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输送设备.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06205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42579.7

申请日:

2010.04.02

公开号:

CN101857154A

公开日:

2010.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7/02申请日:20100402|||公开

IPC分类号:

B65H7/02; B41J11/42; B41J2/01

主分类号:

B65H7/02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谷口央

地址:

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2

优先权:

2009.04.06 JP 2009-09231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片材输送设备,该片材输送设备包括台板和传感器单元,其中,台板包括支撑被输送的片材的支撑面,传感器单元包括拍摄片材的图像以检测片材的移动的图像传感器。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支撑面并拍摄片材的背面侧的图像,片材被支撑于支撑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片材输送设备, 其包括 : 输送机构, 用于输送片材 ; 台板, 其包括在处理位置支撑所述片材的支撑面 ; 和 传感器单元, 其包括拍摄所述片材的图像以检测所述片材的移动信息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所述支撑面, 并从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片材的背 面侧拍摄图像。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照明所述片材的照明单元, 所述图像传感器接收来自被照明的片材的光。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发光元件和将该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朝向所述片材引导的照明光 学系统, 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被安装于基板, 并且所述照明光学系统被固定于所述 台板。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将光从所述片材朝向所述图像传感器引导的成像光学系统,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被固定于所述台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埋入所述支撑面的所述传感器单元被布置在当所述片材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时被 闭合的空间中。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处理单元, 其处理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以获得所述片材的移动信息, 所述第 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是通过在输送所述片材时利用所述图像传感器在不同定时拍 摄所述片材的图像来获得的。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控制单元, 其基于所获得的移动信息控制对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夹持并输送所述片材的辊对和检测所述辊对中的一个辊的转动的 编码器,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 对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打印处理单元, 其包括在所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 其中, 在所述处理位置在所述片材上进行打印。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在片材输送所沿的副扫描方向上被布置于所述打印头的正下方。
11: 一种片材输送设备, 其包括 : 输送机构, 其包括环绕在多个辊之间的输送带, 所述输送机构输送与所述输送带接触 的片材 ; 2 台板, 其包括在处理位置支撑所述输送带的支撑面 ; 和 传感器单元, 其包括拍摄所述输送带的图像以检测所述输送带的移动信息的图像传感 器, 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所述支撑面, 并拍摄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输送带 的背面侧的图像。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照明所述输送带的照明单元, 所述图像传感器接收来自被照明的输送带的光。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发光元件和光源基板, 所述发光元件安装于所述光源基板, 光学系统被固定于所述台板。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将光从所述输送带朝向所述图像传感器引导的成像光学系统,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被固定于所述台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被埋入所述支撑面的所述传感器单元被布置于由所述输送带闭合的空间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处理单元, 其处理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以获得所述输送带的移动信息, 所述 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是通过在所述输送带被移动时利用所述图像传感器在不同 定时拍摄所述输送带的图像来获得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控制单元, 其基于所获得的移动信息控制对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检测多个辊中的一个辊的转动的编码器,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编码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 对所述输送机构的驱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辊包括被施加了驱动力的驱动辊和由所述输送带转动的从动辊。
20: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使所述输送带带电从而使所述输送带静电吸引所述片材的机构。
21: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施压构件被布置于所述传感器单元上方以将所述输送带压向所述支撑面。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构件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布置于所述片材被支撑的范围的外侧位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输送带的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区域附近的表面粗糙化, 在所述输送带 的表面形成微小的突起和凹坑, 并且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所述突起和凹坑的图像。
24: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带的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区域附近的表面上沿输送方向以不均匀 3 的间距形成多个标记, 并且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所述标记的图像。
25: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打印处理单元, 其包括在所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头, 其中, 在所述处理位置进行打印。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单元在片材输送所沿的副扫描方向上被布置于所述打印头的正下方。

说明书


片材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打印机中的片材输送设备。背景技术 人们越来越要求具有高的打印品质的打印机, 并要求打印精度越来越高。 同时, 人 们对降低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期望打印机既具有更高的精度, 又能降低成本。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 人们试图通过用图像传感器拍摄片材表面的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图像处 理的方式来检测被输送的片材的移动, 以便高精度地检测片材的移动, 从而在反馈控制下 输送片材。
     美国专利 No.7104710 和美国专利 No.6599042 公开了涉及片材的移动检测的技 术。采用这些技术, 用图像传感器按时间序列 (sequentially) 多次拍摄被输送的片材的表 面的图像, 并通过进行模式匹配彼此对比这些图像, 从这些图像之间的差异量检测到该片 材的移动量。
     所输送的片材可能上升到适当的位置的上方, 这样图像传感器和片材表面之间的 距离可能发生改变。 而且, 当所用片材的厚度发生变化时, 图像传感器和片材表面之间的距 离也会改变。 如果该现象发生, 则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图像尺寸发生变化, 将导致不能精确 地检测片材的移动量。这可通过采用远心透镜 (telecentric lens) 或具有调焦功能的透 镜作为摄像光学系统来防止。 但是, 这样的光学系统不适于降低成本和设备的小型化, 因为 这样的光学系统通常比较复杂和昂贵。
     当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或图像传感器的表面上附着有灰尘时, 不能获得清晰 的图像, 这将导致错误的检测。 尤其地, 打印头排出的部分墨滴趋于作为墨雾漂浮在喷墨打 印机中, 这些墨雾将附着于透镜或图像传感器的表面。
     基于上述情形,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设备。 特别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图 像处理能可靠地检测片材的移动而不增加成本的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防止漂浮在 设备中的墨雾和灰尘附着于传感器单元从而使得长时间使用时检测精度不降低的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片材输送设备, 其包括 : 输送机构, 用于输送片材 ; 台 板, 其包括在处理位置支撑片材的支撑面 ; 和传感器单元, 其包括拍摄片材的图像以检测片 材的移动信息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 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支撑面, 并从被支撑于支撑面的片材 的背面侧拍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片材输送设备, 其包括 : 输送机构, 其包括环绕在 多个辊之间的输送带, 输送机构输送与输送带接触的片材 ; 台板, 其包括在处理位置支撑 输送带的支撑面 ; 和传感器单元, 其包括拍摄输送带的图像以检测输送带的移动信息的图 像传感器, 其中, 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支撑面, 并拍摄被支撑于支撑面的输送带的背面侧的图 像。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 2 是输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 3 是输送单元的横向截面图。 图 4 是输送单元的纵向截面图。 图 5 是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 6 是示出了设备的操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 7 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输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 8 是输送单元的截面图。 图 9 是输送单元的纵向截面图。 图 10 是台板 (platen) 的支撑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 11 是示出了设备的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组成仅为示例性的, 并不限 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高精度检测物体移动的打印机和其他设备所使用的移动检 测技术中。本发明可应用于输送物体并使用处理单元检测、 读取、 处理或标记物体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示例包括制造业、 物流业和其他产业所用的打印机、 扫描仪等。
     以下将以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不仅可以应用 于单一功能的打印机, 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复印功能、 扫描功能等的多功能打印机。 可使用多 种喷墨打印方法, 例如 : 使用放热体的方法、 使用压电装置的方法、 使用静电元件的方法和 使用微型电子机械系统装置的方法。打印方法不限于喷墨打印, 也可使用电子照相方法和 热转印方法等多种方法。在本说明书中, 术语 “片材 (sheet)” 是指由比如纸、 塑料、 薄膜、 玻 璃、 陶瓷或树脂等材料制成的片状或板状物体。
     第一实施方式
     图 1 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该喷墨打印机包括 : 给送单元 11、 输送单元 20、 打印处理单元 13 和恢复机构 14。该喷墨打印机还包括控制打印机中所包 括的单元的控制器 100。控制器 100 与控制单元对应。控制器 100 包括 CPU101、 存储器 102 和多个 I/O 接口。尽管图 1 示意性地示出了控制器 100, 控制器 100 实际上被配置于打印机 的壳体内。
     给送单元 11 将片材供给到打印机。片材从容纳在给送单元 11 中的堆叠的片材分 离出来后, 片材被一张接一张地给送至输送单元 20。 输送单元 20 在打印过程中沿副扫描方 向输送片材。 从给送单元 11 中给送来的片材被夹在辊对之间并被沿副扫描方面输送。 辊对 包括 : 输送辊 21, 其由马达 26 转动 ; 和夹紧辊 (pinch roller)22, 其通过被向输送辊 21 施 力而由输送辊转动。台板 24 包括当片材在打印位置被输送时, 从下方支撑片材的支撑面。 当完成在片材上的打印时, 片材被排出辊 23 和直齿辊 (spur roller)25 排出到壳体外。排
     出辊 23 与输送辊 21 同时转动, 直齿辊 25 由排出辊 23 转动。打印处理单元 13 包括其上布 置有打印头和墨的滑架。滑架沿主扫描方向 ( 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 ) 往复移动。滑架 由驱动机构驱动而沿着导轨往复运动, 该驱动机构包括滑架马达和传递滑架马达的转动的 带。线性编码器被设置用于检测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是所谓 的串行打印机。打印头以与滑架的往复运动 ( 主扫描方向 ) 同步的方式进行打印, 并且片 材被输送预定的距离 ( 副扫描 ), 如此交替, 在整个片材上进行打印。 恢复机构 14 被设置在 当滑架位于导轨右端时, 面对打印头的位置。恢复机构 14 对打印头进行恢复操作, 比如清 理喷嘴表面、 通过抽吸去除喷嘴堵塞及通过加盖防止打印头干燥。
     以下参照图 2 详细说明输送单元 20。片材检测器 15 检测从给送单元 11 中给送的 片材的前端。夹在包括输送辊 21 和夹紧辊 22 的辊对之间的被输送的片材在打印位置被支 撑于台板 24 的支撑面。因此, 能够精确地控制打印位置处片材 S 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 打 印位置处片材表面和打印头之间的距离 )。 传感器单元 200 被埋入该支撑面, 以通过进行如 下所述的图像处理来检测片材的移动。编码器被设置用于检测输送辊 21 的转动, 其中输送 辊 21 是辊对中的一个辊。该编码器是旋转编码器 ( 旋转角度编码器 ), 其包括码盘 16 和读 取器 17。码盘 16 与输送辊 21 的轴同轴, 并沿其圆周包括大量切口。读取器 17 检测码盘 16 中的切口。读取器 17 是以光学方式读取编码的光电断路器。编码器获得与输送辊 21 的 转动角度对应的检测信号 ( 脉冲信号 )。基于该检测信号, 控制器 100 对马达 26 的驱动进 行反馈控制。 以下详细说明传感器单元 200。图 3 是输送单元 20 的传感器单元 200 的横向截面 图, 图 4 是其部分纵向截面图。图 5 是示出了传感器单元 200 的主要构造的立体图。在第 一实施方式中, 传感器单元 200 被埋入台板 24 的支撑面 24a, 用以从片材的背面侧拍摄被支 撑于支撑面 24a 的片材的图像。
     传感器单元 200 包括光电探测器 (photodetector) 和照明单元。光电探测器包括 与摄像元件相对应的图像传感器 32 和与成像光学系统相对应的棒形透镜阵列 (rod lens array)34。照明单元包括与光源相对应的发光元件 33 和与照明光学系统相对应的导光体 (light guide)36。图像传感器 32 和发光元件 33 安装在位于传感器单元 200 的下部的传 感器基板 31 上。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盖 35 被安装到传感器单元 200 的与传感器基板 31 相对 (opposite) 的上部。传感器单元 200 透过传感器盖 35 照明片材 S 的背面侧并拍摄 片材 S 的背面侧的图像。
     用于供传感器单元 200 埋入的通孔被形成于台板 24 中的如下位置, 该位置在主扫 描方向上位于台板 24 的中央附近 ( 见图 2) 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位于打印头的正下方。传 感器基板 31 以堵住通孔的方式被通过热嵌塞 (thermal caulking) 直接固定在台板 24 的下 表面上。包括在光电探测器中的棒形透镜阵列 34 被设置在图像传感器 32 的正上方, 该图 像传感器 32 安装于传感器基板 31( 打印头侧 )。棒形透镜阵列 34 利用粘合剂被直接固定 于台板 24。传感器盖 35 被设置在棒形透镜阵列 34 的上方。传感器盖 35 防止墨雾和异物 从打印头侧进入传感器单元 200 中。当片材被支撑在台板 24 上时, 传感器单元 200 的组成 部件被配置在由传感器盖 35 从上方、 由传感器基板 31 从下方围成的闭合空间内。因此, 可 防止异物附着在传感器单元 200 内。传感器盖 35 不限于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传 感器盖 35 可以是不透明的板状构件, 其中在光通过的位置形成通孔 ( 切口 )。包括在照明
     单元中的导光体 36 以与待拍摄图像的片材表面成预设角度的方式引导来自发光元件 33 的 光, 该发光元件 33 安装在传感器基板 31 上。与棒形透镜阵列 34 一样, 导光体 36 利用粘合 剂被直接固定于台板 24, 从而能够高精度地照明片材的位置。
     如图 5 所示, 图像传感器 32 和发光元件 33 被安装在传感器基板 31 的表面上。图 像传感器 32 是 CCD 阵列传感器或 CMOS 阵列传感器。图像传感器 32 包括以例如 512 像素 ( 副扫描方向 )×12 像素 ( 主扫描方向 ) 的矩阵排列的敏感元件。像素的数量和副扫描方 向与主扫描方向的纵横比不限于此, 而可以适当地设计。发光元件 33 是比如 LED、 OLED 或 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发光元件 33 被沿图像传感器 32 的纵向方向排列, 从而以均一的强 度照明图像传感器 32 的摄像区域 ( 具有狭窄形状 )。
     模拟前端电路被安装在传感器基板 31 上, 以用于对图像传感器 32 的信号进行 A/ D 转换。传感器基板 31 具有与电缆相连的连接器。通过电缆, 传感器单元 200 向外界发送 或从外界接收信号, 例如, 电源信号、 控制照明单元的控制信号和来自模拟前端电路的输出 信号。 传感器单元 200 通过电缆被电连接到控制器 100, 控制器 100 控制传感器单元的操作 并处理输出信号。
     以下将说明通过基于由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而检测片 材的移动信息 ( 移动量或移动速度 ) 的方法。通过在预设定时按时间序列拍摄被照明单元 照明的片材的表面状态 ( 例如纸的纤维图案 ) 的图像, 图像传感器 32 获得图像数据。 例如, 预设定时是片材被输送一行之前或被输送一行之后的定时。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图像 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器 100。 基于在不同定时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图像数据, 控制器 100 通过进 行包括相关性计算在内的图像处理计算出片材的移动量。在连续的片材给送的各步骤中, 片材移动前所获得的图像被记作第一图像数据, 片材移动后所获得的图像被记作第二图像 数据。 在第一图像数据的有限的部分中设定矩形相关窗 (correlation window)。 与相关窗 对应的图像数据被记作样本 (template), 图像数据中相关窗的位置被记作样本位置。通过 利用在某一定时 ( 片材被移动前 ) 获得的第一图像数据中和按时间序列在另一定时 ( 片材 被移动后 ) 获得的第二图像数据中设定的相关窗的样本, 使用相关性计算进行模式匹配。 通过进行模式匹配, 检测第二图像数据中的与第一图像数据中的样本对应的样本位置。基 于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中的样本位置, 计算出这些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差, 并能够计 算在获得第一图像数据的时刻和获得第二图像数据的时刻之间的过程中片材的移动量。 模 式匹配是通过计算图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检测在图像数据中具有特定模式的图像的位置 的方法。区域匹配 ( 窗匹配 ) 被用作相关性计算方法。具体地, 可运用已知的算法, 例如 绝对误差和 (SAD) 法、 方差和 (SSD) 法、 归一化相关系数 (NCC) 法或者纯相位相关 (POC) 法。通过对计算后的相关值进行插值, 例如, 抛物线拟合, 能够以亚像素精度 (sub-pixel precision) 检测位置。
     除模式匹配方法外, 可采用已知的用于图像处理的获取移动信息的方法。这样的 方法的示例包括 : 通过对多个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检查各频率的一致性的方法 ; 和通过仅 提取图像的图像像素值为峰值的部分来获得位置差异量的方法。 所计算的移动信息不局限 于移动量。还能够计算 : 移动速度, 即单位时间的移动量 ; 和移动的加速度, 即速度的变化 率。
     以下将参照图 6 的流程图说明打印机的操作顺序。步骤 S1 中, 打印开始命令启动片材的给送。步骤 S2 中, 判断片材检测器 15 是否检测到片材的前端。继续给送片材直至 检测到片材的前端 ( 步骤 S2 中的 “是” )。当片材正确到达输送单元 20 时, 输送辊 21 开始 输送片材。步骤 S3 中, 在基于旋转编码器所检测到的输送辊 21 的转动角度对输送辊 21 进 行反馈控制的状态下, 输送片材。可通过图像传感器 32 拍摄的图像来检测片材是否已经到 达传感器单元 200 的摄像区域。步骤 S4 中, 图像传感器 32 检测是否存在片材。如果检测 到了片材 ( 步骤 S4 中的 “是” ), 操作进行到步骤 S5。步骤 S5 中, 旋转编码器和图像传感器 32 两方检测片材的输送信息, 旋转编码器和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被存储在控制 器 100 的存储器中。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图像传感器 32 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移动信息。
     步骤 S6 中, 通过将存储器中储存的检测值彼此进行对比, 计算差异量, 并且判断 差异量是 (“是” ) 否 (“否” ) 等于或小于容许量。如果步骤 S6 中的判断是 “是” , 操作进 行到步骤 S7。如果步骤 S6 中的判断是 “否” , 操作进行到步骤 S10。步骤 S7 中, 在至少基于 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进行片材的输送控制的同时进行打印。能够使用图像传感 器 32 和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值进行输送控制。步骤 S8 中, 重复步骤 S7 的操作, 直至判断 片材上的图像打印完成 (“是” )。步骤 S9 中, 仅使用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值进行片材的输 送控制。步骤 S12 中, 排出片材, 并打印操作完成。
     如果操作从步骤 S6 进行到步骤 S10, 则在仅使用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值对片材进 行输送控制的状态下进行打印。这种情况下, 不使用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是因为 如果步骤 S6 中判断出这两个检测值彼此存在实质差异, 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就 不可靠。例如, 当由于片材非常光滑且图像对比度低时, 不能获得模式匹配, 此时图像传感 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是不可靠的。因此, 仅使用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值进行输送控制, 该 检测值具有一定的精度。步骤 S11 中, 重复步骤 S10 的操作, 直至判断出片材上的图像打印 已完成 (“是” )。图像形成完成后, 操作进行到步骤 S12, 并且在片材被排出后结束打印操 作。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输送片材的输送机构是将片材夹在其间的辊对。 相反, 第二实 施方式包括环绕 (loop over) 在多个辊上的输送带, 该输送带在将片材保持在输送带上的 状态下移动。即, 输送带和片材彼此接触, 输送带输送片材。其他组成部件, 例如给送单元、 打印处理单元、 恢复机构、 控制器和壳体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似。因此, 此处略去对这些组 成部件的描述。
     图 7 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单元的立体图。图 8 是输送单元的 横向截面图。输送带 40 像履带一样环绕驱动辊 41 和从动辊 42。在打印过程中, 马达的驱 动力通过驱动机构 46 被传递到驱动辊 41 的轴 41a, 从而使轴 41a 沿图 7 中箭头 A 所示的方 向转动。当驱动辊 41 转动时, 使输送带 40 和从动辊 42 沿箭头 B 所示的方向转动。从动辊 42 被弹性构件沿朝下游方向 ( 离开驱动辊 41 的方向 ) 施力。因此, 输送带 40 以预设的张 力环绕驱动辊 41 和从动辊 42。
     台板 43 以面对打印头的方式被布置于驱动辊 41 和从动辊 42 之间、 及输送带 40 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位置。由设备框架在台板 43 的两侧支撑台板 43。台板 43 延伸穿过 输送带 40 围绕的空间。台板 43 的上表面包括从下方支撑输送带 40 的背面侧 ( 里侧 ) 的 支撑面 43a( 图 7 中虚线所示, 因为支撑面 43a 位于输送带 40 的下方 )。输送带 40 被压靠在支撑面 43a 上, 从而确定了打印位置上输送带 40 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 当片材 S 在输送带 40 上被输送时, 可正确地控制片材 S 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 片材 S 的表面和打 印头之间的距离 )。传感器单元 300 被埋入支撑面 43a。传感器单元 300 通过进行如下的 图像处理检测输送带 40 的移动。传感器单元 300 被设置于台板 43 的支撑面 43a 的在主扫 描方向上的端部处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位于打印头的正下方的位置 ( 图 7 中虚线所示 )。
     在输送带 40 位于夹紧辊 22 和驱动辊 41 之间的状态下, 夹紧辊 22 在面对驱动辊 41 的位置被朝向输送带 40 施力。夹紧辊 22 由输送带 40 转动。夹紧辊 22 用于将片材 S 平 滑地输送到输送带 40。输送带 40 的表面由充电机构充电, 使得输送带 40 对放置在输送带 40 上的片材 S 施加静电引力。该静电引力防止片材 S 在输送带 40 上滑动, 使得不会发生 不期望的片材 S 和输送带 40 之间的未对准现象。编码器 47 检测驱动辊 41 的转动。和图 2 的情形一样, 编码器 47 是包括码盘和读取器的旋转编码器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码盘与驱 动辊 41 的轴 41a 同轴, 读取器检测沿码盘的圆周形成于码盘的大量切口。编码器获得代表 驱动辊 41 的转动角度的检测信号 ( 脉冲信号 )。基于该检测信号, 控制器对转动驱动辊 41 的马达进行反馈控制。
     以下将详细说明传感器单元 300。图 8 是输送单元的传感器单元 300 的横向截面 图, 图 9 是传感器单元 300 的部分纵向截面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传感器单元 300 埋入台 板 43 的支撑面 43a。传感器单元 300 从输送带的背面侧拍摄输送带 40 的图像, 该输送带 40 被支撑于支撑面 43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检测片材的移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检测输 送带 40 的移动从而检测片材的移动。因为上述的静电引力使得片材 S 与输送带 40 紧密接 触, 片材 S 在输送带 40 上不移位, 从而通过检测输送带 40 的移动能够正确地检测片材的移 动。 基于图像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移动信息的图像处理的方法与第一实施方 式中的方法相似。因此, 此处略去该方法的描述。
     传感器单元 300 包括光电探测器和照明单元。光电探测器包括与摄像元件相对应 的图像传感器 32 和与成像光学系统相对应的棒形透镜阵列 34。图像传感器的结构、 形状 和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似。照明单元包括光源基板 44, 在光源基板 44 上安装有比 如 LED、 OLED 或半导体激光器等发光元件 44a。光源基板 44 利用粘合剂被固定于台板 43。 光源基板 44 从输送带 40 的背面侧以预设的照射角度照明输送带 40。发光元件 44a 被沿 图像传感器 32 的纵向方向排列, 以均匀照明图像传感器 32 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摄像区域。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光源基板 44 和传感器基板 31 互不相同, 并且被彼此独立地固定于台板 43。然而, 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 发光装置也可设置于传感器基板 31。在第一和第二实施 方式中, 可用非阵列透镜代替棒形透镜阵列 34, 并可以使用包括图像传感器 32 和成像光学 系统的模块。通过将该图像传感器 32 布置在非常靠近摄像表面的位置, 可省略成像光学系 统。
     图 10 是传感器单元 300 附近的台板的支撑面 43a 的放大图。传感器单元 300 被 台板肋 43b 围绕。台板肋 43b 从支撑面突出并接触输送带 40。这样, 传感器单元 300 的组 成部件被设置在由输送带从上方并由传感器基板 31 从下方围成的闭合空间内。因此, 可有 效地防止异物附着到传感器单元 300 的内部。
     输送带 40 的在图像传感器 32 的摄像区域附近的部分表面 ( 背面 ) 被粗糙化, 使得 在该面上形成微小的突起和凹坑。将输送带 40 的表面的其他部分制成更光滑 ( 具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 以提高静电引力的效果。当传感器单元 300 照明输送带 40 上的微小的突 起和凹坑时, 出现对应于表面突起和凹坑的阴影。通过拍摄该阴影的图像获得高对比度的 图像数据。因此, 能够容易地进行图像处理, 并更为精确和可靠地进行移动检测。可选地, 在输送带 40 的在图像传感器 32 的摄像区域附近的表面 ( 背面 ) 上沿片材输送方向 ( 输送 带移动方向 ) 以不均匀的间距刻印大量标记 (mark)。
     施压构件 45 在传感器单元 300 上方的位置将输送带 40 压靠台板 43 的支撑面。 施 压构件 45 在主扫描方向上被设置于支撑片材的区域的外侧位置, 从而施压构件 45 不与片 材接触。施压构件 45 防止在输送片材时输送带 40 升起到台板 43 的支撑面上方。因此, 即 使光电探测器的棒形透镜阵列 34 的聚焦深度小, 也能适当地拍摄输送带 40 的图像。
     以下将参照图 11 的流程图, 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打印机的操作顺序。步骤 S21 中, 打印开始命令启动片材的给送。步骤 S22 中, 判断片材检测器 15 是否检测到片材的前 端。继续给送片材直至检测到片材的前端 ( 步骤 S22 中 “是” )。当片材正确到达输送单元 20 时, 输送辊 21 开始输送片材。步骤 S23 中, 至少基于图像传感器 32 所获得的检测值进 行片材的输送控制, 并且进行打印。能够通过使用图像传感器 32 和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 值进行输送控制。步骤 S24 中, 重复步骤 S23 的操作直至判断出片材上的图像形成已完成 (“是” )。步骤 S25 中, 仅使用编码器所获得的检测值进行片材的输送控制。步骤 S26 中, 片材被排出, 打印操作完成。 操作顺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图像形成过程中使用图像传感器所 获得的检测值进行输送控制。这是因为拍摄了比片材更稳定地移动的输送带 40 的图像, 来 取代拍摄片材的图像。 因为如上所述, 输送带的表面被粗糙化以形成微小的突起和凹坑, 可 获得具有合适的对比度的图像数据, 从而与拍摄片材的图像的情形相比, 能够稳定地进行 检测。
     采用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设备, 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检测片材的移动, 而不增加 设备的成本。因为传感器单元被埋入台板的支撑面, 并且从片材或带的背面侧拍摄片材或 带的图像, 可防止在设备中漂浮的墨雾和灰尘附着于传感器单元。 因此,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能防止检测精度的降低。
     传感器单元的照明单元的组成部件 ( 光源和照明光学系统 ) 和光电探测器的组成 部件 ( 图像传感器基板和成像光学系统 ) 被直接固定于台板。因此, 能够使组成部件的光 学性能波动最小化。因为传感器单元被配置于打印头的正下方, 能够获得打印位置处的正 确的移动信息。
     尽管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 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 以涵盖全部变型及等同构造和 功能。
    

片材输送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片材输送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片材输送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片材输送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材输送设备.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片材输送设备,该片材输送设备包括台板和传感器单元,其中,台板包括支撑被输送的片材的支撑面,传感器单元包括拍摄片材的图像以检测片材的移动的图像传感器。传感器单元被埋入支撑面并拍摄片材的背面侧的图像,片材被支撑于支撑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