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80711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3100.2

申请日:

2007.10.18

公开号:

CN101511751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4B35/38; H01F1/00; H01F1/34; H05K9/00

主分类号:

C04B35/38

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发明人:

伊藤进朗; 三吉康晴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6.10.19 JP 285225/2006; 2006.12.22 JP 346591/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达佐;洪 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波吸收材料,其通过焙烧铁氧体材料而获得,所述铁氧体材料通过向包含30摩尔%至49.5摩尔%的Fe2O3、0.5摩尔%至20摩尔%的Mn2O3、5摩尔%至35摩尔%的ZnO、0.2摩尔%至15摩尔%的(Li0.5Fe0.5)O和作为剩余部分的MnO在内的氧化物磁性材料中加入0.1重量%至2重量%的CoO而形成。在上述组成中,部分ZnO可被20摩尔%以下的CuO置换。该电波吸收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湿度稳定性,尽管成本低,但具有优异的电波吸收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通过焙烧铁氧体材料而获得,所述铁氧体材料通过向包含30摩尔%至49.5摩尔%的Fe2O3、0.5摩尔%至20摩尔%的Mn2O3、5摩尔%至35摩尔%的ZnO、0.2摩尔%至15摩尔%的(Li0.5Fe0.5)O和作为剩余部分的MnO在内的氧化物磁性材料中加入0.1重量%至2重量%的CoO而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磁性材料包含20摩尔%以下的CuO。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包含0.001重量%至0.5重量%的Al2O3、0.005重量%至1.0重量%的NiO、0.005重量%至0.4重量%的Cr2O3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包含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的硫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的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包含0.002重量%至0.3重量%的SiO2、0.003重量%至0.3重量%的CaO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在包含SiO2和CaO两者的情况下,两者的总量为0.5重量%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材料包含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的磷化合物。

8.
  电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体由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波吸收材料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波吸收体在8mm以下的厚度下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为-20dB以下。

说明书

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吸收不必要电波的烧结铁氧体材料形成的电波吸收材料以及由该电波吸收材料形成的电波吸收体。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飞机等的电波制导技术的发展,或诸如电视、收音机、手机的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的普及,为了切断可引起不必要信号的高频噪声,亟需与各频带匹配的用于防止控制装置的故障、用于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的噪声滤波器、用于电波吸收壁或用于电波暗室的电波吸收体。
作为以往的电波吸收体,通常使用由具有导电性并以橡胶、塑料等保持的金属板或薄膜、碳等形成的电波吸收体。另外,使用已知作为磁性吸收体的羰基铁制成的吸收体、与橡胶等复合的吸收体以及通过利用介电损耗而由泡沫聚苯乙烯等制成的吸收体也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还提出了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吸收体、由其中混合了诸如铝箔片的金属箔片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吸收体、由导电性纤维制成的吸收体等,所述复合材料是通过将诸如Ni-Zn系和Ni-Cu-Zn系铁氧体粉末的铁氧体粉末与诸如橡胶系、硅、环氧的高分子化合物复合而获得的。
近年来,利用磁共振现象的磁性铁氧体,即安装有金属板衬里的Ni-Cu-Zn系烧结铁氧体板的构造具有优异的电波吸收能力,并且能够用作较薄板,因此开始被实际使用。此外,还提出了通过将上述各种材料组合或层压而获得的复合材料。
这些现有的电波吸收材料具有固有的匹配频带,例如,用于各种实验和测定的电波暗室被要求使室内产生的电波在壁上不反射,并能够切断来自外部的电波,并且需要在宽频带中具有优异的电波吸收能力的材料。
因此,提出了各种技术,其中使用在较宽频带中具有低反射系数、能够被制成薄板或小片并且适于大规模生产的Ni-Cu-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作为理想地适用于各种电器/电子设备或电波暗室的电波吸收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5)。
由于在这种Ni-Cu-Zn系烧结体材料中所用的铁氧体的主要原料中使用昂贵的NiO,因此存在作为电波吸收体而制备的Ni-Cu-Zn系铁氧体瓦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作为具有与Ni-Cu-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同等性能但不采用诸如NiO的昂贵主要原料的电波吸收材料,提出了Mn-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参照专利文献6、7)。
专利文献1:特许第2794293号
专利文献2:特许第2898343号
专利文献3:特许第3178885号
专利文献4:特许第3278373号
专利文献5:特许第3422709号
专利文献6:特开2004-247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4-247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采用专利文献6、7中记载的Mn-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的电波吸收体中,晶界上具有由CaO等形成的绝缘相,因而容易引起晶界破坏而使铁氧体材料的强度降低。在铁氧体材料强度低的情况下,烧结体在被切削加工或安装时容易断裂,不仅造成低收率,而且存在难以用作用于电波暗室的电波吸收体的问题。此外,存在由于由CaO形成的晶界相的吸水而造成的介电常数对湿度的变化显著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强度和高湿度稳定性,且具有与Ni-Cu-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等同或更佳的性能的电波吸收材料,以及提供由该电波吸收材料形成的电波吸收体。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由焙烧铁氧体材料而获得,所述铁氧体材料是在包含30摩尔%至49.5摩尔%的Fe2O3、0.5摩尔%至20摩尔%的Mn2O3、5摩尔%至35摩尔%的ZnO、0.2摩尔%至15摩尔%的(Li0.5Fe0.5)O和作为剩余部分的MnO在内的氧化物磁性材料中加入0.1重量%至2重量%的CoO而形成。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由焙烧材料而获得,所述材料是在包含作为主成分的Fe2O3:30摩尔%至49.5摩尔%、Mn2O3:0.5摩尔%至20摩尔%、ZnO:5摩尔%至35摩尔%、(Li0.5Fe0.5)O:0.2摩尔%至15摩尔%、MnO:剩余部分的氧化物磁性材料中加入作为副成分的CoO:0.1重量%至2重量%而形成。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不含NiO,因而成本低廉。另外,与专利文献6或7中记载的Mn-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比较,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强度优异,且没有观察到由水份吸收引起的介电常数的变化。另外,其电波吸收性能与Ni-Cu-Zn系铁氧体烧结材料的电波吸收性能等同或更佳。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20摩尔%以下的CuO。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部分ZnO被20摩尔%以下的CuO置换。通过用CuO置换可以进行低温烧结。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0.001重量%至0.5重量%的Al2O3、0.005重量%至1.0重量%的NiO、0.005重量%至0.4重量%的Cr2O3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包含Al2O3:0.001重量%至0.5重量%、NiO:0.005重量%至1.0重量%、Cr2O3:0.005重量%至0.4重量%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副成分,因而在18℃至30℃的宽温度范围中可以得到-20dB以下的良好反射系数。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的硫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的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包含硫化合物: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氯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副成分,因而可以提供在高水平的电波吸收性能具有小的离散度的烧结体。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0.002重量%至0.3重量%的SiO2、0.003重量%至0.3重量%的CaO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包含SiO2:0.002重量%至0.3重量%、CaO:0.003重量%至0.3重量%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副成分。在电波吸收材料的烧结体的切削加工时发生缺损(チツピング)的情况下,电波吸收性能发生局部离散,因而优选少发生缺损。通过包含SiO2和/或CaO,能够抑制切削加工过程中缺损的发生。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在包含SiO2和CaO两者的情况下,两者的总量为0.5重量%以下。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通过将SiO2和CaO的总量设定为0.5重量%以下,能够抑制切削加工过程中缺损的发生。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的磷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中,包含磷化合物: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作为副成分,因而能够提高烧结性,并且即使在烧结大型成型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稳定的烧结。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其由上述电波吸收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采用具有上述组成的电波吸收材料来制备。因此,得到成本低、可靠性优异并具有高的电波吸收性能的电波吸收体。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其在8mm以下的厚度下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为-20dB以下。
在本发明的电波吸收体中,在8mm以下的厚度下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为-20dB以下。因此,即使其厚度薄也可以得到低的反射系数(高的吸收性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具有高强度和高湿度稳定性,且电波吸收性能与Ni-Cu-Zn系铁氧体烧结体等同或更佳的便宜的电波吸收材料。因此,通过使用采用该电波吸收材料制备的电波吸收体,可以以低成本建造具有与现有的暗室等同或更佳的性能的电波暗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和2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和反射系数的表。
[图2]是示出实施例8~11以及比较例3和4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和反射系数的表。
[图3]是示出实施例12~14以及比较例5和6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和反射系数的表。
[图4]是示出实验例A、B和C的电波吸收材料的组成比的表。
[图5]是示出实验例A、B和C中的CoO的重量%和反射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5~29和比较例7~15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反射系数和烧结体晶体的平均粒径的表。
[图7]是示出实施例30~37和比较例16~21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反射系数、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和烧结体晶体的平均粒径的表。
[图8]是示出实施例38~46和比较例22~29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反射系数、抗弯强度和缺损程度的表。
[图9]是示出实施例47~50和比较例30~32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反射系数、烧结体的相对密度、级间特征离散度和抗弯强度的表。
[图10]是示出实施例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温度和反射系数的关系的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波吸收材料由焙烧铁氧体成型体而获得,所述铁氧体成型体通过调节作为主成分的Fe、Mn、Zn、Li各成分使其为以各自的氧化物换算的Fe2O3:30摩尔%至49.5摩尔%、Mn2O3:0.5摩尔%至20摩尔%、ZnO:5摩尔%至35摩尔%、(Li0.5Fe0.5)O:0.2摩尔%至15摩尔%、MnO:剩余部分的比率,再加入CoO:0.1重量%至2重量%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主成分的组成中,部分ZnO可以被20摩尔%以下的CuO置换。
下文将说明各氧化物组成的数值限定的理由。
(Fe2O3:30摩尔%至49.5摩尔%)
在Fe2O3低于30摩尔%的情况下,由于Tc(居里温度)变低而不实用。另一方面,在Fe2O3超过49.5摩尔%的情况下,材料的电阻率降低,随着电阻率的降低介电常数增加,因而电波吸收性能变差。
(Mn2O3:0.5摩尔%至20摩尔%)
在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尖晶石型铁氧体材料中,通常使三价金属氧化物与二价金属氧化物的比例相同。因此,由于在本发明的组成中,将三价金属氧化物Fe2O3和Mn2O3混合,使得其总量为50摩尔%,因此根据Fe2O3量来确定Mn2O3的量。由于Fe2O3的量如前所述为30摩尔%至49.5摩尔%,基于此,Mn2O3的量为0.5摩尔%至20摩尔%。(ZnO:5摩尔%至35摩尔%)
在ZnO低于5摩尔%的情况下,随着Tc升高,μ”(复数相对磁导率的实部)升高,因而电波吸收性能变差。另一方面,在ZnO超过35摩尔%的情况下,μ”(复数相对磁导率的虚部)降低,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电波吸收效果。
((Li0.5Fe0.5)O:0.2摩尔%至15摩尔%)
在(Li0.5Fe0.5)O低于0.2摩尔%的情况下,μ”降低,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电波吸收性能。另一方面,在(Li0.5Fe0.5)O超过15摩尔%的情况下,随着Tc的升高,μ′升高,因而电波吸收性能变差。
(CuO:20摩尔%以下)
为了进行低温烧结,可以用CuO置换ZnO。但是,在超过20摩尔%置换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充分的电波吸收效果,因而置换量的上限为20摩尔%。
(MnO:剩余部分)
对应于前述的Fe2O3、Mn2O3、ZnO、(Li0.5Fe0.5)O、CuO的各确定量来包含MnO作为剩余部分,以使Fe2O3、Mn2O3、ZnO、(Li0.5Fe0.5)O、CuO和MnO的总量为100摩尔%。
(CoO:0.1重量%至2重量%)
在CoO低于0.1重量%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高的μ”,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电波吸收效果。另一方面,在CoO超过2重量%的情况下,μ’升高,而使电波吸收性能变差。
具有上述组成的电波吸收材料中包含:0.001重量%至0.5重量%的Al2O3、0.005重量%至1.0重量%的NiO、0.005重量%至0.4重量%的Cr2O3中的至少一种;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的硫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的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0.002重量%至0.3重量%的SiO2、0.003重量%至0.3重量%的CaO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的磷化合物。下文将说明所添加的这些副成分的数值(重量%)限定的理由。
(Al2O3:0.001重量%至0.5重量%、NiO:0.005重量%至1.0重量%、Cr2O3:0.005重量%至0.4重量%)
通过包含上述数值范围的各副成分,能够在18℃至30℃的宽温度范围内得到-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该效果。另一方面,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材料的晶体粒径变微细,从而其磁性特性变差。
(硫化合物: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氯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
通过包含上述数值范围的各副成分能够得到在高水平的电波吸收特性具有小的离散度的烧结体。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得不到该效果。另一方面,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材料的晶体粒径变微细,并且随着μ’的升高,其电波吸收特性变差。
(SiO2:0.002重量%至0.3重量%、CaO:0.003重量%至0.3重量%)
通过包含上述数值范围的副成分能够抑制烧结体的切削加工时缺损的发生。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得不到该效果。另一方面,在任何这些副成分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晶界相的厚度增加并且晶体粒径变微细,因而所述材料最终形成显著发生晶界破坏的结构,从而电波吸收材料的强度降低。(SiO2+CaO:0.5重量%以下)
通过将SiO2和CaO的总量设定为上述数值范围能够抑制缺损的发生。在总量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晶界相的厚度增加并且晶体粒径变微细,因而所述材料最终形成显著发生晶界破坏的结构,从而电波吸收材料的强度降低。
(磷化合物: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
通过包含上述数值范围的磷化合物能够提高材料的烧结性。在磷化合物的含量低于上述下限值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该效果。另一方面,在磷化合物的含量超过上述上限值的情况下,晶体粒径的生长是不均匀的并且过度进行,即发生异常晶粒生长,因而引起软磁性特性变差和机械强度降低。
然而,由于本发明的上述各副成分的含量较少,因而不存在如专利文献6、7中记载的强度和湿度稳定性的问题,从而得到具有高强度和高湿度稳定性的电波吸收材料。
下面将制备使各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比变化的各种实施例、比较例的电波吸收材料,并说明由所制备的电波吸收材料形成的电波吸收体的性能(反射系数)的测定结果。下文描述了这些实施例、比较例中的电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条件和性能(反射系数)测定条件。
将原料粉末混合以便最终得到下文所述的组成比,将粉末于850℃在空气中煅烧3小时。所得的煅烧粉用球磨机进行湿磨,然后使其干燥。向干燥后所得的粉末中添加7重量%聚乙烯醇溶液使其占14重量%,并得到造粒粉,该造粒粉以1.5ton/cm2成型为直径62mm×厚度10mm的圆板状。将所得成型体在空气中以150℃/小时以下的速率升温到1300℃并保持该温度3小时。然后,将空气转换为氮气气氛,并以200℃/小时以下的速率降温到室温。从所得的板状烧结体切出外径约39mm×内径约17mm×厚度6.7mm的环状试验片,用网络分析仪测定试验片的阻抗。
在以厚度6.7mm进行阻抗匹配的试验片的情况下,将该试验片直接插入同轴管中,用网络分析仪测定对30MHz电波的反射量的大小。在未以厚度6.7mm进行阻抗匹配的试验片中,将匹配厚度超过6.7mm的试验片直接插入同轴管中,将能够以小于6.7mm的厚度被匹配的试验片进一步进行磨削加工使其具有匹配厚度后,将该试验片插入同轴管中,用网络分析仪测定对30MHz电波的反射量的大小。
图1是示出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和2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比和测定的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的表。在这些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和2的组合中,使Fe2O3的组成比不同。
在满足Fe2O3:30摩尔%至49.5摩尔%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1~7中,都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与此相反,在Fe2O3的组成比为26摩尔%的比较例1中,Tc(居里温度)低于R.T.(室温)。此外,在Fe2O3的组成比为51摩尔%的比较例2中,反射系数为-16dB,电波吸收性能低。认为这是由于材料的电阻率降低,介电常数增加引起的。
图2是示出实施例8~11以及比较例3和4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比和测定的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的表。在这些实施例8~11以及比较例3和4的组合中,使ZnO的组成比不同。
在满足ZnO:5摩尔%至35摩尔%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8~11中,都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与此相反,在ZnO的组成比为2摩尔%的比较例3中,反射系数为-14dB,电波吸收性能低。认为这是由于Tc升高,μ’升高引起的。此外,在ZnO的组成比为37摩尔%的比较例4中,Tc低于R.T.。
图3是示出实施例12~14以及比较例5和6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比和测定的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的表。在这些实施例12~14以及比较例5和6的组合中,使(Li0.5Fe0.5)O的组成比不同。
在满足(Li0.5Fe0.5)O:0.2摩尔%至15摩尔%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12~14中,都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与此相反,在(Li0.5Fe0.5)O的组成比为0摩尔%的比较例5中,Tc低于R.T.。此外,在(Li0.5Fe0.5)O的组成比为17摩尔%的比较例6中,反射系数为-16dB,从而仅得到低的电波吸收性能。认为这是由于Tc升高且μ’升高引起的。
图4是示出实验例A、B和C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各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比的表。此外,图5是示出在使实验例A、B和C中的CoO的重量%变化的情况下CoO的重量%与测定的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的关系的图。
在主成分的组成不同的实验例A、B和C中,反射系数对CoO重量%的依赖性倾向于不同,但是在本发明的主成分的组成范围内,发现当CoO的重量%为0.1重量%至2重量%时得到最低的反射系数(最良好的电波吸收性能)。
如上所述,在满足本发明的组成比的条件的实施例1~14中,所有电波吸收材料的反射系数均为-20dB以下,并且发现通过本发明得到了具有优异电波吸收性能的铁氧体烧结材料。此外,虽然描述了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但是得到了对用于电波暗室所要求的例如30MHz至几百MHz的频带的电波的优异电波吸收性能(-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1~14的全部电波吸收材料中,能够确定μ’(复数相对磁导率的实部)为50以下并且μ”(复数相对磁导率的虚部)为200以上,从而所述材料具有作为良好电波吸收材料的特性。
下面将制备使副成分的含量重量%变化的各种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波吸收材料,并说明由所制备的电波吸收材料形成的各种电波吸收体的特性的测定结果。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电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条件和反射系数的测定条件与上述条件相同。
图6是示出实施例15~29和比较例7~15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在18℃至30℃下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和烧结体晶体的平均粒径的表。在这些实施例15~29和比较例7~15的组合中,使Al2O3、NiO、Cr2O3中至少一种的含量(重量%)不同。
在满足Al2O3:0.001重量%至0.5重量%、NiO:0.005重量%至1.0重量%、Cr2O3:0.005重量%至0.4重量%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中,发现当电波暗室内的平均温度设置为25℃时,在18℃至30℃的宽温度范围内维持-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与此相反,在各比较例中,存在不能得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的温度范围。
图7是示出实施例30~37和比较例16~21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和烧结体晶体的平均粒径的表。在这些实施例30~37和比较例16~21的组合中,使硫化合物、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以SO3换算的重量%、以Cl换算的重量%)不同。
如下文所述测量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基于同时烧结的30个烧结体中的反射系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来评价烧结体间的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的大小。具体地,在反射系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为2dB以下的情况下,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被评价为小(图7中的○),并且在该差超过2dB的情况下,电波吸收性能的离散度被评价为大(图7中的×)。
在满足硫化合物:以SO3换算的0.002重量%至0.095重量%、氯化合物:以Cl换算的0.002重量%至0.08重量%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中,均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并且发现电波吸收性能(反射系数)的离散度也小。与此相反,在比较例中,不能得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或即使得到了这样的反射系数,但电波吸收性能(反射系数)的离散度变大。
图8是示出实施例38~46和比较例22~29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抗弯强度和缺损程度的表。在这些实施例38~46和比较例22~29的组合中,使SiO2、CaO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重量%)不同。
抗弯强度是按照JIS-R1601的三点弯曲试验的测量的结果。另外,关于缺损程度,用带有#120磨石的双面磨削机在试验片的厚度方向进行加工时,在试验片端部产生的缺损的大小为低于5mm的情况下,将缺损评价为小(图8中的○),在该大小为5mm以上的情况下,将缺损评价为大(图8中的×)。
在包含SiO2或CaO中的任何一种并且满足SiO2:0.002重量%至0.3重量%、CaO:0.003重量%至0.3重量%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38~44中,发现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并且在具有约140MPa至约160MPa的高抗弯强度的同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时也几乎观察不到缺损。与此相反,在包含上述范围外的SiO2或CaO中的任何一种的各比较例22~25中,不能得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或即使得到该反射系数但在磨削加工时也产生大的缺损。
此外,在包含SiO2和CaO两者并且满足其总量为0.5重量%以下的条件的实施例45和46中,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并且在具有约140MPa至约160MPa的高抗弯强度的同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时几乎观察不到缺损。与此相反,在SiO2和CaO的总量超过0.5重量%的比较例27~29中,不能得到-20dB以下的反射系数。此外,即使SiO2和CaO的总量为0.5重量%以下,在SiO2、CaO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之外的比较例26中,磨削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生大的缺损。
图9是示出实施例47~50和比较例30~32的电波吸收材料中的组成比、对30MHz的电波的反射系数、烧结体的相对密度、级间特征离散度和抗弯强度的表。在这些实施例47~50和比较例30~32的组合中,使磷化合物的含量(以P2O5换算的重量%)不同。
通过比较所得烧结体的相对密度能够评价烧结性。更具体地,在相对密度为98%以上的情况下,烧结性能够被评价为良好,在相对密度低于98%的情况下,烧结性能够被评价为差。
根据下文所述方法评价级间特征离散度(烧结体的性能离散度)。通过将均由耐火物制成的尺寸为150mm×150mm×厚度5mm的板和尺寸为15mm×15mm×15mm的隔板组合而在炉内形成五级烧结架,将以1.5ton/cm2成型为直径62mm×厚度10mm的圆板状而得到的成型体置于每一级上,并将成型体在前述条件下焙烧。然后,用与前述同样的方法切出环状试验片并测量其阻抗。此外,在前述测量条件下测量对30MHz电波的反射量的大小,并且比较和评价在各级得到的烧结体的反射系数的离散度。在试验片的匹配厚度超过6.7mm的情况下,将6.7mm处的测定值用于进行比较;在试验片的匹配厚度低于6.7mm的情况下,将其进行磨削加工使得其具有匹配厚度,并且将该厚度下的测定值用于进行比较。更具体地,基于在五级烧结架中同时焙烧得到的5个烧结体中反射系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来评价测定值(反射系数)的离散度,在该差低于2dB的情况下,将离散度评价为小,在该差为2dB以上的情况下,将离散度评价为大。
与前述实例同样,抗弯强度是按照JIS-R1601的三点弯曲试验的测量结果。
在满足包含磷化合物:以P2O5换算的0.001重量%至0.08重量%的条件的全部实施例中,均能够达到-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此外,由于包含适量的磷化合物,因而达到了相对密度为98%以上的优异的烧结性。此外,级间的反射系数的离散度也低于2dB,因而离散度小。此外,抗弯强度能够得到150MPa以上的高值。与此相反,在各比较例中,烧结性差,抗弯强度低,并且级间的反射系数的离散度大。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含有Fe2O3:41.5摩尔%、Mn2O3:8.5摩尔%、MnO:24.1摩尔%、ZnO:19.7摩尔%、(Li0.5Fe0.5)O:2.7摩尔%和CuO:3.5摩尔%的主成分,还含有CoO:0.67重量%、Cr2O3:0.028重量%、硫化合物:以SO3换算的0.065重量%、SiO2:0.013重量%、磷化合物:以P2O5换算的0.026重量%的副成分的电波吸收材料在18℃至30℃的宽温度范围内具有-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烧结稳定性良好,不存在性能离散以及切削加工时发生缺损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优异的电波吸收性能和优异的制备稳定性。
另外,包含上述预定范围内的Al2O3、NiO、Cr2O3、硫化合物、氯化合物、SiO2、CaO、磷化合物中的全部化合物作为副成分的电波吸收材料能够达到下列全部效果:在18℃至30℃的宽温度范围内具有-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高水平电波吸收特性下的小的离散度;抑制缺损发生;以及大型成型体的稳定煅烧。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制备了含有Fe2O3:45.2摩尔%、Mn2O3:4.8摩尔%、MnO:29.8摩尔%、ZnO:19.1摩尔%、(Li0.5Fe0.5)O:1.1摩尔%的主成分,还含有CoO:0.55重量%、Al2O3:0.006重量%、NiO:0.012重量%、Cr2O3:0.013重量%的副成分,并且平均粒径13μm的电波吸收材料,并在10℃至4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由所制备的电波吸收材料形成的电波吸收体对30MHz电波的反射系数。其测定结果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在10℃至40℃的宽温度范围内具有-20dB以下的良好的反射系数。

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波吸收材料和电波吸收体.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电波吸收材料,其通过焙烧铁氧体材料而获得,所述铁氧体材料通过向包含30摩尔至49.5摩尔的Fe2O3、0.5摩尔至20摩尔的Mn2O3、5摩尔至35摩尔的ZnO、0.2摩尔至15摩尔的(Li0.5Fe0.5)O和作为剩余部分的MnO在内的氧化物磁性材料中加入0.1重量至2重量的CoO而形成。在上述组成中,部分ZnO可被20摩尔以下的CuO置换。该电波吸收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湿度稳定性,尽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