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05771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38955.5

申请日:

2010.03.22

公开号:

CN101844574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B 7/06申请日:20100322|||公开

IPC分类号:

B62B7/06

主分类号:

B62B7/06

申请人: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史肯托·坎

地址:

中国香港中环永吉街8号诚利商业大厦7楼F室

优先权:

2009.03.23 US 61/210,85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代理人:

王昭林;崔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推车,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包括两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以一第一枢转关节连接的一手推管,一前脚管以及一后脚管。手推管包含以一第二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推手段及一下推手段,上推手段能以一第一方向向下推手段枢转。前脚管分别包含以一第三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前脚管段与一下前脚管段,上前脚管段能向下前脚管段同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下手推管段及后脚管能向上前脚管段反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通过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下前脚管段与后脚管是彼此远离地被收合,且车体框架呈似Z字形折叠而能缩小收合后的体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推车,包含一可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两相互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一手推管,一连接至所述等手推管的下端的前脚管,以及与所述前脚管连接的一后脚管,其特征在于:每一侧部的手推管、前脚管与后脚管相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枢转关节,所述手推管分别包括至少一能将所述手推管折叠的第二枢转关节,所述前脚管分别包括至少一能将所述前脚管折叠的第三枢转关节,用以把所述车体框架作多段折叠收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侧部的手推管分别还包含一上手推管段及一下手推管段,所述上手推管段借由所述第二枢转关节枢接至所述下手推管段,且所述上手推管段能相对所述下手推管段以一第一方向枢转靠近;每一侧部的前脚管包括一上前脚管段及一下前脚管段,所述上前脚管段借由所述第三枢转关节枢接至所述下前脚管段,并能同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地向所述下前脚管段枢转靠近;所述下手推管段连同所述后脚管分别以所述第一枢转关节连接至所述上前脚管段,所述下手推管段及所述后脚管能向所述上前脚管段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地枢转靠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每一侧部的手推管、前脚管及后脚管被收合成一所述前脚管与所述后脚管的底端彼此远离的Z形折叠型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含一乘载座,所述乘载座包括一枢接至所述两上前脚管段的框架,所述框架包含一延伸在所述两上前脚管段后方的倒U形背靠部及一延伸在所述两上前脚管段前方的座框部,所述座框部包含两侧管,所述两侧管分别包含能折叠的上、下侧管段,所述下侧管段枢接至所述两下前脚管段。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含一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包括两第一连动管,其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两上手推管段上;两第二连动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动管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倒U形背靠部的两侧臂枢接,两端之间则枢接于所述下推手管段上;以及两第三连动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动管枢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后脚管枢接,通过所述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所述第一连动管能向所述第二连动管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地枢转靠近,且所述第二连动管能相对所述第三连动管同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同向地枢转并连动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后脚管收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下前脚管段的下端分别连接一前车轮,所述两第三连动管的下端分别还设有一枢接连杆以连接一后车轮,通过所述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所述枢接连杆能相对所述第三连动管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地枢转。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装置还包括一U形第四连动管,其两侧臂分别枢接至所述两后脚管,使得通过所述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所述第四连动管相对所述后脚管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地枢转。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连动管的间界定一置物盘。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管与所述第四连动管间设置一收纳篮。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含一遮阳篷支撑管,所述遮阳篷支撑管枢接至所述第一连动管并在所述推车被致动收合时与所述第一连动管一起枢转。

说明书

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折叠的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后体积较小的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婴儿推车依其素求不同主要区分成轻巧型及全功能型两类。轻巧型的特点在于:其重量较轻,折收后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外出,但其除了能供婴孩乘坐外无其它附加功能。全功能型的特点在于:除了具有多种功能外,如:座位前方具有一置物盘,座位下方具有一收纳篮,推车把手处还设有大人用的置物盘等,此种婴儿推车车体较为稳固,对婴儿的保护较佳,但其缺点为体积大且重量重,不适合外出使用。因此提供一种易于折收成较小体积但仍能保有全功能型婴儿车的使用优点的婴儿车构造为一设计上的改进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方便折收与携带但具有全功能型婴儿车的使用优点的婴儿推车。
本发明推车,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包括两相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一手推管,一连接至手推管下端的前脚管,以及一与前脚管连接的后脚管。每一侧部的手推管、前脚管与后脚管相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枢转关节,手推管包括至少一能将手推管折叠的第二枢转关节,前脚管包括至少一能将前脚管折叠的第三枢转关节,用以把该车体框架作多段折叠收合。
优选地,每一手推管各别包含一上手推管段与一下手推管段,上手推管段借由第二枢转关节枢接至下手推管段,且上手推管段能相对下手推管段以一第一方向枢转靠近。两前脚管分别包含一上前脚管段与一下前脚管段,上前脚管段借由第三枢转关节枢接至下前脚管段,并能向下前脚管段同向于该第一方向地枢转靠近。下手推管段连同后脚管以第一枢转关节连接至上前脚管段,下手推管段及后脚管能向上前脚管段反向于该第一方向地枢转靠近。
优选地,通过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该车体框架的手推管、脚管及后脚管被收合成一所述前脚管与所述后脚管的底端彼此远离的Z形折叠型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枢转关节,将车体框架折叠收合,使其收合时呈Z字形折叠,收合后体积较小,收纳时不占空间,也方便携带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绘示本发明推车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一绘示本发明推车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一绘示本发明推车收合中途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一绘示本发明推车收合完成时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的折叠式婴儿车能供幼儿乘坐,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1、一乘载座14、一连动装置15、一遮阳蓬支撑管16、一置物盘2、一收纳篮3及一设置在车体框架1上的包覆布套4。
参阅图1至图3,车体框架1包括两相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由二手推管11、两前脚管12、两后脚管13所组成。
手推管11各别包含一上手推管段111与一下手推管段112,上、下手推管段111、112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二枢转关节113枢接,当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上手推管段111能相对下手推管段112朝一第一方向I枢转,即在图面中逆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下手推管段112以达成折叠,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用时,藉该第二枢转关节113则不会使该上手推管段11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固定范围中。
前脚管12延伸在手推管11下端,每一前脚管12分别包含一上前脚管段121与一下前脚管段122,上、下前脚管段121、122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三枢转关节123枢接,当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上前脚管段121能相对下前脚管段122以第一方向I枢转,即在图面中以逆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下前脚管段122以达成折叠,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用时,藉该第三枢转关节123则不会使该上前脚管段12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固定范围中。下前脚管段122的下端分别连接一前车轮124。
后脚管13及上前脚管段121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一枢转关节131与下手推管段112枢接,当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下手推管段112与该后脚管13以一反向于第一方向I的第二方向II枢转,即在图面中以顺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上前脚管段121,使下手推管段112及后脚管13向上前脚管段121靠近,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用时,藉该第一枢转关节131则不会使下手推管段111或上前脚管段12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范围中。
乘载座14包括一枢设在上前脚管段121的框架141。框架141包含一背靠部142及一座框部143。座框部143由上前脚管段121向前延伸,并包含两侧管144,侧管144分别包含能折叠的上、下侧管段145、146,下侧管段146分别枢接至下前脚管段122。
连动装置15包括两第一连动管151、两第二连动管152、两第三连动管153及一第四连动管154。第一连动管151的一端枢接在上手推管段111上。第二连动管152的一端与第一连动管151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倒U形背靠部142枢接,两端之间则枢接于下推手管段112上。第三连动管15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动管152枢接,另一端分别与两后脚管13枢接。第三连动管153的下端分别还设有一连接一后车轮132的枢接连杆155。第四连动管154呈一U形,其两侧臂分别枢接至后脚管13,两侧臂的自由端枢接在枢接连杆155上。
参阅图2,遮阳篷支撑管16枢接至第一连动管151。
一置物盘2能被设置在枢接于上手推管段111上的两第一连动管151的间。
参阅图1,一布制的收纳篮3设置在两前脚管12与U形第四连动管154间,其前后端分别被悬吊在两前脚管12间与U形第四连动管154的横段上。
参阅图2及图3,通过车体框架1被致动收合,第二枢转关节113枢转容许上手推管段111以前述的第一方向I朝下手推管段112枢转靠近,并连动第一连动管151及第二连动管152,使第一连动管151以前述第二方向II向第二连动管152枢转靠近,同时,遮阳篷支撑管16也相对第一连动管151以第二方向II枢转靠近。第一枢转关节131容许下手推管段112及后脚管13以第二方向II枢转向上前脚管段121靠近,并连动第二连动管152及背靠部142相对第三连动管153以第一方向I枢转靠近,第三连动管153与后脚管13的相对运动连动第四连动管154及枢接连管155,使枢接连管155相对第四连动管154以第二方向II枢转,并使后车轮132移近前车轮124。上前脚段121绕第三枢转关节123以第一方向I枢转,使上前脚管段121向下前脚管段122靠近,并连动上侧管段145相对下侧管段146以第二方向II枢转靠近。使得车体框架1被致动收合时,车体框架1的手推管11、前脚管12及后脚管13能在长度方向上被收合成一似Z形折叠型态,同时第一连动管151、第二连动152、第三连动管153及枢接连管154在长度方向上也收合成一大致呈反向对称的似Z形折叠型态。
参阅图4,可知本发明推车在折收后,前、后车轮124、132相互靠近,且车体框架1收合后为一大致与前后车轮124、132间的距离等长的矩形体结构,体积大幅缩小,收纳或展开均更为方便,且收合后的婴儿车能以车轮着地的形式收纳。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推车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枢转关节131、113、123,将车体框架1折叠收合,使其收合时呈似Z形折叠,收合后体积较小,收纳时不占空间,也方便携带外出。
经由本发明的解释,依本发明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推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推车,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包括两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以一第一枢转关节连接的一手推管,一前脚管以及一后脚管。手推管包含以一第二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推手段及一下推手段,上推手段能以一第一方向向下推手段枢转。前脚管分别包含以一第三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前脚管段与一下前脚管段,上前脚管段能向下前脚管段同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下手推管段及后脚管能向上前脚管段反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通过车体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