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38340.8 (22)申请日 2016.10.25 (71)申请人 李禾禾 地址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 151号潍坊市人民医院保健一科 (72)发明人 李禾禾 张中彦 王凤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王书刚 (51)Int.Cl. A61K 36/9064(2006.01) A61P 1/08(2006.01) A61P 27/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57)摘要。
2、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配 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茯苓15-30份, 泽泻10-15份, 陈皮8-12份, 白术10-15份, 人参6-10份, 法半夏 10-15份, 桂枝6-10份, 苍术10-15份, 白豆蔻6-10 份, 天麻10-15份, 炙甘草10-12份, 红花5-9份, 泽 兰3-8份, 钩藤5-10份, 白蒺藜8-13份。 共同粉碎 加工成细粉, 臭氧灭菌20分钟, 调匀, 制成胶囊剂 型。 本发明为中药制剂, 发挥了中药的传统优势, 治疗效果明显, 生产方法简单, 成本低廉, 患者容 易接受, 经过多年临床实验, 证明了本发明中药 制剂显效快, 自觉症状及体征。
3、明显改善, 无副作 用, 不易复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334148 A 2017.01.18 CN 106334148 A 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是,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茯苓15-30份, 泽泻10-15份, 陈皮8-12份, 白术10-15份, 人参6-10份, 法半夏10-15份, 桂枝6-10份, 苍术10-15份, 白豆蔻6-10份, 天麻10-15份, 炙甘草10-12份, 红花5-9份, 泽兰 3-8份, 钩藤5-10份, 白蒺藜8-13份。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按重量配比, 称取 。
4、茯苓15-30份, 泽泻10-15份, 陈皮8-12份, 白术10-15份, 人参6-10份, 法半夏10-15份, 桂枝 6-10份, 苍术10-15份, 白豆蔻6-10份, 天麻10-15份, 炙甘草10-12份, 红花5-9份, 泽兰3-8 份, 钩藤5-10份, 白蒺藜8-13份; 共同粉碎加工成细粉, 臭氧灭菌20分钟, 调匀, 制成胶囊剂 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34148 A 2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成药制剂, 属于治疗眩晕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眩晕是病人的自觉症状, 见于临床多种疾病。
5、, 以头晕目眩伴耳鸣、 恶心、 呕吐, 闭目 静卧则安, 开眼运动则症状加重临床常见, 对健康危害较大。 0003 眩晕, 西医谓之美尼尔氏综合征, 以内耳淋巴积水和迷路水肿所致。 故以镇静、 血 管扩张、 植物神经调整类药物对症治疗, 别无良法。 0004 申请人通过研究仲景治眩心法, 并结合临床所见, 认为患者此症者多身体素质较 差, 肺脾肾三脏偏虚者尤多。 眩晕一症多为浊阴上扰, 蒙蔽清阳所致。 因肺主气似宣降, 虚则 宣降失调而清气不布; 脾主运化而升清, 虚则运化受阻而清阳不升; 肾主温煦泻浊, 虚则气 化无力而浊阴不降。 所以本病当以治疗肺脾肾三脏为主。 宣开宣肺卫, 以畅通表里,。
6、 表里畅 通则清气敷布, 浊阴自散; 健运中土以复升降之机, 升降复则清阳上聚, 浊阴下行; 温通肾气 以复其气化, 气化运行则浊阴自泄。 三脏功能协调, 才能达到益气通阳、 宣降泄浊的治疗原 则。 以仲景五苓散合泽泻汤化裁。 0005 中药由于其副作用小、 具有一定疗效等特点, 在治疗眩晕方面也广为应用, 治疗眩 晕的中药制剂也很多。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330800A公开的 一种治疗眩晕疼痛的药方 , 由白菊花、 赤白芍、 白蒺藜、 牡丹皮、 钩藤丁、 野天麻、 夜交藤、 怀生地、 桑椹子、 云防风、 藁本、 蔓荆籽、 胆南星、 荆芥穗、 苏薄荷、 蚕羌活、 桂枝尖、 磁石、 石决明、。
7、 广藿香、 蝉蜕等多味中药材 组成。 CN1283289C公开的 一种治疗眩晕病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由以下中药泽泻,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女贞子, 墨旱莲, 菊花, 牛膝, 甘草加工制成。 CN103006915A公开的 一种治 疗眩晕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 由下列组分组成, 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臭芙蓉9-11、 泽泻 4-6、 升麻5-7、 独活1-3、 旋覆花8-10、 蔓荆子8-10、 龙眼肉20-30、 九层塔根4-6、 甘蔗叶10- 12、 菊花10-15、 仙鹤草2-4、 月季花7-9、 桃花8-10、 钩藤3-5、 旱莲草2-4和破布树根9-11。 CN103。
8、432285A公开的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由下列原料重量份配比组 成: 桑叶6-12份, 桑枝12-18份, 菊花8-15份, 生地黄8-12份, 白背叶6-10份, 蒺藜6-10份, 蝉 蜕6-10份, 枸杞子8-12份, 决明子8-12份。 CN103202957A公开的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 物 , 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覆盆子15-25份、 泽泻40-50份、 生白术10-15份、 菊花10-20份、 钩藤5-15份、 天麻5-15份、 茯苓20-30份、 仙鹤草90-110份、 瓜蒌55-65份、 红花 5-15份、 大枣10-20份、 甘草5-1。
9、5份。 0006 上述治疗眩晕的中药虽然各有特点, 具有一定治愈率, 但是均没有完全根据中医 理论对眩晕病症的病理施药, 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治疗眩晕的药物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 无毒副作用、 费用低廉、 服用方便的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334148 A 3 0008 本发明的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0009 茯苓15-30份, 泽泻10-15份, 陈皮8-12份, 白术10-15份, 人参6-10份, 法半夏10-15 份, 桂枝6-10份, 苍术10-15份, 白豆蔻6-1。
10、0份, 天麻10-15份, 炙甘草10-12份, 红花5-9份, 泽 兰3-8份, 钩藤5-10份, 白蒺藜8-13份。 0010 所涉及的中药原料茯苓、 桂枝、 白术、 陈皮、 泽泻、 法半夏、 人参、 苍术、 天麻、 白豆蔻 和炙甘草均可以从 中国药典 和其它中药手册中查到其别名、 产地和用法。 人参, 补益肺脾 肾三脏元气而振奋清阳; 白术、 白豆蔻, 健脾除湿而运布水津; 法半夏, 化饮降逆而引流下 趋; 茯苓、 泽泻, 利水渗湿而排泄阴浊; 桂枝, 温经散寒, 开宣表卫, 上通肺窍, 下暖命门, 能推 动三焦气化运行, 即助人参输布消阳, 又助茯苓、 泽泻化浊散阴。 眩晕发作时, 神。
11、气虚弱, 故 佐以天麻益智安神。 陈皮, 苦、 辛,温, 有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之功效。 苍术,辛、 苦,温, 有燥湿 徤脾, 祛风散寒, 明目之功效。 炙甘草, 甘、 平, 有补脾和胃, 益气复脉之功效。 0011 以上诸味原料配伍严谨, 标本兼治, 诸药相伍, 有协同作用, 共奏补虚泄浊、 宁神定 眩之功效。 0012 上述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0013 按重量配比, 取各中药原料茯苓、 桂枝、 白术、 陈皮、 泽泻、 法半夏、 人参、 苍术、 天 麻、 白豆蔻、 炙甘草、 红花、 泽兰、 钩藤和白蒺藜, 共同粉碎加工成细粉, 臭氧灭菌20分钟, 调 匀, 制成胶囊剂型。 00。
12、14 本发明的临床治疗情况: 0015 病例资料: 本发明临床应用45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7例, 年龄最小的27岁, 最大 的68岁, 平均52岁, 首次发病者17例, 病史1年以上者12例, 2-3年者9例, 4-5年者5例, 10年者 2例。 治疗前患者停用各种药物。 0016 治疗方法: 胶囊(每粒0.3g)3粒, 一天3次, 温开水送服, 半月为一疗程。 0017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0018 治疗效果: 45例全部临床治愈。 恢复时间: 服药7天而愈者13例, 2周者11例, 3-4周 者21例。 0019 本发明为中药制剂, 发挥了中药的传统优势,。
13、 治疗效果明显, 生产方法简单, 成本 低廉, 患者容易接受, 经过多年临床实验, 证明了本发明中药制剂显效快, 自觉症状及体征 明显改善, 无副作用, 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实施例1 0021 称取茯苓20g, 泽泻12g, 陈皮10g, 白术15g, 人参10g, 法半夏12g, 桂枝10g, 苍术 15g, 白豆蔻10g, 天麻12g, 炙甘草10g, 红花6g, 泽兰7g, 钩藤5g, 白蒺藜10g。 共同粉碎加工成 细粉, 过100目以上筛, 混合均匀, 臭氧灭菌20分钟, 按常规制成胶囊, 每粒胶囊装0.3g。 一天 3次。 每次2-3粒, 温开水送服, 七天一疗程。。
14、 0022 本实施例临床应用7例, 全部临床治愈。 0023 实施例2 0024 称取茯苓15g, 泽泻10g, 陈皮12g, 白术12g, 人参10g, 法半夏10g, 桂枝6g, 苍术12g, 白豆蔻6g, 天麻12g, 炙甘草10g, 红花5g, 泽兰6g, 钩藤8g, 白蒺藜11g。 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334148 A 4 同实施例1。 0025 本实施例临床应用9例, 全部临床治愈。 0026 实施例3 0027 称取茯苓30g, 泽泻15g, 陈皮8g, 白术10g, 人参8g, 法半夏15g, 桂枝8g, 苍术10g, 白 豆蔻8g, 天。
15、麻10g, 炙甘草12g, 红花7g, 泽兰5g, 钩藤7g, 白蒺藜9g。 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 施例1。 0028 本实施例临床应用11例, 全部临床治愈。 0029 实施例4 0030 称取茯苓25g, 泽泻13g, 陈皮9g, 白术11g, 人参6g, 法半夏13g, 桂枝9g, 苍术12g, 白 豆蔻9g, 天麻15g, 炙甘草11g, 红花9g, 泽兰3g, 钩藤6g, 白蒺藜8g。 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 施例1。 0031 本实施例临床应用8例, 全部临床治愈。 0032 实施例5 0033 称取茯苓18g, 泽泻14g, 陈皮11g, 白术13g, 人参9g, 法半夏11g, 桂枝7g, 苍术13g, 白豆蔻7g, 天麻13g, 炙甘草11g, 红花8g, 泽兰8g, 钩藤10g, 白蒺藜13g。 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 同实施例1。 0034 本实施例临床应用10例, 全部临床治愈。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334148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