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06111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7614.0

申请日:

2010.05.10

公开号:

CN101845127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8F 292/00申请日:20100510授权公告日:20110921终止日期:201205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92/00申请日:20100510|||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92/00; C08F220/06; C08F2/44; C08J9/26; B01J20/28; B01J20/30; B01J20/26; B01J20/285

主分类号:

C08F292/00

申请人:

南京医科大学

发明人:

陈立娜; 都述虎; 贾宪军; 刘利萍; 罗晶

地址: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李纪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制备步骤为:将制得的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加入25mL致孔剂中混合,制得预组装溶液,将NanoSiO2-MTPU超声分散于另25mL致孔剂中;然后将预组装的溶液与分散在致孔剂中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通氮气除氧,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引发聚合;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本方法可实现对丹参酮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以及检测。

权利要求书

1.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a.将制得的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所述接枝改性方法为:将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超声分散于MTPU的体积浓度为15%~25%的甲苯溶液中,搅拌下通氮气除氧,然后在55℃环境中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再依次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最后将所制得的NanoSiO2-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b.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加入25mL致孔剂中混合,充分摇匀,25℃下放置4h,制得预组装溶液,模板分子为0.1114g丹参酮IIA,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致孔剂为乙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3~1∶4;将NanoSiO2-MTPU超声分散于另25mL致孔剂中;然后将预组装的溶液与分散在致孔剂中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通氮气除氧,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引发聚合;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用量为功能单体与交联剂质量总量的5%,NanoSiO2-MTPU颗粒的用量为0.1g对应0.1114g模板分子,对应50mL致孔剂;模板分子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5~1∶15;
c.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浓氨水、正硅酸四乙酯和蒸馏水加入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使浓氨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1~0.40、正硅酸四乙酯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2~0.06、蒸馏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04,转速为300~2000rpm,室温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升温引发聚合时的升温步骤如下: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甲醇-冰醋酸混合溶液中甲醇∶冰醋酸的体积比为9∶1。

说明书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印记聚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非常显著的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脏等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目前,丹参及其制剂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作为药品或食品添加剂销售与使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认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对丹参单味药及其复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丹参抗菌、抗癌、心脑血管活性的主要有效部位。目前已从丹参中发现了43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其中哪个成分是其真正的有效成分呢?药物口服后,大部分的化学成分不能被消化道吸收入血,只有进入血液的成分才有可能成为有效成分,即血清中含有真正的有效成分。因此,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对丹参酮类化合物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丹参真正的药效作用物质。
目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血浆、尿及粪便中的代谢研究已有报道,大多应用LC-MS、GC-MS、HPCE-MS等方法,对含药生物样品中丹参的相关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且主要是分析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等含量较高的几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一些微量的代谢产物往往被丢失。在药物体内代谢研究中,不仅要了解代谢产物准确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等相关信息,而且要比较进入血液后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对各组分的生物活性进行判断和预测。但是,由于血清中的活性成分有着含量低、组分多、分离难的特点,并且受到检测灵敏度的限制,许多真正的微量活性物质不容易被检测并分离出来,只能对一些含量较高的成分进行初步的结构推测工作。因此丹参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迫切需要一种高灵敏度的专一的现代分离检测方法。
近来,分子印记技术的发展将最有可能为我们分离工作提供功能强大的最优先和高效率的选择,分子印记聚合物既能够对丹参给药血清中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富集,也可对不同结构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实现对微量成分的高效分离和检测,从而发现丹参给药血清中一些高活性的微量代谢产物。目前有一篇丹参酮分子印记聚合物分离的文献报道[乐康,付廷明,郭立玮。华西药学杂志,5(2009)443-445]。但这个分子印记聚合物是以本体聚合的方式进行制备,大量的印记结合点处于材料的内部,合成后清除其中全部模板分子非常困难,通常有5%的模板分子残留,去除后的亲和效率也很低。而应用分子印记技术来分离检测丹参在血清中的代谢组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三、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目前丹参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传统分子印记聚合物自身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实现对丹参酮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以及检测。
技术方案: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制备步骤为:将制得的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所述接枝改性方法为:将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超声分散于MTPU的体积浓度为15%~25%的甲苯溶液中,搅拌下通氮气除氧,然后在55℃环境中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再依次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最后将所制得的NanoSiO2-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加入25mL致孔剂中混合,充分摇匀,25℃下放置4h,制得预组装溶液,模板分子为0.1114g丹参酮IIA,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致孔剂为乙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3~1∶4;将NanoSiO2-MTPU超声分散于另25mL致孔剂中;然后将预组装的溶液与分散在致孔剂中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通氮气除氧,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引发聚合;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用量为功能单体与交联剂质量总量的5%,NanoSiO2-MTPU颗粒的用量为0.1g对应0.1114g模板分子,对应50mL致孔剂;模板分子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5~1∶15;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体积比为9∶1的甲醇-冰醋酸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
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浓氨水、正硅酸四乙酯和蒸馏水加入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使浓氨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1~0.40、正硅酸四乙酯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2~0.06、蒸馏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0~0.04,转速为300~2000rpm,室温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所述升温引发聚合时的升温步骤如下: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有益效果:其一:相对于现有技术,2006年的发明专利(CN100999323A)公开了对TNT具有敏感分子识别的分子印记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SiO2颗粒作载体,在其表面修饰氨丙基,并进一步酰胺化,使其表面带有特定的官能团。本发明采用MTPU作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在纳米二氧化硅小球表面引入酰胺分子。表面的酰胺分子既能独立作为功能单体直接和丹参酮IIA结合,同时又可以作为“桥梁”,与EGDMA交联剂交联,形成芯-壳结构无机-有机杂化纳米聚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且重现性好。
其二:本发明所制备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与传统的分子印记聚合物相比较,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的硅胶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提高了MIP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更好的应用于色谱分析和分离。并且制备芯-壳结构纳米分子印记聚合物,使识别位点建立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减少了印记位点被“包埋”的现象,印记分子能很快靠近识别位点,其结合速率和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对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分离和富集。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合成的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合成的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透射电镜图;
图4是本发明合成的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能谱图;(A)NanoSiO2能谱图;(B)CS-MIP能谱图。
图5是本发明合成的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A)静态吸附曲线和(B)动态吸附曲线;■MIP;●NIP。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正硅酸四乙酯(TEOS);
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
O-(甲基丙烯酸氧乙基)-N-(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乙酯(MTPU);
芯-壳结构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丹参酮IIA(TSIIA);
甲基丙烯酸(MAA);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
偶氮二异丁腈(AIBN)
实施例1
室温下将2.8mL浓氨水、3.1mLTEOS和1.3mL蒸馏水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5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7.5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N2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0.09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0.6mL,引发剂AIBN 31mg,磁力搅拌下通N2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实施例2
室温下将12mL浓氨水、3.6mL TEOS和2.1mL蒸馏水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15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12.5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 0.11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1.1mL,引发剂AIBN 61mg,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实施例3
室温下将4.1mL浓氨水、3.8mL TEOS和1.7mL蒸馏水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10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10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0.13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1.5mL,引发剂AIBN 72mg,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实施例4
室温下将13.5mL浓氨水、4.1mL TEOS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5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10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0.12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1.2mL,引发剂AIBN 64mg,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实施例5
室温下将31mL浓氨水、2.3mL TEOS和3.5mL蒸馏水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5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9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0.09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1.5mL,引发剂AIBN 68mg,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实施例6
室温下将26mL浓氨水、5.7mL TEOS和0.3mL蒸馏水快速加入高速磁力搅拌的1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转速为500rpm,磁力搅拌24h;用无水乙醇反复超声洗涤至中性、离心,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制得单分散NanoSiO2颗粒。
称取制得的SiO2颗粒0.5g超声分散于50mL甲苯溶液中,加入10mL的MTPU,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转速为500rpm,55℃下搅拌回流24h,制得NanoSiO2-MTPU,然后用甲苯、甲醇超声洗涤,离心,除去未反应的MTPU,在40℃下真空干燥12h,备用。
取模板分子0.1114g,功能单体MAA0.12mL溶于25mL乙腈溶液中,充分摇匀,25℃下静置4h,使TSIIA分子和MAA分子进行预组装。同时称取0.1g上述功能化的硅胶NanoSiO2-MTPU分散在25mL的乙腈溶液中,超声20min。然后将自组装的溶液与分散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EGDMA 1.3mL,引发剂AIBN 65mg,磁力搅拌下通氮气除氧15mi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程序升温引发聚合;50℃反应6h,60℃反应24h,最后缓慢升温到85℃反应6h。
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上清液,产物用甲醇-冰醋酸(V/V,9∶1)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洗涤,直至上清液紫外检测不到模板分子为止。然后40℃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芯-壳结构、有机无机杂交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微球(CS-MIP)。
非印记聚合物(CS-NIP)的制备过程,除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模板分子以外,其余步骤和MIP相同。
测试实施例
测试实施例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表征
图2是本发明带有识别性能的芯-壳结构分子印记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可见,制备的印记聚合物球粒度均匀,单分散性好。
图3是芯-壳结构分子印记聚合物的能谱图。(A)与(B)相对照可知,本发明采用MPTU作为硅烷偶联剂,对NanoSiO2颗粒进行表面改性,成功的在NanoSiO2小球表面引入氮和碳分子。该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且重现性好。
图4是芯-壳结构分子印记聚合物的透射电镜图。在粒径为300nm修饰的的二氧化硅表面制备具有识别性能的芯-壳结构分子印记聚合物,聚合物的壳厚大约12~23nm。(B)上的插图是放大的纳米复合物球的透射照片,其形貌特征清晰可见。
测试实施例2.静态吸附试验
精密称取14份20mg CS-MIP及CS-NIP,分别超声分散于5mL系列浓度为0.25~2.5mmol/L的TSIIA乙腈溶液中,密闭,室温振摇30min,吸附平衡后用0.22μm的尼龙膜过滤,定量稀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于270nm处测定吸附前后TSIIA溶液浓度,根据式(1)计算出平衡吸附量Qe,平行操作三次。
Qe=V(C0-Ce)m---(1)]]>
结果如图5(A)所示,CS-MIP的吸附量远大于CS-NIP,说明CS-MIP对TSIIA的吸附不同于物理吸附,而是一种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选择性吸附。另外由于分子印记聚合物为纳米微球,表面积大,其最大吸附量达到52.57μmol/g。同时以硅胶为芯,提高了CS-MIP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重复利用10次后仍能保持其较稳定的吸附量。
测试实施例3.动态吸附试验
精密称取14份20mg CS-MIP,分别超声分散于5mL浓度为2mmol/L的TSIIA乙腈溶液中,密闭,室温振摇,分别在5、10、15、20、30、60、90min后用0.22μm的尼龙膜过滤,定量稀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于270nm处测定吸附前后TSIIA溶液浓度,根据式(1)计算出平衡吸附量Qe,平行操作三次。
结果如图5(B)所示,CS-MIP能在30min内迅速达到吸附平衡。这种快速吸附能力可认为归因于制备芯-壳结构纳米分子印记聚合物,使识别位点建立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减少了印记位点被“包埋”的现象,印记分子能很快靠近识别位点,其结合速率和分离效率较高。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丹参酮类化合物芯-壳结构复合纳米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制备步骤为:将制得的芯部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加入25mL致孔剂中混合,制得预组装溶液,将NanoSiO2-MTPU超声分散于另25mL致孔剂中;然后将预组装的溶液与分散在致孔剂中的NanoSiO2-MTPU混合,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搅拌通氮气除氧,在氮气保护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