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清利头目,化痰消脂作用,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引起的头目眩晕、胸 闷胸痛、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具有上述症候者的缓释药物组合物-茶色素 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属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色素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复合物,对于茶色素的具体结构式目前尚没有非常清除的 表述,一般认为茶色素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经 氧化而后产生的一种混合物。
根据国家药品标准WS3-B-2737-97中给出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备而成的茶色素胶囊,是 一种具有清利头目,化痰消脂作用,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引起的头目眩晕、胸闷胸痛、高脂血 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具有上述症候者的口服中药制剂,经临床验证,质量稳定, 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
以下是药品标准WS3-B-2737-97中给出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处方:茶色素干浸膏125g;
制法:取茶色素干浸膏125g,加淀粉适量,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所附茶色素胶囊说明书中对该品种作如下说明:
药品名称:茶色素胶囊;
主要成分:茶色素干浸膏;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用于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瘀血疼痛,跌 打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 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服药次数多,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 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 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 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 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茶色素口服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显 效,奏效时间长,服药次数少,毒副作用更小,且药物含量高,服用剂量小,服用剂量准确, 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并便于携带的药物组合物的口服制剂茶色素缓释滴丸。
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经大量试验筛选确定,以中药成方茶色素胶囊的制备 工艺为基础,经过对部分工艺进行调整,并配合滴丸制备工艺制备而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
[主要成份]
1.药物原料:茶色素干浸膏
2.基质:亲水性骨架材料和疏水性骨架材料
2.1亲水性骨架材料: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微晶纤维素上述 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2疏水性骨架材料:硬脂酸、巴西棕桐酸、氢化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酯上述可药用载 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
1.组分构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由20-40%茶色素 干浸膏和50-80%的基质,基质包括40-70%亲水性骨架材料和5-25%疏水性骨架材料。
2.制备方法:
2.1茶色素干浸膏的制备方法:
取茶叶200k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5小时,第2、3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滤液用20%氢氧化钠调pH值至8~9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6(60℃),冷却后加乙醇 使含醇量为60%,再用稀盐酸调pH值至2~3,加热回流1小时,待乙醇液冷却后,用20% 氢氧化钠调pH值至8.5~9.5(同时不断搅拌),滤过,弃去滤液,沉淀用蒸馏水调至相对密度 为1.08~1.09,喷雾干燥,既得。
2.2茶色素缓释滴丸制备方法:
先称取所述的亲水性骨架材料和疏水骨架材料,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 加入相应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溶,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 的药液滴入盛有冷凝液的冷凝柱中,成形后取出,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90℃。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冷凝液是大于100#的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植物油。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55℃,底部的温度为-4℃~10℃。
[有益效果]
茶色素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复合物,对于茶色素的具体结构式目前尚没有非常清除的 表述,一般认为茶色素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经 氧化而后产生的一种混合物。
根据国家药品标准WS3-B-2737-97中给出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备而成的茶色素胶囊,是 一种具有清利头目,化痰消脂作用,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引起的头目眩晕、胸闷胸痛、高脂血 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具有上述症候者的口服中药制剂,经临床验证,质量稳定, 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 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服药次数多,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 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 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 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 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与茶色素胶囊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利用表面活性剂为基质,与含有茶色素成分的干浸 膏一起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的总表面积增 大,且基质有亲水性骨架材料,对药物具有润湿作用,能使药物迅速溶散成微粒或溶液,因 而使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发挥高效、速效等作用。又因基质有 疏水性骨架材料,使药物具有缓释释药作用,患者服药次数少,达到长效功能。
与茶色素胶囊的给药方式相比,存在着本质区别。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缓释滴丸, 可采用口服和舌下给药,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与粘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由于药物活性成分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 了首过效应,也避免了胃肠道刺激症状,从而使得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具有起效 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特点。
2.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与唾液接触即迅速溶化,并由口腔黏膜吸收,不仅 起效快,而且不受进食的影响,即饭前饭后均可含化服用。
3.本发明所涉及的茶色素缓释滴丸把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干浸膏与熔融的基质相混合, 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制成。因此,药物的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且操作是在液态 下进行,无粉尘污染,不易受晶型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茶色素缓释滴丸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1500 20%,PEG6000 10%,PEG4000 30%,硬脂酸15 %,单硬脂酸甘油酯5%,原料茶色素干浸膏2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 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 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冷凝液上 部的温度为30℃,底部的温度为-4℃;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32~53%,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6~84%,10 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5~96%,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二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1500 20%,PEG4000 20%,微晶纤维素10%,硬脂酸 10%,巴西棕桐酸15%,原料茶色素干浸膏25%;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 融,加入相应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 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植物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55℃,冷凝液上部的温 度为35℃,底部的温度为-2℃;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33%~45%,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56~77%, 10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2~96%,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三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30%,PEG6000 25%,硬脂酸13%,氢化植物油 7%,原料茶色素干浸膏25%;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 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 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60℃,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40℃,底 部的温度为0℃;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1%~62%,6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0~83%, 10小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6~98%,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四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30%,PEG6000 10%,硬脂酸13%,单硬脂酸甘 油酯7%,原料茶色素干浸膏4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 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 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83℃,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45 ℃,底部的温度为3℃;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37%~58%,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2~83%,10h累 积释放百分率为85~95%,,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五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1500 30%,PEG6000 10%,硬脂酸13%,单硬脂酸甘 油酯9%,氢化植物油3%,原料茶色素干浸膏35%;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 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 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85℃,冷凝液 上部的温度为40℃,底部的温度为8℃;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33%~64%,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69~81%,10h累 积释放百分率为79~96%,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六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4000 35%,微晶纤维素5%,硬脂酸15%,巴西棕桐 酸5%,原料茶色素干浸膏4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 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 盛有液体石蜡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80℃,冷凝液上部的温度为30℃,底 部的温度为0℃;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2%~67%,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0~85%,10h累 积释放百分率为80~97%,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
第七组:
以总重量100g计,称取基质PEG1500 10%,PEG4000 40%,单硬脂酸甘油酯10%,巴 西棕桐酸7%,氢化植物油3%,原料茶色素干浸膏30%;将基质置于加热容器内加热并搅 拌使之溶融,加入相应比例的茶色素干浸膏,充分搅拌,使之熔融或混融,在保温条件下, 将熔融或混融的药液滴入盛有二甲基硅油的冷凝柱中,其中,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为65℃,冷 凝液上部的温度为55℃,底部的温度为2℃;成形后取出。
所得产品,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1%~67%,6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3~83%,10h累 积释放百分率为85~98%,硬度较好,圆整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