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05024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8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8465.6

申请日:

2010.10.28

公开号:

CN102053348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5/163申请日:20101028|||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5/163; H04N5/225

主分类号:

G02B15/163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柳在明

地址:

韩国京畿道水原市

优先权:

2009.10.28 KR 10-2009-010297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郭鸿禧;李娜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微距镜头系统, 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 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 其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 第二透镜组和第四 透镜组移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五透镜组仅包括一个透镜。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满足下面的式子 : 其中, cf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cr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 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
5: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三透镜组包括光阑。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二透镜组包括非双凸透 镜。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像方 的透镜表面是凸透镜表面或平面透镜表面。
8: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具有范围为 0 到 -1 的放大倍 率。
9: 一种微距镜头系统, 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 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着像方移动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 第四透镜组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 : 其中, 其中, f1 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2 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f ∞表示聚焦在无限远物体 处的总焦距。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 和第五透镜组固定。
11: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其中, 第三透镜组仅包括一个透镜。
12: 如权利要求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满足下面的式子 : 2 其中, cf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cr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 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13: 如权利要求 9 至 12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具有范围为 0 至 -1 的放大倍 率。
14: 一种拾取装置, 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成像装置, 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 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 包括具有 负屈光力的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 所述成像装置接收由所述微距镜头系统会聚的光, 其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 第二透镜组和第四 透镜组移动。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满足下面的式子 : 其中, cf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cr 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 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说明书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 2009 年 10 月 28 日递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 10-2009-0102973 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 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系统以及包含该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该镜头系统具有大的 孔径并且能够进行特写拍摄。 背景技术
     近来, 对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需求显著增加, 并且具有图像传感器 ( 例如, 电耦合 器件 (CCD) 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已经比胶片照相机 受到更多的关注。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发展, 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 有越来越高的质量, 并且已经开发了具有各种功能的透镜。 例如, 对于可执行对物体的普通 拍摄以及微距拍摄的镜头系统的需求也在增长。 发明内容多个实施例包括微距镜头系统, 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整个光学长度在聚焦过程中不 变, 因此便于携带。
     多个实施例还包括包含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 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 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 第三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仅仅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 镜组, 其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 第二透镜组和第四 透镜组移动。
     第五透镜组可仅包括一个透镜。
     所述微距镜头系统, 可满足下面的式子 :
     其中, cf 表示第三透镜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cr 表示第三透镜组最靠 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第一透镜组可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
     根据另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 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 : 具有 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 着像方移动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 第 四透镜组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其中, 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 的式子 :
     其中, f1 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2 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f ∞表示聚焦在无限远 物体处的总焦距。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可被固定。
     第三透镜组仅包括一个透镜。
     第三透镜组可包括光阑。
     第二透镜组可包括非双凸透镜。
     第三透镜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可以是凸透镜表面或平面透镜表面。
     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可具有范围为 0 至 -1 的放大倍率。
     根据另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拾取装置, 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接收由微距镜头系 统会聚的光的成像装置。 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 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 四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其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和第 五透镜组固定, 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第五透镜组包括单一透镜组。
     根据另一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拾取装置, 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接收由微距镜头系 统会聚的光的成像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 : 具有正屈光力 的第一透镜组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着像方移 动;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在聚焦过程中, 第四透镜组 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 ;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其中, 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 :
     其中, f1 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2 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f ∞表示聚焦在无限远 物体处的总焦距。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点和优点 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其中 :
     图 1 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述等 式: M = 0、 M = -0.5 以及 M = -1.0 ;
     图 2A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变 的曲线图 ;
     图 2B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2C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3 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 述等式 : M = 0、 M = -0.5 以及 M = -1.0 ;
     图 4A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 ;
     图 4B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4C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5 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 述等式 : M = 0、 M = -0.5 以及 M = -1.0 ;
     图 6A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变 的曲线图 ;
     图 6B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6C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
     图 7 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镜头系统以及包含该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根据实施例, 作为为了便于携带而在放大倍率改变的过程中总长度不变的光学系 统的微距镜头系统可以用于照相机以及视频摄像机中。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的 顺序包括 :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 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在该微距镜头系统中, 在聚焦过程中, 第一透镜组、 第三透镜组以及第五透镜组固定, 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 动, 从而不改变镜头系统的总长度。第五透镜组可不包含几个子组, 可仅包含单个透镜组, 从而保持镜头系统的总长度。在这种情况下, 单个透镜组是指在单个透镜组内没有相互独 立移动的子组。第五透镜组可包含一个透镜。例如, 该透镜可以是双凹透镜。
     参照图 1, 微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G1、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 二透镜组 G2、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G3、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 G4、 具有负屈光 力的第五透镜组 G5。第一透镜组 G1 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 个透镜。此外, 第一透镜组 G1 可包括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双合透镜。第二透镜组 G2 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透镜。此外, 第二透镜组 G2 可包括 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双合透镜。第三透镜组 G3 可包括透镜以及位于第三透镜组 G3 的 物方 O 或像方 I 的光阑。第四透镜组 G4 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组中选择至少 一个透镜。此外, 第四透镜组 G4 可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第五透镜组 G5 可包括至少一 个透镜。在图 1 中, 第五透镜组 G5 包括单个透镜, 但是也可包括多个透镜。
     第二透镜组 G2 具有强的负屈光力, 并且可参与放大倍率改变。第三透镜组 G3 包 括光阑 13, 并且可校正球面像差。光阑 13 可布置在第三透镜组 G3 的物方 O 或像方 I。第 四透镜组 G4 可校正像平面位置的改变, 第五透镜组 G5 可校正像散场曲以及畸变。虽然已 经描述了各个透镜组的主要功能, 但是各个透镜组的功能不限于此。
     当在光阑 13 周围没有透镜组时, 在无限远物距的情况下会难以校正球面像差。此
     外, 由于第二透镜组 G2 具有负屈光力, 透射通过第二透镜组 G2 的大部分光会发散, 因此, 与 光阑 13 相邻设置的第四透镜组 G4 的尺寸将变得更大。 结果, 第四透镜组 G4 的重量会增加。 然而, 第四透镜组 G4 可在聚焦过程中移动, 因此, 第四透镜组 G4 的重量可能越轻越好。因 此, 在本实施例中,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 G3 紧邻第二透镜组 G2, 从而可减小第四透 镜组 G4 的孔径, 使得第四透镜组 G4 的重量可减小。此外, 当对无限远处的物体聚集时, 由 于第二透镜组 G2 的强的负屈光力, 轴向边光会 (axial marginal rays) 被准直或发散。然 后, 由于第三透镜组 G3 的正屈光力, 光线会被再次会聚。为了有效地校正关于这些光线的 球面像差, 第三透镜组 G3 的最靠近物方 O 的透镜表面可以为凸出表面。
     同时, 第三透镜组 G3 的最靠近像方 I 的透镜表面可以为凸出表面。该透镜表面仅 仅稍微凸出, 因此看起来像平面。例如, 由于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处时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 透镜组 G2 的组合焦距大, 所以当通过第三透镜组 G3 的轴向边光平行于光轴时, 第三透镜组 G3 的最靠近像方 I 的透镜表面具有大的曲率。 因此, 第三透镜组 G3 的近似平面的凸出表面 适合用于校正球面像差。
     在实施例中, 当透射通过第三透镜组 G3 的光线通过第三透镜组 G3 的正屈光力而 会聚时, 第三透镜组 G3 的最靠近像方 I 的透镜表面可包括凸出表面。在这种情况下, 在第 三透镜组 G3 中可进行球面像差的附加校正。通过透镜形状进行的球面像差校正可以通过 单个透镜中的球面像差校正的原理来解释。此外, 当校正球面像差时, 也可校正彗形像差。
     用于球面像差校正的第三透镜组 G3 的透镜的形状可满足由式 1 表示的下述条件:
     其中, cf 表示第三透镜组 G3 的最靠近物方 O 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cr 表示第三透镜 组 G3 的最靠近像方 I 的透镜表面的曲率。
     对 于 单 个 透 镜, 用于像差校正的透镜的形状的条件被称为形状因子 ( 参考 P.Mouroulis and J.Macdonald, Geometrical Optics and Optics Design(Oxford Univ. Press, 1997), Chap.9)。例如, 当透镜的形状因子为 -1 或 +1 时, 透镜变现为平凸透镜。当 形状因子为 +1 时, 其变现为最靠近物方 O 的表面为凸出表面的平凸透镜。当透镜的形状因 子为 -1, 所述透镜变现为其最靠近像方 I 的表面为凸出表面的平凸透镜。
     第三透镜组 G3 可包括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组 G3 的透镜可以是平凸透镜或双凸透 镜。
     微距镜头系统可满足由下面式 2 表示的条件, 以校正第三透镜组 G3 的球面像差 :
     其中, f1 表示第一透镜组 G1 的焦距, f2 表示第二透镜组 G2 的焦距, f ∞表示聚焦在 无限远物体上时的总焦距。
     用于球面像差校正的第三透镜组 G3 的焦距范围依赖于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 组 G2 的组合焦距。这是因为球面像差依赖于由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确定的放 大倍率因子。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的组合焦距由下面的式 3 表示 :
     其中, f12 表示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的组合焦距, f1 表示第一透镜组 G1 的焦距, f2 表示第二透镜组 G2 的焦距, d 表示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之间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 与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之间的距离 d 相比, 在无限远物距处时 f1 和 f2 的乘积通常具有非常大的值, 因此式 3 的右侧的第三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可以根 据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的焦距来确定第一透镜组 G1 和第二透镜组 G2 的合成焦 距。
     第二透镜组 G2 可不包括双凸透镜。为了减少 f 数, 第二透镜组 G2 的孔径可以较 大。然而, 当第二透镜组 G2 的孔径增大时, 其重量也增加。作为移动的透镜组的第二透镜 组 G2 的重量增加会增加驱动电机的负荷。当第二透镜组 G2 包括双凸透镜时, 重量根据孔 径的增加而增加的程度大于第二透镜组包括弯月透镜时的情形。因此, 不希望在第二透镜 组 G2 中使用双凸透镜。例如, 第二透镜组 G2 可包括弯月透镜, 凹透镜或平凹透镜。
     微距镜头系统可具有小的 F 数, 从而提供高亮度并且能够以 1× 放大倍率进行拍 摄。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每个透镜组内分布屈光力来使用少量的透镜, 可以获得具有大孔 径的小 F 数的并且重量轻的镜头系统。微距镜头系统具有范围为 0 至 -1× 的会聚放大倍 率 (convergence magnification)。此外, 在放大倍率改变期间镜头系统的总长度不变, 并 且第五透镜组 G5 仅包括单个独立透镜组, 从而使得镜头系统小型化。
     现在将描述根据各种设计方法准备的根据下面的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 下面, f 表示镜头系统的总焦距, 2ω 表示视角。在示出各个实施例的附图中, 镜头系统可包括最靠 近像方 I 设置的滤光器。
     < 第一实施例 >
     图 1 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面等 式中的每一个 : M = 0、 M = -0.5 以及 M = -1.0。
     f = 58.7mm, F 数= 2.46, 2ω = 27.8°
     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变距离。A 表示第一 透镜组 G1 与物之间的距离, B、 C、 D、 E 分别表示第一至第五透镜组中相邻透镜组之间的距 离, F 表示第五透镜组与像之间的距离。可变距离 A B M = 0.0 ∞ 1.8922 M = -0.5 117.0984 7.38709
     M = -1.0 75.8 14.5347102053348 A CN 102053355说13.4085 16.3183 2.2302 34.9999明7.9137 9.3162 9.2323 34.9999书0.7659 3.0000 15.5485 34.99997/11 页C D E F
     图 2A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变 的曲线图。图 2B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 畸变的曲线图。图 2C 是示出图 1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 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 C- 线、 d- 线和 F 线发生。C- 线的波长为 656.3nm, d- 线 的波长为 587.6nm, F- 线的波长为 486.1nm。 在像散场曲中, 实线是关于弧矢像平面的像差, 虚线是关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
     < 第二实施例 >
     图 3 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面等 式中的每一个 : M = 0、 M = -0.5、 M = -1.0。
     f = 58.15mm, F 数= 2.88, 2ω = 27.6°
     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变距离。可变距离 A B C D E F M = 0.0 ∞ 1.7522 10.4342 16.5399 4.7566 29.3912 M = -0.5 119.3370 5.7979 6.3884 9.2964 12.0001 29.3912 M = -1.0 75.8 10.9850 1.2014 3.0007 18.2958 29.3912
     图 4A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的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畸 变的曲线图。 图 4B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 畸变的曲线图。图 4C 是示出图 3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 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 C- 线、 d- 线和 F 线发生。C- 线的波长为 656.3nm, d- 线 的波长为 587.6nm, F- 线的波长为 486.1nm。在像散场曲中, 实线是相对于弧矢像平面的像差, 虚线是相对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
     < 第三实施例 >
     图 5 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 其中, 放大倍率 M 分别满足下面等 式中的每一个 : M = 0、 M = -0.5、 M = -1.0。
     f = 59.6mm, F 数= 2.44, 2ω = 27.4°
     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变距离。可变距离 M = 0.0 M = -0.5 M = -1.012102053348 A CN 102053355说A B C D E F ∞ 2.4300 16.6530 25.5041 4.4452 34.0137明书99.2525 17.2530 1.8300 1.2509 28.6984 34.013710/11 页142.2421 9.9533 9.1297 11.5828 18.3665 34.0137
     图 6A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0 时的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和畸变 的曲线图。图 6B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0.5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以及 畸变的曲线图。图 6C 是示出图 5 的微距镜头系统在 M = -1.0 时纵向球面像差、 像散场曲 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 C- 线、 d- 线和 F 线发生。C- 线的波长为 656.3nm, d- 线 的波长为 587.6nm, F- 线的波长为 486.1nm。在像散场曲中, 实线是相对于弧矢像平面的像 差, 虚线是相对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 接着, 各个实施例满足表达式 1 和 2。
     如上所述, 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具有大的孔径和小的尺寸, 并且重量 轻, 能够进行 1× 放大倍率的特写拍摄。此外, 在聚焦过程中, 微距镜头系统的总长度不变, 从而使得镜头系统小型化而使微距镜头系统便于携带。
     图 7 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微距镜头系统 11 的拾取装置 10 的示图。参照图 7, 拾取 装置 10 包括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微距镜头系统 11, 以及接收由微距镜头系统 11 会聚的 光的成像装置 12。拾取装置 10 可包括记录单元 13 以及用于观察物体图像的取景器 14, 在 记录单元 13 中, 记录与由成像装置 12 光电转换的物体图像相应的信息。 此外, 拾取装置 10 可包括用于显示物体图像的显示单元 15。在图 7 中, 拾取装置 10 分别包括取景器 14 和显 示单元 15, 但是, 也可仅包括显示单元 15 而不包括取景器 14。拾取装置的特征不限于图 7 的拾取装置 10 的特征, 除了相机之外, 该拾取装置还可用于各种光学设备中。如上所述, 拾 取装置 ( 如数码相机 ) 包括微距镜头系统 11, 因此, 可以获得价格低廉、 明亮、 能够进行 1× 放大倍率拍摄的小尺寸光学设备。
     这里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 ( 包括出版物、 专利申请以及专利 ) 通过引用全部包
     含于此, 达到如同每份参考文献单独而详细地被指明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并在这里全部被 阐述的程度。
     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中 ( 尤其是在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 ) 使用的单数术语或类 似描述应该被解释为覆盖单数和复数。此外, 这里的描述的值的范围仅仅意图用作单独地 引用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离散的值的简略的表达方法, 除非这里另外指明, 否则每个单独 的值被包含在说明书中, 如同每个值在这里单独列举一样。这里所使用任何或所有示例或 示例性语言 ( 例如 “如” ) 仅仅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 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做出相 反的声明。没有哪个项或组件对本发明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除非某个元件被特别描述为 对本发明的实施是 “必不可少” 或 “关键的” 。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微距镜头系统以及包 含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但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 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改变。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3348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3348ACN102053348A21申请号201010528465622申请日20101028102009010297320091028KRG02B15/163200601H04N5/22520060171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地址韩国京畿道水原市72发明人柳在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代理人郭鸿禧李娜娜54发明名称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57摘要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

2、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附图13页CN102053355A1/2页21一种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

3、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五透镜组仅包括一个透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其中,CF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CR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三透镜组包括光阑。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二透镜组包括非双凸透镜。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是凸透镜表面或平面透镜表面。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

4、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具有范围为0到1的放大倍率。9一种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着像方移动;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四透镜组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表示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处的总焦距。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其中,第三透镜组仅包括一个。

5、透镜。12如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权利要求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2/2页3其中,CF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CR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具有范围为0至1的放大倍率。14一种拾取装置,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成像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所述成像装置接收由所述微距镜头系统会聚的光,其中,在。

6、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其中,CF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CR表示第三透镜组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权利要求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11页4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0001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0月28日递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09010297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系统以及包含该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该镜头系统具有大的孔径并且能够进。

7、行特写拍摄。背景技术0003近来,对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需求显著增加,并且具有图像传感器例如,电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已经比胶片照相机受到更多的关注。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有越来越高的质量,并且已经开发了具有各种功能的透镜。例如,对于可执行对物体的普通拍摄以及微距拍摄的镜头系统的需求也在增长。发明内容0004多个实施例包括微距镜头系统,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整个光学长度在聚焦过程中不变,因此便于携带。0005多个实施例还包括包含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0006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

8、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仅仅单个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0007第五透镜组可仅包括一个透镜。0008所述微距镜头系统,可满足下面的式子00090010其中,CF表示第三透镜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CR表示第三透镜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的曲率。0011第一透镜组可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0012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

9、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着像方移动;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四透镜组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2/11页500130014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表示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处的总焦距。0015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可被固定。0016第三透镜组仅包括一个透镜。0017第三透镜组可包括光阑。0018第二透镜组可包括非双凸透镜。0019第三透镜组最靠近像方的透镜表面可以。

10、是凸透镜表面或平面透镜表面。0020所述的微距镜头系统,可具有范围为0至1的放大倍率。0021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取装置,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接收由微距镜头系统会聚的光的成像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第五透镜组包括单一透镜组。0022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取装置,包括微距镜头系统和接收由微距镜头系统会聚的光的成像装置。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到。

11、像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从物方向着像方移动;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在聚焦过程中,第四透镜组从像方向着物方移动;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其中,微距镜头系统满足下面的式子00230024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表示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处的总焦距。附图说明0025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0026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述等式M0、M05以及M10;0027图2A是。

12、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28图2B是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29图2C是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30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述等式M0、M05以及M10;0031图4A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3/11页6的曲线图;0032图4B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

13、0033图4C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34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述等式M0、M05以及M10;0035图6A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36图6B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37图6C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0038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0039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镜头系统以及包含该镜头系统。

14、的拾取装置。0040根据实施例,作为为了便于携带而在放大倍率改变的过程中总长度不变的光学系统的微距镜头系统可以用于照相机以及视频摄像机中。所述微距镜头系统按照从物方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在该微距镜头系统中,在聚焦过程中,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以及第五透镜组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移动,从而不改变镜头系统的总长度。第五透镜组可不包含几个子组,可仅包含单个透镜组,从而保持镜头系统的总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透镜组是指在单个透镜组内没有相互独立移动的子组。第五透镜组可包含一个透镜。

15、。例如,该透镜可以是双凹透镜。0041参照图1,微距镜头系统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第一透镜组G1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透镜。此外,第一透镜组G1可包括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双合透镜。第二透镜组G2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透镜。此外,第二透镜组G2可包括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成的双合透镜。第三透镜组G3可包括透镜以及位于第三透镜组G3的物方O或像方I的光阑。第四透镜组G4可包括从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组中选择至少一个透镜。

16、。此外,第四透镜组G4可包括至少一个双合透镜。第五透镜组G5可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在图1中,第五透镜组G5包括单个透镜,但是也可包括多个透镜。0042第二透镜组G2具有强的负屈光力,并且可参与放大倍率改变。第三透镜组G3包括光阑13,并且可校正球面像差。光阑13可布置在第三透镜组G3的物方O或像方I。第四透镜组G4可校正像平面位置的改变,第五透镜组G5可校正像散场曲以及畸变。虽然已经描述了各个透镜组的主要功能,但是各个透镜组的功能不限于此。0043当在光阑13周围没有透镜组时,在无限远物距的情况下会难以校正球面像差。此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4/11页7外,由于第二。

17、透镜组G2具有负屈光力,透射通过第二透镜组G2的大部分光会发散,因此,与光阑13相邻设置的第四透镜组G4的尺寸将变得更大。结果,第四透镜组G4的重量会增加。然而,第四透镜组G4可在聚焦过程中移动,因此,第四透镜组G4的重量可能越轻越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紧邻第二透镜组G2,从而可减小第四透镜组G4的孔径,使得第四透镜组G4的重量可减小。此外,当对无限远处的物体聚集时,由于第二透镜组G2的强的负屈光力,轴向边光会AXIALMARGINALRAYS被准直或发散。然后,由于第三透镜组G3的正屈光力,光线会被再次会聚。为了有效地校正关于这些光线的球面像差,第三透镜组G3的。

18、最靠近物方O的透镜表面可以为凸出表面。0044同时,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方I的透镜表面可以为凸出表面。该透镜表面仅仅稍微凸出,因此看起来像平面。例如,由于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处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大,所以当通过第三透镜组G3的轴向边光平行于光轴时,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方I的透镜表面具有大的曲率。因此,第三透镜组G3的近似平面的凸出表面适合用于校正球面像差。0045在实施例中,当透射通过第三透镜组G3的光线通过第三透镜组G3的正屈光力而会聚时,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方I的透镜表面可包括凸出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三透镜组G3中可进行球面像差的附加校正。通过透镜形状进行。

19、的球面像差校正可以通过单个透镜中的球面像差校正的原理来解释。此外,当校正球面像差时,也可校正彗形像差。0046用于球面像差校正的第三透镜组G3的透镜的形状可满足由式1表示的下述条件00470048其中,CF表示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物方O的透镜表面的曲率,CR表示第三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方I的透镜表面的曲率。0049对于单个透镜,用于像差校正的透镜的形状的条件被称为形状因子参考PMOUROULISANDJMACDONALD,GEOMETRICALOPTICSANDOPTICSDESIGNOXFORDUNIVPRESS,1997,CHAP9。例如,当透镜的形状因子为1或1时,透镜变现为平凸透镜。。

20、当形状因子为1时,其变现为最靠近物方O的表面为凸出表面的平凸透镜。当透镜的形状因子为1,所述透镜变现为其最靠近像方I的表面为凸出表面的平凸透镜。0050第三透镜组G3可包括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G3的透镜可以是平凸透镜或双凸透镜。0051微距镜头系统可满足由下面式2表示的条件,以校正第三透镜组G3的球面像差00520053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表示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总焦距。0054用于球面像差校正的第三透镜组G3的焦距范围依赖于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这是因为球面像差依赖于由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确定的放大倍率因子。第一。

21、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由下面的式3表示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5/11页800550056其中,F12表示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组合焦距,F1表示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D表示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D相比,在无限远物距处时F1和F2的乘积通常具有非常大的值,因此式3的右侧的第三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根据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来确定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0057第二透镜组G2可不包括双凸透镜。为了减少F。

22、数,第二透镜组G2的孔径可以较大。然而,当第二透镜组G2的孔径增大时,其重量也增加。作为移动的透镜组的第二透镜组G2的重量增加会增加驱动电机的负荷。当第二透镜组G2包括双凸透镜时,重量根据孔径的增加而增加的程度大于第二透镜组包括弯月透镜时的情形。因此,不希望在第二透镜组G2中使用双凸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G2可包括弯月透镜,凹透镜或平凹透镜。0058微距镜头系统可具有小的F数,从而提供高亮度并且能够以1放大倍率进行拍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透镜组内分布屈光力来使用少量的透镜,可以获得具有大孔径的小F数的并且重量轻的镜头系统。微距镜头系统具有范围为0至1的会聚放大倍率CONVERGENCEM。

23、AGNIFICATION。此外,在放大倍率改变期间镜头系统的总长度不变,并且第五透镜组G5仅包括单个独立透镜组,从而使得镜头系统小型化。0059现在将描述根据各种设计方法准备的根据下面的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下面,F表示镜头系统的总焦距,2表示视角。在示出各个实施例的附图中,镜头系统可包括最靠近像方I设置的滤光器。00600061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面等式中的每一个M0、M05以及M10。0062F587MM,F数246,2278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6/11页9006300640065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

24、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变距离。A表示第一透镜组G1与物之间的距离,B、C、D、E分别表示第一至第五透镜组中相邻透镜组之间的距离,F表示第五透镜组与像之间的距离。0066可变距离M00M05M10A1170984758B1892273870145347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7/11页10C1340857913707659D1631839316230000E2230292323155485F3499993499993499990067图2A是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图2B是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

25、、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图2C是示出图1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C线、D线和F线发生。C线的波长为6563NM,D线的波长为5876NM,F线的波长为4861NM。在像散场曲中,实线是关于弧矢像平面的像差,虚线是关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00680069图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面等式中的每一个M0、M05、M10。0070F5815MM,F数288,22760071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8/11页1100720073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

26、变距离。0074可变距离M00M05M10A1193370758B1752257979109850C1043426388412014D1653999296430007E47566120001182958F2939122939122939120075图4A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的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图4B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图4C是示出图3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C线、D线和F线发生。C线的波长为6563NM,D线的波长为5876NM,F线的波长为4861NM。

27、。在像散场曲中,实线是相对于弧矢像平面的像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9/11页12差,虚线是相对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00760077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的示图,其中,放大倍率M分别满足下面等式中的每一个M0、M05、M10。0078F596MM,F数244,227400790080下面的图表示出了在聚焦过程中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中的可变距离。0081可变距离M00M05M10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0/11页13A1422421992525B2430099533172530C1665309129718300D2550411。

28、1582812509E44452183665286984F34013734013734013700820083图6A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0时的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的曲线图。图6B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05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图6C是示出图5的微距镜头系统在M10时纵向球面像差、像散场曲以及畸变的曲线图。球面像差关于C线、D线和F线发生。C线的波长为6563NM,D线的波长为5876NM,F线的波长为4861NM。在像散场曲中,实线是相对于弧矢像平面的像差,虚线是相对于子午像平面的像差。0084接着,各个实施例满足表达式1和2。00850086如上所。

29、述,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微距镜头系统具有大的孔径和小的尺寸,并且重量轻,能够进行1放大倍率的特写拍摄。此外,在聚焦过程中,微距镜头系统的总长度不变,从而使得镜头系统小型化而使微距镜头系统便于携带。0087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微距镜头系统11的拾取装置10的示图。参照图7,拾取装置10包括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微距镜头系统11,以及接收由微距镜头系统11会聚的光的成像装置12。拾取装置10可包括记录单元13以及用于观察物体图像的取景器14,在记录单元13中,记录与由成像装置12光电转换的物体图像相应的信息。此外,拾取装置10可包括用于显示物体图像的显示单元15。在图7中,拾取装置10分别包括取景器1。

30、4和显示单元15,但是,也可仅包括显示单元15而不包括取景器14。拾取装置的特征不限于图7的拾取装置10的特征,除了相机之外,该拾取装置还可用于各种光学设备中。如上所述,拾取装置如数码相机包括微距镜头系统11,因此,可以获得价格低廉、明亮、能够进行1放大倍率拍摄的小尺寸光学设备。0088这里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包括出版物、专利申请以及专利通过引用全部包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1/11页14含于此,达到如同每份参考文献单独而详细地被指明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并在这里全部被阐述的程度。0089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尤其是在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使用的单数术语或类似描述应该被。

31、解释为覆盖单数和复数。此外,这里的描述的值的范围仅仅意图用作单独地引用落入该范围内的每个离散的值的简略的表达方法,除非这里另外指明,否则每个单独的值被包含在说明书中,如同每个值在这里单独列举一样。这里所使用任何或所有示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如”仅仅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做出相反的声明。没有哪个项或组件对本发明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某个元件被特别描述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是“必不可少”或“关键的”。0090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微距镜头系统以及包含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

32、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改变。说明书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13页1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2/13页16图2A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3/13页17图2B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4/13页18图2C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5/13页1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6/13页20图4A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7/13页21图4B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8/13页22图4C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9/13页2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0/13页24图6A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1/13页25图6B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2/13页26图6C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CN102053355A13/13页27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5334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