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动力轮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船, 尤其是一种金属动力轮船, 属于电动轮船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在石油紧缺、 燃油价格不断飙升的当今社会, 人们为降低成本, 减少燃油燃烧所产 生的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以及燃油泄漏、 废油排放而给江河、 湖泊、 海洋造成的水体污 染。研制、 开发出各种不使用燃油的电动轮船已逐渐成熟。但目前用于驱动轮船螺旋桨运 行的电能主要由各类充电式蓄电池供电, 这给轮船的正常行驶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由于各 种蓄电池不同程度地存在价格高、 安全性能差、 资源受限、 能量密度不均、 易产生二次污染 等不足, 使电动汽车在短期内难于实现产业化、 规模化、 商业化生产与销售, 也就是说还不 能大力推广应用。尽管无碳金属发电装置无需像普通蓄电池那样需要经常充电, 但却需要 补充或更换放电完了的金属电极及含有反应物的电解液, 从而获得能量补充, 同时更换下 来的金属电极及电解液经过处理后, 又可再生循环使用。由于目前采用的更换方式大多为 金属发电装置整体更换, 而且更换下来后需要专业厂商进行专门处理, 不仅更换费时费力, 而且占地大, 非常不方便, 极大限制了其在电动轮船上的应用, 因此, 必须对现有技术加以 改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无碳金属发电装置提供动力电能的金属动力轮船, 该轮船上的金属发电装置无需整体更换, 且电解液可循环使用, 反应生成物可收集另存以 待回收处理后循环使用, 金属电极可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金属动力轮船, 包括船体, 安装在船体上的 电能螺旋桨及向电能螺旋桨提供电能的无碳金属发电装置, 其中无碳金属发电装置由多个 反应单元间隔并列成发电组, 两两反应单元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每个反应单元包括空气电 极及其内的电解液, 插入电解液中并位于空气电极间的金属电极, 其特征在于每个反应单 元的出液通孔与过滤器连通, 过滤器与储液箱连通, 储液箱与每个反应单元的进液通孔连 通, 每个反应单元的进、 出液通孔均与保护液储液箱连通。 以便将各反应单元的含有反应生 成物的电解液送至过滤器过滤后, 电解液经储液箱再返回各自的反应单元内循环使用, 过 滤后的反应生成物则取出另存, 以待回收处理, 一旦电解液流完后, 即向各反应单元补充保 护液, 以防止自放电现象而消耗金属电极, 维持放电曲线的平稳。
所述反应单元的出液通孔、 进液通孔分别通过输液管与过滤器进液口、 储液箱出 液口连通, 且在输液管上设有控制阀, 以便将反应单元内的电解液送至过滤器中过滤后, 经 储液箱返回。
所述过滤器出液口与储液箱进液口通过输液管连通, 以将过滤器过滤出来的电解 液送入储液箱中储存。
所述储液箱出液口与反应单元的进液通孔间的输液管上设有抽液泵, 以便根据需要将储液箱内的电解液送入壳体中。
所述反应单元的进、 出液通孔均通过输液管与保护液储液箱连通, 且在输液管上 设控制阀和水泵, 以便根据需要向反应单元内补充保护液, 以防自放电而消耗金属电极。
所述储液箱内的保护液为纯净水, 或者为防氧化的油或液。
所述过滤器内设有平面过滤网, 平面过滤网一侧的过滤器壁上设有物料出口, 以 方便取出过滤后的反应生成物。
所述过滤器内设有中空过滤网柱, 位于中空过滤网柱上方的过滤器顶部设有物料 出口, 以方便取出过滤后的反应生成物。
所述反应单元顶部设有盖, 以便开盖后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取出放完电的金属电 极, 装入新的金属电极。
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端设有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包括送风管, 设于送风管出 口的过滤网, 或过滤布, 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污染物、 尘土, 防止发电组空气通道被堵 塞, 同时有利散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 通过电解液的循环, 可方便地将反 应单元内的含有反应生成物的电解液引出, 经过滤器过滤后, 返回循环使用, 过滤得到的反 应生成物则取出另存, 以待回收处理, 同时也可方便地更换金属电极, 再通过电解液引出期 间向反应单元内补保护液, 可有效防止因自放电而消耗金属电极, 并维持放电曲线的平稳。 因此, 无需再对金属发电装置进行整体更换, 既省时省力, 又极大地方便了可再生资源的回 收处理及循环利用, 消除自放电现象, 防止金属电极自消耗, 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解决石油危机, 减少燃油燃烧所产生的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之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中的无碳金属发电装置断面结构图 ; 图 3 为图 2 的 A-A 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动力轮船, 包括船体 7, 安装在船体 7 上的螺旋桨 8 及电能驱动 器 9, 向电能驱动器 9 提供电能的无碳金属发电装置 01, 如图 1, 其中 : 无碳金属发电装置是 由多个反应单元 1 间隔并列成发电组, 两两反应单元 1 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2, 空气通道 2 的 进口端设有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包括送风管 3, 设于送风管 3 出口的过滤布 31, 以便在 向空气通道 2 供风的同时, 经过滤布 31 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污染物、 尘土, 防止发电组空 气通道 2 被堵塞, 同时有利散热, 如图 3 ; 每个反应单元 1 包括空气电极 11 及其内的电解液 114, 插入电解液 114 中并位于空气电极 11 间的金属电极 12 及滤袋 122, 空气电极 11 上连 接有导线 111, 用作电源负极, 金属电极 12 上连接有导线 121, 用作电源正极, 每个反应单元 的顶部设有盖 123, 以便开盖 123 后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取出放完电的金属电极 12, 装入新的 金属电极 12, 每个反应单元 1 的出液通孔 115 通过输液管 5 及控制阀 4 与过滤器 13 连通,过滤器 13 通过输液管 5 与储液箱 14 连通, 储液箱 14 底部设有排污口 141, 储液箱 14 出液 口通过输液管 5 及其上的水泵 6、 控制阀 4 与每个反应单元 1 的进液通孔 116 连通, 以将各 反应单元 1 内的含有反应生成物的电解液 114 送至过滤器 13 过滤后, 使电解液 114 进入储 液箱 14, 再泵入反应单元 1 中循环使用 ; 每个反应单元 1 的进、 出液通孔 112、 113 均通过输 液管 5 及其上的控制阀 4、 水泵 6 与保护液储液箱 15 连通, 储液箱 15 底部设排污口 151, 以便当电解液 114 流完后, 向各反应单元 1 内补充纯净水, 以防止自放电现象而消耗金属电 极, 维持放电曲线的平稳。 过滤器 13 内设有中空过滤网柱 131, 位于中空过滤网柱 131 上方 的过滤器 13 顶部设有物料出口, 物料出口上设盖 132, 打开盖 132 即可方便取出中空过滤网 柱 131, 以将其内的反应生成物收集起来等待回收处理, 如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