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的手推车.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09661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9940.7

申请日:

2008.04.11

公开号:

CN101513893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2B 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阿梅尔伍德工业公司变更后:道尔家居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美国密苏里州变更后:美国密苏里州|||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2B 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克斯克管理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阿梅尔伍德工业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特拉华州变更后权利人:美国密苏里州登记生效日:2015080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B3/02

主分类号:

B62B3/02

申请人:

克斯克管理公司

发明人:

保罗·F·梅耶斯; 托马斯·J·梅耶斯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

优先权:

2008.2.20 US 12/034,60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 朦;方 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其可变换以呈现两轮手推车模式、斜倚承载协助模式和大推车模式,包括:滚动基座和滚动承载稳定器。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单元和支架轮调节装置,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从收缩贮藏位置移至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响应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向内的方向朝所述承载轮单元的运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被设置成使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滚动基座协作以构建两轮手推车模式;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被设置成使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滚动基座协作以构建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包括:
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以及
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单元和支架轮调节装置,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从收缩贮藏位置移至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响应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向内的方向朝所述承载轮单元的运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紧靠所述承载器和远离位于下方并与所述承载轮单元接合的地面,所述收缩贮藏位置被设置成使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滚动基座协作以构建两轮手推车模式;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与所述承载器相间隔并与位于下方且与所述承载轮单元接合的地面接触,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被设置成使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滚动基座协作以构建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及所述承载轮单元接合的可伸展的轮支架,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还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而且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被配置成其长度能够在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收缩贮藏位置和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随所述支架轮单元和所述承载轮单元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二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而另一端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以绕支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以及其中,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被配置成在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时能够绕所述第二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支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并且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被配置成提供用于将所述承载器相对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支撑在倾斜位置的装置以作为对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的响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包括支架轮支架和支架轮安装基座,所述支架轮支架在所述框架安装枢轴线处与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承载支撑连杆的外端接合,所述支架轮支架还与所述支架轮单元接合;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在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处与所述承载器可枢轴转动地接合,且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以相对于其滑动,从而在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收缩贮藏位置和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改变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的长度,使得当所述支架轮单元占据所述收缩贮藏位置时,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呈现短的长度;而当所述支架轮单元占据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呈现较长的长度。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进一步包括框架位置保持装置,所述框架状态保持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可伸展的轮支架保持在伸长位置和缩短位置之一,其中:所述伸长位置被布置成并靠所述承载器,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以构建和维持两轮手推车模式;所述缩短位置被布置成与所述承载器成一定角度,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构建和维持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框架位置保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器锚接收器、和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的框架锁定单元,所述框架锁定单元包括承载器锚、和锚移动器,所述承载器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运动至被布置成并靠所述承载器的伸长位置时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配合,以阻挡所述支架轮单元远离收缩贮藏位置的运动;所述锚移动器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并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所述承载器锚相对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移动的装置以使所述承载器锚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分离,从而释放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以使其从伸长位置朝缩短位置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包括在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处与所述承载器可枢轴转动地接合的支架轮安装基座、和与所述支架轮单元接合的支架轮支架,所述支架轮支架被安装成能够在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上相对其运动,以使得在所述支架轮单元从所述收缩贮藏位置运动至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向内的方向朝所述承载轮单元运动,以及其中,所述框架位置保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的基座锚接收器、和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的框架锁定单元,所述框架锁定单元包括基座锚和锚移动器,所述基座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支架轮支架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运动以缩短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的长度时与所述基座锚接收器配合,以阻挡所述支架轮支架和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的相对运动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维持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滚动基座被定向以使得:包含在所述承载轮单元中的载重轮与所述承载轮单元下方的地面接合、和包含在所述支架轮单元中的支架轮与所述地面接合,而所述框架位置保持装置将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保持在伸长位置以构建大推车;以及所述多模式手推车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滚动基座的所述承载器接合的底座推送器,所述底座推送器包括推柄和手柄位置保持元件,所述手柄位置保持元件用于选择性地将推柄保持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其中:所述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在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的构型过程中被布置成并靠所述承载器以构建两轮手推车模式和支架轮手推车模式;所述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被布置成远离所述承载器和所述支架轮单元向上延伸以构建大推车模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手柄位置保持元件包括与所述推柄接合的第一锚接收器、与所述推柄接合的第二锚接收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手柄锁单元,所述手柄锁单元包括第一锚、第二锚和与第一锚、第二锚及承载器接合的锚移动器,所述第一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推柄运动至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锚接收器配合,所述第二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推柄运动至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锚接收器配合,所述锚移动器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所述第一锚与所述第一锚接收器分离和使所述第二锚与所述第二锚接收器分离的装置,以使所述推柄在所述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所述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承载器自由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推柄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内端以在形成于所述承载器中的槽内滑动,所述底座推送器进一步包括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推柄接合以绕被布置成位于所述第一锚接收器和所述第二锚接收器之间的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其中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被配置成当所述推柄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运动时能够绕所述第三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支架轮安装基座、和与所述支架轮单元接合的支架轮支架,所述支架轮支架被安装成能够在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上相对其运动,以使得在所述支架轮单元从所述收缩贮藏位置运动至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向内的方向朝所述承载轮单元运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包括第一基座支柱,所述支架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腿,所述第一支架腿与所述第一基座支柱接合,以在所述支架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承载轮单元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架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支柱移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第一基座支柱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在所述支架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承载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绕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进一步包括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基座支柱相间隔的第二基座支柱、以及被布置成使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相互连接的基座横杆,所述支架轮支架包括第二支架腿和支架腿连接器,所述第二支架腿与所述第二基座支柱接合以在所述支架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承载轮单元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支柱运动,所述支架腿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支架腿和所述第二支架腿接合以随之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运动,以及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支架腿连接器接合以随之一起移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与所述滚动基座的所述承载器接合,以在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进一步包括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所述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被布置成与第一承载器枢轴线平行且相间隔的第二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另一端与所述可伸展的支架轮支架接合以绕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及所述第二承载器枢轴线的每一个相间隔的框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以及其中所述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被配置成在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时绕所述第二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框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并提供用于将所述承载器支撑在倾斜位置的装置以响应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包括相间隔的第一基座支柱和第二基座支柱、以及被布置成使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相间隔的基座横杆,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处与所述承载器可枢轴转动地接合。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腿、第二支架腿、和被布置成使所述第一支架腿和所述第二支架腿的末端部分相互连接的腿支架连接器;所述第一支架腿与所述第一基座支柱的近端部分接合以当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时在所述第一基座支柱上前后滑动;第二支架腿与所述第二基座支柱的近端部分接合以当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时在所述第二基座支柱上前后滑动;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腿支架连接器接合,以使得当所述支架轮单元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和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支架轮单元朝向或远离所述承载轮单元运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支架位置固定器,所述支架轮支架位置固定器被配置成提供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支架轮支架相对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保持在稳定的张开位置和稳定的收缩位置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稳定的张开位置,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所述收缩贮藏位置时使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承载轮单元相距第一距离以构建所述两轮手推车模式;在所述稳定的收缩位置,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使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承载轮单元相距较短的第二距离以构建所述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支架位置保持器包括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的基座锚接收器、和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的框架锁定单元,所述框架锁定单元包括基座锚和锚移动器,所述基座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支架轮支架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运动至呈现稳定的收缩位置时与所述基座锚接收器配合,以阻挡所述支架轮支架和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的相对运动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维持支架轮手推车模式;所述锚移动器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并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所述基座锚相对于所述基座锚接收器运动以与所述基座锚接收器分离的装置,从而释放所述支架轮支架以使其相对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移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包括相间隔的第一基座支柱和第二基座支柱,所述基座锚接收器为被布置成使相间隔的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相互连接的横杆。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支架包括相间隔的第一支架腿和第二支架腿、以及在所述第一支架腿和所述第二支架腿之间延伸的支架横杆,所述锚移动器与所述支架横杆接合以随其一起相对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移动。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包括相间隔的第一基座支柱和第二基座支柱,所述基座锚接收器为被布置成使相间隔的所述第一基座支柱和所述第二基座支柱相互连接的横杆。

24.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支架轮支架位置保持器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锚接收器、和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的框架锁定单元,所述框架锁定单元包括承载器锚和锚移动器,所述承载器锚被配置成一旦所述支架轮支架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的运动至呈现稳定的张开位置和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时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配合以阻挡所述支架轮单元远离所述收缩贮藏位置的相对运动;所述锚移动器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并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所述承载器锚相对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运动以与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分离的装置,从而释放所述支架轮支架以使其相对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移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承载器包括车架和与车架接合的趾端板架,所述车架包括相间隔的第一竖直轨条和第二竖直轨条,所述承载器锚接收器为被布置成使所述相间隔的第一竖直轨条和第二竖直轨条相互连接的横杆。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第一竖直轨条被形成以包括凸耳容纳槽,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所述收缩贮藏位置时所述凸耳容纳槽朝所述支架轮支架开放;所述支架轮支架包括凸耳,所述凸耳被设置成一旦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至呈现所述收缩贮藏位置时伸入所述凸耳容纳槽内,以限制所述支架轮单元相对于所述车轮的横向运动。

27.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包括:
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以及
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单元和与所述承载器及所述支架轮单元接合的支架轮移动器,其中,所述支架轮移动器包括可伸展的轮支架、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所述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二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所述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还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以绕框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以及其中,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并被设置成在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绕所述第一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和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绕所述第二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框架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在靠近所述承载器的收缩贮藏位置和远离所述承载器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移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底座推送器,其中,所述底座推送器包括推柄和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所述推柄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相对于所述承载器滑动,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还与所述推柄接合以绕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以及其中,所述推柄被设置成在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绕所述第三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的过程中滑动地与所述承载器接合并相对于所述承载器在被布置成并靠所述承载器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远离所述承载器向上延伸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移动。

29.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包括:
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以及
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支架轮单元和框架锁定单元,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相对于所述承载器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支架轮单元与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接合以随其在并靠所述承载器的收缩贮藏位置和远离所述承载器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框架锁定单元与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接合并被配置成将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锁定在所述承载器上以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收缩贮藏位置。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包括可伸展的轮支架,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包括与所述支架轮单元接合的支架轮支架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支架轮安装基座,所述支架轮支架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可相对运动地接合,以在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到所述收缩贮藏位置时使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伸长和在所述支架轮单元运动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使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缩短,所述框架锁定单元与所述支架轮支架接合以随其一起移动,并被形成为包括承载器锚、基座锚和锚移动器,所述承载器锚被配置成与所述承载器配合以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收缩贮藏位置,所述基座锚被配置成与所述支架轮安装基座配合以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所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所述锚移动器与所述承载器锚和基座锚接合以使所述承载器锚和基座锚相对于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移动,从而释放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以使其相对于所述承载器移动。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多模式手推车,其中,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进一步包括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与所述承载器和所述支架轮支架可枢轴转动地接合,以在折叠和展开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过程中,相对于所述可伸展的轮支架运动。

32.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包括:
推车,其包括滚动基座、轮支架和支架轮单元,所述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所述轮支架与所述承载器接合,所述支架轮单元安装于所述轮支架上并被布置成与所述承载轮单元相间隔,以及
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推送器,其中,所述推送器包括推柄和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所述推柄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相对于所述承载器滑动,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与所述承载器接合以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枢轴转动而且还与推柄接合以绕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以及其中,所述推柄被布置成在所述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绕所述第三承载器枢轴线和所述手柄安装枢轴线枢轴转动的过程中滑动地与所述承载器接合并相对于所述承载器在被布置成并靠述承载器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远离所述承载器向上延伸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移动。

说明书

可变换的手推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换的手推车。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可由使用者现场重新配置,以在几种操作模式的任何一种模式下运转的手推车。
发明内容
按照本公开,手推车包括滚动基座,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该手推车是可变换的以呈现两轮手推车模式、支架轮手推车模式、或推车模式的任一种来运送各种货物负载。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该多模式手推车包括滚动承载稳定器,该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承载器接合并被配置为展开以在斜倚位置支撑所述承载器。该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和与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接合的支架轮单元。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包括可伸展的轮支架和可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
所述稳定器还包括框架锁定单元,所述框架锁定单元与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接合,以随其相对于所述承载器运动。所述框架锁定单元可由使用者现场操作,以,(1)在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被折叠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并靠承载器的收缩贮藏位置,从而构建两轮手推车模式,或者(2)在所述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被展开时,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保持在远离所述承载器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构建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该多模式手推车包括推柄和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推柄与承载器接合以相对于所述承载器在被设置成并靠所述承载器的收缩位置和被布置成远离所述承载器向上延伸的伸展位置之间滑动。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既与承载器接合又与推柄接合,并被配置成将所述推柄支撑在伸展的位置,以构建大推车模式。还具有将所述推柄锁定在收缩的位置或伸展的位置的手柄锁定单元。
下面举例说明目前所了解的本公开的最佳实现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考虑了下面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公开的附加特征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详细描述尤其涉及下述附图,其中:
图1是按照本公开的多模式可变换手推车由使用者在现场配置为呈现两轮手推车模式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多模式手推车已由使用者现场(以例如图5-7示出的方式)重新配置为呈现支架轮手推车模式之后,类似于图1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1的多模式手推车由使用者现场(以例如图16-18和图19-21示出的方式)重新配置为呈现大推车模式之后,类似于图1和2的立体图;
图4是图1-3的多模式手推车中包含的部件的立体分解装配图,其中示出了:(1)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承载器包括垂直车架和与该车架接合的水平的趾端板架,滚动基座还包括与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2)滚动承载稳定器适于与承载器接合并被配置为包括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被配置为如图5-7建议性示出的那样可展开,以构建图2所示的多模式手推车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以及(3)底座推送器与承载器接合并被配置为如图16-18和19-21建议性示出的那样可展开,以构建如图3所示的多模式手推车的大推车模式;
图5是图1的多模式手推车的侧视图;
图6是类似于图5的侧视图,其示出了滚动承载稳定器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展开,而多模式手推车的承载器处于竖直定向;还示出了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单元、可伸展的轮支架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可伸展的轮支架大体在承载轮单元和支架轮单元之间延伸,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可枢轴转动地与承载器接合和可枢轴转动地与可伸展的轮支架接合;
图7是在滚动承载稳定器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展开已完成和该多模式手推车已转换为呈现支架轮模式之后,类似于图5和6的侧视图;
图8是部分去除后滚动承载稳定器的放大立体图,其示出了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位于如图6所示的部分展开的结构,还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其安装在可伸展的轮支架中包含的横杆上并形成为包括钩状基座锚和分离的向上延伸的钩状承载器锚;
图9是在图7中示出的支架轮模式中部分去除后的滚动基座和滚动承载稳定器的放大立体图,其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的钩状基座锚已与基座锚接收器(例如横杆)配合,基座锚接收器与可伸展的轮支架中包含的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还与滚动基座接合以将可伸展的轮支架保持在缩短的状态,从而将滚动承载稳定器的支架轮单元保持在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并构建多模式手推车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图10是恰在滚动承载稳定器的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完全打开之前(大体沿图9中的线11-11)的放大剖视图,其示出了与基座锚接收器(横杆)配合之前的框架锁定单元的基座锚,基座锚接收器(横杆)与可伸展的轮支架的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
图11是沿图9中的线11-11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钩状基座锚与基座锚接收器配合,基座锚接收器与可伸展的轮支架的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
图12是沿图9中的线12-12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钩状基座锚与基座锚接收器配合,基座锚接收器与可伸展的轮支架的支架轮安装基座接合;
图13是类似于图11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绕枢轴线顺时针方向的枢轴转动,以使钩状基座锚与基座锚接收器分离,从而释放滚动承载稳定器的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以使其相对于滚动基座产生折叠运动,以使得支架轮单元从图2和7所示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运动至图1和5所示的收缩贮藏位置;
图14是图1中的手推车在两轮手推车模式下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的钩状基座锚已与基座锚接收器(例如横杆)接合,基座锚接收器与承载器中包含的车架接合以将与滚动承载稳定器的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接合的支架轮单元保持在并靠承载器的收缩贮藏位置;
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15-15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的钩状基座锚与车架配合,而框架锁定单元的邻近的钩状基座锚未被使用;
图16是图1中的多模式手推车的立体图,其中该手推车已以承载轮单元中包含的两个较大的轮子为轴心向后转动,使得支架轮单元中包含的两个较小的轮子与位于滚轮基座下面的地面接触(而滚动承载稳定器的支架轮单元保持在收缩贮藏位置),以构建承载器的仰卧定向;
图17是图16的多模式手推车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底座推送器展开,而多模式手推车的承载器处于仰卧定向,还示出了底座推送器包括推柄和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推柄支撑连杆与承载器可枢轴转动地接合并与推柄可枢轴转动地接合;
图18是类似于图17的侧视图,其中底座推送器已展开,多模式手推车已被转变为呈现大推车模式;
图19是图16中的多模式手推车部分去除后的放大立体图,其示出了手柄锁定单元安装在滚动基座的承载器中包含的横杆上并被形成为包括钩状手柄延伸锚和分离的向上延伸的钩状贮藏锚,还示出了向上延伸的钩状贮藏锚已和与推柄接合的上锚接收器(例如上横杆)配合,以将推柄保持在并靠承载器的车架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
图20是类似于图19的多模式手推车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部分展开状态下的底座推送器(与图17所示的类似),还示出了与推柄接合的下锚接收器(例如下横杆)朝手柄锁定单元中包含的钩状手柄延伸锚方向的运动;
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手柄锁定单元的钩状手柄延伸锚已与下锚接收器配合以将底座推送器保持在展开的竖直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并构建多模式手推车的大推车模式;
图22是沿图23中的线22-22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示例性的推柄的安装元件,以使推柄在底座推送器在图9所示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图21所示的展开的竖直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能够相对于承载器的车架前后滑动;
图23是图19的多模式手推车下侧部分的放大立体图,示出了支架轮支架中包含的凸耳,凸耳被布置成向上延伸到形成于承载器的车架中的向下开放的凸耳容纳槽内,以限制支架轮单元相对于车架的横向运动;以及
图24是沿图23中的线24-24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模式手推车10可由使用者现场变换,以呈现如图1和5建议性示出的两轮手推车模式、如图2和7建议性示出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和如图3和18建议性示出的推车模式。如图5-7建议性所示,滚动承载稳定器12包括支架轮单元14和由例如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限定的支架轮移动器,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与支架轮单元14接合,并能够展开和锁定在适当位置,以将手推车10从图5的两轮手推车模式转变为图7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如图16-18建议性所示,手推车10可绕较大的载重轮11向后枢轴转动,以使支架轮单元14与下面的地面接触,如图14建议性所示,然后包括推柄18的底座推送器16可展开和锁定在适当位置,以将手推车10由图5的两轮手推车模式转变为图18的推车模式。
多模式手推车10包括滚动基座20、与滚动基座20接合的滚动承载稳定器12、和与滚动基座20接合的底座推送器16,如图1-3所示以及图4建议性所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滚动基座20包括承载器22、和被配置为包括载重轮11并与承载器22接合的承载轮单元24,如图4建议性所示。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与滚动基座20的承载器22接合,并被配置为可折叠和可展开,以使支架轮单元14相对于承载器22从例如图1、5和16所示的收缩贮藏位置移动至例如图2和7所示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底座推送器16也与滚动基座20的承载器22接合,并被配置为可折叠和可展开,以相对于承载器22从例如图1、2、5、7、16和19所示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移动至例如图3、18和21所示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
滚动基座20的承载器22包括车架26和与车架26的下端接合的趾端板架28,例如,如图4所示。车架26包括第一竖直轨条31和第二竖直轨条32、以及与第一竖直轨条31和第二竖直轨条32接合具有任意合适尺寸和形状的框架刚性化结构30,如图4建议性所示。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框架刚性化结构30被设置为位于第一竖直轨条和第二竖直轨条之间。车架26还包括与第一竖直轨条31接合的第一轴支架34和与第二竖直轨条32接合的第二轴支架36。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轨条31、32被设置为位于轴支架34、36之间。
承载轮单元24包括轮轴38和适于接合到轮轴38各端的载重轮11,如图4建议性所示。承载轮单元24与承载器22接合,并被配置为具有用于当多模式手推车10以图1-3所示的三种模式的任意一种使用时将承载器22支撑在下面的地面39上的装置。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轮轴38与第一轴支架34和第二轴支架36接合,并被配置为支撑载重轮11,以绕由轮轴38限定的旋转轴线40自由转动,如图4建议性所示。
滚动承载稳定器12包括支架轮单元14和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包括可伸展的轮支架44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如图2、4和图5-7建议性所示。支架轮单元14与可伸展的轮支架44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便在可伸展的轮支架44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相对于承载器22运动的过程中,支架轮单元14相对承载器22移动,如图5-7建议性所示。
可伸展的轮支架44接合到承载器22,以可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枢轴转动,如图4-7建议性所示。可伸展的轮支架44被配置为在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枢轴转动的过程中,长度发生变化,例如,如图5-7所示。可伸展的轮支架44接合到支架轮单元14,如图4建议性所示,以使得在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支架轮单元14绕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枢轴转动,如图5-7建议性所示。
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接合到承载器22以可绕第二承载器枢轴线42枢轴转动、和接合到可伸展的轮支架44以在绕第二承载器枢轴线42枢轴转动的过程中可绕框架安装枢轴线45枢轴转动,如图4-7建议性所示。在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绕第二承载器枢轴线42和框架安装枢轴线45枢轴转动的过程中,可伸展的轮支架44被伸长或缩短,如图1、2和图5-7建议性所示。
可伸展的轮支架44和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协作以限定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被配置为具有支架轮调节装置用于将支架轮单元14从例如如图1和5所示的位于(1)紧靠承载器22的位置和(2)远离位于下方并与承载轮单元24接合的地面39的收缩贮藏位置,移动至例如如图2和7所示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在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支架轮单元14(1)与承载器22相间隔并(2)与下面的与承载轮单元24接合的地面39接触,如图7建议性所示。作为对支架轮单元14以向内的方向48朝承载轮单元24运动的响应,支架轮单元14从收缩贮藏位置移动至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如图5-7建议性所示。(1)当支架轮单元14占据如图1和5建议性所示的收缩贮藏位置时,滚动承载稳定器12与滚动基座20协作以构建手推车10的两轮手推车模式;(2)当支架轮单元14占据如图2和7建议性所示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滚动承载稳定器12与滚动基座20协作以构建手推车10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可伸展的轮支架44包括与支架轮单元14接合的支架轮支架56、和在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处与承载器22可枢轴转动地接合的支架轮安装基座58。支架轮支架56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58运动,以改变可伸展的轮支架44的长度,如图1-3及5-7建议性所示。
滚动承载稳定器12中包含的框架锁定单元49与支架轮支架56接合,以随其一起运动。框架锁定单元49被配置为将支架轮支架56锁定于支架轮安装基座58上,以在支架轮单元14占据例如如图7和9所示的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构建缩短的可伸展的轮支架44。框架锁定单元49也可用于将可伸展的轮支架44锁定于承载器22上,以在支架轮单元14占据例如如图1和5所示的收缩贮藏位置时,构建伸长的可伸展的轮支架44。
底座推送器16包括推柄18和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如图4、16-18和19-21建议性所示。推柄18包括上端以及下端,上端具有一对把手51、52,下端包括这样的装置:其在推柄18相对于承载器22从如图1、2、5、7、16和19所示的位于承载器22的轨条31和32之间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例如滑动)运动至如图3、18和21示出的处于几乎与承载器22的轨条31、32成直角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过程中用于与承载器22配合。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与承载器22接合,以可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枢轴转动,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还与推柄18接合,以在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枢轴旋转过程中,可绕柄安装枢轴线47枢轴转动,如图4、16-18和19-21建议性所示。
为构建如图3所示的多模式手推车10的推车模式,首先将手推车10从图1所示的竖直定向旋转至如图16和19所示的水平仰卧定向,以提供推车60。然后,如图17和20建议性所示,相对于推车60的承载器22移动推柄18,直到推柄18到达如图3、18和图21所示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位置。推柄18在该伸展的大推车推送位置由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支撑,并借助例如如图21所示的与承载器22接合的柄锁定单元52锁定在该位置。柄锁定单元52也可用于将推柄18锁定在例如图19所示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位置。
现回到图4,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支架轮支架56包括轮支架64、与轮支架64的一端接合的第一支架腿61、和与轮支架64的另一端接合的第二支架腿62。支架轮单元14与轮支架64接合,以与其一起移动,如图4-7建议性所示。轮支架64示例性地包括与第一支架腿61接合的第一角块66、与第二支架腿62接合的第二角块68、以及被布置为使第一角块66和第二角块68相互连接且在第一支架腿61和第二支架腿62之间延伸的横杆70,例如如图4和8所示。
支架轮单元14包括与第一角块66接合的第一支架轮71、和与第二角块68接合的第二支架轮72,例如,如图4和8所示。当多模式手推车10处于图2所示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和处于图18所示的推车模式时,第一支架轮71和第二支架轮72中的每一个与承载器22下面的地面39接触。将支架轮单元14配置成仅包括一个支架轮也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框架锁定单元49安装于横杆70上并被布置为位于第一支架轮71和第二支架轮72之间具有的空间内。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架轮71和第二支架轮7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与角块66、68中的一个接合的脚轮支架、和辅助脚轮。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支架轮安装基座58包括第一基座支柱74、第二基座支柱76以及布置成使第一基座支柱74和第二基座支柱76相互连接的至少一根横杆78。第一基座支柱74在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处可枢轴转动地与第一轴支架34接合,第二基座支柱76在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处可枢轴转动地与第二轴支架36接合。如图4建议性所示,第一承载器枢轴线41被布置为与由轮轴38构建的旋转轴线40相间隔地平行,并与之靠近。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建议性所示,第一基座支柱74和第二基座支柱76的每一个被形成为沿其长度包括腿容置通道。第一支架腿61可伸缩地容置在形成于第一基座支柱74中的腿容置通道内,而第二支架腿62可伸缩地容置在形成于第二基座支柱76中的腿容置通道内,以将支架轮支架56安装于支架轮安装基座58上,使其在支架轮安装基座58上往复、滑动和伸缩运动。由此,在支架轮单元14从并靠承载器22的收缩贮藏位置运动至远离承载器22的伸展承载稳定器位置的过程中,可伸展的轮支架44的长度变化,如图5-7建议性所示。
滚动承载稳定器12进一步包括框架位置保持装置81(参见图4)。框架位置保持装置81用于选择性地将可伸展的轮支架44保持在伸长位置和缩短位置之一,其中:一旦支架轮单元14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以将支架轮单元14保持在收缩贮藏位置时,可伸展的轮支架44被保持在并靠承载器22的伸长位置以构建和维持如图1和5建议性所示的两轮手推车模式;一旦支架轮单元14运动至呈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将支架轮单元14保持在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时,可伸展的轮支架44被保持在与承载器22成一定角度的缩短位置以构建和维持如图2和7建议性所示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
框架位置保持装置81包括与承载器22接合的承载器锚接收器80、和与可伸展的轮支架44接合的框架锁定单元49。框架锁定单元49包括承载器锚82和锚移动器84。承载器锚82被配置为,一旦可伸展的轮支架44运动至被布置成并靠承载器22的伸长位置时,其与承载器锚接收器80配合以阻挡支架轮单元14远离收缩贮藏位置的运动,如图14和15建议性所示。锚移动器84与可伸展的轮支架44接合,并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该装置使承载器锚82相对于承载器锚接收器80沿方向86移动至与承载器锚接收器80分离,从而释放可伸展的轮支架44以使其从伸长的位置朝缩短的位置运动,如图14和15建议性所示。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最好如图4和14所示,承载器锚接收器80是布置成使承载器22的车架26的第一竖直轨条31和第二竖直轨条32相互连接的横杆。
框架位置保持装置81还包括与支架轮安装基座58和框架锁定单元49接合的基座锚接收器88。除了承载器锚82和锚移动器84外,框架锁定单元49还包括基座锚90。基座锚90被配置为最好如图9和11所示,在支架轮支架56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58运动而使可伸展的轮支架44缩短时,其与基座锚接收器88配合以阻挡支架轮支架56和支架轮安装基座58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将支架轮单元14保持在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从而维持支架轮手推车模式。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基座锚接收器88最好如图4和8所示是被布置成使第一基座支柱74和第二基座支柱76相互连接的横杆。
锚移动器84与支架轮支架56的横杆70接合,如图4和图8-11建议性所示。锚移动器84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基座锚90相对于基座锚接收器88(例如横杆88)运动以与基座锚接收器88分离的装置,如图12和13建议性所示,从而释放支架轮支架56以使其相对于支架轮安装基座58运动(例如前后滑动)。同样,从图14、15可知,锚移动器84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该装置使得承载器锚82相对于承载器锚接收器80(例如横杆80)运动至与承载器锚接收器80分离,从而释放可伸展的轮支架44以使其相对于承载器22运动。
可枢轴转动的斜倚承载器支撑连杆46包括第一支撑腿97、第二支撑腿98和横杆99,如图4建议性所示。连杆46被配置为可枢轴转动(或者相对于承载器22和可伸展的轮支架44移动)地以倾斜位置安装到支撑承载器22,如图2和7建议性所示。第一支撑腿97和第二支撑腿98被设置为彼此间隔并相互平行。横杆99被设置为使第一支撑腿97和第二支撑腿98相互连接,并在二者之间延伸。第一支撑腿97在第二承载器枢轴线42处与第一竖直轨条31可枢轴转动地接合,并在框架安装枢轴线45处与第一角块66可枢轴转动地接合。第二支撑腿98在第二承载器枢轴线处与第二竖直轨条32可枢轴转动地接合,并在框架安装枢轴线45处与第二角块68可枢轴转动地接合。
如图4、8和图9建议性所示,各角块66、68(包含在可伸展的轮支架44的支架轮支架56的轮支架64中)包括轮支架92、被布置成以一定角度向轮支架92延伸的连接支架94、以及被布置成从轮支架92向上延伸的运动限制凸耳96。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支架轮71与第一角块66的轮支架92接合,而支架轮72与第二角块68的轮支架92接合。第一支撑腿97在框架安装枢轴线45处与第一角块66的连接支架94可枢轴转动地接合,而第二支撑腿98在框架安装枢轴线45处与第二角块68的连接支架94可枢轴转动地接合。
如图23和24建议性所示,车架26的第一竖直轨条31形成为包括凸耳容纳槽101,一旦支架轮单元14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时凸耳容纳槽101朝支架轮支架56开放。第一角块66的运动限制凸耳96被布置成一旦支架轮单元14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时伸入凸耳容纳槽101内以限制支架轮单元14相对于车架26的横向运动(例如沿104、106方向)。同样,第二角块68的运动限制凸耳96被布置成伸入形成于第二竖直轨条32中的凸耳容纳槽102内并被布置成一旦支架轮单元14运动至呈现收缩贮藏位置时朝支架轮支架56开放。运动限制凸耳96伸入到与之配对的凸耳容纳槽101、102内,协作以限定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在多模式手推车10被配置为呈现如图3、18和21所示的推车模式时限制承载器22相对于支架轮单元14的横向运动。
图12、13示出了框架锁定单元49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承载器锁定单元54具有类似的结构。
框架锁定单元49包括框架位置锁110,框架位置锁110包括承载器锚82和基座锚90,如图12和13建议性所示。框架锁定单元49还包括锚移动器84,锚移动器84包括解锁柄112、腿支架连接器114和复位弹簧116,例如,如图12和13所示。使用者111(例如脚)能够操作锚移动器84,以使得基座锚90与基座锚接收器(横杆)88脱离,如图13建议性所示(或者使得承载器锚82与承载器锚接收器(横杆)80脱离)。
各基座锚90和承载器锚82包括凹壁118和凸轮壁122,如图13建议性所示。凹壁118限定了凹口120,凹口120的尺寸适于在其内部容纳与之配对的横杆88或80。凸轮壁122限定了斜坡装置,该斜坡装置在基座锚90和与之配对的基座锚接收器(横杆)88(如图10和11建议性所示)相匹配地接合、或承载器锚82和与之配对的承载器锚接收器(横杆)80相匹配地接合的过程中,使得框架位置锁110相对于横杆70(绕横杆70的中心纵轴线)枢轴转动。
腿支架连接器114与解锁柄112接合。腿支架连接器114与横杆70接合以支撑解锁柄112,使其可绕横杆70的中心纵轴线枢轴转动,如图12和13建议性所示。
复位弹簧116设于腿支架连接器114和框架位置锁110之间,如图12和13建议性所示。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复位弹簧116是螺旋压缩弹簧。复位弹簧116被配置和布置成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一旦操作者释放解锁柄112,就将框架位置锁110从例如如图13所示的横杆释放位置可屈服地移动至例如如图12所示的横杆接合位置。
使用时,使用者111可操作框架锁定单元49以将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解锁,从而使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相对于滚动基座20可展开,如图5和6建议性所示。一旦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被完全展开,如图7所示,框架锁定单元49(例如利用复位弹簧116)自动地起作用以与配对的横杆88配合,以将手推车10保持在支架轮手推车模式。类似地,当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可折叠稳定器框架15完全折叠时,框架锁定单元49自动地起作用以与配对的横杆80配合,以将手推车10保持在两轮手推车模式。
下面转到图19来讨论推车60和底座推送器16,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底座推送器16包括推柄18、与推柄18接合的第一锚接收器131、以及与推柄18接合的第二锚接收器132。推柄18包括与第一把手51接合的第一立柱134、与第二把手52接合的第二立柱136、以及在把手51、52附近与立柱134、136的顶部接合的顶部横杆138。
第二锚接收器132被布置在与顶部横杆138(和把手51、52)相间隔的位置,以使第一锚接收器131位于二者之间,例如如图4和19所示。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锚接收器131是被布置为将推柄18的第一立柱134和第二立柱136相互连接并在二者之间延伸的横杆。同样,第二锚接收器132也是被布置成将推柄18的第一立柱134和第二立柱136相互连接并在二者之间延伸的大致U形的横杆。
推柄18还包括与第一立柱134的下端接合的第一柱体141和与第二柱体136下端接合的第二柱体142,最好如图4所示。第一柱体141被设置为远离第二锚接收器(横杆)132延伸并进入形成于承载器22的第一竖直轨条31中的第一导柱槽143中,如图4和17建议性所示。类似地,第二柱体142被设置为远离第二锚接收器(横杆)132延伸并进入形成于承载器22的第二竖直轨条31中的第二导柱槽144中。当多模式手推车10的模式发生变化时,柱体141、142被配置为在配对的导柱槽143、144内前后滑动,如图16-18和图19-22建议性所示,以控制底座推送器16相对于推车60的相对运动。
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示例性地包括第一支撑腿151、第二支撑腿152和横杆150,如图4和21建议性所示。第一支撑腿151和第二支撑腿152被设置为相互间隔并彼此平行。横杆150被设置为使第一支撑腿151和第二支撑腿152相互连接并在二者之间延伸。第一支撑腿151在柄安装枢轴线47处与推柄18的第一立柱134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并在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处与承载器22的第一竖直轨条31可枢轴转动地接合。第二支撑腿152在柄安装枢轴线47处与推柄18的第二立柱136可枢轴转动地接合,并在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处与承载器22的第二竖直轨条32可枢轴转动地接合。
如图19-21建议性所示,承载器锁定单元54包括手柄位置锁154,手柄位置锁154包括随锚移动器84一起的第一锚231和第二锚232,锚移动器84与手柄位置锁154接合。锚移动器84安装于横杆156上,横杆156包含在手推车26中并被设置为将第一竖直轨条31和第二竖直轨条32相互连接并在二者之间延伸,如图4建议性所示。
滚动基座20被定向以使得:包含在承载轮单元24中的载重轮11与承载轮单元24下面的地面39接合,包含在支架轮单元14中的支架轮(71或72)与地面39接合,而框架位置保持装置81将可伸展的轮支架44保持在伸长的位置,以构建例如如图16和19所示的、包括与滚动基座20的承载器22接合的底座推送器16的推车60。底座推送器16包括推柄18和手柄位置保持元件181。手柄位置保持元件181用于选择性地将推柄18保持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其中: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时,在滚动承载稳定器12的构型过程中推柄18被布置成并靠承载器22以构建图1建议性所示的两轮手推车模式和图2建议性所示的支架轮手推车模式;在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时推柄18被布置成远离承载器22和支架轮单元14向上延伸以构建图3建议性所示的推车模式。
手柄位置保持元件181包括与推柄18接合的第一锚接收器131、与推柄18接合的第二锚接收器132、和与承载器22接合的手柄锁单元54。手柄锁单元54包括第一锚231、第二锚232和与第一锚231、第二锚232及承载器22接合的锚移动器84。第一锚231被配置成一旦推柄18运动到如图1、2、19所示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第一锚接收器131配合,第二锚232被配置成一旦推柄18运动至如图3和21所示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第二锚接收器132配合。锚移动器84被配置为提供用于使第一锚231与第一锚接收器131分离和使第二锚232与第二锚接收器132分离的元件,以使推柄18相对于承载器22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推柄18包括与承载器22接合用于在形成于承载器22中的槽(例如分别为101或102)内滑动的内端(例如141或142)。底座推送器16进一步包括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的一端与承载器22接合,以可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枢轴转动;另一端与推柄18接合,以可绕手柄安装枢轴线47枢轴转动。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被布置成位于第一锚接收器131和第二锚接收器132之间,如图4建议性所示。可枢轴转动的推柄支撑连杆50被配置成当推柄18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运动时能够绕第三承载器枢轴线43和手柄安装枢轴线47枢轴转动。
使用时,使用者可操作手柄锁定单元54(以类似于操作框架锁定单元49的方式),以将推柄18解锁,使得推柄18能够在图1、2、5-7、16和19所示的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和图3、18和21所示的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之间运动。手柄锁定单元54自动地起作用(例如利用复位弹簧116)以在收缩的小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第一锚接收器(横杆)131配合,在伸展的大推车推送器位置时与第二锚接收器(横杆)132配合。
多模式手推车10易于在例如如图1-3所示的三个操作模式之间转换。在两轮手推车模式下,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被锁定在折叠位置,而推柄18被锁定在图1所示的收缩位置。在支架轮手推车模式下,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被锁定在展开位置,而推柄18被锁定在图2所示的收缩位置。在大推车模式下,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被锁定在折叠位置,承载器22枢轴转动至呈现仰卧定向以构建大推车60,而推柄18被锁定在竖直位置,如图3所示。
欲从两轮手推车模式转换为支架轮手推车模式时,使用者释放框架锁定单元49,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展开以使支架轮单元14移动至呈现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然后框架锁定单元49在该新位置锁定可折叠的稳定器框架15。这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使倾斜的承载器22上的负载向后靠来搬运重物,还可以使载重轮11和支架轮71、72承载重量。
欲从两轮手推车模式转换为大推车模式时,将手推车向后倾斜至呈现仰卧位置,在该位置,所有的载重轮11和支架轮71、72都与位于手推车10下面的地面39接合,以提供大推车60。然后,使用者操作手柄锁定单元54来释放推柄18,以使推柄18能够沿承载器22滑动,直到推柄18呈现几乎竖直的位置,手柄锁定单元54将推柄18锁定在该位置。这使得使用者可以在目前的水平的承载器22(而不是趾端板架28)上堆放更大的负载并使用竖直的推柄18移动大推车60上的那些负载,如图3建议性所示。

可变换的手推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可变换的手推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可变换的手推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变换的手推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变换的手推车.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模式手推车,其可变换以呈现两轮手推车模式、斜倚承载协助模式和大推车模式,包括:滚动基座和滚动承载稳定器。滚动基座包括承载器和与所述承载器接合的承载轮单元;滚动承载稳定器包括支架轮单元和支架轮调节装置,所述支架轮调节装置将所述支架轮单元从收缩贮藏位置移至伸展的承载稳定器位置以响应所述支架轮单元以向内的方向朝所述承载轮单元的运动;所述收缩贮藏位置被设置成使所述滚动承载稳定器与所述滚动基座协作以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