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076384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5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40063.4

申请日:

20110817

公开号:

CN103079481A

公开日:

2013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4,A61B17/56,A61B17/062,A61F2/08,A61B17/58

主分类号:

A61B17/04,A61B17/56,A61B17/062,A61F2/08,A61B17/58

申请人:

雷迪恩斯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N·B·斯尼德,G·J·罗林格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优先权:

61/374,536,61/443,12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罗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锚定器、螺钉、或者板,所述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捕捉元件,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在所述本体中形成以用于将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螺钉或板上。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配置为在所述锚定器、螺钉或板已经附接到骨上之后容许所述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捕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螺钉,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以及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在所述螺钉已经被部署在骨中之后容许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的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上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附接到所述本体上的倒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外表面配置为与所述骨形成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过盈配合在所述锚定器在所述骨内的纵向运动期间建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过盈配合在将所述锚定器拴牢在所述骨中之后建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包括具有固定端部和自由端部的至少一个指状件,其中,所述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锚定器的所述本体上,而所述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本体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为柔性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本体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其中,中空鼻锥从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向远侧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中空鼻锥包括将所述中空鼻锥分成多个会聚元件的多个狭缝,并且其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包括所述多个会聚元件中的一个,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通常设置在所述中空鼻锥的顶点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中空鼻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上的位置相邻的周向表面沟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狭缝扩展到位于所述狭缝的近端部处的扩大开口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延伸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近端部内的轴向开口,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延伸越过所述轴向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在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的远侧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轴向开口连通的指状件窗口,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通常设置在所述指状件窗口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轴向开口配置为接收驱动器以用于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轴向开口为非圆形的,以使所述锚定器能够由驱动器旋转地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所述近端部包括多个直立间隔开的元件,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直立间隔开的元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轴向开口中的缝合线结合插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轴向开口连通的至少一个窗口,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结合插塞包括用于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倒钩。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缝合线结合插塞具有位于其中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缝合线。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的驱动器。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的驱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狭槽。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缝合线的缝合线穿线器,使得缝合线可以在所述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在所述骨中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其中,所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缝合线支承机构以用于支承在所述缝合线穿线器的接合部分附近的缝合线环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中空管以用于在其中接收对折的缝合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中空管在其远端部附近包括横向表面,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对折的缝合线的远侧运动将缝合线环圈设置在所述中空管的所述远端部附近。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用于在其中接收缝合线的第一部分的中空管,以及位于所述中空管的侧壁中的开口,以便使所述缝合线的第二部分能够离开所述中空管的内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开口包括狭槽。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开口包括孔。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支承机构包括一对平行臂。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一对平行臂为分叉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平行臂具有用于在其中接收缝合线的沟槽。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一对平行臂在其近端部处接合,在其远端部处重新会聚,并且通过位于其长度中间的窗口分隔开。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平行臂具有用于在其中接收缝合线的沟槽。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开口,由此设置在与该臂相关联的沟槽中的缝合线可以到达与另一臂相关联的所述沟槽。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骨中,并且还包括至少一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多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还包括至少一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述多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系统,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还包括多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中的每一根由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1.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修复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锚定器,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以及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在所述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在所述骨中之后容许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以及将至少一根缝合线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使得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由此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将软组织固定到骨上的步骤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之前,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软组织上。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之后,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软组织上。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多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多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述多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并且还包括多根缝合线,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中的每一根由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8.一种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板,所述至少一个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捕捉元件,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在所述本体中形成以用于将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板上,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配置为在所述板已经附接到骨上之后容许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包括在所述本体中形成的窗口835和向内延伸到所述窗口内的刚性突出部。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本体的边缘近侧的位置延伸,并且包括自由端部和固定到所述本体上的固定端部。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修复系统,其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本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8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 61/374,536和2011年2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No. 61/443,129的权益,这些申请中的每一个的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外科手术的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以及用于减小和固定断裂骨的外科手术的方 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情况下,软组织可能需要被附接(或再附接)到骨上。作 为示例而非限制,韧带或肌腱可能由于受伤和/或意外事故而已经与骨 脱离,并且适当的修复可能需要将韧带或肌腱再附接到其宿主骨上。 作为另一示例而非限制,一些外科手术可能需要使软组织悬吊于相邻 的骨,例如,所谓的“膀胱颈悬吊术”可能涉及将膀胱和/或尿道的一部 分悬吊于耻骨上以解决大小便失禁。

目前,缝合线锚定器通常用来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这种缝合线 锚定器通常包括本体和附接到本体上的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在使用时, 将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部署在骨中,使得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延伸出骨。 随后,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可用来将软组织固定到骨上,例如通过使一 根或多根缝合线穿过软组织并且随后打结缝合线以便将软组织相对于 骨保持在位。

目前的缝合线锚定器通常存在若干缺点。首先,目前的缝合线锚 定器使其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在制造时或刚好在使用之前在手术室中附 接到缝合线锚定器上。在任一种情况下,所述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在将 缝合线锚定器部署到身体中之前附接到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上。因此, 在手术期间,一旦已经将缝合线锚定器部署在身体中,外科医生就受 到缝合线锚定器的构型的限制。换言之,对于目前的缝合线锚定器结 构,在部署到骨中之前由外科医生所选定的具体的锚定器本体/缝合线 构型在缝合线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到骨中之后显著地限制外科医生可用 的选项。由于在很多情况下外科医生可能期望响应于组织条件(其可 能仅仅在手术已经开始之后才明显)来调整手术,因此这可能是显著 的限制。

除了上述以外,对于外科医生可能困难和/或不方便的是当对手术 部位的物理接近受限制时例如当在关节镜手术的情况下时打结缝合 线。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 新的和改进的缝合线锚定器,所述缝合线锚定器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已 经将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部署到骨中之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附 接到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所述本体上,从而使外科医生能够定制将软 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不移除形成修复结构的一部分的任意先 前部署的锚定器的情况下向外科医生提供部分或完全修改软组织修复 结构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新的 和改进的缝合线锚定器,所述缝合线锚定器容许在不在缝合线中打结 的情况下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骨折板通常用来减小和固定断裂骨。这些板可以被用在围绕身体 的很多位置中,包括但不限于肱骨、桡骨、尺骨、股骨和胫骨。通常 包围软组织用来增强修复。为了将软组织结合到修复中,外科医生会 以多种缝合方案使手术缝合线穿过软组织并且随后将缝合线固定到用 来使骨中的裂纹固定的植入物上。目前的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将手术 缝合线穿过沿着植入物的周缘所形成的圆形孔。常规地,缝合线必须 在植入物被固定到骨上之前被布置,但是最近的发展使缝合线能够在 植入物被固定到骨上之后穿过孔。尽管如此,所有的现有技术受限于 缝合线所必须穿过的孔。

这种设计的局限性包括缝合线在其已经被穿线之后可能不易于移 除的事实。另外,由于缝合线会通常具有附接到其前端上的弯曲针以 有利于缝合线穿过,因此将缝合线的第二或第三部段穿过植入物中的 同一个孔是不明智的,这是由于外科医生可能冒着弯曲针的尖锐点损 坏原始股线的风险。

因此,存在对于将手术缝合线固定到植入物上的比现有技术所提 供的改进的方法的需求,并且提供这种改进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包括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新型 的缝合线锚定器系统,所述系统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已经将缝合线锚定 器的本体部署到骨中之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缝合线锚定 器的所述本体上,从而使外科医生能够定制将软组织附接到所述骨上 的方式。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在不移除形成修复结构的一部分 的任意先前部署的锚定器的情况下向外科医生提供部分或完全修改软 组织修复结构的能力。此外,本发明容许在不在缝合线中打结的情况 下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种修复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锚定器,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附接到所述本 体上以用于将所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以及附接到所述本 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所述缝 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容许在已经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之后由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捉所述缝合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修复系统,所述修复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锚定器,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附接到所述本 体上以用于将所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以及附接到所述本 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所述缝 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容许在已经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之后由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捉所述缝合线;

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以及

将至少一根缝合线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使得所述至少 一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从而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 附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提供了一种修复系统,所述修复系统 包括:

至少一个板,所述至少一个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附接元件,所述 缝合线附接元件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 述板上,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容许在已经将所述板附接到骨上 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所述缝合线。

附图说明

通过与附图一起考虑的对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 和其他目的和特征将被更全面地公开或呈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 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进一步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了包括引导钻、锚定器、驱动器和缝合线穿线器的缝 合线锚定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示出了图1的系统的锚定器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示出了图1的系统的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图6-图10为示出了使用图1的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可以与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缝合线结 合插塞的示意图;

图12-图14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器的示意图;

图15和图16为可以用来将图12-图14的锚定器插入到骨中的驱 动器的示意图;

图17为可以与图12-图14中的锚定器相结合使用的另一缝合线 穿线器的示意图;

图18-图20为示出了使用图12-图14的锚定器和图17的缝合线 穿线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1为可以与图12-图14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缝合线结合插塞 的示意图;

图22为可以与图12-图14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结合 插塞的示意图;

图23和图24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器的示意图;

图25和图26为可以与图23和图24的锚定器相结合使用的另一 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图26A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图27-图29为示出了使用图23和图24的锚定器和图25和图26 的缝合线穿线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0-图33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缝合线捕捉到锚定器中 的缝合线接收机构的示意图;

图34-图36为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 图;

图37图示了可以用来将缝合线捕捉到锚定器中的各种缝合方案 的示例;

图38-图44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缝合线设计的示意 图;

图45-图48为图示了软组织抓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49为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侧视图;

图50为具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一部分的截面侧视图;

图51示出了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实施例的另外的视 图;

图52为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板的等距视图;

图53为图52的骨板的俯视图;

图54为图52的骨板的侧视图;

图55为骨板的截面图;

图56为骨板的截面正视图;

图57为设有缝合线捕捉窗口的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俯 视平面图;

图58为图57的骨板的侧视图;

图59为图57的骨板的截面图;

图60为骨板的截面图,示出了绕半岛环绕的缝合线;

图61为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截面图,图示了位于半岛的下表 面上的钩构件;

图62为具有柔性柱的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63为图62的骨板的放大截面图,图示了对半折叠的缝合线, 从而生成可以由半岛的鼻部捕获的环圈;

图64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示出了绕半岛缠绕的缝合线,其中柔 性柱将缝合线固定在缝合线捕捉窗口中;

图65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示出了由缝合线捕捉窗口捕捉的多根 缝合线;

图66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示出了缝合线的位于半岛的相同侧上 的两个半部;

图67为定位在部署装置上的插塞的视图;

图68为锚定器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部署之前插入到锚定器内的插 塞;

图69为锚定器的放大截面图,图示了处于部署条件下的插塞;

图70为用来部署插塞的部署装置的视图;

图71为图70的部署装置的剖视图;

图72为丝线穿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3为图72的丝线穿线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缝合线锚定器系统 5。缝合线锚定器系统5通常包括引导钻10、锚定器15、驱动器20 和在其中携带缝合线30的缝合线穿线器25。

现在仍然参看图1,引导钻10为用来在骨中形成引导孔的类型的 常规的引导钻。引导钻10通常包括终止于远端点40的轴35。

接着参看图1-图3,锚定器15通常包括具有远端部50和近端部 55的圆筒形本体45。螺纹部60从远端部50延伸到近端部55。非圆 形(例如,六边形)孔65从远端部50延伸到近端部55。圆筒形本体 45为基本刚性的。

中空鼻锥70固定到圆筒形本体45的远端部50上。中空鼻锥70 包括大致圆锥形形状,其基部75固定到本体45的远端部50上而其尖 端80远离本体45向远侧延伸。中空鼻锥70的中空内部与在锚定器 15的本体45中形成的孔65的远端部连通。中空鼻锥70还包括将中 空鼻锥70分成多个指状件90的多个狭缝85。狭缝85在其近端部处 终止于扩大的圆形开口95。优选地,在中空鼻锥70的外表面中形成 周向表面沟槽100,周向表面沟槽100与扩大的圆形开口95对准且连 通。鼻锥70的指状件90由弹性材料形成,使得:(i)指状件90的 远端部通常位于会聚的位置,以便共同形成中空鼻锥70的尖端80, 和(ii)指状件90的远端部能够以图9中所示的方式被径向向外迫压, 正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接着参看图1,驱动器20为常规的转矩驱动器。更具体地,驱动 器20包括具有非圆形(例如,六边形)横截面的轴105。驱动器20 的非圆形横截面对应于在锚定器15中形成的非圆形孔65,使得驱动 器20可以接合到孔65中并且用来转动锚定器15,正如将在下文进一 步详细讨论的。

接着参看图1、图4和图5,缝合线穿线器25通常包括具有远端 部115和近端部120的轴110。腔体125沿着轴110的长度延伸。在 轴110的远端部115附近,腔体125的侧壁优选地横向于轴110的纵 向轴线延伸,例如如130所示。横向表面130用来当缝合线与横向表 面130相遇时引导缝合线的环圈向下穿过腔体125而横向穿出轴110 的远端部。

更具体地,并且现在仍然参看图1、图4和图5,缝合线穿线器 25旨在在缝合线穿线器的腔体125内携带缝合线30。缝合线30旨在 在腔体125内“对折”,使得其远侧环圈135正好位于横向表面130近 侧,并且使得其两个自由端部140以图4中所示的方式从缝合线穿线 器的近端部出现。缝合线30能够保持在该位置,而当缝合线穿线器 25到处移动时,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在轴110内被屏蔽且由轴 110携带。当缝合线30之后进一步在腔体125内向下前进时,远端环 圈135与横向表面130的接合导致远端环圈135被引导为以图5中所 示的方式横向离开轴,使得远端环圈135不再与轴110的纵向轴线基 本共轴地设置。由此,远端环圈135与横向表面130的接合导致远端 环圈从轴110的远端部侧向伸出,从而远端环圈135能够在锚定器15 的突出指状件90上“滑过”,正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接着参看图6-图10,锚定器系统5优选地以以下方式用于将缝合 线附接到部署在骨中的锚定器上,从而锚定器和缝合线可以用来将软 组织附接到骨上。

首先,引导钻10用来形成位于骨B中的引导孔H(图6)。可选 地,孔H可以通过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其他方法例如尖锐的冲孔杆形 成。

接着,驱动器20用来将锚定器15拧到骨B中的孔H内(图7)。 更具体地,将驱动器20插入锚定器15的孔65内,并且随后驱动器 20用来将锚定器15转动到孔H内。应当理解的是,当这发生时,驱 动器20仅仅被插入到锚定器15中的孔65的路径的一部分,使得驱动 器20没有进入锚定器15的中空鼻锥70内,并且使得中空鼻锥70的 指状件90维持在其封闭位置(即,在图2中所示的位置)。在锚定器 15已经在孔H内前进合适的距离之后,将驱动器20从锚定器15抽出。

接着,缝合线穿线器25用来当锚定器设置在骨孔H中时将缝合 线30附接到锚定器15上。更具体地,缝合线30以图4中所示的方式 定位在缝合线穿线器25内,即,使得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设置 为正好在横向表面130的近侧,随后缝合线穿线器25在骨孔H内向 下前进并且在锚定器15的孔65内向下前进,直到缝合线穿线器25 的远端部延伸穿过中空鼻锥70并且使指状件90扩展张开(图8), 随后缝合线30在腔体125内向远侧前进,直到远端环圈135与横向表 面130相接合并且从缝合线穿线器25的轴110的侧部侧向伸出(图9), 并且随后将缝合线穿线器25向近侧抽出。当将缝合线穿线器25向近 侧抽出时,缝合线30的侧向伸出远端环圈135由锚定器15的突出指 状件90中的一个捕捉。缝合线穿线器25的进一步的近侧运动使鼻锥 70的弹性指状件90能够闭合,从而将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锁定 在指状件90上,其中远端环圈135以图10中所示的方式设置在介于 两个扩大圆形开口95之间的周向表面沟槽100内。

若需要,缝合线穿线器25能够配置为具有轴110,轴110具有圆 形横截面。但是,更优选地,轴110设有与锚定器15中的孔65的横 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使得缝合线穿线器25的角位置与锚定器15的 角位置协作,从而有利于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与锚定器15的指 状件90的对准。这种布置有助于在缝合线穿线器从锚定器中缩回期间 确保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与锚定器15的指状件90相接合。

显著地,若期望,另外的缝合线30可以通过重复上述过程而附接 到部署在骨孔H中的锚定器15上(位于同一指状件90上或位于不同 的指状件90上)。

由此,将见到的是,缝合线锚定器系统5容许在已经将锚定器部 署到骨B中之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30附接到锚定器15上。由于常 规的缝合线锚定器需要在将锚定器部署到骨中之前将缝合线附接到缝 合线锚定器上,从而在将锚定器部署在骨中之前“冻结”锚定器/缝合线 构型,因此这是本领域中的显著进步。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新型的缝 合线锚定系统5,外科医生能够根据其期望将锚定器部署在骨中,然 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附接到锚定器,从而允许外科医生在手术期间 的任意时刻(包括在锚定器已经部署在骨中之后)改变锚定器/缝合线 构型。从而,外科医生能够在手术中决定待附接到锚定器的缝合线的 数量。

此外,当将多个锚定器15部署到骨中时,本发明容许将单根缝合 线30附接到多个锚定器上。

另外,修复结构能够使用与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不同锚定器相 结合的一个或多个锚定器15而形成。

由此,将见到的是,本发明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手术中利用多根缝 合线和多个锚定器,并且在手术中准确地决定哪根缝合线要准确地附 接到哪个锚定器上。

除了上述以外,由于本发明容许在已经将锚定器部署到骨中之后 将缝合线附接到锚定器上的能力,因此能够在将缝合线附接到锚定器 上之前或者在已经将缝合线附接到锚定器上之后将缝合线附接到软组 织上。

由此,在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时,本发明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很大 的灵活性,这是由于其有效地容许外科医生将锚定器和一根或多根缝 合线作为分开的部件(它们可以在手术中的任意阶段结合)进行处理, 并且提供了能够在手术中的任意阶段改变的最终锚定器/缝合线构型。 迄今为止,这对于现有技术的缝合线锚定器而言是不可能的。参见例 如图37,其示出了很多缝合方案中的仅仅一些,这些方案可以通过将 一根缝线穿过一个锚定器、一根缝线穿过多个锚定器、多根缝线穿过 一个锚定器或者多根缝线穿过多个锚定器而生成。

显著地,缝合线锚定器系统5还容许实施无结头缝合线固定。更 具体地,现在参看图11,在已经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30附接到软组 织上并且也附接到锚定器上并且缝合线被适当收紧之后,可以将插塞 145向下迫压到锚定器的孔65的近端部内,从而在插塞145与锚定器 15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并且将缝合线30不可移动地捕捉到锚定器15 上。由此,缝合线锚定器系统5容许实现无结头缝合线固定。这是优 于现有技术的缝合线锚定器的显著进步。

接着参看图12-图14,其中示出了也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 器200。锚定器200通常包括终止于尖端210并在其上具有螺纹部215 的轴205。锚定器200还包括在其中形成有轴向凹部225的头部220。 轴向凹部225具有非圆形(例如,卵形)横截面。柔性横杆230越过 轴向凹部225延伸。更具体地,柔性横杆230包括自由端部240和固 定到头部220上的固定端部235,从而形成悬臂结构。柔性横杆230 与锚定器200的纵向轴线成横向角度地延伸。更具体地,当柔性横杆 230延伸越过轴向凹部225时,柔性横杆230以图13和图14中所示 的方式向远侧下降,使得柔性横杆230的自由端部240在其相反固定 端部235远侧设置。锚定器15的头部220还包括横杆窗口245。由于 将在下文讨论的原因,柔性横杆230的自由端部延伸到横杆窗口245 内。头部220还包括一对径向相对的侧部窗口250。

锚定器200旨在由驱动器255拧到骨内(图15和图16)。更具 体地,驱动器255通常包括具有非圆形(例如,卵形)横截面的轴260。 轴260的横截面与在锚定器200中的轴向凹部225的横截面协作,使 得驱动器255能够用来转动锚定器200,从而将锚定器200拧到骨内。 驱动器255包括用于容纳锚定器200的柔性横杆230的狭槽262,正 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接着参看图17,其中示出了可以与锚定器200相结合使用的缝合 线穿线器265。缝合线穿线器265通常包括终止于远端尖端275的轴 270。轴270沿着其远端部切割以便产生一对平行指状件280、285, 指状件280、285在它们的长度的中间由窗口290分开。优选地,指状 件280、285在窗口290远侧重新会聚到接口295处。表面沟槽300 在指状件280中形成以用于接收缝合线30。另一表面沟槽305形成在 指状件285中以用于接收缝合线30的另一部分。指状件280中的开口 310容许缝合线30从表面沟槽300行进到表面沟槽305。将理解的是, 如将在下文讨论的,在其中缝合线30从表面沟槽300行进穿过开口 310并且进入表面沟槽305内的区域中,缝合线30将配置为远端环圈 的形式。至少指状件285、并且优选地指状件280同样由弹性材料形 成,使得指状件280能够朝向指状件285和远离指状件285弹性变形。

锚定器200、驱动器255和缝合线穿线器265优选地如下使用。 首先,引导孔优选地在待接收锚定器200的骨中形成,尽管在一些情 况下引导孔可以被省略。随后驱动器255用来将锚定器200拧到骨内。 这通过使驱动器255的远端部前进到锚定器200的轴向凹部225内而 进行,其中柔性横杆230被接收在驱动器255的狭槽262内,并且随 后转动驱动器255以将锚定器200拧到骨内。

若需要,缝合线可以在驱动器与锚定器的接合之前绕柔性横杆 230形成环圈,并且随后在抓持驱动器的手柄的同时保持缝合线的两 个自由端部,从而确保在将锚定器引入到患者体内且随后引入到骨内 时将锚定器保持到驱动器上。缝合线之后能够被留为附接到锚定器上 以用于在后续修复手术中使用,或者从锚定器中脱离和从手术部位中 抽出。

接着,在其上设置缝合线30的缝合线穿线器200(即,搁置在表 面沟槽300、开口310和表面沟槽305内)向锚定器200的轴向凹部 225内前进。当这发生时,现在参看图18-图20,缝合线穿线器265 的远端部与柔性横杆230相接合,并且借助于这种接合,导致柔性横 杆230的自由端部向下弯曲,沿着缝合线穿线器265的外表面“滑动”, 直到柔性横杆230的自由端部“伸出”穿过窗口290为止。这种动作向 外科医生提供触觉反馈,从而确认柔性横杆230置于窗口290中。之 后,缝合线穿线器265从锚定器200的轴向凹部225向近侧抽回。当 这发生时,缝合线穿线器265的指状件280和285与柔性横杆230相 接合,从而导致至少指状件285向外弯曲以便容许柔性横杆230经过 分叉的指状件280、285。但是,当这发生时,柔性横杆230捕获在缝 合线30的远端部处形成的缝合线环圈135,从而导致缝合线30被捕 捉在锚定器200上。就此而言,应当理解的是,通过配置锚定器而使 得柔性横杆230的自由端部240正常设置在横杆窗口245内,在缝合 线穿线器265的缩回期间柔性横杆230的任意近侧运动被其与横杆窗 口245的近侧表面的接合限制,从而确保将缝合线30保持接合在柔性 横杆230上。可选地,若需要,横杆窗口245能够由提供横向边缘以 限制柔性横杆230的近侧运动的另一结构(例如,横向杆)替代。

显著地,在锚定器200中形成的侧部窗口250使流体能够从骨的 内部经过锚定器行进以便抵达正在再附接到骨上的软组织。由于这种 流体经常富含能够加快软组织再生的生长促进因子,因此这可能是有 利的。

若需要,前述过程在之后可以重复以便将另外的长度的缝合线附 接到所部署的锚定器200上。

由此,将见到的是,锚定器200、驱动器255和缝合线穿线器265 容许将锚定器200部署在骨中并且之后将缝合线附接到该锚定器上, 使得软组织可以使用锚定器和缝合线附接到骨上。

若需要,接着参看图21,缝合线结合插塞可以被插入锚定器200 的近端部内以便将缝合线30相对于锚定器固定。更具体地,在本发明 的这种形式中,插塞可以采取帽315的形式,帽315包括桥接部分320 和一对下降腿部325,每个腿部325终止于倒钩330。倒钩330旨在置 于锚定器200的侧部窗口250中,由此将帽315锁定到锚定器200上, 从而在该过程中将缝合线30固定到锚定器200上。

若需要,帽315能够包括用于供缝合线30穿过的纵向孔。利用这 种结构,帽315能够被装载到缝合线30的自由端部上并且随后使缝合 线向下滑动并且滑动到锚定器上的适当位置内。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帽 315与缝合线相互交接,帽315能够被快速和容易地引导到其适当的 位置而没有在身体内变为松动元件的风险。

接着参看图22,缝合线结合插塞也可以采取省略掉倒钩330的帽 315A的形式,在该情况下,腿部325被压到轴向凹部225的下部分内, 柔性横杆230将桥接部分320固定到锚定器上,而桥接部分320将缝 合线30固定到锚定器上。

接着参看图23和图24,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又一锚定 器335。锚定器335通常包括轴360,轴360终止于尖端365并且具有 位于其上的螺纹部370。锚定器335还包括头部375,头部375的至少 一部分由多个直立间隔开的元件380形成,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轴 向凹部385。轴向凹部385能够具有非圆形(例如,卵形)横截面, 使得其能够随驱动器(其具有为非圆形(例如,卵形)横截面的轴) 一起转动,从而将锚定器200转动到骨内。可选地,锚定器200能够 由具有远端部的驱动器转动,该远端部具有与多个直立间隔开的元件 380的对应设置,从而驱动器能够转动锚定器。多个柔性横杆390延 伸越过轴向凹部385。柔性横杆均包括自由端部400和固定到锚定器 335上的固定端部395,从而形成悬臂结构。柔性横杆390与锚定器 335的纵向轴线成横向角度地延伸。更具体地,当它们延伸越过轴向 凹部385时,柔性横杆390以图23中所示的方式向远侧降低,使得柔 性横杆390的自由端部400设置在其相对的固定端部395的远侧。

接着参看图25和图26,其中示出了可以用来将缝合线30附接到 锚定器335上的缝合线穿线器405。缝合线穿线器405包括具有内部 腔体410的中空套管和在其远端部中形成的狭槽415。缝合线30可以 以在图25和图26中所示的方式向下穿到内部腔体410中,离开狭槽 415并且随后在缝合线穿线器的外部旁边返回。由于缝合线30的天然 弹性,缝合线30的远端环圈135的一部分将侧向偏离于中空套管直立, 使得其能够由柔性横杆390中的一个捕捉。

图26A示出了与图25和图26中所示的缝合线穿线器405大体相 似的缝合线穿线器405A,除了狭槽415由孔415A替代以外。

在使用时,现在参看图27-图29,锚定器335被拧入到骨内,随 后使用缝合线穿线器405将缝合线30附接到锚定器335上。这通过使 缝合线穿线器405的远端部前进到锚定器335的轴向凹部385内直到 缝合线环圈135在柔性横杆390的自由端部400上滑过为止而进行。 随后缝合线穿线器405缩回,从而将缝合线30留为附接到锚定器335 上。

由此,将见到的是锚定器335和缝合线穿线器405容许将锚定器 335部署在骨中并且之后将缝合线附接到该锚定器上,使得软组织可 以使用锚定器和缝合线附接到骨上。

如上讨论,上文所公开的各种锚定器的螺纹部用来将锚定器固定 到骨上。但是,还应当理解的是,其他机构可以用来将锚定器的本体 固定到骨上。由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倒钩、肋、齿和/或在本领域 中众所周知的其他锚定器固定机构可以结合到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 上,以便确保将缝合线锚定器保持固定在骨中。除了上述以外,其他 方法能够用来将锚定器的本体固定在骨中,例如,本体能够像钉子一 样被锤入骨中,或者锚定器能够在进入骨内时被栓牢以便防止其被抽 出等。

还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利用柔性横杆的上述结构(例如,锚定器 200和335),可选的装置可以设置用于将柔性横杆支承在锚定器上。 由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并且现在参看图30-图32,一个或多个柔 性横杆C可以被支承在竖直柱V(图30)上,一个或多个竖直横杆C 可以形成为弹簧夹S的一部分(图31),一个或多个竖直横杆C可以 形成为弹簧栓L的一部分(图32)。

此外并且现在参看图33,只要横杆形成限制缝合线脱离的弯曲路 径,横杆不需要为柔性的。由此,例如,在图33中,横杆C示出为 具有限制接近点A的孔眼形式。

由此,将见到的是,缝合线可以通过多种装置包括柱、扣、滑轮、 钩、弹簧、卡宾扣、栓或能够将缝合线在锚定器内或锚定器上的一个 或多个点处固定到锚定器的任意其他缝合线接收机构附接到锚定器 上。

接着参看图34-图36,其中示出了可以与上述锚定器中的任一种 相结合使用的缝合线穿线器500。缝合线穿线器500通常包括终止于 远端端部510的轴505。轴505沿着其远端部切割以便产生一对平行 指状件515、520,指状件515、520在它们长度的中间由狭槽525分 开。表面沟槽530在指状件515中形成以用于接收缝合线30。另一表 面沟槽535在指状件520中形成以用于接收缝合线30的另一部分。缝 合线基座540在指状件515、520的远端部处形成以便在缝合线30从 表面沟槽530行进到表面沟槽535时支承缝合线30。由此,将理解的 是,在其中缝合线30从表面沟槽530行进且行进到表面沟槽535内的 区域中,缝合线30将配置为U形。缝合线穿线器可以用来以上述讨 论的方式将缝合线捕捉到锚定器中,例如通过使缝合线30向远侧移动 以便与横杆相接合并且随后使缝合线穿线器向近侧移动以便将缝合线 30捕捉在横杆上。

接着参看图38-图43,提供了包括一个或多个缝合线环圈605和 一个或多个自由端部610的缝合线600。缝合线环圈605可以为互锁 的或彼此独立的。

自由端部610中的每一个可以穿过软组织并且经由缝合线穿线器 绕相应的横杆行进。缝合线随后能够被拉动穿过锚定器,使得缝合线 环圈设置在锚定器A的横杆C的任一侧上(图40)。缝合线环圈的 端部随后能够被切割以生成从锚定器出现的缝合线的另外两个自由端 部,这两个自由端部能够在软组织修复中独立地使用(图41)。

接着参看图44,提供了包括三个自由的无约束端部620的缝合线 615。缝合线615的自由端部620中的每一个能够被拉动穿过锚定器, 使得多股缝合线设置在横杆的任一侧上。缝合线620随后能够用来以 相同的方式穿过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锚定器。缝合线620随后能够在多 个缝合线股的交叉点处或附近切割,使得缝合线的两个或更多个自由 端部从能够在软组织修复中独立使用的锚定器中出现。

这些缝合线设计能够应用到其中外科医生在没有这些缝合线设计 时必须使缝合线穿过组织多次以获得从锚定器中出现的多于一个的缝 合线端部的情况中。这些缝合线设计使外科医生能够进行穿过组织和 进入锚定器内的一次穿线,并且通过切割缝合线,使多个缝合线自由 端部在软组织修复中独立地使用。

接着参看图45-图48,其中示出了包括末端630和轴635的软组 织抓持机构625,轴635将末端630连接到手柄(未示出)上。末端 630包括顶部部分640和底部部分645。手柄配置为打开和闭合顶部部 分640和底部部分645,以便抓持组织并且将组织夹在顶部部分640 的内表面650与底部部分645的内表面655之间。手柄也配置为向上 或向下定位顶部部分640和底部部分645以便使末端630相对于轴635 成角度。

内表面650和内表面655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括齿状元件以在 将软组织夹在末端630的顶部部分与底部部分之间时增强对软组织的 抓握。末端630还可以具有从其延伸的叉状齿以用于增强对软组织的 抓握。

优选地,手柄为符合人体生态学的设计,以便使外科医生能够舒 适地抓握软组织抓持机构625。

现在参照图49-图51,其中示出了骨螺钉700a-700e的若干实施 例。骨螺钉700可以用来固定修复骨和固定骨板、手术植入物、和假 体。参照骨螺钉700a,骨螺钉700通常包括轴705,轴705终止于尖 端710并且具有位于其上的螺纹部715。骨螺钉700还包括头部720, 头部720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轴向凹部725。轴向凹部725具有非圆形 (例如,卵形)横截面。柔性横杆730延伸越过轴向凹部725。更具 体地,柔性横杆730包括自由端部740和固定到轴705上的固定端部 735,从而形成悬臂结构。柔性横杆730与锚定器700的纵向轴线成横 向角度延伸。更具体地,当其延伸越过轴向凹部725时,柔性横杆730 以图50中所示的方式向远侧降低,使得柔性横杆730的自由端部740 设置在其相对固定端部735的远侧。骨螺钉700的头部或轴还包括横 杆窗口745。柔性横杆730的自由端部延伸到横杆窗口745内。

现在参照图52-图56,其中图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 构造的骨板800。骨板800可以用于固定长骨例如固定近端肱骨。骨 板800可以包括本体805,本体805具有:细长轴810,其具有大于宽 度的长度;和头部815,其优选地为勺形,具有大于细长轴810的宽 度的宽度。细长轴和头部可以具有共同纵向轴线并且可以通过过渡区 域互连。过渡区域可以从细长轴810的宽度变宽到头部815的宽度。

多个螺钉孔820可以位于细长轴和头部中。设置在细长轴和头部 中的螺纹孔820可以是非螺纹上的螺纹。

头部815示出为包括多个缝合线捕捉元件825。缝合线捕捉元件 825包括在头部815中形成的窗口830。柔性横杆835延伸越过窗口。 更具体地,柔性横杆835包括自由端部845和固定到头部815上的固 定端部840,从而形成悬臂结构。柔性横杆835与骨板800的本体805 的纵向轴线成横向角度延伸。更具体地,柔性横杆835在其延伸越过 窗口830时以图55和图56中所示的方式向远侧降低,使得柔性横杆 835的自由端部设置在其相对固定端部的远侧。本体805还可以具有 在其中设置柔性横杆835的自由端部的凹部850。

图57-图66示出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构造的骨板 800a的另一种形式。骨板800a在构造上与骨板800相似,除了下面 指明的那些。具体地,骨板800a包括多个缝合线捕捉元件825a。缝 合线捕捉元件825a包括在头部中形成的窗口830a。刚性突出部或半 岛835a从靠近头部的边缘的位置向内延伸到窗口内。更具体地,突出 部835a包括自由端部840a和固定到头部815a上的固定端部840a。 突出部835a与板800a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延伸。更具体地,当其从头 部的边缘延伸且延伸到窗口内时,突出部835a向上成角度。

如图61中所示,突出部835a可以包括位于其下侧上的钩元件855 以限制缝合线从突出部中滑落。

此外,缝合线捕捉元件还可以包括在图62-图66中图示的柔性横 杆860。

应当理解的是,近端肱骨骨板用作如何利用该技术的非限制性示 例。应当理解的是,该技术可以用于手术植入物被要求与手术缝合线 相结合的很多地方。

本技术的益处在于其对外科手术技术的影响。利用本文所示的缝 合线捕捉元件增强的板使外科医生能够在使缝合线与板相接合之前使 缝合线完全穿过软组织。这能够通过以下实现:将缝合线引入到植入 物中间股线内,简单地将缝合线部段对半折叠并且生成由半岛的鼻部 捕获的环圈。外科医生不需要使用缝合线的前端使缝合线穿过植入物。 容许外科医生引入缝合线中间股线使其能够避免使固定到缝合线股线 的端部上的针的尖点与已经与板相结合的任意缝合线相接触。

另外,这种技术设计为使得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将所述缝合线部段 的两个半部处于半岛的相同侧而将缝合线的给定部段从缝合线捕捉窗 口中选择性地移除。实际上,缝合线将不再绕半岛缠绕并且由此能够 从缝合线捕捉窗口自由地滑动。

参照图67-71,缝合线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插塞固定在利用现有 技术增强的任意硬件中。插塞900的另一实施例在图67-69中图示。 在该实施例中,带肋套环905在硬件的腔体内扩展,从而将压力施加 到缝合线上并且将缝合线固定在位。

图70-图71图示了用来部署在图67-图69中所示的插塞900的装 置920。该装置920可以用来收集和拉伸源自当前技术的丝线,而同 时将插塞部署在技术增强的硬件内。

图72-图73图示了丝线穿线器950的另一实施例。丝线可以由位 于穿线器的远端部中的锁孔孔眼955捕捉。丝线随后将在穿线器的两 个分支部960之间展开,从而生成丝线“桥接”。穿线器能够被引入技 术增强的硬件内,从而使丝线能够被捕捉。

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细节、材料、步骤和部 件的布置(其已经在本文公开并且被图示以解释本发明的特性)中进 行很多另外的改变而仍然保持在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内。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pdf(6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94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9481 A *CN103079481A* (21)申请号 201180040063.4 (22)申请日 2011.08.17 61/374,536 2010.08.17 US 61/443,129 2011.02.15 US A61B 17/04(2006.01) A61B 17/56(2006.01) A61B 17/062(2006.01) A61F 2/08(2006.01) A61B 17/58(2006.01) (71)申请人 雷迪恩斯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

2、(72)发明人 NB斯尼德 GJ罗林格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罗闻 (54) 发明名称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 (57) 摘要 一种修复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锚定器、 螺钉、 或者板, 所述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捕捉元件, 所述 缝合线捕捉元件在所述本体中形成以用于将至少 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 螺钉或板上。 所述 缝合线捕捉元件配置为在所述锚定器、 螺钉或板 已经附接到骨上之后容许所述缝合线由所述缝合 线捕捉元件捕获。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2.17 (86)PCT申请的申请数。

3、据 PCT/US2011/048149 2011.08.1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24446 EN 2012.02.2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5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5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9481 A CN 103079481 A *CN103079481A* 1/4 页 2 1. 一种修复系统, 包括 : 至少一个螺钉, 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 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述本体 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 以及附接。

4、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上的 缝合线附接元件,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在所述螺钉已经被部署在骨中之后容许缝合 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 表面上的螺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 表面上的肋。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附接到所述本体上的 倒钩。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骨接合元件包括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5、 所述本体的所述外表面配置为与所述骨形 成过盈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过盈配合在所述锚定器在所述骨内的 纵向运动期间建立。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过盈配合在将所述锚定器拴牢在所述 骨中之后建立。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包括具有固定端部和 自由端部的至少一个指状件, 其中, 所述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锚定器的所述 本体上, 而所述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本体间隔开。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为柔性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6、0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本体具有远端部和近端部, 其中, 中 空鼻锥从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向远侧延伸, 并且其中, 所述中空鼻锥包括将所述中空鼻 锥分成多个会聚元件的多个狭缝, 并且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包括所述多个 会聚元件中的一个,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 上, 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通常设置在所述中空鼻锥的顶点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中空鼻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指状 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远端部上的位置相邻的周向表面沟槽。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修复系统。

7、, 其中, 所述多个狭缝扩展到位于所述狭缝的近 端部处的扩大开口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本体包括延伸到所述本体的所述近 端部内的轴向开口,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延伸越过所述轴向开口。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在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的远侧设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轴向开口连通的指 状件窗口,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自由端部通常设置在所述指 状件窗口内。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

8、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轴向开口配置为接收驱动器以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481 A 2 2/4 页 3 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轴向开口为非圆形的, 以使所述锚定 器能够由驱动器旋转地驱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所述近端部包括多 个直立间隔开的元件,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所述固定端部固定到 直立间隔开的元件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轴向开口中的缝合线结 合插塞。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

9、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轴向开口连通的至 少一个窗口,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缝合线结合插塞包括用于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窗口 中的至少一个倒钩。 22.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缝合线结合插塞具有位于其中的开口, 所 述开口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缝合线。 2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的驱动器。 24.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骨中的驱动 器, 其中, 所述驱动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指状件的狭槽。 2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用于设置缝合线的缝合。

10、线穿线器, 使得缝 合线可以在所述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在所述骨中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其中, 所 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缝合线支承机构以用于支承在所述缝合线穿线器的接合部分附近的 缝合线环圈。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中空管以用于在 其中接收对折的缝合线。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中空管在其远端部附近包括横向表 面,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对折的缝合线的远侧运动将缝合线环圈设置在所述中空管 的所述远端部附近。 28.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穿线器包括用于在其中接收 缝合线。

11、的第一部分的中空管, 以及位于所述中空管的侧壁中的开口, 以便使所述缝合线的 第二部分能够离开所述中空管的内部。 29. 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开口包括狭槽。 30. 根据权利要求 28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开口包括孔。 31.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支承机构包括一对平行臂。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一对平行臂为分叉的。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平行臂具有用于在其中接收缝合线 的沟槽。 34.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一对平行臂在。

12、其近端部处接合, 在其 远端部处重新会聚, 并且通过位于其长度中间的窗口分隔开。 35. 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平行臂具有用于在其中接收缝合线 的沟槽。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开口, 由此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481 A 3 3/4 页 4 在与该臂相关联的沟槽中的缝合线可以到达与另一臂相关联的所述沟槽。 3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骨中, 并且还 包括至少一根缝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38. 根据权。

13、利要求 37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多根缝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 多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3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 还包括至少一 根缝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述多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 接元件捕获。 4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修复系统, 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 还包括多根缝 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缝合线中的每一根由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 附接元件捕获。 41. 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提供修复系统, 所述修复系 统包括 : 至。

14、少一个锚定器, 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 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述 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 以及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 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在所述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在所述骨中之 后容许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 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 ; 以及 将至少一根缝合线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 使得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 附接元件捕获, 由此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 42. 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利用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将软组织固定到骨 上的步骤 43. 根据权利要求 。

15、42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 上之前, 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软组织上。 44. 根据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器 上之后, 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软组织上。 45. 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多根缝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多根 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6. 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 其中, 所述至少一 根缝合线由所述多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7. 根据权利要求 41 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部署在骨中的多个锚定器,。

16、 并且还包括多根 缝合线, 并且在其中进一步地, 所述缝合线中的每一根由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的所述缝合 线附接元件捕获。 48. 一种修复系统, 包括 : 至少一个板, 所述至少一个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捕捉元件, 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在所 述本体中形成以用于将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板上, 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配置为在所 述板已经附接到骨上之后容许缝合线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49. 根据权利要求 48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缝合线捕捉元件包括在所述本体中 形成的窗口 835 和向内延伸到所述窗口内的刚性突出部。 50. 根据权利要求 49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本体的。

17、边缘近侧的位 置延伸, 并且包括自由端部和固定到所述本体上的固定端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481 A 4 4/4 页 5 51. 根据权利要求 50 所述的修复系统, 其中,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本体的纵向轴线成角 度地延伸。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9481 A 5 1/12 页 6 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和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 2010 年 8 月 17 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 No.61/374,536 和 2011 年 2 月 15 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 No.61/443,129 的权益, 这些申请中的每一个。

18、的全部 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外科手术的方法和装置, 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用于将软组织附 接到骨上以及用于减小和固定断裂骨的外科手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在很多情况下, 软组织可能需要被附接 (或再附接) 到骨上。作为示例而非限制, 韧 带或肌腱可能由于受伤和 / 或意外事故而已经与骨脱离, 并且适当的修复可能需要将韧带 或肌腱再附接到其宿主骨上。作为另一示例而非限制, 一些外科手术可能需要使软组织悬 吊于相邻的骨, 例如, 所谓的 “膀胱颈悬吊术” 可能涉及将膀胱和 / 或尿道的一部分悬吊于 耻骨上以解决大小便失禁。 0005 目前, 缝合线锚。

19、定器通常用来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这种缝合线锚定器通常包括 本体和附接到本体上的一根或多根缝合线。 在使用时, 将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部署在骨中, 使得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延伸出骨。 随后, 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可用来将软组织固定到骨上, 例 如通过使一根或多根缝合线穿过软组织并且随后打结缝合线以便将软组织相对于骨保持 在位。 0006 目前的缝合线锚定器通常存在若干缺点。首先, 目前的缝合线锚定器使其一根或 多根缝合线在制造时或刚好在使用之前在手术室中附接到缝合线锚定器上。 在任一种情况 下, 所述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在将缝合线锚定器部署到身体中之前附接到缝合线锚定器的本 体上。因此, 在手术期间, 一旦已。

20、经将缝合线锚定器部署在身体中, 外科医生就受到缝合线 锚定器的构型的限制。 换言之, 对于目前的缝合线锚定器结构, 在部署到骨中之前由外科医 生所选定的具体的锚定器本体 / 缝合线构型在缝合线锚定器已经被部署到骨中之后显著 地限制外科医生可用的选项。由于在很多情况下外科医生可能期望响应于组织条件 (其可 能仅仅在手术已经开始之后才明显) 来调整手术, 因此这可能是显著的限制。 0007 除了上述以外, 对于外科医生可能困难和 / 或不方便的是当对手术部位的物理接 近受限制时例如当在关节镜手术的情况下时打结缝合线。 0008 因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新的和改进的。

21、缝 合线锚定器, 所述缝合线锚定器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已经将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部署到 骨中之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所述本体上, 从而使外科医生能 够定制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式。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不移除形成修复结构的一部分的任意先前部署的锚定 器的情况下向外科医生提供部分或完全修改软组织修复结构的能力。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6 2/12 页 7 00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新的和改进的缝合 线锚定器, 所述缝合线锚定器容许在不在缝合线中打结的情况下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0011 骨折板通常用来减小和固。

22、定断裂骨。这些板可以被用在围绕身体的很多位置中, 包括但不限于肱骨、 桡骨、 尺骨、 股骨和胫骨。通常包围软组织用来增强修复。为了将软组 织结合到修复中, 外科医生会以多种缝合方案使手术缝合线穿过软组织并且随后将缝合线 固定到用来使骨中的裂纹固定的植入物上。 目前的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将手术缝合线穿过 沿着植入物的周缘所形成的圆形孔。常规地, 缝合线必须在植入物被固定到骨上之前被布 置, 但是最近的发展使缝合线能够在植入物被固定到骨上之后穿过孔。 尽管如此, 所有的现 有技术受限于缝合线所必须穿过的孔。 0012 这种设计的局限性包括缝合线在其已经被穿线之后可能不易于移除的事实。另 外, 由于缝。

23、合线会通常具有附接到其前端上的弯曲针以有利于缝合线穿过, 因此将缝合线 的第二或第三部段穿过植入物中的同一个孔是不明智的, 这是由于外科医生可能冒着弯曲 针的尖锐点损坏原始股线的风险。 0013 因此, 存在对于将手术缝合线固定到植入物上的比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改进的方法 的需求, 并且提供这种改进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14 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包括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新型的缝合线锚定 器系统, 所述系统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已经将缝合线锚定器的本体部署到骨中之后将一根或 多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缝合线锚定器的所述本体上, 从而使外科医生能够定制将软组织附 接到所述骨上的方式。 本文所公开。

24、的本发明的概念在不移除形成修复结构的一部分的任意 先前部署的锚定器的情况下向外科医生提供部分或完全修改软组织修复结构的能力。此 外, 本发明容许在不在缝合线中打结的情况下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0015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 提供了一种修复系统, 包括 : 0016 至少一个锚定器, 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 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 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 以及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 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容许在已经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所述 骨中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捉所述缝合线。 0017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 提供了一种。

25、用于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的方法, 所述方 法包括 : 0018 提供修复系统, 所述修复系统包括 : 0019 至少一个锚定器, 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包括本体、 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所 述本体固定在骨中的骨接合元件、 以及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所述锚定 器上的缝合线附接元件,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容许在已经将所述锚定器部署在所述 骨中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捉所述缝合线 ; 0020 将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部署在所述骨中 ; 以及 0021 将至少一根缝合线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锚定器上, 使得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由所 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 从而将所述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至少。

26、一个锚定器上。 0022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 提供了一种修复系统, 所述修复系统包括 :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7 3/12 页 8 0023 至少一个板, 所述至少一个板包括本体和缝合线附接元件,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 附接到所述本体上以用于将至少一根缝合线附接到所述板上, 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配置为 容许在已经将所述板附接到骨上之后由所述缝合线附接元件捕获所述缝合线。 附图说明 0024 通过与附图一起考虑的对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特 征将被更全面地公开或呈现,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并且进一步在附 图中 : 0025 图 。

27、1 为示出了包括引导钻、 锚定器、 驱动器和缝合线穿线器的缝合线锚定器系统 的示意图 ; 0026 图 2 和图 3 为示出了图 1 的系统的锚定器的示意图 ; 0027 图 4 和图 5 为示出了图 1 的系统的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 0028 图 6- 图 10 为示出了使用图 1 的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 0029 图 11 为可以与在图 2 和图 3 中所示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缝合线结合插塞的示意 图 ; 0030 图 12- 图 14 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器的示意图 ; 0031 图 15 和图 16 为可以用来将图 12- 图 14 的锚定器插入到骨中的驱动器的示意图 ; 0。

28、032 图 17 为可以与图 12- 图 14 中的锚定器相结合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 图 ; 0033 图 18- 图 20 为示出了使用图 12- 图 14 的锚定器和图 17 的缝合线穿线器的方法 的示意图 ; 0034 图 21 为可以与图 12- 图 14 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缝合线结合插塞的示意图 ; 0035 图 22 为可以与图 12- 图 14 的锚定器一起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结合插塞的示意图 ; 0036 图 23 和图 24 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器的示意图 ; 0037 图 25 和图 26 为可以与图 23 和图 24 的锚定器相结合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 示意。

29、图 ; 0038 图 26A 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 0039 图 27- 图 29 为示出了使用图 23 和图 24 的锚定器和图 25 和图 26 的缝合线穿线 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 0040 图 30- 图 33 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缝合线捕捉到锚定器中的缝合线接收 机构的示意图 ; 0041 图 34- 图 36 为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另一缝合线穿线器的示意图 ; 0042 图 37 图示了可以用来将缝合线捕捉到锚定器中的各种缝合方案的示例 ; 0043 图 38- 图 44 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缝合线设计的示意图 ; 0044 图 45- 图 4。

30、8 为图示了软组织抓持机构的示意图 ; 0045 图 49 为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侧视图 ; 0046 图 50 为具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一部分的截面侧视图 ; 0047 图 51 示出了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螺钉的实施例的另外的视图 ; 0048 图 52 为设有缝合线捕捉元件的骨板的等距视图 ;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8 4/12 页 9 0049 图 53 为图 52 的骨板的俯视图 ; 0050 图 54 为图 52 的骨板的侧视图 ; 0051 图 55 为骨板的截面图 ; 0052 图 56 为骨板的截面正视图 ; 0053 图 57 为设有缝合线。

31、捕捉窗口的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俯视平面图 ; 0054 图 58 为图 57 的骨板的侧视图 ; 0055 图 59 为图 57 的骨板的截面图 ; 0056 图 60 为骨板的截面图, 示出了绕半岛环绕的缝合线 ; 0057 图 61 为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示了位于半岛的下表面上的钩构件 ; 0058 图 62 为具有柔性柱的骨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截面图 ; 0059 图63为图62的骨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示了对半折叠的缝合线, 从而生成可以由半 岛的鼻部捕获的环圈 ; 0060 图 64 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 示出了绕半岛缠绕的缝合线, 其中柔性柱将缝合线固 定在缝合线。

32、捕捉窗口中 ; 0061 图 65 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 示出了由缝合线捕捉窗口捕捉的多根缝合线 ; 0062 图 66 为骨板的放大截面图, 示出了缝合线的位于半岛的相同侧上的两个半部 ; 0063 图 67 为定位在部署装置上的插塞的视图 ; 0064 图 68 为锚定器的剖视图, 示出了在部署之前插入到锚定器内的插塞 ; 0065 图 69 为锚定器的放大截面图, 图示了处于部署条件下的插塞 ; 0066 图 70 为用来部署插塞的部署装置的视图 ; 0067 图 71 为图 70 的部署装置的剖视图 ; 0068 图 72 为丝线穿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 0069 图 73 为图。

33、 72 的丝线穿线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首先参看图 1, 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缝合线锚定器系统 5。缝合线锚定器 系统 5 通常包括引导钻 10、 锚定器 15、 驱动器 20 和在其中携带缝合线 30 的缝合线穿线器 25。 0071 现在仍然参看图 1, 引导钻 10 为用来在骨中形成引导孔的类型的常规的引导钻。 引导钻 10 通常包括终止于远端点 40 的轴 35。 0072 接着参看图1-图3, 锚定器15通常包括具有远端部50和近端部55的圆筒形本体 45。螺纹部 60 从远端部 50 延伸到近端部 55。非圆形 (例如, 六边形) 孔 65 从远端部 50 延。

34、 伸到近端部 55。圆筒形本体 45 为基本刚性的。 0073 中空鼻锥 70 固定到圆筒形本体 45 的远端部 50 上。中空鼻锥 70 包括大致圆锥形 形状, 其基部 75 固定到本体 45 的远端部 50 上而其尖端 80 远离本体 45 向远侧延伸。中空 鼻锥 70 的中空内部与在锚定器 15 的本体 45 中形成的孔 65 的远端部连通。中空鼻锥 70 还包括将中空鼻锥 70 分成多个指状件 90 的多个狭缝 85。狭缝 85 在其近端部处终止于扩 大的圆形开口 95。优选地, 在中空鼻锥 70 的外表面中形成周向表面沟槽 100, 周向表面沟 槽 100 与扩大的圆形开口 95 对。

35、准且连通。鼻锥 70 的指状件 90 由弹性材料形成, 使得 :(i)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9 5/12 页 10 指状件 90 的远端部通常位于会聚的位置, 以便共同形成中空鼻锥 70 的尖端 80, 和 (ii) 指 状件90的远端部能够以图9中所示的方式被径向向外迫压, 正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 的。 0074 接着参看图 1, 驱动器 20 为常规的转矩驱动器。更具体地, 驱动器 20 包括具有非 圆形 (例如, 六边形) 横截面的轴 105。驱动器 20 的非圆形横截面对应于在锚定器 15 中形 成的非圆形孔 65, 使得驱动器 20 可以接合到孔 65 中并。

36、且用来转动锚定器 15, 正如将在下 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0075 接着参看图 1、 图 4 和图 5, 缝合线穿线器 25 通常包括具有远端部 115 和近端部 120 的轴 110。腔体 125 沿着轴 110 的长度延伸。在轴 110 的远端部 115 附近, 腔体 125 的 侧壁优选地横向于轴 110 的纵向轴线延伸, 例如如 130 所示。横向表面 130 用来当缝合线 与横向表面 130 相遇时引导缝合线的环圈向下穿过腔体 125 而横向穿出轴 110 的远端部。 0076 更具体地, 并且现在仍然参看图 1、 图 4 和图 5, 缝合线穿线器 25 旨在在缝合线穿 线器的腔体。

37、 125 内携带缝合线 30。缝合线 30 旨在在腔体 125 内 “对折” , 使得其远侧环圈 135正好位于横向表面130近侧, 并且使得其两个自由端部140以图4中所示的方式从缝合 线穿线器的近端部出现。缝合线 30 能够保持在该位置, 而当缝合线穿线器 25 到处移动时, 缝合线 30 的远端环圈 135 在轴 110 内被屏蔽且由轴 110 携带。当缝合线 30 之后进一步在 腔体 125 内向下前进时, 远端环圈 135 与横向表面 130 的接合导致远端环圈 135 被引导为 以图 5 中所示的方式横向离开轴, 使得远端环圈 135 不再与轴 110 的纵向轴线基本共轴地 设置。。

38、由此, 远端环圈 135 与横向表面 130 的接合导致远端环圈从轴 110 的远端部侧向伸 出, 从而远端环圈 135 能够在锚定器 15 的突出指状件 90 上 “滑过” , 正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 细讨论的。 0077 接着参看图6-图10, 锚定器系统5优选地以以下方式用于将缝合线附接到部署在 骨中的锚定器上, 从而锚定器和缝合线可以用来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 0078 首先, 引导钻 10 用来形成位于骨 B 中的引导孔 H(图 6) 。可选地, 孔 H 可以通过 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其他方法例如尖锐的冲孔杆形成。 0079 接着, 驱动器 20 用来将锚定器 15 拧到骨 B 中的孔 H。

39、 内 (图 7) 。更具体地, 将驱动 器 20 插入锚定器 15 的孔 65 内, 并且随后驱动器 20 用来将锚定器 15 转动到孔 H 内。应当 理解的是, 当这发生时, 驱动器 20 仅仅被插入到锚定器 15 中的孔 65 的路径的一部分, 使得 驱动器 20 没有进入锚定器 15 的中空鼻锥 70 内, 并且使得中空鼻锥 70 的指状件 90 维持在 其封闭位置 (即, 在图 2 中所示的位置) 。在锚定器 15 已经在孔 H 内前进合适的距离之后, 将驱动器 20 从锚定器 15 抽出。 0080 接着, 缝合线穿线器 25 用来当锚定器设置在骨孔 H 中时将缝合线 30 附接到锚。

40、定 器 15 上。更具体地, 缝合线 30 以图 4 中所示的方式定位在缝合线穿线器 25 内, 即, 使得缝 合线 30 的远端环圈 135 设置为正好在横向表面 130 的近侧, 随后缝合线穿线器 25 在骨孔 H 内向下前进并且在锚定器 15 的孔 65 内向下前进, 直到缝合线穿线器 25 的远端部延伸穿 过中空鼻锥70并且使指状件90扩展张开 (图8) , 随后缝合线30在腔体125内向远侧前进, 直到远端环圈 135 与横向表面 130 相接合并且从缝合线穿线器 25 的轴 110 的侧部侧向伸 出 (图 9) , 并且随后将缝合线穿线器 25 向近侧抽出。当将缝合线穿线器 25 。

41、向近侧抽出时, 缝合线 30 的侧向伸出远端环圈 135 由锚定器 15 的突出指状件 90 中的一个捕捉。缝合线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10 6/12 页 11 穿线器 25 的进一步的近侧运动使鼻锥 70 的弹性指状件 90 能够闭合, 从而将缝合线 30 的 远端环圈 135 锁定在指状件 90 上, 其中远端环圈 135 以图 10 中所示的方式设置在介于两 个扩大圆形开口 95 之间的周向表面沟槽 100 内。 0081 若需要, 缝合线穿线器 25 能够配置为具有轴 110, 轴 110 具有圆形横截面。但是, 更优选地, 轴 110 设有与锚定器 15 中的孔。

42、 65 的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 使得缝合线穿线器 25 的角位置与锚定器 15 的角位置协作, 从而有利于缝合线 30 的远端环圈 135 与锚定器 15 的指状件 90 的对准。这种布置有助于在缝合线穿线器从锚定器中缩回期间确保缝合线 30 的远端环圈 135 与锚定器 15 的指状件 90 相接合。 0082 显著地, 若期望, 另外的缝合线 30 可以通过重复上述过程而附接到部署在骨孔 H 中的锚定器 15 上 (位于同一指状件 90 上或位于不同的指状件 90 上) 。 0083 由此, 将见到的是, 缝合线锚定器系统5容许在已经将锚定器部署到骨B中之后将 一根或多根缝合线 30 附。

43、接到锚定器 15 上。由于常规的缝合线锚定器需要在将锚定器部署 到骨中之前将缝合线附接到缝合线锚定器上, 从而在将锚定器部署在骨中之前 “冻结” 锚定 器 / 缝合线构型, 因此这是本领域中的显著进步。此外, 对于本发明的新型的缝合线锚定系 统 5, 外科医生能够根据其期望将锚定器部署在骨中, 然后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附接到锚定 器, 从而允许外科医生在手术期间的任意时刻 (包括在锚定器已经部署在骨中之后) 改变锚 定器 / 缝合线构型。从而, 外科医生能够在手术中决定待附接到锚定器的缝合线的数量。 0084 此外, 当将多个锚定器15部署到骨中时, 本发明容许将单根缝合线30附接到多个 锚定器。

44、上。 0085 另外, 修复结构能够使用与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不同锚定器相结合的一个或多 个锚定器 15 而形成。 0086 由此, 将见到的是, 本发明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手术中利用多根缝合线和多个锚定 器, 并且在手术中准确地决定哪根缝合线要准确地附接到哪个锚定器上。 0087 除了上述以外, 由于本发明容许在已经将锚定器部署到骨中之后将缝合线附接到 锚定器上的能力, 因此能够在将缝合线附接到锚定器上之前或者在已经将缝合线附接到锚 定器上之后将缝合线附接到软组织上。 0088 由此, 在将软组织附接到骨上时, 本发明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这是由 于其有效地容许外科医生将锚定器和一根或。

45、多根缝合线作为分开的部件 (它们可以在手术 中的任意阶段结合) 进行处理, 并且提供了能够在手术中的任意阶段改变的最终锚定器/缝 合线构型。 迄今为止, 这对于现有技术的缝合线锚定器而言是不可能的。 参见例如图37, 其 示出了很多缝合方案中的仅仅一些, 这些方案可以通过将一根缝线穿过一个锚定器、 一根 缝线穿过多个锚定器、 多根缝线穿过一个锚定器或者多根缝线穿过多个锚定器而生成。 0089 显著地, 缝合线锚定器系统 5 还容许实施无结头缝合线固定。更具体地, 现在参看 图 11, 在已经将一根或多根缝合线 30 附接到软组织上并且也附接到锚定器上并且缝合线 被适当收紧之后, 可以将插塞 1。

46、45 向下迫压到锚定器的孔 65 的近端部内, 从而在插塞 145 与锚定器 15 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并且将缝合线 30 不可移动地捕捉到锚定器 15 上。由此, 缝 合线锚定器系统 5 容许实现无结头缝合线固定。这是优于现有技术的缝合线锚定器的显著 进步。 0090 接着参看图 12- 图 14, 其中示出了也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另一锚定器 200。锚定器 说 明 书 CN 103079481 A 11 7/12 页 12 200 通常包括终止于尖端 210 并在其上具有螺纹部 215 的轴 205。锚定器 200 还包括在其 中形成有轴向凹部 225 的头部 220。轴向凹部 225 具有非圆形。

47、 (例如, 卵形) 横截面。柔性 横杆 230 越过轴向凹部 225 延伸。更具体地, 柔性横杆 230 包括自由端部 240 和固定到头 部 220 上的固定端部 235, 从而形成悬臂结构。柔性横杆 230 与锚定器 200 的纵向轴线成 横向角度地延伸。更具体地, 当柔性横杆 230 延伸越过轴向凹部 225 时, 柔性横杆 230 以图 13和图14中所示的方式向远侧下降, 使得柔性横杆230的自由端部240在其相反固定端部 235 远侧设置。锚定器 15 的头部 220 还包括横杆窗口 245。由于将在下文讨论的原因, 柔 性横杆 230 的自由端部延伸到横杆窗口 245 内。头部 。

48、220 还包括一对径向相对的侧部窗口 250。 0091 锚定器 200 旨在由驱动器 255 拧到骨内 (图 15 和图 16) 。更具体地, 驱动器 255 通 常包括具有非圆形 (例如, 卵形) 横截面的轴 260。轴 260 的横截面与在锚定器 200 中的轴 向凹部 225 的横截面协作, 使得驱动器 255 能够用来转动锚定器 200, 从而将锚定器 200 拧 到骨内。驱动器 255 包括用于容纳锚定器 200 的柔性横杆 230 的狭槽 262, 正如将在下文进 一步详细讨论的。 0092 接着参看图17, 其中示出了可以与锚定器200相结合使用的缝合线穿线器265。 缝 合线。

49、穿线器 265 通常包括终止于远端尖端 275 的轴 270。轴 270 沿着其远端部切割以便产 生一对平行指状件 280、 285, 指状件 280、 285 在它们的长度的中间由窗口 290 分开。优选 地, 指状件 280、 285 在窗口 290 远侧重新会聚到接口 295 处。表面沟槽 300 在指状件 280 中形成以用于接收缝合线 30。另一表面沟槽 305 形成在指状件 285 中以用于接收缝合线 30 的另一部分。指状件 280 中的开口 310 容许缝合线 30 从表面沟槽 300 行进到表面沟槽 305。将理解的是, 如将在下文讨论的, 在其中缝合线 30 从表面沟槽 300 行进穿过开口 310 并且进入表面沟槽305内的区域中, 缝合线30将配置为远端环圈的形式。 至少指状件285、 并且优选地指状件 280 同样由弹性材料形成, 使得指状件 280 能够朝向指状件 285 和远离 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