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毛囊用打孔器。
背景技术
受到社会压力及环境污染等外在因素,有掉发或秃头困扰的人越来越多。秃头虽然不是一项疾病,但严重影响人的外貌,甚至造成其自信心低落而不敢发展人际关系,因此秃头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目前临床上已开始利用手术方式,来改善秃头的问题,此项手术俗称「植发手术」,其指一种将毛囊自头皮某处(授予方)移至需要处(接受方)的美容手术过程。手术通常以毛囊,也就是天然的毛囊组合成分,作为移动基准,术后能够呈现出最为自然的外观。一个毛囊基本上包含1到4根头发,其直径约1mm,深度约4-6mm。
目前蔚为流行的毛囊移植技术便是毛囊植发方法(FUE,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技术中使用一呈中空圆柱状且具有尖锐边缘的打孔工具如针管,先将毛囊的边缘切开或划开,再利用抽取工具将毛囊拔出。惟该打孔动作以人为方式执行;操作时要以手将旋转的针管稳稳推进头皮,直至打出一个理想深度(约2-5mm)的圆柱孔;接下来再以其他工具抓住毛囊的上半部,缓缓地将毛囊拔出。
使用针管取出毛囊有几个固有问题。第一,通过手与手腕的连接,手便会自然的划出弧线,此种非直线动作容易导致毛囊在打孔过程中被完全或部分切断,进而破坏毛囊的完整度,造成毛囊受伤死亡。
第二,直线移动的维持在毛囊与头皮呈现极端锐角时十分困难,而有更大的机率横切过毛囊。
第三,高切断率使取得毛囊需耗费更多时间。
第四,一次手术中,手部一直反复执行稳稳前后移动打洞器械的动作可达上千次,长期下来该反复性的动作可能引起手腕的职业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毛囊用打孔器,其具有一针管在头皮旋转打孔的同时又能够维持直线移动,以取得完整的毛囊。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毛囊用打孔器,其连接一电子仪器,能精准地控制针管的推进深度、前进速度、及旋转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取毛囊用打孔器,以机械与电气连接一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管状元件;及
一前进旋转机构,安装在该管状元件内,包含一打孔装置及一控制模块;该打孔装置具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一端与一夹头连结,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一驱动元件连结,并使该夹头夹持有一针管;该控制模块具有一支持板,该支持板固定于该管状元件内,该支持板装载一连接端子、一触控传感器及一行程控制器,并使该连接端子、触控传感器及行程控制器与该电子仪器构成电连接,该驱动元件也与该连接端子构成电连接。
其中:该管状元件包含一手握管及一帽盖,该手握管的顶部管壁延伸向下两条对应的定位沟,以供支持板插入固定。
其中:该行程控制器具有一滑块,该滑块与该驱动元件之间凭借一导电连杆形成连动关系。
当该针管接触头皮时,该触控传感器会发出信号到该电子仪器,该电子仪器依设定参数启动驱动元件,并带动该传动轴旋转,且同时带动针管旋转,该行程控制器也同时带动该打孔装置依设定模式直线前进,直到该针管在头皮上打出一个预定深度的圆柱孔,接着使该针管复归。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取毛囊用打孔器在旋转打孔的同时又能够维持直线移动,以取得完整的毛囊。另外,该取毛囊用打孔器连接至电子仪器,以控制该针管的推进深度、前进速度、及旋转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部分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进旋转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夹头及针管尚未组合于传动轴;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进旋转机构的底部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断面图;
图7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部分断面图,其显示前进旋转机构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图9至图12显示本实用新型取毛囊用打孔器在头皮上打孔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取毛囊用打孔器10;管状元件11;手握管12;帽盖13;第一管状端部14;第二管状端部15;定位沟16;前进旋转机构20;打孔装置21;传动轴22;夹头23;针管24;驱动元件25;螺纹端26;连接端27;长形槽28;按压元件30;外环31;伸缩杆32;控制模块40;支持板41;连接端子42;触控传感器43;行程控制器44;电路板45;滑块46;导电连杆47;马达48;传输线50;毛囊51;头皮52;圆柱孔53;电子仪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取毛囊用打孔器10包括一管状元件11;及一前进旋转机构20安装在管状元件11内。如图3所示,该管状元件11包含一手握管12,及一帽盖13,并使该手握管12末端的部分长度插入该帽盖13,且凭借螺丝或其他固定方式使其连结。该手握管12具有一第一管状端部14,及一第二管状端部15与该第一管状端部14一体成型。实质上,第一管状端部14的直径比第二管状端部15小。该第二管状端部15的开口端延伸向下有两条对应的定位沟16。
该管状元件11还包含一按压元件30安置在该第二管状端部15上,该按压元件30包含一外环31安装在该第二管状端部15的孔中,及一伸缩杆32设置在该外环31中;当该伸缩杆32受到一按压力量时,将往该第二管状端部15内部移动一预定距离。一旦该按压力量被解除时,该伸缩杆32则自动复位。
如图4所示,该前进旋转机构20包含一打孔装置21及一控制模块40。该打孔装置21具有一传动轴22,一夹头23,一针管24,及一驱动元件25如马达或其它驱动器。该传动轴22具有一螺纹端26供该夹头23锁入连接,一连接端 27与该驱动元件25的出力轴连结,得以带传动轴22旋转,及一长形槽28靠近该连接端27。当伸缩杆32被压下时,可使伸缩杆32的下端部分伸入长形槽28(如图6),因而阻止该传动轴22转动,得以调整该夹头23呈闭合(图1)或张开状态(图4)。当该夹头23完全旋入于该螺纹端26时可夹紧该针管24。该夹头23为市购品在此不详加赘述。
该控制模块40具有一支持板41插入于第二管状端部15的定位沟16且有部分位在帽盖13。该支持板41装载一连接端子42及一触控传感器43(touch sensor),而该连接端子42及触控传感器43与一电子仪器形成电连接,之间凭借传输线50用以传递电子信号,及该驱动元件25也与该连接端子42形成电连接。该电子仪器能提供独立的驱动程序如前进旋转机构20的前进距离及转速等多种控制。实质上,该触控传感器43为市购品在此不详加赘述。该针管24凭借该触控传感器43能感测外界信号,当该针管24接触到物体时,该触控传感器43会发出信号经由传输线50传到电子仪器,该电子仪器则依据设定参数启动驱动元件25,并带动该传动轴22旋转,且同时带动针管24旋转。由知,该电子仪器能提供操作者设定参数,以控制该针管24的推进深度、前进速度、及旋转速度。
如图4及图5所示,该控制模块40还包含有一行程控制器44如线性伺服马达(linear servo)或微型伺服马达安装在该支持座41底面,该行程控制器44为市购品在此不详加赘述。简言的,该行程控制器44具有一电路板45与传输线50形成电连接;及一滑块46与驱动元件25之间凭借一导电连杆47使其形成连动关系,且使导电连杆47与触控传感器43形成电连接。该滑块46凭借马达48带动齿轮结构,促使滑块46以直线方向位移并复归。举例来说,该滑块46以直线方向自第一位置(图7)移动至第二位置(图8),再复归至如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促使该打孔装置21凭借该滑块46的作动而以直线方向位移,并带动该针管24向前推进一预定距离,接着退缩至原先开始位置。
图9、图10、图11及图12显示显示本实用新型取毛囊用打孔器10的使用步骤,首先,将取毛囊用打孔器10以机械与电气上连接一电子仪器60,如图9所示。操作打孔器10让针管24依毛囊51的生长方向(以头发为引导)前进,当针管24接触头皮52时,该触控传感器43发出信号,经由传输线50传到电子仪器60后,电子仪器60的控制线路将以操作者设定的参数来启动驱动元件25,此时该针管24经由该传动轴22的带动而同步旋转;电子仪器60同时提供信号 给控制模块40的电路板45,使行程控制器44的马达48驱动滑块46直线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而同时带动该前进旋转机构20往头皮52移动,并使该针管24朝头皮52推进,如图10所示。紧接着,该针管24朝头皮52推进,直到在头皮52上打出一个预定深度的圆柱孔53,如图11所示,最后使该针管24回到图9的初始位置,如图12所示。完成打孔工作时,可利用工具拔出毛囊50。
总之,本实用新型取毛囊用打孔器10在旋转打孔的同时又能够维持直线移动,以取得完整的毛囊。另外,该取毛囊用打孔器10连接至电子仪器60,以控制该针管24的推进深度、前进速度、及旋转速度。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