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805672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9633.3

申请日:

2009.03.24

公开号:

CN101846764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00公开日:20100929|||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B 6/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桃园县中坜市东园路16号变更后权利人:台湾省台中县登记生效日:2010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日:20090324|||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00;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B6/00

申请人: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尤姿云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中坜市东园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代理人:

周春发;艾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片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其中该光学膜片底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反射区,而各反射区之间设有透光孔,该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部分光线经由透光孔直接射出,并由上方扩散层及增光层射出,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其中该光学膜片底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反射区,而各反射区之间设有透光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增光层设于该扩散层上方,而该扩散层则设于各反射区上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增光层设有复数突出表面的微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孔的位置落在相对于该微结构的突起位置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孔的宽度为1/2~1/4微结构的宽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区以一基材为主体,而该基材内设有反射材;或者该基材上则设置有反射材。

7.
  一种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反射片;
B、透光孔成型步骤,于该反射片上形成复数间隔排列的透光孔,而各透光孔之间则形成反射区;
C、提供一光学膜片半成品,该光学膜片半成品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
D、组装步骤,将该间隔有透光孔的反射区固定于该光学膜片半成品的底侧,则完成光学膜片。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孔成型步骤藉由模具于该反射片上进行冲压。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步骤中藉由黏贴件,将该间隔有透光孔的反射区固定于该光学膜片半成品的底侧。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光层设有复数突出表面的微结构,而该透光孔的位置致落在相对于该微结构的突起位置处。

说明书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片的改良,特别是一种应用背光模块中,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多媒体社会的急速进步,多半受惠于半导体组件或人机显示装置的飞跃性进步,就显示器而言,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与其经济性,一直独占近年来的显示器市场。然而,对于个人在桌上操作多数终端机/显示器装置的环境,或是以环保的观点切入,若以节省能源的潮流加以预测,阴极射线管因空间利用以及能源消耗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轻、薄、短、小以及低消耗功率的需求,无法有效提供解决之。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性的液晶显示器以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本身并不会发光,故必须藉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得液晶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
而一般背光模块主要包含有光源以及复数光学膜片,光源得以通过各光学膜片得到较为均匀且亮度较高的光线后,再由液晶面板射出;其中,为节省光学膜片的使用及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出现有一具增光及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开号第200720711号,专利名称「用于背光单元的光扩散片及其制造」,如图1所示,该光扩散片1设有一透明基板11,该透明基板11上有复数随机不规则分布的半球状结构12,以达到光源扩散及增光的双重效果。
如图2所示即为该光扩散片1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块2设有导光板21及光源22,而该光扩散片1则设于该导光板21上方,该光源22的光线经由导光板21射入上方的光扩散片1,光线先进行扩散后再进入各半球状结构12,虽然光线藉由各半球状结构12可达到增光的效果,但由透明基板11形成大角度的光线进入半球状结构12时,该半球状结构12的弧面会使光线折射角度增加,进而使得整体光线折射角度较大,而无法达到有效将光线集中且提高辉度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背光模块中,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膜片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其中该光学膜片底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反射区,而各反射区之间设有透光孔。一种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有下列步骤:A、提供一反射片;B、透光孔成型步骤,于该反射片上形成复数间隔排列的透光孔,而各透光孔之间则形成反射区;C、提供一光学膜片半成品,该光学膜片半成品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D、组装步骤,将该间隔有透光孔的反射区固定于该光学膜片半成品的底侧,则完成光学膜片。
该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部分光线经由透光孔直接射出,并由上方扩散层及增光层射出,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具增光及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习用光扩散片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光学膜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光学膜片的制造流程方块图;
图8为本发明中背光学膜片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号说明】
光扩散片1           透明基板11
半球状结构12        背光模块2
导光板21                 光源22
光学膜片3                光学膜片半成品3′
扩散层31                 增光层32
微结构321                反射区33
透光孔34                 导光板41
入光面411                底面412
出光面413                网点414
光源42                   反射片43
反射片51                 模具52
黏贴件5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该光学膜片3设有扩散层31及增光层32,其中该光学膜片3底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反射区33,而各反射区33之间设有透光孔34,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增光层32设于该扩散层31上方,而该扩散层31则设于各反射区33上方,且该增光层32设有复数突出表面的微结构321(可以为微透镜或棱镜结构),该反射区以一基材为主体(图中未标示),而该基材内设有反射材或者该基材上则设置有反射材,其中设置于该基材内的反射材可以为白色反射粒子(例如二氧化钛或硫酸钡),而设置于该基材外的反射材可以为银。
其中,该透光孔34的位置大致落在相对于该微结构321的突起位置M处,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且该透光孔34的宽度W1约为1/2~1/4微结构的宽度W2。
而本发明的光学膜片3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如图5所示,该背光模块设有导光板41、光源42、反射片43以及本发明的光学膜片3,该导光板41设有一入光面411、一与该入光面411相交的底面412、一与该底面412相对的出光面413,该光源42设于该导光板41的入光面411,该反射片43设于该导光板的底面412下方,而该光学膜片3设于该导光板出光面413的上方。
当光源42的光线透过导光板41朝出光面射出并进入光学膜片3时,部分大角度的光线P1会被反射区33反射至导光板41再进行一次折射作用,而部份小角度的光线P2会直接穿过透光孔34,朝上方的扩散层31及增光层32射入,进行后续扩散及增光的作用,且该透光孔34的位置大致落在相对于该微结构321的突起位置M处,故该小角度的光线P2经由该微结构321的弧面射出时,其折射角度较小,而使整体光线射出的角度较小,进而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效果;当然该导光板底面412可进一步设有复数网点414,如图6所示。
再者,该光学膜片的制造方法如图7所示,至少包含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反射片51,请同时参阅图8所示,该反射片51以一基材为主体,而该基材内设有反射材(图中未标示),该基材可以为PET,而该反射材可以为白色反射粒子,白色反射粒子可以为二氧化钛或硫酸钡,或者,该反射片以一基材为主体,而该基材上则设置有反射材,可以为银;
B、透光孔成型步骤,可藉由模具52于该反射片51上进行冲压,使该反射片51上形成复数间隔排列的透光孔34,而各透光孔34之间则形成反射区33;
C、提供一光学膜片半成品3′,该光学膜片半成品3′设有扩散层31及增光层32;
D、组装步骤,藉由黏贴件53将该间隔有透光孔34的反射区33固定于该光学膜片半成品3′的底侧。
藉上述的步骤则完成光学膜片3的结构,其中该增光层32设于该扩散层31上方,而该扩散层31则设于各反射区33上方,该光学膜片3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部分光线经由透光孔直接射出,并由上方扩散层及增光层射出,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背光模块一较佳可行的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爰依法提呈发明专利的申请;惟,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者,并非以此局限本发明,是以,举凡与本发明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发明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片设有扩散层及增光层,其中该光学膜片底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反射区,而各反射区之间设有透光孔,该光学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部分光线经由透光孔直接射出,并由上方扩散层及增光层射出,可达到光线集中且辉度增加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