弹簧机构32a的方法
(方法1)由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4a来承担主制动臂12a的弹簧机构32a的弹簧力的量。
(方法2)由制动弹簧15a来承担主制动臂12a的弹簧机构32a的弹簧力的量,并从制动弹簧15a的规定的弹簧力减去弹簧机构32a的弹簧力的量。
(2)省略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4a的方法
(方法1)如果连结机构22a是双向连结机构,则由主制动臂12a的弹簧机构32a来承担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4a的弹簧力的量。
(方法2)如果连结机构22a是双向连结机构,则由制动弹簧15a承担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4a的弹簧力的量,并从制动弹簧15a的规定的弹簧力减去弹簧机构34a的弹簧力的量。
(3)省略主制动臂12a以及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2a、34a的方法
(方法1)设置具有充分的输出从而能够承担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2a、34a的弹簧力的电磁机构23a。
(方法2)由制动弹簧15a来承担主制动臂12a和副制动臂20a的弹簧机构32a、34a的弹簧力的量,并从制动弹簧15a的规定的弹簧力中减去弹簧机构32a、34a的弹簧力的量。
相同地,针对下侧的主制动臂12b和副制动臂20b
(1)省略主制动臂12b的弹簧机构32b的方法
(方法1)如果连结机构22a是双向连结机构,则通过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4b来承担主制动臂12b的弹簧机构32b的弹簧力的量。
(方法2)由制动弹簧15b来承担主制动臂12b的弹簧机构32b的弹簧力的量,并将弹簧机构32b的弹簧力增加到制动弹簧15b的规定的弹簧力的量上。
(2)省略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4b的方法
(方法1)由主制动臂12b的弹簧机构32b来承担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4b的弹簧力的量。
(方法2)由制动弹簧15b来承担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4b的弹簧力的量,并将弹簧机构34b的弹簧力的量增加到制动弹簧15b的规定的弹簧力上。
(3)省略主制动臂12b以及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2b、34b的方法
(方法1)设置具有充分的输出的从而能够承担主制动臂12b和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2b、34b的弹簧力的电磁机构23b。
(方法2)由制动弹簧15b来承担主制动臂12b以及副制动臂20b的弹簧机构32b、34b的弹簧力的量,并将弹簧机构32b、34b的弹簧力的量增加到制动弹簧15b的规定的弹簧力上。
以下对如上构成的电磁制动器以及电梯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施加制动时,通过断开对电磁铁24的电磁线圈(未图示)的供电来关闭电磁铁24,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通过制动臂使制动片13a、13b按压作为被制动体的转子4,从而形成制动状态,将电梯轿厢7和平衡重8保持在停止状态。在解除制动时,通过向电磁铁24的电磁线圈(未图示)供电,接通电磁铁24,通过电磁铁24的电磁吸引力吸引铁片25,从而克服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来驱动制动臂12a、12b、20a、20b,通过使制动片13a、13b离开转子4的制动面5来解除制动状态,并驱动电动机1以使电梯轿厢7以及平衡重8进行升降运行。
如上所述,从卷扬机11的俯视图看,能够将所述电磁制动器10a、10b设置在基座2的宽度范围(B)内,并且设置在从转子4侧的吊索9端到基座2的和转子4相对的端面之间(W),并且能够通过弹簧机构32a、32b、34a、34b或者制动弹簧15a、15b来抵消一对主制动臂12a、12b和副制动臂20a、20b的附属构件的重量对制动鼓产生的按压力,以此修正制动按压力的不平衡,所以,能够得到电磁制动器的制动片13a、13b的不均匀磨损得到了改善并且维修保养性良好的电梯用卷扬机。
第2实施方式
图26与图1相当,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11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机构23a、23b分别在拉起方向上对副制动臂20a、20b进行驱动,通过连结机构22a、22b来克服按压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以此解除制动片13a、13b的按压力。与图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电磁机构70a、70b克服按压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在箭头Y2所示的拉起方向上分别对副制动臂20a、20b进行驱动,通过连结机构22a、22b驱动主制动臂12a、12b来解除制动片13a、13b的按压,从而解除对转子4的制动。
电磁机构70a、70b由包括未图示的磁轭和电磁线圈的电磁铁71以及由该电磁铁71以电磁方式吸引的铁片72构成。将与该铁片72卡合的杆73卡合在副制动臂20a、20b上,并通过螺母74固定。通过旋转该螺母74使杆73前进或后退来调整铁片72的工作冲程。此外,与图1相同,将电磁铁71、铁片72中的一个固定在设置于基座2的固定构件75上,使另一个处于可动状态。在图26中,将铁片72设置成可动状态并以此来驱动副制动臂20a、20b,但相反也可以将电磁铁71设置为可动的,而将铁片设置成固定的。
通过设置在电磁铁71和铁片72之间的弹簧76,在电磁机构70a、70b的固定部分即电磁铁71和可动部分即铁片72之间施加张紧力,由此防止出现松动。并且,作为连结机构22a、22b,采用在图4至图21中说明过的连结机构。电磁制动器以及电梯的动作以及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该结构尤其在电磁机构不能设置在所述转子4侧的情况下有效。
第3实施方式
图27与图26相当,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机构23a、23b分别在拉起方向上对副制动臂77a、77b进行驱动,通过连结机构22a、22b来克服按压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以此来解除制动片13a、13b的按压力。与图26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由轴7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副制动臂77a、77b通过连结机构22a、22b分别与主制动臂12a、12b连结。在副制动臂77a、77b的施力点设置有在图1中说明过的电磁机构23a、23b以及按压螺栓28,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通过该电磁机构23a、23b在箭头Y3所示的推进方向上对副制动臂77a、77b进行驱动。此外,作为连结机构22a、22b使用在图4至图5以及图10至图25中说明过的连结机构。另外,电磁制动器以及电梯的动作以及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该结构尤其是在电磁机构不能设置在转子4侧的情况下有效。
第4实施方式
图28与图27相当,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用卷扬机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机构70a、70b分别在拉起方向上对副制动臂77a、77b进行驱动,通过连结机构22a、22b克服按压主制动臂12a、12b的制动弹簧15a、15b的弹簧力,从而解除制动片13a、13b的按压力。与图27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副制动臂20a、20b的施力点设置有在图26中说明过的电磁机构以及按压螺栓,通过该电磁机构,从与图27相反的方向,在Y4所示的拉起方向上对副制动臂20a、20b进行驱动。此外,作为连结机构22a、22b,使用在图4至图5以及图10至图25中说明过的连结机构。制动装置以及电梯的动作以及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相同。
在所述第2至第4实施方式中,也像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能够使卷扬机11向左或者右旋转90度设置,在假定重力方向为纵向时,能够使制动臂的长度方向沿着纵向设置,并且也能够设置在升降通道的上部。
根据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从卷扬机的俯视图看,能够将卷扬机设置在规定的宽度和厚度范围内,并且不会因制动臂的附属构件的重量而产生制动按压力,同时能够修正对被制动体的按压力的不平衡,从而能够改善制动片的不均匀磨损,并且能够提高维修保养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卷扬机不仅适用于上述没有机械室的电梯,而且也适用于有机械室的电梯,此时能够节省机械室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