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及光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连接装置及其构成部件。背景技术 近年来, 由于大容量通信等的发展, 围绕着通信领域, 作为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连 接装置, 对光纤用的连接器的需要逐渐提高。 作为光纤用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子, 例如能够列 举出 FC 连接器、 SC 连接器、 MU 连接器等。
在这些连接器中, 具有为了防止被连接了的光纤电缆的端部 ( 接触面 ) 彼此的损 伤而用于避免光纤电缆之间相对转动的机构。例如, 在采用 FC 连接器的情况下, 通过销和 槽来避免周向的转动 ; 在采用 SC 连接器、 MU 连接器的情况下, 利用连接器的各形状来避免 周向的转动 ( 例如, 参照下述专利文献 1、 2)。
另一方面, 由于具有这样的机构, 使用者需要在连接器结合时进行周向的定位。 尤 其是对于为了抑制反射噪声而在光纤电缆端部设有倾斜角度的 APC 型的连接器, 要求更高 精度的定位 ( 例如, 参照下述专利文献 3)。
另一方面, 近年来, 在医疗领域中, 从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 (OCT) 为代表的、 利用 光的各种医疗装置也逐渐增加。这些医疗装置将光作为信号进行利用, 信号的传送则利用 光纤电缆。因此, 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光纤用的连接器的使用不可或缺 ( 例如, 参照下述专 利文献 4)。
现有技术文献 :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表 2005-533533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表 2001-507251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WO2008/023741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许第 4037538 号公报
但是, 专利文献 4 这样的使光纤旋转的连接装置, 在光纤电缆连接时, 以不旋转的 外侧的外壳对内部的旋转光纤进行连接, 因此, 在连接时, 对由轴承、 O 型环构成的轴支承部 件产生推入载荷, 存在着发生损坏的可能 ; 在专利文献 3 那样的、 在外侧的外壳与内部的旋 转件之间设置用于旋转的游隙的情况下, 存在着即使外壳连接但内部的连接器未完全完成 连接的可能, 连接效果不佳。另外, 在轴支承部件为圆盘状凸缘的情况下, 由于旋转的凸缘 会与非旋转部分接触, 存在着产生因摩擦而变形等的不良情况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连接 装置, 在这种连接装置中, 能够降低连接器连接时的内部部件的接触, 能够容易地进行连 接。
这一目的通过下述 (1) 至 (6) 的本发明实现。
(1) 一种连接光纤电缆的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第一固定部件, 在适配器 装置内部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子, 具有端部开放的中空部 ; 第二固定部件, 在连接器装置内部 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外壁被形成为 : 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插入到所 述第一固定部件内的情况下, 所述外壁沿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内壁滑动, 所述适配器装置 的外壳具有至少一个曲线状的槽部, 在所述连接器装置的外壳的外壁的一部分上具有至少 一个凸部, 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基端侧还具有弹性部件, 所述槽部构成为, 在将所述第二 固定部件插入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内的情况下, 所述凸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 通过进一步 向插入方向对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施力, 所述凸部在所述槽部中滑动, 并且所述凸部在向所 述插入方向的反方向返回的动作之后停止,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结合。
(2) 如上述 (1) 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还具有圆盘状凸 缘, 并构成为, 所述凸部沿所述槽部被插入, 由此, 所述弹性部件推压所述圆盘状凸缘, 从而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结合。
(3) 如上述 (1) 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构成为, 在所述第一连接 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结合后且当所述凸部在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反方向返回的动作之 后停止时, 所述圆盘状凸缘与所述弹性部件成为非接触状态。 (4) 如上述 (1) 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构成为, 使得所述凸部从 所述插入方向 U 形返转后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旋转方向上行进。
(5) 如上述 (1) 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树脂或金属部件。
(6) 一种光成像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 (1) 所述的连接装置, 该光成像装置 具有 : 光探测器, 光纤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内置在该光探测器中 ; 控制装置, 具有光源并对所 述光探测器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 和所述连接装置, 将所述光探测器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 在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连接装置中, 能够在连接器连接时不损坏部 件地可靠地连接, 另外, 在连接后的内部驱动时能够降低内部部件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 2 是表示导管部 101 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 3 是表示导管部 101 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
图 4 是表示驱动杆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 5 是表示光纤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 6 是表示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的安装部的内部结构 ( 与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 基端连接的那一侧 ) 的图。
图 7 是表示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 8 是表示适配器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 9 是表示将连接装置连接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和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动 作的图。
图 10 是表示适配器装置外壳 601 的图。
图 11 是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 ( 头部 1102) 的外观图。
图 12 是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 ( 头部 1102) 的剖视图。 图 13 是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 ( 头部 1102) 的立体图。 图 14 是表示光纤连接前的弹性部件的状态和外壳嵌合部分的图。 图 15 是表示光纤连接时的弹性部件的状态和外壳嵌合部分的图。 图 16 是表示光纤连接后的弹性部件的状态和外壳嵌合部分的图。 图 17 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装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一边根据需要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在以下 的各实施方式中, 对将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应用于光成像装置的一种即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 (OCT) 的情况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不限于此, 也可以是其它的医疗装置, 另外, 当 然还可以是医疗装置以外的装置。
实施例 1
1. 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的外观结构
图 1 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的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 100 的外观结构的图。
如图 1 所示, 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 100 具有能够装拆的光探测器即导管部 101、 扫 描器 / 回拉部 102、 操作控制装置 103, 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和操作控制装置 103 通过信号 线 104 连接。
导管部 101 直接插入到血管内, 利用通过成像纤芯 ( 参照图 2、 图 3) 照射的低干涉 光来测定血管内部的状态。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执行导管部 101 内的光成像纤芯的径向扫 描。
操作控制装置 103 具有以下功能 : 在进行光干涉断层诊断时, 用于输入各种设定 值的功能 ; 对通过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作为断面图像进行显示。
在操作控制装置 103 中, 111 是主体控制部, 用于对通过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输出处理结果。 111-1 是打印机及 DVD 记录仪, 用于将主体控制部 111 中的处理结果打印 出来并作为数据存储。
112 是操作板, 使用者经由操作板 112 进行各种设定值的输入。 113 是 LCD 监视器, 用于显示主体控制部 111 的处理结果。
2. 导管部 101 的结构
2.1 导管部 101 的整体结构
下面利用图 2 说明导管部 101 的整体结构。如图 2 所示, 导管部 101 由插入血管 内的纵长的导管鞘 201 和为了供使用者操作故不插入血管内而配置在使用者的手边侧的 连接器部 202 构成。在导管鞘 201 的前端, 设有构成导丝腔的管 203, 导管鞘 201 作为从与 管 203 的连接部分到与连接器部 202 的连接部分连续的管腔而形成 ( 详见图 3)。
在导管鞘 201 的管腔内部, 在导管鞘 201 的大致全长范围内穿插有成像纤芯 220, 该成像纤芯 220 具有 : 对测定光进行发送接收的光发送接收部 221 ; 和在内部具有光纤电 缆, 传递用于使该光纤电缆旋转的驱动力的线圈状的驱动杆 222。
连接器部 202 包括鞘连接器 202a 和驱动杆连接器 202b, 鞘连接器 202a 在导管鞘201 的基端一体化构成, 驱动杆连接器 202b 在驱动杆 222 的基端以能够使驱动杆 222 旋转 的方式固定地构成。
在鞘连接器 202a 与导管鞘 201 的边界部设有耐扭保护器 211。 由此能够确保预定 的刚性, 能够防止激烈的物性变化导致的折弯 ( 纽绞 )。
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基端 ( 详见图 4) 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详见图 6) 的安装部连接 (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适用于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基端与 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之间的光纤电缆的连接 )。
2.2 导管部 101 的前端部的结构
下面利用图 3 对导管部 101 的前端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 3 中, 光发送接收部 221 包括棱镜或镜 221b 和对该棱镜或镜 221b 进行保持 的外壳 221a, 从该棱镜或镜 221b 向体腔内组织照射测定光, 并且, 通过该棱镜或镜 221b 接 收来自体腔内组织的反射光。
驱动杆 222 形成为线圈状, 在其内部配置有光纤电缆, 该光纤电缆从光发送接收 部 221 延伸至连接器部 202。
外壳 221a 在内部具有光发送接收部 221b, 基端侧与驱动杆 222 连接。另外, 在前 端侧设有短线圈状的弹性部件 304。 弹性部件 304 是将不锈钢线材形成为线圈状的部件, 通过将弹性部件 304 配置在 前端侧, 能够提高成像纤芯 220 的旋转时的稳定性。
303 是 X 射线造影线圈, 出于以下目的设置该 X 射线造影线圈 303 : 在 X 射线透视 下对体内的导管鞘 201 的前端部的位置进行确认。
管 203 规定可供导丝 305 插入的孔。导丝 305 被预先插入到体腔内, 用于将导管 鞘 201 引导至患部。
驱动杆 222 相对于导管鞘 201 能够进行旋转及滑动动作, 具有柔软且能够良好地 传递旋转的特性, 例如, 通过由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构成的多重多层压紧线圈等构成。
2.3 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结构
图 4 是表示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基端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图 4 所示, 在驱动 杆连接器 202b 的基端配置有光纤用的连接器 ( 第二连接端子 )404, 由此, 光纤电缆 401 与 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内的光纤电缆连接。
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在与后述的第一连接端子结合时, 与第一固定部件协动来进 行连接器 404 的周向定位。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便利, 将导管部侧的端子称为 “连接 器” , 将另一侧的端子称为 “适配器” 。另外, 在下文中将连接器 404 和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统称为连接器装置。
光纤用的连接器 404 经由连接管 402 与驱动杆 222 接合。另外, 连接器 404 配 置在呈中空圆筒形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 第二固定部件 )405 的内部, 对在前端设有套管 (ferrule)406 的光纤电缆 401 的端部进行保持固定。 为了防止因端面上的光反射导致噪声 产生, 光纤电缆 401 的端部被加工成相对于光的行进方向形成有倾斜角度的 APC 型。连接 器固定部件 405 在处于导管鞘 201 的前端侧的端部 ( 与适配器侧相反侧的端部 ) 上具有圆 盘状的凸缘 407, 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在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外壳 408 内部。
另外, 在外壳 408 内, 在能够与凸缘 407 接触的附近具有弹性部件 409, 在进行与后 述的适配器的连接时, 弹性部件 409 推压凸缘 407 由此使光纤电缆的连接容易。另外, 由于 在光纤电缆连接后, 弹性部件 409 和所述凸缘 407 成为非接触状态, 因此, 能够防止内部驱 动时内部部件的损坏及变形。弹性部件 409 可以由合成橡胶或金属弹簧构成。尤其优选粘 着性低的硅橡胶等的材料。
在外壳 408 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对的凸部 1101。
2.4 光纤电缆 401 的结构
图 5 是表示单模光纤电缆的一般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光纤电缆 401 由传输光的纤 芯 501 和折射率稍小于纤芯 501 的包层 502 构成, 仅在入射角比临界角大的情况下, 光在纤 芯 501 与包层 502 之间的边界面上反复全反射而被传送。 另外, 光纤电缆 401 的包层 502 的 外表面被称为外皮 503 的树脂材料覆盖, 即使在以大曲率弯曲的情况下, 应力也能够分散, 光纤电缆 401 也不会折断。
3. 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的内部结构
图 6 是表示扫描器 / 回拉部 102 的安装部的内部结构 ( 与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基 端连接的一侧 ) 的局部剖视图。在图 6 中, 601 是设在安装部的内部的适配器装置的外壳, 固定在构成安装部的外表面的头部 1102 的内部。在外壳 601 的内表面上, 当连接器连接时 嵌合有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外壳 408。在外壳 601 上设有一对槽部 1001, 该槽部 1001 与 头部 1102 的槽部入口 1103 连通, 能够将外壳 408 的一对凸部 1101 纳入。 602 是与连接器 404 结合的适配器 ( 第一连接端子 ), 以相对于外壳 601 能够相对 旋转的方式被保持。 603 是适配器固定部件 ( 第一固定部件 ), 呈中空的圆筒形状, 在其内部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有适配器 602, 在与连接器 404 结合时, 与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协动来进行连接器 404 的周向定位。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接合在驱动力中继管 604 上, 该 驱动力中继管 604 将未图示的旋转驱动部 ( 电机 ) 的驱动力转接, 由此, 在与连接器 404 结 合后, 驱动力中继管 604 的旋转驱动被传递至驱动杆 222。
在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一对爪 605。一对爪 605 与连接器 404 卡合从而使连接器 404 和适配器 602 牢固地一体化。在适配器 602 上形成有凹型构造的孔 606, 该孔 606 将连接器 404 的套管 406 纳入, 在孔 606 的深处固定有加工成 APC 型的光纤 端部 607。
另外, 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包括 : 保护管 608, 其规定外表面 ; 导向筒 609, 其固定 在保护管 608 的内表面上, 规定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内表面。
此外, 以下, 将外壳 601、 适配器 602、 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统称为适配器装置。也 就是说, 连接装置由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构成。
4. 连接装置的结构
下面,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装置进行说明。
4.1 连接器装置的结构
图 7 是表示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a) 是主视图, (b) 是俯视图, (c) 是侧视 图, (d) 是立体图。
如图 7(a) 所示, 连接器装置包括 : 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 配 置在该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内部的连接器 404。406 是形成在连接器 404 的端部上的套
管。 另外, 如图 7(a) ~ (d) 所示, 在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 在长度 方向上形成有凸部 702。凸部 702 的手边侧端部为尖的端部, 以降低与后述的适配器固定 部件 603 的端部的接触阻力。将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外径 R 确定为 : 当该连接器固定部 件 405 插入到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中空内时, 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外周面能够相对于 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内壁面滑动。
另外, 在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外周面上的不与凸部 702 干涉的位置, 以左右对称 的方式形成有一对狭缝 703。连接器 404 的侧面在狭缝 703 的内侧分别露出, 在此, 分别形 成有与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爪 605 卡合的凸部 704。
当连接器 404 和适配器 602 及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通过爪 605 和凸部 704 而一体 化时, 与二者的连结无关, 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是能够沿轴向前后略微滑动的结构。当要将 已连接的连接器 404 和适配器 602 拆开时, 若使用者握持着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外壳 408 而拉拔, 则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经由凸缘 407 在拉拔方向上滑动, 此时, 形成在狭缝 703 的 基端部的圆形突起 705 将爪 605 推开而解除其与凸部 704 的卡合, 从而能够将连接器 404 从适配器 602 上拔下。
4.2 适配器装置
图 8 是表示适配器装置中的、 导向筒 609 的外观结构的图, (a) 为俯视图, (b) 为侧 视图, (c) 为主视图。
如上述那样, 适配器装置包括 : 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的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 固定 在该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内部的适配器 602 ; 外壳 601。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由保护管 608 和导向筒 609 构成, 但在图 8 中, 为了说明导向筒 609 的构造而单独对其进行图示。保 护管 608 将导向筒 609 的锐利的前端覆盖, 出于以下目的设置该保护管 608 : 防止使用者的 疏忽或连接器 404 的损坏, 并进行用于将固定部件 405 插入到导向筒 609 中的引导。保护 管 608 和导向筒 609 也可以一体成型。如图 8 所示, 在导向筒 609 的开放侧形成有倾斜端 面即端面 801A、 801B。
另外, 如图 8(a) 所示, 在导向筒 609 的端面 801A、 801B 的一部分上, 设有在适配器 固定部件 603 的长度方向 ( 中空部的轴向 ) 上延伸的切口部 802。切口部 802 的圆周方向 的宽度 w 被设计成供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凸部 702 嵌合。
另外, 如图 8(a) 所示, 端面 801A 是在以切口部 802 为起点的圆周方向右旋延伸的 端面, 端面 801B 是左旋延伸的端面。端面 801A 和端面 801B 在从切口部 802 来看的圆周方 向 180 度的位置相交 ( 以下, 将该位置称为 “顶点” )。端面 801A 和端面 801B 相对于包含 切口部 802 和顶点的平面为对称的关系。
另外, 端面 801A 具有与外壁之间的边界即外壁边界线 801A-1 和与内壁之间的边 界即内壁边界线 801A-2。同样地, 端面 801B 具有与外壁之间的边界即外壁边界线 801B-1 和与内壁之间的边界即内壁边界线 801B-2。
外壁边界线 801A-1 以切口部 802 为起点, 以画出螺旋形状的方式在圆周方向右旋 180 度, 在顶点与外壁边界线 801B-1 交叉。同样地, 外壁边界线 801B-1 以切口部 802 为起 点, 以画出螺旋形状的方式在圆周方向左旋 180 度, 在顶点与外壁边界线 801A-1 交叉。
另外, 内壁边界线 801A-2 以切口部 802 为起点, 以画出螺旋形状的方式在圆周方
向右旋 180 度, 在顶点与内壁边界线 802B-2 交叉。同样地, 内壁边界线 801B-2 以切口部 802 为起点, 以画出螺旋形状的方式在圆周方向左旋 180 度, 在顶点与内壁边界线 801A-2 交 叉。此时, 外壁边界线与内壁边界线的螺旋间距相等。
4.3 连接时的动作
图 9 的 (a) ~ (d) 是表示将连接装置连接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和适配器固 定部件 603 的动作的图。此外, 在图 9 中, 为了进行说明而省略了驱动杆连接器 202b、 外壳 601、 保护管 608。如图 9(a) 所示, 连接时, 首先, 握持未图示的驱动杆连接器 202b, 将连接 器固定部件 405 的前端部以任意的周向角度插入到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中空部中。
当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被进一步向插入方向推压时, 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凸部 702 和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端面 801B 接触 ( 参照 (b))。进一步, 当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被向插入方向施力时, 凸部 702 沿端面向箭头 901 的方向滑动。
若凸部 702 沿端面向箭头 901 的方向滑动, 则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在未图示的驱 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内部沿圆周方向旋转 ( 参照 (c))。
进一步, 若将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向插入方向推压, 则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进一步 旋转。很快, 若凸部 702 到达切口部 802 的位置, 则凸部 702 就会嵌合在切口部 802 中 ( 也 就是说, 仅推压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就能够将凸部 702 引导至切口部 802)。然后, 将连接 器固定部件 405 进一步推入, 则凸部 702 沿切口部 802 笔直地插入, 于是适配器 602 和连接 器 404 结合。也就是说, 通过凸部 702 的前端嵌合在切口部 802 中来限制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在圆周方向的运动 ( 也就是说, 完成了圆周方向的定位 ), 凸部 702 沿切口部 802 被插 入, 由此实现适配器 602 与连接器 404 的结合。
这样, 即使不严密地进行连接器 404 的周向定位, 只要将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前 端插入到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中空部, 那么, 随着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插入, 凸部 702 被自动地引导至切口部 802, 从而完成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周向的希望的定位。
其结果是, 在用于连接光纤电缆的连接装置中, 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结合连接器 的周向的定位。也就是说, 使用者只需使驱动杆连接器 202b 的外壳 408 在插入方向上直线 地运动, 便会自动进行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的周向定位, 从而能够完成希望的定位。
图 10 表示安装部的头部 1102 内部的构成部件即外壳 601, (a) 为俯视图, (b) 为 立体图。在外壳 601 上, 在相对于筒状的主体的轴对称的位置上配置有一对槽部 1001。连 接器装置的外壳 408 所具有的后述的凸部 1101 通过槽部入口 1002 而分别嵌合在两个槽部 1001 中。
槽部 1001 构成为, 在将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插入到适配器固定部件 603 的情况 下, 凸部 1101 插入到槽部 1001, 通过将连接器固定部件 405 进一步向插入方向施力, 凸部 1101 沿槽部 1001 滑动, 凸部 1101 在向与插入方向反方向返回的动作之后到达槽部 1001 的 终端并停止, 实现适配器 602 与连接器 404 的结合。即, 槽部 1001 形成为, 凸部 1101 从所 述插入方向 U 形返转后向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旋转方向行进。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 中, 槽部 1001 是在槽部入口 1002 不贯通、 在深的区域中贯通的结构, 但并不限于此。
图 11 表示连接器装置和被头部 1102 覆盖的适配器装置的外观图, (a) 为连接器 部 202 的侧视图, (b) 为适配器装置 ( 头部 1102) 的侧视图。另外, 图 12 是图 11 的 A-A 线 剖视图, 图 13 是表示连接器部 202 和适配器装置 ( 头部 1102) 的连接时情况的立体图。如图 11 ~图 13 所示, 在连接器装置的外壳 408 上配置有凸部 1101, 在适配器装置 的头部 1102 内配置有适配器装置的外壳 601。另外, 在头部 1102 的入口部具有与外壳 601 的槽部 1001 连续的槽部入口 1103。即, 当头部 1102 与连接器装置的外壳 408 嵌合时, 配置 在头部 1102 上的槽部入口 1103 和配置在连接器装置的外壳 408 上的槽部 1001 在周向上 位于同一位置。
利用图 14 ~图 16 对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的连接进行说明。在图 14 ~图 16 的各图中, (a) 表示连接器装置外壳 408 的凸部 1101 插入到适配器装置外壳 601 的槽部 1001 中的状态的外观图, (b) 表示连接器装置外壳 408 的凸部 1101 插入到适配器装置外壳 601 的槽部 1001 时的弹性部件的状态。此外, 为了易于理解, 头部 1102 的图示省略。如图 14(a)、 (b) 所示, 连接时, 首先, 将凸部 1101 插入槽部 1001。接着如图 15(a) 所示, 使连接 器装置的外壳 408 进一步向插入方向滑动, 当凸部 1101 位于槽部 1001 的最深部分时, 圆盘 状的凸缘 407 推压弹性部件 409, 弹性部件 409 被压缩 ( 参照图 15(b))。另外, 此时, 连接 器装置的光纤用连接器和适配器装置侧的光纤端部结合。进一步, 当如图 16(a) 所示使凸 部 1101 沿槽部 1001 滑动, 则在相对于插入方向垂直的旋转方向上行进, 并在槽部 1001 的 终端停止。此时, 圆盘状的凸缘 407 和弹性部件 409 处于非接触状态 ( 参照图 16(b))。 这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 通过弹性部件 409 的弹力更牢固地连接光纤 连接器, 并且, 连接器装置和适配器装置嵌合, 因此能够同时进行二者的连接。在此, 由于 弹性部件 409 被压缩并作为推压件发挥作用, 因此不会将光纤连接器过剩地推入而使其损 伤, 而且也不会因推入不足而引起连接不良。另外, 在弹性部件 409 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后, 连接器装置向从适配器装置远离的方向稍微移动, 因此作为推压件发挥作用的弹性部件 409 从旋转件即凸缘 407 离开, 因此, 即使在旋转件高速旋转的情况下, 也不会因与非旋转 部件的接触而导致损伤。因此, 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纤用的连接器的连接。
实施例 2
图 17 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装置的图。如图 17 所 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在光纤电缆连接时对圆盘状的凸缘 407 进行推压的弹性部件 409 换 成金属制成的线圈弹簧 1701。线圈弹簧 1701 在其端部具有圆筒状的推压件 1702, 推压件 1702 推压圆盘状的凸缘 407, 由此连接光纤。作为线圈弹簧 1701 的形成材料, 只要能够发 挥弹性便可以是任何材料。