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057070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6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2868.3

申请日:

20060525

公开号:

CN101077362A

公开日:

2007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1,A01N65/00,A01P1/00,A61P31/04,A61P17/00

主分类号:

A61K36/71,A01N65/00,A01P1/00,A61P31/04,A61P17/00

申请人:

西安格润森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宋凯

地址: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二路2号山西证券大厦七层

优先权:

CN200610042868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用品,具体说是纯植物型提取的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液体消毒制剂。现有技术中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剂大多为化学合成物,如含碘制剂、醇类消毒剂等,这些物质一般稳定性差,对人体刺激性大,长期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本发明由牡丹皮,黄芩经浸泡、煎煮提取浓缩液,醇沉提醇而成,其消毒剂中丹皮酚含量为0.12~0.13mg/ml,黄芩苷含量为3.5~4.5mg/ml,所以是纯中药制成。本发明抗菌杀毒作用强,杀菌效果稳定性不变,对人体皮肤粘膜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易溶于水,色浅,无味,不污染人体衣物,用后见效快,适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简单,贮藏携带方便,具有芳香气味。

权利要求书

1、皮肤黏膜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牡丹皮40-60份              黄芩4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牡丹皮50份                 黄芩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型抗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的制备工艺如下:(1)、将牡丹皮经水蒸馏器蒸馏获得蒸馏液,备用;(2)、将牡丹皮药渣和黄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再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1-1.12的浓缩液;(3)、再加入3倍量的95%的乙醇,醇沉、提醇、过滤后,加入步骤(1)中的蒸馏液和水,冷藏过滤,配制成丹皮酚含量为0.12~0.13mg/ml,黄芩苷含量为3.5~4.5mg/ml的消毒剂,即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用品,具体说是纯植物型提取的用于皮肤黏膜消 毒的液体消毒制剂。

                       背景技术:

由于近期人们对杀菌、消毒的意识骤然加强。杀菌、消毒液和杀菌、 消毒气雾剂类日化产品有了极大的需求。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专家推荐使 用过氧乙酸、含氯杀菌剂(如84消毒液)、过氧化氢水溶液、臭氧处理以及 紫外线照射等,对病毒、病菌有较佳杀灭作用,其缺点是没有持效性。对 医院、学校、商店、公交等流动性病危群体和场所缺乏持续杀灭作用。近 来开发的以三氯生、间二对氯苯酚等杀菌剂为主要杀菌成分的高效、广谱、 长效型杀菌消毒液和杀菌消毒气雾剂对病菌、病毒具有持续杀灭作用,单 独使用或与上述杀菌消毒剂配合使用对杀灭和抑制各类病菌、病毒,防止 传染病传播效果较好。目前,在对病原体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前提下,还应 重点加强各类高效、广谱、长效型杀菌消毒液和杀菌消毒气雾剂产品的开 发和生产。

目前医疗单位、家庭、宾馆、公众娱乐场所等所使用的消毒产品一般 都是化学制剂,按化学成份划分,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 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杂环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以及其他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通过本身化学成份对细胞的毒性分子进行侵入、破坏从而 达到杀菌作用,有些消毒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些消毒剂生物降解速度 极慢,及易造成环境污染;有些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性及其他损害作用。 并且,使用化学消毒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如热力消毒法效果可靠。因此, 只有必须时方可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应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消毒制剂主要有:

1、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其强氧化能力, 其可破坏细菌芽孢的通透屏障,进而破坏和溶解核心,使DNA、RNA、蛋 白质的物质破坏漏出,引起芽孢死亡。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 皮肤消毒,一般物品消毒时可用浓度为0.5%,皮肤消毒时可用浓度为0.2% -0.4%,作用时间为3分钟。

但是有机物能降低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杀灭有20%血清保护的细苗 繁殖体所需过氧乙酸浓度需增加4~15倍,而对细菌芽孢需增加2~3倍。

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贮存时需置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先测定共有效 浓度;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纯净水配制稀释液,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 超过48h。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性,有碱类或有机物混入时剧烈分解, 甚至发生爆炸。

高浓度的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而且其气味人很难接受。

2、醇类消毒剂

①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杀菌作用较快,对人体无刺激,毒性较小 等。乙醇杀菌对浓度有一定要求,其有效体积分数应为65%~75%。水对 乙醇发挥杀菌作用非常必要,因此用于消毒时需对乙醇进行稀释,但浓度 低于30%时杀菌作用很小,浓度过强或过弱,杀菌作用都会降低。75%的 单方乙醇消毒制剂对人体无毒,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个别人对乙醇过敏, 接触后可引起皮疹、红斑。乙醇消毒制剂经常使用,皮肤会因此而产生脱 脂而干燥、粗糙等现象。

②异丙醇异丙醇的杀菌作用强于乙醇。但其属于轻度有毒物质,超 过一定浓度时,对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细胞组 织坏死。异丙醇溶液溶脂性强,反复接触皮肤可使皮肤干燥脱脂。另外, 有机物和低温都可使异丙醇的杀菌效果减弱。

3、含碘消毒剂  常见的碘伏和碘酊。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 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 0.3%至0.5%。但碘离子极其活泼,其氧化力非常强,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 会减少有效含量和降低消毒作用。

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剂大多为化学合成物,如含碘制 剂、醇类消毒剂等,这些物质一般稳定性差,对人体刺激性大,长期使用 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效果显著,杀菌因子稳定性能强,使 用方便,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皮肤黏膜消毒剂,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牡丹皮40-60份                     黄芩40-60份

皮肤黏膜消毒剂,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牡丹皮50份                        黄芩50份

上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1)、将牡丹皮经水蒸馏器蒸馏获得蒸馏液,备用;

(2)、将牡丹皮药渣和黄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再浓缩为相 对密度为1.1-1.12的浓缩液;

(3)、再加入3倍量的95%的乙醇,醇沉、提醇、过滤后,加入步骤(1) 中的蒸馏液和水,冷藏过滤,配制成丹皮酚含量为0.12~0.13mg/ml,黄芩 苷含量为3.5~4.5mg/ml的消毒剂,即可。

本发明是一种纯植物提取的皮肤黏膜消毒制剂。它消除了化学制剂的 作用浓度大、刺激性强、相对因子不稳定性、对皮肤黏膜的腐蚀性等缺点。

另外作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植物型消毒剂,中药消毒剂由于其使用安 全、效果理想、气味芬芳、对人体无害、对物品无腐蚀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杀菌、消毒是日用产品应用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用产品的杀菌消毒 功能一般通过加入适量的杀菌消毒剂实现。理想的杀菌剂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广谱的药效;二、少量即可有效;三、有良好 的配伍性;四、溶解性、分散性优良,不影响产品的基本效能;五、安全 性高,对人体无毒,无刺激,不会产生过敏,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1:

皮肤黏膜消毒剂,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的:

牡丹皮50g                   黄芩50g

上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1)、将牡丹皮经水蒸馏器蒸馏获得蒸馏液,备用;

(2)、将牡丹皮药渣和黄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再浓缩为相 对密度为1.1-1.12的浓缩液;

(3)、再加入3倍量的95%的乙醇,醇沉、提醇、过滤后,加入步骤(1) 中的蒸馏液和水,冷藏过滤,配制成丹皮酚含量为0.12~0.13mg/ml,黄芩 苷含量为3.5~4.5mg/ml的消毒剂,即可。

具体实施例2:

皮肤黏膜消毒剂,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牡丹皮40g                 黄芩60份

上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的制备工艺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具体实施例3:

皮肤黏膜消毒剂,它所含的有效成分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牡丹皮60g                 黄芩40g

上述的皮肤黏膜消毒剂的制备工艺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牡丹皮的主要成份是丹皮酚。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功效。《中药 现代研究与应用》论述牡丹皮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止血镇痛,消热消肿 等作用。牡丹皮中丹皮酚的质量分数大约为1.0%~3.0%,丹皮酚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丹皮酚有镇痛作用, 是一种吗啡类的镇痛剂,口服丹皮酚有明显的清湿解热作用。现代研究表 明丹皮酚在体内可以迅速地吸收、代谢和排泄。由于丹皮酚毒副作用较小, 可以广泛地安全用于医药、食品和日化产品中。

黄芩的主要有效成份为黄芩甙。黄芩的抗微生物的作用已早为医学界 所认识,其清热解毒作用的实质就是对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原的抑制或杀灭 作用。近年来对黄芩的黄酮类提取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 究。体外培养证实,黄芩苷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诱发的T淋巴细 胞的增殖,降低炎症介质IL-1、IL-6及TNF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的水平,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证实,黄芩 苷降低了MIP-B及其mRNA的表达。因此,Krakauer等认为黄芩甙减轻金 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诱发的病理损害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的信号通讯通路 而发挥作用。另外黄芩甙与β-内酰胺类青霉素如羟氨苄青霉素合用能有 效提高对耐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效价。

该产品采用牡丹皮与黄芩1∶1的配比经提取分离工艺,经对其效用成 份检验,确定其含量为:丹皮酚0.12~0.13mg/ml,黄芩苷3.5-4.5mg/ml。

该产品生产工艺明了优化,且生产成本低廉,产品效果杀菌显著,杀 菌因子稳定性能强,使用方便,无毒无刺激性等,是一安全可靠的消毒剂。

该产品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消毒检测中心按卫生部颁发 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 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及杀灭作用,且稳定性好;急性 毒性评价标准检测表明,属实际无毒;属无刺激性。

该产品经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抗菌试验及作用机理试验表明:因其中 含有药用有效成分丹皮酚和黄芩苷,其产品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丹皮酚 可有效抑制mRNA的转录,而黄芩苷可显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的生物合成, 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牡丹皮和黄芩的体外抑制试验

一、牡丹皮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试验药液的制备;取牡丹皮粉碎成粒径20~40目,称取50g加水1000ml 置水蒸馏器中浸泡2小时,之后蒸馏提取,收集12倍量的馏出液,备用。

普通培养基的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炭疽杆菌、变形杆菌,分别用取菌环致密接种到普通营养培养基表面,以 无菌操作将含牡丹皮浸出液的直径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37℃培养24h, 观察测量抑菌环直径。

血平板培养基的制备: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础上高压消毒后,冷却至 56℃时加上5%~10%无菌脱纤维绵羊血混匀,倒入培养皿中制备。

将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用取菌环分别致密度接种到血平板营养基 上后,以无菌操作将含牡丹皮浸出液的直径4n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后, 37℃培养24h观察测量抑菌环直径。

               表1牡丹皮的抑菌作用   药物浓度 菌种   抑菌环直径平均值d/cm   原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02   原液 白色葡萄球菌   1.293   原液 绿脓杆菌   1.226     原液     原液     炭疽杆菌     变形杆菌     1.333     1.366

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炭疽杆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现 代研究证明牡丹皮具有抗菌作用。所含丹皮酚是抗菌的主要成分。实验证 明,牡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该实验为牡丹皮在 本消毒剂配方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黄芩的体外抑菌实验

实验药液的制备:取黄芩粉碎成粒径20~40目,称取50g加水600ml 文火煎煮2小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50ml(浓度100%)备用。

普通培养基的制备: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分别用取菌环致密接种到普通营养培养基表面,以无菌操作将含 黄芩浸出液的直径4m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37℃培养24h观察测量抑 菌环直径。

血平板培养基的制备: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础上高压消毒后,冷却 至56℃时加上5%~10%无菌脱纤维绵羊血混匀,倒人培养皿中制备。

将乙型链球菌用取菌环分别致密接种到血平板营养培养基上后,以无 菌操作将含黄芩浸出液的直径4mm的滤纸片贴到培养基上后,37℃培养 24h观察测量抑菌环直径。

          表2黄芩的体外抑菌实验 药物浓度   菌种 抑菌环直径平均值d/cm     原液     原液     原液     原液     原液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乙型链球菌     1.135     1.667     0.855     1.973     0.925

实验结果表明:黄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黄芩有较广 的抗菌作用。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 球菌、肺炎双球菌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另有解热、抗炎、抗变 态反应的作用。本次试验证明黄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为本消毒剂配方提 供了科学依据。

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抗菌消炎效果及作用机理

用打孔法和试管法试验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供试菌种:黄色八叠球菌、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用mRNA含量测 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作用机理研究。

杀菌实验表明,此消毒剂对黄色八叠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此消毒剂对菌体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并显 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的生物合成。

皮肤黏膜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试验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铜绿假单 胞菌(ATCC 15442),白色念球菌(ATCC 10231);中和剂为10g/L甘氨酸、3.0% 吐温-80和3g/L卵磷脂的PBS;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Ph7.0±0.2; TSB营养肉汤、TSA培养基;试验载体为10mm×10mm平纹棉布片等。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5.6和2.1.1.7.5项。

一、中和剂去除残留消毒剂鉴定试验

试验分组

第1组    消毒剂+菌悬液→培养

第2组    (消毒剂增悬液)+中和剂→培养

第3组    中和剂+菌悬液→培养

第4组    (消毒剂+中和剂)+菌液→培养

第5组    稀释液+菌悬液→培养

第6组    稀释液+中和剂+培养基→培养

(1)试验用的天然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为原液,作用时间为0.5min, 试验温度为20℃±1℃。试验重复3次。

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3中和剂鉴定实验结果 组别     各次试验平均菌落数(cfu/片)   平均菌落数   (cfu/片)     1   2   3 1 2 3 4 5     0     0     1015000     960000     1150000   0   0   1260000   1015000   1190000   0   0   795000   732500   817500   0   0   1023000   902500   1052500     6     0     0     0     0

(2)用标准硬水将天然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原液按1∶1(消毒剂: 标准硬水)稀释,同时所用中和剂用PBS也按1∶1(中和剂:PBS)稀释。 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温度为20℃±1℃。试验重复3次。

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4中和剂鉴定实验结果   组别     各次试验平均菌落数(cfu/片)     平均菌落数     (cfu/片)     1   2   3   1   2   3   4   5   6     120     312     965000     870000     1000000     0   105   282   1015000   920000   1140000   0   110   332   1025000   875000   1110000   0     112     309     1002000     888000     1083000     0

实验结果表明:所用中和剂(10g/L甘氨酸、3.0%吐温-80和3g/L卵 磷脂的PBS)可中和本发明中和剂样品,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生长基本无影响。

二、杀菌实验

试验用天然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为原液,作用时间为0.5min、1.0min、 1.5min,试验温度为20℃±1℃。

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5消毒剂原液杀菌实验   实验菌株   消毒剂浓度 作用不同时间(min)的杀灭对数值   0.5   1.0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球菌   原液   原液   原液   原液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本发明消毒剂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实验材料:自然菌;中和剂为10g/L甘氨酸、3.0%吐温-80和3g/L卵 磷脂的PBS;稀释液为0.1%吐温-80的PBS,pH7.2-7.4;TSA培养基和 无菌棉拭;试验载体为10mm×10mm平纹棉布片等。

一、手现场消毒试验

实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1.2.6项。 消毒前,受试者双手相互搓擦后,五指并拢,用无菌棉拭子在含10ml稀释 液的试管中沾湿,对其左手五指屈指面从指尖到指柱往返涂擦2遍,以无 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端剪入原稀释液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组。采样后,用 此消毒剂原液5ml对手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作用3.0min后,用无菌棉拭子 在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试管中沾湿,对其右手用同样方法进行采样,作为 试验组。将对照组与试验组样液充分敲打以适宜稀释度吸收1.0ml接种平 皿,一式两份,各组接种平皿后倾注TSA培养基,冷凝后连同未接种的试 验用培养基平板一起,置37℃培养箱内培养48h,计数存活菌落数,计算 杀灭对数值。

经30人重复试验,作用时间3.0min,对手部表面的自然菌平均杀灭对 数值>1.00。结果如下表:

                表6消毒剂原液对手消毒现场试验结果     样本号     对照组菌落数     (cfu/样本)     试验组菌落数     (cfu/样本)     杀灭对数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350     3600     14200     2790     13000     5050     2225     2930     24150     4650     17150     20900     1845     1250     2255     2815     2005     45     35     85     65     175     125     70     125     305     50     110     75     30     115     65     135     35     2.15     2.02     2.22     1.64     1.87     1.60     1.50     1.37     1.90     1.97     2.19     2.44     1.79     1.04     1.54     1.32     1.7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350     2040     4750     1860     3200     9350     10400     2425     1750     4700     11000     9750     2915     40     65     190     35     65     130     45     55     15     115     55     135     70     1.53     1.87     1.40     1.73     1.70     1.89     2.37     1.64     2.06     1.61     2.30     1.27     1.61     平均     1.78

注: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二、皮肤现场消毒试验

实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1.2.8项。 消毒前,受试者左右前臂内侧中段相互充分搓擦后,将规格板防于受试者 左前臂内侧中段表面,用无菌棉拭子在含10ml稀释液的试管中沾湿,于管 壁上挤干后,在规格板框定的区域内,横向往返涂擦10遍,纵向往返涂擦 3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子转动一遍。以无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端剪入原稀 释液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组。采样后,用此消毒剂原液3ml对右前臂内 侧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作用1.0min后,用无菌棉拭子在含有10ml中和剂 溶液的试管中沾湿,对其右前臂用同样方法进行采样,作为试验组。将对 照组与试验组洋液充分敲打,以适宜稀释度吸收1.0ml接种平皿,一式两份, 各组接种平皿后倾注TSA培养基,冷凝后连同未接种的试验用培养基平板 一起,置37℃培养箱内培养48h,计数存活菌落数,计算杀灭对数值。

经30人重复试验,作用时间1.0min,对手部表面的自然菌平均杀灭对 数值>1.00。结果如下表:

         表7消毒剂原液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结果   样本号     对照组菌落数     (cfu/样本)     试验组菌落数     (cf/样本)     杀灭对数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5     5350     5600     8650     37000     1660     3450     2405     33500     29050     14850     20550     65     1870     410     125     115     35     65     60     2860     220     80     75     1.20     0.46     1.14     1.84     2.51     1.68     1.73     1.60     1.07     2.12     2.27     2.43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75     1715     9550     9500     11150     2920     1825     20750     41000     11100     5250     2445     16700     8150     1995     3900     14450     2090     40     25     70     50     40     80     45     135     360     45     45     20     30     75     35     140     120     80     1.51     1.83     2.13     2.28     2.45     1.57     1.61     2.19     2.05     2.40     2.07     2.09     2.74     2.03     1.76     1.44     2.06     1.42   平均     1.86

注: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

消毒剂稳定性试验

样品送检时检测其杀菌效果,然后将消毒剂放置54℃恒温箱中14天 后,在试验温度20℃±1℃条件下,作用时间0.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杀菌效果。     放置时间     (d)     作用不同时间(min)的杀灭对数值     0.5   1.0   1.5     0     14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注:放置前阳性对照平均对数值及范围:5.97(5.96~6.00)

放置后阳性对照平均对数值及范围:5.85(5.85~5.87)

天然植物形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毒理学实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次消毒剂原液经口染毒小鼠LD50>5000mg/kg, 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

2、急性眼刺激试验:积分指数最高为0,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3、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对家兔阴道黏膜的刺激指数为0,刺激强度属 无刺激性。

4、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消毒剂多次作用于家兔皮肤,连续14天, 给药侧积分均值为0,皮肤刺激指数<0.5,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消毒剂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无致微核作用。

6、亚急性毒性试验: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1000mg/kg 体重。

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型皮肤黏膜消毒剂.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用品,具体说是纯植物型提取的用于皮肤黏膜消毒的液体消毒制剂。现有技术中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剂大多为化学合成物,如含碘制剂、醇类消毒剂等,这些物质一般稳定性差,对人体刺激性大,长期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本发明由牡丹皮,黄芩经浸泡、煎煮提取浓缩液,醇沉提醇而成,其消毒剂中丹皮酚含量为0.120.13mg/ml,黄芩苷含量为3.54.5mg/ml,所以是纯中药制成。本发明抗菌杀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