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8679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2.28 CN 202086792 U *CN202086792U* (21)申请号 201120154290.7 (22)申请日 2011.05.16 A61J 1/20(2006.01) B01F 3/12(2006.01) B01F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刘兴举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博一区 7 号楼 3 单元 502 室 (72)发明人 刘兴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48 代理人 蒋常雪 (54) 实用新型名。
2、称 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 混合器, 包括混合器主体 ; 混合器主体为一个三 通腔体, 混合器主体的顶端通过一个连接通道连 接一个气体过滤及缓冲仓, 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设 置有一个开口, 开口处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 混 合器主体的左、 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稀释液针头 和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 稀释液针头为一个 空心针头, 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为一个中空管, 中 空管上设置有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口。本实用新 型可以方便地进行配液加药, 通过空气过滤及缓 冲仓减少配液加药过程中的污染, 保证医疗效果。 应用于密封的高浓度试剂和稀释液之间的混。
3、合、 医院输液中的粉状药物的溶解及输入输液瓶的过 程中, 及理化实验室中高浓度巨毒试剂的稀释过 程。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202086793 U1/1 页 2 1. 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包括混合器主体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合器主体 为一个三通腔体, 混合器主体的顶端通过一个连接通道连接一个气体过滤及缓冲仓, 所述 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设置有一个开口, 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 混合器主体的左、 右 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稀释液针头和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 稀。
4、释液针头为一个空心针头, 所述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为一个中空管, 所述中空管上设置有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口。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体过滤及缓 冲仓的容积大于混合器主体的容积。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稀释液针 头配置有稀释液针头防护帽。 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高浓度液 体注入装置配置有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防护帽。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合器主 体外表面设置有手。
5、握防滑凸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86792 U CN 202086793 U1/3 页 3 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临床输液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手段, 在输液工作中常常需要配制粉剂药物并进行配 液加药。 0003 粉剂药物的传统稀释方法为 : 取生理盐水瓶和粉剂药物小瓶放于治疗台上, 分 别消毒, 用注射器抽取 20ml 生理盐水, 左手持小瓶, 左右摇动几下, 使粉剂蓬松, 右手持注 射器, 将针头插入小瓶内, 缓缓推人生理盐水, 同时左手以针梗为轴轻轻转动小瓶, 待注入 20ml 生理盐。
6、水后, 拔出针头, 同样左右摇动几下, 待粉剂药物完全溶解后, 再通过注射器将 小瓶中的药物抽吸注射到生理盐水瓶中。 0004 这样的操作过程容易产生配液加药过程中的污染。如, 小瓶的切割与消毒不当易 造成的污染, 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 加药注射器的污染, 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 污染, 以及环境空气的污染等。 0005 如何方便地进行配液加药及减少配液加药过程中的污染, 保证医疗效果, 是一个 亟待解决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医用无菌 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它可以方便地进行配液加药, 通过空气过滤及缓冲仓减少配。
7、液加药过 程中的污染, 保证医疗效果。 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密封的高浓度试剂和稀释液之间的混合, 可用于医院输液中的粉状药物的溶解及输入输液瓶的过程中, 也可用于理化实验室中高浓 度巨毒试剂的稀释过程。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包括混合器主体 ; 所述混合 器主体为一个三通腔体, 混合器主体的顶端通过一个连接通道连接一个气体过滤及缓冲 仓, 所述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设置有一个开口, 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 混合器主体 的左、 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稀释液针头和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 稀释液针头为一个。
8、空 心针头, 所述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为一个中空管, 所述中空管上设置有一个高浓度液体注 入口。 0009 所述气体过滤及缓冲仓的容积大于混合器主体的容积。 0010 所述稀释液针头配置有稀释液针头防护帽。 0011 所述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配置有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防护帽。 0012 所述混合器主体外表面设置有手握防滑凸道。 0013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过滤及缓冲仓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混合器内的有毒有害气 体排出混合器前、 需要通过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进行过滤及缓冲, 再排出, 减少了对人体的伤 说 明 书 CN 202086792 U CN 202086793 U2/3 页 4 害 ; 混合器外部。
9、的空气在进入混合器前, 通过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进行过滤, 阻止有污染的成 分进入混合器内部, 减少了药物的污染。 0014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防护帽, 既可以对稀释液针头和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进行保 护, 又可以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 0015 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 在混合器主体外表面设置有手握防滑凸道, 增 加手握的摩擦力, 在针头插入工作过程中, 可以方便地捏紧本实用新型产品, 让使用效率大 大提高, 增加使用者舒适度。 0016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三通混合器主体对高浓度液体进行稀释混合, 通过气体过滤 及缓冲仓避免了高浓度液体稀释混合过程中的高压喷射现象, 减少了药液对人体的伤害, 及。
10、空气多药液的污染。 0017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密封的高浓度试剂和稀释液之间的混合, 也可用于 医院输液中的粉状药物的溶解及输入输液瓶的过程中, 还可以用于理化实验室中高浓度巨 毒试剂的稀释过程。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无菌即抛型液体混合器, 包括混合器主 体 1 ; 所述混合器主体为一个三通腔体, 混合器主体的顶端通过一个连接 2 通道连接一个气 体过滤及缓冲仓 3, 所述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设置有一个开口 4, 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空气过滤 装置5 ; 混合器主体的左、 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稀释。
11、液针头6和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7, 稀释液针头为一个空心针头, 所述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为一个中空管, 所述中空管上设置 有一个高浓度液体注入口 8。 0020 所述气体过滤及缓冲仓的容积大于混合器主体的容积。 0021 所述稀释液针头配置有稀释液针头防护帽 9。 0022 所述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配置有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防护帽 10。 0023 所述混合器主体外表面设置有手握防滑凸道 11。 0024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过滤及缓冲仓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 混合器内的有毒有害气 体排出混合器前、 需要通过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进行过滤及缓冲, 再排出, 减少了对人体的伤 害 ; 混合器外部的空气在进入混。
12、合器前, 通过气体过滤及缓冲仓进行过滤, 阻止有污染的成 分进入混合器内部, 减少了药物的污染。 0025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防护帽, 既可以对稀释液针头和高浓度液体注入装置进行保 护, 又可以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 0026 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 在混合器主体外表面设置有手握防滑凸道, 增 加手握的摩擦力, 在针头插入工作过程中, 可以方便地捏紧本实用新型产品, 让使用效率大 大提高, 增加使用者舒适度。 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三通混合器主体对高浓度液体进行稀释混合, 通过气体过滤 及缓冲仓避免了高浓度液体稀释混合过程中的高压喷射现象, 减少了药液对人体的伤害, 说 明 书 CN。
13、 202086792 U CN 202086793 U3/3 页 5 及空气多药液的污染。 0028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密封的高浓度试剂和稀释液之间的混合, 也可用于 医院输液中的粉状药物的溶解及输入输液瓶的过程中, 还可以用于理化实验室中高浓度巨 毒试剂的稀释过程。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 :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 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202086792 U CN 202086793 U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86792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